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和铵盐》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1
氨
(人教版化学必修1 )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马云云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1.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对于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不同的非金属化合物在性质上的各自的特性、相似性,认识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而《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则将其细化,要求知道氨的用途、物理性质、了解氨的水溶性、与酸的反应;了解氨水的碱性、氨水的成分及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知道氨的实验室制法,认识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高中阶段学习到的唯一的碱性气体,人教版教材把该内容放在必修一最后一个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前三章以及*非金属硅、氯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在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对比、类比的学习方法,体会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对氨的特殊性质的认识,让学生在已有的学科观念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元素观、转化观、分类观、以及化学的价值观等形成辩
证的认识,也为以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了感性认识的材料。就本节内容而言,人教版教材以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为主线,苏教版教材则侧重于以学生认知顺序为主线,从氮对植物生长、氨对解决世界粮食危机方面重要性引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生存的作用,进而激发起对氨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使教学更加高效,值得借鉴。2.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时对氨、氮肥等知识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了解,而在本课学习之前又较为系统的学习了典型金属及非金属硅、氯的重要化合物知识,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这些知识为本课氨与水、氨与酸的性质探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在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在对比学习、实验设计和操作方面缺乏训练,可能会在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产生困难。根据建构主义理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如何为学生设计好学习新知识的阶梯,帮助学生顺利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和认识氨气在日常生活、生产的应用实例,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化学学科价值观。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了解氨气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了解氨水的组成,对已有的元素观、转化观、分类观等学科思想形成辩证的认识。
3.通过氨、铵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
4.通过对氨气的组成、性质、用途、制法、检验等方面的关系的综合分析,进一步体验研究物质的一般思维方法。
三、重点难点:
氨的化学性质;氨水的组成;学生实验观、转化观、分类观的完善。
四、教学流程设计图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PPT图片:
1、植物生长需要氮;
2、自然界中氮循环;
3、工业合成氨及其作用
观看、相互讨论、交流
感知氨在生产、生活、人类生存中的重要性,认识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
让学生认识化学在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氨的好奇心。
依据问题提示,进行科学探究,了解氨的相关性质、用途
1.提出问题:氨是如何转化成氮肥,应用于农业的
2.引导学生形成假设,分析假设
依据教师引导,分组讨论,依次形成几种假设:1.直接施用;2.转为液态施用;3.制成固态物质施用
1.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问题—假设—方案—验证—分析—评价—结论。
3.通过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形成科学的实验观。
4、理解氨碱性气体的独特性,完善以往的分类观、元素观,形成辩证的思维。
1.提出问题(1):氨能直接作为氮肥施用吗;
2.对学生已会的有关氨的性质进行归纳
依据已有知识,结合实物观察,分组讨论:获得氨的相关信息,对假设1形成结论
1.提出问题(2):如何将氨转化为液态物质
2.介绍液氨的用途
依据氨的性质,讨论可能的途径,并分析其可行性
1.引发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氨的溶解;
2.实验演示:喷泉实验;
3.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1.分组讨论,形成可能方案;
2.观看实验,分析实验原理;
3.
利用仪器,改进并完成实验,归纳现象;4.分析实验现象,形成实验结论
1.引导学生,根据氨水的组成预测—验证氨水的性质;
2.介绍氨水的肥料史;提出问题(4):为何氨水不能成为氮肥主角
1.理论推导:由氨水成分预测氨水可能的性质;
2.实验验证:氨水不稳定性;
3.归纳氨水性质、书写方程式,评价氨水肥料的优缺点。
引导学生从微粒观的视角,形成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培养学生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意识
1.提出问题(4):如何将氨转化为固态铵盐;
2.介绍书上演示实验;
3.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1.依据氨水性质,预测氨与酸的反应;
2.进行实验验证;
3.归纳实验现象,形成结论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思想。
1.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推测铵盐性质;
2.提出问题(5):如何合理施用铵态氮肥;
3.介绍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依据提供资料进行讨论,推测铵盐的性质、归纳铵态氮肥施用的注意事项,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与工业制法选择角度的不同
提升学生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观总结提升:归纳本课的收获:
1.方法收获:简述本课的学习过程。
2.知识收获:(1)氨的性质及用途;(2)几种含氮物质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