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话在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对话在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对话”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意识

德国的接受理论先驱姚斯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座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戊烷一种当代的存在。”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沃尔夫冈·伊瑟尔也强调:“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中的微言大义。”他们的这些经典理论,使我们从先前的作者中心论与文本中心论的观念限制中走出来。“不着不仅是作者创作动机的最初激发着,而且是创作的最终完成者。正是读者连续不断地参与阅读,给作品注入了新意,作品的艺术生命才得以长青不老。”作者读文本,文本反过来也在读读者,他们之间是一双向交流的过程,即一个对话的过程,也应该是一次次圣诞的过程。

将学生阅读文本视为对话,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是要求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是学生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与文本共同生成各种带有学生个性色彩的文本意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对这种解读的简明的形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学实施者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从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意识。

二、“对话“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批判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发展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对文学作品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因为个性化阅读也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怀疑,怀疑精神就是一种批判意识。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分批判,才能显示他的个性。个性化阅读活动中的批判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理敢于批判文本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二是敢于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与教师关于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用“对话”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批判意识是非常合适的。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学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对文本的看法,可以检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思路。通过对话,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对文本的评注与他人对文本的评注进行对照,取他人之长补自己所短,以更为客观全面地评价文本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对话”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意识

叶圣陶曾经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植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有了审美的本领,就能扩大你的眼光,充实

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达到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受用的目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实施审美教育。而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对话”,通过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遨游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文学殿堂里,去品味千种风情,体验万分情感,让他们的心灵得到美得熏陶,精神得到美的净化,让他们去感受人间真、善、美,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化的审美意识。如有位教师在讲授《孔雀东南飞》一文时,就采用了“对话”。有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针对文章结局“焦仲卿、刘兰芝双双殉情、化鸟和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居然是对封建社会制度、封建礼教的尖锐的揭露和控诉,但是他们应该学习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张生与崔莺莺,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去追求纯真的爱情。对于此种见解,该教师在课堂上大加赞赏,因为这位学生的审美观念是富有时代精神的,也是健康向上的。

四、“对话”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新意识

沃尔夫冈·伊瑟尔在他的著名论文《文本的召唤结构》中提出:文学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意义空白与意义未定性,它给读者提供了能动反思与想象的宽广余地。波兰英伽登也认为,作品是一个充满了未定点和空白图式的结构,其中作品的未定点滴需要读者去确定,空白图式的结构需要读者去填补。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而文学描写性语言具有模糊特点,这使得文学作品带有许多未富有点与空白,作品的“召唤结构”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

从而赋予读者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为读者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

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参与与文本的对话,用自身的知识结构生活体验、道德判断、审美情趣,对文本进行具有个性化的解读,发现文本中特有的空白和未定点;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积极参与到与文本的对话中去,用自己的慧眼找到文本中特有的空白和未定点。我们知道,文本中的空白和未定点,随时随地等待着读者去作合理的解释,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应当是流动跳跃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失时机地艺术地引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生生对话),让学生参与对作品的讨论,教师自应主动、热情、明主、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对话中去(即师生对话),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智慧、灵气和创造力。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