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个性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皮亚杰的“他律和自律论”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论”
14
1、皮亚杰的“他律和自律论” 皮亚杰采用他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P516。
从三个方面着手揭示儿童道德的发生发展规律:①儿童对 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②儿童对撒谎和说真话的认识; ③儿童对公正的认识。 (1)前道德判断阶段(前运算思维—自我中心-外在 )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化中实现的。 所谓的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 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 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社会认知的发展
三、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1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成份。
17
2、柯尔伯格的“Baidu Nhomakorabea德发展三水平论” (1)研究特色:
A、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P519 B、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大量的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C、认为儿童道德判断是按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再分两个阶 段,所以共六个阶段。
(2)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具体内容: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2)精神分析理论:儿童是通过以同性别家长的自居过程而学会性别
概念的。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逐渐内化了父母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的行 为,并接受了父母关于性别的许多价值观念上的认识。
(3)社会学习理论: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通过观察学习和工具性条 件反射的形成而获得的。儿童在早期的某些行为中,可能共有男性和
女性的特点,但只有那些符合儿童自身性别的行为会不断地受到正强 化。
(一)自我概念 (二)自我评价 (三)自我情绪体验 (四)自我控制体验
2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属于自我认识的范畴,它和自我评价 一起集中反映了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幼儿的自我概念 发展水平较低,对自己的描绘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 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还不会描述内部心理特征和个 性特征。
3
(二)自我评价
(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
(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15
(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
①儿童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是由权威给予的, 而不理解规则是可以经过集体的协商来制定或改变 ②儿童在评定是非时总是持极端态度,非好即坏 ③儿童判断一个行为的好坏,是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 据行为的动机 ④在此阶段的儿童把处罚看作是天意,是报应
(4)认知理论:性别角色的获得并不需要学习多么复杂的知识,它是 受个体的自身成熟和认知发展一般规律支配的。儿童首先学会完成
性别分类任务,在此基础上,他们更易于感受、注意、
记忆那些与自身性别一致的活动和行为,发展起与自己
性别相联系的行为模式。
13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幼儿道德认知,就是指幼儿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 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这是幼儿将一系列的行为准则 和规范不断内化的过程。
1、自我情绪体验出现在4岁左右
2、幼儿的自我情绪体验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具有很 强的受暗示性
3、在幼儿自我情绪体验中最重要的是幼儿的自尊。 4、自尊什么时候出现?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已有研究结论: 儿童在3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到6岁左右,儿童基本都 能体验到自尊感;到学龄初期,儿童自尊感的发展已趋于稳 定。
(2)性别恒常性:性别恒常性是指对于个人性别不变性的 了解和认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①性别的时间恒常性
②性别的情境恒常性
③性别的非动机性
11
2、性别角色的认同
(1)性别角色标准: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套关于男性和女性的 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期望模式,这个模 式就是性别角色标准。
(2)性别角色的认同: 性别角色认同是一个人具有男性特点 或女性特点的认识和信念。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整个幼儿期,儿童对 自己的评价能力是不高的,基本上仍处于学习自我评价的 阶段。幼儿自我评价特点是:
(1)比较信赖别人的评价 (2)主要是对自己的外部行为进行
评价 (3)评价比较笼统,较多只从某个
方面或局部对自己进行评价 (4)评价带有比较明显的主观情绪性
4
(三)自我情绪体验
16
(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10-11岁)
①儿童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是根据一个人行为的动机 而不是根据行为的结果 。
②儿童认为规则是可以通过集体的讲座和协商而调整和 改变的。
③儿童不根据是否遵从权威来判断是非,而是根据自己 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评判别人;儿童提出的处罚与 所犯的错误更加贴切,而且把错误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 种教训。
8
二、社会认知的发展
社会认知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 人类自身事物的认知。 (一)性别认知的发展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三)角色采择的发展
9
(一)性别认知的发展
1、性别的认同 2、性别角色的认同 3、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10
1、性别的认同
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即以对自己在生 物学特性上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个分类。 (1)性别同一性:性别同一性是指对自身性别的辨认和理 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
5
影响自尊的因素 • 父母教养方式 • 同伴的影响(社会比较) •文化、种族 P429
6
(四)自我控制体验
1、自我控制能力出现的年龄在4~5岁 核心是坚持性与自制性
2、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与其品质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3、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是逐渐产生和发展的
7
自我控制的类型
• 运动抑制 • 情绪抑制 • 认知活动抑制 • 延迟满足
a、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b、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a、人际和谐的道德定向阶段 b、维护权威或者说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a、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b、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3)性别角色偏爱: 性别角色偏爱是指对与某一性别角色相 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
(4)性别行为的发展: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要基于幼儿性别 认同的发展和幼儿性别角色标准的获得这两方面。
12
3、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1)社会生物学理论:在两性的发育中荷尔蒙的差异在儿童性别化中
起决定性的作用。儿童的很多性别行为是天生的,儿童天生的性别差 异决定了父母及其他社会成员对他们的教养方式和态度。
14
1、皮亚杰的“他律和自律论” 皮亚杰采用他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P516。
从三个方面着手揭示儿童道德的发生发展规律:①儿童对 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②儿童对撒谎和说真话的认识; ③儿童对公正的认识。 (1)前道德判断阶段(前运算思维—自我中心-外在 )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化中实现的。 所谓的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 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 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社会认知的发展
三、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1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成份。
17
2、柯尔伯格的“Baidu Nhomakorabea德发展三水平论” (1)研究特色:
A、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P519 B、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大量的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C、认为儿童道德判断是按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再分两个阶 段,所以共六个阶段。
(2)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具体内容: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2)精神分析理论:儿童是通过以同性别家长的自居过程而学会性别
概念的。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逐渐内化了父母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的行 为,并接受了父母关于性别的许多价值观念上的认识。
(3)社会学习理论: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通过观察学习和工具性条 件反射的形成而获得的。儿童在早期的某些行为中,可能共有男性和
女性的特点,但只有那些符合儿童自身性别的行为会不断地受到正强 化。
(一)自我概念 (二)自我评价 (三)自我情绪体验 (四)自我控制体验
2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属于自我认识的范畴,它和自我评价 一起集中反映了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幼儿的自我概念 发展水平较低,对自己的描绘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 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还不会描述内部心理特征和个 性特征。
3
(二)自我评价
(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
(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15
(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
①儿童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是由权威给予的, 而不理解规则是可以经过集体的协商来制定或改变 ②儿童在评定是非时总是持极端态度,非好即坏 ③儿童判断一个行为的好坏,是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 据行为的动机 ④在此阶段的儿童把处罚看作是天意,是报应
(4)认知理论:性别角色的获得并不需要学习多么复杂的知识,它是 受个体的自身成熟和认知发展一般规律支配的。儿童首先学会完成
性别分类任务,在此基础上,他们更易于感受、注意、
记忆那些与自身性别一致的活动和行为,发展起与自己
性别相联系的行为模式。
13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幼儿道德认知,就是指幼儿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 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这是幼儿将一系列的行为准则 和规范不断内化的过程。
1、自我情绪体验出现在4岁左右
2、幼儿的自我情绪体验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具有很 强的受暗示性
3、在幼儿自我情绪体验中最重要的是幼儿的自尊。 4、自尊什么时候出现?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已有研究结论: 儿童在3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到6岁左右,儿童基本都 能体验到自尊感;到学龄初期,儿童自尊感的发展已趋于稳 定。
(2)性别恒常性:性别恒常性是指对于个人性别不变性的 了解和认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①性别的时间恒常性
②性别的情境恒常性
③性别的非动机性
11
2、性别角色的认同
(1)性别角色标准: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套关于男性和女性的 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期望模式,这个模 式就是性别角色标准。
(2)性别角色的认同: 性别角色认同是一个人具有男性特点 或女性特点的认识和信念。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整个幼儿期,儿童对 自己的评价能力是不高的,基本上仍处于学习自我评价的 阶段。幼儿自我评价特点是:
(1)比较信赖别人的评价 (2)主要是对自己的外部行为进行
评价 (3)评价比较笼统,较多只从某个
方面或局部对自己进行评价 (4)评价带有比较明显的主观情绪性
4
(三)自我情绪体验
16
(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10-11岁)
①儿童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是根据一个人行为的动机 而不是根据行为的结果 。
②儿童认为规则是可以通过集体的讲座和协商而调整和 改变的。
③儿童不根据是否遵从权威来判断是非,而是根据自己 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评判别人;儿童提出的处罚与 所犯的错误更加贴切,而且把错误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 种教训。
8
二、社会认知的发展
社会认知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 人类自身事物的认知。 (一)性别认知的发展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三)角色采择的发展
9
(一)性别认知的发展
1、性别的认同 2、性别角色的认同 3、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10
1、性别的认同
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即以对自己在生 物学特性上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个分类。 (1)性别同一性:性别同一性是指对自身性别的辨认和理 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
5
影响自尊的因素 • 父母教养方式 • 同伴的影响(社会比较) •文化、种族 P429
6
(四)自我控制体验
1、自我控制能力出现的年龄在4~5岁 核心是坚持性与自制性
2、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与其品质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3、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是逐渐产生和发展的
7
自我控制的类型
• 运动抑制 • 情绪抑制 • 认知活动抑制 • 延迟满足
a、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b、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a、人际和谐的道德定向阶段 b、维护权威或者说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a、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b、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3)性别角色偏爱: 性别角色偏爱是指对与某一性别角色相 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
(4)性别行为的发展: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要基于幼儿性别 认同的发展和幼儿性别角色标准的获得这两方面。
12
3、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1)社会生物学理论:在两性的发育中荷尔蒙的差异在儿童性别化中
起决定性的作用。儿童的很多性别行为是天生的,儿童天生的性别差 异决定了父母及其他社会成员对他们的教养方式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