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常识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屋顶的分类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样式非常丰富,变化多端。在古代屋顶又称为屋盖,其中屋顶式样等级有高低之分,等级低的有硬山顶、悬山顶,而庑殿顶、歇山顶级别较高。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扇形顶、平顶、十字顶等多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重檐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屋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以下主要介绍目前比较常见的六种屋顶式样:
1、硬山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这种屋型最大的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出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如下图所示)
2、悬山顶:与硬山顶一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不过它有不同于硬山顶的地
方,悬山顶在山墙处不像硬山顶那样与山墙齐平。而是伸出山墙之外,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顶屋顶是由下面伸出来顶檩承托的,所以悬山顶不仅有前后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因此悬山顶又叫“挑山顶”,因为其檩挑出山墙之外。(如下图所示)
3、歇山顶:是庑殿顶与硬山顶的结合,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
又称“九脊顶”,歇山顶不像硬山顶和悬山顶那样,由墙是有正脊处向下垂直一线。歇山顶的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因而歇山顶是在上部的正脊和两条垂脊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称为“山花”,在山花之下是梯
形的区域将正脊两端的屋顶覆盖。(如下图所示)
4、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前后相接处不做成脊而砌成弧线形的
曲面,所以也称“元宝脊”,也就是说卷棚顶的“正脊”是弧形,与普通的人字形屋顶不一样,没有屋顶端的正脊。(如下图所示)
5、攒尖顶:没有正脊,而只有垂脊,垂脊的多少根据实际建筑需要而定,一般
双数的居多,而单数的较少。平面多为圆形或多边形,一般亭、阁、塔用此屋顶。(如下图所示)
6、庑殿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顶前后左右都有斜坡,非常特别,又称
为“五脊顶”。庑殿顶时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所以在古代只有最尊贵的建筑物才可以使用庑殿顶,如宫殿、庙宇殿堂等。而“四阿殿顶”
和“吴殿顶”都是庑殿顶在宋代时的叫法。(如下图所示)
注:
正脊:正脊是处于建筑物最高处的一条脊,它是由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形成的屋脊,由建筑正立面看,正脊是一条横走向的线。一般来说在一条建筑物的各脊中,正脊是最长,最大,最突出的一条脊,所以也称“大脊”。
垂脊:在庑殿顶、悬山顶、硬山建筑中,除了正脊之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而在歇山顶建筑中除了正脊和戗脊之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垂脊是沿着山面的博风板走势下垂。
戗脊:在歇山建筑中,垂脊的下方从博风板尾处开始至套兽间的脊,叫做“戗脊”。山墙:砌筑于建筑两端的墙体,以支撑建筑上部的屋山。山墙的下部一般就是方正的、坚固的墙体,而上部大多则为三角形。这样的山墙大多出现在硬山、悬山建筑中,在歇山顶建筑中,山墙上部大多是山花。
下碱:下碱就是山墙下面的一大段,大概占山墙的三分之一。一般来说,山墙会砌筑得高于上面的山墙段,这样有利于增强山墙的稳定性。
台基:台基单独看是一个高于地面的台子,与建筑物结合时,它就是建筑物的底座。台基的四周全部为砖石砌筑,里面不多填土,表面也铺墁砖石,坚固结实,形体大多比较方正。
台明:台明是台基露出地面部分。
柱础:建筑物所用木料下垫的石墩叫做柱础。
瓦垄:瓦垄屋面上仰置的瓦,瓦的凹面向上,两侧又有凸面向上的合瓦相夹,仰瓦自然在屋面上形成一条沟垄,这就是瓦垄。
滴水:滴水在建筑物屋顶仰瓦形成的瓦沟的最下面,有一块特质的瓦就做“滴水”沟头:沟头就是“瓦当”,“瓦当”是元代以前的称呼,到了明清时期就称为“沟头”,沟头端部表面的纹样,内容十分丰富。
梁:“梁”是中国建筑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它是一段横断面大多呈矩形的横木,明清时期基本接近方形。而中国南方的很多梁则采用圆形断面,这样较好地节约了木材。梁承托着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大多数梁的方向,都与建筑物的横断面一致。梁根据具体位置的不同而分为三架梁、五架梁、抱头梁等。
枋:枋与梁一样是置于柱间或柱顶的横木,和梁所处的高度相差不多。不过,其走向上差别很大,梁是置于前后金柱或是置于金柱与檐柱之间的横木,而枋则是置于檐柱与檐柱,或是金柱与金柱,或是脊柱与脊柱之间的横木。简单地说,大多数的梁是与建筑物的横断面一致的,而枋则主要与建筑的正立面方向一致。枋因位置的不同分为额枋、金枋、脊枋等。
檩:檩也称“桁”,檩放置在枋的上面,确切地说,檩是架于梁头与梁头之间,或是斗拱与斗拱之间的横木。檩的断面多是圆形,这也是它与枋的不同之处之一。檩根据具体位置的不同分为檐檩、金檩、脊檩等。
椽:椽是密集排列于檩上,并与檩呈正交的木条,也就说,椽子的走向与大多数梁的走向是一致的,而与枋、檩交错。但是梁的放置基本是水平的,即梁与地面平行,而椽子则是沿着建筑屋顶的坡面铺设,与地面是不平行的。椽因其位置的不同而分为:脑椽、花架椽、檐椽、飞椽等。
二、硬山建筑的特征和主要形式
硬山建筑: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硬山建筑是古建筑中最普遍的形式,无论住宅、园林、寺庙中都有大量的硬山建筑。
硬山建筑以小式最为普遍,有七檩小式,六檩小式,五檩小式等几种小式硬山建筑,这也是硬山建筑中最常见的几种形式。
常见的硬山建筑檩架分配
七檩前后廊式建筑是小式居民中体量最大,地位最显赫的建筑,常用它来做主房,有时也用做过厅。六檩前出廊式建筑可用作带廊子的厢房,配房,也可用作前廊后无廊式的正房或后罩房。五檩无廊式建筑多用于无廊厢房、后罩房、倒座房等。
三、硬山建筑木构架的基本组合方式和各部构件功能
硬山建筑木构架部位名称
中国古建筑在立面上由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台基,中部为构架,上部为屋顶,即所谓“三段式”。
其中构架部分是建筑物的构架和主体。七檩硬山建筑在进深(古建筑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方向有四排柱子,前后两排檐柱,檐柱内侧两排金柱。在檐柱和金柱之间,有穿插枋和抱头梁相联系。穿插枋在檐、金柱之间起联系拉结作用,抱头梁也有联系檐金柱的作用,但它的主要作用是承接檐檩。在檐柱之间,上端面宽(每四根柱子围成一间,一间的宽称为面宽)方向有檐枋,它是联系檐柱柱头的构件,抱头梁上面安装檐檩,檐檩和檐枋之间安装垫板。这种檩、垫板、枋三件叠在一起的做法称作“檩三件”。
在金柱的柱头位置,沿面宽方向安装金枋,进深方向安装随梁。随梁的主要作用联系拉结金柱。随梁和金枋在金柱柱头间形成的围合结构。其功能类似于圈梁,对稳定下架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柱之上为五架梁。所谓五架梁,是指这根梁上面承有五根檩,五架梁又俗称大柁,它是最主要的梁架。五架梁上承三架梁。三架梁由瓜柱或柁墩支承。瓜柱或柁墩的高低,即两梁之间净距离的大小,一般说来,如果这段距离大于等于瓜柱直径,则应使用瓜柱,如小于瓜柱直径则应使用柁墩。三架梁上面居中安装脊瓜柱。由于脊瓜柱通常较高,稳定性差,需辅以角背,以增加脊瓜柱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