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计算机的迷雾

合集下载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当我翻开《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这本书时,仿佛开启了一场充满惊奇与探索的旅程。

这本书并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轰炸,而是以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引领着读者一步步走进计算机那看似神秘的世界。

书中首先从计算机的起源讲起,将我们带回到那个充满创新与突破的时代。

早期的计算工具,如算盘,虽然简单,却蕴含着人类对于计算的最初渴望。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机械计算机的出现,如巴贝奇的差分机,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这些先驱们的努力为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处理器。

书中对处理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原来,处理器就像是一个超级快速的“指挥中心”,它接收各种指令,然后迅速进行计算和处理。

通过时钟脉冲的驱动,处理器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任务。

而指令集的设计,则决定了处理器能够执行哪些复杂的操作。

内存也是计算机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它就像是一个临时的“仓库”,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RAM 可以随时读写,但一旦断电,数据就会丢失;ROM 则存储着固化的程序和数据,不易更改。

了解内存的工作机制,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计算机需要足够的内存来保证系统的流畅运行。

在存储方面,硬盘和固态硬盘的发展也是令人瞩目的。

硬盘通过磁盘的旋转和磁头的读写来存储数据,虽然容量大但速度相对较慢。

而固态硬盘则基于闪存技术,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但价格相对较高。

不同的存储设备在性能、容量和价格之间的平衡,是我们在选择计算机配置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大管家”,它负责管理硬件资源、调度任务和提供用户接口。

Windows、Linux 和 macOS 等常见的操作系统各有特点。

Windows 具有广泛的软件支持和易用性;Linux 则以其开放性和稳定性受到技术爱好者的青睐;macOS 则在苹果生态系统中提供了独特的用户体验。

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系统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和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第2版)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第2版)
但还是很舒服的,推荐。
这本书还不错,可以一读。由于讲的太通俗易懂,本书所含知识量性价比不高,仅仅只适合入门和引导。
可以看第二遍的好书,确实能抓住读者的心,电学部分的介绍足够精彩,读者的求知欲不知不觉就被调动起
来了。
有初中科学知识就可以读懂!从电路、继电器等到计算机。
时间跨度大,系统性强,将计算机讲解的如此透彻,很少见到如此好的作品了,推荐给每一位数字化时代的
见证者,建议理工科学生一定读一下。
精彩摘录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身份,电子数则决定了原子的性情。
由于电子和原子核之间有引力作用,所以当电子在原子之间共用时,电子充当了原子之间的黏合剂。
电压是一种吸引力,是由于失去电子和希望重新得到电子而引起的。
电子不是凭空产生的,而“发电”也不是劳动人民在制造电子,而是让导体中原有的电子循环流动。
1.5电路和电路

2.1怎样用电来代表
一个数字
2.2古怪的二进制计
数法
2.3二进制数就是比
特串
2.4用开关来表示二
进制数字
3.2用二进制做加
法其实更简单
3.1我们是怎样用
十进制做加法的
3.3使用全加器来
构造加法机
4.1电能生磁
4.2继电器和莫尔斯
电码
4.3磁也能生电
4.4**的发明
4.5爱迪生大战
交流电
4.6无线电通信
的开端
5.2数理逻辑
5.1逻辑学
5.3数字逻辑和逻
辑电路
6.1全加器的构

6.2加法机的组

7.2反馈和振荡器
7.1不寻常的开关
和灯
7.3电子管时代
7.4记忆力非凡

x86汇编语言: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第2版)

x86汇编语言: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第2版)

16.1 任务的隔离和特权级保护 16.2 代码清单16-1 16.3 内核程序的初始化 16.4 加载用户程序并创建任务 16.5 用户程序的执行 本章习题
17.1 本章代码清单 17.2 任务切换前的设置 17.3 任务切换的方法 17.4 用jmp指令发起任务切换的实例 17.5 处理器在实施任务切换时的操作 17.6 程序的编译和运行 本章习题
第9章 硬盘和 显卡的访问与 控制
5.1 计算机的启动过程 5.2 创建和使用虚拟机
6.1 本章代码清单 6.2 欢迎来到主引导扇区 6.3 注释 6.4 在屏幕上显示文字 6.5 显示标号的汇编地址 6.6 使程序进入无限循环状态 6.7 完成并编译主引导扇区代码 6.8 加载和运行主引导扇区代码 6.9 程序的调试技术
7.1 代码清单7-1 7.2 跳过非指令的数据区 7.3 在数据声明中使用字面值 7.4 段地址的初始化 7.5 段之间的批量数据传送 7.6 使用循环分解数位 7.7 计算机中的负数 7.8 数位的显示 7.9 其他标志位和条件转移指令
8.1 从1加到100的故事 8.2 代码清单8-1 8.3 显示字符串 8.4 计算1到100的累加和 8.5 累加和各个数位的分解与显示 8.6 程序的编译和运行 8.7 8086处理器的寻址方式 本章习题
3.1 寄存器和字长 3.2 内存访问和字节序 3.3 古老的INTEL 8086处理器 本章习题
4.1 汇编语言程序 4.2 NASM编译器 4.3 配书文件包的下载和使用 本章习题
第6章 编写主引 导扇区代码
第5章 虚拟机的 安装和使用
第7章 相同的功 能,不同的代码
第8章 比高斯 更快的计算
精彩摘录
这是《x86汇编语言: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第2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1000字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1000字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1000字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1000字)《穿越计算机的迷雾》是一本由美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Donald E. Knuth 所撰写的书籍。

该书主要探讨了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深入剖析计算机的内部工作机制,帮助读者从纷繁复杂的电子世界中看清计算机的本质。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首先从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开始介绍。

作者指出,计算机可以看作是一台庞大的数学机器,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

硬件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而软件部分则是实现各种功能的程序代码。

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计算机与大型交通系统进行类比,通过比较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和交通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在介绍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后,作者深入讲解了计算机的运行原理。

他详细描述了计算机是如何执行指令的,从指令的获取、解码、执行三个步骤入手,逐步揭示了计算机内部的工作机制。

同时,作者还详细讲解了计算机的时钟系统和中断系统,这两个系统是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了解计算机的运行机制,还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软件的执行过程。

最后,作者还详细探讨了计算机的性能和优化问题。

他介绍了计算机的速度和容量两个方面对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讲解了如何通过软件优化和硬件升级来提升计算机的性能。

作者提出了一些优化技术和手段,比如使用高级编程语言、合理设计算法、充分利用编译器等,使读者能够有效地优化自己的程序和系统,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整本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

作者的语言通俗易懂,图片和实例丰富多样。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优化方法,培养自己的计算机科学素养。

阅读完《穿越计算机的迷雾》,我深感计算机科学的广阔和复杂。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迅猛,每天都有新技术和新理论产生。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还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内部工作机制和性能优化方法。

穿越操作系统迷雾:从零实现操作系统_随笔

穿越操作系统迷雾:从零实现操作系统_随笔

《穿越操作系统迷雾:从零实现操作系统》读书记录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第一章 (3)1. 操作系统定义及功能 (4)2. 操作系统发展历史 (5)3. 操作系统分类 (7)三、第二章 (8)1. 系统调用与API (9)2. 进程管理 (10)3. 内存管理 (11)4. 文件系统管理 (12)四、第三章 (13)1. 构建环境搭建与工具选择 (15)2. 系统框架设计与实现 (16)3. 系统核心功能实现 (17)五、第四章 (19)1. 进程调度与CPU管理 (20)2. 文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21)3. 存储管理策略解析 (21)4. 中断与异常处理机制 (22)六、第五章 (24)1. 操作系统性能评估指标与方法 (25)2. 系统性能优化策略与技术手段 (27)3. 操作系统安全与稳定性保障措施 (29)七、第六章 (30)一、内容概览《穿越操作系统迷雾:从零实现操作系统》是一本关于操作系统原理和技术的书籍,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操作系统的奥妙。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基本概念与设计原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驱动。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包括操作系统的作用、分类、发展历程以及常见的操作系统内核结构。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讲解,读者可以对操作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进程管理,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与通信等。

作者通过实例和图示,详细解释了进程管理的核心原理和技术,帮助读者理解进程管理的实现方式。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内存管理,包括内存分配、虚拟内存、页面置换算法等内容。

通过对内存管理的剖析,读者可以掌握操作系统在内存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和策略。

第四部分主要讨论了文件系统,包括文件操作、目录结构、磁盘调度等内容。

作者通过实际案例和理论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设备驱动,包括设备驱动的基本概念、接口定义、驱动程序编写等内容。

穿越迷雾优秀作文600字_作文大全

穿越迷雾优秀作文600字_作文大全

穿越迷雾优秀作文600字_作文大全都说穿过迷雾,就是晴天。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穿越迷雾的优秀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穿越迷雾优秀作文600字(篇一)不知什么时候,我喜欢上了一个叫“撒谎”的玩意儿,但又不知谁为什么,它总是如负心汉一般把我捉弄得疲惫不堪,遍体鳞伤。

夜幕徐徐落下,笼罩着潮湿的空气,月亮洒下白茫茫的光,留下了冷冷凄凄的气氛。

我一步一步地走回家,头脑里乱哄哄的,找不到家的方向,嗅不到家的气息……“我回来了。

”咦,怎么没人?难道我撒谎说在去补习却是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贺宴的事被发现了?我忐忑不安地回到房间里去了。

我用下巴贴着桌面,静静地沉思着,反省着,我摊开本子,让我的思想在笔尖、在纸上飞泻……我希望回到森林,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前,“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池塘外,体验山花烂漫的妩媚,感受鸟语花香的清幽……但是,撒谎让我心乱如麻,撒谎让我不能坦然面对,哪怕是没有语言、只有灵性的大自然!我后悔,我痛苦,但,我又有些舍不得与撒谎说“再见”。

突然,我的房子变成小巧的凉亭,让我能坐观“绿树村边合”,站视“青山郭外斜”,俯瞰“日出江花红胜火”,平视“春来江水绿如蓝”。

我听鸟语,看繁花,观流瀑,望高山……大自然那么美丽,那么幽静,那么坦然,那么明净,那么一尘不染地让人为自己撒谎的恶行羞愧难当。

我的心湖漰溃了,它冲破那层层迷雾,哗哗地奔腾着,呼喊着:摒弃撒谎!摒弃撒谎!随着喊声,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这时,我遇到了一位胡子长长、面容清秀、的白皮肤青年。

他寄情于山水,写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的绝句。

我猛然一震,让心灵的旅行回到了现实。

我心一横,拍案而起,叫“撒谎”写下了辞职书。

这时,快乐和轻松悄然地回到了我的身边。

朋友,在心灵困扰时,不要烦恼,让心灵作一次静谧的旅行,在感受大自然的灵性中走出迷雾,走进幽境。

穿越迷雾优秀作文600字(篇二)大雾弥漫,遮天蔽日。

风裹着雾,一缕缕,一片片,扯断了一切。

电脑是怎样跑起来的(穿越计算机的迷雾)

电脑是怎样跑起来的(穿越计算机的迷雾)

电脑是怎样跑起来的(穿越计算机的迷雾)电脑是怎样跑起来的(穿越计算机的迷雾)发布:小哲2016-10-30 13:06分类:业界资讯浏览:128我们平常用电脑玩游戏、听歌、看电影、聊QQ,用电脑处理文件,好像我们懂电脑了,真的懂了吗?其运作的原理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神秘的一件事情。

电子计算机的历史(1946年至今)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其中的每一次跨越都是那样的让人激动不已。

电脑无处不在,但对电脑非专业人士来说,对其基本运作原理却是知之甚少。

对于稍有好奇心的我们来说,自然希望有更多的认知以解心中困惑。

电脑的软硬件以弱电为信息媒介,可以通过数以亿计的晶体管和电路连线,组合成复杂的逻辑电路而完成预定的逻辑运算和信息处理,同时通过键盘、鼠标等输入模块以及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出模块完成与人的交互。

1 机械计算如何实现计算的自动化,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

机械的计算器是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前的计算自动化的尝试,直到电的出现以及布尔运算和香农的开关电路作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以及逻辑元件的数次更新换代,才产生了我们今天的电子计算机。

1642年,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加减法计算机。

它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制成的机械式计算机,通过手摇方式操作运算。

他称“这种算术机器所进行的工作,比动物的行为更接近人类的思维”。

这一思想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71年,著名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tz)制成了第一台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机械式计算机。

2 布尔运算和香农的开关电路(开关可以用来做逻辑运算)17世纪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曾提出,一旦找到一种通用的精确的符号系统,一种代数,一种符号语言,所有概念就都可以分解为数量不多的原始概念,所有的知识就能够统一表达为一种演绎体系。

基于这些数字和它们的组合规则,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PB15061359 王亚正这本书讲的是计算机的发展史,从让计算机如何做加法开始,到逻辑学,再到集成电路,最后概述了现代计算机。

主要是从硬件的⾓度介绍的,最后也提到了些关于汇编语⾔和C语⾔的简单知识。

第⼀章将电学的简单原理,还有电路图;第⼆章将⼆进制数的由来和简单的计算;第三章将于⼗进制数相⽐,为什么要⽤⼆进制⽅法来让计算机做加法,因为⼆进制在计算机中的判断简单,以开关为例,可以⽤断开表⽰0,⽤闭合表⽰1,⽽⼗进制数就没这么好表⽰了;第四章讲⼈类发现了电⽣磁,继电器的发明,磁⽣电,电话电报的发明,以及交流电的产⽣和将其与直流电⽐较;第五章将的是逻辑学的建⽴,进⽽在电学⽅⾯发明了与之对应的与或⾮门,以及他们的⼀些组合电路;有了第五章的门电路的发明,第六章讲解了利⽤门电路搭建多位的全加器;第七章介绍了触发器的⽅⾯,⼆极管三极管的发现,原理以及作⽤,以及为了使电路可以储存数据⽽发明的触发器;第⼋章介绍了⽤触发器做出的⼏种不同的拥有记忆功能的电路;第九章介绍了晶体管的发明对计算机领域的影响;第六章只介绍了⼀次加法如何计算,在第⼗章⽤了寄存器后,讲如何实现多次加法,进⽽引出了控制器的概念;第⼗⼀章介绍了存储器的原理,磁芯存储器,以及全⾃动全加器的实现;第⼗⼆章讲了计算机的三⼤重要部件:存储器、加法器和控制器,以及由如何让⼈来控制计算机操作⽽引出汇编语⾔;第⼗三章介绍了集成电路⼤⼤降低了计算机价格,介绍了中央处理器,计算机流⽔线和Cache的原理和⽬的;第⼗四章介绍了计算机的外部接⼝;第⼗五章介绍计算机启动过程,辅助存储器,如固态硬盘等的发明,还有操作系统的简单原理;最后⼀章概述了现代电脑上计算机的⼀些功能,以及压缩技术。

总得说这本书是对我之前学到知识的总结,包括的初中物理,数字电路和微机原理,让我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以下是⼀些印象最深的知识总结:1.计算机就是⽤逻辑电路实现指令,再通过指令编排(简称编程)实现可应⽤的功能设计指令编排的⼈叫程序员,程序员不关⼼指令是怎么实现的,但是他们关⼼硬件中的三个事情:⼀是存储器,⽤来存放编排好的指令,⼆是寄存器,⽤来存放计算结果,三是计算器2.逻辑电路和触发器的区别:逻辑电路的输⼊直接对应着输出没有记忆性,触发器有记忆性3. 计算机的⼤体运转原理:cpu-寄存器-内存-外部存储4. ⼀条汇编语⾔的指令对应着⼀串由0和1组成的机器码,这个机器码的0和1决定了从控制器到运算器的开关的断开或闭合。

穿越计算机迷雾,从零开始构建计算机

穿越计算机迷雾,从零开始构建计算机

穿越计算机迷雾,从零开始构建计算机像Hellow World这样的⼩程序表⾯上看起来⾮常简单。

你可曾想过如何才能在计算机中运⾏这个程序呢?让我们来提⽰其中的原委。

对于初学者⽽⾔,程序只是⼀堆存储在⽂本⽂件中的字符⽽已。

因此我们必须要做的第⼀件事情就是对该⽂本进⾏语法分析,提⽰其语义,然后⽤某种计算机能理解的低级语⾔来重新表达程序。

这个翻译过程(即编译,compilation)产⽣的结果就是⽣成另外⼀个包含机器代码的⽂本⽂件。

当然,机器语⾔也是⼀种抽象,是⼀级计算机能理解的⼆进制代码。

为了将该抽象形式具体化,就必须由某种硬件体系(hardware architecture)来实现的。

这个硬件设备都是由许多基本逻辑门(Logic gates)集成构建出来的。

当然,每个原始门⼜是由若⼲个转换设备(switching devices)组成,这些设备⼀般⽤晶体管实现。

计算系统设计中蕴含的多层抽象结构可能⽤⾃顶向下的形式来描述,以此来展⽰⾼级抽象如何被简化或表⽰成较简单抽象。

同样的结构也可以⽤⾃下⽽上的形式来描述,以此展⽰底层抽象如何构建更复杂的抽象。

本⽂采⽤后⼀种⽅式进⾏阐述:从最基本的元素(原始逻辑门)开始,然后⼀直向上层进发,直到最后构建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1 布尔代数布尔代数处理布尔型(也称为⼆进制型)数值,只需要处理两个符号:1 or 0,true or false,yes or no。

因为计算机硬件基于⼆进制数据的表⽰和处理——所以布尔函数在硬件体系结构的描述、构建和优化过程中扮演着⼗分重要的⾓⾊。

描述布尔函数最简单的⽅法就是枚举出函数所有可能的输⼊变量组合,然后写出每⼀种组合所对应的函数输出值。

这就是真值表表⽰法。

2 门逻辑Gate Logic门(gate)是⽤来实现布尔函数的物理设备。

如果布尔函数f有n个输⼊变量,返回m个⼆进制的结果,那么⽤来实现这个函数f的门将会有n个输⼊管脚(input pins)和m个输出管脚(output pins)。

文献检索与利用考试题-完整-整理

文献检索与利用考试题-完整-整理

《文献检索(信息检索与利用)》结业考试目录一、课题调研前检索技能准备........................................................................页码二、课题名称级选题原因和目的....................................................................页码三、课题含义解析:(约50字~200字).......................................................页码四、检索结果..................................................................................................页码1.鲁东大学图书馆馆藏目录检索系统......................................................页码2.读秀学术搜索............................................................................................页码KI主站点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页码4.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页码5.超星电子图书............................................................................................页码6.万方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页码7.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页码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页码9.Springer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页码10.Elsevier(SDOS)数据库.........................................................................页码11.PQDT学位论文...................................... ………... ........................ .... ...页码12.EBSCO................................... ………....................................... .... ..... ...页码13.开放获取资源.......................................... ………... ........................ .... ...页码14.中国国家图书馆........................................................ ………... .... .... ...页码15.《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外文数据库...........................................页码16.OCLC....................................... ………....................................... .... .... ...页码17.百度文库…………………………............................................................页码18.Google 学术搜索…………………...................................... ...................页码五、挑选检索结果中的3-5篇论文重点阅读............................................... .页码六、课题结论................................................................................................ .页码七、检索心得........................................... ......................................................页码八、参考文献..................................................................................................页码九、附录................................................................................. .... .. .............. ...页码1、《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页码2、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页码一、要求1.请结合自己专业或兴趣爱好或上次作业自主选择主题,一人一题。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当我们身处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日常的通讯交流到复杂的科学研究,从便捷的娱乐消遣到关键的生产工作,计算机的身影无处不在。

然而,对于这一强大而神秘的工具,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奥秘?《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引领着我在计算机的知识海洋中探索,让我对计算机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书中开篇便从计算机的历史讲起,将我带回到了那个计算机诞生的年代。

原来,计算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从早期的巨型机到如今的微型电脑,从繁琐的机械计算到高效的电子运算,每一次的进步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慧与汗水。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创新的过程,没有前人的基础,就不会有今天计算机的辉煌成就。

在讲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时,作者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原本复杂晦涩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比如,将中央处理器(CPU)比作计算机的“大脑”,负责处理和执行各种指令;将内存比作计算机的“短期记忆”,用于存储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而硬盘则像是计算机的“长期记忆库”,可以保存大量的信息。

通过这些比喻,我很快就明白了计算机各个硬件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也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编程语言等。

操作系统就像是计算机的“大管家”,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的各种资源,确保各个程序能够有序地运行。

而应用软件则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而开发的,如办公软件、游戏软件、图形设计软件等。

编程语言则是人类与计算机沟通的“桥梁”,通过编写代码,我们可以让计算机按照我们的意愿去执行任务。

这让我意识到,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的支持,计算机就只是一堆冰冷的硬件。

在网络通信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计算机是如何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从局域网到广域网,从有线网络到无线网络,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让人们的交流和合作变得更加便捷。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后感2000字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后感2000字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后感2000字摘要:一、引言1.简要介绍书籍《穿越计算机的迷雾》2.表达对作者的敬意和感激二、书籍内容概述1.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2.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算法和数据结构的重要性4.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和影响三、读后感悟1.对计算机科学的认识加深2.编程思维的培养和锻炼3.反思我国计算机教育现状4.探讨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四、结合个人经历谈感悟1.学习计算机编程的曲折历程2.通过实践提高编程能力的经历3.分享编程经验和技巧五、结尾1.总结全书要点2.表达对作者的感谢和敬意3.倡导更多人学习计算机科学正文:【引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越来越依赖计算机技术。

正是计算机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高效。

然而,对于计算机科学的理解,大多数人仅停留在表面。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我阅读了《穿越计算机的迷雾》一书。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计算机科学的奥秘。

在此,我对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激。

【书籍内容概述】《穿越计算机的迷雾》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入手,让我们看到了计算机的演变过程。

从早期的巨型机到如今的个人电脑,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同时,书中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编程并非仅仅是编写代码,而是涉及到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程序优化等多个方面。

这也使我们认识到,学好计算机科学,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

书中还阐述了算法和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编程中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算法可以大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而合理的数据结构可以方便程序的组织和管理。

此外,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和影响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从互联网、大数据,到人工智能、物联网,计算机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读后感悟】阅读本书,让我对计算机科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我明白了计算机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理念。

它代表着一种创新、一种思维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叹于计算机科学家们的智慧,也为我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后感1000字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后感1000字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后感1000字英文回答:In "Through the Fog of the Machine," Jo Marchant explor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technology. Marchant argues that technology is not simply a neutral tool, but rather a powerful force that can shape our lives in profound ways. She draws on a wide range of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is point, from the way that algorithms can influence our behavior to the way thatsocial media can reshape our social interactions.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things about Marchant's book is her ability to weave together personal stories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She tells the stories of people whose lives have been transformed by technology, both for good and for ill. She also delves into the latest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y on our brains and behavior. This combination of storytelling and science makes for a highly engag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read.Marchant's book is a timely and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bate about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our lives. She challenges us to think critically about the ways that technology is shaping our world and to consider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our choices. "Through the Fog of the Machine" is a must-read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the intersection of technology and humanity.中文回答:在《穿越计算机的迷雾》一书中,乔·马钱特深入探讨了人类与技术之间复杂的关系。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后感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后感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后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巨型机到如今的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们将探讨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史册。

从20世纪40年代的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以来,计算机科技便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演进。

从大型机到小型机,再到个人电脑和如今的智能手机,计算机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的性能、体积、能耗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而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信息传递变得瞬息可达,打破了地域、时间的界限。

人工智能则使计算机具备了类似人类的思考能力,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大数据技术则让我们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兴起,让众多设备实现了互联互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智能化体验。

然而,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其次,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部分工作岗位被取代,从而引发就业问题。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鸿沟问题也愈发凸显,如何让更多人享受到计算机科技带来的便利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

与此同时,计算机科技为我们带来的机遇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另一方面,计算机科技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让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便捷。

更重要的是,计算机科技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有望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总之,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既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为我们创造了机遇。

面对这一时代的潮流,我们应当紧跟步伐,不断学习、创新,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8.3 揭开走马灯 之谜
8.4 这个触发器 很古怪
第9章 计算机时代的开路先锋
9.2 晶体管时代
9.1 纯电子化的 计算时代
9.3 新材料带动 技术进步
第10章 用机器做一连串的加 法
10.1 把一大堆数 加起来
10.2 轮流使用总 线
10.3 简化操作过 程
10.4 这就是传说 中的控制器
5 1.5 电路和电
路图
第2章 用电来表示数
2.1 怎样用电来 代表一个数字
2.2 古怪的二进 制计数法
2.3 二进制数就 是比特串
2.4 用开关来表 示二进制数字
第3章 怎样才能让机器做加法
3.2 用二进制做 加法其实更简单
3.1 我们是怎样 用十进制做加法

3.3 使用全加器 来构造加法机
以此为基础,在本书的后面集中介绍了现代计算机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以及计算机核心与外部设备的接口, 并对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软件进行了介绍。
第1章 了解计算机,要从电开 始
1.1 有的东西 1
能导电,而有 的则不能
1.2 电的老家 2
是原子
3 1.3 为什么有
些东西可以导 电
4 1.4 电流是怎
样形成的
14.5 显示器
第15章 计算机的启动过程和 操作系统
15.1 打开电源并 启动计算机
15.2 各种各样的 辅助存储设备
15.3 启动操作系 统
15.4 操作系统的 功能
第16章 办公、娱乐和程序设 计
16.1 用于写 1
文章和排版的 文字处理软件
16.2 压缩和 2
解压缩
3 16.3 图像、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
10.2轮流使用总线
10.3简化操作过程
10.4这就是传说中 的控制器
11.2磁芯存储器
11.1咸鸭蛋坛子和 存储器
11.3先存储,后计 算
11.4半自动操 作
11.5全自动计 算
12.1更多的计算机 指令
12.2当计算机面临 选择时
12.3现代计算机的 大体特征
12.4为什么计算机 如此有用
3.1我们是怎样用 十进制做加法的
3.3使用全加器来 构造加法机
01
4.1电能生 磁
02
4.2继电器 和莫尔斯电 码
03
4.3磁也能 生电
04
4.4**的发 明
06
4.6无线电 通信的开端
05
4.5爱迪生 大战交流电
5.2数理逻辑
5.1逻辑学
5.3数字逻辑和逻 辑电路
6.1全加器的构 造
6.2加法机的组 成
1
7.1不寻常的 开关和灯
2
7.2反馈和振 荡器
3
7.3电子管时 代
4
7.4记忆力非 凡的触发器
5
7.5触发器的 符号
8.1能保存一个比特 的触发器
8.2边沿触发
8.3揭开走马灯之谜
8.4这个触发器很古 怪
9.2晶体管时代
9.1纯电子化的计 算时代
9.3新材料带动技 术进步
10.1把一大堆数加 起来
13.1电子管和 晶体管时代
13.2集成电路 时代
13.3流水线和 高速缓存技术
13.4掌上游戏 机和手机就是 计算机
14.2 I/O接口
14.1计算机同外部 的接口
14.3中断和直接存 储器访问
14.4键盘
14.5显示器

《世界是数字的》读书笔记第一部分_硬件篇

《世界是数字的》读书笔记第一部分_硬件篇

《世界是数字的》读书笔记第⼀部分_硬件篇《世界是数字的》是⼀部科普读物,出⾃顶尖计算机科学家Brian W.Kernighan之⼿,如果你不知道此⼈是谁的话,那么你或许知道The Practice of Programming(中⽂名程序设计实践,K(后⽂提到Brian W.Kernighan就简称为K了:)与R.Pick合著),如果你也不知道程序设计实践,那么你肯定知道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在计算机领域混过还不知道的⾃⾏⾯壁去:-),没错这本K&R,就是Kernighan与C语⾔之⽗⾥奇的著作,此书被誉为C语⾔的圣经,影响着⼀代⼜⼀代的程序员。

作为⼀个⾮科班的计算机爱好者,⾃然不能错过聆听⼤师教诲的机会,废话少说,还是赶紧跟随⼤师的脚步到计算机的世界中⼀窥究竟吧。

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与魔术⽆异(C.克拉克)。

K作次书的⽬的就是揭开魔法的神秘帷幕,让读者了解到形形⾊⾊的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相⽚/⾳乐/电影如何能⼀瞬间传遍全球?电⼦邮件是如何运转的?你的电⼦邮件私密性如何?为何垃圾邮件容易发送却难以清除?⼿机真的知道你的位置吗?iphon 和安卓⼿机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它们在根本上⼜是⼀回事?跟随K的脚步,我们将会对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运转有相当靠谱的了解,并知道这些技术如何影响我们的⽣活。

计算机⾥有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来看:逻辑上或者说功能上的组成,即每⼀部分是什么、做什么、怎样做、之间如何连接;以及物理上的结构,即每⼀部分长什么样⼦、如何建造起来的。

逻辑构造计算机在逻辑上或者功能上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有处理器(CPU)、主存储器(内存)、⼤容量存储器(硬盘)和各种各样的其他部件组成,⼀组叫做总线的线缆把所有这些连接起来,在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处理器、存放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器以及输⼊输出设备,这种体系结构通常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有物质都可以无限分割,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在意念上——也仅仅只是在意念上它才是正确的。没有谁能够把物质无休止地分割下去,因为找不出那样薄的刀片,而人的眼睛也看不清太小的东西。
“分割”是一种非常粗暴的行为,常常带有破坏性。当你分割一头牛后,它再也不能喷着响鼻站在牛圈里吃草,也不能下地干活,只能拿到煕煕攘攘的市场上任人挑选,最后可能会变成你今天中午吃的一碗牛肉面。与分割不同,远在古代就有人通过观察发现很多物质自然就能分解成细微的组成部分。比如空气,尽管看不见,但是它能飞沙走石,也能在我们的身体里进进出出,让我们活着感觉到它必定是以非常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再比如糖块,平时它是固体,硬硬的,即便是碾成粉末,那也是看得见的小颗粒。但如果将它丢进水里,它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当水蒸发掉之后,它又变成了可以用手捏起来的糖。这意味着,像糖这样的东西应该是由非常细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太小,人的眼睛看不见。
德谟克里特之所以非常名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那朴素的原子思想与现代的科学发现比较接近。但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大部分人对他的说法持怀疑态度。不过这还算好的,要说糟的,那就是他也拥有很多敌人,这些人反对他的说法,觉得这完全是胡说八道。用他们的话说,德谟克里特是一个疯子,就爱胡说八道。真正完整意义上的、科学的原子理论,是在18世纪的时候,由一个名叫道尔顿的人完成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空气和糖,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由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的,包括你自己和眼前正在看的这本书。与分割不同,“组成"意味着某种东西是由另外一些东西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就好比一支铅笔,它是由铅笔芯、圆木组成的,它们都能单独存在,并有各自的用处。
那么,组成所有物质的最小微粒究竟是什么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下面是一些答案。
时间过得可真快,到20世纪初,人们已经普遍知道原子并不是个实心球,它实际上还具有更小的组成部分。原子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在它的中央有一个非常微小的核心,由数量不等的质子和中子聚集在一起组成,称为原子核。在原子核的外面,是围绕着它的核外电子,简称电子。
你可以随意想象电子在物体里穿行的样子,比如你可能认为它是一束束地在导体里面游动,导体有空隙而绝缘体没有,所以绝缘体不能导电。但需要指出的是,实际情况并非这样。要弄清楚这一点,需要了解世间万物的微观构造。
电的老家是原子
理论上任何物质都是可以无限地分割的。比如一根铅笔,你把它从中间折断,折断后所余下的两段又可以再从中间折断,你可以不停地分割下去。这个分割的过程一旦开始,你就不可能停下来,因为不管每一段有多短小,它依然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而只要是物质就必然可以被拦腰劈成两半。
显然,用原子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生活是很奇特的:我们都由原子组成,放眼望去,哪里都是原子。人们吃原子、喝原子、享受原子,甚至有些不文明的人在公共场所随地吐原子——当然,这实际上是由数不清的原子形成的特殊物质,吃东西的时候都不敢用力嚼,生怕原子们被你咬疼。事实上,无论你怎样粗暴地对待它们都没有关系,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德谟克里特活着的时候距离我们现在足足有两千多年。那个时代好像没有什么好发明的,伟大的人通常都以伟大的思想见长。他研究过很多东西,包括数学、动物解剖、社会伦理、政治和教育,等等,也写过不少作品,但遗憾的是大都失传了。他的很多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连马克思都称赞他是“有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时至今日,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相当神秘的,尽管它一直就在你的身边为你服务。它点亮电灯,以免在漆黑的夜晚你毫无道理地用额头和膝盖去揍无辜的石头;或者让你能够坐在电视机前,愤怒地抱怨那些无休止的广告。要是突然有一天没有了电,你一定会觉得生活不便、世界黯淡,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过下去。甚至对这个朋友还心存恐惧。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也越来越忙,甚至忙到学会了对大多数事情习以为常而不去深究其中的奥妙。要是对你宠信有加的老板今天早上在电梯里一句话也没跟你说,你可能会为这事儿琢磨害?老子今天倒要看看这是怎么回事儿!”
这种毛病不会要人的命,但却让人觉得烦恼。想想看,如果有一天你在厨房里一不小心把手指当成豆角切了个小口子,而你恰好又不知道自己患了色盲症,在发现自己的血液竟然颜色发黑的时候,你该是多么的惊恐啊!尽管极少有人知道,但是色盲症事实上还有另一个名称:道尔顿症。这是因为道尔顿自己就是个色盲,一般来说,人类总是倾向于热心研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各种怪异之事,于是他就这么干了,而且是第一个研究色盲的人。
在电与人类的关系方面,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始终是———就拿电灯来说———先有了电,于是才有了电灯。电灯为什么要这样构造?那是因为我们发现只有这样构造,电才能为我们发光。不了解电,你永远也不会明白电子计算机为什么非得是这个样子,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不过你也不用害怕,毕竟这需要一些基本的电学知识就够了,怎么说也比训练一只猴子计算机来得容易。那么,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原子不是靠你用小刀就能分割出来的,从世界存在的那个时候它就一直在那里。你可能很想知道的是,原子到底有多大?答案是大约等于1mm的1/10000000。要想在头脑中对此有个概念,你可以试着将1mm放大,一直放大到差不多等于笔直修一条从东到西横贯中国的公路。那么,一个原子的直径就和一个汽车轮子的直径相当。因此我们不得不说,原子实大是太小了。
像金银铜铁铝那样能导电的物质叫导体,而通常情况下不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但也不总是这样,有时候,像木头这样的东西,在被雨水淋湿之后也会导电。可见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十分绝对。人体也能导电,和淋湿的木头差不多。有时候当人触了电,那一声怪叫就是明证。
尽管看不见,但几乎所有人都会"感觉"电更像非常微小的颗粒,它们可以在导体中游走。看起来这是一种人人都会有的直觉,不管是谁,在他安静下来认真思考这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一点。原则上这种认识并没有错,从18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就在思考和研究这件事情,并把这种非常微小的粒子起名叫电子。
在他关于原子的思想里,整个世界只有两样东西:原子和除了原子之外的"什么也没有",也就是所谓的“虚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它组成了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世间万物,而且它们都待在虚空里。
注意,这基本上符合我们的直觉,因为你的目光所及之处,差不多就是他所说的“有”和“没有”。尤其可贵的是,他还意识到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多的,万物之所以各不相同,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原子在数量、形态和排列方式上存在着差异。德谟克里特关于原子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错误的,但是,哎呀,他生活在什么时代,再看看你自己又生活在什么时代,特别是你还能知道他、记住他,这很能说明问题。
生活在现今这个时代还是很幸福的,电线哪里都有,随处都能找到。有一次手头上的电线用完了,出去买又太远。于是我就找啊找,很快找到一根。你知道我是在哪里找到的吗?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垃圾堆!想想几个世纪以前电学刚刚起步的时候,普通人根本不知道电线为何物。为了做实验,大师们都得自己想办法制作电线,现在看起来还真有些艰苦卓绝的味道。
尽管在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上所有人都达成了一致,但始终还是没办法看见原子。人们承认它,只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它肯定是存在的。一开始,人们觉得原子有可能是方的,像砌墙用的砖。这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像金属和钻石这样的东西竟然有那么高的硬度。然而更多的科学家则倾向于认为它更像一个实心球——一个密度很大的固体。
1808年,道尔顿写了一本叫做《化学哲学的新体系》的书,这本书足足有900多页,终于使他出了名。在这本书的前面,说明了差不多是现代概念上的原子。没有人能创造原子,它一直就存在着,从世界开始的那一天。“创造或者毁灭一个氢原子,”他写道,“也许就像向太阳系引进一颗新的行星或毁灭一颗业已存在的很快星那样不可能。”
电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尽管我们了解它,并学会与之友好相处只是最近几个世纪的事情,而且这个过程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电给我们带来了光和热,以及可以用来同情古人的文明,也导致了电子计算机的恢复生产。可以说,如果没有电,我这一生中决不会想到应该写这样一本书,而科学家们也许正躺在风和日丽的沙滩上想:既然可以训练猴子上树帮我们摘椰子,为什么不把它们训练成会跑善算的猴子计算机?
在我们身边有着数不清的东西——简直是数不清,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黑白分明;有的赏心悦目,有的面目可憎;沁人心脾的很多,臭气熏天的也不少。别的不说,光是整个地球上有多少种动植物,也从来没有哪一个人能说得清。很显然,这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是不可能只用同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道尔顿研究了不同类型原子之间的相对大小,以及它们各自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结合的方法,尽管在他那个时代,已经知道的原子类型还很少。比如,他当时就认为我们平时喝的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按1:7的比例构成的。他的观点当然并不十分准确,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个比例实际上是2:1。
物理老师: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不同,构成它的原子也不同。
这难道就是结论吗?
在古代没有原子的概念,但只要思想是一样的,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和什么术语无所谓。在国内,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而在西方,第一个具有这种思想的则是古希腊人德谟克里特。
德谟克里特绝对是一个伟大的人。但是,哎呀,但凡伟大的人都很奇怪。这个败家的人游历过很多地方,为的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他到过的地方很多,甚至远到埃及、印度等这些地方他都去过,就这样花光了祖上留给他的大量财产,活生生地证明了“知识就是金钱”这句话果然不假,千真万确。
有的东西能导电,而有的则不能
电学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所以就连我那一岁多的女儿偶尔也会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机,看那上面不断变化的图像,或者笨拙地玩弄她的电动玩具。也许正是因为人们对电的依赖性太强了,我才会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唉,明天又停电,什么事也做不成,只好躺在床上看一天电视了。”
要输送电,通常只能借助于电线,而不是一车一车地往家里拉,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经验,电只能通过金、银、铜、铝、铁、锡、铅等物质来传播,而对于干燥的木头、纸张、塑料、陶瓷等物质则不行。这基本上属于常识,回忆一下,你是否在家中遭到过电击?那并不是因为你碰到了插座的外壳或者电线的外皮,而是因为你不小心接触了里面的金属,最讨厌的是那天为什么没有停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