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2014.2
聚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聚氯乙烯(高分子量)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聚氯乙烯(高分子量) 化学品俗名:化学品英文名称:PVC 英文名称:技术说明书编码:1310 CAS No.:9002-86-2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聚氯乙烯(高分子量) 9002-86-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可有粉尘和单体氯乙烯。
吸入氯乙烯单体气体可发生麻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长期吸入氯乙烯,可出现神经衰弱征候群,消化系统症状,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硬皮样改变,肢端溶骨症。
长期吸入高浓度氯乙烯,可发生肝脏血管肉瘤。
长期吸入聚氯乙烯粉尘,可引起肺功能改变。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四氯乙烯(全氯乙烯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性中毒者有乏力、眩晕、恶心、酩酊感等。可有肝损害。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和
湿疹。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急 眼睛接触: 救
吸入: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患者清醒时给饮大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无色液体,有氯仿样气味。
理 化
主要用途:
性 熔点(℃):
用作溶剂。 -22.2
沸点(℃):121.2
质 相对密度(水=1):
1.63
相对密度(空气=1):5.83
饱和蒸汽压(kPa) :2.11/20℃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
347.1
临界压力(MPa):9.74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 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能发生。
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强碱、活性金属粉末、碱金属。
灭火方法: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包 危险性类别:
第 6.1 类 毒害品
装 与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11
包装类别:Ⅲ
储 运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避光保存。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 接触。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
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驶。
接触限值:
毒 侵入途径: 性 危 毒性: 害
中国 MAC:未制定标准;苏联 MAC:10mg/m3 美国 TWA:OSHA 100ppm;ACGIH 50ppm,339mg/m3; 美国 STEL:ACGIH 200ppm,1368mg/m3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四氯乙烯(全氯乙烯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接触限值: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10mg/m3
美国TWA:OSHA 100ppm;ACGIH 50ppm,339mg/m3;
美国STEL:ACGIH 200ppm,1368mg/m3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属中等毒类
LD50:3005mg/kg(大鼠经口);LC50:50427mg/m3,4小时(大鼠吸入)
灭火方法: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第6.1类毒害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11包装类别:Ⅲ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避光保存。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驶。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健康危害:
本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随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运动失调及酒醉样症状。口服后出现头晕、头痛、倦睡、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慢性中毒者有乏力、眩晕、恶心、酩酊感等。可有肝损害。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
无色液体,有氯仿样气味。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
熔点(℃):
-22.2沸点(℃):121.2
相对密度(水=1):
1.63相对密度(空气=1):5.83饱和蒸汽压(kPa):2.11/20℃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氯乙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概述氯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塑料、合成纤维、粘合剂等行业。
然而,氯乙烯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毒性。
为了确保生产、使用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氯乙烯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及处理等各个环节。
三、安全技术要求1. 人员培训所有从事氯乙烯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氯乙烯的性质、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
2. 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3. 生产环境生产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氯乙烯浓度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4. 个体防护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5. 火源管理生产场所严禁烟火,禁止使用明火加热或切割。
6. 应急处理发生氯乙烯泄漏、火灾等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四、操作规程1. 开车前(1)检查设备是否完好,阀门是否关闭严密。
(2)检查通风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3)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
2. 生产过程中(1)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生产工艺。
(2)严格控制氯乙烯浓度,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3)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查。
3. 停车后(1)关闭所有设备阀门,确保无泄漏。
(2)清理生产场所,清除残留物。
(3)检查设备、管道、阀门等是否存在泄漏。
五、储存与运输1. 储存(1)储存场所应通风良好,保持干燥。
(2)储存容器应密封,避免阳光直射。
(3)储存场所应远离火源、热源。
2. 运输(1)运输工具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氯乙烯泄漏。
(2)运输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有关运输安全的规定。
(3)运输车辆应配备消防器材。
六、事故处理1. 事故报告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扩大。
2. 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3.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原因和损失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赔偿、恢复生产等。
氯气2014年修订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氯 SDS编号:修订日期:2013年10月11日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氯按照 GB/T 16483、GB/T 17519编制修订日期:2013年10月11日 SDS编号:最初编制日期:2010年1月11日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氯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氯气、液氯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ine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不燃烧,但可助燃。
强氧化剂,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次氯酸和盐酸。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的表现;中毒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间接性肺水肿,或哮喘样发作,病人除有上述病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泡性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严重窒息、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后,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特性:本品不燃,但可以助燃。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受热后容器或储罐内压增大,泄漏物质可导致中毒。
强氧化剂,与水反应,生产由毒的次氯酸和盐酸。
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燃爆危险:助燃。
与可燃物混合会发生爆炸。
预防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知识。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吸入气体。
——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及贮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露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聚氯乙烯MSDS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他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pH:
熔点(℃):
相对密度(水=1):
1.3
沸点(℃):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分子式:
分子量:
主要成分: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危险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ERG指南:171 ERG指南分类:物质(低至中等危害的)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TLVTN:
TLVWN: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本站整理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透光性、无滴性、保湿性、强度、伸长恢复性、耐候性等良好。耐热性尚可。防尘性、耐寒性、粘作性较差。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
如果皮肤或眼睛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min。
吸入:
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爆炸上限%(V/V):
引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聚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聚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化学品中文名称:聚氯乙烯(高分子量)化学品俗名:化学品英文名称:PVC英文名称:技术说明书编码:1310CASNo.:9002-86-2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聚氯乙烯(高分子量) 9002-86-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消化系统症状,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硬皮样改变,肢端溶骨症。
长期吸入高浓度氯乙烯,可发生肝脏血管肉瘤。
长期吸入聚氯乙烯粉尘,可引起肺功能改变。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6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
氯乙烯[稳定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氯乙烯[稳定的]化学品英文名:vinyl chloride,stabilized;chloroethylene;vinyl chloride化学品别名:乙烯基氯CASNo.:75-01-4ECNo.:200-831-0分子式:C2H3Cl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气体。
极端易燃,有爆炸危险。
通过打击、摩擦、火灾或其他着火源有爆炸危险。
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气体,类别1;化学性质不稳定气体,B类;高压气体,压缩气体;致癌性,类别1A。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端易燃气体,在高压和/或高温下即使没有空气也可能发生爆炸反应,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可能致癌。
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一旦发生泄漏,除去所有点火源。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存放处须加锁。
防日晒。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极端易燃气体,有爆炸危险。
通过打击、摩擦、火灾或其他着火源有爆炸危险。
高压压缩气体,遇热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由于本品的物理状态,一般没有危害。
在商业/工业场合中,认为本品不太可能进入体内。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SDS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氯乙烯生产安全技术分析
摘要氯乙烯又名乙烯基氯(Vinyl chloride)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学的重要的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
为无色、易液化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5.22MPa。
氯乙烯是有毒物质,肝癌与长期吸入和接触氯乙烯有关。
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4%~22%(体积),在压力下更易爆炸,贮运时必须注意容器的密闭及氮封,并应添加少量阻聚剂。
其市场需求量很大。
本文探讨了氯乙烯的生产工艺,介绍了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基本原理,着重探讨了其合成工序中需要注意的安全技术规范问题。
由于笔者自身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瑕疵,希望读者批评指正关键字氯乙烯生产工艺安全生产规程目录摘要................................................... - 1 -1 前言.................................................. - 3 -2 氯乙烯的生产工艺...................................... - 4 -2.1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 - 4 -2.2 氯乙烯生产合成工序中的原理......................... - 5 -2.3 氯乙烯生产流程..................................... - 6 -3 安全技术通用规程...................................... - 7 -4 生产安全规程.......................................... - 9 -5 管道与设备........................................... - 12 -6 动火作业............................................. - 14 -7 设备内作业........................................... - 15 -8 现场事故处理......................................... - 16 -9 安全管理............................................. - 17 - 附录 A ................................................. - 18 - 附录 B ............................................... - 18 - 后记.................................................... - 19 - 参考文献................................................ - 20 -1 前言氯乙烯(CH2=CHCl)无色气体,易液化。
10四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四氯乙烯化学品英文名:tetrachloroethylene|perchloroethylene化学品别名:全氯乙烯CAS No.:127-18-4EC No.:204-825-9分子式:C2Cl4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对水生物有毒。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 以预防污染环境。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 GB 3000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致癌性,类别1B;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2。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可能致癌,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收集溢出物。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 危害描述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本品对水生生物有毒。
本品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请参阅 SDS 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四氯乙烯>= 127-18-4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描述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 SDS 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氯乙烯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危化品中文名称
氯乙烯;乙烯基氯
危化品英文名称
Chloroethylene;Vinyl chloride;分子式:C2H3Cl;分子量: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类 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
吸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时,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出现红斑、水肿、坏死。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四肢末端麻木、感觉减退,并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和消化功能障碍。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手部肢端溶骨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为致癌物。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手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具有醚样气味的气体。
熔点(℃):
相对密度(水=1)
沸点(℃)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25℃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142
临界压力(MPa)
闪点(℃)
-78
爆炸下限[%(V/V)]:
聚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聚氯乙烯(高分子量)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第十废弃处置措施三部分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和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聚氯化学乙烯(高分子量)品俗名:化学品英文名称:PVC英文名称:技术说明书编码:1310CASNo.:9002-86-2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聚氯乙烯(高分子量) 9002-86-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可有粉尘和单体氯乙烯。
吸入氯乙烯单体气体可发生麻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长期吸入氯乙烯,可出现神经衰弱征候群,消化系统症状,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硬皮样改变,肢端溶骨症。
长期吸入高浓度氯乙烯,可发生肝脏血管肉瘤。
长期吸入聚氯乙烯粉尘,可引起肺功能改变。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粉体和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和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氯乙烯 MSDS(标准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氯乙烯在环境中能参与光化学烟雾反应,由于其挥发性强,在大气中易被光解,也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即能被特异的菌丛所破坏,亦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成苯甲醚、甲醛及少量苯乙醇。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纯度≥99.99%。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醚样气味的气体。
pH:
熔点(℃):
-159.8
沸点(℃):
-13.4
相对密度(水=1):
0.9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15
饱和蒸气压(kPa):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氯乙烯[稳定的]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氯乙烯按照GB/T 16483、GB/T 17519编制编制日期:2019年9月10日SDS编号:版本:1.1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氯乙烯化学品英文名:Chloroethyle n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制造聚氯乙烯(PVC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无色、有醚样气味的气体。
易燃气体。
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严重急性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呼吸循环衰竭,甚至造成死亡。
中毒慢性中毒可引起肝硬化。
可引起出现硬皮病。
可导致肝血管肉瘤。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类别1,化学不稳定性气体,类别B高压气体致癌性,类别1A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极易燃气体,急性中毒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可致癌,可致肝血管肉瘤,对大气可造成严重污染。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火源、火花、热表面。
禁止吸烟。
――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事故响应如果接触或有担心,就医。
――火灾时,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地切断泄漏源。
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
•安全储存:――在通风良好处储存。
---- 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本品、容器的处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执行。
物理和化学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
气体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
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冻伤,出现局部麻木、继之出现红斑、水肿,以至坏死。
眼部接触有明显刺激症状。
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20142
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氯乙烯化学品英文名称:Vinyl chloride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产品代码:产品推荐用途:用作塑料原料及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冷冻剂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
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
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
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
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环境危害:氯乙烯在环境中能参与光化学烟雾反应.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急性毒性,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致癌性,类别1A;生殖毒性,类别1A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 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可致癌; 可能损害生育力或胎儿; 吸入有害。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保持容器密闭;并储存于阴凉通风处。
•采取防静电措施;生产设备接地。
•使用防爆型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吸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事故响应:•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氯乙烯安全操作法
氯乙烯安全操作法氯乙烯工段安全操作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氯乙烯工段各生产岗位开、停车及正常生产时的安全操作法、工艺控制指标、事故处理及安全生产技术。
1.2 本标准适用于氯乙烯工段各岗位操作人员及有关技术管理人员。
2 生产目的利用乙炔工段提供的精乙炔气和盐酸工段提供的合格HCl气体,经混合冷冻脱水后,在转化器内反应(触媒催化剂)生成粗C2H3Cl气体,再经净化、压缩、精馏,制得纯度为99.9%以上的高纯度C2H3Cl单体提供给聚合工段。
3 工艺流程简述从乙炔工段来的精乙炔气和从盐酸工段来的合格HCl气按一定的分子配比在混合器中均匀混合后,进入石墨冷却器进行冷却脱水,再经酸雾捕集器捕集细小的酸雾后,接着进入石墨予热器予热升温,然后进入转化器,在触媒(HgCl2/C)的催化作用下,二者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粗C2H3Cl和其它副产气体,再经除汞器吸附升华的HgCl2,进入水洗塔两次洗涤除去未反应的HCl,再经碱洗塔中和未洗去的盐酸和CO2。
净化后一路去气柜储存,另一路进入压缩机加压,经全凝器冷却成液态,未冷凝的气体经尾气冷凝器再次冷凝回流,两者生成的液态粗C2H3Cl全部进入低沸塔,蒸去低沸物C2H2和其它低沸点物,塔釜粗C2H3Cl由中间贮槽加入高沸塔,由塔顶蒸出精C2H3Cl,再经成品冷凝器冷凝成液态,进入单体贮槽贮存,为聚合工段随时提供合格的单体。
4 合成岗位安全操作法4.1 生产目的通过控制适当的C2H2气和HCl气流量,经过混合冷冻脱水,予热后使混合气体在转化器内(HgCl2/c为催化剂)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粗C2H3Cl,经除汞器除去HgCl2及水洗和碱洗后,一路去气柜贮存,一路供压缩岗位。
4.2 工艺流程简述来自乙炔工段的精C2H2气,经冷却器冷却脱水后与来自盐酸工段的HCl气以1∶1.05~1.10的比例,在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后,经石墨冷却器冷冻脱水和酸雾捕集器捕集酸雾后,进入予热器予热,再入转化器,经列管内装有HgCl2/C触媒催化进行C2H2和HCl的加成反应,生成C2HCl和其它副产物。
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
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化学原料,常用于生产聚氯乙烯(PVC)及其他塑料、橡胶、涂料等材料。
然而,由于氯乙烯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可燃性,其安全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氯乙烯的安全技术规程,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
1. 工作环境准备:在使用氯乙烯进行加工或生产之前,必须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具体措施包括:- 确保通风良好:氯乙烯具有挥发性,易于在空气中蒸发。
因此,必须确保工作区域具有良好的通风系统,排出氯乙烯的蒸汽。
- 防火防爆措施:氯乙烯是可燃物质,容易在接触到明火或高温时发生燃烧。
因此,必须在工作区域内安装防火系统和相关的防爆设备。
2. 个人保护措施:在进行氯乙烯操作时,必须采取适当的个人保护措施,以防止人员吸入或接触到氯乙烯。
常见的个人保护措施包括:- 穿戴防护服:工作人员应该穿戴防护服,覆盖裸露的皮肤部分。
- 戴防护眼镜:工作人员应该戴上防护眼镜,以防止氯乙烯溅到眼睛中。
- 使用呼吸防护装置:工作人员应该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装置,以防止吸入有害气体。
3. 废弃物处理:氯乙烯是一种有害物质,需适当处理废弃物。
废弃物处理的要点包括:- 分类储存: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储存,以防止不同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 定期清理:废弃物应定期清理并转移至专门的处理区域。
- 安全处理:废弃物应经过正确的处理程序,以确保无害排放或安全处理。
4. 紧急情况处理: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有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害。
紧急情况处理的关键点包括:- 员工培训:员工应接受紧急情况处理的培训,了解如何快速有效地应对事故。
- 紧急响应计划:建立完善的紧急响应计划,并确保员工了解、熟悉并能够执行该计划。
- 应急设备:确保工作区域内配备了必要的紧急设备,如灭火器、洗眼器、应急喷淋系统等。
总结:氯乙烯作为一种常用的工业化学原料,其安全技术规程对于保障工作环境和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氯乙烯75-01-4
-78℃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相对蒸气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溶解性 /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C / °F) 无数据资料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火灾特征 无数据资料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碳氧化物,氯化氢气体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吸入蒸气、气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消除所有火源。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 域。注意蒸气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气可蓄积在地面低洼处。
5.3 救火人员的预防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最重要的症状和健康影响灼伤感:,咳嗽,喘息,喉炎,呼吸短促,头痛,恶心,呕吐,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 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https:// 1/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如有必要,佩戴自给式呼吸器进行消防作业。Aldrich-387622页码4的9
无数据资料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危害类型
GHS02:易燃物; GHS06:急毒性物质; GHS08:健康危害;
信号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25
高度易燃的液体和蒸气。
H301
如果吞食将中毒。
H311
皮肤接触将中毒。
H331
吸入将中毒。
H370
Hale Waihona Puke 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警告申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氯乙烯化学品英文名称:Vinyl chloride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产品代码:产品推荐用途:用作塑料原料及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冷冻剂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
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
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
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
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环境危害:氯乙烯在环境中能参与光化学烟雾反应.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急性毒性,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致癌性,类别1A;生殖毒性,类别1A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 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可致癌; 可能损害生育力或胎儿; 吸入有害。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保持容器密闭;并储存于阴凉通风处。
•采取防静电措施;生产设备接地。
•使用防爆型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吸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事故响应:•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火灾时:泄漏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的切断泄漏源。
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超过30℃。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废弃处置:用焚烧法处置。
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
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 混合物□危险组分浓度,% CAS No.氯乙烯99.99% 75-01-4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无意义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
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
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
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
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对施救者的忠告:施救人员自身必须佩带齐全相关劳动防护用品。
医生的特别提示:中毒后尽快送医。
及时的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急性中毒可吸氧。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特别危险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特殊灭火方法:可采用充氮措施进行灭火。
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不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环境保护措施: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焚烧要充分。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将泄漏气控制焚烧。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如果气流不能切断,允许气体燃烧。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30 前苏联MAC(mg/m3):5/1 TLVTN:ACGIH 5ppm,13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方法: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特殊防护措施: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气味:有醚样气味pH 值:无意义熔点/凝固点(℃):-159.8沸点、初沸点和沸程(℃):-13.4 闪点(℃):无意义爆炸上限%(V/V):31.0 爆炸下限%(V/V): 3.6蒸气压(KPa):346.53(25℃) 蒸气密度(空气=1):2.15相对密度(水=1):0.91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辛醇/水分配系数:1.38 自燃温度(℃):无资料分解温度(℃):无意义气味阈值:无资料蒸发速率:无意义易燃性:易燃临界温度(℃):142 临界压力(MPa): 5.60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稳定危险反应: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应避免的条件:受热不相容的物质:氧化剂危险的分解产物:乙炔氯化氢预期用途:用作塑料原料及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冷冻剂等。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皮肤刺激或腐蚀: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
慢性接触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
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致癌性: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生殖毒性: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吸入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
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
毒代动力学、代谢和分布信息: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生态毒性:无资料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残余废弃物:用焚烧法处置。
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
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采取自然通风或吹扫等方式将容器内剩余气体排出,避免在容器内积聚。
废弃注意事项:通风要良好,严防出现高浓度聚集。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1086联合国运输名称:乙烯基氯,稳定的联合国危险性分类: 2.1包装标志:易燃气体包装类别:I类包装方法:钢质气瓶;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海洋污染物(是/否):是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包装、职业危害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号令,于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年第1号)、《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200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