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导论(张康之北大版)-李巍64页PPT
公共行政理论与方法PPT课件
![公共行政理论与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b1fa30f12d2af90242e68b.png)
• 思考:① 反腐败能不能出政绩? ②如何遏制腐败?
典藏 PPT
第三部分——公共行政方法
主要介绍: 传统行政方法与当代行政方法的具体内容
典藏
P传PT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指政府公共部门凭借行政权力,依靠从上到下制定、颁布、 运用政策、指令、计划的方法,来实现国家对公共事务的领导、组织和管 理的目的。
典藏 PPT 4、理查德·J斯蒂尔曼(Richard J. Stillman II)编写的公共
行政学教材《公共行政:概念与案例》(Public Administration: CStallmanand Cases),列举了十二种关 于公共行政的概念,并指出:这些公共行政概念中一般地 都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行政是指政府行政部 门的活动;当然,它也与立法和司法部门相联系;第二, 公共行政必须明确地表达和执行公共政策;第三,公共行 政包含着涉及到协调人的行为和人的努力的广泛问题;第 四,公共行政在许多方面不同于私域管理;第五,公共行 政担负着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第六,公共行 政执行法律的活动必须以法律为基础。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典藏
PPT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两者的联系:①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 的管理,“公共”是两者的共同边界。②公共行政即政府管理, 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也是政府,虽然它的主体还有非政府公共 组织;这样,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两者的核心主体都是政府。 ③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都是管理机关依法开展的管理活动,都 具有很强的法律规范性。④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都以追求公共 利益为目的,管理中都将“公平”因素放在首位。
• 监督(supervision):监察督导 • 行政监督(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 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行为所依法进行
公共行政学概论.pptx
![公共行政学概论.pptx](https://img.taocdn.com/s3/m/e8e252688bd63186bcebbcd0.png)
第二节 公共行政的产生和发展
• 一、科学管理时期 • 科学管理的公共行政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也
称为传统公共行政学,或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 • (一)公共行政产生的历史条件 • 1,公共行政学是工业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公共
行政学的产生是工业社会高速发展要求加强公共行政管理 的必然结果。
• 2,古德诺----1900年----《政治与行政》----对公共行 政学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 他们提出的政治行政分离,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 基础,使公共行政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 3,韦伯----“组织理论之父”----官僚制组织理论是他对
公共行政学的组织理论发展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 权力三种:传统的权力
•
魅力的权力
•
合法的权力
• 官僚制是用法律或行政法来规定固定的或官方的权限 的理论原则。
• (三)泰勒、法约尔和其他科学管理学派学者的主要 理论贡献
• 1,泰勒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之“科学管理之 父”,是科学管理学派的领袖。
• 2,法约尔是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之为“行 政管理之父”
• 管理5项只能和14条管理原则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 行政是指政府处理国家的公共事务。
• 公共行政是指公共组织的行政,即公共组织对社会公 共事务的管理。
• 广义的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和公众提 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一切社会 组织。
• 狭义的公共组织----政府
•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界定公共行政的领域:
• 他将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四个方面:
• 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 二、行为科学时期
2016华北电力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康之《公共行政学》课件
![2016华北电力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康之《公共行政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a74950312b3169a451a485.png)
【名师指导】2-8月份是专业课复习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对于跨专业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
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参考书精读2-3遍,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2-3个问题为宜。
由于这段时间很关键,大家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把专业问题都吃透。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真题中变换着面孔出现。
所以,大家在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察点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上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更多备考方法、策略、规划请到我们的官网查询,必能满足你的期待。
公共行政学张康之第五章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涉及到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的有机统一。
2、政府职能模式:是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是政府如何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对经济的运行加以调控的方式、方法的总和,集中反映在政府所确立的经济体制和政府参与的经济运行机制之中。
3、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腾飞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政府职能模式,这一职能模式既能保证社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又能充分发挥政府作为社会总体利益代表者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与控制。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与社会处在一种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相互独立又彼此依赖的有机统一的关系中。
4、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和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自治型社会组织。
5、民主行政:是指政府的行政机关(区别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以及社会管理中的民主制度、民主作风和民主意识。
6、治理理论:治理理论非常强调公众参与治理的意义,认为公众是合法权力的来源,只有当公众普遍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才能建立起民主行政的现实形式。
2017华电行管考研张康之《公共行政学》课件
![2017华电行管考研张康之《公共行政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484ff6aef8941ea76e0558.png)
③社会组织结 ④法律制度 ⑤政治文化 ⑵经济环境 ①经济制度 ②生产力水平 ⑶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指由一定的世界观、理想、信念、伦理、价值、心理、文化程度等 构成的综合体。 文化因素渗透到行政系统的各个领域,对行政行为、行政体制以及行政职能等 都产生广泛的影响。 3、简述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答:在行政学内部,最早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加以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 授高斯。 里格斯将世界各国的生态环境分为三种模式: ①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融合型行政模式。 ②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衍射型行政模式。 ③与过渡社会相适应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4、试简述行政改革的动因。 答:行政改革的动因: ⑴外部动因是指行政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行改的动力。 ①经济 ②政治 ③文化 ④技术 ⑵内部动因指的是行政系统内部所引起的改革动力。 ①行政组织的演化②组织分工的细化 ③行政权力的异化④行政文化的僵化 5、简述行政改革的目标的含义和特性。 答:行政改革的目标是改革者所确定 的行政改革所要取得的结果。 行政改革目标具有以下特性: ①指向性 ②具体性 ③主观性 ④客观性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 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 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 每道题 350-400 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篇幅占到 A4 纸 的半页为佳。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考研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 答题法”,即 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 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必要性,罗列要点, 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第1章 导论 公共行政学PPT课件
![第1章 导论 公共行政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bfe9fccaaedd3383c4d3dd.png)
公共行政学史
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行政学要想证明自身,关键不在于 它对某个研究领域的垄断,而在于其在特定领域能够发展出 独特的知识。有鉴于此,本书的直接目的是梳理学科的内在 脉络,隐含的目的则是引导读者进入复杂的公共行政世界, 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公共行政学已经建构出来的 可甄别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立场。
公共行政学史
无论如何,在有关公共行政学史的讨论过程中,我们应 时刻提醒自己,当我们试图对公共行政学历史及其观点进行 评判时,应该意识到“其中根本的东西在于心灵的样式、意 识模式和表征人类经验的建构方式”,而如果不能追问这些 更为深层的逻辑,任何批判和认识都将是基础薄弱的或者是 自说自话!
欢迎进入公共行政学世界!
但是,美国公共行政也是在吸收其他制度文明成果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上,根据马丁(Daniel W Martin)的 研究,“1937年之前出现在美国公共行政学文献的那些重要 观念(占据自威尔逊一文起该领域成果的一半)都已在1859 年前的法国面世了”。
公共行政学史
1.3.1 公共行政学的欧陆传统
公共行政学的东亚传统主要 表现为:儒家文化伦理政府 观念、一体化政治社会关系 与单一制中央集权、摆脱殖 民主义与实现现代化的历史 以及相伴随的威权政体。
公共行政学史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概念。 从客观的公共行政实践出发,公共部门的特殊性奠定了公共 行政作为一种专门知识的现实基础。更进一步,公共部门特 别是政府部门的“公共特质”塑造了公共行政特有的视角和 关心的议题。由此,产生了公共行政学史乃至公共行政理论 史。
公共行政的运行机制
![公共行政的运行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bbc5ac052d380eb63946dad.png)
? 御史纠察制度 ? 言官谏诤制度 ? 地方监察制度
– 现代行政监督制度
? 立法机关的行政监督 ? 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 ? 司法机关的行政监督 ? 社会力量的行政监督 ? 政党监督
19—17
6.3 行政监督
? 6.3.3 行政监督方式
– 质询 – 弹劾 – 不信任表决 – 申诉与控告 – 报告与汇报 – 预算、决算与审计 – 检查、调查与视察 – 工作考核
19—18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领导与行政领导的含义。 2.简述行政领导权力的类型。 3.论述行政领导的作用。 4.分析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职责。 5.简述行政领导者产生的方式。 6.论述行政领导者素质的内容。 7.论述公共行政领导集体结构科学化的内容。 8.简述行政领导方式的类型。 9.简述行政协调的含义。 10.论述行政协调的作用。 11.简述行政协调的基本模式。 12.简述行政沟通的含义。 13.简述行政沟通的种类。 14.论述影响行政沟通效果的障碍。 15.简述行政监督的含义。 16.论述行政监督的特征。 17.论述行政监督的方式。
? 另一方面,是行政组织外部的其他监督主体对行 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督, 如立法监督、群众监督、政党监督等。
19—14
6.3 行政监督
? 6.3.1 行政监督概述
– 行政监督的特征:
? 行政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 行政监督对象的特定性 ? 行政监督内容的广泛性 ? 行政监督过程的公开性 ? 行政监督依据的法定性
? 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 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 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 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
公共行政学.ppt
![公共行政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7046c5172ded630b1cb6e3.png)
第一章:绪论
一. 公共行政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 行政: 指政府处理政务. 也就是处理社会
公共事务. 公共行政: 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 理.
2. 公共行政的特点与作用:
a. 公共行政的特点。 (1). 公共性.(2). 政治性.
(3). 法制性.(4) 民主性. (5) 公平性.(6) 高效性.
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 并支配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b组织文化的作用 第一. 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第二. 是管理的基础. 管理的灵魂. 第三. 是组织的个性 第四. 为组织和组织成员提供精神动力 第五. 组织文化的稳定性
c组织文化的特征 第一. 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 第二. 团队精神 第三. 对人的关心程度 第四. 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 第五. 风险承受程度 第六. 民主程度 第七. 报酬标准 第八. 重视结果 第九. 控制程度
的惰性。 第五, 历史的继承性。
3. 行政体制的作用
第一, 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 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 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全面地促 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第三, 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 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
第四, 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 保证。
a.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联系实际. 结合国情. 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 d哲学研究方法 c 就是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公
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 e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f实证研究方法 实际调查研究. 模拟实验. 个案研究等 g比较研究方法
第二章
行政环境
一. 行政环境概述 1. 行政环境的含义 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共行
第三, 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 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 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07公共行政的过程
![07公共行政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0f7f629bd64783e09122b53.png)
– 行政决策的原则 • 信息原则 • 系统原则 • 预测原则 • 择优原则 • 创新原则 • 可行原则 • 民主原则 • 动态原则
16—6
7.1 行政决策
• 7.1.2 行政决策的原则和程序
– 行政决策的程序
• • • • 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集思广益,设计决策方案 评估选优,抉择决策方案 局部试点,修正完善方案
16—8
7.2 行政执行
• 7.2.1 行政执行概述
– 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公 共政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 活动的总和。
• • • • • 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 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 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 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 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16—9
7.2 行政执行
• 7.2.2 行政执行的过程
– 所谓行政执行的过程,就是把行政决策方案付诸实 施的过程。行政执行工作的基本过程由行政执行的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组成。
• 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制定执行计划活动和一般准备活 动两个方面的内容。 • 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中心、建 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要善于做好协调工作、加强行政执 行中的监控。 • 总结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执行情况 的评定、对经验教训的总结。
16—7
7.1 行政决策
• 7.1.3 政策分析
– 政策分析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 要实现科学的行政决策,就必须运用各种分析方 法和技术来帮助决策者制定政策,这就是所谓的 政策分析。 • 政策分析的必要性可以从决策失误以及决策机构 的低效得到说明。
公共行政学概论02行政人员及其责任
![公共行政学概论02行政人员及其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db1493ef6294dd88d0d26bce.png)
2.4 行政问责制
• 2.4.1 行政问责与问责制
– 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制的重要意义:
• 行政问责制有助于提高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 • 行政问责制有助于形成自觉负责的行政理念 • 行政问责制有助于抑制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 象
18—14
2.4 行政问责制
• 2.4.2 责任政府与行政问责制
18—2
2.1 作为特殊职业群体的行政人员
• 2.1.1 行政人员
– 行政人员也就可以称为行政工作人员,有两个方面 的含义:
• 一是指一定的行政体系中的全部工作人员的总和,包括各 级行政部门的主管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 • 二是指在政府部门中工作的具体的工作人员。
– 行政人员在行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同时代有 很大的差异。 – 行政人员具有双重身份。 – 划分行政人员个人行为与行政行为的标准。
18—9
2.3 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
• 2.3.1 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
– 广义的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公务员因其公 共权力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法律以 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在这种意义上使 用的行政责任概念,实质上就是行政人员的 职业责任。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人员违 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 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 责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8—15
2.4 行政问责制
• 2.4.2 责任政府与行政问责制
– 行政问责制是责任政府实现的重要机制,没 有问责,责任就无法落到实处。而问责就需 要明确政府的不同责任。 – 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 • 政府的政治责任 政府的行政责任 政府的法律责任 政府的道德责任
《公共行政学》课件
![《公共行政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4b4c6d2b160b4e767fcf30.png)
国家、统治与行政
4、国家的权力 立法权 司法权 行政权 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民主集中制)
国家、统治与行政
二、统治与行政
1、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统治的两层内涵:控制和管理 马科斯· 韦伯的权威结构理论: 魅力型权威结构 传统型权威结构
法理型权威结构
国家、统治与行政
2、统治与行政的关系 (1)统治的性质决定了行政的性质 (2)统治是行政的前提,而行政则是统治的具体化 (3)统治的合法性决定了行政的合法性基础,行政 的合法性是统治合法性的重要保证 (4)统治形态的变化决定行政模式的变革
一、国家的起源
1、什么是国家?
反映等级社会秩序的国家观 反映个人主义社会秩序的国家观 体现社会共同体观念的国家观
国家、统治与行政
2、国家的起源 剥削论(掠夺论) 契约论 “暴力潜能”分配论(新制度学派)
国家、统治与行政
3、国家的职能 政治职能——政治统治和保卫国家 经济职能——保障国家范围内的物质供应和经 济秩序 社会职能——维系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
定律六:办公场所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成反 比。事实上,那些事业处在成长期的机关是没有足够的兴趣 和时间设计完美无缺的总部的。因此,“设计的完善乃是凋 零的象征”,“完美就是结局,结局就是死亡”。 定律七:“鸡尾酒会公式”。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
定律八:嫉妒症。在嫉妒症流行的机关里,高层主管勤 苦而迟钝,中层干部勾心斗角,低级人员丧气而不务正业。 嫉妒症的三个时期。
国家、统治与行政
3、公共行政发展的几个阶段 (1)科学管理时期 (2)行为科学时期 (3)管理科学时期 (4)权威解构和社会治理时期
国家、统治与行政
4、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 (1)现代行政现象 行政职能扩展 “行政国家”(Administrative State) “大政府”(big government)
公共行政学 全套课件
![公共行政学 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bf4e6a80eb6294dc886c63.png)
1.3 统治行政、管理行政、服务行政
• 1.3.3 服务行政
– 服务行政是政府公共部门在运行和发展中遵循公民 至上理念、以回应公民需求,实现公民公共利益为 目标的新型治理模式。
– 服务行政的特征:
• 服务导向而非控制导向 • 公正导向而非效率导向 • 公民本位而非政府本位 • 开放式行政而非封闭式行政 • 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
年发表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对公共行政学 的形成都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 最早对公共行政学这门独立学科的内容进行系统研 究和阐述的则是美国学者——怀特和威洛比。
21—12
1.4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阶段
• 1.4.2 行为主义阶段
– 随着行为科学理论被引入行政学研究中来并被人们 逐步接受,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进入了行为主义阶段。
– 在农业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行政理所当然地是国家 实现其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手段。行政活动过程的统 治、压迫功能是特别地残酷与不加掩饰的。当然, 此时的行政机构甚至还没有从政治权力机构中分化 出来,这是一种“混权”的状态,行政事务是直接 由权力机构行使的。从而充分显示出了行政的政治 统治性质。由此,可将这一时期的行政模式概括为 统治行政模式。统治行政模式是政府一经产生就存 在的一种较为低级的和原始的政府类型。
21—9
1.3 统治行政、管理行政、服务行政
• 1.3.2 管理行政
– 以管理为目的的行政称作为管理行政。管理 行政是对现代行政职能方面的描述,就其性 质而言,这种行政也可以称作为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就是现代政府出于服务社会公共利 益的目的,通过自身管理的途径而有效地实 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管理行政也就 是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的现代形式。
– 从理论渊源上讲,行为科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 30年代的早期人际关系学说。1927年到1932年美国 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 Mayo)等人进行了著名的 “霍桑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