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营销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镇远旅游分析报告

镇远旅游分析报告

镇远旅游分析报告1. 引言镇远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本报告旨在对镇远旅游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旅游资源、旅游需求、旅游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2. 旅游资源镇远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特色民俗等。

首先,镇远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如优美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地质景观等,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其次,镇远还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拥有古城墙、古街巷、古建筑等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

此外,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如苗族寨子节、古法造纸等也成为镇远旅游的亮点。

3. 旅游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逐渐增加。

镇远作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大量游客。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镇远旅游主要受众包括自由行游客、文化爱好者、户外运动爱好者等。

他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主要包括独特的文化体验、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舒适的旅游设施。

4. 旅游发展现状目前,镇远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旅游业已经成为镇远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镇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同时,镇远还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升了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旅游发展潜力尽管镇远旅游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交通、酒店、餐饮等方面的设施需要提升。

其次,镇远旅游的宣传推广工作还需继续加强,提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镇远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和挖掘独特的旅游资源,推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6. 结论综上所述,镇远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镇远旅游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推广工作以及独特旅游资源的开发。

古城镇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古城镇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题目: 古城镇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指导老师:权哲男教授作者:赵超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2008级经济学二班古城镇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赵超斌(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8级经济学系吉林延吉)摘要:镇远地处贵州省东部,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之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经过十几年的长足发展,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在快速开发古城旅游业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有多不足,,旅游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文章在对镇远古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借用国外的SWOT 分析方法,对镇远古城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镇远古城旅游业发展战略.关键词:旅游业;SWOT 分析;镇远;战略选择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之处,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

镇远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阳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

古城镇远,自秦昭王30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县历史,其中1300多年作为府、道、专署所在地,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使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现已形成了五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景区,另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高挂河,以及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160余处。

城内舞阳河自西向东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民族古镇旅游资源发展调查与评价--以贵州镇远为例

民族古镇旅游资源发展调查与评价--以贵州镇远为例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民族古镇旅游资源发展调查与评价--以贵州镇远为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院部名称专业班级完成时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民族古镇旅游发展调查与评价--以贵州镇远古镇为例学生姓名:院部名称:专业名称: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1.本人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明确标明。

2.本人完全了解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本文被查阅、借阅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同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可以采用影印、打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复审时,如发现本文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学院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无关。

作者签名:日期:二O一XX年XX月XX日摘要民族古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旅游地,发展迅速。

从而加剧了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对民族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文章通过分析贵州省镇远古镇的旅游资源特点、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其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得出保护和开发策略。

加强对民族名镇的保护和管理,树立全民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

正确合理利用镇远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吸引旅游者的眼球,让镇远旅游得到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同时,使镇远旅游资源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民族古镇旅游;旅游资源;开发评价;镇远民族古镇就是在于历史久远,人文建筑保存好,能够与周边环境形成和谐共处且有与众不同特点。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借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和意识自然因素,也可以是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或者其他任何因素。

镇远旅游资源是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也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镇远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镇远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镇远县旅游业发展情况一、基本县情镇远位于两省(湖南、贵州)三地(怀化、黔东南、铜仁)交界地区,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区,共有110个村,12个社区和4个居委会,总人口23.8万人(常住半年人口),少数民族占42%。

镇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镇远自秦昭王30年置县建镡城县开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有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穿境而过,即将建成的二级公路、旅游公路将大大改善镇远的交通条件;今年动工的石阡经镇远至剑河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黄平机场建成后将使镇远交通更加便捷。

镇远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旅游资源禀赋独特。

现已形成五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高过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0余处。

镇远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启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青溪铁厂,是张之洞、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产物,“天字第1号”铁锭现仍存放在镇远。

镇远也是现代工业――贵州青酒集团所在地,州委、州政府以我县青溪、羊坪为核心建立了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

二、旅游业发展情况自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文化旅游兴县”战略思路以来,我县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跟进、群众参与”的原则,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突出文化,注重特色,按照优秀旅游城市标准,努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一)完善了规划体系,优化了政策措施。

首先,在已有的《镇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历史街区详细规划、文保单位保护整治设计,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单个文保单位三个层次的规划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进行超前控制,并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阶段。

论文-镇远古城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因、经验和启示

论文-镇远古城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因、经验和启示

引言镇远古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

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160余处,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和典雅的古城布局闻名全国,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氵舞阳河自西向东,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包容性的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

由于地处西南重镇,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为中原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重要交通孔道,明代中叶已是“西南一大都会”,成为黔东一带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镇远旅游产业萌发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但发展一直非常缓慢,直到1999年,当地旅游产业所占比重仍不足5%,旅游综合收入不足千万元。

但是近十几年来,镇远旅游产业经历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2006年至2014年,旅游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均超过了20%,旅游业带动的相关产业对当地经济贡献超过30%。

2015年仅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75.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35.78%。

镇远旅游产业从产生到发展壮大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当地的相关主体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1 镇远旅游产业的萌芽期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标志,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不久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出了“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的搞,加快地搞”的号召。

旅游业的兴起给历史文化悠久和拥有丰富资源的镇远古城很大的启示。

那些原先就被当地保护得很好的文化建筑便形成了资源优势,为镇远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1986年,镇远成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号,激活了镇远县旅游业,更引起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1987年,为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力度,该县成立了旅游局,统一对当地旅游产业规划进行指导。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省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省份,但是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中国依然处于落后的地位,就算与其周边的其他省份相比,的旅游发展也是落后的,与他们有较大差距。

所以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抓住发展旅游业的机会,主要解决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使的旅游成为全国旅游业中的亮点和热点,合理利用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的旅游优势,从而促进省的旅游健康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

一、旅游业的现状分析(一)省旅游业的优势1、旅游资源的种类多样省在旅游方面的资源很多,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风光,有大量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保护公园、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主要旅游资源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云雾山、黔灵山、石林、黄果树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荔波小七孔、威宁草海、清镇红枫湖、织金洞、万峰林等。

同时这些旅游资源也是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多彩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世世代代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白族、仡佬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多种多样精彩纷呈,各民族的文物美丽多样,民族村寨里面山清水秀,各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的习俗,民族服饰款式多样,民族节日热闹丰富,比如的黔东南州被称为百节之乡。

民族节日有彝族七月火把节、苗族花山节、苗族龙舟节、侗族的赶歌节、回族的开斋节等。

这些都是最古老质朴、纯洁美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2、温暖舒适的气候特征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由于纬度较低,许多地区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这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是一个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观光的地方,春季游客可以来赏花,比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夏季游客可以来避暑,比如凉都六盘水;秋季游客可以来探险考察,比如高原明珠威宁草海;冬季游客可以来旅游过年参观少数民族的过年活动,比如西江千户苗寨等。

3、广泛分布的水资源省的水资源众多,省河流和瀑布分布广泛,比如闻名全国的黄果树瀑布、支嘎阿鲁湖、阿哈湖、赤水月亮湖等非常多的水文资源。

镇远旅游调研报告

镇远旅游调研报告

镇远旅游调研报告摘要镇远是中国贵州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镇远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1. 简介镇远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距离贵阳市约300公里。

这座古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镇远成为了越来越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胜地。

2. 旅游资源镇远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城墙、古街、古建筑、古庙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镇远的万家寨,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3. 旅游现状近年来,镇远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不便、环境脏乱等。

4. 旅游市场分析镇远的旅游市场主要以国内游为主,尤其是来自贵州省内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推广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也开始涌入镇远。

5. 问题和挑战镇远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资源保护不力、旅游产品单一等。

此外,旅游安全和服务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6. 建议为了促进镇远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 加大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力度,推进文物修复和保护;- 多样化旅游产品,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 提高旅游安全和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加强宣传推广,扩大镇远的知名度。

7. 结论镇远旅游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仍需要克服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持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资源保护和提升服务质量,镇远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镇远县农家乐旅游发展初探(1)

镇远县农家乐旅游发展初探(1)

镇远县农家乐旅游发展初探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乡村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关注不断增强,农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新兴热点。

在贵州省铜仁市境内的镇远县,农村旅游发展已然成为了该县文化旅游事业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就镇远县农家乐旅游发展进行探讨,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镇远县农家乐旅游的现状镇远县地处贵州东北部,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拥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资源和文化积淀,素有“千年古镇,百姓风情”的美誉,因此,镇远县的农村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作为一种以农家乐为主导的农村旅游,镇远县的农家乐旅游发展相对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管理制度。

农家乐旅游业在镇远县发展迅速,越来越受到游客们的青睐。

截至目前,镇远县已经建起了不少家特色农家乐,它们普遍具有淳朴的民风、新鲜的农产品、宽敞的住房、周到的服务,深受大众喜爱。

其中深柳沟、芭茅村、都匀镇等地的农家乐因其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二、镇远县农家乐旅游存在的问题虽然镇远县农家乐旅游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安全问题。

由于农家乐一般都是小规模的私人经营,其安全管理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如灭火设施不完善、电源线路老化等,这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对游客产生不利影响。

2、环境问题。

由于农家乐通常是座落在农村,一些经营者对环境保护意识仍不够,如存在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给当地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

3、服务质量问题。

由于大多数农家乐经营者通常是业余经营,没有系统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游客的体验和口碑。

三、发展建议1、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家乐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安全生产制度,要求经营者必须设置灭火器材、电器设备等,并且经常进行安全检查。

2、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家乐经营者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避免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贵州镇远古镇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贵州镇远古镇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GRACEFUL BEARING区域治理贵州镇远古镇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南民族大学 杨铠源摘要:本文以传统型古镇贵州省镇远古镇为例,对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旅游感及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来对旅游保障与开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镇远古镇是一个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与历史遗留产物的文明古镇。

但由于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不足、环境与生态建设上出现了漏洞、旅游宣传不到位等原因,镇远古镇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从而严重影响了镇远古镇旅游产业的发展。

镇远古镇有着丰富的资源条件、较多的历史遗产,这些都是其成为旅游业发展需要的资源。

如何进行镇远古镇的资源保护与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镇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答题。

最后,针对文化古镇镇远存在的现实问题给予分析,并提出解决制约镇远古镇发展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旅游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古镇特色;保护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9-0293-0002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广阔的疆土上有着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且数量众多。

本文首先阐述了镇远古镇的基本概况、历史文化、区位条件,总结了近年来镇远古镇的旅游开发的进程与完善,列举了镇远古镇中较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对景点资源和镇远古镇中的居民的生活,提出了镇远古镇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最后对镇远古镇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模式进行分析。

一、镇远古镇旅游开发现状(一)镇远县概况1.区位条件镇远古镇坐落于贵州省东部,临界与湖南省与贵州省。

镇远县城虽然只拥有老的火车站,但是距离周边的芷江机场70km,交通整体来说还算便利。

镇远县总面积1927km,总人口数达到30万,其中少数民族约占51%。

1988年曾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胜地。

2.资源条件镇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占地3.2平方公里。

古城有着2280余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长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

镇远龙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镇远龙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镇远龙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龙舟运动是我国著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

龙舟旅游作为一项以继承传统为基础,以娱乐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旅游项目,在全国各地正蓬勃发展。

镇远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龙舟竞渡在有2280多年历史的镇远亦有600多年的发展史,优美的舞阳河、雄厚的群众基础、扎实的龙舟文化等众多的旅游资源,为开发镇远龙舟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镇远政府也有意将其打造成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品牌。

关键词镇远龙舟旅游发展现状对策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

二、镇远龙舟概况划龙舟在镇远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群众基础深厚。

自80年代初镇远县政府与龙舟协会开始举办正式龙舟赛以来,至今已有28届,成为镇远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集文化、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最壮观、最奇特、最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节日活动。

镇远龙舟队还多次代表贵州省参加国内外的各级龙舟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镇远多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最佳龙舟竞赛区”、并享有“龙舟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单位”、“贵州省龙舟训练基地”等美誉。

1.镇远龙舟的起源镇远端午节的龙舟赛承袭了楚风,为了祭奠楚大夫屈原。

但是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流传着很多关于镇远龙舟赛的美丽传说:一个是相传以前在舞阳河边住着一对叫何大的渔民夫妇,他们的三个儿子在捕鱼时,大儿子、二儿子被城东中河山北洞内的水妖吃掉,三儿子阿旺借助于中河山南洞内化作青衣道人青龙赋予的神力为两位兄长报仇,击毙了水妖,但他本人也因精疲力竭二昏迷,被青龙救出水面,人们为报答青龙的恩德,在每年端午节划龙船以示纪念[1]。

2.镇远端午节龙舟赛的形式与流程镇远的端午节龙舟赛只有由本地自然村寨和街道的农民组织的龙舟队参加,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赛都从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龙坛的祭龙开始,仪式举行时,盛装的苗、侗、土家族等各民族齐聚,鼓乐齐鸣,长号唢呐鸣鸣奏响。

然后进行游行仪式,游行仪式有两种:一是陆上游行,届时军乐队、裁判员和各代表队及各代表队的表演队,在唢呐、锣鼓声中顺着民族风情街游行,有舞龙舞狮表演,旱船表演和各种故事人物表演;二是游江,具有镇远特色的龙舟、彩船在引航艇的导航下缓缓游行,各地区街道的龙船、战船紧跟其后,故事船以屈原问天等故事为主题呈现在游客面前。

镇远古镇旅游营销方案

镇远古镇旅游营销方案

镇远古镇旅游营销方案一、背景介绍镇远古镇位于中国贵州省遵义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镇远古镇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古建筑和传统手工艺而闻名,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探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镇远古镇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推广和营销古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标受众我们的目标受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 1. 文化探索者: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喜欢探索古镇的历史遗迹、传统建筑和民俗风情。

2. 自然爱好者:喜欢大自然,追求宁静与放松,希望逃离喧嚣的城市生活。

3. 地域旅游者:来自贵州省内的游客,追求短途旅游,喜欢游览自己家乡的景点。

三、市场分析1.竞争对手分析:镇远古镇周边有许多古镇旅游景点,如黄果树瀑布、麻黄山等。

这些景点与镇远古镇竞争激烈,如何突出自身特色,吸引游客成为重要课题。

2.SWOT分析:•优势:镇远古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古建筑保存完好,能够提供游客独特的体验。

•劣势:交通不便利,宣传推广力度相对较小。

•机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加,镇远古镇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威胁:周边竞争对手的增加,以及镇远古镇自身的发展不足。

四、营销策略1.品牌定位:将镇远古镇定位为传统文化与自然美景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

2.宣传推广:•建立官方网站:通过官方网站向游客介绍镇远古镇的历史文化、景点和旅游线路等,提供在线预订服务。

•社交媒体营销:在知名社交媒体平台上开展宣传活动,发布有趣的照片、视频等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和分享。

•口碑营销:通过与旅行网站和旅行社合作,提供优惠和套餐服务,增加游客的口碑推荐度。

3.丰富旅游产品:•文化体验:开设传统手工艺制作工作坊,让游客亲身参与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增强游客的参与感。

•自然探索:组织徒步、骑行等活动,引领游客深入体验镇远古镇周边的自然美景。

•居民互动:鼓励当地居民与游客互动,组织民俗表演、传统节日等活动,增加游客的文化体验。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1. 引言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贵州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将分析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以进一步提升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2.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贵州旅游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2.1 自然景观资源丰富贵州拥有壮丽的喀斯特地貌、清澈的江河湖泊和丰富的矿泉水资源。

例如,黄果树瀑布和黔东南地区的千户苗寨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自然景观的丰富性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2 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贵州省是中国地理上最为多样化的地区之一,拥有55个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传统习俗,这些独特性吸引了对文化交流和体验、民俗旅游感兴趣的游客。

2.3 政府支持政策的积极影响贵州省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并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

这些政策的积极影响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2.4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贵州省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丰富,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存在滞后的问题。

例如,交通网络不完善、酒店和食宿价格高昂等问题,制约了游客的体验和旅游业的发展。

2.5 旅游产品开发不足贵州旅游业目前主要以自然景点和民俗文化为主,而在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方面仍有发展空间。

贵州省可以进一步开发和推广特色产品,如户外探险、民俗体验等,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留存率。

3. 对策为了进一步提升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3.1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贵州省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交通网络的建设和改善,提升酒店和食宿的品质和数量,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此外,还可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旅游行业,促进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

3.2 多样化旅游产品开发贵州省可以通过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吸引更多的游客。

地区旅游产业毕业论文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

地区旅游产业毕业论文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

地区旅游产业毕业论文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一、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文化链接(一)建立文化与旅游的联动机制,促进旅游发展模式中旅游与文化的价值协调与平衡文化与旅游分属两个不同的产业领域,两个产业有各自的运作机制,基于不同的产业发展需求,多数地区两个产业的运作往往是各自为战。

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一定的旅游资源进行相应的运作,文化产业则往往按照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来进行文化的挖掘、创新、传承与推广。

从本质来看,旅游与文化并不是背向发展,旅游与文化之间存在很多交叉点,因此贵州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有效的文化链接在客观上具有可行性。

建立旅游与文化的联动机制是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模式文化链接的必要前提。

对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文化衔接而言,联动机构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该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价值实现对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系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存续,旅游产业与文化的衔接一方面要实现经济价值的转化,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两个目标的共同实现意味着旅游产业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在意识领域的精神价值需要寻找到共通点或共容点,两个产业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和沟通工作,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联动机构可以协调改善与推进旅游和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因此建立两个产业之间的联动协调机构是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文化链接的前提条。

联动机构的建立可以使文化和旅游之间能够达到相互协作、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良好合作机制。

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的联动机制规划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认知:首先,明确两个产业在贵州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定位与发展目标,以此为基调来对两个产业实施链接,从统筹发展的高度来对两个产业进行布局;其次,寻求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目标的契合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化与旅游产业兼容的战略发展目标,以此来统领旅游与文化并进时的各种指导思想和原则;再次,对旅游和文化所代表的主要价值进行合理平衡。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旅游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先导作用和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业与日俱增的市场前景必将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国家把旅游服务战略性调整为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步伐。

当前,国际国内旅游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的重要时期。

世界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国家。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使贵州的旅游开发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热点和亮点,成为西南旅游的中坚力量,促进了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本论文分析贵州旅游业现状和资源优势及对策,运用贵州的自然风光和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实施旅游发展战略,从而更好地促进贵州旅游业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现状对策AbstractThe traveling economy has the leader and the connection impetus function to the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the foreign countries opening up, the market prospect which the tourism grows day by day will certainly develop the place economy. The country sets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traveling as the key point of the advancement west the big development, speeds up the construction steps. Presently, the international domestic traveling is being in the big development and the big adjustment period. The world traveling economy continues to grow. China is becoming the most attractive traveling country.West the big development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causes Guizhou being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cities, promoted Guizhou traveling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Guizhou tourism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sources superiority and the countermeasure, unifies the traveling resources superiority using Guizhou's natural scenery and the multi- national glorious bright history culture, unifies Guizhou the actual situation implementation traveling developmental strategy, thus promotes the Guizhou tourism to continue the health well foreword development.【Key Words】tourism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目录1.贵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4)1.1贵州概况 (4)1.2旅游业在贵州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6)1.3旅游业发展机遇优势 (7)1.4旅游业发展资源优势 (8)1.5经济欠发达为其发展提供了后发优势 (9)2.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2.1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10)2.2贵州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2)3.推动贵州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思考 (13)3.1加快旅游交通建设 (13)3.2注重贵州整体形象的塑造 (14)3.3调整产品结构 (14)3.4构建和谐旅游环境 (15)3.5推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 (16)3.6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19)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旅游业迅速发展。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范本)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范本)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1‎)论文‎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

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

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文摘要‎】‎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

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

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一、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一)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 1.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

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

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里,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

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 2.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

贵州镇远古镇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创新研究

贵州镇远古镇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创新研究

贵州镇远古镇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创新研究
贵州镇远古镇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近年来,镇远古镇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贵州省内外游客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镇远古镇需要不断创新营销策略,以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

一、差异化定位策略
镇远古镇应该突出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抓住稀缺资源,将古镇的文化特色最大化地呈现给游客。

可以开展一些古镇历史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吸引游客,同时建设古镇文化博物馆,将传统文化和当地历史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让游客沉浸在古镇文化的氛围中。

二、亲和力和参与度提高
在营销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市场份额、知名度等数据,还要提高游客的粘性,这样可以为古镇带来更多的回头客。

比如开展民俗体验活动,让游客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举办历史文化讲座,吸引游客了解更多古镇历史文化。

三、社交媒体的运用
如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渠道。

密切关注自身的社交媒体账号,运用相关平台的推荐和广告位,以及结合地区人口中心进行营销,把古镇文化推广到更多的潜在游客群体中,吸引更多人关注。

四、提高服务水平
无论游客的需求是什么,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满足。

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些便捷的服务,比如,通过增加厕所的数量、提供免费的碳酸饮料等。

总之,贵州镇远古镇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以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

在制订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古镇需要考虑游客的需求、文化特色和社交媒体的运用。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古镇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镇远县农家乐旅游发展初探(1)

镇远县农家乐旅游发展初探(1)

镇远县农家乐旅游发展初探近年来,农家乐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农村生活的清新与自然,因此农家乐旅游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机。

成都市眉山市镇远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便具备了天然优势,也开始逐渐发展农家乐旅游产业。

本文旨在探讨该县农家乐旅游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农家乐旅游产业的兴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

养生健身、赏景游览、采摘垂钓、品尝乡土美食等各种体验式旅游活动大受欢迎,与此同时,农家乐旅游产业也正迅速兴起。

农家乐旅游以乡村风光、农家生活为卖点,与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景点观光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了现代旅游新的形式,备受各地游客的青睐。

眉山市镇远县地处四川省盆地西南缘,地势多山,水系发达。

该县旅游资源丰富,具备了开发和推广农家乐旅游的天然条件。

特色的乡村文化、美味的农家农产品,成为了该县农家乐旅游产业的最大卖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县也就开始探索如何发展自己的农家乐旅游产业。

二、农家乐旅游产业的现状在镇远县范围内,农家乐旅游场所数量较多。

这些场所多集中在城市周边,沿江而建。

它们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造型别致的建筑风格,很好地体现了乡村特色。

而且,彼此之间形成了规模性分布,构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农家乐小镇”。

在这些经营良好的农家乐旅游场所里,一些著名的经典美食也备受青睐。

镇远烤鸡、羊肉、酸汤鱼等传统川菜,以及羊角豆、糍粑、腊肉等特色小吃,一直都是当地农家乐旅游的知名点。

同时,不同于传统的景区游玩,农家乐旅游也带给游客们身心上的全面放松,让人重拾了慢生活的从容与闲适。

这些农家乐旅游场所及其景观,成为游客远离城市的休闲圣地。

不过,这些农家乐旅游场所运营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旅游环境整体水平不高,导致旅游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由于农家乐旅游市场门槛低,大部分场所的服务质量也不能像高级酒店的标准那般高,诸如设施、卫生等等,游客的舒适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远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营销对策研究毕业论文目录前言 (1)第一章镇远县基本情况简介 (2)1.1 镇远县概况 (2)1.2 自然条件 (2)1.3 经济发展概况 (2)1.4 行政划分 (3)1.5 历史沿革 (3)第二章镇远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4)2.1以历史文化为品牌的城区人文景观文化旅游板块 (4)2.1.1 青龙洞古建筑群 (4)2.1.2 和平村 (5)2.1.3 周达文故居 (5)2.1.4 天后宫 (5)2.2 以舞阳河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板块 (5)2.3 以铁溪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板块 (6)2.4 以高过河为核心的漂流休闲旅游板块 (6)第三章旅游业对镇远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7)3.1 经济效益 (7)3.2 社会效益 (7)3.3 生态效益 (8)第四章镇远县旅游业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4.1 缺乏整体规划,呈现“小”而“散”格局 (9)4.2 各景区价格管理乏力、高低相差较大 (9)4.3 销售渠道上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9)4.4 缺乏较好的宣传促销方式 (10)4.4.1 促销方式比较单一 (10)4.4.2 节庆促销太多形式主义 (10)4.4.3 服务人员变动较大、没有特色 (10)4.5 镇远县旅游业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4.5.1 各自为阵 (11)4.5.2 建设资源投入大 (11)4.5.3 营销渠道不畅 (11)4.5.4 人员素质不高 (11)第5章促进镇远县旅游业发展的营销对策 (13)5.1 从市场、顾客方面提升旅游业发展 (13)5.1.1 强化全县各镇的整体规划 (13)5.1.2 市场定位 (13)5.1.3 目标顾客的确定 (14)5.2 在产品、价格、渠道、服务营销中的提升策略 (15)5.2.1 提升旅游产品特色与现代旅游需求相得益彰 (15)5.2.2 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吸引更多的顾客 (17)5.2.3 从宣传、产品说明会提升镇远县旅游知名度 (18)5.2.4 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全力推进景区诚信旅游建设 (19)总结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论文附件 (24)一、英文原文 (24)二、英文翻译 (30)前言五年风雨历程,五年辉煌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镇远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全县旅游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从“旅游产业单一”到“旅游强县”的蜕变。

自2006年镇远县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文化旅游兴县”战略思路以来,“十一五”期间,全县紧紧按照州委、州政府“四圈一区”的经济产业布局,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文化旅游兴县”战略,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群众参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古城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切实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步伐,全力打造生态人文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使镇远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品牌响亮的旅游目的地。

如今的镇远县已成为国外游客古城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加,旅游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在第二届中国旅游品牌年会上,镇远县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在评选的中国最美旅游胜地排行榜上,还获得“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的称号、第一届中国低碳旅游建设峰会上,镇远县获得“中国低碳旅游示地”荣誉称号等等,这一系列的知名品牌称号,进一步提升了镇远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年里,镇远县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巨变,成为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文化流的交汇之地。

人气鼎旺的镇远,正以强健的步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第一章镇远县基本情况简介1.1 镇远县概况镇远县位于省东缘, 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县之一。

地理位置在东经108°8′ 36′′—108°52′ 58′′,北纬26°47′41′′—27°22′ 17′′之间。

东界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地区的石阡县,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县境周长358.65公里,东西最长处相距58.8公里,南北最宽处相距54.7公里。

全县面积1878平方公里,人口近26万人,其中有侗、苗、土家、彝、回、水、布依族等22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8.96%,辖6个镇6个乡。

1.2 自然条件镇远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093.3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有河流106条,水力理论蕴藏量10.55万千瓦,可开发装机5.3万千瓦矿产资源经勘察探明不同级别储量的矿床24个,矿点54个;森林覆盖率在30.2的基础上逐年递增。

现有用材森林面积70万亩,有银杏水杉、红豆杉、柔毛油杉、榉木、润楠、伊桐、石梓等珍贵树种。

还有各种中药材125种,主要品种有天麻、杜仲、三七、黄党、白术、桔梗、金银花、半夏等40余种,迄今发现铝、锌、铜、铁、磷、硅、金刚石等21种。

这里土地肥沃,果树品种多,分布面积广,为绿色产业开发加工创造了条件。

1.3 经济发展概况镇远县是一个以工业为主,旅游、农业同步发展的县,是中国民族重工业的发祥地,鸿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股份制企业--青溪铁厂,比汉阳钢厂还早三年,"天字第1号"钢锭现仍存放在镇远。

镇远县交通通讯方便,湘黔电气化铁路、公路与舞阳河穿城而过,纵贯县境90多公里,320国道和多条省县乡级公路纵横全境。

近年来基础设施和市镇建设步伐加快,为交通运输、投资办厂、旅游观光提供了方便。

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开发建成了水电站18座和11万伏国网变电站3座,22万伏国网变电站2座。

装机容量分别为2.26万千瓦和3.6万千伏安,年发电量6千万度,基本实现了工业生产电气化。

依托电力优势和交通通讯便利的条件,镇远县建起了拥有能源、冶金、化工、纺织、制造、建材、酿造、食品、皮革、加工等行业的工业企业480家,产值近3.5亿元,主要支柱产业有电力、冶金、酿造。

1.4 行政划分镇远县辖6个镇6个乡:舞阳镇、蕉溪镇、青溪镇、羊坪镇、羊场镇、都坪镇、江古乡、涌溪乡、金堡乡、大地乡、尚寨乡、报京乡。

1.5 历史沿革自秦昭王30年设县开始,镇远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县历史,其中1300多年作为府、道、专署所在地(1988年州府迁至),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第二章镇远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旅游产品,从供给者的角度来说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一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满足其在旅游过程中综合需要的服务。

从需求者角度来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以货币形式向旅游经营者购买的,一次旅游活动所消费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所以说旅游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是由多种产品组合而成的综合体。

如:旅游目的地的各旅游企业分别提供的住宿、餐饮、及交通、游览、娱乐等都是整体旅游产品中的单项产品或服务。

旅游产品的形态是指旅游产品的存在形式和表现类型。

如传统的旅游产品形态有:观光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这些产品依然存在并有所丰富和发展,而为了适应旅游者的新需求,又产生了新兴的旅游产品:康体旅游产品、科考旅游产品、探险旅游产品等等。

镇远县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县,1986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3月6日荣获“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称号,位第五。

由亚太旅游联合会、国际度假联盟组织、中华生态旅游促进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低碳旅游建设峰会上在北京隆重召开。

镇远县在会上获得“中国低碳旅游示地”荣誉称号,这是继“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称号后,镇远又增添的一桂冠。

自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文化旅游兴县”战略思路以来,一直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牢固树立绿色、生态、低碳理念,突出文化,注重特色,努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以景点的容来划分为四大板块,具体如下:2.1以历史文化为品牌的城区人文景观文化旅游板块2.1.1 青龙洞古建筑群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续建完于清初,至今已有近600多年的历史。

由青龙洞寺、紫阳书院、中元禅院、万寿宫、祝圣桥、香炉岩等6个部分、大小36个单位建筑组成,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绎道建筑文化于一身,占地近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

建筑群体建在依山傍水、古树参天、地势险要的中河山悬岩上。

此处蔓藤垂吊、溶洞密布,由南向北延伸狭长500余米,大部份建筑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洞中建楼,楼中有洞,飞檐翘壁,悬崖吊柱,造型典雅奇特,工艺巧夺天工,堪称仙台楼阁。

优美的建筑形制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又集纳了地古建筑的传统作法。

整个建筑群汇融了边疆少数民族建筑和中原地区古建筑的文化涵,是国罕见的古建筑群,有“西南悬空寺”之称,是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2.1.2 和平村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支持下建立的一个反战组织,其成员是日军战俘。

1938年至1944年,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政府,曾将700多名日本战俘囚禁在位于镇远卫城的模监狱,时称“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

在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和当时在军政部三厅文化工作委员会任职的郭沫若等共同努力下,以长谷川敏三为首的一批日军战俘加入反战同盟,在镇远建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前后发展盟员150多人。

他们反对日本侵华,力主日中友好,战后回到日本,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致力于恢复日中邦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1.3 周达文故居周达文故居是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旧址,占地125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四周为高大的风火墙,设前后天井,建有前厅后厅和厢房。

左边为居室,有古式木床、木柜等;右为展览厅,有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展柜,较详细地介绍了周达文生平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还展出了斯大林写给周达文的信、周达文的自传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成员的像片等。

2.1.4 天后宫天后宫位于县城西,背靠石屋山,面向舞阳河,主体建筑为正殿,殿为重檐歇山式,两侧建有封火墙,殿供奉海神“妈祖”天后。

天后宫的存在,是历史上舞阳河水运发达的见证,说明了历史上镇远水运发达、舟船云集的盛况。

2.2 以舞阳河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板块舞阳河发源于省瓮安县谷才村,全长444公里,其中蜿蜒贯穿镇远县93.7公里,1988年即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以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为主体;山色水韵风光迷人,“破镜重圆”半含水中半露峥嵘;鸳鸯夫妻结队戏水,情深意浓;奇妙的三叠水、珠落玉盘直泻深潭;喊泉神灵有喊必应,呼之水出、止呼水隐;石峰神形如“孔雀开屏”、形态逼真;“大圣师徒”前往探幽,忙里偷闲,整个景区一湾一画,一步一景,令游人忘返留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