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合集下载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设计了如下教案,以帮助学生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量长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6页的例1、例2以及“做一做”1~3题。

我会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和分米,然后引入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并能够进行长度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尺子(厘米和米两种尺子)2. 铅笔3. 练习本4. 数学书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并试着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分米来量一量。

2. 新课导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我会引出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并让学生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

3. 例题讲解:我会用尺子作为教具,讲解如何用厘米来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厘米尺量身边的事物,如自己的手指、铅笔等,并记录下来。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用厘米量长度的经验和感受,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厘米尺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2. 请用厘米尺量一量家里的大门、窗户等,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厘米来量长度,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 长度单位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

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并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难点是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

由于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该部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经常遇到,但是1厘米、1米分别具体有多长,学生并不清楚,也不能实际应用。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等来认识厘米和米,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理解知识,掌握概念。

1.让学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科书介绍了用庹、拃和脚长作为测量长度单位的情况,由于用人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其单位的实际长度并不统一,测量结果很可能不一致。

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体会,以引发其认知冲突,从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其他长度单位,这个过程不仅很有趣味,更有深刻的数学、社会学价值(当然这里不强制要求学生了解);并通过尝试用这些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让学生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结合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厘米尺很常见,用起来很方便。

同时,厘米尺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厘米”表象、体会测量含义的最好工具。

因此,教学长度单位“厘米”时,要结合厘米尺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画、比较、测量等活动,认识1厘米、几厘米的长度,建立厘米的长度表象,积累测量经验。

教学“米”的认识也应如此。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

1 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依据估量的长度合理选取长度单位。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重点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

2.建立长度观念,会选取合适的长度单位,会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指导】1.注意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

如只让学生用“拃”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

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

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4.注意让学生先估量物体的长度,再来选取合适的单位。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比较量较长物体长度和较短物体长度时所用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再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选取正确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并能够根据测量对象正确选择长度单位。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1课时第4课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1课时第5课时练习课……………………………………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第8页练习一的第1、2题。

二年级上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上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上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测量长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测量书本的长度、桌子的宽度,还是衣服的尺寸,都需要用到长度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习如何用厘米来测量。

一、认识厘米同学们,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自己的尺子。

你们看,尺子上有很多小刻度和数字。

尺子上的这些刻度和数字是用来帮助我们测量长度的。

在尺子上,从 0 到 1 这一段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大家可以用手指比划一下 1 厘米有多长。

是不是很短呀?那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呢?比如说,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图钉的长度也大约是 1 厘米。

为了更清楚地感受 1 厘米,大家可以拿出尺子,在尺子上找到 1 厘米的长度,然后闭上眼睛,用手指记住这个长度。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尺子上从 1 到 2 这一段的长度,这也是 1 厘米。

从 2 到 3 呢?对,还是 1 厘米。

所以呀,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 1 厘米。

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从尺子上的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是 1 厘米。

二、用厘米量认识了厘米,那我们该怎么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比如说,我们要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

首先,我们要把铅笔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线。

然后,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数字几,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大家注意哦,如果铅笔的一端没有对准 0 刻度线,而是对准了其他刻度,那就要用铅笔另一端对着的刻度减去开始的刻度,得到的差就是铅笔的长度。

我们来实际测量一下吧!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谁想来测量一下它的长度?(请一位同学上台测量)这位同学测量得非常认真。

他把纸条的一端对准了 0 刻度线,另一端对着 5 厘米,所以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 5 厘米。

同学们,现在你们自己拿出身边的物体,比如铅笔、橡皮、书本,用厘米来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度吧。

(同学们开始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三、巩固练习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测量,相信大家对厘米和用厘米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具:刻度尺,5厘米的纸条,图钉,曲别针,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小刀。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用自己手中的物体作标准,测一测)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1)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并对刻度上的尺子作了统一规定。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

(2)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刻度尺(1)请同学们拿出刻度尺,观察一下,刻度尺上有些什么?(小格、数字、字母cm,cm 是长度单位,表示厘米)刻度尺上的0在什么位置,它表示什么意思?(0在最左端,它表示刻度从这里开始)刻度尺上还有哪些数字,有什么规律?(还有1、2、3等数字,从左往右依次变大。

)2、认识厘米(1)1厘米有多长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小结:在尺子上每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表格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表格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观察情境图,明确双臂脚长等做单位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测量课桌的长,然后用桌的)分小组实际操作,1角硬币、曲别针等测量数统一用相同的小方块用不同的物品个物体,测量的结果不同;用相同的标准测量同一个物明确测量物体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先独立找,然后同桌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到之间的长度就是思考后明确: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然后小得出:小正方体的边长、图厘米,厘米一粒花生米的长、田字格的宽、橡皮的厚、透明胶厘米。

动手测量,验证估测结果,以小组为2.用食指的宽量一量下面实际物品的长度。

的长大约相当于()个食指的宽度。

的宽大约相当于()个食指的宽度。

自己填一填。

3.观察尺子填空。

(1)在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3”是(3)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6”是(5)厘米。

(2)在尺子上,从刻度“2”到刻度“5”是(3)厘米,从刻度“7”到刻度“4”是(3)厘米。

(3)在尺子上,从刻度(1)到刻度(4)是3厘米。

(答案不唯一)4.看一看,铅笔长几厘米?8厘米5.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P5) (1)亮亮的身高是120(厘米)。

(2)一个杯子高13(厘米)。

分钟)认识厘米课桌面3拃长课桌面5拃长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要想知道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的尺子进行测量。

1.下面这把尺子只有3个刻度,它可以直接量出哪几种长度?可以直接量出3种长度,分别是3厘米、5厘米和2厘米。

2.数学活动:想办法测量手腕一圈的长度。

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行了;也可以用绳子先量手腕的长度,再量绳子的长度,就行了;还可以用皮尺量。

(方法不唯一)。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的过程,认识并理解使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数)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

(1)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进行介绍:古人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进行估计和测量。

(2)提问:仿照古人的办法,你能量一量你的课桌或数学书有多长吗?分小组测量课桌、数学书的长度。

提示:想一想用你身体的哪部分去量比较方便。

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3、引导质疑: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4、导入新课: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

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猜一猜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2、认识刻度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刻度尺后就知道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

”课件同步师:“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

这也是起点。

”3、认识1厘米、几厘米。

a)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板书),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谁来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归纳出: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ppt课件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ppt课件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 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境导入 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1庹(tuǒ)
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 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 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这块石头有几庹宽?
1拃(zhǎ)
将手张开,把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长 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叫一拃。
三、巩固提高 1.用身体量一量。

庹(tuǒ) 拃(zhǎ)
请你用这些长度单位量一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数学书长约( 2 )拃。
(2)课桌长约( 5 )拃。
(3)黑板长约( 5 )庹。
(4)教室长约( 20 )步。
2.找一找、量一量。
尺子上从刻度0 到1 的长度就是1 厘米, 从( 2 )到( 3 )也是1 厘米, 从( 6 )到( 7 )还是1 厘米。
这块布有几拃长?
把脚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这根竹竿有几个脚印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 来越多,如果各个地区测量长度的 单位不同,交流起来会很不方便。
因为我和爸爸手 的量大的小都请不是你一课用样桌拃这。的(就长z需h,要ǎ)为统作什一单 么量的位结量果一不量长一课度样桌单呢的位?长。。
长度单位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
米量
R·二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 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 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同时,尝试估测 较小物体的长度;初步学会用尺子量长度是整 厘米物体的长度。
3. 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 单位。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同学们拿出一张小纸条,试着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长度。 应该怎么量呢?
(。
知识提炼
知识点: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在厘米尺上,每相邻
两个数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应以刻度0为起点, 物体的末端对着尺子的哪个刻度,那么物体的长 度就是几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 。
在很久以前,人们用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1庹(tuǒ)
把展开两臂后两手之间的 最大距离作为长度单位, 叫做“庹(tuǒ)”。
1拃(zhǎ)
以张开手掌后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作为长度 单位,叫做“拃(zhǎ)”
以脚掌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尝试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 物体的长度。(重点)
2.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难点)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培养合作 意识,探索、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因为我和老师手的大小不一样。
不同人的拃长短可能不同,用它作单位 去量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数值不够准确。 要想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就需要统一 长度单位。
知识提炼
知识点: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这样才能得到同样的 测量结果。
小试牛刀
估一估。
2 5 2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 一的长度单位。

二年级上册数学1 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1 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懂得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学会画线段。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2)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3)认识线段1课时(4)解决问题1课时(5)练习课1课时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主要用启发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建立1厘米长度表象。

通过体验认识——动手操作——应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

2.建立1厘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重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

借助观察尺子、图钉等实物,通过不断感知、思考、测量、判断和验证的活动过程,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版(15张PPT)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版(15张PPT)

巩固拓展
下面这把尺子上有4个刻度,它可以直接量
出哪几种长度?
0厘米
2
6
9
2厘米、 4厘米、 3厘米、 6厘米、9厘米、 7厘米。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在厘米尺上, 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 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 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一方正,
第二个问题:要买1个笔记本和1支带橡皮的铅笔共需要3.7元,因为剩的3.2元小于需要的3.7元,所以小丽的钱不够。
2、据答板书: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谁能来说说1红3蓝的规律:即使有个别小组的红球数和蓝球数比较接近,当摸球的次数足够多时,摸球的这个不确定事件还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那就是:摸到红球的次数远远少 于摸到蓝球的次数。 教师:用你的慧眼,仔细观察线段图,并找出等量关系式和方程吧! (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答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三、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分享出来的错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让学生先通过独立训练、检查、思考,再引导学生归纳注意事项,提高辨析能力。】 每个盒子中球的总数一样,你为什么不选择②号和③号盒子呢?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找准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新知
例3.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把尺子的刻度0 对准纸条的左端。
纸条的右端对着“5”, 纸条的长度就是5厘米。
5厘米
探究新知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
度,应当注意什么?
9白1黑、8白2黑、7白3黑、6白4黑。 生2:10元减6元8角等于3元2角,也就是3.2元。 难点:根据提供的素材,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9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具和教具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二、新授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2.发展性练习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布置作业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cm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教案点评:导入时先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随后通过一个“为什么结果都不一样”的提问很自然地引出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范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范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范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内容。

教学思路:⑴ 联络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详细形象思维方式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

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严密联络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伎俩,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络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⑵ 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

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⑶ 注重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

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习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领会测量单位的须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领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老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块。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纸条若干条、1角硬币每人一个、回形针若干个、小刀若干把。

教学教案:一、谈话导入老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限整厘米数)(三)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和学具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

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

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学习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与探究的过程,通过对实物的操作,掌握有关长度单位米和厘 米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 识。 重点: 教 学 重 难 点 难点: 1.建立 1 厘米的直观表象。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2. 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概念。 3.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4.掌握长度单位的合理使用。
学生汇报。 3.教学教材第 3 页例 3 (1)每人发一张纸条,请同学们估计大约有多

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2)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把尺子上的刻度 0 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的右 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3)课件演示测量纸条的过程。 让我们听一听电脑老师是怎么说的。 测量时物体的左端对准刻度 0,物体的右端对准 数字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教师巡视指导。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 材 分 析
单元备课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用厘米 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用刻度尺量,画线段和长度单位的合理,初步建立 1 厘 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1.完成教材第 4 页“做一做”、教材第 8 页练习 一第 1 题。集体评价订正。

2.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 8 页练习一第 2 题。量完 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

3.辩一辩,这样测量铅笔的长度对不对?为什 么?

(1)
(2)
总 结 回 顾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生一起对本课的内容进 行简要概括和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厘米的概念,明白厘米的大小和重要性。

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2.教具:尺子、铅笔、纸张、实物示例等。

3.课前准备:布置好学生的座位,准备好教具和教材。

教学过程:引入1.老师出示一张明显刻度为厘米的尺子,请学生注意尺子上的标志。

2.让学生猜测:这条尺子叫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3.谈论尺子的长度单位“厘米”,让学生意识到厘米的日常生活应用。

讲解1.讲解厘米的概念和大小,引导学生辨别尺子上的厘米刻度。

2.利用教具示范:用尺子量示例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观察。

实践应用1.布置练习,让学生测量课桌、椅子等物品的长度,记录在纸上。

2.引导学生讨论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巩固训练1.引导学生继续测量、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培养其用厘米量长度的技巧。

2.老师辅导,纠正学生在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教学反思及展望:此课程通过引入厘米、实际测量和训练,让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厘米的用法。

学生在观察、测量和记录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了解题的能力。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探索其他长度单位如分米、米的概念和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长度测量的游戏,巩固课上所学内容。

以上是本节数学课的教案设计,通过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实际操作,希望学生能够对厘米及其测量有更深入的认识。

感谢学生的配合与努力,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掌握更多数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8分钟)
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样测量长度的吗?
(1)出示例1上方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并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教师提示:古代的人们经常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长度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3)引导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的人是怎样测量石头的宽度、布的长度以及竹子的长度的。
(2)引导学生认识厘米。
①提问:在尺子上,除了从0到1这一长度是1厘米,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
②师边讲解边示范:图中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在厘米尺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③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3.课件出示例3及情境图,引导学生探究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培养合作意识,探索、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想知道纸条这样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量出有多少厘米。
(2)学生自己尝试测量,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探究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小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的哪个刻度,那么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6分钟)
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题。
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2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长度单位cm
0
1厘cm米 2
3
4
5
6
7
8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 厘米
0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像这样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在尺子上除了0到1之间的长度 是1厘米,你们还能说说从哪 到哪是1厘米。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虽然都是用拃量,但每个人的拃长度不同,量的结果也就 不同。只有用相同的计量单位去量相同的物体才会得出相同的 结果。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教材P3 例2] 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 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1庹(tuǒ)
点击图片跳转到P7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将手张开,把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长度作为测量 长度的单位,叫一拃。
1拃(zhǎ)
点击图片跳转到P8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把脚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点击图片跳转到P9
介绍了这么多,你知道下面这些物体的长度吗?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长度单位
0
厘cm米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六、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七、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填一填。[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P1]
这根木棍大约有( 4 )把
长。
这根木棍大约有( 6 )把
长。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精品教案(详案)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例3,完成教材P4上面“做一做”和P8“练习一”中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在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主题图。

选出身高不同的两名同学来到讲台前,让同学们观察谁高、谁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画一下。

你们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预设】有的学生可能用手比画高多少或矮多少,也有的学生能说出具体高几厘米或矮几厘米,只要学生说的在合理范围内就行。

师:“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的身高,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认识古代人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师: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来看看古代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课件出示教材P2例1的情境图)师:观察情境图,同学们能说一说图中的人们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量石头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

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1拃、1脚长等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

师:现在我们就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师:课桌的长是几拃?【预设】学生可能量出有4拃、5拃。

师:老师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预设】让学生自由表达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1拃的长度不同,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结果也就不同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爽爽文库汇编之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懂得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学会画线段。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2)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3)认识线段1课时(4)解决问题1课时(5)练习课1课时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主要用启发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建立1厘米长度表象。

通过体验认识——动手操作——应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

2.建立1厘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重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

借助观察尺子、图钉等实物,通过不断感知、思考、测量、判断和验证的活动过程,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练习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活动中,通过全面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学习,全面巩固新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目标1.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尝试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初步学会用尺子量长度是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学习重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测量物体的方法。

点 2.能正确灵活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尺子学具准备:学生尺图钉小正方体油画棒铅笔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

1.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上半部分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下半部分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想一想,古代的人们最初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的?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引导学生用“拃”作单位,量自己课桌的长。

(2)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测量结果,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1.(1)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明确:情境图中的人用伸开双臂的方法来测量石头有多宽。

(2)观察、讨论、汇报。

明确: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2.(1)实际操作,测量课桌的长。

(2)小组内交流。

发现1:虽然测量的都是课桌面的长,但是结果不一样。

发现2: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测量的结果就不一样。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标准去量。

2.填一填。

用“拃”量课桌面的长,老师量的结果是3拃,而我们量的结果是5拃,这是因为长度单位(不统一)的原因。

3.用估一估。

大约(5)个长。

4.量比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5.观察尺子填空。

(1)尺子的刻度从“0”到“3”是3厘米,从“1”到“6”是5厘米。

(2)尺子的刻度从“2”到“5”是3厘米,从“7”到“4”是3厘米。

(3)在尺子上从刻度2到刻度5二、自主探索,体1.认识尺子。

畅所欲言: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尺子。

2.课件展示各类在生活中用1.根据生活实际,各抒己见,见过的尺子有:刻度尺、半尺、皮尺、卷尺等。

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尺子上验新知。

的尺子。

它上面都有什么?3.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刻度线,知道厘米用“cm”表示。

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厘米。

4.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

(2)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还有什么发现?(3)引导学生在尺子上分别找出3cm、6cm、7cm。

(4)小组学生动手测量小正方体的边长、图钉的长,自己动手画出1厘米。

(5)引导学生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5.用厘米量。

活动:估一估,量一量油画棒、数学课本和文具盒的长度。

有:长短不一的刻度线,有数字、而且是从小到大连续的数字。

3.观看课件演示,倾听老师的介绍,理解0刻度、刻度线及cm表示的意义。

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4.(1)同桌交流得出:先找到刻度“”,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观察、交流。

生1:0~1,1~2,2~3……都是1厘米。

生2: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生3:有几个大格,就有几厘米。

(3)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4)动手测量、交流。

得出:小正方体的边长、图钉的长大约都是厘米。

(5)交流、汇报。

食指的宽度、一颗花生米的长、田字格的宽、橡皮的厚度大约都是1厘米。

5.小组内交流,动手测量验证估测结果,小组代表汇报测量方法。

是3厘米。

6.看一看,铅笔长几厘米?答:8厘米。

7.量一量,连一连。

8.选一选,大约是1厘米的画“√”。

(1)食指的宽度。

(√)(2)图钉的宽度。

(√)(3)书桌的高度。

()(4)磁带盒的厚度。

(√)三、 1.讨论:小明想测量一把小 1.小组交流、汇报、总结: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巩固练习。

刀的长,可他只有一把断尺,没有0刻度,他该如何测量?2.小华想用串珠做一个手链,但必须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用尺子量怎么都不方便,你能帮小华想个好办法吗?把小刀的一端对准断尺的任意一个较小的刻度,再看小刀的另一端对准了哪个刻度,用较大刻度减去较小刻度,就得到这把小刀的长。

2.交流、汇报:办法1: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行了。

办法2:也可以用绳子先量手腕的长度,再量绳子的长度,就得到数据了。

办法3:可以用皮尺量。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六、教学反思认识厘米时,让学生拿出尺子,帮助学生认识尺上的刻度及实际长度。

让学生先测量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手指的宽度,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再让学生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跟这根手指的宽度是差不多的,以此来巩固他们对1厘米长度观念的认识。

在让学生实际测量纸条以及其他物体的长度时,虽然我强调了测量时要把物体的左端对准“0”刻度,从0、从有刻度的地方开始量,但还是有几个学生没有对准,量得不准确,这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师点评和总结:期中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78分)一、我会填。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27分)1.5+5+5+5+5+5表示()个()相加,结果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2.比42多18的数是();比36少12的数是()。

3.回形针全长()厘米,钉子长()厘米。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4分)(1)保温杯高约20()。

(2)旗杆高约13()。

(3)课桌高约70()。

(4)钢琴高约1()33()。

5.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是()和()。

6.23米+8米=()米1米-40厘米=()厘米7.三角尺上有个()直角,()个锐角;4个有()个锐角,6个有()个锐角。

8.()×6=30 42+()=80 ()-27=549. 左图中有()条线段,有()个锐角,()个直角,()个钝角。

二、我会比。

(在里填上“>”“<”或“=”)(9分)三、我会判。

(对的画“√”,错的画“×”)(5分)1.20厘米的线段比1米的线段长。

()2.两个乘数都是4,积是16。

()3.三角尺上的两个锐角拼成的角一定是钝角。

()4.84-3 ,要使差的十位上的数是4,里可以填0~9。

()5.算式61-(26+32)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四、我会算。

(共24分)1.直接写出得数。

(12分)4×2= 16+21-6= 46-25= 56+7=12+53= 6×6-11= 30-8= 38+4=6×5= 5×4+14= 3×4= 4×6=2.列竖式计算。

(12分)45+28= 27+32+16= 90-16-28=67-19= 85-27+38= 73-(28+35)=五、我会画。

(共5分)1.画一条比7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1分)2.画图表示4×3的含义。

(2分)3.在下面点子图上画一个比锐角大的角。

(2分)六、我会列式。

(8分)生活应用(22分)七、解决问题。

(共22分)1.缝制5件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颗纽扣?(3分)2.进入冬季后,园林工人要给树木的树干刷白石灰水。

他们第一天给56棵树刷了白石灰水,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刷17棵,第二天给多少棵树刷了白石灰水?两天一共给多少棵树刷了白石灰水?(4分)3.购物。

(5分)(1)状状想买一个篮球,还差9元,状状有多少钱?(2)元元带了100元钱,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一个足球,一共花了多少钱?元元还想买一个38元的排球,剩下的钱够吗?4.成成看一本,每天看5页,已经看了3天,一共看了多少页?5天看的页数比30页多还是少?(4分)5.绘画课。

(6分)(1)才才和菲菲一共画了多少朵花?(2)才才和菲菲一共画了多少棵树?想一想,填一填。

(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