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人格教育读后感
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
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精选5篇)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篇1“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不管各种思潮的涌入和融合,都改变不了它在每个中华儿女思想深处的基础地位,它将世世代代伴随着和指导着我们生活、成长、奋斗。
于丹老师深入、细致、认真的阐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对家长如何正确认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本人感受如下:第一,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应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教育孩子该怎样做人,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正确的做人意识,加之努力的文化学习,孩子才能成为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正如于丹老师所说:孩子的德育教育要从每位家长和老师自身做起,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榜样,是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导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励行、言传身教,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第三,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政府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将面临各方面对高学历的要求,要面对各类竞争激烈的应试,这又迫使学生不得不以应试的方式完成学业,这是我国无法从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改革为素质教育体制的关键所在。
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体制和用人体制,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取得真正进步。
总之,教育立国、教育树人,这是中华民族历来的根本,我们应努力教育好每个孩子,做一个对社会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篇2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论语》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但今天观看了《百家讲坛》推出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后,《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2023年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2023年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2023年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1于丹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观后感周六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她结合《论语》和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主张,博古论今,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看完之后,引发了我对于家长、学校与孩子之间的教育、人格、沟通、学习、健康成长问题的诸多思考和感触。
一、于丹主张教育的根本是快乐的学习,是自我潜力的开发。
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
在学校教育阶段,所有能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操作能力、强健体魄的课程,譬如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这就是于丹所谓的工艺教育的主张。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
结果绝大部分的孩子从小都不会做家务,从来没有做过家务。
我想通过这一点,需要家长和学校反思的`是:()和生活脱节的学习,是不会快乐的,同时自我潜力的开发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和发展。
二、于丹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孩子要学会感恩。
中国家庭几乎无一例外溺爱子女,对子女的呵护无所不及。
这样一来,子女会认为给予是本份,不给是亏欠。
一切都是应得的。
孩子在小的时候,因为某个要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大哭大闹,就会埋怨父母;在成年的子女中,还有的子女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要求而和父母断绝往来。
用古代传统的孝顺理念去教育现在的孩子,无异于比全天还难。
简单的一个道理:子女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分享。
三、于丹老师的观点还有挫折教育,为人处事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融合能力。
这些教育和能力是孩子在走向社会前所必备的素质。
但是,我们周围的孩子却令人遗憾的发现,他们独自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在有限。
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
2023年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2在我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内,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了怎样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连这些都不会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是一个不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在处世之道中,于丹教授解析了孔子提倡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于丹讲座的一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于丹讲座观后感1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懂得感恩就是幸福。
就在这个周日,我观看了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之《感恩教育》,这使我获益良多。
在第一讲里,于丹教授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很爱这个小男孩,无条件的满足他。
但小男孩随着年岁的增长,来找苹果树玩的时间愈来愈少。
最后,在小男孩成为了一个老人的时候,小男孩才懂得苹果树对自己的付出。
听了这个故事,我从而推想到父母对孩子的爱,那棵苹果树就好比我们的父母,他们什么都满足我们,可是我们却骄纵,任性。
从未去体会他们的感受。
就拿我来说吧,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我说什么,父母都会照办,但我却什么都没为他们做过,我有时会埋怨他们不够优秀,不够完美,有时甚至会发脾气。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因为爸爸不顺从我,一气之下躲了起来,尽管他拼命地叫我,我也不出现,急的他像热锅上的蚂蚁。
现在想起,我觉得自己太不应该,太不懂事了。
我领悟到,虽然我的父母不够优秀,不够完美,但他们有一颗十分爱我的心,为我做了许多许多事,我不应该埋怨,而更应该感恩。
感谢您们为我做过的事,流过的泪。
爸爸妈妈,谢谢您!于丹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爬山经历,第一次爬山的时候她是跟着自己的父母爬上山顶的,登顶时,她心情很激动。
在大人休息的时候,她又从后山爬了一次,再次登峰的时候,于丹教授感觉路比前一次难走,坎坷,但到达顶峰的时候却是比前一次兴奋,自豪。
于丹教授用这个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的过程,小的时候从父母听到的都很美好,但长大后自己去闯的时候,却觉得生活欺骗了自己,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因此,我们要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人生,哪有没挫折,我都遇过挫折。
于丹讲座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人要懂得孝顺,还要仁爱.对于于丹老师的讲座,我知道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和人在社会.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准则.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丹讲座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于丹讲座观后感1这个周日,我准时的在8:20分坐在了沙发上,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河南台法治频道播出的由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人格教育》专题讲座.于丹老师在人格教育中主要为我们强调了一点:在我们中小学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课中,不仅仅是学习.我们还要懂得怎样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习惯,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懂得很好的处理一些人际关系与学习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等.看完了于丹老师为我们上的这一堂课,使我受益匪浅.从前,我以为,只要学习好了一切都不是问题.爸爸妈妈尽量的给我腾出大量的时间供我学习,除了学习,家里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爸爸妈妈把什么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等着我去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甚至让我误以为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只要我学习好就行了.听了于丹老师说的孔子的一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后,我才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学习更重要的还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会做的事,而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怎样做人.做人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其中包括道德.礼仪等等.而我们小学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礼仪方面的学习之外,还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个人,就算学习再好,但却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话,那么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个废人.所以我们从小要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比如拖拖地,擦擦桌子,洗洗碗等,不要过多的让爸爸妈妈帮你干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学着试探性的先做,实在不会的话再让爸爸妈妈来帮忙.于丹老师讲的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我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内,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了怎样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连这些都不会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是一个不具备健全人格的人.大人们常说,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学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学习,不是吗?于丹讲座观后感2《感恩教育》的内容很贴近我们的生活,于丹老师讲解的也很透彻,不仅教育了孩子,也给我们家长带来了许多启示.节目中讲到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孝心;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现在每个家庭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生怕他累着了,饿着了,冻着了.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孩子所有得事情父母都一手包办,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又哭又闹,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更别说弄懂〝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些小典故了.我觉得做为父母除了要对孩子进行一些道德教育外,更应该言传身教.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里对家长有一句话: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你什么都不用说,就是做出样子来.当别人帮助你时,你微笑地说声〝谢谢〞;当别人困难时,你主动伸出你的双手;要让孩子知道孝顺,光说没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当着孩子的面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孟子说地〝老吾老知人之老,幼吾幼之人之幼〞就是这个道理.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孩子们得到很多物质上的东西,但在精神上却缺失了最根本的东西,为什么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国学诵读〞,这是一个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于丹讲座观后感3今天,在学校的推荐下,我观看了黑龙江卫视少儿频道播放的《于丹讲座》,于丹教授告诉了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建立人格.我听了之后想到了许多……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讲座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很亲切.舒服的感觉.她向我们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建立人格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还举了好多生动的例子:如胡萝卜.生鸡蛋.和干茶叶的实验,孔融让梨等小故事,让我们更容易地领会其中的道理.听过讲座之后,我突然感觉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美满.安逸!因为我们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心里的一块宝,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从没说过一个〝不〞字.可是我们却不懂得感恩,甚至认为这是天经地仪的事,更别说好好孝敬父母了,多数时候还任性地惹父母生气!这个讲座让我突然间长大了,懂得了很多.看着父母每天为我们操心,白发渐渐出现头顶,皱纹也刻上面容,心里感觉一阵酸楚,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回报父母,让他们天天开心.现在我要对我他们说:〝爸.妈,我长大了,可以体会你们的良苦用心,也懂得了感恩,现在起我决定要好好孝敬你们,让你们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于丹讲座观后感4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的自己的人生!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四.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她精练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叹为观止.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无限的思考:孝,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父母疲惫的心;是一把亲切的唠叨,分担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释父母的情怀.让我们做一个会孝的人吧!爱心,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让我们做一个会爱的人吧!自尊.自自强.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备,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荆棘时,扬起自尊.自立.自强.抗挫的风帆更加从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里!感恩,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总能引起人们的遐想,今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们做一个感恩的人吧!于丹讲座观后感5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懂得感恩就是幸福.就在这个周日,我观看了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之《感恩教育》,这使我获益良多.在第一讲里,于丹教授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很爱这个小男孩,无条件的满足他.但小男孩随着年岁的增长,来找苹果树玩的时间愈来愈少.最后,在小男孩成为了一个老人的时候,小男孩才懂得苹果树对自己的付出.听了这个故事,我从而推想到父母对孩子的爱,那棵苹果树就好比我们的父母,他们什么都满足我们,可是我们却骄纵,任性.从未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就拿我来说吧,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我说什么,父母都会照办,但我却什么都没为他们做过,我有时会埋怨他们不够优秀,不够完美,有时甚至会发脾气.记得有一个晚上,我因为爸爸不顺从我,一气之下躲了起来,尽管他拼命地叫我,我也不出现,急的他像热锅上的蚂蚁.现在想起,我觉得自己太不应该,太不懂事了.我领悟到,虽然我的父母不够优秀,不够完美,但他们有一颗十分爱我的心,为我做了许多许多事,我不应该埋怨,而更应该感恩.感谢您们为我做过的事,流过的泪.爸爸妈妈,谢谢您!于丹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爬山经历,第一次爬山的时候她是跟着自己的父母爬上山顶的,登顶时,她心情很激动.在大人休息的时候,她又从后山爬了一次,再次登峰的时候,于丹教授感觉路比前一次难走,坎坷,但到达顶峰的时候却是比前一次兴奋,自豪.于丹教授用这个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的过程,小的时候从父母听到的都很美好,但长大后自己去闯的时候,却觉得生活欺骗了自己,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因此,我们要学会自立.自强.自信.人生,哪有没挫折,我都遇过挫折.我因为自己胖变得不够自信,做什么事都不敢去做,一遇到挫折就放弃,或者躲到家人的背后.埋怨事情不像自己想的那样进行,坐在一边空想,觉得生活瞒骗了自己.但到了后来,我终于明白到,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磕磕碰碰,我必须从挫折中走出来.我们小的时候总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像童话般的.但当我们长大,遇到挫折的时候,却感到出乎意料,原来生活是激烈的,并没有像预料中发展,倒是多了分残酷.在这时,我们就要坚强,坚持自己的理想,向前进.就像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总会来临.看完了于丹教授的《感恩教育》讲座,我受益匪浅.学会感恩,学会自信,学会自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看完于丹讲座的观后感
看完于丹讲座的观后感我看了于丹老师教育讲座,受益匪浅。
人要懂得孝顺,还要仁爱。
对于于丹老师的讲座,我知道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和人在社会、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准则。
本店铺在这给大家带来观看于丹讲座有感作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观看于丹讲座有感作文1观看了“东方名家”于丹老师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寻找生命的人格与尊严》,近一小时的讲座看后感想颇多。
现在,许多的父母都在煞费苦心地为孩子补充生理上的钙质,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钙质,那就是精神上的钙质。
于丹老师在讲座的时候,讲到了几个小故事,对我启发很大。
第一个小故事是:一碗米,在不同人的手中,所显示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
在一个家庭主妇的手中,它会是一碗煮熟的米饭,是一块钱的价值;在一个小商人的手里,它会是两个粽子的价值;在一个商家的手里他会经过许多的程序会变成一瓶有价值的酒。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所有物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它本身,而是因人而异的;让孩子明白的是对生命的认知。
第二个小故事是:关于和女儿一起修护花篮的事情,这个故事是对孩子进行的挫折教育,让我明白:让孩子在逆境和挫折中完成自我修复,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用毅力和韧劲培养孩子一个健康朴素的人格。
让孩子明白:哭,是无能的表现。
第三个小故事是:讲一个小男孩在家是个小太阳、小皇帝,一切都得随他所意,一点不顺就大发脾气。
父亲让他发脾气时在篱笆墙上钉钉子,少发一次脾气就拔掉一颗钉子。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每对别人发一次脾气,就像用钉子往别人心口上扎一个洞,过后虽然钉子拔掉了,但是洞却永远都在,心上的伤痕还在。
让孩子明白: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要摆脱自我中心,唤醒内心的强大力量,快乐要与别人分享,痛苦可以与别人去共担,这样自己才会更快乐。
第四个小故事是:农民兄弟在孤岛无援的逆境下,找到的却是砸碎陶罐卖马赛克的商机故事,它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气馁,自立自强,要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还有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是:“做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
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_1
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于丹讲座观后感1昨天早上,我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讲座,感受颇深。
第一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孝心。
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树和孩子》,我深受感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我们孝心的故事。
现在的我们自我意识非常强,尊老爱幼意识薄弱,我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二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爱心。
孝是基本的,有了孝还要有仁爱心。
有了这两颗心,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于丹教授说:““仁”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就是说两个人相处好了才能体现仁的含义。
所以说我们要多交朋友,自己处理好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自信、自立、自强。
我们自信、自立、自强的习惯,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养出来。
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独立完成。
有时候爸爸妈妈的事情还可以问问我们的建议,不管对错,都要鼓励。
不要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过度依赖性。
一个有爱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会。
第四个主题如何教育我们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
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
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只要我们有心、用心,我相信,我们都是最棒的。
于丹讲座观后感2细细品味,在家中,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能感受到师友的爱;生活中,陌生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社会上处处都是爱,生活中处处都有感恩。
爱是亲情,爱是友情,爱是真情,感恩是人类永恒的美。
迎着清晨的微风,收看了播出的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看完这场振奋人心的感恩讲座,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当你,放学回家,一进门,发现妈妈已经为你准备好一桌可口的饭菜;当你为一个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老师精妙的启发点播,;当你跑得气喘吁吁追上一辆公交车,司机把已经关上的车门重新为你打开……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你在意吗?你动心过吗?事虽小,但体现了人心的美,人与人之间的爱,我们被感动,我们陷入沉思,但仅仅是这样就足够了吗?我们被感动,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关爱他人,孝顺父母,而这,通过行动展现。
于丹《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视频观后感600字
于丹《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视频观后感600字于丹《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视频观后感600字于丹教授说,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了我们的不朽,我们的墓志铭。
于丹人格教育视频-1篇今天早晨,伴着温暖的阳光和清脆的鸟鸣声,我们一家四口收看了威海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的自己的人生!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四、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她精练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叹为观止。
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无限的思考:孝,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父母疲惫的心;是一把亲切的唠叨,分担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释父母的情怀。
让我们做一个会孝的人吧!爱心,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让我们做一个会爱的人吧!自尊、自立、自强、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备,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荆棘时,扬起自尊、自立、自强、抗挫的风帆,更加从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里!感恩,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总能引起人们的遐想,今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
让我们做一个感恩的人吧!于丹人格教育视频观后感-2篇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于丹老师演讲风格语气平和、神闲气定,常常用小故事比喻一个道理,一下子吸引住了我。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四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是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四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自信。
其中第一个主题是我最有感触。
在讲第一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首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颗粗壮的大树和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每天小男孩都来找大树玩,摘几个果子吃、摘几片树叶玩,大树都不生气,每天都盼着小男孩来和它玩,大树一天一天的盼着,但是有一天小男孩不再来找大树了,又过了很久他已经是个初中的孩子了,小男孩很苦恼的叹着气,大树说:“孩子啊,你怎么了?”小男孩说:“别人都有钱买新玩具我都没有。
丹讲座观后感的
丹讲座观后感的(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导游词、学科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tour guides, subject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丹讲座观后感的丹讲座观后感的(精选5篇)于丹老师讲到的人格教育,听上去是一个很大的帽子,可是它也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次表扬,一次批评,一次安慰,一次开导,都是人格的教育。
关于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
关于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关于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1这次学校组织小朋友和家人一起观看于丹老师的孝心、人格等道德教育讲座,我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爱心树的故事关于孝道,《爱心树》这个故事是一部很贴切、很感人的教育教材。
这棵爱心树可以为了那个小男孩奉献出自己的枝、叶、果实和树干等来帮助孩子,我想在中国社会现有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的爸爸妈妈都是以这种“爱心树”的形式在无私地为孩子们付出。
一方面让我很感动,感动于爸爸妈妈对子女无私的爱、无私的奉献;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中国式教育的弱点,于是就产生了“啃老族”这一新词汇。
二、赠人金子,不如赠人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句话与“赠人金子”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在说你送人物质,不如教人学会创造物质的方法。
爸爸妈妈亦是如此,在你给子女创造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时,他们总有花光花完的一天,而教会他们创造物质财富的方法,那他们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靠自己后天创造的物质财富,我认为这个才是重点。
三、如何在繁杂的现代社会环境中自立自强其主要的问题就是要让孩子自我去发现,多与社会、自然接触,靠他们自悟而自己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强不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才会让他们立于社会的不败之地。
孩子有自信,孩子也会散发出他个人的“人格芬芳”。
于丹老师说:“一锅同样温度的水,却煮出不同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处于相同的社会环境下,只要有自信,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自主地散发出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
”这样才会让他们离成功的距离越来越近。
孩子的教育方式多种多样,爸爸妈妈自身就是老师,以身作则为自己的孩子慢慢地讲述着许多的人生哲理。
于丹讲座观后感
观“于丹人格教育”讲座有感黄沁今天看了于丹老师的关于人格教育的讲座,感慨颇多。
于丹老师首先讲了一个故事,我虽然听过,却是温故而知新。
故事中的孩子很爱发脾气,伤了很多人的心,于是他的爸爸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个钉子,第一天他把篱笆上钉满了钉子,密密麻麻,十分恐怖。
到这儿,我就想起了我自己,我是不是也一样?也许我比他好一点,但是我却同样是伤了很多人的心。
爸爸叫我多穿点衣服,我会对他脾气;妈妈问我作业有没有做完,我会对她大喊大叫;外婆问我想吃什么,我仍然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从来都是认为,他们对我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却从来都不认为,我偏激的言语一次次的伤了他们的心。
他们是如此小心翼翼,在呵护我,在保护我,把我捧在手心,我却像一个刺猬,那样棘手。
后来那个孩子觉得很惊讶,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决心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脾气。
篱笆上的钉子一天天地在减少,直到有一天他对爸爸说,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
爸爸说,那你把篱笆上的钉子都拔掉吧。
孩子将钉子一颗颗拔去,钉子没了,可那一个个密密麻麻的钉孔却远的留在了篱笆上。
是啊,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
我们道歉,我们忏悔,我们深知我们的过错,可是错误已成事实,无法修改,就像我们拿刀子在亲人的心里划了一道口,可以缝合,但疤痕永远都在。
我的亲人们是如此的爱我,他们用他们受伤的心,托起我稚嫩的灵魂,我也会尽我的努力,让他们的老伤愈合,新伤不再。
后来,于丹老师又讲了她和她女儿的故事,使我想起了我的外公。
小时候,外公教我剪纸,剪刀在被折得很小的纸片上左转一个弯,右转一个弯,再将纸片展开,一幅纸花便完成了。
有一次,我剪了一个蝴蝶纸花,便爱不释手,欣赏了又欣赏,十分珍惜。
后来我不小心滴了水在上面,纸花断了,我很伤心,哭了很久,于是外公便帮我修纸花,他将断了的地方接上,再在上面粘了一个小星星,做得比原来还漂亮。
这告诉我,遇到困难,是没有用的,眼泪不能帮助你干任何事,用我的手,用我的心,去弥补缺憾才是最重要的。
于丹人格教育读后感
于丹人格教育读后感于丹人格教育读后感(一)今天早上8:20,河南法制频道播出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人格教育》节目,我们学校给每位家长都发了一张节目预知单,并发了短信告知。
于是,爸爸和我准时坐在电视前进行收看。
于丹老师认为,“中小学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寻一种生命的快乐和尊严。
于丹老师的讲述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有古语名句,旁征博引、令人深省。
通过收看这栏节目,我知道了“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父母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很多快乐,比他掌握很多知识更重要。
”;知道了“一个小孩子,如果能用他的行动让别人感到幸福的时候,那么,他的收获远比他的付出多。
”……由此,我更知道了老师和父母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能够陪伴孩子成长,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发现,去完成自我成长的修复。
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么去躲避挫折,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怎样去修复生命。
”于丹老师认为,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从中小学过来的,与大学相比,中小学教育更重要。
“现在的大学生,专业知识确定很专业,但他们人格的缺陷,却是在大学里无法弥补的。
孔子说:一个人‘十五至于学,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现在的孩子,四五岁就开始了学习,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教会他们承受应试的压力。
今天该教孩子学什么?不是知识,不是技巧,而是朴素的人格和内心道德力量,这些胜过知识和技巧。
”节目结束了,留给我的却是思考。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我觉得学校作为一个专业教育机构更是责任重大,如何通过家长学校、教育博客、学校网站等途径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想到此,不由得想起了我曾经写过的一篇博文,那是从老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一点体会和呼吁。
今天有幸和儿子一起观看了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的关于《中小学人格教育》的讲座,看后感触颇深。
《于丹讲座》观后感3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3篇您需要后才可以 |《于丹讲座》中的于丹,是一位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
她将生动的哲理故事与深刻的个人感悟相结合,使得古典文化中饱含着的朴素的真理。
以下是网为你的相关资料。
今天看了于丹老师的关于人格教育的讲座,感慨颇多。
于丹老师首先讲了一个故事,我虽然听过,却是温故而知新。
故事中的孩子很爱发脾气,伤了很多人的心,于是他的爸爸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个钉子,第一天他把篱笆上钉满了钉子,密密麻麻,十分恐怖。
到这儿,我就想起了我自己,我是不是也一样?也许我比他好一点,但是我却同样是伤了很多人的心。
爸爸叫我多穿点衣服,我会对他脾气;妈妈问我作业有没有做完,我会对她大喊大叫;外婆问我想吃什么,我仍然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从来都是认为,他们对我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却从来都不认为,我偏激的言语一次次的伤了他们的心。
他们是如此小心翼翼,在呵护我,在保护我,把我捧在手心,我却像一个刺猬,那样棘手。
后来那个孩子觉得很惊讶,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决心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脾气。
篱笆上的钉子一天天地在减少,直到有一天他对爸爸说,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
爸爸说,那你把篱笆上的钉子都拔掉吧。
孩子将钉子一颗颗拔去,钉子没了,可那一个个密密麻麻的钉孔却远的留在了篱笆上。
是啊,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
我们抱歉,我们忏悔,我们深知我们的过错,可是错误已成事实,无法修改,就像我们拿刀子在亲人的心里划了一道口,可以缝合,但疤痕永远都在。
我的亲人们是如此的爱我,他们用他们受伤的心,托起我稚嫩的灵魂,我也会尽我的努力,让他们的老伤愈合,新伤不再。
后来,于丹老师又讲了她和她女儿的故事,使我想起了我的外公。
小时候,外公教我剪纸,剪刀在被折得很小的纸片上左转一个弯,右转一个弯,再将纸片展开,一幅纸花便完成了。
有一次,我剪了一个蝴蝶纸花,便爱不释手,欣赏了又欣赏,十分珍惜。
后来我不小心滴了水在上面,纸花断了,我很伤心,哭了很久,于是外公便帮我修纸花,他将断了的地方接上,再在上面粘了一个小星星,做得比原来还漂亮。
2022年人格教育观后感6篇
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
通过于丹老师的讲述和举例阐述,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知道了“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家长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价值。”懂得了“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开发,其实这是我们大家都企及的一种教育的境界。”“我们能够陪伴孩子成长,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发现,去完成自我成长的修复。”“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教孩子怎么去躲避挫折,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怎样去修复生命。”“好老师和好家长完成的是唤醒,而不是灌输,建立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不是家长的教训。”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义,于丹老师她女儿喜爱的花篮破了,她女儿号啕大哭起来。于丹老师把破篮子用彩纸补起来,竟比原来更好看。他女儿破涕为笑,并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哭是最无能的表现。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紧,可灰心丧气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蝉一样,是蜕变的开端。蜕变尽管十分疼痛,但却可以换来自由飞翔,挫折又何尝不是这样!
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青年,在任何困厄的处境中都有站起来的力量。
曾今无数次和妈妈顶嘴,曾经无数次耍小聪明,因为一点小事一溜烟跑到另一个房间,把门使使得锁上,无论妈妈怎么敲也敲不开。曾经无数次发小脾气,把书扔到一边,呆呆的坐在那里,使劲地冲妈妈喊:“不干了,不干了……”曾经无数次……我每次发脾气都会让妈妈生一次气,往妈妈身上钉过的钉子能数清吗?而每次妈妈总是默默的承受着。在这里,我真诚地向妈妈说声对不起。回想以前,妈妈总是耐心的教育我、开导我,而我却老是不领情、不感恩,反而和妈妈唱反调,认为他总是欺负我。
于丹《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观后感
于丹《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观后感“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些古训由来已久,都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良言金句。
于丹《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人格教育从孩子开始星期六早上,作为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收看了于丹导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专题讲座。
通过谛听大师的足音,让我们感受到了智者的心灵,也让为人父母的我们更加明白:学习成绩不是孩子的全部,塑造孩子成熟的人格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讲座中,于丹导师首先讲了如何培养孝心,并举了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这个事例,让我们明白尽孝道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推卸的一种责任;紧接着,于丹导师又用一个“仁”字诠释了如何为人处世,让我们懂得孩子的成长除了学业,更需要阅历和人格;最后,她寄语孩子们要象干茶叶一样,寻找自己的方式升华自己,成全社会,创造未来。
观看完讲座,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如何进行孩子的人格教育,大师以她独特的思维,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讲课里,为我们娓娓道来,并一语中的。
想到我们的孩子龚蒋昊,我们觉得很惭愧。
孩子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用一种传统的方式教育他。
在我们的思维里,孩子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就行了,别的事情我们可以代劳。
于是,我们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一头扎在书本里,由于我们的忽视,他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孝道,他也不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更缺乏与小朋友们充分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这种过于简单的培养方式只会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越来越偏离轨道,不能达到于丹老师所要求的学业与人格共成长。
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希望。
人格教育从孩子开始,是父母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要有所学,有所思,有所行,在于丹导师的箴箴良言下,以创新的行动来塑造孩子成熟完美的人格。
具体来说,我们第一要做榜样给孩子看,以对父母长辈孝敬尊重来让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为先”是一种责任。
第二要在辅导孩子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识,让孩子在知识不断增长的同时,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强。
于丹的教育讲座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日,我有幸参加了著名文化学者于丹的一场教育讲座。
于丹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教育的思想盛宴。
在这次讲座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本质于丹在讲座中提到,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她认为,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和创造。
这种唤醒,既包括对知识的渴望,也包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生活毫无热情。
这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被唤醒,没有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
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二、教育的目标于丹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她认为,独立人格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具备独立人格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而创新能力则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于丹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的方法于丹在讲座中强调,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
她认为,传统的教育方法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我们要改革教育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
以下是她提出的一些具体教育方法:1.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教育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人格教育观后感
人格教育观后感人格教育观后感1在我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内,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了怎样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连这些都不会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是一个不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大人们常说,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学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学习。
这是我刚刚观看完《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感触。
这是于丹老师为我们的讲座,在这次的讲座中分成的四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
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
关于这四个主题,于丹老师都用了几个小故事来引导启发我们。
其中这个故事,让我感触良深发脾气就会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有一个小男孩,因为他的亲人很爱他,所以他就娇纵,很爱对人发脾气。
为使他能改掉爱发脾气的坏毛病,他父亲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墙上钉个钉子,随着每天钉钉子的数量有30多个到5个,3个,直到没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改掉了爱发脾气的毛病。
但他父亲却让他把所有钉子拔掉,并指着篱笆墙上密密麻麻的钉孔对他说:孩子,你改掉了爱发脾气的毛病,是好样的,但你看看这针孔就像你每对人发一次脾气在别人心中留下的伤痕,永远留了下来。
因为我又何尝不是总爱乱发脾气,甚至有时候受了委屈,把气撒在家长身上。
如果说每对别人发一次脾气,就会在别人的心灵上创伤一次,那我不知爸爸妈妈的心灵,是否已因我而遍体鳞伤,但他们依然一如既往地对我好,关心爱护我。
于丹老师在人格教育中还为我们强调了一点:在我们中小学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课中,不仅仅是学习。
我们还要懂得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于丹老师为讲的这一堂课让人受益匪浅。
从前,我以为,学习第一,所以爸爸妈妈尽量的给我腾出大量的时间供我学习,除了学习,家里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人格教育读后感
于丹人格教育读后感
(一)今天早上8:20,河南法制频道播出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人格教育》节目,我们学校给每位家长都发了一张节目预知单,并发了短信告知。
”是呀,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里扫个地家长都要找老师论论理,试想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孩子礼仪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让每个孩子能健健康康地为自己的将来而学习!记得在星期四那一天,老师发了一张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上面有播出时间,那个频道的,在星期五下午老师让我们回家在星期天看《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并写观后感晚上,么么在上搜了一下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看了起来,下面我来给你介绍吧!《论语》有一句话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为我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不能投入进去,写作业的时候,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写作业中,当然觉得很累。
一种好的表达,有的时候,跟沟通的内容同样重要。
为什么很多人在长大以后容易跟别人起冲突呢?就是因为在家里跟父母说习惯了。
比如,我在学校下课跟同学玩的时候,老是脾气暴
躁,说话有时不好听,所以很多同学在玩游戏的时候不加我的原因。
最后精彩内容请看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
于丹人格教育读后感
(二)李乐山说,要家长看一个片子,写一篇观后感,是于丹的“中小学人格教育”,上搜到了,片子长度约2个小时,仔细的看了一篇,收获很大,感受如下:
人格教育与建立“正人生” 于丹以“精神补钙”为切入,分别从“寻找生命的快乐与尊严、唤醒内心的强大与力量、勇敢承担爱与责任、成就别样人生”四个环节,讲述中小学人格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于丹认为,学生要注意培养“工艺能力、挫折能力、职业能力”三大能力,目的就是构建一个人的“创造力、可能性和和谐人际关系”,从而成就一个能“发现世界”的自己。
我认为教育是“让孩子意识到我们是独一无二的领袖”,而“要做事先做人”,通过“正觉、正行为”构建个人的“正能量”人格,成就自己“正人生”。
自己动手创造力从学会付出开始。
为什么我们不快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好、乐,三个阶段,核心是乐,如何寻找到快乐?于丹认为从“控制以自我为中心”开始,构建“让自己快乐的同时如何让他人也快乐”的人
格魅力。
孩子从学会自己动手开始,用创造力让被人幸福,这样的收获比付出更有意义。
比如鼓励让李乐山擅长快乐他人,比如为大家书写春联等方法,支持李乐山成长。
脚踏实地可能性从不放弃开始。
为什么我们有时感到无力?于丹认为,我们要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不要成为“草莓族”,而优秀不在于外表的个性和光鲜,要在于内心的坚韧态度,更是在于是否拥有“在挫折中如何修复生命”的能力,坚信“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就有可能性”。
学会爱和谐人际关系从二个人开始。
为什么我们有时易走极端?于丹认为,是没学会爱,就无法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好的表达和好的内容一样重要,从确定两个人的和谐开始,构建更多人的人际关系。
让孩子勇敢的承担爱和责任,大人和孩子要和一起成长,学会互相爱。
改变自己最难,老师让家长看这个片子,因为“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做不到以上于丹老师讲的,我们又如何要求孩子做到呢?,我们大人就和孩子一起成长吧,“付出、不放弃、处理好与每个人和谐关系”。
于丹人格教育读后感
(三)星期六早上,作为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收看了于丹导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专题讲座。
通过谛听大师的足音,让我们感受到了智者的心灵,也让
为人父母的我们更加明白:学习成绩不是孩子的全部,塑造孩子成熟的人格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讲座中,于丹导师首先讲了如何培养孝心,并举了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这个事例,让我们明白尽孝道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推卸的一种责任;紧接着,于丹导师又用一个“仁”字诠释了如何为人处世,让我们懂得孩子的成长除了学业,更需要阅历和人格;最后,她寄语孩子们要象干茶叶一样,寻找自己的方式升华自己,成全社会,创造未来。
观看完讲座,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如何进行孩子的人格教育,大师以她独特的思维,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讲课里,为我们娓娓道来,并一语中的。
想到我们的孩子龚蒋昊,我们觉得很惭愧。
孩子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用一种传统的方式教育他。
在我们的思维里,孩子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就行了,别的事情我们可以代劳。
于是,我们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一头扎在书本里,由于我们的忽视,他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孝道,他也不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更缺乏与小朋友们充分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这种过于简单的培养方式只会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越来越偏离轨道,不能达到于丹老师所要求的学业与人格共成长。
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希望。
人格教育从孩子开始,是父母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要有所学,有所思,有所行,在于丹导师的箴箴良言下,以创新的行动来塑造孩子成熟完美的人格。
具体来说,我们第一要做榜样给孩子看,以对父母长辈孝敬尊重
来让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为先”是一种责任。
第二要在辅导孩子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识,让孩子在知识不断增长的同时,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强。
第三要让孩子走进社会、学会沟通、善于协调、融入群体,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