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几个重要实验要求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指导操作手册

《实验心理学》指导操作手册

实验指导操作手册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分院(系、部):教育学院教研室:特殊教育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授课班级:2012级特殊教育专业主讲教师:唐健职称:讲师使用教材:《实验心理学》邯郸学院制《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心理实验导论教学时间:1学时。

目的:1、了解心理实验的基础知识2、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3、掌握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与方法内容:1、心理实验的基础要求:(1)复习或预习(2)安排和指导(3)规则(4)实验记录(5)实验仪器2、心理实验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对待被试(2)正确对待实验结果3、心理实验中的变量与变量控制:自变量、因变量、变量控制4、心理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5、心理测验的功用6、心理测验的实施(1)防止滥用心理测验(2)严格按测验条件施测(3)正确解释测验结果7、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1)题目(2)正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程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或讨论(3)参考文献(4)附录实验一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目的: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器材: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阀测量计。

步骤: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

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一”,“两点”则记“+”。

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两种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实验心理学笔记

实验心理学笔记

实验心理学笔记—- 郭秀艳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产生于1879年三个代表性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科学方法的两个标志:经验观察;自我校正(1)经验观察的角度:实验心理学要达到科学方法的标准,就必须发展出一套有效且稳定的观察方法,其观察结果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

必须回答“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这两大课题。

(2)自我校正方面:实验心理学能否自我校正?如果从实验法得来的结论同样可以通过实验法(也即通过其他实验)来进一步巩固证实,或与之相反地反驳质疑,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实验心理学具备了自我校正的能力。

非科学方法有哪些:权威、注意凝视、先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1、观察法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

属于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类型: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与调查研究自然观察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是指深入地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

调查研究是采用问卷或量表对某种现象进行大范围取样研究的方法.2、相关研究法能够描述事物间共同变化的关系,但还是不能确定相互关联的事物孰为因果,其指标叫做相关系数(r)。

(1)优点: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2)缺点:其一,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

其二,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3、实验法(一)什么是实验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心理学实验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素:实验假设和推论;实验变量;实验控制观察法有三种:自然观察、个案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相关研究的改进:交叉—滞后法实验研究的原则:(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2)保证被试推出的自由;(3)保证被试避免受到伤害;(4)保密的原则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1)确定课题,选择被试;(2)确定实验控制;(3)数据整合;(4)撰写研究报告。

(完整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完整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材料
游标卡尺(带有两脚规与毫米刻度的尺)式的触觉计,遮眼罩,记录纸。
实验程序
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与前臂背面为测量区,前臂分为两区,自手背至肘的三个区域依次为A、B与C区。测量前,盖上蓝印,刺激在印内进行。 2、在实验之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二”,感觉为一点时就说:“一”,如果不能确定是一点或两点时就说“不知道”。主试对第一种回答记为“+”,第二种回答记作“-”,第三种怀疑的回答记作“?”。主试不管被试作何种回答,都要按原定计划将一个系列实验做完。然后再重复这一系列实验,以取得确定的判断。 3、使用游标卡尺时,必须垂直地降落,并使两个尖点同时重力均匀地接触皮肤,接触时不超过两秒钟。主试先进事迹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再在被试者的非测验区练习几次。 4、正式实验时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肤觉两点阈。实验序列的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际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定为从7至15毫米的长度为起点,随后每步变化为一毫米。每种间距可做20次,按随机表排列顺序。 5、让被试每做完100次试验休息5分钟。根据已有实验报导,被试有时会产生一种持久的两点后象(即尽管只有一点),或距离很近的两点刺激,被试也感到有两点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予被试以充分的休息,使他恢复两点的标准。为了验证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主试可以每隔数十次,可插进一次一点刺激,以证实两点后象。 1、进一步选定被试的面颊与前额为测量区,按上述程序进行试验。 2、再选定被试腹部、肩部、大腿等被掩盖处为测量区,进行试验的程序同上。
讨论
1、双眼与单眼在分辨远近深度知觉中有无显著差异,其原因何在? 2、深度知觉阈值的个体差异是否明显? 3、双眼视角差是否有极限值,超过此值时深度知觉是否也会受到影响? 4、研究深度知觉有什么理论与实践意义?

心理学七大实验

心理学七大实验

一.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实验的类型从内容上看, 有视觉、听觉、肤觉剥夺; 从方法上看,有简单的部分感觉剥夺, 也有严格意义上的感觉剥夺; 从对象上看,有动物的和人类的感觉剥夺之分。

在感觉剥夺的实验设计上, 一般有三种, 即限在床上的、面具式的以及悬挂在水中的大槽里的感觉剥夺。

无论哪种类型, 其剥夺感觉的途径都是多种多样的。

以动物的视觉剥夺为例, 通过缝合眼睑、使用不透明或半透明的障目镜、或在黑暗中养育等都可以减少或完全剥夺其视觉。

首例感觉剥夺实验——麦克吉尔实验实验的结果显示: 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

在实验后几天里,被试者注意力涣散, 思维受到干扰, 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 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

另外, 生理上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 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 有的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现象。

赫布认为, 有机体的心理的形成, 完全依赖于其所处环境。

“心理在它变得有能力进行新构成的反应以前基本上是空白”。

有机体在每一年龄阶段都和它的环境不断发生交往,被试对实验环境的出乎意料的反应, 正是其离不开所处环境的证明。

赫布还认为, 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一种形成“细胞结集的能力。

“从这里可以发展出作为一种机能作用单位的注意和知觉的习惯”。

因此, 形成人们的知觉和注意的习惯方式有赖于我们早期所受的环境影响。

“我们婴儿的时侯, 这样的环境就改变了我们的视觉系统, 以致我们总是通过我们早期经验的局限性来看待世界”,使我们不能适应改变了的环境。

感觉剥夺实验的心理效应感觉剥夺能够对被试的心理和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这种影响涉及了感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过程, 也触及了诸如态度、遵从、动机与需要等个性心理特征。

感觉剥夺的心理效应主要体现在:①感觉剥夺造成注意力涣散, 不能聚精会神地从事某种活动;②感觉剥夺造成思维的混乱, 不能明晰地思考间题;③感觉剥夺造成知觉能力的损伤, 不能正常地进行感知活动和分析;④感觉剥夺造成想象能力的畸变, 有些被试甚至出现幻觉现象;⑤感觉剥夺造成被试心理上的焦虑不安, 使被试产生痛苦和想逃脱的愿望。

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25
2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实验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标本的验查
2
专业
选做
验证
25
3
神经干动作电位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
2
专业
必做
验证
25
4
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
●观察脊髓模型和标本
●观察脑干模型和标本
●观察间脑模型和标本
●观察小脑模型和标本
●观察大脑模型和标本
一、《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简单、选择和辨别反应时
●视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
●选择反应时的测定
●辨别反应时的测定
●考察三种反应时的区别
3
专业
必做
验证
1
2
表象的心理旋转
●使用反应时来检验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反应时的减数法
3
专业
必做
验证
1
3
准备时间与简单反应时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减法反应时实验
●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重复Posner等人的实验
3
基础
选做
验证
6
2
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
●非对称性搜索是指在若干个甲类项目(干扰项)中找到一个乙类项目(靶子),与从同样的若干个乙类项目(干扰项)中找到一个甲类项目(靶子),两者的搜索速度有显著差异,出现非对称现象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实验一:情绪和记忆的相关性研究
实验目的:研究受试者的情绪对记忆能力的影响
实验方法:实验将由20名受试者组成,他们将被要求观看20张图片,每张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例如开心,伤心,害怕,厌恶等等。

每个受试者将被分配到两个组,一个组接受情绪暗示,另一个组没有
接受情绪暗示。

再次检查受试者时,如果有任何受试者表现出明显的情绪
反应,则将被移出试验组。

实验步骤:
1.首先,受试者被要求填写一份关于他们自身的抑郁情况的问卷,以
便对受试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初步评估。

2.其次,受试者将按照实验条件观看20张图片,每张图片将展示不
同的情绪,受试者可以选择是否受到情绪暗示,如果受试者选择了被情绪
暗示,则受试者将被要求观看暗示的图片;如果受试者不受情绪暗示,则
受试者将被要求观看每个图片一次。

3.接下来,受试者将被要求在观看过这些图片后对这些图片的细节进
行回忆。

4.最后,受试者的记忆细节将被记录,以便与初步评估的情绪和暗示
的情绪进行比较,以及他们的记忆能力是否受到情绪影响。

实验预期:
预期结果:在本次实验中。

实验心理学——注意实验重点

实验心理学——注意实验重点

实验心理学——注意实验目录一、考研大纲………………………………………………二、过滤器模型及双耳分听实验…………………………三、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四、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五、特征整合论及其实验(补充)………………………六、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七、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八、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实验心理学——注意实验1、过滤器理论1.1单通道过滤器模型及其实验1.1.1 理论观点在神经系统的某一个加工阶段存在着一个过滤机制,这个过滤机制会对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加工,使一部分信息能够通过这个过滤器,并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过滤器之外,得不到进一步的加工。

这种过滤器体现着注意的选择功能。

这种理论被称为“注意的过滤器模型”,由于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因而又被称之为“单通道模型”。

1.1.1.1模型图示1.1.2实验1.1.2.1.Broadbent(1954)双耳分听实验实验过程: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呈现另外3个数字,如右耳呈现 4,9,3;左耳呈现6,2,7。

呈现速度:每秒2个数字,要求被试回忆再现。

被试反应:被试以两种方式进行回忆:(1) 以左右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受的信息,如493,627。

(2) 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按顺序成对的再现,如46,92,37。

实验结果:第一种方式的准确率为65%,第二种方式的准确率为20%。

Broadbent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所以,以左右耳为单位再现时,被试可注意每只耳朵的全部项目,并只需要在两耳之间转换一次,再现的效果好。

而以双耳同时成对的方式再现,双耳之间至少需要3次转换。

由于不能注意每只耳朵的全部项目,导致一些信息迅速丧失,再现效果差。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1.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与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说明:(1)你研究的问题;(2)自变量;(3)因变量;(4)变量控制;(5)实验材料的处理;(6)实验过程;(7)数据的统计处理。

答:(1)我研究的问题是:年龄与文章主题熟悉度对小学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2)自变量①年龄(被试间变量),分三个水平:8岁(小学一年级儿童)、10岁(小学三年级儿童)、12岁(小学五年级儿童);②文章主题熟悉度(被试内变量),分两个水平:熟悉(和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如描述游乐园的文章)、不熟悉(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如论述某个生僻物理原理)。

(3)因变量因变量为阅读理解成绩,对被试回答文章后选择题的情况进行评分,每道题答对计1分,答错或未答计0分,共30 题,满分为30分。

每位被试的得分即阅读理解成绩。

(4)变量控制①儿童性别,控制方法:在同一个年龄选择同样数量的男生、女生;②儿童智力水平,控制方法:排除智力水平太高或太低的儿童(教师评定);③文章字数,控制方法:全部选择字数在400左右的文章,字数变动在20字之内;④生字水平,控制方法:将生字控制在5~10个,生字指超出小学语文大纲的汉字。

(5)实验材料①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②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6)被试选择、材料分配与实验过程共60人。

每个被试均阅读全部的6篇文章,阅读完每篇文章都要完成文章后的选择题,共限时40分钟,文章呈现的顺序在被试间按照拉丁方进行平衡。

(7)数据的统计处理①数据整理:删除得分在平均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数据;②描述统计分析:计算出6个处理水平结合下被试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③方差分析:使用SPSS软件分析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实验,以下是其中的10个著名的实验:
1. 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实验模拟监狱环境,研究人员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结果表明,监狱环境容易引发暴力和虐待行为。

2. 米尔格拉姆实验:研究人员让参与者相信他们正在给另一个人电击,结果显示,大多数人愿意服从权威者的命令,即使这种命令可能会造成伤害。

3. 亨茨实验:研究人员将狗养在不同的环境中,结果发现狗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会产生愤怒和攻击性。

4. 帕文定向实验:参与者被盲目旋转后,需要根据自身感觉的定向找到方向,结果表明,人类在没有定向线索的情况下很难判断方向。

5. 阿斯套利实验:参与者被告知需要做出判断,是否抛出两个硬币中的一个,结果表明,人类在判断概率时常常会犯错,不符合理性经济学预期。

6. 白鼠实验:实验者给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行为变化,
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药物对动物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7. 诺维加实验:参与者需要在一个虚拟环境中完成任务,结果表明,虚拟环境对人类行为和情绪产生了影响。

8. 蓝眼睛/棕眼睛实验:实验者将一群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被告知具有优越感,结果表明,被赋予优越感的学生表现更好。

9. 莫西实验:研究人员在婴儿的前额贴上标签,结果表明,即使这些标签没有科学根据,也会影响人们对婴儿的看法和行为。

10.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验: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和观察,建立了需要层次的理论,认为人类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满足不同的需求。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弟一章实验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简介:费希纳的贡献:(1)费希纳定律:公式为:s=klgR(s: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实际刺激强度K:常数)(2)心理物理学实验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冯特是心理学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心理学家,他带动了德国乃至世界心理学的全面发展。

冯特的贡献:(1)倡导以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以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

(3)通过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的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艾宾浩斯的研究:(1)证明了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2)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资料(3)首先提出节省法(4)建立时间与遗忘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实验心理学的新进展:(一)研究领域上的拓展1、有关决策的研究卡尼曼(详细见课本16 页)(了解)2、无意识研究的异军突起3、多重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对记忆进行划分,开辟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感觉记忆;根据记忆信息是语义的还是情景的对记忆进行划分引领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的研究。

根据提取是都有意识对记忆还是未来对记忆进行划分,揭示出了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的不同,指向未来要执行行为的前瞻记忆依赖于指向过去所发生时间的回溯记忆;根据记忆提取是否正确对记忆划分产生了一个十分具有应用价值的新兴研究领域----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二者可能有着相同的加工特点和生理基础。

(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1、脑功能成像技术2、元分析3、反应时新法4、实验性分离5、心理实验软件E-prime6、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脑功能成像技术)统计技术的引入:一、描述统计二、相关系数三、假设实验四、多元设计实验心理学(名词解释):广义的实验心理学即对采用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探讨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心理学体系的总称。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则是一门探讨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学科,是一门当代心理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

心理学实验设计的要点

心理学实验设计的要点

心理学实验设计的要点在心理学领域,实验设计是研究者探索心理现象、验证假设和揭示因果关系的重要手段。

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能够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科学证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然而,要设计出一个有效的心理学实验并非易事,需要考虑众多的要点和因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点。

首先,明确研究问题和假设是实验设计的起点。

一个清晰而具体的研究问题能够为实验指明方向,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研究“压力对记忆表现的影响”,那么我们的研究问题就应该围绕压力的类型、程度以及记忆表现的测量方式等方面展开。

在明确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提出一个可检验的假设。

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预期回答,它应该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比如,我们可以假设“高强度的压力会导致记忆表现下降”。

其次,选择合适的实验类型也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学实验主要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类型。

实验室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能够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更准确地揭示因果关系。

例如,在研究“视觉注意力对颜色感知的影响”时,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控制光线、背景颜色等因素来进行精确的测量。

然而,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可能在推广到现实生活中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现场实验则更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境,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

比如,研究“社交支持对工作压力的缓解作用”时,可以在工作场所进行现场实验,观察员工在不同社交支持条件下的工作压力反应。

在实际的实验设计中,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需求,权衡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选择最适合的实验类型。

实验变量的操纵和测量是实验设计的核心环节。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和改变的因素,因变量则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相应变化的结果变量。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确保自变量的操纵具有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研究“睡眠剥夺对情绪稳定性的影响”,那么睡眠剥夺的时间和方式就是自变量,需要精确地设定和控制。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常用的情绪研究方法有哪些?刺激—反应法,情绪诱导法,时间抽样技术注意在进行一些实验研究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伦理问题?刺激—反应法:注意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尽量控制一些不必要因素,适当的控制人力物力时间抽样技术:要注意时间能否做到长期追踪被试情绪体验情绪诱导法:要注意研究的教室和角度和范式,要有筛选和掌控,要有不同的情境,还有个体的人格如何对情绪进行测量?请举例说明主观体验如形容词核对表面部表情,如早期的测量工具,三维模式图生理指标如脑电波情绪的生动性会影响个体的决策,当事件发生概率很小,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生动性的事件。

不同的归因会影响个体的情绪,根据原因的部位可控性和稳定性,请大家思考如何归因有利于个体的情绪刚成功时应多作稳定归因,当而失败时要多作不稳定归因。

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定,失败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则是一种自我防卫,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少他人成功对其带来的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

经过视频课程学习,我们知道情绪和认知之间是相互作用,那么对于不同难度的任务,高中低和不同程度的机动水平,高中低什么样的情况下个体的表现最佳?高难度,低水平中等难度,中等水平低难度,高水平情绪的产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有哪些证据?先天解释情绪既有先天,也有后天,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在心理学中,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人们难过是因为他们哭,即先有生理上的反应,才有后面的情绪体验。

先天习得是哈洛实验的行为主义情绪系的论他证明了情绪具有先天的特性。

后天习得的是小艾伯特的恐惧习得实验,他证明了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后天习得。

习得性失助实验也支持后天习得。

有关情绪产生的理论有哪些?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坎农巴德学说的情绪理论阿诺德的情绪理论评定-兴奋学说沙赫特的情绪理论两因素情绪理论根据前景理论影响人们决策行为的影响有哪些?回避损失,参照效应,捐赠效应,决策权重,确定效应,虚假确定效应简述期望效应理论期望效应理论:决策者一般选择期望效应值最大的那个备择方案,期望效应值只是可以用备择方案的结果发生概率与该备择方案的效应之间的表示。

实验心理学几个经典实验

实验心理学几个经典实验

绪论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一、实验背景心理实验和其他学科的实验一样,都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某种现象产生和变化的规律。

心理实验所要观察的是心理活动的规律,由于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不可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只有从他的行为表现和言语反应间接地了解,因此,心理实验往往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记录被试的反应来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做心理实验之前,必须明确实验目的,也就是要明确它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例如,对时间的估计是否受时间长短的影响,或者说时间知觉与被估计时距的关系。

根据这个问题就可以确定这个实验的各种变量。

自变量,又叫刺激变量,它是由实验者在实验中按研究问题的需要有意识地加以操纵和改变的变量,一般自变量的变化应为连续或非连续的变化,且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实验处理,即主试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可能有一定影响的刺激条件的变化。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

它是主试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应或表现,它是随着自变量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验中通常假设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可用一定的数量指标来表示,如反应时、皮肤电位等。

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它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总之,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既要有定义良好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也要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以排除额外变量对研究变量产生消极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解释率。

二、实验目的1.通过测定有无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2.学习和掌握如何对自变量、因变量下操作定义,并进行严格和有效地控制。

3.掌握如何有效控制额外变量,避免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以大学生为被试,4人一组,其中2名被试知道每次练习画线的结果(有反馈),2名被试不知道每次练习画线的结果(无反馈)。

(二)实验材料1.一张10cm×10cm的白卡片,上面画有一条2cm长的直线,将画有直线的白色卡片放入镜框内,直线与水平面平行、居于镜框中间,作为实验的标准刺激。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 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

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 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 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 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 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实验法的优点: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实验法的缺点: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②实验干涉程度高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推论性较差;(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 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
目的:
学习使用光点闪烁仪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

器材:
JGW-B型实验台光点闪烁仪单元,记录用纸。

步骤:
1.准备工作:
接通电源,打开光点闪烁仪电源开关;背景亮度选1/16,颜色选红,亮度选1,占空比选1:1;让被试熟悉用控制旋扭调节光点频率并熟悉“闪”与“不闪”现象。

2.正式实验:
(1)渐增系列实验主试将亮点调至明显闪烁,然后宣读指导语:“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闪烁的亮点,请调节旋扭直到刚刚看不到亮点闪烁为止;在闪与不闪附近可以反复调整,直至您确定不再闪烁为止,然后向主试报告”。

主试记录此次频率值。

(2)渐减系列实验主试将亮点调至明显不闪烁,然后宣读指导语:“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不闪烁的亮点,请调节旋扭直到刚刚看到亮点闪烁为止;在闪与不闪附近可以反复调整,直至您确定闪烁为止,然后向主试报告”。

主试记录此次频率值。

(3)每个被试先进行右眼实验,然后进行左眼实验。

每只眼睛渐增系列、渐减系列各做16次,两个系列按ABBABAAB顺序进行。

(4)注意相邻顺序的相同系列的起始点应有明显变化。

(5)更换被试重复上面的实验。

结果:
1.分别求出左、右眼渐增、渐减系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

2.计算左、右眼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的平均值。

讨论:
分析本实验中的误差。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99—209
三十二、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
目的:
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器材:
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

步骤:
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

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一”,“两点”则记“+”。

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两种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主试在刺激前约1.5秒发出“预备”口令,两点阈测量计接触皮肤时间保持2秒钟,每两次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

被试仅做两种报告,“两点”和“一点”,“一点”包含分不清是“两点”还是“一点”的情况,被试判断标准应前后一致,测试中实验结果不要告诉被试。

每两系列测完后,休息2分钟(可以做另一被试)。

结果:
计算个人手心触压觉两点的绝对感觉阈限,并求出本组两点阈的平均值。

讨论:
有人说我们测得的两点感觉阈限是差别阈限对吗?为什么?
参考文献:
赫葆源、张厚粲、陈舒永等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244—248
杨治良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214—215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3—26
《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导书》,天津师大教育系
三十六、视深度知觉的测定
目的:
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器材:
深度知觉测试仪。

步骤:
(1)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被试坐在仪器面前,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以仪器内部三根立柱中两侧的立柱为标准刺激,距离被试两米,位置固定。

以中间一根立柱为变异刺激,先由主试调到某一定的位置,然后由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节到他认为三根立柱在同一平面为止,主试记录误差。

(2)在双眼视觉的情况下,进行20次实验,其中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前,由近向远调整;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顺序及距离随机安排,求出10次的平均结果。

(3)按照上述程序,再做单眼视觉实验20次,并求出平均结果。

结果:
1、分别计算各被试双眼和单眼20次测量误差的平均数。

2、说明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讨论:
1、单眼和双眼在辨别远近中有无差异,原因何在?
2、深度知觉研究的应用价值。

双眼和单眼在辨别远近中的误差与平均数(单位:毫米)
条件
次数双眼观察单眼观察
远——近近——远远——近近——远
1
2

10
平均数
概念形成实验
绝对阈限的测定实验记录格式参考样板
刺激HZ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
9 ++++++++++
8 ++++++++++
7 +++++++++++
6 ++++++++-++++++
5 ---+--++--+? +++-+-
4 ---+--? -+---+---
3 -----------
2 ----------
1 ---------
0 -------
阈限T
M= SD=
平均
阈限M= SD= SE
DX
=
14.9 X=

7.
14
X=
下 SD上= SD下= P>0.10 (df=18)
前10个系列: X=15.1 SD=0.8 P>0.10 (df=18)
后10个系列: X=14.5 SD=0.7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