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一个制造大省的自我突围转型
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
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近年来,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表现突出,制造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浙江制造业通过走“大规模个性化”的道路,实现了快速发展。
首先,浙江省制造业切入了市场的“契合点”。
浙江制造业的特别之处,不是在于“大规模”,而是在于“个性化”。
浙江企业不是做大做强,而是注重做精做细,以便迎合市场上的不同需求。
在制造业的生命周期中,大规模生产对产品的同时性、标准化程度和品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高,然而市场的竞争要求越来越高的个性化定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制造业企业发现并且挖掘出了“大规模个性化”这种新的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能够把成本降到最低,保持高品质的同时又能够突出个性化的特点。
其次,在生产流程方面,浙江制造业采用了智能化的生产模式。
浙江省内有着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并且一直致力于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生产和工业互联网。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智能制造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智能化生产模式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并且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智能化制造是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和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最后,在产业升级方面,浙江制造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浙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提供创新经费、知识产权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重点支持。
浙江不断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倡导企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平台型转型升级,从而延伸产业链,拓展服务空间,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互促、互推,加速制造业向智能、绿色和服务化等方向转型升级。
总之,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漫长的过程。
浙江省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走出了一条“大规模个性化”的发展路径,因其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在未来的发展中,浙江制造业仍将坚持创新、转型、升级的方向,寻求技术进步和革新的突破,不断推进“大规模个性化”的发展模式,努力成为更具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制造业。
【署名文章】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
【署名文章】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致辞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对到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相信大家都知道,浙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浙江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理念,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多项改革尝试,创立了众多发展的“浙江样板”。
但是,时代在变,形势在变,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浙江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创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
一、浙江的创新和转型需要和时间赛跑我常常说,浙江的发展没有取得任何特权,是我们一点一滴努力换来的。
在这样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背景下,浙江必须赶上全球前沿的技术和产业,实现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大省”的转型。
这需要我们与时间赛跑,必须不断加快改革步伐,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我们要致力于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浙江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浙江需要深化改革、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浙江在消费、外贸、信息、金融等领域有很高的优势,但实体经济仍需更高质量的发展。
我们要围绕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增强产业链的完整性、内生性,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扶持新兴产业规模发展,实现产业链条的逐步完善。
特别是要加强质量控制、品牌塑造和产业标准的建设,推动浙江品牌和“中国制造”向世界走出去,为浙江的发展注入新的红利。
共享经济、绿色环保、智能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也是浙江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浙江需要坚定不移推进脱贫攻坚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决胜阶段。
浙江是我国东部沿海省份,面积较小,但是深度贫困乡村、特困群体人数众多,且贫困程度较高,这是我们面临的很大压力。
浙江省纺织业转型发展之路的思考
浙江省纺织业转型发展之路的思考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纺织业基地之一,近年来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压力和挑战。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传统的纺织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
为了实现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省需要进行转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浙江省纺织业应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通过引进和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改善行业竞争力。
可以加大对环保纺织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纺织业应该加强产业链整合。
传统纺织业的产业链比较长,包括纺纱、织造、染整等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通过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施产业链的优化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浙江省纺织业应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差异越来越小,对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的要求越来越高。
浙江省纺织业需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浙江省纺织业还可以加强品牌建设。
通过加强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营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建立品牌联盟或产业集群,共同推进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
浙江省纺织业还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
传统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技能短缺是制约纺织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为纺织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浙江省纺织业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压力和机遇。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产业链整合、市场拓展、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浙江省纺织业可以实现转型发展,迈向更加可持续和高效的发展道路。
浙江制造申论作文
浙江制造申论作文浙江制造:探索创新之路近年来,浙江制造业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作为浙江省的骄傲,浙江制造业以其高品质、高效率和创新能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浙江制造业必须不断探索创新之路,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
首先,浙江制造业应致力于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强化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浙江制造业可以培育更多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的地位。
其次,浙江制造业应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
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浙江制造业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完善的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产业链的整合还可以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赢,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再次,浙江制造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浙江制造业可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同时,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最后,浙江制造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国内外制造业的合作,深化研发和生产方面的交流,浙江制造业可以汲取其他地区的经验和技术优势,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同时,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为浙江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总之,浙江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之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优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浙江制造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立与破之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作文
在立与破之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作文说起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那可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我先来讲讲我在浙江的亲身经历吧。
几年前,我去浙江的一个小城出差,那里曾经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工厂,生产着各种各样的小商品。
走在街头,空气中都弥漫着机油和塑料的味道。
当时我拜访了一家做塑料制品的工厂。
一进大门,机器轰鸣,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着。
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问题。
那些设备看起来有些老旧,生产效率不高,而且产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工厂的老板愁眉苦脸地跟我诉苦,说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薄,都快撑不下去了。
这就是浙江经济曾经面临的“破”局。
传统的产业模式,粗放的生产方式,在市场的大潮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然而,浙江人可不会轻易认输!他们开始了大胆的“立”新之路。
还是那个小城,几年后我再次造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曾经老旧的工厂区,如今变成了现代化的工业园区。
那家塑料制品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板兴奋地带着我参观他的新厂房,崭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机器人灵活地操作着,几乎看不到几个工人。
他得意地说:“现在靠的是高科技,产量高、质量好,成本还降低了不少!”不仅如此,整个园区还引入了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企业,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有高效的物流企业,确保产品能快速送达全国各地;甚至还有电商服务公司,帮助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在浙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有的企业从单纯的加工制造,转身投入到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有的从传统的外贸代工,转型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还有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在立与破之间,浙江政府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升级。
还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科研平台,吸引高端人才。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营商环境,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
浙江的老百姓们也积极参与其中。
很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进工厂打工,而是选择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投身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中。
“浙江制造”
“浙江制造”作者:陈振华来源:《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7年第12期近年来,在质检总局的大力支持下,浙江大力实施标准强省、品牌强省、质量强省战略,着力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
浙江省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探索与实践,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主要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质量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全面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质量大会上提出,要以质量提升对冲速度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品牌工作,始终将制造业品牌建设放在质量强省的战略高度。
2003—2007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率先提出“八八战略”,并就质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品牌大省” 。
历届省委、省政府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抓质量品牌建设,提出质量规划、质量建设、质量发展,打造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战略。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浙江是制造大省,但总体上还是“大而不强”,同质低价现象普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缺少一批能比肩国际水平的品牌引领。
如何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就是要着力从制造业的供给端发力,以标准提档,质量提升,品牌增效为着力点,破解产业层次不高,品牌国际化不够,企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推动浙江经济迈上更高层次,更高质量。
据此,浙江省提出了“三强一制造”战略构想。
在充分借鉴“德国制造”“瑞士制造”等经验做法基础上,主动由政府“定”改为市场“评”,走“标准+认证”的“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之路。
2013年底,经国家认监委同意,浙江省运用认证认可手段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在全国率先构建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
问策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效、问题和对策建议
重 要 的 效 率 来 源 。一 般 来 说 , 头 企 业 的 整 产 品 自制 率 只 有 3 % 龙 0 左 右 , 实 现外 同 产 品 自制 率 的最 小 化 , 并 企业 内外 部 发 展 出超 细 密 的 专 业 化 分 工 ,可 分 割 的 功 能 操 作 或 T 序 不 断 从 企 业 内部 分 离出去 ; 企业 内 部 规 模 不 足 的环 节 或工 序 , 能 达 到 最 小 规 模 经 也 济 ; 通 过 同类 企业 在 空 间 上 的流 动 和 调 整 , 成 日趋 完 善 的地 并 形 方 生 产 配 套体 系 。
高 的产 业 转 型
链 升 级 走 出 了一
— —
大企业 已将 产业延伸至主业上下游 , 实现多样化经营 , 大企业集
团不断 涌现 。全省大企业集 团单体规模不 断扩大 , 生产经营总量
稳步增长 , 创利能力不断提 高。随着大企业在行业 中地位的迅速 提升 , 大企业控 制价格 和产量 的影 响力有所 显现 。据对 5 O家大
地 区扩 张 和 多 囝经 营 。 现 代 大 企 业 的 大 规 模 生 产 和 分
销过 程是全国性的 , 而且 在 大 国经 济 条 件 下 , 种 扩 张 过 程 应 该 这
是 先 国 内再 国 际 。只有 依 托 国 内 市场 , 品 牌 、 发 、 销 网络 和 在 研 营
大 企业 的 大 规模 生产 和经 营 。 材 料 、 备 制 造 业 等 重 原 装
“ 出 去 ” 国际 垄 断 势 力 挑 战 。 走 向
济 。 大 企 业 的 大 规 模 生 产 和 经 营 , 为 了 构 筑 进 入 壁 垒 , 高 企 是 提 业 市 场 集 中 度 , 少 市场 无 秩 序 恶 性 竞 争 , 成 大 企 业 边 际 成 本 减 形 以上 定 价 的能 力 , 确立 起 行 业 产 量 和价 格 领 导 。领 先 的 企 业 获 取 规模经济是衡量制造业转型升级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
浙江制造申论大作文
浙江制造申论大作文当前,浙江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关键时期。
为了推动浙江制造业的发展,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浙江的制造业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浙江制造业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在浙江制造业中,技术创新和研发水平仍然相对薄弱。
浙江制造业长期以来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这使得浙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培养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
其次,浙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目前,浙江的制造业集中在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家具等,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仍相对薄弱。
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政府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浙江企业积极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再次,浙江制造业在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浙江的制造企业虽然有一些知名品牌,但整体上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
这与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不够到位有关。
政府可以加大对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展览和交流活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后,浙江制造业在绿色发展方面有待提升。
当前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绿色制造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浙江的制造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绿色制造的发展。
综上所述,浙江制造业面临着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市场拓展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挑战。
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同时企业也应积极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浙江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只有这样,浙江制造业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
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浙江省制造业迅速崛起,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发展,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翘楚。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造就了浙江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是否还可以借鉴其他地方?本文试图探讨并总结出了关于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
一、浙江制造业的发展过程我们需要了解浙江制造业发展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以制造小商品而著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浙江加速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制造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工业化升级,浙江制造业实现了由产品生产的大规模到个性化定制的转变。
这一过程中,有几个核心要素对于浙江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个性化定制的市场需求随着消费者对于产品个性化的追求,市场需求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个性化定制成为了消费者的新宠。
这种趋势不仅出现在消费品市场,也在工业品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
对于制造业来说,如何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定制成为了摆在面前的难题。
而浙江制造业在这方面做出了优秀的探索,成功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生产。
三、技术进步与创新驱动在浙江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在浙江兴起,推动了省内制造业的发展。
浙江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水平和效率,为实现大规模个性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浙江的制造业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是浙江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浙江省鼓励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训了大批优秀的管理者和技术人才。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为大规模个性化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五、政府政策的支持浙江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和重要支撑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和重要支撑作者:葛立凡来源:《观察与思考》 2012年第3期口葛立凡提要:“十二五”时期,加快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将制造业作为一个关键领域和重要支撑。
转型升级的根本要求是使制造业从产值型、速度型和数量型的增长转向效益型、结构型和质量型的发展,并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制造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而且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演进,也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持与互动。
关键词:制造业经济转型升级关键领域重要支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脊梁,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2011年,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浙江GDP中占据51.3%的份额,全省工业化进程方兴未艾。
因此,“十二五”时期,加快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将制造业作为一个关键领域和重要支撑。
一、转型升级决不意味着削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但决不能简单等同于削减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更不意味着削弱制造业的发展。
转型升级的根本要求是使制造业从产值型、速度型和数量型的增长转向效益型、结构型和质量型的发展。
为此,制造业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
由于浙江已经跨越了“贫困”和“温饱”,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因而过去那种不惜任何代价解决“贫困”或“温饱”问题的发展理念.那种偏重于CDP而忽视人文、资源、环境指标的发展理念,那种“重投资、轻效益”、“重速度、轻结构”、“重数量、轻质效”、“重短期、轻长期”、“重增长、轻环境”的发展理念,都已难以适应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了。
全省制造业必须审时度势,树立新的资源观、成本观和环境观等,从开拓新市场、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使用新原料、探索新制度方面寻求突破。
为此,制造业就要改变现有的低成本低价格的盈利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制造业企业走的基本上是一条低成本扩张的路子。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趋紧,随着土地、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种盈利模式显然是难以为继的。
浙江省纺织业转型发展之路的思考
浙江省纺织业转型发展之路的思考浙江省作为中国纺织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有着悠久的纺织历史和丰富的纺织资源。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加剧,浙江省纺织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
如何推动纺织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浙江省纺织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浙江省纺织业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纺织业转型发展的思路和路径。
一、浙江省纺织业的现状浙江省纺织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
目前,浙江省的纺织产业覆盖面广泛,涵盖了棉纺、毛纺、化纤、印染、服装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而且浙江省的纺织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不俗的表现。
浙江省的纺织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的纺织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企业成本不断增加,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环保压力也不断增加,纺织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纺织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1. 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浙江省的纺织企业需要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
可以通过引进高端技术和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加强自主研发,打造自主品牌,抢占市场先机;加强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制造,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
2. 拓展市场空间随着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浙江省纺织企业需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寻找新的增长点。
可以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加大对高端市场的开发,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加强与国内大型企业的合作,打造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3. 加强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浙江省的纺织企业需要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加强市场营销,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提升品牌认同度和忠诚度。
从“浙江制造”迈向“浙江智造”
从“浙江制造”迈向“浙江智造”傅正【期刊名称】《浙江经济》【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2页(P23-24)【作者】傅正【作者单位】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要实现向“浙江智造”转型需要以更智慧的战略眼光,运用更智慧的生产组织方式,创新更智慧的制造和服务模式,创造出更智慧的产品、企业和产业,从而实现更具智慧的增长图/金川根据《浙江省工业化发展阶段分析及对策研究》结论显示,预计到2018年浙江仍将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度阶段,制造业在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依然是浙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但是,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和新兴国家的追赶竞争,“浙江制造”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而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临近,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着新的突破,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对新兴产业的培育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国家强化“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背景下,信息化在浙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浙江制造”迈向“浙江智造”将是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一步。
目前,借力信息化谋利润、求创新、促转型已成为许多制造企业的共识。
2012年,吉利集团、海亮集团、盾安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纷纷加大信息化投入,启动了一批超千万级的信息化项目。
但就浙江制造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而言,相比兄弟省市,浙江已处于明显落后地位。
根据国家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浙江“两化”融合指数为70.73,排在江苏、上海、山东、北京、广东、福建之后,在东部沿海五省一市中名列末位。
从具体指标看,浙江在工业主要信息系统应用、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发展效益等方面与兄弟省市均有较大差距。
要实现向“浙江智造”转型需要以更智慧的战略眼光,运用更智慧的生产组织方式,创新更智慧的制造和服务模式,创造出更智慧的产品、企业和产业,从而实现更具智慧的增长。
浙江经济从制造到创造转型的对策和建议
20 年第 5 09 期
t og n fc r gt cet g T i p pr u h u hmauat i ran . hs ae mma e u a rs f nep ssnZ  ̄ ago ebs fh a s f ur t r un o i s i fr e u o e ri i r s o f t e t r e h i nt aio ea l i o re n h s t n ys c n
于这种关注 ,人们广泛开展了对浙江经 济发展模式 的研究 ,浙江 因经济和文化 的 良性互动成为 国内最发达的区域 。就 在高调宣传浙江经济发展成就 的时候 , 全球发生了金融危机 ,一批浙江 民营企 业陷入 了危机 ,其 中不乏龙头企业 ,如 华联三鑫 、飞跃集团 、纵横集 团、江龙 集 团等 ,需要政府 出手去救 。在金融危 机面前 ,一部分浙江 民营企业存在 的问 题开始 出现 ,如资产负债率过高 、扩张 过 度 、管理 粗 放 、融 资成 本高 且 风险 大 、 自身 品牌技术不过关等暴露无遗 。 当前这种局面 的出现 ,有金融危机这种
改 革 与 战 略
REF RMAT 0N & S RA GY O 1 T TE
NO., 0 9 52 0
第2卷( 5 总第 19 ) 8期
( u l i l,O19 Biblioteka muav y . ) te N 8
浙江经济从 制造到创造转型的对 策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经济发展自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浙江省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领头羊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
本文将从浙江经济的转型发展、外贸的崛起、科技创新的推动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崛起等方面,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的发展情况。
一、浙江经济的转型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基础薄弱,人均收入低。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浙江经济开始迅速转型发展。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率先实行了“包产到户”政策,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解放和发展。
同时,浙江积极引进外资,加快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在这一时期,浙江以制造业为主导,建立了一批以家具、服装、电子等为主导的产业基地,打下了经济转型的基础。
二、外贸的崛起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外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浙江的外贸主要以轻工业和电子产品出口为主,发展了一大批外贸企业。
尤其是在2000年之后,浙江外贸发展迅猛,出口规模大幅增长。
浙江企业通过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浙江的外贸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全省的就业。
三、科技创新的推动浙江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全国的创新高地之一。
浙江省拥有一大批高校和科研院所,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浙江的科技企业也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浙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科技创新带动了经济的增长,推动了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现代服务业的崛起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现代服务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浙江经济的新亮点。
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浙江省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
特别是金融、物流、旅游、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为浙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浙江省积极引进外资,吸引了一批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提高了浙江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杭州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引言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赛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地区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
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大国均把制造业振兴和提升作为国家的核心战略,中国也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
不难想象,未来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
浙江是制造大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国10%以上,浙江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传统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已形成了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完整、出口渠道广等优势。
例如,浙江布匹占全国总量的28.3%,机械纸及纸板占15%以上,商品出口额超过全国的13%。
杭州制造业是浙江制造业的桥头堡,杭州拥有境内上市公司总量已达127家(2017年数据),且大部分企业都属于制造业。
从上市公司行业分布看,前5位的行业分别是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器设备、传媒和生物医药,占上市公司总量的56%。
尽管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以及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杭州制造业却依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产业结构不断完善,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迅速。
但是杭州制造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通过分析杭州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可以对全国类似城市制造业发展的困境管窥一斑,进一步对这些问题与不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决策者更具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二、杭州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一)工业投资较为低迷,较多规上非核心企业增长动力不足投资是维持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杭州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不足及原因分析许晓冰1,沈奇泰松2,柴晨涛3(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2.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浙江杭州310015;3.伍斯特理工学院商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01609)【摘要】杭州作为中国制造业大省浙江省的制造大市,近年来采用机器换人、技术创新、“两化”融合、品牌打造、国际并购等手段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但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杭州制造业还存在着工业投资低迷、规上非核心企业增长动力不足、自主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质量不高、管理手段更新慢、品牌质量与发达国家差距大等问题和不足。
“浙江制造2025”需做好“加减乘除”
牝
i 、 ;
∞\ l l , ” 她 , “ kI 锼 , 硼 Ⅲ ; 螋
、 ! : ¨
棘
纠 { i 采
} ■j . 1 j 、 ¨
制造2 O 2 5 , , 需做好‘ ‘ 力 口 减乘
潘毅 刚
浙江是个制 造大省 , 规 模总量仅 居广东 、 江苏 、 山
占据经济 “ 半壁江 山” 的浙 江制造何去 何从 , 意义
东之后 ; 也 是个 制造企业大省 , 在中国制造业 企业 5 0 0 重大。对于这一 问题 , 当下有两类看法 比较典型 : 一种 强中 , 浙江遥遥领 先 , 占了 1 / 5 左右 。但却又是个 制造 看法认 为 , 浙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 面临重大调整 ,
生产方式和重点提出新要 求。未来浙江制造业要持续发展 , “ 减” 低端过剩产 能 , “ 减” 高污染 、 高能耗 、 低产 出产 业 , 绝不
由大做强 , 由衰转盛 , 迫切需要站在全 球竞争和 国家需要高 应短期工业滑坡 、 经济] 亍 压力而放低 标准 。对增量产业不 度, 重新审视 、 重新定位 、 重新出发 。 管多 大投 资 、 多好 前景 只要 不符 合人 民福祉 坚决 “ 拒 之 门
尤 其是生产 性服务 业的融合发 展 、 共 同推动 。世界制
造 企业服务化 的经验表明 , 工业和服务 业的发展 中必
( 接上 页)
吸引省 内企业 进入 园区抱团发展 。 设立 国家 自由贸易区 , 争取形成一个或若干个与 上海 园区 , 自贸区等相似的贸易 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最高的开放型 经济发展平 台。 二是积极仓 0 建境外开发平台。境外 工业 园区建设 是近年来浙江走出去 的成功经验 , 便于抱团走出去 , 要 三是强化品牌活动平台。继续做好浙江投资贸易
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
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摘要】随着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的增长,浙江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浙江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个性化定制需求的崛起以及转型升级的挑战。
通过分析浙江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路径探索和打造智能化生产体系,提出了“浙江路径”的启示。
未来,浙江制造业将在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生产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浙江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定制、转型升级、智能化生产体系、浙江路径、启示、未来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浙江省的制造业始终处于发展的前沿。
传统上,浙江制造业以规模化生产、低成本和快速交付为主要特点,曾经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已经显现出了许多问题。
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品质和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转型升级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浙江省的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找到一条适合浙江制造业发展的道路,实现大规模个性化生产,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浙江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探讨浙江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路径探索,并就未来发展展望进行展开探讨。
1.2 问题意识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浙江作为我国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的制造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全球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传统制造业采用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在满足标准化需求方面效率高、成本低,但难以适应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定制需求。
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日益增长,传统制造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随着科技进步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
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大规模个性化发展更是当前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浙江作为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其制造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浙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政策优势和企业自身实力,形成了独特的“浙江路径”,在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特色。
一、浙江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背景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处于技术革新和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而个性化生产则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浙江的制造业正在积极探索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新模式。
二、浙江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特点1.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浙江省政府在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开发个性化产品。
浙江企业也以其较为灵活的机制和市场敏感度,积极主动地拥抱个性化发展的机会,成为推动个性化发展的主体。
2. 资本支持、技术创新在大规模个性化发展过程中,浙江的制造业获得了来自资本市场的广泛支持,不少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融资,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和技术创新投入。
这些资金的注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3. 灵活的产业布局浙江是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其制造业在全省范围内分布均衡,形成了以杭州、宁波、温州为代表的制造业集聚区。
这种灵活的产业布局为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技术优势和市场机遇。
4. 融合创新、品牌建设为了适应大规模个性化需求,浙江制造业加大了对融合创新的投入,积极打破传统行业边界,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了产品的个性化程度。
在品牌建设方面,浙江制造业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树立了一大批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三、浙江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路径1. 推动产业融合浙江推动产业融合,实现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整合。
通过搭建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平台,将不同产业的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有效整合,推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为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
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
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制造业也在不断进行着各种形式的转型升级。
在中国,浙江省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其制造业也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而在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方面,浙江省采取了一些独特的发展路径,被称为“浙江路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浙江省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
一、产业转型升级为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主,相较于其他省份的制造业,浙江省的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特色。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浙江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简单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智能化制造业转型。
这种转型升级为浙江省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浙江省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创新驱动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含量,推动制造业向更高端发展。
浙江的制造业企业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外观设计,增加产品的个性化和定制化。
这种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模式,为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重视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浙江省非常重视企业自主品牌建设。
通过培育本土优势企业,扶持龙头企业,鼓励品牌建设,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种重视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做法,为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引导企业走向智能化生产浙江省政府引导企业走向智能化生产,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
这种引导企业走向智能化生产的做法,为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浙江省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特点1. 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浙江省以“制造业大省”而著称,全省范围内分布着大量的产业集聚区,形成了多个细分产业的集聚优势。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产业,各自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
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浙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之一,也是制造业发展的先行者。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浙江经济持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其中,制造业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浙江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大规模个性化生产的阶段。
所谓大规模个性化生产,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个性化生产的大规模生产。
这种生产模式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在浙江,大规模个性化生产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浙江路径”。
首先,浙江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人的劳动。
因此,浙江把职工发展作为制造业的基础之一。
浙江对职工的培训和发展极为关注,推行培训学分制度,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
其次,浙江制造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创新。
因此,浙江注重企业的自主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
浙江鼓励企业加强研究开发,提高技术含量,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再次,浙江制造业的发展还离不开产业的集群发展。
浙江在激发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浙江大力支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同时,浙江还借助产业集群的优势,实现分工合作,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
最后,浙江制造业的发展还离不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浙江不仅重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重视企业与社会的互动。
浙江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节能技术,积极推行绿色生产,致力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浙江还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浙江制造业的大规模个性化发展,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通过职工培训、自主创新、产业集群、社会互动等多种手段,浙江制造业正在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并且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典型示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制造”:一个制造大省的自我突围转型
变,还是不变?曾经在浙江制造业引发激烈的观点交锋。
有一种观点认为,草根经济的活力就在于“给点阳光就灿烂”;而另一种观点却看到了浙江制造业集群的扁平式身形,专业化程度低,国际竞争力缺乏,必须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和提升。
第二种观点在市场的演变中逐渐成为主流,一个关键词在政府的适时引导下出现:浙江制造——它是指能够代表浙江制造业先进性的区域品牌形象标识。
2014年底,浙江正式启动认证“浙江制造”,“浙江制造”这四个字不再想用就用,而是成了一个具有严格认证标准、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的品牌标识。
目前,已经有包括方太厨具、雅戈尔集团、杭州汽轮机股份和浙江菲达环保公司等四家企业成为“浙江制造”的首批认证试点企业。
通过这首批4家企业的高标准,来引领“浙江制造”的高品质发展,到2017年,浙江制造的品牌企业年收入总额要超过5000亿。
可以说,“浙江制造”的品牌标识认证,是浙江制造业的自我突围转型,也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试验田样本。
浙江排前十企业品牌价值之和
不足可口可乐公司的三分之一
浙江“草根”数量庞大:全省制造业企业达到25万家,如果算上制造业的个体工商户,总量达到104万家,立全国塔尖——平均算下来,10余万平方公里的浙江地域内,企业密度高达10家/平方公里。
类似的数字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浙江人觉得骄傲。
胡海鹏不知道这个密度的意义所在。
他是浙江台州一个小工厂的老板,厂里为某品牌电瓶车生产零件。
他的经营净利润已经连续3年没有超过10万元,几次试图转让,却无人愿意接手。
“加工一个零件能拿到5毛钱,4个工序,从半成品到成品平均需要30分钟,加工工价也是别人说了算。
”他说附近有很多家像他这样的工厂,大部分境况和他一样。
胡海鹏们正处在最为低级的生产阶段——OEM(产品部件代加工)中。
OEM,一度风行浙江大地:宁波90%的小家电、平湖95%的服装、慈溪90%的灯具、义乌80%的玩具都是OEM。
它没有品牌,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生产行为本身的附加值十分廉价。
到底廉价到一个什么程度?我们可以选取浙江企业的
几个视角:从大企业水平看,2013年我省入围中国500强企业44家,不如江苏(48家)、山东(46家),这些企业的营业收入金额共计24263.81亿元(广东41家入围企业的营收约36940亿元);品牌价值上似乎更加不能多提:2013年,我省
品牌价值最高的是“娃哈哈”,它的价值是201.61亿元——只有“华为”或者“海尔”的1/5!
而浙江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品牌价值之和为1330亿元——尚不足可口可乐公司的1/3。
“浙江制造”不能再想用就用
2017年营收总额力争超5000亿
王青,浙江省质监局质量处处长,最近的市场消费变化让她震惊。
她说,去年国内出境人数超过1亿人次,境外消费达到1万亿人民币。
今年甚至还出现了中国消费者到日本疯抢马桶盖、电饭煲,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在日本的购物消费近60亿元。
“草根”已无项可选,只有“变”途一条。
基于浙江制造业的低小散,也基于对市场的预判前瞻,2006年浙江开始全面部署“品牌大省”建设,2014年底正式启动认证“浙江制造”,该项工作成了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试验田。
“浙江制造”4个字以后将变成一个品牌标识,不能再想用就用,它的核心内涵是“浙江质造”、“浙江创造”。
如果制造企业想加入到“浙江制造”中,必须符合“浙江制造”标准,通过认证。
这将是企业比照一流标准对标达标、不断追求卓越品质的过程。
“‘浙江制造’的标准很高,要求达到国际先进、国内
一流水平,在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方面都有要求。
”通过首批认证的杭汽轮公司负责人说,这个认证不亚于通过国际知名认证公司的认证,它不仅要求对管理和产品的先进性进行审核,还在产业协同方面有规定:公司在省内采购的零部件、部套件要占一个比较大的份额。
一旦获得认证,企业的受益也十分明显:可享受融资支持、优先列入上市后备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等政策扶持。
目前有宁波方太厨具、雅戈尔集团、杭州汽轮机股份和浙江菲达环保公司成为首批认证试点企业。
浙江省质监局副局长纪圣麟说,近期目标是,到2017年,浙江制造的品牌企业在卓越绩效管理率、国际标准采用率、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均达到100%,年营业收入总额超过5000亿元。
帮浙企与国际巨头争抢市场
为“中国制造”做有益探索
“浙江制造”是一次“中国制造”的有益探索,它势必会演化成一个时代的产业注脚。
杭氧,一家老牌杭企,主要生产用于冶金、化工方面的空气分离设备。
公司总经理赵大为对品牌的体验刻骨铭心。
“制氧机的‘老家’在德国,全世界的制氧机订单也都会‘飞’向德国。
”他说,很长一段时间,德国几乎“独霸”制氧机市场。
“以前是鸡蛋碰石头,现在我们却能与之一较高下。
”
他说的这件事情就是发生在2013年接单神华宁煤项目,这个被称为“全球第一单(总额40亿元)”的项目最后被两家公司平分,一个是杭氧股份;一个是在国际领域享有“第一”盛誉的德国林德公司。
“尽管‘浙江制造’才刚刚迈步,但它的价值正在逐渐体现。
”杭汽轮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能享受到的政策扶持正在给他们企业加分,政府给予的融资支持、优先列入上市后备企业、优先采购等也越来越多地被谈判对手提及和倚重。
“外部的支持,是为了加速内部创新,唯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高端’起来。
”
“只有创新才能实现高标准,才有高品质,才能高端化,才能争取实现产品质量‘国际先进、国内一流’”。
省质监局局长高鹰忠说,现在他们正在论证把已经获得市级政府质量奖的企业直接纳入“浙江制造”品牌体系,先“领证”使用后审核认证,实施宽进严管。
如果这种方式可行,将有近百个“浙江制造”成员脱颖而出。
他们全力构建的“法律保护—先进标准—合格评定”的制度体系,将会引领更多产业进行科技创新,“浙江制造”的国际互认程度会更高,从“低小弱散”的局面中“突围”的路也会更加平坦。
相关:
五大品牌创立“浙家会”“浙江制造”铸就“天王”联盟
同业联合,共谋长足发展
对话中,五大品牌掌舵人纷纷指出,市场的变革正朝着资源整合、大规模、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五大品牌联合不但能提升自身能力,节省营销成本,还能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是一种业内良性联合。
五大品牌均是国内建筑装饰行业的领军品牌,本身就有着极高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高端制造,领导品牌,创新集中,这三大优势为“浙江制造”大联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五大品牌同时发声,不仅可以提升品牌自身的传播性和公信力,更能带给消费者实实在在的产品优惠和品质保障,从而拓展对自身未来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探讨,打造更广阔的空间,共谋更长足的发展。
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合作思路,浙江的五大本土品牌联合在了一起,对于“浙家会”成立的意义,行业的鱼龙混杂亟待大品牌来“正本清源”,行业格局将迎来新的地震式变革。
营销策划,拓展广阔市场
据了解,“浙家会”成立以后,将在近期启动“五大天王,惠泽浙江”为主题的大型区域联动活动,“天王”刘德华将作为活动形象代言。
五大品牌希望通过真正的市场活动,帮助各大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知名度和竞争力,掌握更多的行业话语权。
同时,对浙江消费者来说,活动将以“100%天王品质、100%工厂操盘、100%裸价再返现”的承诺,减掉复杂环节,让消费者能最便利、最快速地享受到五大高端品牌带来的高性价比和高端服务。
发布会上,“五大天王”一齐按下金手印正式结盟,标志着“浙家会”的正式成立。
最后,5 大品牌掌门人还用一句话表达了对“浙家会”未来发展的期望,并表示他们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欢迎有品质、真心为消费者考虑的一线高端品牌加盟“浙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