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第22课时 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第22课时 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6fdca422b4daa58da1114a08.png)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 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当时资本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 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世界。
要点2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世界发展的启示。
重点三
资本主义开拓发展空间的自我调整——战后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
[史论要点]
要点1 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有哪些? 提示:(1)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西方福利国家发展起来,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3)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4)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出
2.根据史料三分析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3.(2011· 福建文综,22,改编)1929~1933年,美国出现 失业率上升、物价下跌等社会现象。出现该现象的原 因是什么?
答案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重点二 挽救资本主义,改变世界的经济模式改革——
罗斯福新政
[史论要点]
要点1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①经济发展: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供需矛盾: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力发 (1)背景 展,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自由放任 的经济 ③自由放任:美国政府奉行_________ 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
三个阶段:大危机前自由放任的政策;新政时期的国家 干预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可归纳为三“新”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PPT 岳麓版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PPT 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4464d2fab069dc50220157.png)
【解题指导】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为
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 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 张。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
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提示】 A
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
(2009· 重庆高考)美国总统乔治· 布什在出席博鳌
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
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 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 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 )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矛盾日趋尖锐,故可排除D。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大批工厂
企业倒闭,这时寻找工作是困难的,所以,符合题意的只 有 B。 答案:B
高频考点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他是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计 命题 划经济的某些优秀因素而采取的政策。说明在经济 立意 发展的道路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一种手段, 而不是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这种模式推动了二战 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联系当今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现实 的同时,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采取一系列 链接 措施,目的就是要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高速发展。
(4)特点和本质不同:前者是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强调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后者 是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运用经济计划,发展
资本主义。
2.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都为以后的世界经济的建
【名师一号】2011高考历史 2.3.9考点9 大萧条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备考课件 岳麓版必修2
![【名师一号】2011高考历史 2.3.9考点9 大萧条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备考课件 岳麓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0294b966bec0975f465e26a.png)
(3)评价 评价: 评价 社会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①作用:社会 生产力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作用 社会 供给 ②核心:用__________扩大消费 调整__________与 核心 用 国家的力量 扩大消费,调整 与 扩大消费 调整 的矛盾。 __________的矛盾。 需求 的矛盾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__________的时代 的时代,进入 ③影响: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 自由放任 的时代 进入 影响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 了政府大规模__________的时代。 了政府大规模 干预经济 的时代。 的时代 但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 ④局限 :但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无法从根本上 但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消除经济危机。 消除经济危机。
3.“经营者革命”: 经营者革命” 经营者革命 (1)背景 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 生产过程 的日益复杂 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 背景 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__________的日益复杂 。 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 (2)含义 企业 所有者 退出经营第一线 由专门的管理人 含义:企业 含义 企业__________退出经营第一线 员和__________从事经营。 员和 科技人员 从事经营。 从事经营 (3)影响 提高了企业的 经营管理 水平 同时经营管理人员 影响:提高了企业的 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 影响 提高了企业的__________水平 成为“ 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间阶层 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评价 评价: 评价 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 ①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 反映了分 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 再分配 的一种形式 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扩大了__________。 ②缓解了__________,扩大了 社会消费 。 缓解了 社会矛盾 扩大了 扩大,造成 ③但是它使一些国家__________扩大 造成 财政赤字 降 但是它使一些国家 财政支出 扩大 造成__________,降 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b68639f4960590c69ec376f0.png)
课
过
后
一、大萧条
限
时
高
1.原因
集 训
考
考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
法
全 突
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社会生产的盲目性,超出了市场的
破
需求。
返
首
页
基 础
(2)具体原因
知
识 一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固有的供给与需求 的
遍
课
过 矛盾更加突出。
后
限
②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 经济政策,使供给与需求的矛
遍
课
过 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后 限
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新的发展。
集
高
训
考 考
实质: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有力
法
全 地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突
破
返 首 页
对罗斯福新政的新认识及新启示
基 础
新的 放弃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转向国家干预
限 时
集
高 考
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
训
考
法 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全
突 破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返 首 页
基 础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史料一中现象
知
识 一
出现的直接原因及根源。
遍
课
过
[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一是当时人们的生
集 训
考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政策的调整概述(PPT 38页)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政策的调整概述(PPT 38页)](https://img.taocdn.com/s3/m/cc22abfada38376baf1fae7c.png)
日本加紧扩军备战
虚拟一刻 大胆假设
假如你是当时美国总统,面对本国严重的危 机,你会如何来解决呢?
考考你!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 对政府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2、胡佛反危机的措施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Let Things Alone)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属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意为“顺其自然”,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主流经济思想。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思想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 支持者,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 其实质和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
其中以1929年--1933年由美国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破坏力最大、影响最深远,也称为大萧条时期。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
从材料阅读看下出列,材繁料,回荣答的问背题 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 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 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材料二: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 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 258。
A
4、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这主要是
A.世界市场的作用
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A
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5、美国胡佛政府采取的反危机政策是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自由放任政策
经济四 大萧条 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
![经济四 大萧条 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04516f2abe1e650e52ea99b8.png)
经济四大萧条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一部分大萧条一、含义大萧条指1929——1933年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二、原因1、根本: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2、主要:生产大于需求,即生产的相对过剩;3、政府:政府不干预经济(又称自由放任政策);4、直接:美国纽约股市崩盘。
三、特点1、影响范围广。
2、持续时间长。
3、破坏性巨大。
四、各国应对措施及结果措施:转嫁危机;如,提高关税、货币贬值等。
结果:加深经济危机,恶化国家间关系。
五、影响1、经济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2、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危机,法西斯势力开始泛滥。
二部分罗斯福新政一、背景:大萧条对美国经济、社会的破坏。
二、目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三、措施及效果1、整顿财政金融内容:这是新政首要环节;效果:恢复银行信贷,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工业生产内容:①通过它《全国工业复兴法》,运用立法规范经济行为;②调节劳资矛盾,规定工人与资本家谈判权利和最低工资、最高工时;③为企业颁发“蓝鹰”标志,鼓励企业。
效果:缓和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调节了供求,为工业恢复准备条件。
3、调节农业生产内容:大规模销毁作物、减少土地面积;损失由政府负担;效果:直接调节供求关系,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社会救济:向失业工人、老人及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社会保障以维持其生活;以工代赈:通过国家兴修大量的工程,来解决失业问题。
四、影响1、使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经济得到一定恢复,人民得到一定好处;2、新政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3、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阶段进入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新时期(又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4、新政使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发生变化;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亚当·斯密)政策,国家要大力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盛行。
三部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一、原因1、经济危机打击的教训2、美国罗斯福新政成功的经验3、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二、措施1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及利用税收、货币政策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十单元第22讲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ppt
![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十单元第22讲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409afebb68a98270fefab4.png)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 (1)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__自__由__放__任____”的经济政 策占据主导地位。 (2)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 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2.内容: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3.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 “凯恩斯主义”。
6.影响。 (1)世界经济的混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提高关税,实行货 币贬值,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 严重的政治危机:__法__西__斯____ 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 滥,资产阶级___民__主__制__度____摇摇欲坠。
【构图解史】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依旧推行“自由放任”经 济政策,危机继续恶化。 (2)1933 年,_罗__斯__福___就任总统。
【基础提炼】 1.思维辨析。 (1)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是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 (2)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世界性 经济危机。( ) (3)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来临,美国胡佛政府大力推行对 经济的干预政策。( ) (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内容是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
3.爆发: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 溃。
4.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剧增,“大萧条”时期来临。
5.特点。 (1)影响范围特别广,从美国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 年)。 (3)破坏性特别大。
(5)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 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 )
专题十五大萧条罗斯福新政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调整-PPT文档资料
![专题十五大萧条罗斯福新政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调整-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f05a725a76e58fafbb0033d.png)
大萧条罗斯福新政 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调整
专题十五
• 一、大萧条(1929——1933) • 二、罗斯福新政 • 三、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调整 • 四、新自由主义
调整: 自由主义—干预(凯)—新自由主义
时间定位:1929——1933
(2019·天津文综·7)
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 )
配。 • 过敏的积极性高吗?富人?穷人?
(2019·海南历史·25)
“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入再次 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
• A.人文主义 • B.空想社会主义 • C.科学社会主义 • D.凯恩斯主义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
1945——1973 西方——经济 国家干预经济
• 措施: • 国家干预经济,兴办国有企业 • 人民资本主义 • 经营者革命 • 福利国家
•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 经萌生
•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 主张
2019年广东卷21
•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巩固 练习
(2019·广东单科·21)
•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 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 体验是( )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必修二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必修二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509612c1a58da0116c1749d1.png)
标志: 1929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股市的崩溃。 表现 : 1、银行倒闭;(金融危机) ↓ 2、工商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工业危机) ↓ 3、农民收入减少,农业衰退;(农业危机) ↓ 4、工人失业,农民破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社会生活危机)Leabharlann (2)大危机的爆发与扩展:
思考: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为什么会 迅速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复习策略
1 .把握一条基本线索: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 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模式也不能适应所有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 要,各国必然进行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罗斯 福新政摒弃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模式,进行了重 大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焕发活力;二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进行了自我调整和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演变规律
自由资 第二次 私人垄断 本主义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 新政
罗斯福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自由放任 经济政策
19世纪
加强国家 干预经济
由罗斯福新政开创, 盛行于二战结束后至 20世纪70年代初
适当减少国家 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70年 代至今
考点一、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答案】C
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
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省钱。但罗
斯福为什么没有采纳这种意见? 1、增加了就业,缓解社会矛盾; 2、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3、改善了国家的基础设施;
4、不伤救济者的自尊心,也提倡了 自力更生的精神
田纳西水利工程
罗斯福通过“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新建了全国10%的公路; 35%的医院, 65%的学校; 吸收了近400万人就业; 修建了50万公里的二级公路; 修建了近500个机场; 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 开辟了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 兴建了大量游览设施……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2.10.22 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2.10.22 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399b20d828ea81c758f57828.png)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表现:
(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
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 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 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 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 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 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
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 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 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 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3.“经营者革命”: (1)概念:随着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 复杂,“经营者革命”应运而生。 (2)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使经营管理人员不 新中间阶层 断增加,“______________” 已经成为战后发达国家中人口比例 最大的社会阶层。 4.福利国家的出现: (1)建立: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 英国 。 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制度的国家是________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解析:选A。观察图表,美国汽车产量在 1929 年达到最高 值,1933 年迅猛下降,这与当时美国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有很大 关系。经济大危机下,大量工人失业,失去了收入来源,美国 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直接导致了汽车企业产量的下降,故选 A 项。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ppt22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ppt22](https://img.taocdn.com/s3/m/5edf732f011ca300a7c39031.png)
社会秩序
材料三:美国农场主销毁牛奶
材料:“1932年夏季, 农产品价格已跌到 1558-1603年以来的最 低点:猪肉三分一磅 ,牛肉五分一磅,棉 花五分一磅…..”。
主要问题
过剩与价格
措施:减耕减产; 政府补贴与收购;颁布
—邓蜀生《罗斯福》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历史上对罗斯福新政的不同看法
新政期间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 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烤百万富翁”;在关于 《社会保险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 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
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 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他以少量的所谓救济来 麻痹工人的斗志。
实施“新政”
合作探究2: 新政具体的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措施内容思考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
摆脱危机困境
合作探究3:
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
走进危机
材料1: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 两年,而这场危机持续了4年之久。
材料2:经济危机从美国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 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活(社会保障) 【美国政治、制度】 ⑶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影响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 【世界】
3、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巩固提高
1、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目的是
A、赢得总统竞选
B、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确立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
罗斯福自己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 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 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2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岳麓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2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d1de58cc1755270722088e.png)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危机源于美国并 在短时间内波及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解
答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
2.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 机,世界各国在危机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试解
答案: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机构和组织 等
1933 年,国会通过《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同
环境保护立法 年,国会所通过的《农业调整法》中也有鼓励
休耕的内容
实施环境保护 工程建设
小工程以水土保持示范区为代表,1937~1941 年,各州共建立 500 多个水土保持示范区。大 工程以田纳西河流域整治工程为代表
(2)作用:首先,新政把 19 世纪末开始的自然资源保护运动 推向高潮,促进了美国资源保护体系的初步形成。其次,新政创 造的生态环境遗产为战后美国的环保运动和环保主义奠定了思 想和人文基础。最后,罗斯福开创的政府大规模干预资源保护的 政策实践对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强化对环境问题的干预有直接影 响。
2.社会救济与保障新政
(1)措施:
直接救济
开展紧急社会救济,以直接救济为主,即直接向贫 困人群发放救济金、食品和其他物资
实施“以 作为一种救济方式,“以工代赈”的最大特点是,
工 政府创设工作岗位,让救济对象参加工作,获得报
代赈” 酬,从而解决自己乃至家庭的生计问题
制定社会 保障法
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不久即安排人起草社会保障方面 的法案,要求该法案能使每一个美国公民的生活都 有保障
史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 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 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第22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22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fce9380289eb172dec63b78c.png)
考纲
课标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危机
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罗斯福新政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 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 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典型国家:英法德)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 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典型国家:日本)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 整社会生产。(典型国家:美国) 3.评价 (1)利: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_____盲__目_,性保证 了生产的社会性。 (2)弊: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使_自__由__放__任_____的经济理论 受到质疑。 2.内容 (1)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弊端。 (2)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是___扩__大__需__求___。 (3)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3.评价:从根本上改变了__传__统__经__济__学___的观念,它的 提出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特别提醒: “二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发 展的主要经验: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干预。
五、“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1.“人民资本主义” (1)概念: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__分__散__化___ 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 部的所有权,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 “人民资本主义”。 (2)影响: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__社__会__矛__盾__和大量吸收 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 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选择题1.(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三模文综)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2.(2011年广东东莞五校第二次联考)近期一本财经图书《货币战争》名列畅销书榜首,但其中部分观点备受指责。
该书作者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归结为国际银行家为获取暴利而阴谋制造的结果。
对此你认为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应该是( )①股票投机活动猖獗,金融市场极不稳定②政府干预社会财富分配,导致财政不堪重负③联邦政府权力过大,在经济活动中没有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④超越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消费模式,加剧了生产和需求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曾说:“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谊,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了一种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
”张伯伦不能确定的“某种东西”应该是( )A.法西斯及其侵略扩张 B.苏联及其社会主义的影响C.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 D.大萧条及其影响4.(2012届广东河源龙川实验中学高三模拟)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
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③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仍超8%,增幅再惊世界。
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
”历史上采取类似举措促进本国经济恢复的是( ) A.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苏俄的赫鲁晓夫改革6.(2010年上海单科)下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7.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8.(2011年河南焦作二模文综)当罗斯福在1933年3月4日就职时,这个绝望的国家给予了罗斯福一个独裁者的权力。
这里的“独裁者”,要按它在罗马共和国宪法中的本意来解释,是指为了帮助国家渡过灾难性的危机而被赋予临时性的绝对权力的人。
罗斯福“独裁”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根除了大萧条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的危险和隐患B.突出了联邦政府的地位,危害了三权分立的体制C.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提高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刺激了对外贸易的发展9.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①出现了“混合经济”②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③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④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0.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A.①③④ B.②③C.②④ D.①②③④11.“二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末,中、俄开始实行市场经济。
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B.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C.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D.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无差别12.“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相同之处是(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③削减社会福利开支④推行社会福利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1929年10月,一场破坏力极大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前所未有的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生产大幅下降,失业人口剧增,各种矛盾激化,社会动荡,资本主义制度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材料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求解困之道。
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调整了19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经济政治,尝试发挥国家在经济与社会中的调整作用。
”与此同时,意、日、德三国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体制,走上了对内独裁与对外扩张之路。
人类社会面临战争威胁。
材料三2008年9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
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在过去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之后,正以高于预期的速度降温。
银行倒闭、股市暴跌、油价跳水、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下各自“噩耗”纷至沓来,让人们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在危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各国开始认识到,各国应当寻求更为有效的全球策略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通过各种平台,加强磋商与沟通。
——据人民网相关信息整理请回答:(1)1929年经济大危机有很强的破坏力,它导致了哪些矛盾的激化?(2)据材料一、材料三,两次危机都具有较大的破坏力,此外,它们还有什么相同特征?这种特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二、材料三,面对两次经济危机,世界各国应对的措施有何明显的不同?试分析当前世界各国应对措施产生的社会根源。
(4)请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对当前经济危机的认识,你认为我国政府在“寻求更为有效的全球策略”的基础上,对内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危机的危害?14.(2011年山东泰安期中)某高中组织高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王刚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体制创新和调整”,做了几张知识卡片。
卡片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王斯德《苏联兴亡史》卡片二罗斯福1938年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卡片三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17万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4万亿元,年均增长11.4%;2007年工业增加值首次跃上了10万亿元的新台阶,居世界第三位。
纵观当今世界60多亿人口中,主要工业国人口约为7亿,所占比例不足12%。
而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创造了13亿人同时迈入工业化的伟大奇迹,中国工业化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最为辉煌的篇章。
——《迈向工业大国:30年工业改革和发展回顾》请回答:(1)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材料?还可以搜集哪些类型的材料?各列两种。
(2)依据卡片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指什么?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列宁采取了什么政策?(3)卡片二中“新政”被称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开始。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开始”体现在哪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4)卡片三所展示的巨大成就无疑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国提出了很多创见。
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除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之外还有哪些?(5)上述卡片所反映的改革在实质和手段上有何相同点?第22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D 解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缘于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形成一个整体。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
②③两项显然不符合史实。
3.D 解析: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各国大打贸易战,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军备战,使整个世界处于紧张和不安之中,故本题选D 项。
4.D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斯大林模式”、自由放任政策均在其实施前期起过积极作用,但后来逐渐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5.C 解析:罗斯福新政中的兴建公共工程与之类似。
6.C 解析:本题的解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注意理解题肢的含义,二是注意题图的解读,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清晰看到图中的曲线应该是代表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7.C 解析:危机的主要表现是生产相对过剩。
生产过剩,物价就会下跌。
“购买并屠宰大量牲畜”是为了解决生产过剩,稳定物价。
故正确答案为C项。
8.C 解析:罗斯福新政重要特点就是放弃了过去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9.B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具体表现。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其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故②项错。
“二战”后,科技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故④项错。
10.A 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1973~1975年,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下降、失业率上升、物价膨胀的局面,即所谓“滞胀”,面对这种情况,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减少政府开支和福利开支,故①③④三项正确。
为了解决“滞胀”局面,西方国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②项错误。
11.B 解析:正如邓小平所说: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互相借鉴。
目前,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
12.B 解析:“二战”后各国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由此可排除③项。
13.(1)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的激化。
(任答两点即可)(2)相同特征:由一国波及多国,引发世界性经济危机。
原因:世界市场形成。
(3)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着力于寻求各自的出路;当前世界各国寻求全球合作来应对危机。
原因:国际贸易日趋制度化、规范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各国相互依存程度增强。
(4)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引导;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指导;采取得力措施拉动内需。
(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4.(1)途径:上网搜索、去图书馆查询、向专家学者请教等;类型:实物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