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整理——食品免疫学(南农)

合集下载

食品免疫学

食品免疫学

整理ppt
6
• 不同的食物其营养素成分不同,食物的千 差万别要求人们要做到营养全面,膳食平 衡。
• 营养是指食物在体内经消化、吸收、代 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益智健体,抗衰 防病,延年益寿的综合过程。营养素是食 物中的有效成分。
• 营养素对免疫学是一个年轻而又活跃的 研究领域。
整理ppt
7
一.维生素和免疫
整理ppt
12
其影响免疫功能的机制有:
• 1. 降低前列腺素PGE2的形成。前列腺素 PGE2是T细胞的抑制剂,抑制T细胞介导的 免疫功能,VE的添加使PGE2的分泌减少。
• 2. 抑制自由基的形成。自由基(radical groups)是由正常细胞和不同的应急物产生 的,对免疫细胞膜造成过氧化损伤,而VE 能减少自由基的形成,维持免疫细胞结构 的完整性,从而使外因引起的机体免疫功 能的下降得以恢复。
免疫力降低属于中医的虚症:气虚、血虚、
阳虚、阴虚。多用食物进行调理。
整理ppt
4Hale Waihona Puke • 研究人员逐渐发现,化学药物的使用只会 刺激免疫系统中的某种成分,但无法代替 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且会对人体产生有害 的副作用。扰乱免疫系统的平衡。人体的 免疫功能正常的发挥才具有不可思议的力 量。西医认为适当的营养能使免疫系统全 面有效地运作,有助于人体更好地防御疾 病,克服环境污染及毒素的侵袭。营养和 免疫系统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成就 了营养免疫学创立的理论基础。
整理ppt
13
• ㈢维生素D • 维生素D是固醇类衍生物,通过促进Ca的
吸收进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
• 最近研究表明,VD对细胞免疫具有重要 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
整理ppt
14

食品免疫学

食品免疫学

第一章绪论填空题1.机体因接触病原微生物而形成的免疫,称为: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性: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和适应性。

3.生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非特异性防御机能称为:非特异性免疫4.参与免疫应答或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称为:免疫细胞5.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御机能称为:免疫防御6.机体通过免疫机制,清除突变的异常细胞的能力称为:免疫监视7.克隆选择假说/无性繁殖系选择学说是由澳大利亚学家(Burnet)提出的。

(即机体存在随机形成的多样性免疫细胞克隆,每一克隆的细胞表达同一特异性受体;不同克隆的细胞具有不同的表面受体,能与相对应的抗原决定簇发生互补结合。

抗原进入体内,选择表达特异性受体的免疫细胞与之反应,特异性细胞克隆扩增,产生大量后代细胞,合成大量具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

)8.以人痘预防天花的创造者是(中国明朝)人。

9.18世纪末,以牛痘预防天花的发明者是(英国Jenner),开创了人工自动免疫的先河。

(爱德华’琴纳)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是生物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特异性或者非特异性机制,识别“自己”或者“非己”,排除外源性异物,从而维持自身耐受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异常条件下有害)2.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学功能的科学。

3.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淋巴循环网络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4.免疫应答:机体受抗原的刺激而诱发的免疫反应。

5.适应性免疫应答:也称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簇)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簇)而发生反应,由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作用慢而强等特点。

6.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耐受性:免疫系统能够识别、清除“非己”抗原,而对自身成分耐受。

但当某些原因致使”自身成分”成为机体识别的抗原时,机体则会发生自身免疫应答。

食品免疫学名词及简答题汇总

食品免疫学名词及简答题汇总

名词解释一、绪论1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3.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IT):指机体经某种Ag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的状态。

8.免疫反应:主要指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所发生的反应2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物功能。

特征:1.识别非身抗原的能力 2.对不同抗原的高度特异性 3.免疫记忆能力 4.对自身免疫抗原的耐受(1)非特异性免疫(NSI):又称固有性免疫或天然免疫。

指生物在种系进化发育中与外界环境接触,逐步建立历来的一种无针对性的抵抗力。

特点:先天具有;作用无针对性;有明显的种族差异,但同一种族内个体差异不明显;反映发生快,但无记忆性;能稳定遗传(2)特异性免疫(SI):又称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

指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与生物病原体等抗原接触后获得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抵抗力。

特点:特异性、记忆性、多样性3.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増生、分化或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分为3个阶段:抗原识别,免疫细胞活化,免疫效应。

顺序为:吞噬细胞,细胞介导免疫,体液免疫(1)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活化的效应T细胞核细胞因子,是免疫炎症的应答。

(2)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或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抗体。

(3)初次应答:指宿主第一次接触外来抗原后血清中出现抗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

特点:①潜伏期比较长,一般为6-10天。

②初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主要为低亲和力的IgM,后期为IgG。

③血清中抗体高峰浓度较低,而且维持时间较短。

(4)再次应答:免疫系统对感染病原的首次入侵产生记忆作用,在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时,产生更快和更强的应答,称之为再次免疫应答。

在一感染性疾病中存活的动物常不再感染此病,这是因为它们的快速再次应答,也就是说它们对此病产生了免疫。

食品免疫学复习重点

食品免疫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承担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人和高等动物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第一节免疫器官▪按其功能之不同,可将其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二者通过血液循环即淋巴循环相互联系(一)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又称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鸟类的腔上囊相当于人类的骨髓1. 骨髓▪Bone morrow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各类免疫细胞的发生和分化的场所,是造血器官。

2. 胸腺(Thymus)结构:皮质,髓质胸腺细胞实质由胸腺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胸腺作为中枢免疫器官,其功能:(1)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2)产生胸腺激素3.腔上囊又称法氏囊,是鸟类泄殖腔背侧的盲囊状组织,其结构与胸腺相似,有被膜,也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二)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又称刺激淋巴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也是滤过淋巴液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肠集合淋巴结,以及在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下层的许多分散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1. 淋巴结(Lymph node)全身分布的豆形淋巴器官结构:皮质、髓质淋巴结的功能:1过滤和清除异物2产生免疫应答2. 脾脏spleen▪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具有造血、贮血和过滤作用,也是免疫活性细胞移居和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结构:皮质(白髓)和髓质(红髓)免疫功能1血液滤过2产生免疫应答3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3. 粘膜和皮肤免疫系统粘膜和皮肤组织是机体接受外来抗原刺激的首要部位,是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和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其中的免疫细胞总数可能多于分布在淋巴器官中的数量。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与淋巴组织之间反复的、周期进行的循环,是淋巴细胞为了捕捉抗原和发挥有效保护作用所进行的巡游活动。

食品免疫学总结

食品免疫学总结

免疫系统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免疫应答: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的过程。

3、特异与非特异的区别4、a、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T细胞)骨髓(源生各种免疫细胞。

哺乳动物B细胞成熟,直接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大量抗体,约占40%。

)b、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是成熟T、B细胞定居以及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c、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前提淋巴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B淋巴细胞:骨髓NK细胞d、免疫分子:抗体(MHC、HLA)、补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

e、抗原呈递细胞(APC):捕捉(摄取)、降解抗原,向T细胞递呈抗原。

种类: 巨噬细胞(Mφ)树突状细胞(淋巴小结)交错突细胞(脾、淋巴结和淋巴组织)郎罕氏细胞(Lc 皮肤)抗原(Ag)1、抗原: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且能与其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并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物质。

2、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

载体: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3、a、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抗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b、分类: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如,多数蛋白质抗原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 Ag) 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毛素4、影响抗原免疫原性因素:a、抗原物质的理化性质:异物性,分子大小,化学结构与组成,分子构像与易接近性,物理状态,抗原的完整性b、机体的反应能力:机体的遗传、年龄、生理状态、个体差异c、免疫方式5、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存在的能与TCR/BCR或抗体Fab部分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原引起免疫应答以及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的反应的基本单位。

食品免疫学复习

食品免疫学复习

免疫学一、名词解释1、抗原(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与B和T细胞抗原受体结合,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3、免疫反应性:也称抗原性,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4、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细菌、病毒及大多数蛋白质5、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指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小分子化学物质(二硝基苯)、某些药物6、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是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其性质、数量和空间构象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7、单价抗原:只有一个决定簇的抗原称为单价抗原,如小分子半抗原8、多价抗原:含有多个抗原决定簇的抗原,如大部分天然抗原9、TD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指在刺激机体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

10、TI抗原:只能引起免疫应答的抗原。

11、佐剂:是能非特异性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亦可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

12、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3、抗体:指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4、补体:新鲜血清中存在不耐热的非特异性地协助抗体成分.这种不耐热的非特异地协助抗体完成功能的成分称为补体。

15、补体系统:补体并非单一成分,而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称为补体系统。

16、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

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17、干扰素:是机体在病毒感染时合成并释放的一类糖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干扰病毒DNA 或RNA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

食品免疫学总结word精品

食品免疫学总结word精品

1. 免疫: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self- non 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除、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和免疫稳定三大功能。

2. 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御功能和有害病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二复始循环过程。

4. 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5. 黏膜淋巴系统:是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齐冠华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及派氏集合淋巴结等。

6.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点区域。

7.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一类小分子量可溶性糖蛋白。

8. 抗原:是指进入动物机体后,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9. 独特性: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lgV区抗原特异性各不相同,其超变区各自具备独特的抗原决定簇结构。

10.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B细胞增殖所产生的抗体,其遗传背景一致,抗体分子结构,抗原特异性等形状相同。

11. 多克隆抗体:是抗原Ag或抗原与佐剂的混合物按程序接种活物刺激其产生免疫应答,血清中含有大量特异性抗原提又称抗血清或免疫血清。

12. 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13. 半抗原载体现象:小分子物质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导产生免疫应答,但当它们与大分子物质(载体)连接后,就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一载体现象。

知识点整理食品免疫学南农

知识点整理食品免疫学南农

免疫学:研究机体与微生物和外来大分子相遇后发生的广义的“免疫”和细胞及分子变化的科学.免疫(immunity)的概念传统:对自身抗原不产生应答,对于“非己”抗原产生应答,并清除之。

现代: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功能是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清除“非己”抗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生物学作用的总称。

主要包括:1.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时可产生抗感染免疫的作用,防御功能过强会产生超敏反应,过弱则产生免疫缺陷(后两种情况均属异常反应)。

2、免疫自稳(immune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血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份保持免疫耐受;异常时:发生生理功能紊乱、自身免疫病等3、免疫监视(immune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干扰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丧失:机体突变细胞失控,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出现病毒的持续感染。

免疫性疾病:1、免疫防御:生理(有益):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原性异物;病理:超敏反应(过度),免疫缺陷病(不足)。

2、免疫监视:生理: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病理: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

3、免疫耐受:生理:对自身物质无应答;病理:自身免疫性疾病。

4、免疫调节:生理:参与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

常见疾病: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结核病、肿瘤、抗药性。

免疫学发展趋势:应用基础免疫学研究: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生物学基本问题研究:以免疫系统为对象,研究生物系基本问题,如细胞的发育、分化、活化及其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胞内蛋白质的转运,膜信号的传递,生长的控制等;免疫生物高技术产业的建立实验室研究转向生物高技术产品,如重组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将其相应试剂盒,基因工程抗体和疫苗等。

食品免疫学资料

食品免疫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1.抗原(Ag):是能够刺激机体T、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即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且能与应答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始发因素。

2. 半抗原:指仅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3.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4. 载体:赋予半抗原免疫原性的大分子物质。

5. 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所以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当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称为载体)偶联后,就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载体现象。

6. 异物,是指化学结构与宿主自身成分不同或在胚胎期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从未接触过的物质。

7. 特异性:指某一抗原分子只能诱导相应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专一性,以及某一抗原分子只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专一性。

8. 抗原决定簇(AD):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其他部位的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的特殊化学基团, 又称表位。

9. 抗原的结合价:是指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

10. 指抗体(或抗原)除可与其相应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外,有时还可与其他抗原(或抗体)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11. 具有相同表位的不同抗原,成为交叉抗原。

12.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T 细胞抗原受体(TCR ),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5% ~20%T 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13.佐剂:是掺入到疫苗中能促进、延长、增强机体对疫苗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14. 抗体(Ab):机体防御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淋巴细胞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5.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6:抗体的调理作用:IgG类抗体与相应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特异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吞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FcγγR)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上述颗粒性抗原吞噬的作用。

食品免疫学

食品免疫学

年级________;层次________;专业________;姓名________ 复习资料,仅供参考,补充整理打印,试后上交食品免疫学案作业(专科)一、名词解释1. 抗原决定簇: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2. 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3.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4. 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

5. 免疫预防:指机体抵抗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其它异物的功能。

二、简答题1.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2.试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答:免疫应答是在遗传基因的调控下,通过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参与而发生的。

免疫应答的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识别阶段、活化与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a、识别阶段:抗原被APC 所摄取、加工、处理;T细胞/B细胞通过TCR/BCR特异性识别抗原肽。

提呈和识别的过程。

b、活化与分化阶段: T、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产生其活化的第一信号;T/B细胞与APC表面的多种粘附分子间相互作用,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

另外,激活的APC和T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它们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参与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最终形成T效应细胞或奖细胞,并分泌免疫效应分子如各种细胞因子和抗体。

c、效应阶段: 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发挥作用,清除非己抗原物质或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状态,或引起免疫相关疾病。

3.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答:是指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机体,抗体的产生表现为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

食品免疫学复习大纲

食品免疫学复习大纲

食品免疫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 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是指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

(2)免疫稳定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能通过各种生物学效应经常清除体内出现的损伤或自然衰老的细胞,以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和自身稳定。

(3)免疫监视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清除复制错误或突变细胞。

2. 机体针对非己的抗原性物质发生应答反应的能力是后天形成的,当机体与外来抗原接触之后才能获得,这一特性也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

3.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1)特异性(2)适应性(3)识别“自己”与“非己”的特性(4)记忆性(5)自身调节特性4. 抗原(Ag):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5. 抗体(Ab):B细胞在有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功能的免疫球蛋白(Ig),这类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

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1.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阑尾以及其他弥散的淋巴组织等。

2. 中枢免疫器官在人类和哺乳类动物包括胸腺和骨髓,在鸟类还包括囊上腔或称法氏囊。

3. 淋巴再循环是指淋巴细胞在血液与淋巴组织之间反复的、周期进行的循环,是淋巴细胞为了捕捉抗原和发挥有效保护作用所进行的巡游活动。

4. T淋巴细胞或称T细胞,是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的简称。

5. 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由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主要负责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功能。

6.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称为抗原递呈细胞(APC)。

7. 嗜碱细胞的功能:(1)阻止穿过上皮组织屏障的病原体的感染(第一道防线)(2)对lgE抗体结合的抗原迅速发生应答引起急性变态反应、炎症反应(3)抗寄生虫感染。

8. 细胞因子是一些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单核因子以及其他细胞分泌的因子等。

免疫学最终修改版

免疫学最终修改版

食品免疫学期末复习总结绪论 食品免疫学绪论1现代概念:机体识别并排除抗原性异物( “己”或“非己” )。

24、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乃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故亦称为特异性免疫。

1)后天获得,一般不能遗传(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多样性,个体差异大(4)记忆性5、18世纪末,Jenner 发明牛痘苗预防天花;我国11世纪开始接种人痘。

第一章 免疫系统1T 细胞分化、成熟场所②骨髓:人及哺乳类动物B 细胞分化、成熟场所造血多能干细胞所在地③腔上囊:鸟类B 细胞分化、成熟场所2①淋巴结:产生免疫应答,过滤、清除异物②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产生免疫应答,血液滤过作用,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③皮肤、黏膜免疫系统3②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池中补充新的淋巴细胞,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③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④有利于动员效应淋巴细胞迁移至炎症部位;⑤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记忆细胞也参与再循环,其接触相应抗原后进入淋巴组织,并迅速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再次免疫应答5染的细胞②胞浆:含有很多颗粒,颗粒内含有可溶解细胞的穿孔素和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力的颗粒酶。

6将抗原递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称为抗原递呈细胞。

第二章抗原1,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免疫应答)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免疫反应)3①异物性——异物:结构与宿主成分不同的“非己”异种或异体物质。

异种抗原:指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

②理化状态——分子大小:分子量:>10x103 Da有免疫原性,<5x103 Da无免疫原性.化学组成与结构:蛋白质>多糖>核酸、类脂;芳香族氨基酸>直链氨基酸物理性状:颗粒性(细胞性)>可溶性(分子状态)是决定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TCR、BCR)结合的关键,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分子触的难易程度。

食品免疫学重点

食品免疫学重点
14
NK细胞
15
NK细胞
ADCC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NK细胞的标志分子
CD16
可以与被IgG结合的靶细胞发生结合并杀伤靶细胞, 使靶细胞溶解,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16
NK细胞
1、IgG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特异性地结合 2、之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借助其表面相应的受体与结合 与靶细胞上的IgG Fc段结合; 3、活化的NK细胞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细胞毒物质杀伤靶细 胞; 17 4、靶细胞发生细胞凋亡,抗体被肝处理。
1. 识别抗原 2. 吞噬抗原 3. 抗原递呈
6
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的功能
病原微生 物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
包括革兰氏阴性细菌脂多糖,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肽 聚糖,脂磷壁酸,N-甲酰肽,酵母菌和支原体的某些 成份以及细菌DNA中非甲基化CpG基序和双链DNA等
IgA IgD
“边防军”, 黏膜抗体 B细胞表面抗体,作用不清楚
IgE
33
引起I型超敏反应
T细胞-表面标志
18
TCR复合体的作用:
将TCR结合抗原的信息传递到细胞 浆内使T细胞开始活化
TCR复合体的三大要素
TCR CD3分子 ζ 蛋白
T细胞-表面标志
TCR
由α链与β链经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异 二聚体(95%)或由γ、δ链组成 ( 5%)
CD3
由γε和 δε组成
ζ 蛋白
由ζζ或ζη组成
微生物

食品免疫学重点

食品免疫学重点

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一种生理功能,通常对机体有利,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对机体造成损害。

食品免疫学:专门研究食源性疾病与免疫学,食品营养,保健食品与人体免疫,检测技术.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基础科学,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与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抗原:Ag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并能与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佐剂:佐剂不是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但是它与抗原混合在一起可以提高机体的应答能力,增强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抗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刺激其产生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状糖蛋白。

补体:对抗体具有补充作用的物质称为补体。

是正常血清的一种组分,可与抗体一起产生溶菌或溶胞现象,单独作用时不能引起细胞的溶解.免疫器官:指完成免疫功能的器官或组织,可以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鸟类法氏囊或同功能器官,主导免疫活性细胞的产生、增殖、分化、成熟)和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反应发生的场所。

)超敏反应:指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

即机体与抗原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了致敏淋巴细胞或特异性抗体,若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相结合,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的免疫病理反应,又称变态反应。

食物过敏:人体对食物中抗原产生的。

由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又称食物超敏反应。

变应原:指能诱发机体产生IgE类抗体并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细菌细胞或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并出现凝集的现象。

凝集反应中的抗原又称凝集原,抗体又称凝集素。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蛋白质、多糖或类脂溶液,血清,细菌提取液,组织浸出液等)与相应抗体在电解质存在的合适条件下反应并出现沉淀物的现象。

沉淀反应中的抗原又称沉淀原,抗体又称沉淀素。

6、免疫学的基本技术有哪些?免疫学检测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抗体或利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1)细胞融合技术(2)T细胞克隆技术(3)免疫印迹法免疫学治疗技术:一种是免疫细胞的治疗,一种是免疫分子的治疗免疫预防技术:通过人工免疫使人增强或获得对某些病原体或细胞特异性抵抗力的方法,包括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食品免疫学复习资料

食品免疫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食品免疫学分析技术1.免疫学检测的三大优点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灵敏,重复性好2.快速检测技术的要求:1、实验准备简化;2、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或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3、简单、快速和准确的分析方法。

—现场快速检验—实验室快速检验3.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对食品安全的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开发当前急需的食源性危害快速检测、监测、控制及评价技术。

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快速检测方法农药残留物和化肥污染物快速检测方法4. 什么是食品免疫学?食品免疫学同属免疫学范畴主要研究内容:1. 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应答(食品过敏原)2. 食品营养与免疫(食源保健品)3. 免疫检测(营养要素、代谢产物、污染物)(食品免疫学分析技术)5.抗体免疫学检测在食品中的应用1、抗体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菌种,原料生产)2、抗体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菌种,原料生产)3、抗体在食品储藏中的应用(微生物,食品安全)4、抗体在肉品卫生中的应用(微生物,食品安全)5、抗体检测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食品安全)6、抗体检测食品中的其他成分(辨伪、活性成分,保健食品)6.食品安全抗体免疫学检测主要技术ELISA胶体金试纸条放射免疫、荧光免疫方法蛋白芯片液相芯片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第二章免疫系统的细胞与组织器官1.免疫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中辨别自我和危险信号,引发免疫应答、执行免疫应答和最终维持自身稳定的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系统。

2.免疫组织和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初级免疫器官)❖骨髓: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胸腺:诱导胸腺细胞分化成熟;诱导胸腺细胞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法氏囊:鸟类所特有的初级淋巴器官,又称腔上囊, 位于鸟类泄殖腔的上方,是泄殖腔上皮淋巴器官。

它主要是由初级滤泡组成,干细胞来源于胚内间质,由少数干细胞发育为淋巴细胞。

✓外周淋巴器官(次级淋巴器官)❖淋巴结: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HEV);过滤作用(吞噬细胞、Ab杀伤病菌、清除异物)❖脾脏:最大的免疫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T:40% B:60%;免疫应答的场所(血源性抗原);滤过作用;贮存红细胞❖皮肤淋巴组织、粘膜淋巴样组织:3.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意义:(1)增加了淋巴细胞与抗原、侵入物接触的机会,试被活化的淋巴细胞变为效应细胞参与免疫应答(2)能使T 、B细胞和记忆细胞很快地分布到全身的组织器官4.免疫系统的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多为淋巴细胞,包括T、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研究机体与微生物和外来大分子相遇后发生的广义的“免疫”和细胞及分子变化的科学.免疫(immunity)的概念传统:对自身抗原不产生应答,对于“非己”抗原产生应答,并清除之。

现代: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功能是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清除“非己”抗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生物学作用的总称。

主要包括:1.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时可产生抗感染免疫的作用,防御功能过强会产生超敏反应,过弱则产生免疫缺陷(后两种情况均属异常反应)。

2、免疫自稳(immune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血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份保持免疫耐受;异常时:发生生理功能紊乱、自身免疫病等3、免疫监视(immune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干扰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丧失:机体突变细胞失控,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出现病毒的持续感染。

免疫性疾病:1、免疫防御:生理(有益):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原性异物;病理:超敏反应(过度),免疫缺陷病(不足)。

2、免疫监视:生理: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病理: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

3、免疫耐受:生理:对自身物质无应答;病理:自身免疫性疾病。

4、免疫调节:生理:参与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

常见疾病: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结核病、肿瘤、抗药性。

免疫学发展趋势:应用基础免疫学研究: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生物学基本问题研究:以免疫系统为对象,研究生物系基本问题,如细胞的发育、分化、活化及其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胞内蛋白质的转运,膜信号的传递,生长的控制等;免疫生物高技术产业的建立实验室研究转向生物高技术产品,如重组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将其相应试剂盒,基因工程抗体和疫苗等。

免疫系统的组成:天然免疫系统(所有动物),获得性免疫系统:鸟类以上脊椎动物。

天然免疫系统组成:1) 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毛发和汗毛,呼吸系统纤毛,肺内VCO2↑,起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

泪液、唾液、胃液、汗液等杀菌;2) 血脑屏障,血胎屏障;3) 淋巴组织的过滤;4) 炎症反应的病理防御,参与细胞: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单核细胞, 红血球、补体等。

获得性免疫系统:抗原专一的,基于体液或循环物质(抗体和免疫细胞)。

分类:①主动获得性免疫;②被动获得性免疫。

T、B细胞识别外来抗原,选择性扩增,效应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细胞因子和化学趋化因子。

获得性免疫的特点:识别任何化学决定簇,提供免疫识别机制,快速进化,面对反应快速扩增,记忆效应。

优点:抗原特异性: 仅针对特定的大分子;多样性:每个淋巴细胞有限制的特异性, 但是这些特异性的总数是可怕的,足够多的变化多样特异性;记忆效应: 一小部分淋巴细胞变成长寿的记忆细胞, 面对免疫原快速识别和清除;识别自我和非我: 在B和T细胞成熟中,发育中淋巴细胞被训练区分外来的抗原, 避免猛烈的自身免疫。

获得性免疫病理:自身免疫疾病,对环境中常见的抗原必须处于耐受(花粉、食物),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肿瘤耐受。

抗原(Antiage,Ag):能与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所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两种特性:①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②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载体(Carrier):可与半抗原结合,使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其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从结构上分:线性表位:连续的氨基酸片段;构象表位:不相连的氨基酸或糖基。

从被免疫细胞识别上分: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

T、B细胞表位特性比较:T:表位受体为TCR,必需有MHC分子,主要是线性短肽,表位大小为8-12氨基酸(CD8+T.cell)、12-17氨基酸(CD4+T.cell),是线性表位,在抗原分子任意部位;B:表位受体为BCR,无需有MHC分子,主要为天然的多肽、多糖、脂多糖、有机化合物,表位大小为5-15氨基酸,5-7个单糖,5-7个核苷酸,既有构象表位又有线性表位,只在抗原分子表面。

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 某些亚型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的作用,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种类:外源性超抗原(多为细菌的外毒素),内源性超抗原(多为肿瘤病毒蛋白)。

生物学意义:诱导T细胞耐受,参与病理过程的发生:与食物中毒、AIDS、肿瘤和某些自身免疫疾病有关。

普通抗原与超抗原区别:普:由蛋白质、多糖组成,应答必需被APC处理然后被T细胞识别,能被B、T细胞识别,反应频率比超抗原慢,在肽结合沟与MHC-Ⅱ分子结合。

超:由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组成,应答无需被APC处理直接被T细胞识别,只能被T细胞识别,反应频率快,在非多肽区与MHC-Ⅱ分子结合。

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

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类型:分泌型:分泌入体液,介导体液免疫应答;膜型: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是一“Y”字型的四肽链结构,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 H)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 L)以二硫键连接而成。

每条重链和轻链分为氨基端和羧基端。

重链根据C区氨基酸的不同,将Ig分为五类:IgM,IgD,IgE,IgA,IgG。

可变区位于Ig的N端,其特性为:该区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有较大变异,这种变异决定了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恒定区位于Ig的C端,作用:决定抗体如何发挥作用。

绞链区作用:能改变两个Y形臂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

IgD、IgG、IgA有绞链区,IgM和IgE则无。

J链是一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作用是将单体Ig 分子连接为多聚体。

IgA 二聚体和IgM 五聚体均含J链;IgG、IgD和IgE常为单体,无J链。

分泌片(SP)为一含糖肽链,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以非共价形式结合于IgA二聚体上,使其成为分泌型IgA(SIgA)。

作用是:使IgA分泌到黏膜表面,发挥黏膜免疫作用;可保护SIgA绞链区,使其免遭蛋白水解酶降解。

免疫蛋白功能:中和作用(阻止病原体入侵),活化补体(溶解细胞或细菌,联合调理作用),结合FC受体(调理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的细胞毒作用),通过胎盘达到被动免疫。

IgG是治疗用丙球的主要成分(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的抗感染抗体,是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自然自动免疫)IgM人类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的Ig,体液免疫应答最先产生的Ig ,是感染早期免疫;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IgM水平升高表明胎儿有宫内感染;膜表面IgM 是BCR的主要成分,也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标志。

IgA是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聚合IgA激活补体替代途径。

IgD是B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抗原受体。

IgE是亲细胞抗体,介导Ⅰ型超敏反应;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增高。

多克隆抗体为第一代人工抗体,由多克隆细胞产生的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单克隆抗体为第二代人工抗体;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

超敏反应:免疫反应的强度超过病原体所能造成的损害,免疫系统还会对一些无害的抗原如食物分子产生免疫反应,这些反应造成的危害可能超过病原体或抗原,这些反应就称为超敏反应。

原因:变应原(外因)、机体反应性即特异性个体(内因)、遗传。

Ⅰ型超敏常见的过敏疾病:(1)药物过敏性休克;(2)血清过敏性休克(TAT);(3)呼吸道过敏,如过敏性鼻炎、哮喘;(4)消化道过敏,如海鲜、牛奶。

Ⅰ型超敏反应抗原:变应原(动植物蛋白、药物、化学物质、尘螨)。

预防治疗措施:脱敏疗法(少量、多次、反复注射过敏原来耗掉介质,青霉素不可以用)、药物治疗(抑制介质释放,拮抗介质,抗IgE抗体,如Vc、Ca离子)。

谁发现抗体:Niels K. Jerne、Georges J.F. Köhler、César Milstein。

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单特异性和均一性,无限供应,用混合的抗原制备出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B淋巴细胞杂交瘤(基本原理):骨髓瘤细胞与免疫B细胞融合所产生的杂交瘤细胞,其既具有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也具有淋巴细胞分泌抗体的特性。

单克隆抗体原理单克隆抗体制备步骤:抗原制备→免疫动物→骨髓瘤细胞及饲养细胞的制备→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的选择培养→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及克隆化→单克隆抗体的鉴定→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饲养细胞的作用:增加细胞密度,满足新生的杂交瘤细胞对细胞密度的要求,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分泌生长刺激因子促进杂交瘤细胞的生长。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三个必要的试剂:(1)固相的抗原或抗体,即"免疫吸附剂";(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称为"结合物";(3)酶反应的底物。

最常见的检测方法是夹心法。

原理:基于抗原或抗体能吸附至固相载体的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抗原或抗体与酶形成的酶结合物仍保持其免疫活性和酶催化活性的基本原理。

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原理: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组织样品进行着色,通过分析着色位置和着色深度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的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的信息。

区分自动/被动免疫(方法):自然自动:通过自身患病产生抗体;人工自动:通过注射灭毒抗原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抗体;自然被动:最典型的母体IgG进入胎体;人工被动:直接注射抗体类物质。

人工自动免疫:是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疫苗、类毒素等抗原物质,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