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小儿推拿教程图
教材图文版-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定穴_PPT课件
咳。
图1-4-18 按揉乳根
胸腹部穴位
4、膻中
【位置】在胸骨上,平第四肋 间隙处,相当于两乳头连线 之中点,属任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端揉, 称揉膻中;两手拇指自穴中 向两旁分推至乳头,称分推 膻中;用示指、中指自胸骨 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 中。
胸腹部穴位
﹡ 1、天突 【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处。 【操作】①按揉天突,用中指指端按或
揉,称按天突或揉天突,或先按继而 揉之称按揉天突。②点天突,以示指 或中指指端微屈,向下用力点之。③ 捏挤天突,用两手拇、示指捏挤天突 穴。 【次数】按揉30次;点3〜5次;捏挤至 皮下瘀血呈红紫色为止。 【功用】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止咳平 喘。
图1-4-16 按揉天突
胸腹部穴位
﹡ 2、乳旁 【位置】乳头外侧旁开0.2寸。 【操作】医者以两手四指扶患
儿之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 位上揉之,称为揉乳旁。 【次数】揉50~100次。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图1-4-17 按揉乳旁
胸腹部穴位
﹡ 3、乳根 【位置】乳头直下0.2寸,平
第五肋间隙。 【操作】医者用两手食指或
梢分推,称推坎宫,亦称分头 阴阳。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 止头痛。
图1-4-6 推坎宫
头面部穴位
3、太阳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中点,向 后约1寸凹陷处。
【操作】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 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或 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 方向揉运为补,向耳方向揉运 为泻。
﹡5、山根
【位置】印堂之下,两目内 眦之间。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 掐山根。
小儿推拿 带图
最全的小儿推拿,不吃药,解决日常小病!为自己或以后的孩子收藏。
最全的小儿推拿,不吃药,解决日常小病!为自己孩子收藏。
【龟尾】[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肺俞】[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脊柱】[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天枢】[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腹阴阳】[别名] 腹。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
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我QQ号8508629 喜欢胎教,情感日志,美食,养生,教育孩子相关知识的朋友可以加一下,感情咨询也可加我的QQ。
【膻中】[位置] 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操作]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功用]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退六腑】[位置] 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名贵的40个小儿按摩手段大全,高清大图!40个小儿按摩手段,其特色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段灵活奇特,操纵规范轻便,且疗效明显.快来跟着学两招吧!一.脾经(脾土)地位:①在拇指桡侧缘小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操纵: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愚昧,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往返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偏向为补,逆时针偏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感化: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主治:食欲不振,吐逆,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转变面色等.解释:经试验证实:推补脾经有以下感化:①对胃蠕动有促进感化;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排泄增长;④对淀粉酶感化不明显.二.肝经(肝木)地位:在食指掌面.操纵: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感化: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主治:目赤,昏闭,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解释:肝经一般用清法,不必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取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河汉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三.心经(心火)地位:在中指掌面.操纵: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100~500次.感化:清热,泻心火,补益血汗,养心安神.主治:小便晦气,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解释:心经一般用泻法,不必补法,因心火不克不及妄动.若心气虚或不采取本穴,可用清河汉水穴代之.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生发火,应采取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对剧咳也可缓解.但对患有肺结核病的两颧腮色赤者,用之无效.四.肺经(肺金)地位:在无名指掌面.操纵:将小儿的无名指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或往返推称为清肺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肺经.100~500次.感化:宣肺止咳,顺气化痰,疏风解表,清热通便.主治:伤风,发烧,咳喘,肺炎,肺虚,自汗,盗汗,便结等症.解释:肺经一般用清法或泻法,不必补法.小儿慢性腹泻.虚寒泻,运用本穴时应郑重,推清本穴时光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当,多见腹泻加剧;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时,可推清本穴1~2次,待症见缓解后,应停用.自汗.盗汗及脱肛可用补法,对肺风喘急等症,禁用补法.五.肾经(肾水)地位:在小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向线.操纵:将小儿的小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由小儿小指指尖推至指根,称补肾经.100~500次.感化:肾为先天之本,补肾经可补肾益脑,益气助神,纳气定喘,温下元,止虚火等.主治:五更泻,遗尿,尿频,肾虚咳喘,惊风,癫痫,牙痛,骨软无力,先天缺少.六.大肠地位:在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向线.操纵:将小儿食指固定于术者左手虎口内,以右手拇指外侧缘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称补大肠,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泻大肠,往返推称清大肠.100~500次.感化:补之固肠涩便,泻之清利脏腑之湿热,平补平泻导积滞.主治:积食,口疮,痢疾,泄泻,肛门红肿,脱肛,翻肛,便秘.解释:大肠有固肠涩便之功,但水泻(即湿热泻)时,应以利尿为主,推大肠时先用泻法.清法,等尿多后再用补法;里急后重时先用泻大肠,症状缓解后改为清大肠或补大肠.虚证.脱肛者要用补法;翻肛.肛门红肿.便秘者用泻法或清法.七.小肠地位:在小指尺侧缘,自指根至指尖成一向线.操纵:患儿立掌,术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侧握小儿四指,使其小指尺正面吐露,再以右手拇指推之,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清小肠(或称利小肠或推小肠).一般100~500次,若单独推小肠,可推1000次(如无小便时用).感化:分离清浊,泻热利尿.主治:水泻无小便,尿频,尿闭,尿少,口疮,伸舌,弄舌,木舌,口唇裂,尿道炎.八.小天心(鱼际交)地位:在手掌根正中处,大.小鱼际之间凹陷中,阴阳池接壤处.操纵:令小儿掌心向上,用中指.拇指端揉之或用拇指甲掐之,或右手半握拳用食.中指第一.第二节不和捣之.揉100~500次;掐3~5次;捣5~20次.感化:通窍散结,疏浚经络,安神镇惊,清热利尿,明目,改正筋脉的拘急或偏胜.主治:伤风发烧,神昏,焦躁不安,惊风,抽搐,癫痫,掉眠,夜啼,一切眼疾,小便晦气,疹痘欲出不透,解颅等症.九.阴阳地位:在手掌根部,小天心穴的两侧,拇指侧为阳池穴,小指侧为阴池穴.操纵:术者以两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称分阴阳;自小天心两侧的阴池穴.阳池穴向小天心穴合推,称合阴阳.100~300次.感化:分阴阳有折衷脏腑,均衡阴阳的感化;合阴阳有利痰散结的感化.主治:伤风发烧.寒热往来.红白痢疾.肠炎.惊风.抽搐.泄泻.吐逆.黄疸;痰涎壅盛.胸闷咳喘.十.板门地位: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操纵:使小儿大鱼际吐露,术者用右手拇指往返推之称清板门;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100~500次.感化: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具有起落之功.主治:食欲不振.吐逆.泄泻.伤风发烧.高热不退.阴虚内热.疹痘潮热不退或疹痘后低热.焦躁不安.口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龈红肿.光面舌.苔厚等.十一.内劳宫地位:在掌心中心.操纵:用拇指或中指端掐揉之,称掐揉内劳宫;以中指端点患儿手掌中间处,微用力后敏捷抬起,称点内劳宫;在掌心中滴几滴凉水,以指端逆运内劳宫,或从小指掌面运到掌心,称运内劳宫或水底捞明月.揉100~300次,运10~30次,掐3~5次.感化:小儿按摩培训(njbjysctn)。
小儿穴位按摩大全
小儿穴位按摩法,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穴位一、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常用手法一、便秘和腹泻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当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过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可以有四大手法。
(1)止腹泻四大手法:揉脐(逆时针)100-300次、摩腹(逆时针)3-5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中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2)治疗便秘四大手法:揉天枢100-150次、摩腹(顺时针)5分钟、推下七节骨100-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
小儿经络推拿(附图)及常见病的推拿方法
小儿经络推拿(附图)及常见病的推拿方法•无冬之夜7•回复收起回复•4楼••无冬之夜7推拿方法1. 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 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 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
—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
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
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
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
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
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
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7. 推五经:五经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可以调整各脏功能,并治疗相关的疾病。
诸如:(1)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积等多属脾经病变,治疗时推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一般多采用补法。
(2)惊风、抽搐、烦躁、气逆、胁痛、目赤等多属肝经病变,治疗时推肝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
一般说来,肝经宜清不宜补;如需用补法时,应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法代替。
小儿推拿图解 PPT课件
二、临床表现
1.风寒感冒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喷嚏,流清 涕,咳嗽,痰清稀,苔薄白,脉浮紧,指纹红。
2.风热感冒 发热重,恶寒轻,微汗出,鼻塞流浊涕或脓 涕,痰黄,咽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鲜红。
三、推拿治疗 治疗原则:祛风解表 基本方: 头面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穴各1分钟,掐揉耳后高骨10遍) 改良黄蜂出洞法(依次掐心经、内劳宫各9次。捣小天心30~40次,掐揉总
4、肃洁原则 肃为整整齐齐,洁指干干净净。小儿生就“脏气清灵”。 整齐与干净是健康的标准。肺失肃洁则咳喘,脾胃不肃洁则吐泻,肾 不肃洁则淋浊,肝不肃洁气郁痰生,心不肃洁痒疮痛疹。因此,治疗 疾病的本质就是要祛邪和整顿,使之肃洁。
5、协调原则 人是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阴阳等构成的统一体。 人的任何一种功能,一种姿式和一个动作都不是单一脏器完成的,都 是若干脏腑和若干组织共同协作的结果。
8.上肢部穴位(特定穴),无分男女,习惯只推左侧;其它部位一 般用双穴,如揉太阳、揉乳根乳旁、揉迎香、揉肺俞等。
9.推拿穴位时,一般配用推拿介质,如滑石粉等,其目的是润滑患 儿皮肤,防止擦伤,提高治疗效果。
10.急性传染病患儿应隔离推拿,以防交叉感染。
三、小儿的生理病理与推拿的关系
一、 生理特点与推拿的关系: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说明小儿对外界环境依存性强, 哺育与调护极其重要。外界各种因素,从自然气候、环 境到哺育者对小儿的感情、付出和态度,如抚摸、拥抱、 亲吻、表情,甚至连所唱儿歌、所讲故事等都能深刻地 影响小儿身心。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不打针、不用药的中 医外治方法,既能调身又能调神,其防治疾病和治未病 的目的非常明确,有助于小儿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
2、“生机勃勃,发育迅速”强调小儿吸收快、代谢快、排 泄快,对外界物质与信息接受快、反应快和利用快。所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ppt课件
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缘,从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 向心方向推称补大肠;离心方向推称清大肠。 【次数】100~500次。 【功用】补法:温中固脱,涩肠止泻;清法:清热 利湿,泻里导滞。 【主治】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治 疗虚证时,用补法,多与补脾经,揉脐,捏脊等合 用。治疗实证时,用清法,常与清脾经,摩腹,推 下七节骨等合用。
24
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或用食、 中二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直推称补小肠, 离心方向直推称清小肠。 【次数】100~300次。 【功用】清热利尿。 【主治】小便短赤,口舌生疮,尿闭,水泻,发热, 烦躁等。 【临床应用】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用补肾经 代之。用本法清热时,多与清心经,清肝经,清天 河水合用。
7
天柱骨
【位置】颈后,后发际中点至大椎穴成一直 线。
【操作方法】 1.推法: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
下直推(力度可较大些),称推天柱骨。 2.擦法:以食、中二指或四指面向下擦,
称擦天柱骨。 【次数】100~300次。 【功用】降逆止呕,清热解表
8
天突
【位置】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 【操作方法】
19
肝经
【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
向推为补肝经;离心方向推为清肝经。 【次数】100~300次。
【功用】平肝息风,泻火除烦。 【主治】烦躁不安,惊风,夜啼,癫痫,发热,口 苦,咽干,目赤等。 【临床应用】在临床上本穴宜清不宜补,若需补时, 以补肾经代之,本穴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及神志异 常方面的病,常与清心经,揉百会,捣小天心,清 天河水等合用。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小儿推拿按摩常见穴位图解大全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小儿推拿按摩常见穴位图解大全偏方大全网推拿医术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不需要用药就,就能达到治病的作用。
宝宝生病了,如果妈妈懂得一点简不仅帮助宝宝尽快治好病,还能免去宝宝打针吃药的痛苦。
本期专题我们就收集了一些简单易学的小儿推拿按摩知识,让妈妈帮常用穴位视频教程常见手法穴位查询疾病按摩头面部(点击看大图)胸腹部(点击看大图)腰背部(点击看大图)手肘部(点击看大图)手背部(点击看大图)阳坎宫山根(山风)人中迎香牙关(颊车)印堂耳后高骨风池天柱颈骨承浆囟门地仓穴瞳子髎穴四白穴阳白穴睛明穴天鼎穴翳风穴廉泉根乳旁中脘神阙(脐中)腹穴胁肋天枢丹田肚角水分穴期门穴肩禺穴中府穴井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腰俞七节骨龟尾长强脊柱肝俞胃俞至阳穴厥阴俞穴心俞穴命门穴三焦俞膀胱俞大肠俞关元俞经肺经肾经胃经大肠穴小肠穴四横纹(四缝穴)板门内劳宫内八卦小天心(鱼际交)运水人土、运土人水总筋大横纹(手阴阳)十宣(十劳宫三关六腑清天河水合谷穴少商穴甘载威灵精灵外八卦一窝风膊阳池肾顶肾纹掌小横纹小横纹神门穴眼中三里上痢三阴交解溪丰隆涌泉前承山后承山委中昆仑仆参上巨虚穴绝骨穴梁丘穴阴陵泉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视频:小儿按摩基础知识和技法01 视频:小儿按摩基础知识和技法02 视频:小儿按摩基础知识和技法03 视频:小儿推拿手法3 视频:小儿推拿手法2 视频:小儿推拿手法1 视频:小儿揉肾顶 视频:小儿补肺经 视频:推拿常用手法穴位 视频:小儿常用下肢部穴位 视频:小儿常用上肢部穴位 视频:小儿常用肩背部穴位 视频:小儿常用胸腹部穴位 视频:小儿按摩常用穴位常见病推拿疗法 视频:小儿支气管炎 视频:小儿腹泻疗法 视频:小儿便秘疗法视频:小儿厌食穴位 视频:小儿呕吐穴位 视频:小儿咳嗽穴位 视频:小儿发热穴位视频:缓解宝宝疼痛穴位按摩 视频:小儿发热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佝偻病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腹泻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鼻出血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腹痛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推拿常见手法视频:如何治疗宝宝便秘、腹泻、虚汗 视频:小儿遗尿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口唇燥裂 视频:小儿痢疾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消化不良 视频:小儿便秘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感冒按摩疗法视频:小儿感冒疗法小儿生理与病理的特点认识小儿推拿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小儿推拿主要特点是什么 小儿推拿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小儿推拿有什么作用? 认识:什么是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发展史 小儿推拿的中医学原理 小儿推拿的现代医学原理 小儿推拿的特点 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小儿推拿常用的治法 小儿推拿一般次数与疗程 小儿推拿意外的处理与预防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哮喘 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大便干燥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多动症小儿按摩常用穴位(图文) 小儿按摩注意事项 小儿按摩常用介质 小儿按摩疗法特点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疾病辨证要素 小儿疾病辨证望闻问切诊 小儿按摩常用12手法(动画演示)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拿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捣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运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捏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掐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摩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按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揉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推法(图文)小儿推拿按摩上肢外侧及掌背面穴位图 小儿推拿按摩上肢内侧及掌面穴位图 小儿推拿按摩头颈部穴位图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厌食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风寒感冒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便秘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发热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咳嗽孩子不吃饭怎么办—小儿厌食的家庭调治法孩子拉肚子怎么办—小儿泄泻的家庭调治法君臣佐使小儿推拿医病法八种小儿推拿注意9大事项常用的十五个穴位-真人演示详细图解(图文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小儿推拿头面部穴位 PPT 课件
感谢聆听
小儿推拿头面部穴部
1、天门(攒竹)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推太阳 合用。若惊惕不安多与清肝经,揉百会、掐揉小天心合用。对 体质虚弱、出汗较多、佝偻病患儿慎用。
2、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呈一直线,左右对称。 【作用】疏风解表,调节阴阳,醒脑明目,止头痛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推攒竹、揉太阳、 揉耳后高骨组成“治外感四大手法”配合应用;与清肝经、 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推涌泉合用治疗迎风流泪、眼目胀 痛、目赤肿痛、近视、斜视等。
9、承浆 【位置】下唇下,当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作用】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临床应用】用于口燥咽干、口舌生疮、鹅口疮 、流涎不止、口歪、齿痛等。
10、风池 【位置】枕骨下,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平风府穴,左右各一。 【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临床应用】配合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用于治疗感冒 头痛,发热无汗之表实症和头目诸疾。
11、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清热。 【临床应用】清法代表,治疗风热感冒、风热咳嗽、颈项强直 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同用;降法代表,治疗溢乳、恶 心、呕吐、呃逆、嗳气、头痛、头晕等,多与横纹推向板门、 揉中脘合用。
12、桥弓 【位置】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直线。 【作用】推桥弓平肝潜阳熄风,拿桥弓提神醒脑。 【临床应用】推桥弓用于头痛、眩晕、惊风、呕吐等;拿 桥弓用于神疲、乏力、头晕、健忘等。揉捏用于治疗肌性 斜颈。
【作用】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症,多与清肝 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常与 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合用。灸百会用于虚 寒证。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及常用穴位第一部分ppt课件
【作用】 祛风散寒,醒脑明目,止头痛。
• 【主治】 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肿 痛。
• 【临床运用】 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 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 肿痛,多和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 水等合用。亦作为头部常例穴之一。
3、太阳
【位置】眉梢与眼外角中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为 奇穴。
下儿 有小经经 推
• (1)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不仅有如孔 穴点状的特点,还有线状(如三关, 六腑)和面状(如腹,五指节)等。
• (2)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大多数分布 在头面和四肢(双手居多),方便了 取穴和手法操作的治疗。
• (3)小儿特定穴位不象十四经穴那 样有线路相连成经络系统。
头面部穴位
• 1、攒竹:(天门)
开璇玑
• 【位置】 • 在天突下1寸 • 【操作】 • 分推肋间 • 直推鸠尾至肚脐 • 摩挪肚脐至大横 • 直推肚脐至中极
• 【作用】
• 宽胸理气,降逆止呕
• 【主治】
• 胸闷痰喘,积食不化,呕吐,泄泻等症
• 【临床应用】
• 开者开通、宣通之意,故有宣肺气,降胃 气之功,临床上对于痰邪壅塞,食积不化 引起的胸闷气促,咳痰不畅,伤食腹痛, 呕吐泄泻等实证均可运用。
五、揉法
• 用拇指或食指或食、中、无名指指腹紧紧 附着于穴位上作缓和回旋的揉动。
• 【动作要领】 • 1、腕关节放松,连动前臂作回旋运用; • 2、柔和均匀,带动皮下组织; • 3、速度宜快,不能在皮肤上摩擦,频率约
每分钟200次左右。
• 【临床运用】 • 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
身各部位,是小儿推拿的主要手法。
• 【动作要领】 • 1.肘关节微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 • 2.指掌着力要随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盘旋活动,
教材图文版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定穴
【次数】按揉30〜50次
图1-4-31 揉大椎
腰背部穴位
3、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 峰连线之中点,肩 部筋肉处。属足少 阳胆经。
【操作】用拇指与示 、中二指对称用力 提拿肩井,称拿肩 井;用指端按其穴 ,称按肩井。
。 【操作】沿胸肋自上而下向左右两旁
分推,称开胸;若沿胸肋分推后, 再自鸠尾处向脐上直推,最后摩腹 部,称为开璇玑。 【次数】开胸5次,开璇玑50次。 【功用】宽胸,理气化痰,降逆止呕 ,消食止泻。
胸腹部穴位
﹡ 13、上脘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 【操作】用拇指、中指端或掌根按揉
,称揉上脘,用四指柔,称摩上脘。 【次数】揉100次;摩5分钟。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 【操作】医者用中指
或拇指端揉,称揉 龟尾 。 【次数】揉100~300 次。 【功用】通调大肠。
图1-4-39 揉龟尾
腰背部穴位
10、三焦俞 【位置】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用揉法,称揉三焦俞。 【次数】揉100次。 【功用】调理三焦,通利水道,补益元气
。
腰背部穴位
指、示指挤捏。 【次数】揉20-30次。挤捏至皮肤呈
紫红色。 【功用】醒脑,提神,祛风通窍。
头面部穴位
﹡5、山根 【位置】印堂之下,
两目内眦之间。 【操作】用拇指指甲
掐,称掐山根。 【次数】3~5次。 【功用】开窍醒脑、
安神。
图1-4-8 掐山根
头面部穴位
﹡6、水沟 【位置】人中沟上1/3
与下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
小儿推拿动图课件
小儿风热感冒的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 赤,鼻塞,流பைடு நூலகம்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小儿风热感冒的穴位按摩
1、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 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
常用手法: ②揉外劳宫100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小儿风热感冒的穴位按摩
5、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 横纹100次,推膻中100次。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上图。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小儿风热感冒的穴位按摩
5、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 横纹100次,推膻中100次。
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 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小儿风热感冒的穴位按摩
小儿推拿动图
李修德
补肺经/清肺经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全小儿推拿教程图,不吃药治愈宝宝日常小病!
【龟尾】
[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肺俞】
[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脊柱】
[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辣妈教室提醒您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腹阴阳】
[别名] 腹。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
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膻中】
[位置] 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操作]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
[功用]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退六腑】
[位置] 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一切热证。
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腮腺炎,大便干燥等
【一窝风】
[别名] 外一窝风。
[位置] 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操作] 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用] 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
[主治] 一切腹痛,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内劳宫】
[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劳宫。
揉100-200次。
[功用]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
[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端正】
[位置] 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操作] 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功用] 掐右端正治呕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
[主治] 鼻出血,惊风,呕吐,泄泻,痢疾
【老龙】
[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老龙。
[功用]开窍醒神,退热。
[主治] 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
【小天心】
[别名] 鱼际交。
[位置] 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 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用] 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
[主治] 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手阴阳】
[位置]掌侧腕横纹。
又称大横纹。
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操作]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
[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