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案例分析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分析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分析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分析

横沽小学

王丽娜

2009、5

《草船借箭》案例分析

(在学生学会复述课文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向老师发问。)

生:老师,你们都说诸葛亮是英雄,难道周瑜就不是英雄了吗

师:(未回话,看了看其他学生。)你们认为呢

(学生面面相觑)

师:同意诸葛亮是英雄的请举起手来。

(绝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要辩论恐怕难度很大。)

师:没举手的同学你们别泄气,先让举手的同学说说诸葛亮英明在何处,要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

(学生认真看书)

师:谁先说

生:诸葛亮预料三天后必有大雾,这是常人所不能预测的。因此,我认为他是英雄。

师:哦,知天时。(板书:知天时)接着讲。

生:诸葛亮知道水是由曹操方向向周瑜方向流的,一旦借箭成功,撤离时顺流而下,曹操追不上。

师:懂地利。(板书:懂地利)

生:草船借箭胜败在“鲁肃”身上。鲁肃如不给诸葛亮准备二十只快船,或干脆把诸葛亮的计划告诉周瑜,那诸葛亮就完蛋了!诸葛亮把鲁肃看得太准了,此乃慧眼识英才也。(全班大笑) 师:识人心。(板书:识人心)

生:诸葛亮也把曹操的心看透了。他知道曹操大雾天不敢轻易交战,只能在岸上放箭。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理解得颇为深刻。是不是周瑜就一文不值呢没举手的同学们考虑好了吗(认为周瑜是英雄的同学还找不出确凿的理由)

师:你们想一下《赤壁之战》,也可联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来说说。(坐着的学生豁然开朗)

生:周瑜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周瑜才是英雄。

师:能说具体点吗

生:周瑜巧用了黄盖诈降计,使曹操相信黄盖是真的投降了。

生:周瑜利用顺水、顺风火烧了曹军战船。

生:周瑜把易燃物品用船上的青布幔子遮好,以蒙蔽曹操。

师:现在同意周瑜是英雄的,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起手来)

师:怎么成了两个英雄了

生:周瑜是英雄。然而,诸葛亮技高一筹。

生:对。《草船借箭》文末周瑜亲口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师:是啊!周瑜那么聪明,在诸葛亮面前,却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诸葛亮——

(指着板书让学生齐读)

生:(齐读)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师:请用板书上的三个词,并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结合文中内容

讲一两句话。

(学生练讲,指名讲。)

1、在教学时,面对学生“异样的声音”,我首先宽容对待,让其牵出课堂亮点,然后静心等待学生的诉说与心灵的碰撞,最后引导学生阅读交流与小结提升。在上例中,当我完成复述课文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时,学生出现了“异音”——诸葛亮与周瑜谁是英雄我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交流下去,而并不是置之不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

2、课堂出现“亮点”时我能及时的引导学生静心思考。“诸葛亮英明在何处要结合文中语句来说。”学生通过阅读与回忆,找到自己的理由,并进行思考。这种阅读期待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我能善于捕捉学生的生成信息,在引导方面,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了诸葛亮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等高明之处和周瑜的“诈降计、知地利、伪装法”等不凡之处。同时,我在细节方面也做得格外严谨,巧以疏导。先让大部分学生结合文中内容说说诸葛亮是英雄的观点,在解决文本的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第十册的《赤壁之战》与联系《三国演义》中有关故事说说,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使学生对周瑜有了正确的认识。最后用如此英明的周瑜在诸葛亮面前却显得“小巫见大巫”,更加衬托出诸葛亮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最后回归文本,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描写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关联词,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

4.我借助两种“英雄观”的争论,为课堂提供了活力和创造力,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么课堂可能就不会有精彩纷呈的讨论场面。另外,我借助《赤壁之战》与《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故事,让周瑜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也慢慢高大起来。周瑜越有能耐,越能衬托出诸葛亮的英明,这一点也只能从课外“猎取”,因为从文中无法体会到。因此,在学生困惑时,我们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及周密安排。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事情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热身: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或者在网上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部分;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层次。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播放一段《三国演义》主题曲。 2、调动积累,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3、围绕课题质疑。 二、把握脉络,心理入境 1、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自主读书,理解文章的脉络,大体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解疑,汇报交流。学生说清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后。播放录像《草船借箭》片段,并提出观看要求,再放第二遍,学生复述经过。 3、由一张剧照(幻灯片)导入文章中心句。 三、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画出课文的中心句,同时课件出示中心句。 2、品读感悟,这篇课文写了诸葛亮的很多内容,现在请你们仔细读一读,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四、深入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1、概括出人物特点,

2、围绕初步概括出的人物特点,开展阅读活动,不断深化对人物特点的认识。 3、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识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学生汇报后,老师总结。 4、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以“读”“演”为主。 5、师生互动交流。 以“感受诸葛亮的‘笑’”为例,教学设想如下: 师:本文诸葛亮说有十几处,唯独有一处是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诸葛亮的这一笑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值得研究,他在笑谁,笑什么?好好揣摩揣摩。(老师幻灯出示句子) 生:(自由读) 角色扮演、扮读。 师:诸葛亮在笑曹操,因为他太了解曹操了。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生:表演,并读句子。 师:他还可能笑谁,这又是什么笑?怎么笑?怎么读? 生:表演,并朗读。 五、朗读诗歌,体味经典 周瑜妒忌诸葛亮,逼亮立下军令状。 孔明识破陷害计,神机妙算应周郎。 巧用天时与地利,周密安排不慌忙。 擂鼓呐喊骗曹操,箭如雨下插满舱。 按期交箭服周瑜,诸葛美名天下扬。 六、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1、阅读课本选读教材“空城计”,可以谈谈体会。 2、常言道:“有借有还。”那么,诸葛亮此次“借”来的箭是怎么“还”回去的,请同学读读《三国演义》原著。 七、布置作业 1、收集三国人物卡片。 2、搜集三国人物歇后语。 (后附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教学设计2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造教育渗透点 复习前文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回答:1、三天造十万支箭。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持思维的性。 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故意延迟,不给齐练) 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 20`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 样做的。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草船借箭 课本剧

草船借箭课本剧 五年级六班石仪琳 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旁白、背景、诸葛亮的小童、吴国士兵、曹操手下 旁白: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一日,周瑜请诸葛亮商量军事。东吴大都督周瑜军帐中,周瑜坐主帅位,诸葛亮、鲁肃一旁坐陪议事。】 周瑜: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思量片刻)用弓箭最好。 周瑜:(阴险的笑了笑)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想了想,算了算)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好奇)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扇一扇扇子,微微一笑,用手指了个“三”字)只要三天。 周瑜:(吃惊)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笑了笑)哈……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高兴地大笑)快,取文书来。 诸葛亮:(写完军令状,想一想)今天来不急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周瑜:哈哈哈……拿酒来!孔明先生,请!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扇扇扇子,就走了。】 鲁肃:(充满了疑问)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的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轻蔑地笑)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是! 【鲁肃离开了,来到了诸葛亮身边】 诸葛亮:(摇摇扇子笑着)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无能为力的样子)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鲁肃:(犹豫了一会儿)好吧。(准备走。) 诸葛亮:(突然想起什么,拉住鲁肃。)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了,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鲁肃点点头答应了) 【鲁肃来到周瑜那儿。下。】 鲁肃:报!诸葛亮说他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就能造好十万支箭。周瑜:(疑惑起来)嗯?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准备好了诸葛亮所说的东西。到了第三天四更。】

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

【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流派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指名回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2.“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 (组织学生讨论。)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 3.“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三、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在读好周瑜的长叹一声之后,教师对研读的策略做如下概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1)“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指名口答: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②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交流例示: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设计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设计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容,掌握中心思想。本文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狭窄,妒贤忌能;鲁肃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

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

《草船借箭》剧本75502

《草船借箭》课本剧 时间:三国时代 地点:东吴都督周瑜军帐、草船上 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 第一幕军帐中 (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诸葛亮欣然赴约,来到周瑜军帐中) 瑜:(故装诚恳,向诸葛亮请教)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 亮:(即刻应答)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瑜:(面带笑容)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因军中缺箭,劳请先生监造十万枝箭。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亮:(拱手)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 瑜:(装作疑惑,心中暗喜)十日之内,可办完否? 亮:曹军将至,若侯十日,必勿大事。 瑜:(甚是疑惑)先生料几日办完? 亮:只消三日,便可纳箭十万。 瑜:(试探)军中无戏言。 亮:(拍拍胸脯,保证)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周瑜大喜,当场取了军令状,又置酒款待诸葛亮) 亮:(饮酒几杯)今日已不及,来日起造。至第三日,可采五百军士到江边搬箭。(随后即离) 肃:(小心地对着周瑜的耳朵问周瑜)孔明莫非诈乎? 瑜:(春风得意)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对众要了军令状,我等即吩咐军

匠人等故意延迟,凡应用对象,都不备齐。如此,必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劳请公代我前去探听。 (随即,鲁肃由周瑜营上,转入诸葛亮营上) 亮:(见鲁肃,疾步向前,诚恳大呼)三日如何能造箭十万?子敬救我!肃:(无奈地叹息)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你?不成将汝送还江夏? 亮:谢子敬一番心意。不过,望子敬借船二十予我,每船要军士三十,上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置于左右,吾别有妙用。子敬,定不要让公瑾得知。 (鲁肃不知其意,回到周瑜营上,果不相提) 肃:(回报周瑜)孔明言他不用造箭之物,自有妙方。 瑜:(又是疑惑)看他三日后如何交付。 第二幕凌晨大雾草船上 (诸葛亮一二两日,皆未有何动静,直至第三日四更时,江上大雾漫天,甚是不清,诸葛亮密请鲁肃至船中) 肃:(问诸葛亮)公召我来何事? 亮:(欣然回答)特请子敬同往去取箭。 肃:(更是疑惑)何处去取? 亮:子敬休问,去去就知。 亮:(命令各船)各船用长索相连,往北岸进发! (五更时,船已近曹军水寨) 亮:(又命令各船)吾令你们使船头西尾东,一字摆开,不断擂鼓呐喊!肃:(惊慌)倘若曹军齐出,如何奈何? 亮:(微笑道)曹贼多疑,故吾料那曹贼在此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管饮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曹操水寨中,听到这擂鼓呐喊声,毛玠、于禁火速向曹操报告)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设计: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还自叹不如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 2、说《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课件)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前发生的 师:看到这课题你会想说什么? (谁借箭?为什么借箭?用什么借箭?借箭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等) 师:相信学习了课文,同学们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 1、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字词)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师实时引导) 3、同学们,用主要人物和事件和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本剧 草船借箭 剧本台词

课本剧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旁白: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先生,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用弓箭最好。 周瑜: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迟。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十天造的好吗? 诸葛亮:既然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只要三天。 周瑜: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惩罚。 周瑜:太好了,摆酒。 诸葛亮: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将士到江边搬箭。告辞。 鲁肃: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遵命。 鲁肃:拜见诸葛先生 诸葛亮: 你来得正好,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请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侧,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知道了。 周瑜:今天是第几天了 鲁肃: 第三天了 周瑜:诸葛亮箭造得怎么样了 鲁肃: 启禀元帅,他还没有动手 周瑜:噢?哈哈,三天时间,明天到期,十万支箭造不好,别怪我手下无情。 鲁肃: 唉。 诸葛亮:走。 鲁肃: 去哪,做什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一:《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案首页 1 2 教案续页(第课时) 3 4 5 篇二:公开课--草船借箭 校级公开课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陈立彦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组的第二篇课文,是初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的好课例。《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自学提示 1、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并根据学生预习时查阅过的资料,想想:周瑜、诸葛亮怎么会走到一起的? 教学过程 一、先学过程(15分钟) (一)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合作学习,自由读课文,勾画批注,对不懂的问题可与小组同学小声地讨论交流。 (二)自学检测 1、完成填空:《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情节改编的。

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2、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一读: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强调读准字音。 指导写字。 适当提示下面词语的意思:妒忌、军令状、迟延、疑惑、调度、虚实、弓弩手、丞相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小结。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二、以学定教(15分钟) (1)填空式讲故事梗概。 ②对话中周瑜和诸葛亮心中是怎样想的?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③想象当时人物的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在“说”或“问”前面加提示语,批注在书上。小结:通过对周瑜、诸葛亮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两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 三、当堂训练(10分钟) (3)鲁肃答应了。 (设计思路:这些带“然”字的词,不仅仅是体现语汇丰富,主要是通过这些词可更好地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4、激发兴趣,开始名著之旅 篇三: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19 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 19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冀春雪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六、说课前准备: 媒体课件,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早在周瑜给诸葛亮立军令状之前,诸葛亮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细致、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机妙算” 1、出示自学提示1: 课文中的哪些体段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划下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 杜卫忠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

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如:(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提出阅读要求。 (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9.《草船借箭》教案【新版】

19.《草船借箭》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战》,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今天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

为主的课文。 揭题、读题。 2.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出示课后题1/(2))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的经过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五年级下语文课本剧19草船借箭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课本剧-19草船借箭人教新课标时间:三国时代 地点:东吴都督周瑜军帐、草船上 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 第一幕 [幕启。东吴大都督周瑜军帐中,周瑜坐主帅位,诸葛亮、鲁肃一旁坐陪议事。] 周瑜诸葛军师,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你看水上交战,用什么武器最好? 诸葛亮(不假思索)弓箭最好! 周瑜对!先生跟我想到一起来了。可是,现在军中缺箭,我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要用? 周瑜十天可以造得好吗? 诸葛亮既然要交战,十天才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那么先生预计要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只要三天。 周瑜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啊! 诸葛亮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写军令状,交付。) 周瑜摆上酒来,我要同诸葛军师、鲁大夫痛饮一番!哈哈哈哈…… 诸葛亮大都督,到第三天,请派五百军士到江边搬箭。亮告辞。 (诸葛亮下,鲁肃略送急回。)

鲁肃都督,十万支箭,三天怎么能造得出来呢?诸葛亮不是在说假话吧? 周瑜这是他自己说的,我又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还有什么话说。你去探听探听,来回报我。 (周、鲁同下。鲁肃、诸葛亮从不同方向复登场。) 诸葛亮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你可要帮我的忙喽! 鲁肃(不解地)都是先生自己惹的,我怎么帮得了你呢? 诸葛亮其实,我也不要你帮什么大忙,只不过向你借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二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人,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用。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不过,请你不要让都督知道就是了。 鲁肃这一切,按先生吩咐的照办,保证不让都督知道。 (诸葛亮、鲁肃下。) ——幕落 第二幕 (画外音:第三天。天未亮,江上大雾弥漫,对面什么也看不清。) 诸葛亮鲁大夫,请您和我一起到船上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到哪儿去取箭?! 诸葛亮不用问了,去了就知道了。 (诸葛亮、鲁肃做上船状。) (画外音:船上军士把船用铁索连接起来,向江北曹营开去,擂起战鼓,发出进攻呐喊……把船头向西,一字儿摆开……) 鲁肃(吃惊地)诸葛先生,你这是叫我同你一起送死去?这样,曹军杀过来,怎么得了?! 诸葛亮江上雾这么大,曹军一定不敢出来。来,来,我们饮酒。(鲁肃战战兢兢。)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六、说课前准备: 课前我对各种农远资源进行了整合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其次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教师小结并出示电影片段 (设计意图:借助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周瑜自叹不如的形象。)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1、出示自学提示: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一):知天时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教师引导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雾的大。 ②教师小结并点拨: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鲁肃读读这句话,放开声音读。 ③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的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的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是我国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关于人教版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有哪些内容?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草船借箭的人教版优 秀的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草船借箭人教版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第五组课文重在读懂"名著中的人物"。阅读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课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2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指导方法】 抓因果读故事,抓语言观内心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背景了解人物关系,导入课文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三足鼎立而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

(随机板书背景图)今天我们共读名著《三国演义》中记述的孙、刘联军内部发生的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二、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指导梳理故事脉络: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谁?故事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箭"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相机板书:周瑜逼箭诸葛亮借箭鲁肃助箭曹操防箭诸葛亮交箭 2、运用抓前因后果法读懂故事 摘读故事开头结尾,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板书前因后果) 理解"妒忌":(1)词意: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2)换词比较:羡慕 预设: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应从情节入手。不能简单地认为周瑜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圈套陷害诸葛亮就是整个事件的起因,它只不过是展开矛盾冲突的契机。周瑜为什么要跟诸葛亮过不去呢?很显然,诸葛亮因"挺有才干"而遭妒忌,这才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这点,才能抓住本质感受人物形象。 小结导问: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给他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三、精读故事,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形象 (1)讨论:你认为"三天造箭十万支"这可能吗?既是同盟军,周瑜给诸葛亮出此难题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2)导:原来周瑜请诸葛亮明里是----共商国事,暗里却是----设下陷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横山县响水中心小学姚晨辰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延迟、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 2、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 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穿越到那三国时期,走近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我们来学习《草船借箭》﹙板书课题﹚。《草船借箭》选自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谁来谈谈你对三国演义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 部智慧之书,这节课我们就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来 探究“草船借箭”这篇课文。 1、自由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想想故 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说说。 2、汇报。 三、再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当诸葛亮如期交箭时,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 出能够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诸葛亮喝了几杯 就走了。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公事来为难诸葛亮, 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知人心,猜到用草船借箭的方法来 完成任务。抓住“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来体会诸葛亮当时的心理活动。﹚﹙分角色朗读﹚ ②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 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 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 都督知道,他要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段中体会诸葛亮为借箭做好了准备,他善于用人, 知道鲁萧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周瑜。﹚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生:《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当时魏国刚刚打败蜀国,又派兵进攻吴国。于是,蜀、吴两国联手抵抗曹操。师: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谁能帮大家理顺一下人物关系?生:课文中有四个人物,曹操是魏国的首领,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而周瑜是吴国的都督,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师: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这才引出了这个故事。 二、新课 过渡:同学们,你觉得这个故事精彩吗?(精彩)是呀,文学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作者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每个人物的塑造又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这节课,我们要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让这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的。

(一)赏析重点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的。(人物对话)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人物对话。(课件出示对话,隐去旁白)现在同桌一组,分角色读一下对话,边读边想: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再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什么,脸上是什么表情?读完后同桌把意见交流一下。(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揣摩人物心理,并启发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在每句对话前加上提示语)师:大家都很聪明,能根据对话走进人物内心,下面我们加上提示语,再来读一下课文。(课件出示加有提示语的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互评。)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周瑜、诸葛亮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初步认识)但仅仅根据这一段的文字,我们还不能透彻的了解人物特点,下文中,还有一些人物的语言描写,找出来读一读,看你对人物有什么更深的认识。 (二)感悟 1、指名读一读描写周瑜的语言,总结出周瑜的性格特点是阴险狡诈。(板书:阴险狡诈)学生朗读。 2、再说说诸葛亮的语言。(1)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从中你有什么感悟。(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计划,胸有成竹)你从鲁肃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样的人?(板书:忠厚老实)(2)还有那处写了诸葛亮的语言?指名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老师发现,诸葛亮是笑着说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诸葛亮说,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加个“笑”字呢?来,我们先齐读一遍。(齐读)你们觉得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汇报:生(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