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旅游结课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旅游与文化的形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之一。
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与特点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预或者观察当地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手工艺制作等文化体验活动,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其特点包括真实性、互动性、体验性和可持续性。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 全球范围内的民俗旅游发展概况民俗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民俗旅游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发展。
2. 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状况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的国家,民俗旅游在其旅游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各地区通过挖掘和保护本土的民俗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
四、民俗旅游的影响因素1. 文化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同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民俗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2. 经济因素民俗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和居民收入水平。
同时,民俗旅游也需要一定的投资和市场需求来支撑。
3. 政策因素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对民俗旅游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强对民俗旅游的管理和保护。
五、民俗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1. 体验式旅游的兴起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不断增长,民俗旅游作为一种能够提供丰富体验的旅游形式将会得到更多关注和发展。
2. 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出民俗旅游可以通过开辟和推出与当地文化相关的创意产品,如手工艺品、文化衍生品等,来吸引更多游客和提高旅游收益。
3. 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在民俗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论文
民俗文化旅游论文在民俗文化旅游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民俗文化旅游将传统的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让游客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从而增加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本论文将探讨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1.促进文化传承:通过民俗文化旅游,传统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游客可以亲身参与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等,了解和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能够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促进经济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仅能够吸引游客,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酒店、餐饮、手工艺品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也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丰富旅游产品:通过民俗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传统的民俗文化为旅游景区提供了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这不仅能够提升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二、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目前,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云南的泸水、贵州的黄果树等,都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一些传统的节日、庙会等也成为了民俗文化旅游的热点。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管理混乱、商业化程度过高、传统文化的保护不够等。
三、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1.加强景区管理: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民俗文化,需要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和规划。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保护好景区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遗产,同时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2.提高旅游设施建设:对于一些民俗文化旅游景区而言,提高旅游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增加停车场、卫生间、休息区等,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舒适度。
同时,加大投入,提高旅游设施的品质和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引言概述: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其对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一、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1 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和参预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节日庆典和手工艺制作等活动,来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和生活。
1.2 民俗旅游的特点:民俗旅游具有文化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三个主要特点。
它不仅提供了游客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的机会,还让游客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
1.3 民俗旅游的重要性:民俗旅游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二、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2.1 民俗旅游的兴起:随着人们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关注增加,民俗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
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开始开展民俗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2.2 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包括民俗村落、民俗节庆、民俗手工艺等。
不同地方根据自身的特色和资源进行开辟,形成为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旅游产品。
2.3 民俗旅游的问题与挑战:民俗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商业化过度、文化保护不足等。
同时,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民俗旅游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
三、民俗旅游的经济影响3.1 民俗旅游的就业机会:民俗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民俗村落和民俗手工艺制作方面。
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3.2 民俗旅游的消费拉动效应:民俗旅游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消费支出,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3.3 民俗旅游的地方税收贡献:民俗旅游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还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税收收入,促进了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
四、民俗旅游的文化影响4.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民俗旅游的开展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浅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一、民俗文化旅游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一)民俗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民俗与生活民俗、游艺竞技民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无论发达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民俗文化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在国内,深圳民族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在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和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也是目前的关注热点。
因此,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一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是我国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对民俗旅游资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得到广泛认同的界定:1、陈烈、黄海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吸引旅游者、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族民间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习俗。
如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节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祭祀信仰习俗、文学艺术等。
2、邓永进等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风土人情及其载体。
3、巴兆祥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事象的总和。
综上所述,王书会、邱扶东认为,民俗旅游资源就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俗事象的总和。
民俗旅游资源的核心内容是民俗事象,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民俗风情,是民俗旅游资源最主要的构成要素。
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因其受到不同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民族传统、科技水平等的作用,在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的民俗事象,如生活习惯、节日庆典、服饰装束、民间艺术、工艺特产、人生礼仪、丧葬习俗、乡规民约、游艺竞技等也不尽相同。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旅游与文化的形式,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和参与当地民间传统活动、风俗习惯以及民俗文化表演等方式,来感受和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民间传统的旅游活动。
其特点包括文化性、互动性、体验性和可持续性等。
三、民俗旅游发展现状1. 国内民俗旅游发展概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民俗旅游业在过去十年中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活动。
例如,云南的泼水节、四川的藏族射箭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
2. 国际民俗旅游发展概况国际上,民俗旅游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巴厘岛的庙会、墨西哥的日死者节等,成为了各国游客热衷的旅游目的地。
四、民俗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1. 经济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和推动。
例如,政府的扶持政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投资等都是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文化因素民俗旅游的核心是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当地的民俗文化底蕴和传统活动对吸引游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交通因素交通的便利性对民俗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五、民俗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1. 带动就业民俗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导游、演员、手工艺品制作等。
这些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旅游的兴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这些产业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六、民俗旅游对地方文化的影响1. 传承和保护民俗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游客的参与和关注使得当地居民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 文化交流与融合民俗旅游为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
游客通过参与当地的传统活动,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异同,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引言概述民俗旅游是一种以探索当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民俗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匡助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本文将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1 民俗旅游是指游客在旅行中主要体验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1.2 民俗旅游的特点包括亲近自然、亲近民风民俗、亲近当地人等。
1.3 民俗旅游强调的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保护,避免对当地文化的侵害。
二、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2.1 民俗旅游在各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为了比较成熟的民俗旅游产品和服务。
2.2 一些民俗旅游景点成为了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2.3 民俗旅游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景点商业化过度、文化保护不力等。
三、民俗旅游的未来趋势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的重视,民俗旅游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支持。
3.2 未来民俗旅游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保护当地文化和环境。
3.3 科技的发展也将为民俗旅游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等。
四、民俗旅游的推动因素4.1 政府的支持和政策扶持是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4.2 旅游企业和民俗文化传承者的积极参预也是推动民俗旅游发展的关键。
4.3 游客对于真实、独特的文化体验的需求也是民俗旅游发展的推动力量。
五、民俗旅游的发展策略5.1 加强民俗旅游产品的开辟和创新,提高游客体验和吸引力。
5.2 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避免商业化对文化的破坏。
5.3 加强民俗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民众对民俗旅游的认知和理解。
结论随着人们对文化的重视和对真实、独特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民俗旅游将会成为未来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引言概述: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了旅游与文化的形式,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民俗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民俗旅游的发展。
一、民俗旅游的概念与意义1.1 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与或观赏当地的民俗活动,了解和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与当地居民互动的旅游形式。
1.2 民俗旅游的意义:民俗旅游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同时,民俗旅游还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1.3 民俗旅游的特点:民俗旅游具有互动性强、体验性好、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能够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二、民俗旅游的影响因素2.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的美丽与独特性是吸引游客进行民俗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山水风光、自然保护区等。
2.2 文化资源因素: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民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包括传统节日、民俗表演、手工艺品等。
2.3 交通和基础设施因素: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与民俗旅游。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策略3.1 保护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包括传统节日的举办、民俗艺术的传承等,以确保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3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体,积极宣传当地的民俗旅游资源和特色,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四、民俗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4.1 文化与科技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科技相结合,创新民俗旅游产品和体验,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2 个性化定制服务: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旅游服务,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4.3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促进民俗旅游的国际化发展。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是指以民俗文化为核心,结合旅游活动,以传承和展示地方特色文化为目的的旅游形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的追求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民俗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性、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民俗旅游的重要性1. 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民俗旅游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亲身参预民俗文化的传统活动,了解地方的历史、风俗和传统习俗,从而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旅游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多产业联动的产业,民俗旅游的兴起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同时,民俗旅游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民俗旅游的现状1. 民俗旅游资源的丰富性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比如,西南地区的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江南水乡的古镇拥有独特的建造风格和传统手工艺品。
2. 民俗旅游的发展潜力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的需求增加,民俗旅游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参预民俗旅游活动,体验地方文化,这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民俗旅游面临的挑战1. 商业化倾向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一些地方开始将民俗文化商业化,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原本纯粹的民俗文化失去其真实性和独特性,影响游客的体验。
2. 缺乏专业人材民俗旅游需要专业人材的支持,包括民俗文化研究专家、旅游规划师等。
然而,目前对于民俗旅游专业人材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五、民俗旅游发展策略1. 加强保护和传承政府应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可以通过设立民俗文化展示馆、开展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向游客展示地方的民俗文化。
2. 提高服务质量民俗旅游的成功与否与服务质量密切相关。
民俗旅游论文
民俗旅游论文引言民俗旅游是指游客为了体验和了解特定地区的民俗文化而进行的旅游活动。
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为旅游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篇论文将探讨民俗旅游的定义、特点、发展状况、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参与特定地区的民间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表演等活动,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认识当地的风土人情。
民俗旅游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帮助游客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特点1.文化多样性:民俗旅游为游客提供了接触不同文化与民族的机会,让游客了解世界各地的多样性。
2.参与性和互动性:民俗旅游强调游客的主动参与和互动,让游客成为活动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旁观者。
3.体验感和情感互动:民俗旅游通过让游客亲身体验当地文化,激发游客的情感共鸣,增强游客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4.文化遗产保护:民俗旅游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提供旅游收入和宣传,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发展状况民俗旅游在过去几十年中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开始重视和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
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将民俗旅游列为其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例如,中国的丽江古城、希腊的圣岛、新西兰的毛利文化等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民俗文化。
民俗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商业化过度可能导致原始的民俗文化被扭曲或失去真实性。
其次,游客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水平也会影响民俗旅游的效果。
因此,保持民俗旅游的真实性和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民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旅游目的地来说,民俗旅游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旅游收入。
此外,民俗旅游还可以帮助促进当地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对游客来说,民俗旅游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游客可以丰富自己的旅游经历,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民俗与旅游结课论文
民俗与旅游姓名: 班级: 学号:民俗风情,在旅游中作为人文景观的一个极为重要内容,以其美学风貌,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的核心在于人的美的昭示和显现。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开放、改革的近十几年来,我们又在如何开展民俗风情游、加强美育薰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很值得总结和发扬。
本文围绕以上的三个问题,进行论述。
(一)中国旅游的审美对象,一般依次排列有: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
民俗风情,次于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排列第三,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是因为我国幅员十分广阔,地质地貌多样,名山大川遍布,山水美一直享有盛誉,列为榜首,理所当然。
同时,我国又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璀璨无比的历代的文化遗产;帝王将相、名哲圣贤、道长高僧、文人雅士等在名山大川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
所以,我一直坚持中国旅游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密不可分”的观点。
如今要把“排行第三”单挑出来,改变传统的模式,开拓新的旅游领域和项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从旅游审美来看,民俗风情与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在总体上是一致的,都是“全身心”的感官开放和接纳、高级的精神享受,都是动静结合的休闲、娱乐的活动。
但是,民俗风情,与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相比较,在旅游审美中,在其自身的特点:第一、陌生新奇。
我国有五十五个民族组成一个大家庭,平等和睦,繁荣昌盛。
就旅游资源的分布来看,五岳、佛教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都在汉族居住地,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游,比山水风光游的开发、利用,更占优势。
就国内旅游客源的组成来看,由于汉族在全国人口中占绝大多数,他们到汉族文化复盖的旅游风景区,与到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游览区相比,凭添了由新奇、神秘引起的陌生感,大有不到异域胜异域的感受。
本来,旅游,就是生存和生活时空的一种移动或更换。
由新奇、神秘引起的陌生感,相对于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来说的。
蔡元培曾揭示了人有一种“习久的心理”,“常住繁荣城市的人,一到乡村,觉得格外清幽。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旅游业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中,民俗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地域特色,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期为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与特点定义:民俗旅游是以各地民俗文化为主要吸引物,通过游客的参与和体验,实现文化交流与传承的一种旅游形式。
特点: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参与性等特点,是对传统旅游的有效补充和提升。
三、民俗旅游的价值与意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旅游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通过民俗旅游,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同时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增进文化交流:民俗旅游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机会,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四、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增加,民俗旅游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民俗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开发,而一些地区则仍处于起步阶段。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民俗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五、民俗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资源破坏与过度开发:部分地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对民俗资源造成了破坏。
文化同化与失真:为迎合市场需求,一些民俗旅游产品出现了文化同化和失真的现象。
社区参与不足:当地居民在民俗旅游开发中参与度低,未能充分分享旅游发展的成果。
六、推动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科学规划与管理: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强化文化保护意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文化同化。
提高社区参与度:建立健全社区参与机制,让当地居民成为民俗旅游发展的主体力量。
七、结论民俗旅游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形式,其发展对于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共五则)
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共五则)第一篇: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吉林财经大学《旅游与中外民俗》期末论文论文题目姓名:班级:专业:学号:第二篇:中外民俗论文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无论从饮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也真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形成了与西方饮食文化风格迥异的自成体系的文化带。
饮食文化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饮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饮食文化分为饮文化和食文化。
在饮文化中,中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相似性。
例如,中国人喜欢喝酒,并且可以通过酒的力量作为一些在意志正常的时候不敢或者不能做的事。
比如朱元璋对他的功臣石守信等人的“杯酒释兵权”,还有李白的诗仙称号也是因为他“斗酒诗百篇”。
西方人也崇尚酒文化,强调酒神精神,他们渴望一种自我、本我超我的融合。
酒吧文化应该是他们酒文化的突出表现,工作闲暇之余,放松自己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而人性文化在逐渐落败的现代社会,未尝不是人际交流的大平台。
中西饮文化中都将各自的饮食文化向精神的层面发展。
但是又存在不同:中国人强调的是饮的实践,强调实践后的狂迷状态,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狂迷本身,他们往往靠理性思维来获得这一精神享受。
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更趋于感性,而西方更趋于理性。
作为食文化,中西的差异性则较大。
在中国,粮食,米饭,面条往往比菜占的比重大。
一般中国的菜指的是蔬菜,肉食,而这些只有在节日里才可尝尝鲜。
这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转化到文化这个层面上,菜其实应该是大于饭的地位的,中国讲究“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的菜系就分的很细,有川菜,粤菜,湘菜等等,中国人在吃上是很叫真的,于是在做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于是中国菜形成了原料涉及范围广,品种多、样式丰富的特点。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
它不仅可以满足游客对于地方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 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游客前往特定地区,体验和参与当地的传统民俗活动,包括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表演、手工艺制作等。
它与传统旅游相比,更加注重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体验,强调文化交流和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2. 民俗旅游的特点(1)文化体验:民俗旅游注重游客对于当地文化的体验,通过参与民俗活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2)互动性:民俗旅游强调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游客可以与居民一起参与民俗活动,亲身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3)可持续性:民俗旅游注重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通过旅游的方式促进当地文化的传统和发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 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景区开发:许多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通过开发民俗村、民俗节庆等形式,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2)产品创新:旅游企业不断开发新的民俗旅游产品,结合当地的民俗资源,推出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活动。
(3)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俗旅游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国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文化交流:国际民俗旅游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2)经济贡献:民俗旅游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发展。
(3)旅游品牌: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民俗旅游的发展,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
四、民俗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1. 就业机会:民俗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导游、民俗演员、手工艺品制作等。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了旅游和文化的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旅游体验的需求,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为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民俗旅游的概念及特点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预民俗活动、体验民俗文化等方式来感受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体验:民俗旅游注重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体验,通过参预民俗活动、品尝传统美食、欣赏民俗表演等方式来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2. 互动参预:民俗旅游强调游客的参预性,鼓励游客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共同参预民俗活动,增进相互的了解与友谊。
3. 传统保护:民俗旅游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具有保护和传承的作用,通过吸引游客的关注和参预,促进传统文化的传统和发展。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 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民俗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民俗旅游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辟和推广。
2. 中国的发展情况: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民俗旅游在中国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丽江古城、西递、黄山等地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民俗旅游目的地。
3. 影响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支持、旅游基础设施、文化传承等。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是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民俗旅游的影响因素1. 文化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习俗等。
这些文化因素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2. 经济因素:民俗旅游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能够带动当地的旅游业、餐饮业、手工艺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3. 社会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也会对当地社会产生影响,包括社会文化的传承、社会和谐的促进、社区发展的推动等。
民俗与旅游论文
民俗与旅游报告旅游胜地—青岛被誉为“东方瑞士”的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胶州湾畔,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和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经济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总人口695万,市区人口227万人。
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交相映出青岛美丽的身姿;赤礁、细浪、彩帆、金色沙滩构成青岛美丽的风景线;历史、宗教、民俗、风土人情、节日庆典赋予了青岛旅游丰富的文化内涵。
浓缩近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具有典型欧式风格的各国建筑,形成了中西合壁的特色。
青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设施非常完备,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通达国内外各大城市。
青岛著名旅游景点简介八大关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位于汇泉角景区北部。
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八个关口命名的。
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
十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
“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结合在一起,十条马路两侧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
人行道树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嘉峪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
八大关内的建筑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麦式等20多个国家建筑风格,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青岛拥有众多文化名人的故居。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故居就散落在沿海风景区之中,吹着海风的空挡,拐进一条小巷,就可以瞻仰到文化巨子们的旧居。
沈从文故居在福山路。
栈桥栈桥是青岛的象征。
她位于青岛湾中,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长虹远引”之美誉。
民俗与旅游文化论文
民俗文化与旅游【摘要】:民俗文化资源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旅游的范畴。
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有多种形式并且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其它积极影响,但它也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
在当前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情况下,作为被开发的对象,民俗文化尽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但受到的破坏远远大于保护。
如民俗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商品化等,本文分析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产生原因、开发形式及民族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开发传统民族文化的思路,以期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旅游传统民俗文化开发【正文】: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在创造外汇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和扩大税收等方面发挥的经济作用不容各国政府忽视,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旅游者人数大幅增加,各国政府在加快开发旅游潜力以满足需要和增加收入方面都面临着压力。
如何精心规划旅游和审视旅游发展对人、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近段兴起的民族旅游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尽管民俗本质上只是一种“生活文化”,但它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却非常重大。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完善的法规和制度, 还应该利用传统的民俗文化。
维持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就要尊重各国人民的风俗习惯。
一、民族文化与旅游二者间的关系〈一〉、民俗文化使旅游丰富化。
一般来说,旅游业包括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而民俗文化涵盖了每个地区。
民族居民的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因此可以说,民俗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二〉、民俗文化使旅游深刻化。
也就是说,民俗文化增加了旅游的内涵。
民俗涉及每个地区和民族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风尚习俗和风土人情等。
而且,民俗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因此开展民俗旅游有助于推动旅游向深层次发展,走向深度旅游。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引言概述: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体验性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爱慕。
本文将从民俗旅游的定义、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挑战和发展前景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1 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和参预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节庆、手工艺等民俗元素,以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风貌和生活方式的旅游方式。
1.2 民俗旅游的特点:民俗旅游具有文化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参预当地的传统活动,增加旅游的乐趣和意义。
1.3 民俗旅游的价值:民俗旅游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2.1 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资源,如西南少数民族的火把节、东北的冰雪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欣赏,民俗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
2.2 国际民俗旅游的发展:国际上,民俗旅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如巴西的狂欢节、日本的祭祀活动等,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2.3 民俗旅游的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文化认同和体验旅游的追求,民俗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游客对于真实、独特、有趣的旅游体验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三、民俗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3.1 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民俗旅游的发展需要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加强对传统技艺、节庆活动等的传承和培养,保持其独特性和原汁原味。
3.2 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民俗旅游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完善,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3.3 政策和法规的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民俗旅游的政策和法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强对民俗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民俗旅游的整体水平。
四、民俗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4.1 商业化倾向的影响:一些地方在发展民俗旅游时过于商业化,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真实性的追求,可能导致民俗旅游失去其独特性和吸引力。
民俗与旅游课程设计论文
民俗与旅游课程设计论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了解我国主要的民俗文化类型及其地域分布。
3. 学生能掌握分析民俗旅游资源价值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收集、整理和分析民俗文化资料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策划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旅游活动。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民俗旅游景点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我国的民俗文化产生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学生认识到保护、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3. 学生在参与课程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本课程结合民俗与旅游学科特点,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俗文化知识,提高分析、策划和评价民俗旅游资源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民俗文化基础知识- 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民俗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2. 我国主要民俗文化类型及分布- 民间节庆活动- 传统手工艺- 民间艺术表演- 民间饮食文化3. 民俗旅游资源价值分析- 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民俗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方法4. 民俗旅游活动策划- 民俗旅游活动策划的原则与方法- 案例分析与实操练习5. 民俗旅游景点评价与分析- 民俗旅游景点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安排合理的教学进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民俗文化,提高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分析和策划能力。
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系统讲解民俗文化基础知识、民俗旅游资源价值分析等理论内容,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学期】民俗旅游结课论文
【关键字】学期2012年—2013年第二学期《民俗旅游》课程结课论文中国茶文化姓名:学号:班级:专业:系别:学院:指导老师:2013年6月中国茶文化发展摘要:为是中华保守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涵茶业专著、茶业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茶与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
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保守文化。
茶,其因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在今天的旅游开发中如何利用中华民族悠久的茶文化资源来促进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并同时使茶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光大。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作用、丰富、前景、策略中国人喝茶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种类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等;根据不同场合中国有不同的泡法,比如绿茶需要用较冷的水冲泡,红茶和乌龙茶要用保守式的泡法即可。
喝茶时,要注意茶叶适当拼配,要随喝随添,让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可适当配着糖果,点心,干果等一起味道更佳。
茶有健身、治病等药物疗效,还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功效。
茶树原产于中国,人工栽培茶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叶用、木本常绿植物,属于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5000年前发现和利用茶,3000多年前开始栽培茶树,则茶树起源比此还要早得多,距今约有6000万-7000万年历史。
全世界山茶科的植物共有23属380多种,中国有15属260多种,大多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与旅游之上海
一、上海外滩
外滩,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
在世人面前,她位于外白渡桥至南浦大桥的黄浦
江西岸,全长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
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外滩的东侧是浩荡的黄
浦江和漂亮的外滩新堤岸,在这里,游客可以领
略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风采,远眺对岸浦东陆
家嘴地区的新姿,或是散步于绿树花坛之间,感
受大都市园林的别有风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
新空气的明媚阳光。
外滩西侧矗立着各种风格迥
异的中西建筑物,尽显"远东华尔街"风采,今天被
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
夜晚,灯光下的外滩光彩夺目,显得格外迷人,
它是上海的标志和象征。
在上海外滩,矗立着一片
租界时期的房子,号称“万国建筑群”。
上海人向来把
它们看作上海的标志建筑。
它们见证了上海沦于异
族之手的那段岁月,见证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
辱年代,可是,百年沧桑之后,它们仍然矗立在黄
浦江畔,却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它们成了上海的
荣光。
昔今日的建筑,在精心的维护下,如今依然
光彩依旧,各大银行入驻于这些往日的金融中心,
并且越来越多的时尚酒吧国际品牌也来外滩,让她
了频添了几多时尚的味道。
特别是那些楼与楼之间
的街道,印证着新与旧,历史与现代的变迁,别有风味。
当你站在和平饭店老式的大门旁边遥望江对面高耸的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的时候,你闻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奇妙味道。
这一片建筑位于南京路的东端接外滩,都是上海的优秀典型建筑,多为20世纪初的折衷主义风格和巴洛克风格。
这些建筑大多都有爱奥尼克式的柱子,显得庄重,再加上线条一般都是鲜明的很,当然细腻的雕刻也是不少,尤其是窗户上的,刚柔相结合,的确是经典。
二、上海豫园
豫园,坐落于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区,是明
朝时期的私人花园,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
的建筑与设计风格,是江南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
秀甲江南”之誉。
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系
潘氏私园。
豫园始建于一五五九年,距今已有
四百余年历史。
它原是明朝一座私人花园,占
地三十余亩.园内有三穗堂、大假假山、铁狮子、
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
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设计精巧、布局细腻,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
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明代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古戏台位于内园之南,戏台正面狮子、凤凰、双龙戏珠、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顶部藻井呈穹窿状,上有22层圈和20道弧线相交,四周28只金鸟展翅欲飞,中间是一面圆形明镜。
藻井不仅装饰华丽,而且符合声学原理,即使没有扩音设备,也能取得良好音响效果。
戏台两侧石柱上镌有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书法挺秀遒劲,为昆曲艺术大师俞振飞手笔。
戏台对面设贵宾嘉座,均为清代太师椅和茶几;
两边有双层看廊,安放着仿古红木靠椅和条桌,共有200个座位。
环境典雅,古趣盎然。
三、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
街。
它东起外滩、西迄延安西路,横跨静安、黄浦两区,
全长5.5公里,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
1945年,
国民政府从列强手上回收所有租界后将南京路改名南京
东路,静安寺路改名南京西路。
故广义的南京路包括上
海十大商业中心中的两个:南京东路与南京西路——南
京东路(包括南京路步行街)主要是平价商业区和旅游
区;而南京西路(包括静安寺地区)则是中国商铺租金
最高也是全上海最奢华的时尚商业街区,以奢侈品和高
端个性消费为主。
狭义的南京路即1945年以前的南京
路则专指今天的南京东路。
上海市南京路是上海最早最繁
华的街区之一。
两侧云集着七百多
家商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南
京东路步行街的开通,各国商家的
入驻,这条商业大街,现已成为名
副其实的“中华第一街”。
步行街路面
铺设彩砖,以金带为主线,象征荣
华富贵。
道路中间还有叮当车来往,
供游客观光使用。
是中国十大最美
的步行街之一。
旅游的人群熙熙攘
攘,络绎不绝。
尤其是到晚上,华
灯初放,各种霓虹灯的映衬下,各
具特色的建筑更显得美轮美奂,东
临外滩,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南京路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很多当时欧洲人带来的建筑给这里增加了很多历史的神采,与陆家嘴隔江相望白天忙碌的脚步,夜晚安逸的闲暇,南京路的历史有说不完的故事,不同的街道有着不同的内在特点,一如人的性格,外滩的尊贵,南京路的摩登,天津路的琐碎,九江路的雅致。
悠闲散步其间,即可领略各种风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