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
好的语文课导语应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集智慧美、情感美、人格美、悬念美为一身,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更是吸引学生眼球,开启学生心扉,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敲门砖和金钥匙。
语文课导语设计“趣”“巧”“新”“精”“变”
一篇好的文章别样的开头总能牵动读者的心,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导入部分亦是如此重要。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更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语,尤其要在“趣”“巧”“新”“精”“变”五字上下功夫。
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那么,怎么才能让导语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他们对猜谜语都有浓厚的兴趣,用
猜谜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愉悦的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雨》这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接着出示课题,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二、“巧”
紧扣课题布陈设疑,提问题,创设悬念或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提出探索新知识的目标,借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维、想象,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思维活动。教师的导课紧扣课文,运用课本内容的重要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巧妙地导入,如同桥梁,巧妙地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巧妙地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巧妙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开拓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迪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程,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如教《狐假虎威》一课时,老师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
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我说:“但是,今天要讲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三、“新”
新颖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不落俗套。心理学研究表明,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由于小学生思维敏捷,最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我们可以根据每一课的实际,采用新颖的导入方法,这样也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乡村的傍晚》一文,作者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动的多彩的画面。根据乡村傍晚时间的推移,设计投影片。讲课开始,先投示投影片,加之配乐朗读,这时在学生面前分别看到的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夕阳还探着半个脸,最后一缕晚霞已隐去等三个不同时间的景物。学生在耳边听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嬉戏声,大人们的呼唤声,牧童的柳笛声以及牛儿的哞哞声……声像同步,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带给了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极大享受。此时,教师激励学生:“读书吧,它会使你得到新的知识。”学生满怀情趣,投入到乡村新天地的学习体验中。
四、“精”
从时间上看,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是刚从课间休息转入到课堂教学的几分钟,是学生从行为及思维上准备新课学习的几分钟,也是教师参与到一个学习群体中去的前几分钟。因此,“导入新课”的基点是“导”,既然是“导”,在情境设置上就不能故意绕圈子、走弯路,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这就要求导语要有概括性,导语只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并不能代表所要讲授的课文内容。导语设计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导语的语言和形式都应恰当、准确。导语的设计还应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尽可能把导语设计得短小精悍。在设计导语时还要把握好导语所用的时间的“度”,尽量把导语所用的时间控制在二三分钟之内。
课题是文章中心的提炼,是统摄全文的要素。因此,“解题入手,开门见山”是语文授课导入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教师应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剖析,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涵,为顺利学习全文作好铺垫。
教学《捞铁牛》一课,老师可让学生先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在学生一致确认“捞”最重要后,顺势引导:“围绕这个‘捞’字,你想课文应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板书归纳,指点学生由此去理清课文脉络,读解全文,大有”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艺术意趣。“开门见山”的导入,能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明确教学目的,进入主题探求,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变”
再好的导入形式,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地采用,想必它的教育效果会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要讲求灵活性,大胆求变。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及他们的心理特点,选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才能使学生具有新奇感,让他们总保持“乐学”的态度。
在教授《太阳是大家的》一课时,课前,老师让孩子们回去收集有带“日”字的好词佳句。上课一开始,老师问孩子们:“昨天,老师布置你们回去收集有带我日字的好词佳句,我们来分享一下吧!”孩子的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没有看见他,都想来展示一下自己努力换来的成果。“旭日东升、日上三竿、蒸蒸日上、日出江花红似火”一个个好词,一句句佳句,都激发了学生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就在学生的汇报中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知不觉地在老师恰当的评价语中调动起来了。
古人云:“教亦多术。”导语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语文课堂设计导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示范课,掌握导入的类型和运用的基本要求,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