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第一节环境概述一、环境的概念:环境即是以人为中心事物而存在于周围的一切事物。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环境的分类:(1)按照环境的属性,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2)按照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范围,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等层次结构,而每一层次均包含各种不同的环境性质和要素,并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
三、自然环境按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四、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等。
五、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①城市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
城市用砖瓦、水泥以及玻璃和金属等人工表面代替了土壤、草地和森林等自然地面,改变了反射和辐射面的性质以及近地面层的热交换和地面粗糙度,从而影响大气的物理性状。
②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
城市化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
大气环境所接受的这种人工热能接近甚至超过它所接受的太阳和天空辐射能,使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和农村。
③城市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
城市燃煤及汽车尾气释放出大量的烟尘、SO2、CO2、NO2、光化学烟雾污染大气环境,使大气环境质量恶化。
(2)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①对水量的影响。
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特别是暴雨排水工程,从而减少渗透,增加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足够的补给,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致使地表总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增加,滞后时间(径流量落后于降雨量的时间)缩短。
城市化将增加耗水量,往往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
地下水过度开采,常导致地下水面下降和地面下沉。
②对水质的影响。
这主要是指生活、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行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及题目
第一章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等。
两层含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系统的组成: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星际环境(一)聚落环境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等。
(二)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土壤圈和生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融带上。
与水圈、生物圈相当。
(三)地质环境主要指地表以下的坚硬地壳层,也就是岩石圈部分。
(四)星际环境是指地球大气圈以外的宇宙空间环境,由广漠的空间、各种天体、弥漫物质、以及各类飞行器组成。
萌芽阶段(工业革命18世纪60至90年代前)砍伐森林、破坏草原、盲目开荒等环境污染问题不严重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大工业日益发展,生产力提高,环境问题恶化第一次高潮(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原因一: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的速度加快。
原因二: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消耗大增,增加了新污染。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 1972年——里程碑I第二次高潮( 20世纪80年代后)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生态破坏:1. 全球性的大气污染 2.大面积生态破坏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迭起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年——里程碑 II两次高潮的区别:1. 影响范围不同2. 危害结果不同3. 污染源不同4. 第一次“公害事件”与第二次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不同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耗竭、淡水资源危机、酸雨、大气污染、资源能源短缺、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垃圾围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第二章生态学: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规律的科学。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环境保护概论》总结复习
环境保护概论第一章绪论一、环境概论环境(广义):是指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种中心事物有关联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壤、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旅览、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这里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
其中聚落环境分为:院落环境: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村落环境:农业人口的主要居住地,其主要的污染来源于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
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2、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
城市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2、对水质的影响: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环境问题的由来;1、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2、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易傲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B、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D、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三、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发展和调控的科学。
《环境保护概论》总结复习
環境保護概論第一章绪论環境問題的定義:由于人類活動作用於人們周圍的環境所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的影響問題。
人類與環境是對立的統一,人類改造環境,環境也反作用于人類;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是調節人類社會活動與環境的關係,但要真正實現這種易傲杰必須具備下列條件:在通曉環境變化過程的基礎上,預測人類社會活動引起的環境影響,掌握自然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要以環境制約生產,運用規律改造環境;全面規劃、合理佈局、有計畫地安排社會生產力,使發展生產與保護環境的關係協調起來;要提高人類對環境價值的認識,使千百萬人協調動作,為實現這種調節進行系統的自覺的努力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1、影响范围大2、作用时间长3、污染情况复杂(因为环境污染具有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4、污染治理难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的涵义: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环境保护概论大一必背知识点
环境保护概论大一必背知识点1. 环境保护的定义和意义环境保护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行动,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的环境,以维持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稀有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其所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由生物多样性组成,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3. 环境污染与控制环境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常见的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为了控制环境污染,需要采取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废物处理技术和使用清洁能源。
4.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以满足未来世代需求。
资源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包括节约能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5. 气候变化和应对措施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气候适应能力等。
国际间也需要合作制定全球减排目标和推动国际气候谈判。
6. 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和知识水平的教育。
公众参与是指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和行动的过程。
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在于促进社会整体环境意识的提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7. 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和法律体系国际间开展环境保护合作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基础。
国际间建立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机构,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对于推动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8. 环境监测和评估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过程,以获得环境质量数据和相关信息。
环境评估是对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环保概论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精心整理
第一章环境问题的由来环境就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
人工环境: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所形成的人际关系。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干沉降: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
湿沉降: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
我国酸雨特点:频率高、酸度大、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富山事件(骨痛病):镉(1931-1975) 米糠事件:多氯联苯(1968) 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粉尘,重金属(1955) 水俣事件:甲基汞(1953-1961)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1952)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1948)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1943)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 (1930)第二章地球环境地球环境:又称地质环境,它是由岩石、浮土、水和大气这些地球物质组成的体系。
它提供人类的物质来源;提供人类栖息的场所和活动空间;提供人类以矿物和能源。
地质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米勒模拟原始大气产生有机物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氧革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吸收氮,并用其在体内合成蛋白质;而微生物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又将蛋白质转化成氮气进入大气。
使得原来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为主的还原性大气,转化为以氧气、氮气为主的氧化性大气。
大气中游离氧对生物有重要的意义:1、生物的代谢方式从厌氧生活发展为有氧生活;2、氧浓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形成臭氧层。
(整理)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矛盾。
2、进行水污染防治,根本原则是将防、治、管三者结合起来:“防”是指对污染源的控制“治”是指必须对污(废)水进行妥善的处理,“管”是指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3、为有效地控制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相关控制技术的开发主要在三个方向:过程控制技术(减量化) 处理处置技术(无害化) 回收利用技术(资源化)其中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是目前的重点研究内容。
4、环境污染物的来源:生产性污染物:主要是工业“三废,其次是农业污染物(化肥、农药等);生活性污染物:粪便、垃圾、污水等;放射性污染物:核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医用放射源,工农业放射源以及核武器生产及试验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和飘尘。
5、噪声的控制:(1)声源控制;(2)传声途径控制;(3)接受者的防护。
6、环境容量=环境标准-环境背景值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8、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9、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包括物资回收和热能回收两个方面。
10、处理城市垃圾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宜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焚烧法;无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填埋法;垃圾中可降解的有机物多,宜采用堆肥法11、水体监测有机综合污染指标:COD,BOD,DO,TOC(Total organic carbon 总有机碳量)12、大气监测:SO2,NOx,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总悬浮颗粒物),其它(H2S,CO,CO2,NH3 );酸雨;烟道气;汽车尾气13、土壤污染的特点: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间接危害性。
14、环境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对象、内容、手段)区域性(自然、经济、环境质量标准)群众性(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二名词解释1、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杂质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和水质的恶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水污染。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保护概论1.环境的涵义:围绕人类这一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即环绕于人类周围,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环境的分类:a、按环境的要素分类: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大类b、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分类: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星际环境c、按环境的功能分类: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3.环境的特性: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4、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森林火灾、洪水、海啸、地方病、流行病第二环境问题:洛杉矶烟雾事件、莱茵河污染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破坏或污染为第二环境问题5、全球性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其他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海洋污染、核污染、电磁污染、森林减少、土地沙漠化等)P3(案例分析)6、臭氧空洞原因:a.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
b.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臭氧空洞危害:a.损害人的免疫系统、眼角膜及人体皮肤,尤其使皮肤癌患者增加。
b. 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系统c. 引起新的环境问题防止臭氧空洞加剧的措施:a、在全球建立共同控制臭氧层破坏的一系列原则方针。
b、增加世界人民保护臭氧层的意识,提高参与保护臭氧层行动的积极性。
c、制定针对氟利昂类物质生产、消耗、进口及出口等的控制措施7、环境保护涵义:就是指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多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8、“33211”工程指: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抓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抓“两控区”(SO2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城市环境保护重点抓北京;海洋环境保护重点抓渤海。
9、资源:是指人类需要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涵义: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世界环境日:每年6月5日,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环境特征:1、整体性和区域性2、变动性和稳定性3、资源性和价值性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谷事件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3、多诺拉烟雾事件4、伦敦烟雾事件5、水俣病事件(日本)6、骨痛病事件(日本)7、四日哮喘病事件(日本)8、米糠油事件(日本)多氯联苯——致癌现代环境问题:水短缺,污染严重;人口问题;大气污染;资源问题;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危机;固体废弃物污染及有毒化学品贸易的危险废物管理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联系物质循环类型:全球水循环,气体型循环(C),沉积型循环(P)减弱噪声:减少冲击力;降低速度和压力;降低摩擦阻力;减少辐射面积;减少噪声泄露;隔离和减震原件;使用消声器等吸声降噪——吸声材料(高频);吸声结构(低频)消声器——阻性消声器(中高频);抗性消声器(低频);阻抗复合型;微穿孔板隔声隔振与阻尼放射性污染,防治:阿尔法穿透弱电离强;贝塔穿透强电离弱;伽马穿透很强电离弱(损伤很大)电磁污染:电磁污染是指天然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
由于广播、电视、微波技术的发展,射频设备功率成倍增加,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已达到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程度。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光化学污染: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
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就是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四废:废水、气、渣、噪声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对立统一体的研究,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其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
环保概论总复习
一1、环境: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2、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
聚落环境也就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
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等。
3.院落环境是由一些功能不同的建筑物和与其联系在一起的场院组成的基本环境单元。
村落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源。
特别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4.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5.地理环境:人类周围的自然现象的总体范围。
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换的交错带上,其厚度为10-30km。
具有三个特点:①即有来自地球内部能量和来自太阳的外部能量,并彼此相互作用;②它具备人类生存和活动的三个条件,即常温常压下的物理条件,适当的化学条件和繁茂的生物条件;③地理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衣、食、住、行。
6.地质环境是指地理环境中除生物圈以外的其余部分。
它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矿物资源。
①由地质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震、火山活动、海啸、山崩及泥石流等②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大型水利工程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矿产资源利用与开采过程中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城市化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等7.宇宙环境是指地球大气圈以外的环境,又称为星际环境。
8.人类通过生产或生活活动与环境发生联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不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排放废弃物、环境把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9.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10.根据环境问题的来源,可分为两类:①第一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②第二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它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环境科学:是研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以及环境保护与改善的科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
P112.环境的健康效应:是指各种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化学元素量的变化)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健康状况发生相应的生理性、病理性改变的效应。
P173.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P194.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或者说生态学就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P265.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内,由生命系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环境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该整体是由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能量的有一定大小结构的复合体。
通俗地说,生态系统就是有一定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空间结构。
P286.生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的各个因素或各个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即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或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强度,保持相对平衡的关系。
P347.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P378.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或者说,排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导致水质恶化的现象。
P1039.混凝:是指向水中投加药剂,进行水与药剂的混合,从而使水中的胶体物质产生凝聚和絮凝的过程。
P11910.固化法: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法,将废物固定或包含在坚固的固体中,以降低或消除有害成分溶出的一种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P14311.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无害化。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环境要素。
2、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的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3、环境承载力。
4、环境承载力。
区域环境承载力。
5、环境容量。
6、环境容量侧重反映?7、第一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
8、生态破坏。
9、为什么日益文明的人类没有及早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去扼制环境问题的恶化呢?10、市场的缺陷:。
政策失误。
11、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12、环境保护是指。
第二章1、自然资源可分为?。
2、自然资源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3、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将其分为以下类型?4、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5、要把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统一起来,需防止两种错误倾向?6、资源的蕴藏量有三个不同的概念?7、资源蕴藏量等于总和?8、我国矿产资源法中指出:“矿产资源是指?。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一般可分为能源、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三大类。
9、水土流失?10、荒漠化?11、水的自然循环,它是指?12、水的社会循环?。
13、森林是由?。
14、生物资源?15、生物多样性?1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分两种?17、世界能源委员会推介的能源分类为?18、固体煤变成油通常有?19、核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20、核聚变?21、核裂变?核聚变?22、生物质能?23、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24、从中国能源资源的总体情况看,其特点可以概括为?第三章1、大气污染是指?2、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其中排放量多、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具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有?3、一次污染物?4、二次污染物?5、“热岛”效应?6、所谓风向频率?7、垂直绝热降温率?绝热?8、雾的影响有雾的天气属于静风状况,进入到大气的污染物很难扩散,雾像一顶盖子,它会使空气污染状况加剧。
9、城市热岛环流或城市风?10、海陆风?11、除尘?实现这一过程的设备、装置称为除尘器。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大纲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大纲一、复习内容及范围第一章水环境1.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的特点。
2.掌握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概念;了解水体的富营养化及产生富营养化的原因。
3.了解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4.什么是难降解有机物?了解难降解有机物的特点。
5.掌握水质基准的概念及与水质标准的区别。
6.了解地表水功能区的划分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重要指标。
7.掌握水污染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控制和处理处置技术。
8.了解尾水回用的途径。
9.了解水污染的特征。
第二章大气环境1.了解大气的主要成分,大气的分层及特点。
2.掌握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3.掌握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及机制,了解光化学烟雾的组成。
4.了解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
5.掌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空气污染指数。
6.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末端治理方法。
第三章土壤环境1.掌握土壤污染的过程与特点。
2.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结构。
3.了解土壤污染源。
4.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
5.掌握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第四章固体废物1.掌握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的定义。
2.了解危险废物的来源及特征。
3.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
4.掌握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方法。
5.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和最终处置方法。
6.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过程。
7.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原则和制度。
8.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和综合利用。
第五章物理环境1.了解噪声的主要特征。
2.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3.掌握声环境质量标准。
4.掌握噪声控制的方法。
5.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污染源有哪些?电磁辐射与放射性辐射的主要区别?6.掌握放射性污染的控制方法,尤其是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
第六章生物环境1.掌握环境激素及其危害性,并列举几种环境激素物质。
2.了解生态因子及生物适应的概念,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类型。
3.了解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4.掌握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掌握环境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点,了解生物处理技术在三废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精编
什么是环境问题指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所引起的问题。
即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分为两类:一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二是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中国环境态势的五个特点1全国范围的生态问题频频凸现2面临问题上升和污染转移加速3中国环境正在迅速与整个世界连接4“健康源于环境”的意识开始普及5经济化-环境问题直面的一个更加市场化前提环境致病因素人类环境的任何异常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但人类具有调节自己的生理功能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
如果环境的异常变化超出人类正常生理调节的限度,则引起人体某些功能和结构发生异常,甚至造成病理性的变化。
这种能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环境因素称为环境致病因素。
1物理性致病因素2化学致病因素3生物致病因素环境荷尔蒙环境中存在一些能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和动物体内分泌功能的物质,叫“环境激素”,又译为“环境荷尔蒙”,学名“内分泌干扰物”。
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生态学定义德国生物学家郝克尔:自然界的经济学我国生态学家马世俊: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什么是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三个特性: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是一种动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功能物质循环功能信息传递功能生态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2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3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4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5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 布伦特兰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生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环境保护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环境保护的概念与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行动。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问题与影响1.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2. 大气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3. 水资源短缺: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影响人类饮水和农业用水。
4. 土地退化:过度开发、土地污染和土地沙化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5. 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三、环境保护的原则与策略1. 预防为主: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
2. 全面合作:国际合作与区域合作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3. 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参与,形成共同的环境保护意识。
4. 科学决策:依据科学研究和数据,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5. 治理创新:推动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四、环境保护的行动与措施1. 节能减排: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
4. 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并采取措施。
5. 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养。
五、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展望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2. 国际合作与责任分担: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合作,共同承担责任。
3.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和创新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
4. 公众参与与环境保护:加强公众参与,形成共同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1)
一1、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整体环境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4、环境承载力,指维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的前提上,环境所能够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区域环境承载力:在一定区域内环境对开发活动的强度和规模的可承受能力。
5、环境容量是指某区域环境系统对该区域发展规模及各类活动要素的最大容纳阈值。
这些活动要素包括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和社会环境的各种要素人口、经济、建筑、交通等。
6、环境容量侧重反映环境系统的自然属性,即内在的属性和性质;环境承载力则侧重体现和反映环境系统的社会属性,即外在的社会属性和性质,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其承载力的根源。
10、当代环境保护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以单纯运用工程技术措施治理污染为特征的第一阶段;以污染防治为核心的第二阶段;以环境系统规划与综合管理为主要标志的第三阶段。
二、1、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4、可耗竭资源:可耗竭资源(次生性自然资源、非续发性自然资源、耗竭性资源、有限资源)是指: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自然物质条件的两种属性,两个侧面。
6、要把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统一起来,需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强调经济发展,忽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另一种是过分强调自然资源的保护,而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这两种倾向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
9、矿产资源是指“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一般可分为能源、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三大类。
13、生物多样性是指活的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种类、变异及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程度,它通常包含三个不同层次的多样性:一是遗传多样性二是物种多样性三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6、核能:由于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
环境保护概论第一章绪论一、环境概论环境(广义):是指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种中心事物有关联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壤、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旅览、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这里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
其中聚落环境分为:院落环境: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村落环境:农业人口的主要居住地,其主要的污染来源于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
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2、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
城市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2、对水质的影响: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环境问题的由来;1、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2、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易傲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B、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D、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三、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发展和调控的科学。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四、论述题(13分)《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环境要素。
2、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的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3、环境承载力。
4、环境承载力。
区域环境承载力。
5、环境容量。
6、环境容量侧重反映?
7、第一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
8、生态破坏。
9、为什么日益文明的人类没有及早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去扼制环境问题的恶化呢?
10、市场的缺陷:。
政策失误。
11、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
12、环境保护是指。
第二章
1、自然资源可分为?。
2、自然资源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3、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将其分为以下类型?
4、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5、要把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统一起来,需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6、资源的蕴藏量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7、资源蕴藏量等于总和?
8、我国矿产资源法中指出:“矿产资源是指?。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一般可分为能源、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三大类。
9、水土流失?
10、荒漠化?
11、水的自然循环,它是指?
12、水的社会循环?。
13、森林是由?。
14、生物资源?
15、生物多样性?
1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分两种?
17、世界能源委员会推介的能源分类为?
18、固体煤变成油通常有?
19、核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
20、核聚变?
21、核裂变?核聚变?
22、生物质能?
23、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24、从中国能源资源的总体情况看,其特点可以概括为?
第三章
1、大气污染是指?
2、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其中排放量多、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具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有?
3、一次污染物?
4、二次污染物?
5、“热岛”效应?
6、所谓风向频率?
7、垂直绝热降温率?绝热?
8、雾的影响有雾的天气属于静风状况,进入到大气的污染物很难扩散,雾像一顶盖子,它会使空气污染状况加剧。
9、城市热岛环流或城市风?
10、海陆风?
11、除尘?实现这一过程的设备、装置称为除尘器。
12、在实际应用的除尘系统中,为了提高除尘效率,经常把两种或多种不同规格或不同形式的除尘器串联使用。
这种多级净化系统的总效率称为多级除尘效率。
13、依照除尘器除尘的主要机理可将其分为等四类?根据在除尘过程中是否使用水或其他液体可分为?
14、重力沉降室是利用粉尘与气体的密度不同,使含尘气体中的尘粒依靠自身的重力从气流中自然沉降下来,达到净化目的的一种装置。
P51重力沉降室分为层流式和湍流式两种。
15、惯性力除尘?常用方法是使含尘气流冲击在挡板上。
16、离心式除尘器?也称为旋风除尘器。
17、过滤式除尘?外部过滤?这种除尘方式最典型的装置是袋式除尘器。
18、湿式除尘?
19、湿式除尘器种类很多,主要有?
20、静电除尘?常用的除尘器有管式与扳式两大类型,由放电极与集尘极组成。
21、吸收法?
22、吸附法治理废气?
23、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催化方法优点缺点?
24、燃烧净化法?实用中的燃烧净化方法有三种,即?
25、冷凝法?
26、目前,在工业上应用的处理SO2废气的方法主要为:
27、钙碱法?
28、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
29、活性炭吸附法?
30、催化氧化法?催化还原法?。
31、对有机废气的净化治理,常用的方法是?
32、吸附法是目前净化有机废气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有?再生方法?
33、燃烧法?
34、传统意义上的洁净煤技术主要是指?
35、直接烧煤洁净技术?
36、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技术主要有?
37、所谓低碳经济?
38、低碳技术分为3个类型?
第四章
1、地球上的水循环?
2、水的社会循环?
3、水的社会循环可以分成?
4、在环境污染研究中,“水”和“水体”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
5、水体污染?
6、固体污染物在水中以三种状态存在?固体污染物常用指标表示?。
7、感官性污染物?
8、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DO)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水体中耗氧有机物浓度常以单位体积中耗氧物质的化学或生物化学分解过程所需消耗的氧量表示。
常用的参数有: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
9、所谓的富营养化是指?
10、有毒物质指标是指水中?
11、水质指标项目繁多,可以分为三大类?
12、水环境质量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质量标准是?
13、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最常用的污水排放标准?
14、我国将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划分为五类:Ⅲ类是指?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一1996)该标准按照污染物的毒性及其对人体、动植物体和水环境的影响,将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排放的污染物分为两类?
16、水体自净作用?
17、水体自净机理包括?
18、水体自净作用可分为三类?
19、水体复氧和耗氧两方面。
耗氧原因?复氧原因?
20、水环境容量?
21、按废水净化程度可将处理分为三级?
22、废水重力分离处理法?
23、废水筛滤截留法?
24、污水的生物处理法?
第五章
1、等效连续A声级?
2、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三个要素?
3、吸声?常用的吸声材料多是一些多孔透气的材料,如塑料泡沫、毛毡、玻璃棉、矿渣棉等。
4、隔声?典型的隔声方法是使用隔声罩、隔声间和隔声屏。
5、隔声间?
6、声屏障常见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7、(1)放射性废水的处理?
(2)放射性废气的处理?
(3)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8、电磁辐射?
第六章
1、固体废物是指?废渣?垃圾?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分为三大类?
3、固体废物有如下三种主要特点?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基本原则为?
5、压实?其目的有二?
6、脱水?
7、焚烧?
8、焚烧和燃烧不完全相同?
9、沼气发酵?
10、堆肥?
11、固体废物处理系统(见图6-2)可包括?
12、固体废物的固化?
13、固体废物处置是指?
14、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分选、堆肥、焚烧、热解、填埋等。
15、堆肥化?
16、根据堆肥温度变化情况,可将堆肥过程划分为如前所述的三个阶段?
17、通过厌氧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将垃圾中大部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质分解,转化为能源产品—沼气(CH4)的过程,称为厌氧发酵。
它是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又一重要途径。
有机物厌氧发酵依次分为液化、产酸、产甲烷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其独特的微生物类群起作用。
18、厌氧发酵装置主要有?
19、影响城市垃圾焚烧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常用的焚烧处理设备有?
20、煤系固体废物是煤炭的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
第七章
1、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UNEP/PAC)综合各国的预防污染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定义为?
2、比较权威的定义是联合国环境署在1996年提出的清洁生产的概念,即:?
3、清洁生产的内容主要包括?
4、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中规定了三级技术指标,即?
5、循环经济的产生过程?
6、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下的定义?
7、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的循环利用。
8、循环经济有三条基本原则?
9、绿色GDP是指?
第八章
1、环境监测?
2、监视性监测?
3、研究性监测?
4、一般将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 的颗粒物称为?
5、水中的溶解氧是指?
6、悬浮物指?
7、环境评价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方面的工作,即?
8、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第九章
1、环境管理可概括为?
2、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3、环境法规、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部门执行监督检查职能的基本依据。
三者缺一不可。
4、环境标准是环境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国法律规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
5、我国环境管理的制度主要有“老三项”和“新五项”制度。
这些制度构成了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的制度框架。
与这些制度最初提出的时候相比,每项制度都有很大的发展。
老三项制度?
6、所谓“三同时”,即?
7、新五项制度?
共150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