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脑梗死新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脑梗死新临床路径

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9)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脑梗死分类及临床诊断要点: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梯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4)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6)应做头颅CT或MRI检查;(7)必要时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2、脑栓塞:(1)多为急骤发病;(2)多数无前驱症状;(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4)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5)必要时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梗死;(6)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3、腔隙性脑梗死:(1)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多无意识障碍;(3)应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4)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5)必要时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4、无症状性脑梗死:为无任何脑及视网膜症状的血管疾病,仅为影像学所证实,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作为临床诊断。

5、出血性梗死。

6、其他。

7、原因未明。

二、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静脉溶栓治疗:(1)适应证:①年龄18-75岁;②发病在6h以内;③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7-22分);④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变;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得局灶症状与体征者,伴或不伴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

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3.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损害、(三)选择治疗方案得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与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动处方。

2。

调控血压。

3。

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4。

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

防治并发症、6。

根据病情需要决定就是否吸氧、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得项目。

1、必需检查得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3)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得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

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

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就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与生命体征。

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 I63)。

(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 2014》(中华医学)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下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2、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3、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责任缺血病灶时),或持续24小时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4、排除非血管性疾病;5、颅CT提示或MRI提示。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 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体温、血压、血糖2、改善脑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脑血管介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 I63)。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X片、心电图(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MRI+DWI(弥散加权成像)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易栓检查,抗心磷脂抗体,维生素B12、叶酸。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塞临床路径

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编著)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至少半小时;4.脑CT 或MRI 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5.脑CT 或MRI 有责任梗死病灶。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编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必要时吸氧、心电监护。

2. 管理好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控制体温。

4.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必要时抗凝、降纤、扩容治疗。

5.防治感染、应激性溃疡、癫痫、排尿障碍、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并发症。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控制血管危险因素。

8.神经保护。

9.中医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9-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头颅CT或MRI、⑥氧饱和度;⑦胸部X 线检查、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颈部血管彩超,头颅MRI,CTA、MRA或DSA等。

(七)选择用药。

1.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ASA,波利维。

抗凝药物:华法林,肝素,低分子肝素。

2. 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3. 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4. 调脂药物: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

5.改善循环药物6.促进脑代谢药物。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影像学评价指标
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 学检查,观察脑梗塞病灶 变化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评价药物治疗效果。
06
非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依据及效果评 价
非药物治疗方法介绍
溶栓治疗
通过使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有效减轻脑梗塞症状。常 用药物包括尿激酶、链激酶等。
血管内治疗
包括机械取栓、血管成形术等,通过手术或介入方法清除血栓或扩 张狭窄血管,恢复血流。适用于大血管堵塞引起的严重脑梗塞。
03
信息化助力
借助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临床 路径电子化、智能化管理,提 高工作效率。
04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提高其对急性脑梗塞的认知及 配合度。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数据统计与分析
定期对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执行 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评估路径实施效果。
问题反馈与改进
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 时反馈给团队成员,共同讨论改
依据
参照国内外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大型临床研究结果,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实施过程
01
02
03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
由神经内科医生、临床药 师等共同制定,确保方案 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 性。
药物使用
严格按照治疗方案使用药 物,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 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理团队。
职责明确
明确团队成员职责,确保各司其职 ,实现无缝对接。
培训与教育
对团队成员进行急性脑梗塞诊疗规 范、临床路径实施要点等培训,提 高团队执行力。
流程优化及改进措施
01
标准化诊疗流程
制定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标准 化诊疗流程,包括评估、检查 、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脑梗死(急性期)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住院天数病区住院第1天日期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进行NIHSS评分□筛查能否溶栓治疗□开出辅助检查项目□追访检查结果□阅读CT扫描结果,排除脑出血□做出初步诊断□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选择以下治疗方案(1)抗凝治疗□(栓塞性梗死首选)适应症:房颤、有再栓塞危险的心源性疾病、动脉夹层或高度狭窄。

禁忌症:①NIHSS评分>15;②头颅CT有出血,有大面积缺血性脑梗死征象;③APTT、INR、或血小板计数超过正常范围。

(2)降纤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大病历”医嘱非溶栓选择1种治疗方法□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抗凝+抗血小板□长期医嘱:□神内级护理□饮食普食□流食□半流食□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管饲饮食□(非蛋白质热量:25-30kcal/kg.d,糖:脂=6:4或5:5;氮0.2-0.3 g/kg.d)□测血压 bid□□肌力检查(多部位)×4/周□□抗血小板治疗□(选1种)阿司匹林□100mg, qd氯吡格雷□75mg, qd注:在□内打“√”选择适当的治疗项目医嘱□抗凝治疗□(选1种)肝素□低分子肝素钠(钙)□4000u或6000u/ih/q12h华法林□□脱水剂□(颅内高压者选用1-2种)甘露醇□125ml~150ml,ivgtt q6h甘油果糖□250ml,ivgtt/q12h□扩容制剂□□降纤治疗□(选1种)(FIB>1g/L,临床无出血征象者,禁同时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神经保护剂□(选1种)□中药制剂等□(选1种)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全项、凝血四项□心电图、头颅CT、头颅MRI、颈动脉超声□瞳孔眼底检查□认知评定护理与健康教育□介绍病房环境、设施、设备以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康复治疗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理疗、 针灸、运动等,可促进神经功能
恢复。
心理治疗
脑梗塞易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 问题,需给予心理治疗和心理疏
导。
04
急性脑梗塞的康复与 预防
康复治疗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早期康复
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发病后数天至数周)即开 始康复治疗,有助于减轻后遗症和加快恢复。
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 MRI等。
鉴别诊断
急性脑梗塞需要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进行鉴别 。
02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初始评估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既往高 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 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
习惯。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意识 、瞳孔、肢体肌力等神经系统体征 。
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促进修复。
手术治疗
1 2
内镜下止血
用于急性胃粘膜出血,可在内镜下找到出血点并 止血。
胃大部切除术
对于严重胃粘膜病变,如胃溃疡、胃癌等,需行 胃大部切除术。
3
其他手术
根据病情需要,还可进行胃穿孔修补术、胃造口 术等。
其他治疗措施
饮食调理
急性期应禁食、补液,待病情稳定后逐渐恢复饮食,以清淡、易 消化食物为主。
诊断性评估
根据诊断性检查结果,评估患者 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梗死部位。
判断是否有并发症:判断患者是 否有吸入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
栓形成等并发症。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诊断性评估 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最新脑梗塞临床路径

最新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动处方。

2.调控血压。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防治并发症。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注意并发症护理、
□加强营养及饮食护理。
□开展早期康复。
□训练床上大小便,必要时予以留置导尿及缓泻剂。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用药宣教,包括用药原则、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
□掌握患者心理反应,及时交流与开导,使其配合治疗,达到心理康复。
变异
□无
□有具体原因:
护士
签名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2天


临时医嘱:
□降纤治疗患者复查凝血四项。
□降纤治疗者如FIB〉1g/L、临床无出血征象则继续降纤治疗。







护理:
□神志清楚患者根据其肢体、语言功能得缺失,给予肢体得早期功能锻炼;手势、图片、文字法与其沟通,满足患者得生理需求,并注意语言得训练。
□与康复师配合进行主动训练。
健康教育:
□用宣教手册为患者介绍有关脑卒中患者得可变与不可变性得危险因素,使患者了解脑卒中再复发得危险性。
□做出初步诊断
□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
□选择以下治疗方案
(1)抗凝治疗□(栓塞性梗死首选)
适应症:房颤、有再栓塞危险得心源性疾病、动脉夹层或高度狭窄。
禁忌症:①NIHSS评分〉15;
②头颅CT有出血,有大面积缺血性脑梗死征象;
③APTT、INR、或血小板计数超过正常范围。
(2)降纤治疗□
□测血压 bid□
□肌力检查(多部位)×4/周□
□抗血小板治疗□(选1种)
阿司匹林□100mg, qd
氯吡格雷□75mg, qd
注:在□内打“√”选择适当得治疗项目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doc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doc
□评估吞咽功能、防止误吸。
□急性日常生活能力的培训。
护□卧床,床头抬搞15~30度。
□配合康复治疗,给予患者良好
理□协助并鼓励患者床上大小便。
的肢体位置,并进行体位的变
与 健康教育:
换及床上移动的训练, 如无病
健□讲解有关CT、取血检查的注
情的加重,可增加活动的次

意事项,嘱患者对于穿刺部位
数。

应长时间按压,防止出血。
□做出初步诊断
□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
□选择以下治疗方案
(1)抗凝治疗□(栓塞性梗死首选)
适应症:房颤、有再栓塞危险的心源性疾病、动脉夹层或高度狭窄。
禁忌症:①NIHSS评分>15;
②头颅CT有出血,有大面积缺血性脑梗死征象;
③APTT、INR、或血小板计数超过正常范围。(2)降纤治疗□
健康教育:
育□注意安全护理,床上活动时动
□为患者讲解早期康复的重要
作要缓慢,防止磕碰。
性,并要求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对患者讲解床上大小便的必
积极配合康复师训练。
要性。
临时医嘱:
□应用脱水剂患者复查
血钾、血钠及肾功四项。
护理:
□评估患者皮肤的异常。□二便的评估,尽量解除
留置导尿。
□可给予弹力袜的应用。
言功能的缺失,给予肢体的早 理。
理。
期功能锻炼; 手势、图片、文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字法与其沟通,满足患者的生 □用宣教手册为患者介
□介绍瘫痪患者翻身的方
理需求,并注意语言的训练。 绍有关脑卒中患者的可
法,并教会家属如何翻

□与康复师配合进行主动训练。 变与不可变性的危险因

急性脑梗临床路径合并医嘱课件

急性脑梗临床路径合并医嘱课件

总结页:总结课 程要点,强调重 点内容
正文页:详细介 绍急性脑梗临床 路径合并医嘱的 相关知识
结束页:感谢学 员参与,预告下 次课程内容
课件内容
01 急性脑梗临床路
径介绍
03 医嘱合并实例分

05 医嘱合并在临床
实践中的应用
02 医嘱合并原则及
注意事项
04 医嘱合并常见问
题及解决方案
06 总结及展望
课件演示
01
演示方式:PPT演示、视频 演示、实物演示等
03
演示时间:根据内容多少和 演示速度确定
05
演示互动:设置提问、讨论 等环节,提高观众参与度
02
演示内容:急性脑梗临床路 径、医嘱规范、注意事项等
04
演示技巧:使用动画、图表、 图片等元素,提高演示效果
合并治疗
药物治疗:使 用抗血小板药 物、抗凝药物、
降压药物等
手术治疗:如 血管内介入治 疗、血管内支
架植入等
康复治疗:如 物理治疗、言 语治疗、心理
治疗等
生活方式调整: 如戒烟、限酒、
控制体重等:包含课 程名称、讲师、 时间等信息
目录页:列出 课程章节和主 要内容
案例分析页:通 过实际案例分析, 加深对知识点的 理解
02
良反应 合并用药注意事项:注意药物相互
03
作用,避免重复用药 合并用药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药
04
物特性,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合并检查
01
检查项目:CT、 MRI、血管造影

02
检查目的:明确 诊断,指导治疗
03
检查时间:根据 病情和医生建议
进行
04
检查注意事项: 配合医生,保持 安静,避免运动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xx年xx月xx日•急性脑梗塞概述•急性脑梗塞的诊疗流程•急性脑梗塞的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预防措施目•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教育和自我管理•急性脑梗塞的病例分享和讨论录01急性脑梗塞概述急性脑梗塞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发生栓塞或破裂,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脑组织缺氧、缺血而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定义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果。

诊断标准定义与诊断标准原因急性脑梗塞主要原因包括血管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血液高凝状态等。

机制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脑部血管堵塞,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发病原因和机制1临床特点23急性脑梗塞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眩晕、呕吐、失语、偏瘫、面瘫等症状。

症状急性脑梗塞发病急骤,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

发病时间急性脑梗塞患者可能伴有肺部感染、褥疮、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并发症02急性脑梗塞的诊疗流程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初步怀疑急性脑梗塞。

初步诊断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和确定梗塞部位。

影像学检查进行血常规、血糖、血脂等检查,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实验室检查诊断步骤和技巧03介入治疗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进行机械取栓、血管成形等介入治疗。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案0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降纤、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药物。

02溶栓治疗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以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诊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患者发生再梗塞。

预防再梗塞在病情稳定后,及时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功能康复03急性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制定适合个体的康复治疗方案。

科学评估康复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护理版)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护理版)

住 院 第 一 天
1.完成入院宣教 2.告知药物主要作用及副时间 4.饮食指导 □普通饮食 □低盐低脂 饮食 □糖尿病饮食
通知化验检查
1.告知患者检查目的及两便留取方法 2.12:00后禁饮食
留取化验标本
住 院 第 二 天
1.q2h翻身叩背、胸部体疗 2.观察神志、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3.用药观察 4. 吞水试验 5.功能康复(瘫痪肢体摆放及运动,踝泵运 动,肢体各关节的运动) 6.协助生活护理(洗漱、入厕、床上应用便 器、会阴擦洗、口腔护理、洗脚、洗头)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护理版)
患者姓名: 护理处置 1.建立入院病历 2.佩 戴识别带、卫生处置、更换病员服 3.测量T、P、R、BP(BP为双上肢) 4.q2h协助翻身,叩背 5.用药、药物观察 6.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7.协助生活护理(洗漱、入厕、床上应用便 器、会阴擦洗、口腔护理、洗脚、洗头) 性别: 年龄: 护理指导 住院号: 签名 时间 入院时间: 有无 变异 护理记录
1.评估入院宣教及应用药物知晓情 况,并进一步强化 2.指导并示范有效咳嗽的方法 3.指导瘫痪肢体良肢体的摆放及功能 运动的方法及意义 4.告知踝泵运动(20次/小时 4-6/天) 的意义,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5.指导患者每日饮水1000ml-2000ml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04
急性脑梗塞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措施
定期翻身与拍背
对于长期卧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定期为 其翻身并拍背,以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
饮食护理
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 物,以增强营养和抵抗力。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 泌物,避免因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窒息。
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影像学表现
CT或MRI检查发现脑部缺血性病变 ,如脑梗死或脑栓塞。
生化指标异常
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出 现异常,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血管病 变或凝血异常。
评估工具与流程
评估工具
急性脑梗塞的评估工具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
评估流程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评估,然后进行影像学和生化检查,最 后结合评估工具进行综合诊断和评估。
急性脑梗塞的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肌肉麻痹、肢体 麻木、无力、眩晕、失语、视力障碍等,症状严重程度因人 而异。
急性脑梗塞的症状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需要 及时就医。
02
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诊断
急性脑梗塞患者通常会出现突然发作的眩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急性脑梗塞概述 • 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与评估 •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 急性脑梗塞的护理与康复 • 急性脑梗塞的预防与控制
01
急性脑梗塞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17天
住院第18天
住院第19天




□主管医师查房。
□书写病程记录。
□主管医师查房。
□书写病程记录。
□主管医师查房。
□书写病程记录。









护理:
□做好安全护理。
健康教育:
□脑血管病用药宣教。
□进行相应安全护理教育。
护理:
□做好安全护理。
健康教育:
住院第4天




□主治医师查房。
□明确诊断。
□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必要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变化及相关检查结果。
□静脉溶栓患者复查头颅CT
□溶栓后监测神经功能变化和出血征象。
□溶栓后24小时,无禁忌症者加用阿司匹林。
□主任医师查房。
□修正诊断。
□指导治疗。
□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必要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变化及相关检查结果。
□主治医师查房。
□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酌情复查三大常规、血生化。
□主任医师奁房。
□评估治疗结果及预后。
□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临时医嘱:
□NIHSS评分。
长期医嘱:
□神内I级护理改为Ⅱ级护理。
临时医嘱:
□酌情复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
规、生化20项。







护理:
□继续给予康复治疗与护理。
□脑血管病用药宣教。
□进行相应安全护理教育。
护理:
□做好安全护理。
健康教育:
□脑血管病用药宣教。
□进行相应安全护理教育。
□评估患者家属的护理方法是
否正确。
变异
护士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20天
住院第21天




□主治医师查房。
□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确定患者出院日期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协助并鼓励患者床上大小便。
健康教育:
□讲解有关CT、取血检查的注意事项,嘱患者对于穿刺部位应长时间按压,防止出血。
□注意安全护理,床上活动时动作要缓慢,防止磕碰。
□对患者讲解床上大小便的必要性。
护理:
□观察出血倾向(皮肤、黏膜、消化道、泌尿系)。
□急性日常生活能力的培训。
□配合康复治疗,给予患者良好的肢体位置,并进行体位的变换及床上移动的训练,如无病情的加重,可增加活动的次数。
健康教育:
□为患者讲解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并要求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康复师训练。
护理:
□评估患者皮肤的异常。
□二便的评估,尽量解除留置导尿。
□可给予弹力袜的应用。
□可在床上或床边进行被动康复活动。
健康教育:
□为患者讲解应用弹力袜与被动活动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坚持康复,减少费用综合征的发生。
变异
护士
健康宣教:
□使患者了解一、二级预防健康教育的内容。
护理:
□继续给予康复治疗与护理。
健康教育:
□观察家属翻身的方法是否正确。
□观察患者家属为患者进食的方法是否正确。
变异
护士
签名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14天
住院第15天
住院第16天




□主管医师查房。
□书写病程记录。
护理:
□完成护理记录单,检查出院病历书写,协同患者复印病历。
□进行出院指导。
健康教育:
□康复师交待出院康复意见。
□出院带药服用指导。
□特殊护理指导。
□交待复诊时间与地点。
变异
护士
签名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医师
签名
变异情况
合并症□
并发症□
1.高血压□
2.糖尿病□
3.高脂血症□
4.冠心病□
1.感染□


临时医嘱:
□降纤治疗患者复查凝血四项。
□降纤治疗者如FIB>1g/L、临床无出血征象则继续降纤治疗。







护理:
□神志清楚患者根据其肢体、语言功能的缺失,给予肢体的早期功能锻炼;手势、图片、文字法与其沟通,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并注意语言的训练。
□与康复师配合进行主动训练。
健康教育:
□用宣教手册为患者介绍有关脑卒中患者的可变与不可变性的危险因素,使患者了解脑卒中再复发的危险性。
呼吸道□
尿道□
肠道□
2.急性胃粘膜病变伴消化道出血□
检查及治疗□
(用药1一3种,静脉用药限于一种)
检查及治疗□
1.高血压□
降压药(名称)
2.糖尿病□
0GTT试验□次
快测血糖□次
3.降糖药(名称:剂量×天)□
1)
2)
3)
4.高脂血症□
5.血脂全项□次
6.降脂药(名称:剂量×时间)□
□降纤治疗者复查凝血四项。
□溶栓者监测神经功能变化和出血征象。
□病情稳定者请康复科评估,并制定康复计划。
□主管医师查房。
□书写病程记录。
□必要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变化及相关检查结果。
□应用脱水剂患者复查血电解质、血液渗透压及肾功能。


长期医嘱:
□阿司匹林100 mg,qd
临时医嘱:
□静脉溶栓者复查头颅CT、血常规和凝血四项。
□针对偏瘫、失语患者,教会家属与其沟通的方法,满足患者生理的需求。
护理:
□观察病情,给予相应护理。
健康教育:
□用宣教手册为患者介绍有关脑卒中患者的可变与不可变性的危险因素,使患者了解脑卒中再复发的危险性。
护理:
□观察病情,给予相应护理。
健康教育:
□介绍瘫痪患者翻身的方法,并教会家属如何翻身,使患者更舒适。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1l天
住院第12天
住院第13天




□主治医师查房。
□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主管医师查房。
□书写病程记录。
□主管医师查房。
□书写病程记录。









护理:
□康复锻炼效果评价。
健康宣教:
□使患者了解一、二级预防健康教育的内容。
护理:
□继续给予康复治疗与护理。
□介绍患者吞咽功能的锻炼方法。
变异
护士
签名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8天
住院第9天
住院第lO天




□主治医师查房。
□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停抗凝治疗。
□脱水剂减量或停用。
□酌情复查三大常规、生化全项
和凝血四项。
□主任医师查房。
□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及相关
□肌力检查(多部位)×4/周□
□抗血小板治疗□(选1种)
阿司匹林□100mg, qd
氯吡格雷□75mg, qd
注:在□内打“√”选择适当的治疗项目


□抗凝治疗□(选1种)
肝素□
低分子肝素钠(钙)□4000u或6000u/ih/q12h
华法林□
□脱水剂□(颅内高压者选用1-2种)
甘露醇□
125ml~150ml,ivgtt q6h
临时医嘱:
□降纤治疗者复查凝血四项,如FIB>1g/L,临时无出血征象者,继续降纤治疗。
□康复科会诊。
□康复治疗:
一对一徒手功能训练×n次。
肢体功能训练×n次。
临时医嘱:
□应用脱水剂患者复查血钾、血钠及肾功四项。







护理:
□静脉溶栓者减少穿刺频率及有创性操作。
□评估吞咽功能、防止误吸。
□卧床,床头抬搞15~30度。
1)
2)
3)
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1.胃液潜血□次便潜血□次
血常规□次凝血四项□次
2.抑酸剂□(名称:剂量×时间)
3.止血剂□(名称:剂量×时间)
4.输血□ml
住院费总计:
药费:
(3)抗血小板治疗□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大病历”


非溶栓
选择1种治疗方法
□抗血小板□
□抗凝□
□降纤□
□抗凝+抗血小板□
长期医嘱:
□神内级护理□
饮食
普食□ 流食□ 半流食□ 低盐低脂饮食□ 糖尿病饮食□ 管饲饮食□(非蛋白质热量:25-30kcal/,糖:脂=6:4或5:5;氮-0.3 g)
□测血压 bid□
健康宣教:
□家属针对失语、偏瘫的患者是否能够进行正确沟通与功能锻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