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侯氏制碱法原理方程式

合集下载

侯氏制碱法两个方程

侯氏制碱法两个方程

侯氏制碱法两个方程
“侯氏制碱法”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碱的方法,它是由侯宽阔发明的。

侯氏制碱法主要包括两个关键方程,分别是“氯化铵分解方程”和“氨解方程”。

1. 氯化铵分解方程:
氯化铵(NH4Cl)可以通过加热分解生成氯化氢气(HCl)和氨气(NH3)。

该方程可以表示为:
2NH4Cl(s) → 2HCl(g) + NH3(g)
在该方程中,NH4Cl代表固体氯化铵,(s)表示其为固态,HCl和NH3分别代表气体氯化氢和氨气,(g)表示其为气态。

这个反应是在高温下进行的。

2. 氨解方程:
氨可以与二氧化碳(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铵(NH4HCO3)。

该方程可以表示为:
NH3(g) + CO2(g) + H2O(l) → NH4HCO3(aq)
在该方程中,NH3和CO2分别代表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g)表示其为气态,H2O代表水,(l)表示其为液态,NH4HCO3代表碳酸氢铵,(aq)表示其为溶液态。

这两个方程代表了侯氏制碱法中的关键反应步骤。

通过这两个方程,氯化铵可以分解出氯化氢气和氨气,而氨气又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

通过这些反应,侯氏制碱法能够实现碱的生产。

侯氏制碱法化学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化学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化学方程式侯氏制碱法是一种用于生产碱类化学品的重要工艺,它是1882年,德国化学家侯氏首次提出的,并被发表在《化学实验室手册》上。

该工艺的本质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被氧化物还原成氧化物,然后再通过精制技术,就可以得到清洁的碱类产品。

该工艺又被称为“侯氏反应”,因此又被称为“侯氏反应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如果将多种被氧化物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这些被氧化物会被还原成氧化物,其内部发生高能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发生气化现象,形成氧化物和氢离子的混合物,即氢氧化物。

接着,对水溶液中的氢氧化物进行电解,使其发生分离还原,电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氢离子,这些氢离子会和氧化物反应形成碱类产品。

二、侯氏制碱法化学方程式侯氏制碱法的化学方程式通常按照下列形式表示:(1)硫酸铵还原:2NaHSO4+2Na+H2O 2Na2SO4+H2(2)硫酸钠还原:2NaHSO4+2Na+2H2O 2Na2SO4+2H2(3)氢氧化钠气化:2NaOH Na2O+H2O(4)氢氧化钠还原:2Na2O+2H2 2NaOH+H2(5)氢氧化钠气化:Na2O+H2O 2NaOH(6)碱类产品形成:NaOH+H2O Na+OH-可以看出,上述化学反应是一个综合性的反应过程,包括氢氧化钠气化、还原、碱类产品形成等多个反应步骤,其中硫酸铵和硫酸钠在上述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侯氏制碱法运行的基础。

三、应用侯氏制碱法在化工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从五大类中展示出来:(1)硫酸氢钠。

其主要应用是作为清洗剂,用于清洁表面污垢,并把一些金属表面上的氧化物去除掉。

(2)硝酸铵。

它是硝酸盐的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其应用范围很广,如制冷剂、去污剂、火药等。

(3)氢氧化钠。

它是一种常用的洗涤剂,可用于清洗衣服、碗碟等,具有去污能力强、抗菌作用好等优点。

(4)氢氧化钙。

它可用于制备碱漆、制革剂等,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耐水性能。

侯式制碱法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侯式制碱法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侯式制碱法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侯式制碱法是一个用于制备钠碱的工艺,据估计,该工艺源于秦朝,其原理首次由孟阳侯发明,因此被称为侯式制碱法。

侯式制碱法采用氯溶液反应碱混合物,并使用氯原子和碱原子将碱和盐离子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碱。

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工业制碱,家用清洗剂的制备,以及用于水处理的化学检测。

为了理解侯式制碱法,必须了解其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首先是化学方程式,侯式制碱法的两个基本反应是:氯溶液反应碱混合物和氯原子反应钠碱,它们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氯溶液 +碱混合物-->氯气 +氯碱氯原子 +钠碱-->氯气 +纯钠另一方面,离子方程式是模拟离子流动的方法,用于描述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的构成由一组化学方程式构成的,它们描述了交换电流的离子流动。

对于侯式制碱法,它的离子方程式由如下三个反应组成:氯溶液反应碱混合物,氯原子反应钠碱,和氯离子反应钠离子。

它们的离子方程式如下:2HCl + Na2CO3-->2Cl- + 2Na+ + H2O + CO2Cl2 + 2NaHCO3-->Cl- + 2Na+ + H2O + 2CO22Cl- + 2Na+-->2NaCl总之,侯式制碱法是一种广泛用于工业制碱,家用清洗剂的制备,以及用于水处理的化学检测的工艺。

该方法的原理是使用氯溶液反应碱混合物,并使用氯原子和碱原子将碱和盐离子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碱,而这种分离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即上所述。

此外,该方法主要以氯原子的受控反应为特征,可以调控反应温度,从而得到不同等级的碱。

根据上述原理,侯式制碱法在工业制碱、家用清洗剂的制备,以及用于水处理的化学检测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侯氏制碱法 反应式

侯氏制碱法 反应式

侯氏制碱法1. 介绍侯氏制碱法是一种以氯化钠为原料,通过电解转化制取氢氧化钠的方法。

该方法由中国化学家侯德榜于1923年首次提出并改进,广泛应用于氢氧化钠的工业生产。

侯氏制碱法通过优化电解条件、降低能耗和提高效率,使得氢氧化钠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反应式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式如下: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在电解的条件下,氯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氯化钠被氧化为氯气,水被还原为氢气和氢氧化钠。

3. 反应机理侯氏制碱法的反应机理可以分为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两个部分。

3.1 阳极反应在阳极上,氯离子(Cl-)被氧化为氯气(Cl2):2Cl- → Cl2 + 2e-这是一个氧化反应,氯离子失去电子转化为氯气。

3.2 阴极反应在阴极上,水分子被还原为氢气(H2)和氢氧化物离子(OH-):2H2O + 2e- → H2 + 2OH-这是一个还原反应,水分子获得电子转化为氢气和氢氧化物离子。

3.3 总反应综合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可以得到侯氏制碱法的总反应式: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4.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条件为了提高氢氧化钠的产率和纯度,侯氏制碱法需要控制以下几个关键工艺条件:4.1 电解槽侯氏制碱法采用的电解槽通常为聚合物电解槽或者草酸铁电解槽。

电解槽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能,以保证电解的顺利进行。

4.2 电解质侯氏制碱法的电解质通常采用氢氧化钠,它可以提供氢氧化物离子(OH-),促进阴极反应的进行。

4.3 电解条件侯氏制碱法中的电解条件对于反应的效率和能耗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采用高温、高压和高浓度的电解液,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同时,适当的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也是影响反应效果的重要因素。

4.4 产品分离在侯氏制碱法中,需要将产生的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进行分离。

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

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

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
侯氏制碱法原理,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也就是很多初中高中教材所说的复分解反应应有沉淀,气体和难电离的物质生成.要制纯碱,先制得溶解度较小的NaHCO3.再利用碳酸氢钠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要制得碳酸氢钠就要有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就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这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其余产品处理后可作肥料或循环使用.
其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步反应.
(1)NH3+H2O+CO2=NH4HCO3(首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2)NH4HCO3+NaCl=NH4Cl+NaHCO3↓(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
加热
(3)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热稳定性很差,受热容易分解)
且利用NH4Cl的溶解度,可以在低温状态下向(2)中的溶液加入NaCl,则NH4Cl析出,得到化肥,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

侯氏联合制碱法

侯氏联合制碱法

侯氏联合制碱法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

根据 NH 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 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 278K ~ 283K(5 ℃~ 10 ℃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 NH 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化学原理总反应方程式:NaCl + CO 2 +NH 3+H 2O=NaHCO 3↓+NH 4Cl (可作氮肥) 2NaHCO 3=Na 2CO 3+H 2O+CO 2↑(CO 2循环使用)(以加热作为反应条件)(在反应中NaHCO 3沉淀,所以这里有沉淀符号,这也正是这个方法的便捷之处)即:①NaCl(饱和溶液)+NH 3(先加)+H 2O (溶液中)+CO 2(后加)=NH 4Cl+NaHCO 3↓ (NaHCO 3能溶于水,但是侯氏制碱法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由于氯化钠溶液饱和,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氯化钠,所以碳酸氢钠以沉淀析出)(先添加NH 3而不是CO 2:CO 2在NaCl 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 3使食盐水显碱性(用无色酚酞溶液检验),能够吸收大量CO 2气体,产生高浓度的HCO 3-,才能析出NaHCO 3晶体。

)2NaHCO 3(加热)=Na 2CO 3+H 2O+CO 2↑ 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 96 %; NH 4Cl 可做氮肥(氮肥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但可用草木灰检验其纯度)[2] ;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 CO 转化成 CO 2 ,革除了 CaCO 3 制 CO 2 这一工序,减少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两个循环:一:2NaHCO 3=Na 2CO 3+H 2O+CO 2↑(CO 2循环使用)(以加热作为反应条件) 二: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从而使 NH 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侯式制碱法离子方程式

侯式制碱法离子方程式

侯式制碱法离子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主要的步骤是三个,核心步骤是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氨气至氨饱和,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利用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

这一步是离子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2+NH3+Na++H2O=NH4++NaHCO3↓
第二步是将沉淀的碳酸氢钠收集后,经过加热处理得到纯碱碳酸钠。

这一步就不是离子反应了,因此没有离子方程式。

第三步是将沉淀出碳酸氢钠的母液,补充氯化钠后,将溶液冷却,利用氯化铵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急剧降低,析出氯化铵。

这一步也不是离子反应,没有离子方程式。

析出氯化铵后的母液,继续补充氯化钠至饱和状态后,可以循环使用。

联合制碱法原理方程式

联合制碱法原理方程式

联合制碱法原理方程式
联合制碱法化学方程式是:NaCl(饱和)+CO2+NH3+H2O=NaHCO3↓+NH4Cl。

然后再对生成物加热,2NaHCO3=Na2CO3+H2O+CO2↑,条件为加热。

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发明的。

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

原料是食盐、氨和二氧化碳。

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氨气时的废气。

联合制碱法与索尔维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

2.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

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

3.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

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NH3与H2O和CO2反应生成一分子的NH4HCO3,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NH4HCO3与NaCl 反应生成一分子的NH4Cl和NaHCO3沉淀。

根据NH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278K ~283K(5 ℃~10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侯氏制碱法化学原理总反应方程式:NaCl + CO2 +NH3+H2O=NaHCO3↓+NH4Cl(可作氮肥)2NaHCO3=Na2CO3+H2O+CO2↑(CO2循环使用)(以加热作为反应条件)(在反应中NaHCO3沉淀,所以这里有沉淀符号,这也正是这个方法的便捷之处)即:①NaCl(饱和溶液)+NH3(先加)+H2O(溶液中)+CO2(后加)=NH4Cl+NaHCO3↓ (NaHCO3能溶于水,但是侯氏制碱法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由于氯化钠溶液饱和,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氯化钠,所以碳酸氢钠以沉淀析出)(先添加NH3而不是CO2:CO2在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用无色酚酞溶液检验),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产生高浓度的HCO3-,才能析出NaHCO3晶体。

)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侯氏制碱法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 %;NH4Cl 可做氮肥(氮肥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但可用草木灰检验其纯度)[2];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 转化成CO2,革除了CaCO3制CO2这一工序,减少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两个循环:一:2NaHCO3=Na2CO3+H2O+CO2↑(CO2循环使用)(以加热作为反应条件)二: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从而使NH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第二个循环的具体操作:①通入氨气,冷却后,加入NaCl,使得NH4Cl沉淀。

侯氏制碱法原理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原理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原理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条件为加热。

侯氏制碱法也称联合制碱法,主要是为了制取纯碱和氯化铵。

制碱法是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利用这些原料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纯碱的办法,最有代表性的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

比利时人索尔维发明了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碳酸钠的“索尔维制碱法”(又称氨碱法)。

氨碱法的优点是:原料(食盐和石灰石)便宜,副产品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制造步骤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侯氏制碱法,是氨碱法和合成氨两种工艺的联合,所以也叫联合制碱法。

这种方法提高了生产率,打破了外国垄断,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

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学术界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

侯氏制碱法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 %;NH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 转化成CO2 ,革除了CaCO3 制CO2 这一工序。

在侯氏制碱法中,先通氨气的目的是为了使水碱化,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这样可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侯氏制碱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一、侯氏制碱法离子反应方程式相关知识1. 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是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

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这就促使二氧化碳不断溶解。

然后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氢铵。

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就会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先写出化学方程式:NaCl + NH₃+ CO₂+ H₂O = NaHCO₃↓+ NH₄Cl。

•再把能拆成离子形式的物质拆成离子。

氯化钠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写成Na⁺和Cl⁻;氨气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写成NH₃;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是弱电解质,不能拆;水是弱电解质,不能拆;碳酸氢钠是沉淀,不能拆;氯化铵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写成NH₄⁺和Cl⁻。

所以离子方程式为:Na⁺+ Cl⁻+ NH₃+ CO₂+ H₂O = NaHCO₃↓+ NH₄⁺+ Cl⁻,两边的Cl⁻可以消去,最终离子方程式为:Na⁺+ NH₃+ CO₂+ H₂O = NaHCO₃↓+ NH₄⁺。

3. 离子反应方程式中的一些要点•反应中的物质状态很重要。

像碳酸氢钠是沉淀,这就决定了它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

如果是在溶液中碳酸氢钠完全溶解的情况,就可以拆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各种离子的来源要清楚。

钠离子来自氯化钠,铵根离子来自氨气与水反应后再和其他离子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碳转化成碳酸氢根离子参与反应等。

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书写离子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原理离子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原理离子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原理离子方程式
**原理:**
侯氏制碱法基于氮气(N₂)和氢气(H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催化反应生成氨的原理。

该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如下:
\[ N_2(g) + 3H_2(g) \rightleftharpoons 2NH_3(g) \]
**反应条件:**
- 温度:通常在400-500摄氏度。

- 压力:通常在200至400大气压。

- 催化剂:通常使用铁或铁化合物作为催化剂。

**离子方程式:**
这个反应主要涉及氮分子(N₂)和氢分子(H₂)的离子化。

在这个反应中,氮气分子失去电子形成氮离子(N⁻₃),而氢气分子失去电子形成氢离子(H⁺)。

这些离子然后结合形成氨分子。

以下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氮的离子化:**
\[ N_2(g) + 6e^- \rightarrow 2N^{3-} \]
2. **氢的离子化:**
\[ 3H_2(g) - 6e^- \rightarrow 6H^+ \]
3. **氮和氢的结合:**
\[ 2N^{3-} + 6H^+ \rightarrow 2NH_3(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侯氏制碱法原理方程式-工业生产纯碱-侯氏制碱法流程图注
意事项
工业生产纯碱
•工业生产纯碱:
纯碱(学名碳酸钠)实际上是盐,由于它在水中发生水解作用而使溶液呈碱性。

纯碱易溶于水,呈强碱性,能提供
Na+离子。

这些性质使它们被广泛地用于制玻璃、肥皂、纺织、印染、漂白、造纸、精制石油、冶金及其他化学工业等各部门中。

碳酸钠在自然界中存在相当广泛。

一些生长在盐碱地和海岸附近的植物中含有碳酸钠,可以从植物的灰烬中提取;当冬季来临时,碱湖中所含的碳酸钠结晶析出,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可以使用。

世界上最早是通过路布兰法实现了碳酸钠的工业生产。

其生产原理是:
用硫酸将食盐转变成硫酸钠
NaCl+H2SO4NaHSO4+HCl↑NaCl+NaHSO4Na2SO4+HCl↑
将硫酸钠与木炭、石灰石一起加热,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硫化钙
Na2SO4+2C Na2S+2CO2↑ Na2S+CaCO3Na2CO3+CaS
存在原料利用不充分、成本较高、设备腐蚀严重等
•氨碱法生产硫酸:
氨碱法是由比利时人索尔维发明的,所以,氨碱法也称为索尔维制碱法。

氨碱法的原料也是氯化钠和碳酸钙,不同的是它还使用了炼焦的副产品氨。

原料:CaCO3、NaCl、NH3
1.生成碳酸氢钠和氯气铵
将CO2通入含NH3的饱和NaCl溶液中
NH3+CO2+H2O==NH4HCO3 NaCl+NH4HCO3==NaHCO3↓+NH4Cl
2.抽取碳酸钠2NaHCO3Na2CO3+CO2↑+H2O↑
氨碱法生产原理:
氨碱法的优点:原料便宜易得,氨和部分二氧化碳可循环利用,产品纯度高,步骤简单。

氨碱法的缺点:副产物氯化钙的处理问题,氯化钠的利用率低。

联合制碱法:
我国化学侯德榜(下图)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联合制碱法或侯德榜制碱法,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化肥或电解液或焊药等。

(2)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H3+CO2+H2O+NaCl=NH4Cl+NaHCO3↓或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3)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CO2。

(4)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I 的循环。

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过滤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6)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是:
①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②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联合法综合利用了合成氨的原料,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NH3、CO2都来自于合成氨工艺;这样NH4Cl就成为另一产品化肥。

综合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NaCl利用率达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