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以来 每年减少耕地200 多万亩
我国耕地减少情况
净减耕地面积(千公顷)
我国耕地减少情况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00
1990
-500.00
1995
年份
2000
2003
以2003年为例,全国耕地减少253.74万公顷 , 其中: 1.建设占用耕地22.91万公顷 (-9.03%) 2.灾毁耕地5.04万公顷 (-1.99%) 3.生态退耕223.73万公顷 (-88.17%) 4.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3.13 万公顷 (-13.06%) 5.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1.08万公顷 (12.25%)
向空间发展,实行城市土地的立体利用
思考题
1、什麽是土地的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 两者有什麽联系和区别?
2、什麽是土地需求?如何理解人口和 土地需求的关系?
3、怎样解决中国各类土地的供求平衡?
二战后的几十年中,由于农田转作 其他用途,日本农田减少52%,韩国减 少42%,台湾减少35%,因此,1993年 日本粮食消费量77%、韩国64%、台湾 67%依靠进口。
我国耕地减少情况
1978——1985 年均减少300万亩 1986——1995 年均减少524万亩 1997——1998 冻结耕地占用
耕地减少原因
1、城镇扩展用地 2、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占用耕
地 3、农村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 4、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
1981—1995年,设市城市数 从233—640,增加了1.74倍。
1986—1996年,特大城市 主城区占地面积增加了50.2%, 其中大连扩大了3倍,广州增加 110%,石家庄增109%。
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 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需求 产品价格 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
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 调节消费结构 利用新技术 保护土地资源
三、土地需求
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 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一)农用地需求 (二)非农用地需求 (三)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
第十五章、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一、土地的供给 二、土地的需求 三、人地关系 四、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其平衡
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
地球表面积5.1亿
km2 ,其中:
海洋3.61亿km2 ,
占70.8%;
海洋
陆地1.49亿km2 ,
陆地
占29.2%
中国耕地分布:
东北区 13.3% 西北干旱区 4.4% 内蒙古半干旱区 4.8% 黄土高原区 10.9% 华北—辽南区 23.4%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区 29.1%
非农用地需求
住房、工业用地、矿山、道路、 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等用地
随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 其需求不断增加
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的发展阶段 21世纪中国面临的七大问题
人地关系的发展阶段
一、依赖大自然恩赐的渔猎阶段 二、利用土地的初始阶段 三、较大规模和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的阶段 四、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相结合的阶段
华南区 7.38% 云贵高原区 5.8% 青藏高原区 1.01%
东北区 西北干旱区 内蒙古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区 华北辽南区 四川盆地长江中 下游区 华南区 云贵高原区 青藏高原区
四川总面积4840.6万公顷,
其构成:
耕地12.6% 园地1.4% 林地40.2% 牧草地28.3% 其他农用地4.9%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7%
四、土地的供求平衡
(一)一般商品的供求关系 (二)土地供求平衡
一般商品的供求关系及平衡
P
S
E
D Q
(二)土地供求平衡
1.耕地供求关系
各国耕地供求状况 我国耕地减少的情况 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 实现耕地供求平衡的措施
2.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的供求 关系
研究耕地供求关系,基本点在于人口 对粮食的需求及满足程度。
呈发展趋势
人口增长情况
(亿人)
1995 2009 2030 年
世界人口 57
67 98(2050年)
中国人口 12 12.8 16
四川人口 0.816 0.87 1.146
(峰值数1.248)
人均耕地
(详查数)
全国 四川
1995 1.63 1.24
2002 1.47 1.07
2030 1.13(亩) 0.82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他农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 地 交通用地
交通用地0.2%
水利设施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0.2%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9.2%
(二)土地的经济供给
1、含义 2、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 3、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
含义
土地的

经济供给
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 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 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 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 给
农用地需求
农用地: 主要是农林牧地,也包括 水域,落脚点是生产食物用地。
因此,人类对农地的需求源于对食 物的需求
影响耕地需求的因素: 人口、土地 生产率、国民经济状况
人类对林地的需求— 主要取决于两点:对木材的需求;林木的 生态功能
人类对草地的需求:提供畜产品, 保护 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土地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的联系和区别
自然供给
经济供给
是经济供给的基础
只能在自然供给范围内
变动
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 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
植物的生长而言
而言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 变化、有弹性的,不同用
无弹性的
途土地的供给弹性不同
Biblioteka Baidu
难以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 可在自然供给基础上增加
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
我国同一类型地区粮食单产水平, 高的500—1000kg /亩,低的 200— 300kg/亩, 相差1.5—2倍。通过改 造中低产田,兴修水利,扩大灌面,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可使亩产提高 100kg以上
水域:内陆水域可养殖面积675万公顷, 利用率70%左右;可养鱼稻田670万公顷, 利用率15%左右;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 公顷,利用率30%左右。
21世纪中国面临的七大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人口总量、劳动适龄人口、老龄人口的三大高峰 期重叠出现,给中国资源、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2、北方地区和沿海城市发展受水资源的严重制约 3、耕地资源不足,粮食供给压力大 4、主要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保证率下降 5、森林资源缺口很大 6、工业污染增加,危害日趋严重 7、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草地:全国2.66亿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 2.18亿公顷,居世界前五位。
山地:丰富的木本粮油资源。
可满足我国人民高蛋白、中热量、低脂肪 的食物需求。
实现非农用地供求平衡的措施
搞好城市规划,实现城市土地合理功能分 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实行城市综合开发建设,提高城市土地利 用效率
抓紧进行旧城区拆迁改造,充分利用城区 闲置土地和利用率低下的土地
目前农村居民点占用耕地 已达2.42亿亩,人均192平方 米,超过国家规定最高标准 150平方米的25%
达到耕地供求平衡的措施
1、开发后备耕地资源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现有 耕地单位面积产量 3、开发非粮食食物资源
我国现有宜农荒地5亿亩,其中 可垦为耕地的约为2亿亩。国家计划 在未来几十年每年开发复垦450万亩, 以弥补同期 耕地占用,保持耕地面 积长期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