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电力消费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王强

合集下载

中国不同地区电力能源消费效率比较及分析

中国不同地区电力能源消费效率比较及分析

中国不同地区电力能源消费效率比较及分析王喜平;郝哲;姜晔【摘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防法,将生产要素区分为电力要素投入和非电力要素投入,基于2000-2008年中国29省的统计数据,分别测算了所有投入要素同时缩减的电力消费综合效率和固定非电力要素投入时,不同经济增长环境下纯粹的电力消费效率,比较结果并做出进一步的收敛性检验.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改善电力能源消费效率的政策建议.【期刊名称】《电力需求侧管理》【年(卷),期】2011(013)006【总页数】6页(P10-15)【关键词】电力消费效率;DEA;收敛性;方向性距离函数【作者】王喜平;郝哲;姜晔【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河北保定071003;石家庄供电公司,石家庄050000;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河北保定0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611 研究背景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尤其近年随着我国电气化、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力消费总量强劲增长,从1998年的11598.4亿kWh增长到2008年的34333.95亿kWh,年均增长11.5%。

2000年以来,电力消费的年增长率更是超过了同期GDP的增长,致使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连续8年大于1。

电力消费的高增长使电力供需矛盾加剧,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暴露出经济发展中的电能短缺问题,这严重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

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提高电力能源的消费效率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近年对能源效率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早期研究主要是基于能源强度的概念进行的,通过能耗强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变动的因素分解来评估能源的利用效率,文献[1]基于电耗强度分析了电力能效的影响因素,但能源强度、电耗强度都是单要素效率指标,具有明显的缺陷,而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揭示一个地区资源禀赋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方面有着单要素方法代替不了的优势[2],所以研究者更多转向全要素框架下的能源效率研究。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地区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地区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地区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李虎威;孔晓妮;管伟明;赵红超【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地区差异的变动趋势以及影响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因素.首先,采用泰尔指数法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区(台湾省、西藏除外)能源消费强度的地区差异,并按照三大区域进行结构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5个主控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地区差异明显,呈现西高东低的基本特征,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即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②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以及提高能源的价格可以显著降低各区域能源消费强度,加大外商投资水平可显著的降低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可显著降低东部与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6(025)008【总页数】7页(P31-37)【关键词】能源消费强度;泰尔指数法;影响因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作者】李虎威;孔晓妮;管伟明;赵红超【作者单位】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2我国各省区资源禀赋、对外开放程度、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水平的不均衡性客观上造成我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性。

就三大区域①而言,我国的能源消费强度(即能源消费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基本特征。

同时,各区域内部差异亦十分显著,如2014年东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最低的上海(0.618万t标准煤/亿元)仅为该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最高的河北(1.389万t标准煤/亿元)的44%左右,中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最低的湖北(0.802万t标准煤/亿元)仅为该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最高的山西(2.794万t标准煤/亿元)的29%左右,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最低的广西(0.972万t标准煤/亿元)仅为该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最高的宁夏(4.127万t标准煤/亿元)的24%左右。

我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陕西和广东为例

我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陕西和广东为例

我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陕西和广
东为例
李国平;杨洋
【期刊名称】《人文地理》
【年(卷),期】2009()5
【摘要】本文通过完全因素分解法,对陕西省和广东省1997-2006年能源强度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各产业能源强度过高是陕西能源强度高于广东的主要因素,而工业结构中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是其次要因素。

因此,陕西要达到国家提出的五年内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战略目标,一方面需要运用价格、税收和财政补贴等综合的调控手段推动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以有效的降低各产业部门的能源强度,另一方面应根据陕西的要素禀赋进行适当的产业结构调整。

【总页数】5页(P61-65)
【关键词】能源强度;区域差异;完全因素分解
【作者】李国平;杨洋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6
【相关文献】
1.中部六省能源强度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 刘冬萍
2.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 [J], 王传荣;范文潮;李俣
3.区域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J], 付俊
4.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实证研究 [J], 王霞;淳伟德
5.论我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J], 韦兰幸;赵晓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高新才罗捷茹来源:《大陆桥视野·下》2015年第0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基本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解析,说明区域之间能源消费所受到的分层次多种因素的影响,探讨了区域能源消费比较应考虑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提出了建立区域能源消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

关键词区域能源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一、引言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2005年2月16日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再到2009年12月哥本哈根、2010年11月坎昆的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冲突,日趋迫切地成为各国政要谈判桌上的核心议题,特别是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上,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迫在眉睫的环境灾难,面对节能减排、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目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关于各自责任的争论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但是不论有多少分歧,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短缺与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迫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必须积极改进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以能源和资源无节制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低碳经济,革新能源技术,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耗。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能源消费现状是: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居高不下,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强劲增长。

2008年,北美地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上一年下降了2%,亚太地区比上一年上升了4.06%,这其中,美国减少一次能源消费0.61亿吨油当量,中国增加一次能源消费1.4亿吨油当量,即便如此,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2008年美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0.35%,2009年美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3.82亿吨。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产业结构偏向重工业的发展中国家,在大规模经济建设驱动下,能源消费需求总量不断增加,1978年能源消费总量5.714 4亿吨标准煤,1998年能源消费总量13.221 4亿吨标准煤,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8.5亿吨标准煤,1978年至1998年20年间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7.507亿吨标准煤,而1998年至2008年10年间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15.278 6亿吨标准煤,近lO年增加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前20年的增加量多出1倍。

农村生活能源供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农村生活能源供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农村生活能源供应的区域差异分析农村生活能源供应的区域差异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都会对能源供应产生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农村生活能源供应的区域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不同地区在能源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区在能源资源方面的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和自然环境各异,所以各地的能源资源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发展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而北方地区气候干旱寒冷,更适合开发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

因此,在进行农村生活能源供应分析时,需要考虑地区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导致不同地区能源供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经济发达地区在能源供应方面通常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拥有更好的供电、供暖、燃气等基础设施;而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能源供应不足,农村居民的能源利用水平较低。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采取措施,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能源供应支持力度,促进当地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另外,人口密度也会对农村生活能源供应产生影响。

人口密集地区的能源需求通常更大,能源供应压力也会更大;而人口稀少地区由于需求较小,能源供应相对容易保障。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在制定能源时,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进行能源供应规划和调配。

除了以上因素,支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关部门在能源供应领域的支持度、资金投入等方面会直接影响不同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而当地居民的能源利用习惯、节能意识等因素也会对能源供应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农村生活能源供应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我国,农村生活能源供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能源资源丰富,能源供应相对充裕;而西部、西北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能源供应存在一定困难。

另一方面,人口密集地区的能源供应压力更大,而人口稀少地区的能源供应相对容易。

中国地区能源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地区能源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地 区产业 结构优 化对 能源消 费的 降低作 用 有 限。 本 文据 此提 出相 应 的政 策建 议 。
关键 词 : 能源 消 费; 地 区差异 ; 面板 模 型 ; 产业 结构
中图分 类号 : F 4 2 6 . 2 ; F 2 2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 4 7 9 2 ( 2 0 1 4 ) 0 3 — 0 l 6 4 — 0 6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h a s d i s c u s s e d i n d e p t h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e n e r g y c o n s u mp t i o n i n r e g i o n s i n Ch i n a , wh i c h i s me a n i n g f u l f o r b o t h d e c r e a s i n g e n e r g y c o n s u mp t i o n a n d or f mi n g s a v i n g e n e r g y p o l i c i e s . T h e a n a l y s i s s t a  ̄s wi t h
摘 要: 深入 分 析 我 国地 区 能源 消 费差 异 及影 响 因素 , 对 降低 能源 消 费 , 制 定 节 能 降耗 政 策具 有 重要 意 义。 本文首 先分 析我 国地 区能源 消 费现 状 和地 区差异特 征 , 其 次探 讨 了能源 消 费差异 的主 要影 响 因素 , 通 过 构 建计 量模 型对 我 国 各地 区能源 消 费影响 因素进 行 实证 分析 。 研 究结果 表 明, 能源 消费 水平 由西 向东呈现递 增 的 阶梯 现 象; 经济 发展 水平 对 能源消 费水 平具 有 积极 的作用 , 西部 地 区经济 发展 对能 源 消 费的推 动作用 最 大; 产 业结 构对 各地 区能源消 费的作 用不 同 : 产 业结 构优 化对 东部地 区能源消 费的降低 作用 明显 , 而 中、 西 部

中国居民电力消费特征及时空变化分析

中国居民电力消费特征及时空变化分析

中国居民电力消费特征及时空变化分析摘要电力消费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水平与规模。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居民电力消费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中国居民电力消费整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

城镇居民的电力消费要高于农村居民,同时,电力消费与人均收入、城市化水平以及家庭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

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提高电力使用效率,推进清洁能源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消费;时间序列分析;空间统计分析;人口因素;建议Abstract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modern society, which reflects the level and scale ofpeople's living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time series analysis and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mong Chinese resident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overall trend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mong Chinese residents showed a steady growth,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Urban residents'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rural residents,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per capita incom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family popul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electricity use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clean energy.Keywords: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ime series analysis;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Population factors; Policy recommendations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的电力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消费国之一。

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解及空间差异分析

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解及空间差异分析

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解及空间差异分析
刘满芝;刘贤贤;陈梦
【期刊名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7(19)5
【摘要】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从全国和省际层面将城镇生活能源消费
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生活能源强度效应、消费倾向效应、收入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各效应逐年和累积效应贡献度以及区域间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收入、生活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均促进城镇能耗增长,其中收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而生
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抑制了生活能耗增长;各地区收入、人口规模、生活能源强度累积效应均为正值,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倾向累积效
应有正有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对遏制中国城镇生活能耗增长、实现
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8页(P13-20)
【作者】刘满芝;刘贤贤;陈梦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1
【相关文献】
1.基于LMDI的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J], 张黎
2.中国能源消费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解 [J], 邢春娜
3.中国能源消费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解 [J], 邢春娜;
4.基于LMDI模型和Q型聚类的中国城镇生活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 [J], 王雅楠;谢艳琦;谢丽琴;陈伟
5.中国生活能源消费密度的影响因素分解、空间差异和情景预测 [J], 刘满芝;徐悦;刘贤贤;姚舜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能源消费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能源消费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能源消费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全球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能源消费分布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探讨能源消费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一、能源消费的时空变化特征1. 地域差异明显:能源消费分布格局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

发达国家通常能源消费量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对较低。

例如,美国、中国、印度等国家的能源消费量居全球前列,而非洲一些国家的能源消费量相对较低。

2. 城乡差异显著:能源消费分布格局在城乡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通常能源消费量较高,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需求量大。

3. 能源结构差异:不同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也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通常更倾向于使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核能等,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依赖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

这导致了能源消费分布格局的差异。

二、能源消费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能源消费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消费量也相应增加。

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能源消费量相对较低。

2. 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是影响能源消费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

人口多的地区能源消费量通常较高,而人口少的地区则相对较低。

例如,中国和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其能源消费量居全球前列。

3. 能源资源分布:能源资源分布是影响能源消费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能源消费量较高,而能源资源贫乏的地区则相对较低。

例如,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其能源消费量较高。

4. 政策导向:政策导向也是影响能源消费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政府对能源消费的政策导向会直接影响能源消费分布格局。

例如,一些国家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限制传统能源的使用,从而改变能源消费分布格局。

总结起来,能源消费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受到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和能源结构差异的影响。

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能源资源分布和政策导向也是影响能源消费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解及空间差异分析

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解及空间差异分析
心资助项 目
作者简介 :刘满芝 ( 1 9 7 8 一) ,女 ,中国矿业 大学管理学 院副教授 ;刘贤贤 ( 1 9 9 1 一) ,女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 院硕 士研究生 ;陈梦
( 1 9 9 2 一) ,女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 生。
1 3
2 0 1 7年 第 5期


问题 提 出
2 0 1 3年 中国居 民领域 生活 能耗 已达 4 5 5 3 1 万 吨标 煤 , 占据 能 源 消 费 总量 的 1 1 %_ 1 ] ,成 为仅 次 于工 业 的第 二大 能源 消费部 门。作 为全 球 最 大 的二 氧化 碳 排 放 国 ,中 国正 面 临 着 巨 大 的碳 减 排 压 力 心 ] ,而 城 镇 居 民生活 能源 消费作 为 中国居 民领 域 生活 能 耗 的 主要 贡 献者 ,对 中国 能耗 总量 以及 温 室气 体 排 放 的影 响
刘 满芝 ,刘 贤贤 ,陈
( 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 2 2 1 1 1 6 )
管理学院,江苏
要 :基 于对数 平均 迪 氏分解 法 ( L MD I )从 全 国和 省 际层 面将 城 镇 生 活 能 源 消 费分 解 为能 源 结 构
效 应 、生活 能源 强度效应 、消 费倾 向效应 、收入 效应 和 人 口规模 效应 ,对 各 效应 逐 年 和 累积 效 应 贡 献度
第l 9卷 第 5期 2 0 1 7年 9月
首都 经 济 贸易大 学学报 ( 双 月刊 )
J o u r n a l o f Ca p i t l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i e s a n d B u s i n e s s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措施王强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措施王强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措施王强发布时间:2021-09-07T07:22:18.051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6期作者:王强[导读] 农村是我国用电需求潜力最大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用电负荷出现了快速增长,随之农村配电网结构薄弱、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开始显现,尤其是农村低电压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客户的正常用电。

本文主要对农村配电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王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运城供电公司山西省运城市 044000摘要:农村是我国用电需求潜力最大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用电负荷出现了快速增长,随之农村配电网结构薄弱、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开始显现,尤其是农村低电压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客户的正常用电。

本文主要对农村配电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引言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一方面商业服务用电、其他用电等非居民用电持续增长,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用电也不断增长,为适应经济发展,保障供电质量,农村配电网结构、规模就需不断完善和发展。

提高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需要较长周期,为此强化配网精益运维,重视用户侧管理,深化配网新技术应用,综合管理、技改等多种手段,优先集中力量解决配电网薄弱问题,特别是严重影响到用户生产、生活的低电压问题。

1.农村低电压呈现的特点1.1季节性特点农村低电压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秋季,春季主要是春节和年例期间,大量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用电集中且负荷直线上升,导致配电变压器、线路过载,加剧电压降,线路末端电压偏低。

夏季由于气温高,各类降温设备的使用率高,用电负荷大且时段集中,对低电压问题投诉最多的也是区段时间。

1.2时段性特点农村低电压发生的主要时段通常都是10:00一15:00和18:00~22:00。

这段时间家用电器基本上都处于使用状况,使用电负荷迅速升高,引起低电压。

资源经济与区域技术效率:跨省随机前沿分析

资源经济与区域技术效率:跨省随机前沿分析

资源经济与区域技术效率:跨省随机前沿分析
王强;侯强
【期刊名称】《企业经济》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本文在省际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实证分析了资源流动与资源丰裕程度对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源生产大省和资源流出大省的资源效率低主要是由资源配置效率低、人力资本积累弱和市场发展滞后所导致的,更深层次而言,是由我国的资源管理体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特点共同决定的.从整体上看,中国目前资源经济的发展方式不利于地区技术效率的提高,要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和加速市场化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资源经济的发展水平.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王强;侯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5
【相关文献】
1.中国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效率及变化趋势——跨省随机前沿分析 [J], 刘志雄;何忠伟
2.信息技术投资对我国制造企业技术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 [J], 霍明;郭伟;邵宏宇
3.中国区域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时空演变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马尔可夫转换模型的分析 [J], 王铁山
4.中国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J], 耿宁;李秉龙
5.我国区域文化产业技术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的视角 [J], 赵阳;魏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实证分析282019. 4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许瑶瑶 籍艳丽摘要:测算中国2000—2016年地区工业煤炭消费结构基础上,选择K-means 聚类法对其分类及概括时空分异特征,并采用扩展STIRPAT 模型讨论其背后原因。

研究发现,工业煤炭比重总体下降、地区差异显著。

能源消费强度是其变化的第一主因,工业化程度、资本要素投入水平和货物对外开放水平正向影响效应依次减弱;城市化水平、人均GDP 与资本对外开放水平作用并不显著。

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地区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煤炭消费结构;时空分异;STIRPAT 面板模型DOI:10.19456/ki.tjyzx.2019.04.008当前,中国已步入经济新常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面对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约束,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

工业,作为一个地区经济体系的中心,优化其能源消费结构,更应注重绿色发展。

因此,探索我国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的地区差异和时间演变特征,并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对推动新常态下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围绕“能源消费”的研究,多集中于能源消费趋势、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

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因素分解与计量模型两种。

其中,计量模型的一般做法:在具体理论框架指导下,选择某些关键变量和控制变量,并搜集特定时期某一国家(地区)相应数据,采用恰当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如Xiaofei Yan(2009)等采用协整检验等方法分析中国三次产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间的数量关系,研究发现两者间长短期关系因产业不同而不同[1]。

齐志新等(2007)[2]、Diping Zhang(2011)[3]与Xindong Hao(2012)[4]则是对不同时期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展开定量分析。

其中,齐志新等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能源消费总量与工业增长间存在双向Granger 因果关系;而Diping Zhang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循环工业与电力的关联度最强,天然气最弱,其次是煤炭;Xindong Hao 采用同一方法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性较强,需优化工业能源消费结构。

社会用电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社会用电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社会用电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

了解社会用电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对于电力规划和资源分配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数据和研究结果,探讨社会用电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

一、社会用电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社会用电量的空间分布特征通常表现为地域差异明显,存在一定的集聚现象。

以下为几个常见的特征:1. 城乡差异:城市通常拥有高密度的人口和高集聚的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因此城市地区的用电量普遍较高。

而农村地区由于人口相对稀少,且主要以农业为主,所以用电量相对较低。

2.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地区通常拥有较高的用电量。

这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用电需求的增加。

3. 区域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是社会用电量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温较高的地区夏季用电量普遍较高,主要用于空调、制冷设备等;而气温较低的地区冬季用电量较高,主要用于取暖设备。

二、社会用电量的影响因素社会用电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为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1. 人口因素: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决定社会用电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数量的增长,特别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将直接导致用电量的增加。

2.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用电需求的增长。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对电力的需求也越大。

3. 城乡差异:城乡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用电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城市地区的用电需求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商业领域,而农村地区的用电需求主要以居民生活为主。

4. 能源结构:能源结构的不同也会对社会用电量产生影响。

对于依赖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地区,其用电量相对较高;而对于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地区,用电量相对较低。

5. 政策因素:国家能源政策、用电政策等对社会用电量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通过减免电费、推行用电限购等政策手段可以调控用电量。

三、结论社会用电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城乡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社会用电量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用电量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用电量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电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不同地区的社会用电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受到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工业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社会用电量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区域差异的表现不同地区的社会用电量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间总用电量的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往往拥有较高的总用电量,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用电量较低。

2. 居民用电量的差异。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使用电器设备更多,因此城市居民的用电量较大。

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用电设备稀少,用电量相对较小。

3. 工业用电量的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的工业规模一般较大,工业用电量也相对较高。

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工业用电量也较小。

二、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地区一般拥有较高的社会用电量,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进而带动对电力的需求增加。

2. 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

人口众多的地区,如大城市,由于居民用电量较大,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较高。

而人口分布相对分散的农村地区,社会用电量较小。

3. 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一些地理环境恶劣、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如高寒地区、沙漠地区,对电力的需求较小。

而气候条件适宜、工农业发达的地区,对电力的需求较大。

4. 工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一般拥有较多的工业企业,工业用电量较大。

与此同时,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也会影响社会用电量的区域差异。

5.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投入较多,如交通、教育、医疗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都离不开电力支持,因此这些地区的社会用电量也相对较高。

三、对差异的应对策略针对社会用电量的区域差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1. 加大对农村地区电力供应的投入。

能源效率对产____王强

能源效率对产____王强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第66卷第6期2011年6月V ol.66,No.6June,2011收稿日期:2010-07-25;修订日期:2010-10-25基金项目: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重点学科项目[Foundation:Key Project of Human Geography from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作者简介:王强(1982-),男,汉族,河北成安人,助教,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7604M),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与规划。

E-mail:wangqiang_1102@741-749页能源效率对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响应王强1,郑颖2,伍世代1,李婷婷1(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2.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州350108)摘要:伴随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由能源消费迅速增长导致的碳循环非对称性加剧与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世界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如何提高能源效率是积极响应节能减排措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分析中国与5个发达国家能源效率、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特征,建立向量自回归(V AR)模型、脉冲函数(IRF)和方差分解函数(VD)来揭示中国能源效率对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响应机理。

结果显示近40年来,中国第三产业较第二产业发展对能源效率提高具有更大推动作用,虽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效率提高也成正向弱相关,但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中国第二产业发展对能源效率提高的抑制效应尚未显现,经济发展仍需粗放、耗能工业拉动,另外,中国能源消费过度集中于煤炭能源的结构特征对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抑制效应,未来中国能源效率对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响应具体表现在:①相较发达国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在短期内具有抑制效应,直至中期,能源效率受产业结构调整冲击才呈现持续加大的趋势;②由于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特征长期存在,其结构调整效应较发达国家滞后显现,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的效应也表明短期内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的提高效果不显著;③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对能源效率变动影响程度大于能源消费结构演变影响程度,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影响中国能源效率提高、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

地区电力消费差距演变研究

地区电力消费差距演变研究

reform policy,the disparity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declines.The leading cause of the decline is the reduction of gaps within (especially within the eastern)regions.However,the increasing gap in recent years among the provinces within the western regions is worth noticing and scrutiny.Keywords:Theil Entropy Index;electricity consumption;regional disparity收稿日期:2011-10-100引言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其中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消费作为影响地区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在各地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1]。

文献[2]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明显,提出宏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和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文献[3]使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区域能源消费差距进行测度,发现区域能源消费的总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东部地区省际差异所引起,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对总差异贡献率在逐年增大。

电力消费是能源消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4]。

现有研究多侧重于考察电力消费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5-6],而关于电力消费地区差异的细致考察相对较少。

电力是支撑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能源形式,研究电力消费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对于理解我国区域发展、规划未来电力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55能源环境政策的探索优化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从国际视野看,世界各国都在寻找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较大,相对分散,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统计相对困难,制约了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政策的科学制定,不利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科学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将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经。

农村生活消费能源是关系到农民生活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大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更是我国能源消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关注。

学者对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农村家庭收入能够对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2],刘传庚、盛玲玉[3]提出通过提高清洁能源在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加强清洁能源与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等举措,优化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

在农村能源消费评价方面,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王效华、王正宽、冯祯民等[4]从农村家庭人均有效热消费、商品能所占比重及人均电力消费等方面构建了家庭能源消费特征评价指标。

黎明、张丁等[5]从能源消费水平、能源价格、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所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我国农村能源结构和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我国农村能源问题的探讨解决具有积极作用,但对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相对较少。

基于此,本文拟从我国省域层面予以分析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空间格局,并探讨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农村能源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一、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空间分布情况将各省作为研究单位,通过对各省农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整理,得出表1。

由表1可以看出,①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在西部地区比重较大,其次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各区域内部省份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通过对东、中、西部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相关统计量的计算发现,东、中、西部各省份之间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差异较大,见下页表2。

浅析如何加强供电企业营销稽查工作 王强

浅析如何加强供电企业营销稽查工作 王强

浅析如何加强供电企业营销稽查工作王强发表时间:2018-04-18T15:16:07.9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作者:王强[导读] 摘要:电力行业的发展直接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了更好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强供电企业的营销稽查工作,不断加强电力行业的营销管理工作,使电力企业的营销流程更加的规范,避免在电力中出现潜在的危险事件发生,促进供电企业营销稽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电力行业的服务水平。

(国网曲沃县供电公司山西曲沃 043400)摘要:电力行业的发展直接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了更好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强供电企业的营销稽查工作,不断加强电力行业的营销管理工作,使电力企业的营销流程更加的规范,避免在电力中出现潜在的危险事件发生,促进供电企业营销稽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电力行业的服务水平。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行业营销稽查的含义,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关键词:供电企业;营销稽查;工作1、电力行业营销稽查的涵义电力行业的营销稽查主要是,对电力公司内部的工作部门及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行为及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做出一定的评价,这种稽查工作的监督管理来源是根据电力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与电力有关规章制度,然后再按照规定的检查方式和周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各方面的监督和检查。

这种稽查方式属于内部稽查,是供电企业进行营销稽查工作的重要构成。

现在我国的供电公司在不断进行企业内部改革,进行电力企业改组,改变商业运行模式,电力行业的法制也在不断健全,在这种电力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下,供电行业的内部改革也要不断地纵向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供电企业营销的稽查工作,注重实际效益,不断建立适应国际市场、严格规范和监督的电力稽查工作体系,提高供电企业的营销质量。

2、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稽查中存在的问题2.1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在我国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稽查中,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一个成熟健全的评价体制和考核制度。

基于市场经济环境的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王强

基于市场经济环境的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王强

基于市场经济环境的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研究王强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总体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市场竞争程度不断提高,对电力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本文简要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有利于电力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策略。

希望电力企业乃至电力行业都能突破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环境;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引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峰。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的到来,电力企业的发展开始受到公众的重视。

在当前经济发展条件下,电力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尽快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要出发点,并专门研究能有效改善潜在问题的管理方法。

这将为我国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电力工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1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潜在问题1.1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在一般情况下,电力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比较重要,所以招聘的要求比较高。

只有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关注点逐渐转移到绿色环保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上。

相反,很少注意审查雇员在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

这使得人力资源的开发远远低于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

因此,在分配生产实践或工作岗位时,很难根据员工的实际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配,最终容易制约电力企业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1.2难以激发员工生产活力目前,电力企业在人员配置方面存在问题,年轻高素质的员工或技术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中不易被管理层重用。

同时,这也说明电力企业的人才评价制度有待完善,否则容易把重点放在绩效管理或岗位评价上,容易压制创意或技术员工的积极性,而准确的评价结果所能产生的激励效果难以发挥。

从长远来看,抑制优秀员工的积极性是容易的,导致了电力企业人才评估体系价值的弱化。

1.3面临人才流失压力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选择和就业方式已与以往大不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5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9,No.5(2013年9月)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Sept.2013文章编号:1000-5277(2013)05-0094-08贫困地区电力消费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王强1,2,3,周侃2,3,洪辉2,3(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应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六盘山贫困地区乡镇用电量空间分异特征,揭示了地区海拔高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社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对电力消费量的影响,并以此提出了在贫困地区应通过实施电价补贴、推进人口城镇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等政策措施来完善地区电力供给条件.关键词:贫困地区;电力消费;空间分异;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Study 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Power Consump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WANG Qiang1,2,3,ZHOU Kan2,3,HONG Hui2,3(1.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2.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3.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Abstract:Applying the methods of spatial data analysis with GIS technology,this paper ex-plore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consumption in Liu Pan Mountain poverty-stricken areas,and found the effects of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wer consumption,including the local elevation,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service,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At last,we put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s of power supply by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icity price subsidies,promoting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and controlling fast increasing of popula-tion.Key words:poverty-stricken areas;power consumption;spatial differentiation;influencing factors贫困地区作为资源能源富集、生态脆弱、经济贫困的复合区域[1-5],是人地关系、能源供给关系研究的焦点地区.一方面,由于贫困地区高端富集型能源开发程度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传统生物低端燃料依赖度高,区域性高端能源短缺严重制约着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就业结构转型,另一方面,地区性经济贫困又激化了农户生计对传统生物能源的过度依赖,从而“能源贫困”[6]陷阱现象亦存在于能源富集、经济贫困高度重叠地区(图1).为此,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生产关系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上层结构建设.特别是自中央提出贫困区集中收稿日期:2013-01-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1171);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项目(2011R1037-1);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项目(J0830521)通信作者:王强(1982-),男,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经济学研究.wangqiang—1102@第5期王强等:贫困地区电力消费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图1我国贫困地区“能源贫困”陷阱形成示意图Fig.1The diagram of energy -poverty trap in poor areas连片发展重大决策以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来保障地方生产、生活能源的根本需求,这一问题已成为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当前,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能源供需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存在着广泛而又深刻的联系,并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国际能源署在其编著的《世界能源展望2004》中,特别指出缓解能源贫困迫在眉睫[6-7],已成为影响深远的经济、环境问题:由于受农户经济状况、薪材采集成本、家庭人口因素和政策因素等机制影响[8-10],贫困地区农户生计能源消费方式主要依赖传统生物燃料[11-13],为此,增加了农户时间投入而损失了生计机会成本[14-16],降低了农户生计能源消费支出而加大了生态环境承载压力[17-20].在贫困地区发展替代性商品能源、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农户生计环境改善、国家扶贫攻坚的重要途径[21-22],其中,电力作为普适性商品能源逐渐成为薪柴依赖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但由于贫困地区内部在地理区位、基础设施可进入性、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基础等发展因素的制约,便捷、高效的商品能源短缺仍是长期存在的民生问题[12,20,23-24].鉴于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贫困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经济、环境成本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而基于地理分异视角,构建商品能源消费或替代性能源建设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且基于乡镇这一层位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待进一步明确与透析.为此,本文基于对六盘山贫困片区所进行的区域电力消费分析与总体思考,分析其电力消费基本空间格局和内在影响机理,以期为贫困地区能源战略取向、民生能源工程空间布局提供理论探讨与技术参考.此外,为了便于文中研究,提出以下立论导向:一般而言,在贫困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乡镇,能源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电力消费量也随之较大,居民对传统生物能源的依赖度就越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也随之越小.1研究区域基本概况宁夏六盘山贫困片区由国家划定的和自治区拓展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两部分组成[25],包括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隆德县、泾源县、同心县、海原县,以及盐池县、红寺堡区、中宁县、沙坡头区和灵武市等乡镇地区.另外,文献[4]也指出六盘山贫困片区主体地区即固原市属于“欠发达资源富集区”(即资源丰度显著较高但经济发展又相对比较落后区域).全区国土总面积5.24ˑ104km 2,占宁夏自治区的78.92%,这一广阔区域长期以来均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经济低谷地区,2010年,GDP 仅占全自治区总量的29.39%,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区的18.16%,能源消费总量也仅占全自治区的25.74%,产值能耗4.45t 标准煤·万元-1,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效率远落后自治区平均水平.2010年,贫困区总人口321.51万人,占自治区总人口的50.79%;其中回族人口143.49万人,占自治区回族人口的65.47%.按照2300元扶贫标准,全自治区贫困人口规模为101.5万人,占全5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区农村户籍人口的25.6%,占六盘山扶贫片区农村户籍人口的36.7%,主要分布在该地区12个县、市(区)和移民安置区的139个乡(镇)1567个行政村[26].表1案例区基本概况(2010年)Tab.1The basic description of study area ,2010指标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贫困片区人口/万人632.96321.51面积/万km 26.64 5.24GDP /亿元1689.65496.60贫困人口/万人101.50101.50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53.5527.89能源消费量/万t 标准煤2868.46738.44回族人口/万人219.18143.4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9ʒ49ʒ4224ʒ37ʒ40产值单耗/(t 标准煤·万元-1)1.63 4.45GDP 增长速度/%13.4711.04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人-1)6415.602634.26平均家庭人口数/(人·户-1)3.243.70图2六盘山贫困地区高程图Fig.2The altitude map of Liu PanMountain poverty-stricken areas2数据与方法2.1指标体系选择本文中农村生产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总量是地方农户消费行为决策与对比的结果[27],其主要影响因素可概括如下:(1)能源可进入性:能源运输条件与经济成本,直接影响着贫困地区替代能源的可进入性[28].一般而言,受传统能源分布广、成本低、储量大等特征影响,以及交通、电网、能源运输等基础设施与经济成本制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能源消费对传统能源依赖性较强,电力能源可进入性则相对减弱.本文基于地区交通条件、地形特征两个视角,验证电力能源可进入性对贫困地区电力消费的影响.(2)社会发展水平:首先,经济贫困是农户优先选择柴薪消费的主要经济因素,收入水平和能源价格在农户能源消费决策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当前,基于经济视角探讨收入水平与人均能源消费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较多,但所得结论存在较大争议[29-31].电力能源作为商品能源对传统生物质能源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且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家庭用于改善生活水平或提升能源消费等级意愿越强烈,从而减少薪材消费.本文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来验证电力能源消费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而言,农民人均纯收入直接影响着农民用于购买商品(电力)能源的支付能力,人均收入越高的地区,在相同电价条件下,电力消费支出所造成致贫的风险负担越小,相反,人均收入较低地区居民预防性储备动机较强烈,不会立即把增加的收入用于提升能源消费等级.此外,贫困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还体现在城镇化程度.城镇是第二、三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辐射的主要载体,也是电力能源消费的主体,其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本地居民生活水平和能源消费观念.为此,本文从农民人均69第5期王强等:贫困地区电力消费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纯收入、城镇化2个指标考察社会发展水平对地区电力消费的影响.(3)地区人口特征:贫困地区人口规模、平均家庭人口、人口区际流动及从业人口结构等人口特征因素也是决定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9,28,32].本文选取平均家庭人口规模、外来务工人员数量、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所占比重、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所占比重等指标来验证地区人口特征对地区电力消费的影响.2.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2010年宁夏乡镇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经分析,人均电力消费量空间分异特征不如电力总消费量明显,故本文选择电力总消费量为因变量,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开展贫困地区电力消费总量空间结构分析:(1)热点分析.Getis-Ord Gi*是用来检验局部地区是否存在统计显著的高值和低值,可以用地区可视化的方法揭示“热点区”和“冷点区”.其计算式为:G*(d)=∑nj=1(wij(d)xj)/∑nj=1xj,(1)式中:d为距离;Wij (d)为以距离规则定义的空间权重;xi和xj分别是i和j区域的观测值;为便于解释和比较,对G*i (d)进行标准化处理得Z(G*i)=(G*i-E(G*i))/var(G*i),其中,E(G*i)和var(G*i)分别为G*i (d)的数学期望和方差,若Z(G*i)为正,且统计显著,表明位置i周围的值相对较高(高于均值),属高值集聚的热点区,若Z(G*i)为负,且统计显著,表明位置i周围的值相对较低(低于均值),属低值集聚的冷点区[33].(2)空间自相关分析.检验贫困地区电力消费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与否,在实际的空间相关分析应用研究中,空间统计学较常使用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I[34],其定义如下:Moran'I=∑ni=1∑nj=1Wij(Yi-珔Y)(Yj-珔Y)S2∑ni=1∑nj=1Wij,(2)其中,S2=1n∑nj=1(Yi-珔Y),珔Y=1n∑ni=1Yi,Yi表示第i地区的观测值(如专利数),n为地区总数(如省域),Wij为二进制的邻接空间权值矩阵,表示其中的任一元素,采用邻接标准或距离标准,其目的是定义空间对象的相互邻接关系.一般邻接标准的Wij为:Wij =1当区域i和区域j相邻;0当区域i和区域j不相邻{,图3六盘山贫困片区用电量规模频率分布图Fig.3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power consumptionin Liu Pan Mountain poverty-stricken areas式中,i=1,2,…,n;j=1,2,…,m;m=n或m≠n.Moran’I可看作各地区观测值的乘积和,其取值范围为-1≤Moran’I≤1.若各地区间经济行为空间正相关,说明地区间经济行为存在集聚特征;负相关则呈现分散特征.3贫困地区电力消费空间结构特征、影响因素3.1电力能源消费现状空间特征从案例区电力消费现状空间格局来看,贫困地区电力能源消费规模在空间上差异性十分明显.其中,白阳镇电力能源消费总量7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图4贫困地区电力消费空间分异的“热点”图Fig.4Hot spots map of power consumption in Liu Pan Mountain poverty-stricken areas最高,达3.864ˑ107kW ·h ,而总量最小的徐套乡仅为 1.1ˑ105kW ·h ,空间差异较大.从Moran's (0.2587,z =8.59,p =0.00)指数来看,也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态势.乡镇电力消费规模普遍偏小.从宁夏六盘山片区乡镇用电的规模统计特征看(图3),用电规模的频率分布呈现偏态特征,数据背离中心性,形态也缺乏对称性;其偏斜系数(Skewness )为2.44,远大于0,但中值小于均值,说明有大量的低值数据集簇分布,而高值数据离散分布;其峰值系数(Kurtosis )为6.47,远高于3,说明用电规模数据有较广离群分布的“肥尾”特征,同时更具有较窄集簇分布的“尖顶”特征.通过空间“热点”探测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发现(图4):宁夏贫困地区北部靠近银川的部分地区用电量较大,而其余地区用电规模较小;在宁夏北部地区的灵武市和盐池县的中心城镇地区形成了电力消费“热点区”,而在西吉县—隆德县两地以及海原县西部地区形成了低电量集聚的“冷点区”;其余部分地区用电量处于一般水平.3.2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139个乡镇电力能源消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有关多元线性规划分析方法可见文献[35],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本文设定了如下计量经济模型:y =f (x 1,x 2,…,x 13),(3)式中,y 表示乡镇电力能源消费总量,x 1,x 2,…,x 8分别表示8个影响因素,具体表征意义见表2.3.2.1电力能源可进入性从贫困地区分布高程来看,电力能源消费与平均高程呈现负相关,线性假设条件下,海拔每升高1m ,地区电力能源消费平均减少3.1ˑ103kW ·h.本研究发现宁夏贫困地区海拔高度空间分布与农民人均收入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 =-0.633),说明高海拔地区居民收入较低,对电力能源消费的支付能力有限,地区电力能源消费也随之较少;从区位条件来看,乡镇电力能源消费与其到县城的距离并未具有明显数量关系,说明贫困地区电力能源消费意愿伴随与县城之间的距离并无逐渐弱化迹象,通过调研发现,距离县城较远地区已完成通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可见,贫困地区电力能源可进入性主要受地方高程影响,而非受距离县城远近影响.3.2.2社会发展条件地区电力能源消费多少与农民人均收入和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数呈正相关,线性假设条件下,农民人均收入每提升1元,地区电力能源消费平均增加1.3ˑ103kW ·h ,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电力设施建设完善、居民能源结构优化以及生产生活所用电气化普及,地区电力消费需求也必然增大.此外,地区电力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即地区城镇化水平越高,地区总电力能源消费量呈现增长趋势,线性假设条件下,城镇化每提升1个百分点,地区电力能源消费总量平均增加1.3883ˑ106kW ·h.可见,伴随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集中用电规模随之增加.3.2.3地区人口特征地区电力能源消费增长与第三产业从业结构比重呈正相关,线性假设条件下,第三产业结构比重每提升1个百分点,地区电力能源消费总量平均增加1.56181ˑ107kW ·h ,而与第二产业从业结构89第5期王强等:贫困地区电力消费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比重却不相关,说明贫困地区电力能源消费依赖第三产业发展的程度大于第二产业;地区电力能源消费总量与外来人口比重呈现相关关系,线性假设条件下,外来人口比重每提升1个百分点,地区电力能源消费总量平均增加8.0531ˑ106kW·h,说明外来人口集中地区,由于受思想观念、劳动收入和工作性质的影响,对电力能源消费的需求较大;平均家庭人口规模与能源消费呈现负相关,线性假设条件下,每户家庭人口每增加1个人,地区电力能源消费总量便平均减少1.2007ˑ106kW·h,说明地区平均家庭人口规模越大,电力能源消费则越少,根据以往研究结果,家庭人口数量与家庭柴薪搜集的数量越大,为此,对电力能源消费具有替代作用.表2贫困片区电力消费与其驱动因素相关性及OLS模型回归结果Tab.2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OLS regression results of power consumption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指标类型指标单位OLS标准化回归系数电力能源可进入性平均高程**(x1)乡镇政府到县政府距离(x2)mkm-0.3120.000社会发展条件农民人均纯收入**(x3)人口城镇化水平**(x4)元·人-1%0.127138.832地区人口特征二产从业结构(x5)三产从业结构**(x6)外来人口比例**(x7)平均家庭人口规模**(x8)%%%人·户-10.0001561.810805.312-120.072注:**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4政策建议4.1实施贫困地区电价补贴政策由于贫困地区居民经济收入较低,地区居民用电支出经济负担较重,从而多选择柴薪作为能源材料,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为此,当地政府可为低收入家庭分配免费电量指标用以改善生活条件,对地区乡镇企业和居民进行用电补贴和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用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4.2推进贫困地区人口城镇化鉴于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安全干扰性大,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须开源节流、因地制宜,应以现有的城镇为基础,尽量引导乡镇企业、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这一非均衡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便于贫困地区集中、高效供电,减少因地理分布分散、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减轻贫困地区城乡居民、企业经济负担.另外,通过在医疗保险、子女义务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制定相应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享有与市民平等之国民待遇,使其获得基本权利与保障,也可减轻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支出,从而刺激贫困地区居民主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的意愿.4.3控制贫困地区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超载是生态脆弱地区贫困的根源,其根本原因在于贫困地区农户家庭以农业为主,家庭农业生产的投入与土地面积、平均家庭人口规模相关,人口多致使家庭消费支出增多,从而家庭承担经济支出的负担越大,改善生活条件、能源消费结构的经济压力也随之增大.为此,为减少人口增长带来的地区贫困,政府应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扩大“少生快富”工程覆盖面,提高奖励补贴标准,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障制度.另外,通过农村人口区际流动,可将发达地区先进的能源消费观念带到贫困落后的地方,改变当地居民能源消费观念.9900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5结论商品能源是贫困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驱动,本文通过对六盘山贫困地区乡镇用电量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分析与影响因素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贫困地区内部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用电规模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且高用电量地区呈现集聚态势,主要分布在片区北部靠近银川的部分地区,并形成了电力消费的“热点区”,而在距离银川偏远的西部山区,形成了低电量集聚的“冷点区”;(2)海拔越高的贫困地区,电力能源可进入性越差,电力消费越少;(3)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电力能源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城镇化水平越高、社会基础设施配套越完善的地区,集中用电方式促使地区电力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贫困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较第二产业更依赖电力能源,是促进地区电力能源消费的又一重要因素;(5)外来人口集中地区,由于受思想观念、劳动收入和工作性质的影响,对电力能源消费的需求往往高于外来人口较少的地区;(6)平均家庭人口规模越大,生存成本越高,预防性资金储备就越明显,电力能源消费则越少.参考文献:[1]贾若祥,侯晓丽.我国主要贫困地区分布新格局及扶贫开发新思路[J].中国发展观察,2011(7):20-27.[2]佟玉权,龙花楼.脆弱生态环境耦合下的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2):47-51.[3]刘刚,沈镭,刘晓洁.资源富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互动作用初探———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7,29(4):18-24.[4]谢美娥.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资源开发收益分配及其制度创新研究[Z].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8.[5]熊理然,成卓.中国贫困地区的功能定位与反贫困战略调整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2):76-80.[6]国际能源署(IEA).世界能源展望2004[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7]朱成章.关注能源贫困———开发可再生能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J].大众用电,2006(8):3-4.[8]乔召旗.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发展替代能源研究———基于滇西北的问卷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0,4:78-85.[9]邰秀军.西部山区农户薪材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7:85-96.[10]张兴,乔召旗,林郁.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能源刚性研究———基于滇西北的问卷调查[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3):948-952.[11]王文烂.中国薪材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386-390.[12]闫丽珍,闵庆文,成升魁.中国农村生活能源利用与生物质能开发[J].资源科学,2005,27(1):8-13.[13]Démurger S,Fournier.贫困—环境假说:来自中国北方一个村镇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2005,1:11-26.[14]Bluffstone R A.The effect of labor market performance on deforest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under open access:an ex-ample from rural nepal[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5,29(1):42-63.[15]Chen L,Heerink N,van den Berg M.Energy consumption in rural China:a household model for three villages in Jian-gxi province[J].Ecological Economics,2006,58(2):407-420.[16]Cooke P,Kohlin G,Hyde W F.Fuel wood,forests and community management:evidence from household studies [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8,13(1):103-135.[17]葛之葳,邢玮,李俊清,等.保护区周边居民薪柴采集对乔木分布的影响———以四川王朗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例[J].生态学报,2006,26(1):97-103.[18]邢熙,郑风田,崔海兴.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现状、障碍及前景[J].林业经济,2009(3):6-12.[19]陈淑琴,李念平,乐地,等.农村住宅能源使用结构的分析研究[J].节能技术,2005,23(6):483-487.[20]李国柱,牛叔文,杨振,等.陇中黄土丘陵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环境经济成本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101第5期王强等:贫困地区电力消费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08,23(1):15-24.[21]冯祯鈱,王效华,郝先荣,等.沼气池建设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江苏涟水实例分析[J].中国沼气,2008,26(6):22-25.[22]谢美娥.能源贫困与中国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农村能源建设问题研究———以贵州毕节地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3:29-31.[23]Taelea B M,Gopinathana K K,LMokhutso'ane.The potential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for rural development in Lesotho[J].Renewable Energy,2007,32(4):609-622.[24]Onyango F N,Ochieng R M.The potential of solar chimney for application in rural area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J].Fuel,2006,85(17):2561-2566.[25]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1.[26]梁育填,樊杰,孙威,等.西南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省昭通市为例[J].地理学报,2012,67(2):221-229.[27]Leach G,Gowan M.Household energy handbook:an interim guide and reference manual[M].Washington D C:The World Bank,1987.[28]Leach G.The energy transition[J].Energy Policy,1992,20(2):116-123.[29]王效华,胡晓燕.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3):294-297.[30]Hyde W F,Kohlin G,Amacher G S.Social forestry reconsidered[J].Silva Fennica,2000,34(3):285-314.[31]Jiang L,O'Neill B.The energy transition in rural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2004,21(1):2-26.[32]Tonooka Y,Liu Jiaping,Kondou Y,et al.A survey on energy consumption in rural households in the fringes of Xi'an city[J].Energy and Buildings,2006,38(11):1335-1342.[33]马晓冬,朱传耿,马荣华,等.苏州地区城镇扩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4):405-416.[34]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5]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责任编辑:黄家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