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隋唐1

合集下载

浅析隋唐时期的美术成就

浅析隋唐时期的美术成就

浅析隋唐时期的美术成就唐代文学艺术高度发展,唐诗成就达最高峰,名篇千古传诵。

书法中的楷书极盛,成为以后历代书家的楷模。

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各自独立发展,且都有了专门的名家。

水墨画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王维、张?、王洽、项容等开辟绘画新途径,泼墨、吹云、白描、皴擦等新技法增强了笔墨的表现力。

以现实生活为绘画内容的作品成为主导。

收藏鉴赏书画成为上层统治者的主要嗜好之一,也成为显示一个人文化修养的标志之一,因此书画艺术极为发达。

书画史论专著有增无减,为后世研究唐前的书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料。

石窟艺术达于极盛,数量之大空前绝后,且技艺精湛,富有独特的时代风格。

隋唐石窟艺术中国经魏晋南北朝 300 多年的混战,至隋归于一统。

几百年来,伴随着动荡的社会,表达人们挣脱苦难、向往幸福愿望的宗教狂热,曾席卷社会各个阶层。

宗教,特别是佛教教义渗透到了每一个人的头脑中。

国家统一,战争结束,人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佛国净土也模糊可见,盲目而痛苦的呻吟变为冷静的思考和乐观向上。

佛的形象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之物,佛与人的鸿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生活的改善被填平了。

佛教形象普遍世俗化,成为隋唐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

所谓世俗化,一是指形象本身似曾相识,与生活中人无异,“神性”几无,甚至把菩萨作成宫娃的形象;二是指雕塑绘画的内容更符合人们的愿望,表现佛国净土、西方极乐世界的题材成为主导,苦修苦练。

如割肉贸鸽、舍身饲虎之类的题材不见了。

“人神之道殊”变为人神之合一。

神性的削弱和人性的增长,使得佛的形象更富亲切感,但佛教的严肃性也随之遭到破坏,宗教的狂热为追求生活幸福的愿望所代替。

隋朝虽国祚短促,凡二主 37 年,但修窟造像活动空前兴盛,修寺 3803 所,造像 119430 身。

大唐近三百年的统治,修窟造像活动达最高潮,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珍品。

隋唐时期的绘画隋唐绘画,按时间顺序大体可分三大阶段:隋代和初唐( 581-713 年)为第一阶段。

中国美术史隋唐时期

中国美术史隋唐时期

隋唐美术雕塑唐代佛教造像不仅比以前更加兴旺,而且其美学风范标志着中国的佛教艺术已经走完了外来艺术民族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历程,显示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道教雕塑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与佛教雕塑共存一处,这是道释合一的社会思想的形象反映。

陵墓雕刻和其它雕塑也都有长足发展,体现出雄浑、豪迈的大唐风度。

绘画绘画在这一时期的美术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这个时期都以独立的姿态屹立画坛,表现技法也日趋成熟和完备. 总体上看,唐代绘画具有如下几个新特点: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继续发展,开始画分青绿与水墨,疏体与密体,奠定了宋元以后山水画主要表现手法的初步基础。

3、花鸟、鞍马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姿态登上画坛。

4、佛教壁画创造出清新鲜明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风格。

5、唐代的画论、画史著作显示了唐代美学理论的深度。

隋唐绘画,按时间顺序大体可分三大阶段: 隋代和初唐( 581-713 年)为第一阶段。

以现实生活,特别是表现上层统治者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与日俱增.绘画风格崇尚细致艳润。

山水花鸟尚不为时人所普遍重视。

玄宗开元至德宗建中(公元 713—780 年)为第二阶段. 此间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学艺术一变六朝细润之风,崇尚雄健清新。

人物、山水、花鸟画都在蓬勃发展。

画坛极为活跃,名家蓬起,艺术全面繁荣. 唐德宗(公元 780 年登基)之后为第三阶段。

大唐帝国经安史之乱、会昌灭法走向衰落,艺术也受到一定影响.此间艺术的突出特点是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一、隋代绘画隋代艺术呈现出明显的过渡状态。

佛教风靡,寺庙遍布.当时的名画家皆擅壁画,山水、人物、鞍马等也不乏其人,画史记载的数十人中, 杨契丹、郑法士、阎毗、董伯仁、展子虔以及来自西域的尉迟跋质那、跋摩那、昙摩拙叉为最著名者。

其中有作品流传至今的只有展子虔. 展子虔历北齐、北周入隋,画与董伯仁齐名,擅台阁、人马、山川。

隋唐时期美术

隋唐时期美术

一、陵墓艺术:墓室壁画、画像石与画像砖 二、佛教美术:石窟、寺观 三、绘画:画家、绘画理论 四、工艺:唐三彩、金银错、丝织 五、书法 六、建筑:城市、桥梁、寺塔
一、陵墓艺术 墓室壁画
唐代延续两汉以来的厚葬之风,墓室规模普遍较大。 帝王、贵族墓中大都有壁画,题材广泛,水平较高,不仅 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敦煌石窟 隋代雕塑一铺
敦煌石窟 唐代雕塑一铺
敦煌石窟 唐代雕塑菩萨像
敦煌石窟 唐代雕塑力士像
敦煌石窟
唐代主尊塑像
敦煌石窟 唐代菩萨像
敦煌石窟
唐代菩萨塑像(局部)
敦煌石窟
阿难塑像
敦煌石窟
阿难塑像(局部)
敦煌石窟
唐代菩萨塑像
敦煌石窟
唐代天王塑像
敦煌唐代壁画
• 敦煌唐代壁画,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最辉煌最丰 富的。题材范围虽仍如前代,内容却侧重于反映 现实生活和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人物造型极尽“穷神尽变”之能事,突破了类型 性格的程式,逐渐注意到在人物的行、住、坐卧、 举止言谈中展示人的内心世界,以面部、眼神、 动态及人物间的关系,加之典型环境的烘托,塑 造富有艺术生命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艺术境 界,写实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六章 隋唐时期美术
主讲人:李亚慧
隋(公元581-618年) 唐(公元618-906年)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唐代,社 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 书法中的楷书极盛,成为以后历代书家的楷模。绘画 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各自独立发展,且都有了专门的 名家。水墨画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王维、张璪、王 洽、项容等开辟绘画新途径,泼墨、吹云、白描、皴擦等 新技法增强了笔墨的表现力。以现实生活为绘画内容的作 品成为主导。收藏鉴赏书画成为上层统治者的主要嗜好之 一,也成为显示一个人文化修养的标志之一,因此书画艺 术极为发达。书画史论专著有增无减,为后世研究唐前的 书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料。石窟艺术达于极盛,数 量之大空前绝后,且技艺精湛,富有独特的时代风格。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的地位
开创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新篇章
01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工艺美术发展达到了巅峰,开创了中国工
艺美术的新篇章。
对世界工艺美术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02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对世界
工艺美术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成为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03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作品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魅力,成为世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目录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概述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影响 • 隋唐五代时期的书画艺术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01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概述
历史背景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在技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现了卓越的技艺和精细的工 艺水平。
这一时期的工艺品制作精良,技艺精湛,注重细节处理和整体效果的统一,充分体 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才华。
同时,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在材料运用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唐三彩、白瓷等新材 料的出现和应用,为工艺品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唐彩绘驯鸟男伺壁画
总结词
表现驯鸟男伺的壁画作品
详细描述
唐彩绘驯鸟男伺壁画是一幅表现驯鸟男伺的壁画作品,画面 生动地描绘了男伺与各种鸟类的互动,展现了隋唐五代时期 壁画的细腻与生动。
五代周文矩七贤过关图卷
总结词
表现文人雅集的卷轴画
VS
详细描述
五代周文矩七贤过关图卷是一幅表现文人 雅集的卷轴画,画面描绘了七位文人一起 过桥的场景,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 反映了五代时期卷轴画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史之隋唐美术精品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之隋唐美术精品PPT课件

五 台 山 佛 光 寺 大 殿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建中三年(782) 的南 禅寺大殿和唐大中十一年(857)的佛光寺大殿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尤其佛 光寺大殿,规模较大,艺术完美,具有宝贵 的价值。但它们都只是孤立的殿堂,要了解 唐代佛寺的群体布局,还得要依靠敦煌石窟 唐代壁画中的资料,其中数百幅以上的大型 净土经变画里的建筑群,就是寺院的反映。
唐代密檐式砖塔。位于今陕西西安荐 福寺内。因视慈恩寺大雁塔为小,故名。原 十五层,后几经地震损坏,现余十三层,塔 身方形,立在砖砌高台上,通高43.3米。底 层每边长11.83米,南北二面各开一洞券门 ,内辟方室置梯以通顶层。因底层特高,其 余各层逐渐变低矮,同时塔身的宽度自下而 上逐层收敛 ,轮廓并具轻微曲线 ,使整个 型体的轮廓线柔和、挺秀。
唐三彩马俑
第五章 隋唐美术 第一节 概 述
绘画:“灿烂而求备”。唐代绘画的新特点 : 1.人物画(第二节) 2.山水画(第三节) 3.花鸟画(第四节) 4.石窟陵墓壁画(第五节) 5.绘画理论(第六节) 6.唐代对绘画作品的流通、收藏也较前为活 跃。
历 代 帝 王 图
阎 立 本
江干雪霁图 王维
五牛图 唐 韩滉
敦 煌 壁 画

第二节 人物画
概述:
隋:董伯仁、展子虔 唐:
初唐:阎立本、尉迟乙僧 盛唐:吴道子、张萱 中晚唐:周昉 、孙位
第二节 人物画
一、初唐阎立本与尉迟乙僧的绘画艺术
1.阎立本简介 2.《凌烟阁功臣图》
《秦府十八学士图》 《昭陵列像图》 《步辇图》 《职贡图》 《历代帝王图》
第五章 隋唐美术
隋:581-618 唐:618-906

《中国美术史》授课PPT之二:魏晋及隋代、唐代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授课PPT之二:魏晋及隋代、唐代的美术

2 人物画
捣练图 张萱 唐
隋唐五代美术
2 人物画
中晚唐 仕女画
周昉,社会环境影响其作品多反映贵族妇女奢侈生活后的不幸和苦闷
簪花仕女图 周昉 唐
隋唐五代美术 中晚唐 仕女画
2 人物画
簪花仕女图(局部) 周昉 唐
隋唐五代美术
2 人物画
五代人物画
五代时期,画家笔下呈现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身边琐事;顾闳中、 周文矩等人物画作品不仅善于把握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而且十 分注意对在特定的环境和情节中的人物心理的表现,从而较为深刻地 揭示出社会的本质。
雪溪图
王维 江山雪霁图 局部
王维 江山雪霁图 局部
三 五代山水画
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关仝
创作、理论
荆浩 匡庐图
理论创作:
《笔法记》 六要: 气:心灵主宰 韵:格调问题 思:构图立意 景:观察自然 笔:用笔节奏 墨:用墨浓淡
关 仝
关 仝
关 山 行 旅 图
山 溪 待 渡 图
南方山水画派:董源、巨然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佛教美术
佛教美术的兴起
社会动荡、战乱不息的乱世为 佛教的广泛传布提供了社会环境。 在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希望在 精神上得到解脱,佛教宣扬的灵魂 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让他 们从中得到虚幻的慰藉。
佛教在西汉传入中国,佛教美 术是为了传播佛教思想而兴起的。 佛教美术大致包括三个部分:建筑、 雕塑和壁画。
隋唐五代美术 隋唐五代概况
1 概述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9年—公元960年),是中国古代绘画 全面发展的时期。由于隋唐两代的相继大一统,政治昌盛,国力强大, 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促进了封建文化步入鼎盛,是中国 绘画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

隋唐美术.

隋唐美术.
乾陵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 李贤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死后追 封为章怀太子。其墓中,有壁画 50 多幅,面积近 400 平方米 ,画面保 存完整,内容大多反映李贤生前生活片断,也描写有迎接外宾的场面。 技巧熟练,用笔刚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其中《马球图》、《狩猎 图》、《客使图》最为突出。
乾陵 永泰公主 李仙惠墓壁画: 永泰公 主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得罪祖母武则 天,在 17 岁时被处死。
1 、石窟壁画 (敦煌莫高窟 )
无 量 寿 经 变
《供养菩萨》
《帝王图》
2 、墓室壁画 墓室绘画自秦汉时期兴起以后,一直经久不衰,唐代的墓室壁画依然兴
盛。 大唐的陵墓,仅挖掘的永泰公主的,章怀太子的,懿德太子的,房陵公
主的,李寿,李震, 李爽 ,韦泂章浩的,除了一大批稀世珍宝, 三百平 方米 的 壁画 就展在博物馆的地下室。这些 壁画 不同于敦煌,墓主人都 是皇戚贵族, 壁画 多是宫女和骏马。特别是唐高宗李治的乾陵的 17 座 陪葬墓中已发掘的李贤、李仙惠、李重润等墓的墓室壁画,形制宏伟、 内容丰富、技法熟练,反映了唐代壁画的高度水平。
概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隋唐的社会文化概况
二、隋唐美术概述 隋代短短的 30 余年中,由于政治经济的统一,南北文化交流
的加强,绘画、雕刻一方面是对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一方面是 南北不同风格的互相吸收与融合,从而使隋代美术呈现出承先启 后的过渡性特色。
唐代是中国绘画建构模式的时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 类,在这个时期都以独特的姿态立于画坛,表现技法日趋成熟和 完备。人物画和道释绘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在表现的题材 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所扩大有所提高。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 上继续发展,在画法上进一步丰富,青绿与水墨已划分出来,奠 定了宋元以后山水画主要表现手法的初基。花鸟画继山水之后以 独立姿态登上画坛。

中国名画1000幅——隋唐

中国名画1000幅——隋唐

中国名画1000幅——隋唐隋唐是隋朝与唐朝的合称。

自公元581年杨坚逼追北周静帝受禅帝位,建立隋朝,到618年灭亡,隋朝共存在了38年,是个短命王朝之一,但却建立和完善了很多管理制度,如建立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等,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共经历了20位皇帝,289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出现的又鼎盛时期。

杨坚(图片来自于网络)隋代的绘画已经摆脱汉代以来的稚拙之气,人物画也摆脱了初期朴素的状态,山水画也摆脱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现象。

此时的绘画技法虽然相对成熟,但艺术处理方法还较为单一。

画家有展子虔、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在山水画、人物画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郑法士、董伯仁在人物画方面亦有造诣唐代是绘画的大发展时期,绘画高度繁荣。

技法上更为完善,从魏晋以来的空勾无皴发展到擦、渲、染俱全,描法也有了提按顿挫、轻重缓急的变化。

画科上也较之以前更为完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相继独立成科,艺术语言日趋成熟,显示了绘画艺术在唐代的全面繁荣。

科举制度(图片来自于网络)人物画在唐初有阎立本、尉迟乙僧,盛唐时期有吴道子、张萱、卢楞伽、周昉、杨升、陈宏等人其中吴道子所创“吴带当风”的“吴家样”,所绘人物“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丰富了人物画的样式;张萱、周昉主攻绮罗、仕女人物,周昉在张萱的基础上,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

所绘人物“浓丽丰肥、富贵奢华,衣纹劲简、彩色柔丽”,被誉为“周家样”。

中晚唐之际的人物画基本都是追随“周家样”,有李真、孙位等人。

唐太宗李世民(图片来自于网络)山水画在唐初有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主要继承隋时展子虔的山水画艺术,技法上依然是青绿为之、空勾无皱、层层渲染。

盛唐时期山水画家有王维、张璪、郑虔、项容、王洽、毕宏等人,其中王维在技法上突破了青绿画法,创造了“破墨法”,长于水墨山水,其画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隋唐美术》课件

《隋唐美术》课件
❖ 主要人物: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张萱、周 昉
阎立本
❖ 阎立本 (601?一673) 中国唐代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曾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工部尚书、右相。 其父阎毗长于绘画、工艺、建筑,兄阎立德亦长于书画、工 艺、建筑。阎立本承其家学,尤长于绘画。擅道释、人物、 肖像、山水、鞍马等,尤长于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与肖像 画,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一时有 “右相驰誉丹青”之称。其肖像画多描绘唐初建功立业的功 臣形象,如描绘房玄龄、杜如晦等18位文人谋士肖像的《秦 府十八学士图》,又在凌烟阁壁上画长孙无忌、魏微等24位 功臣像等。杜甫《丹青引》中有“良将头上进贤冠,猛将腰 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的诗句形 容其所画之生动传神。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 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
尉迟乙僧与西域画风
❖ 尉迟乙僧,于阗人,约与阎立本同时,以擅画佛像和外国人物著称,代 表西域画风,他的作品已失传,据记载可知是铁线游丝描家晕染技法。 尉迟乙僧与其父尉迟跋质那同是由西域入局长安的外族画家。他画“外 国鬼神,奇形异貌,中华罕继”。技法也不同与中原传统,记载称他 “画外国菩萨,小则用笔紧劲,如曲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用 色沉着,(如)堆起素绢而不稳指”。因而有“身若出壁”、“逼之标 标然的评价”。这种铁线描,设色侧重晕染的方法,是人们耳目一新, 对唐代吸取西域于阗画风有很大影响。他曾在慈恩寺画凹凸花、千手千 眼菩萨和千钵文殊。现存慈恩寺大雁塔门楣石刻画或许与乙僧起样有关。 石刻画中菩萨的端丽用圆曲紧劲的线描表现的很充分,在不大的空间中, 动态彪悍的明王像则咄咄逼人,并不觉得其促迫。尉迟乙僧所代表的西 域画风还可以从新疆和田地区的寺庙继库车克孜尔石窟壁画中加以体会。 兼容并蓄的初唐画坛上显然流行着丰富多彩的不同风格,乙尉迟僧尉代 表的西域绘画风格让人们耳目一新,为其后唐代画家追求更为成熟的绘 画语言和技巧表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隋唐五代绘画

隋唐五代绘画
精选
5、韩干 、韦偃、曹霸 画马专家
精选
韩晃 画牛羊最佳 《五牛图》
画中的五只牛或行或立,或正或侧,或俯或仰,姿态生动,将牛憨态可掬的 模样描绘得惟妙惟肖。牛以较粗的墨线勾勒轮廓,赋色清淡,尤其对牛的眼 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作了着意渲染,凸显出牛强劲有力的筋骨和逼 真的皮毛质感。最值得称道的是韩晃对牛的结构比例以及透视关系的准确把 握生。硬无之论感是。牛的正面站立,还是回首精顾选盼,他都处理得生动巧妙,丝毫没有
精选
3、张萱和周昉 善画仕女
张萱 盛唐 绘画风格:注重画面的“赋色”和“补景” 代表作品:《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 晚唐 作品多以描绘妇女不幸和苦闷 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
描绘一组妇女劳动
的《情虢景国,夫捣练人、游理春图卷》贵妇游春情景,笔法精细,设色浓艳。
线和熨平的过程, 富有生活情趣。
精选
如“观舞”一段,画韩熙载亲自击鼓配乐,名伎王屋山跳舞 精选
2、山水画
中国的水墨山水画趋于成熟,出现了以荆浩 、关仝 为代 表的北方画家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画家。
荆浩:擅画北方崇山峻岭,在绘画理论上提出“非自然 观”,散点透视 作品: 《匡庐图》
《匡庐图》采用高远、平远布局描 绘北方山川壮阔雄伟气象,皴染笔 墨兼备。
精选
《历代帝王图卷》画汉昭帝 至隋炀帝共十三皇帝,刻划 细微,人物神态各异。
精选
2、吴道子 盛唐时期的人物画家 绘画风格: (1) 简括的笔墨技巧 (2) “莼菜条”即运用线描表现物象 (3)强调线条,有意压缩色彩的比重,其作品 多设色简淡
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 《维摩诘变相》
精选
《维摩诘变相》
精选
《秋浦蓉宾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崔白 《秋浦蓉宾图》绘荷叶枯黄,

隋唐时期重要画家及作品分析

隋唐时期重要画家及作品分析
同时,唐代的宗教美术逐渐走向世俗化;一方面:绘画形象和表现技巧经过不断探索改良进而为广阔观众所接受;另一方面,就绘画题材而言,现实性题材逐渐增多,也曲折的表现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阎立本
“丹青神话”
《步辇图》〔绢本设色〕
《历代帝王图》
《职贡图》
1、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曾瑶、郑法士2、具有多方面才能,擅画道释、人物、山水、鞍马,尤以道释人物为主。3、绘画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腻,人物神态刻画细腻,其作品备受当时世人推崇,被世人列为”神品”4、不少创作作品与初唐政治事件有密切关系5、传为他的作品《历》就是古代画家企图表现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
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出现了诸多有影响的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张萱
绿山水与水墨、疏体与密体,奠定了宋元以后山水画主要表现手法的初基
3、石窟、陵墓壁画创造出清新鲜明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风格,在一定基础上摆脱了宗教的羁绊,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洋溢着时代精神
4、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兴起之先河
5、唐代的绘画实践展示了唐代的美学的实绩,唐代的画论、画史著作显示可唐代美术的深度
尉迟乙僧
西域人,王族子弟。擅长画佛像、人物、鬼神,也擅画花鸟。所画人物皆是外国人之形象,画风具有浓郁的西域特色
吴道子
“画圣”
“画祖”
《送子天王图》
《钟馗捉鬼图》
唐玄宗称“国朝山水第一,列神品”
董其昌推崇为“北宗”山水画之祖
李昭道
“小李将军”
《明皇幸蜀图》
《春山行旅图》
绘画手法均用细笔勾填,仍无皴法。《明》唐明皇避难入蜀的故事
与其父共称“大小李将军”

美术鉴赏浅论隋唐时期的人物绘画

美术鉴赏浅论隋唐时期的人物绘画

浅论隋唐时期的人物绘画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由于隋、唐两代全国的统一,特别是唐代中期的一百多年间,政治稳定,国力强大,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很多艺术都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关键的发展成就。

正如苏东坡所言:“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

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备矣。

”(《书吴道子画后》)。

隋唐人物画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人物的“传神”标准,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出现描述和记录历史事件的史实性绘画,多人舞、大场面的构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物画驾驭能力的提高,表现宫女题材的仕女画也出现了富有特色的固定模式,例如张萱和周昉分别代表唐代不同时期的人物画特点和精神面貌。

周昉,出身贵族,先后做官,对宫廷族妇女生活十分熟悉,因而对族妇人及侍女的气质神态把握精确,通过对人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体现也唐代人物画最重的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说他“初效张萱,后有小异,颇极风姿,所画衣冠,不近闾里,衣裳劲简,彩色柔丽”。

《宣和画谱》评论他“多见贵而美者”,善画“贵游人物”,且作“浓丽丰肥之态”。

他别创一体的“周家样”,到周昉时代,“裙屐游宴”的绮罗人物画已成为与佛道绘画及封建纲常伦理并重的人物画主要题材了。

以周昉《簪花仕女图》为例,《簪花仕女图》是描写春夏相交时节一群服饰艳丽云鬓高耸的贵族妇女、赏花、戏犬、观鹤、漫步的场景,无论用笔、用墨设色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纤细而又不却弹性。

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把握非常贴切到位,细纱衣轻薄透明,肌肤丰韵、白皙,头饰闪亮,多层烘然、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开启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

纵观唐代人物画《簪花仕女图》从内容上体现出绘画题材,较以前也发生了度化,转化人情世俗化。

从线段来看,唐人的线描也多了更多的度化,画面布局上用假山烘托主体,人物的用大小来体现主次,从贵族妇女的体态也体现了唐代人对人物审美要求!在隋唐人物画的众多著名画家中,吴道子是最有影响力的,尽管目前来看,没有一幅可以确认是吴道子的传世作品,无法亲见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人物画的面貌,但是很多人仍然把他称为“画圣”,并十分认可他对中国绘画的贡献,可见吴道子在当时及后代所具有轰轰烈烈的影响。

隋唐绘画艺术

隋唐绘画艺术

隋唐绘画艺术隋代的绘画风格,承前启后,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

来自各地,集中于京畿的画家,大多擅长宗教题材,也善于描写贵族生活。

作为人物活动环境的山水,由于重视了比例,较好地表现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开始独立出来。

唐代的绘画在隋的基础上有了全面的发展,人物鞍马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先后成熟,花鸟与走兽也作为一个独立画科引起人们注意,可谓异彩纷呈。

初唐时的人物画发展最大,山水画则沿袭隋代的细密作风,花鸟画已经出现个别名家,宗教绘画的世俗化倾向逐渐明显和增多。

从已发现的乾陵陪葬墓壁画的山水画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的比较简单的斧劈皴。

以薛稷、殷仲容为代表的花鸟画,则设色和水墨的形式都已出现。

此外,这时最著名的画家还有阎立德与康萨陀等。

他们的作品和作风丰富了初唐时期的画坛,为盛唐画风的突变奠定了基础。

虽然,他们的作品大多没有流传,但是我们从乾陵各陪葬墓的壁画、新疆出土的绢画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都可以看到当时他们不同的风格。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它以描绘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

画面山形耸峙,水波浩淼,万木复苏,祥云涌动。

游春的男女纷纷涌向山间水湄,他们有的骑马伫立水滨,有的乘船泛于水中,有的在岸上迟疑不进,有的望春波翘首待渡。

山深水阔之间,游人散布于各处,不能一一计算,也不必一一计算。

总之,人的活动与山水的境界交相映发,将一个“春”字抒写得淋漓尽致,无处不在。

画面整体上以大对角线构图,青山与坡岸的对峙与开阖,春水的自右下向左上流动,右上斜角的实则虚之与左下斜角的虚则实之,变化有法,激活了潜藏在山水和山水画之间的生命力,带来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画面采用俯视法取景,将远景、近景一同向中景聚拢,使各种景物完整地统一在一个画面中,获得一种“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和品赏趣味。

全图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狩猎纹夹缬绢
蜡缬、灰缬 实物判定:原定蜡缬作品后被判为灰缬。 制作: 蜡缬:用蜡在织物上画出图案,然后入染, 最后沸煮去蜡,则成为色底白花的印染品。 灰缬:用碱性的防染剂进行防染,工艺类似 于今天的蓝白印花。使用的是一种防染印花 方法。防染用的豆粉、石灰混合成的糊状物 俗称“灰药”,此糊状物是通过型版而漏印到 坯布上,形成花纹。待布匹浸染晾干后,去 掉“灰药”的部分是白色花纹,其他就是染上 去的颜色。
【袍·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胯衫】
【半臂】
出土的若干半臂实物
【穿衣次序】
首先穿贴身衣,汗衫、裈、袜,头上束发
接着穿中层衣,半臂(或长袖,或加袄 子)、袴,头上戴巾子
然后穿外衣,襕袍衫(或缺胯衫)、靴子, 头上裹幞头
最后束革带,并视身份场合不同配戴若干佩件
2)、首服
隋唐五代冠帽、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早在东汉就已流行 这种装束,魏晋以后巾裹更加普及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隋代幞头 较简便。初唐幞头巾子较低,顶部多呈平型,即为“平头小样”巾子。 以后巾子渐渐增高,陆续出现 “官样”巾子、“开元内样”巾子等。幞 头有软脚幞头和硬脚幞头。除幞头外,还有纱帽等。
2、宝相花纹 历史:不早过8世纪, 后长期流行。
形象:花卉图案化组合, 无法确指,早期莲荷, 以后牡丹,形象各朝不 同.
“宝相”二字是指“佛像” 的意思
宝相花纹织成锦
罗地蹙金绣—宝相花纹拜垫 绫地花鸟纹绣袋(展开图)
步辇图
隋唐胄甲
第三节 染织工艺
一、引言
地 位: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 国家重视:隋代(专门机构),唐代少府监 材质分类:丝、麻、棉、毛 织物规格:宽1尺8寸(一尺约合今30厘米),丝绸4丈为匹 、布5丈为端 分工细密:唐少府监织染署25作

《隋唐五代人物画》课件

《隋唐五代人物画》课件
要点一
总结词
隋唐五代人物画的技法精湛,笔墨运用得当,能够传神地 表现出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隋唐五代人物画中,画家们运用各种绘画技法,如勾线 、晕染、皴擦等,使得画面效果更加丰富多样。同时,通 过笔墨的运用,能够传神地表现出画家的情感和思想,使 观众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画家的内心世界。
REPORTING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总结词:细腻传神
详细描述: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子神灵的形象,画面 生动传神,线条流畅自然,展现出高超的绘画技艺。
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
总结词:气势磅礴
详细描述: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以气势磅礴的表现手法,刻画了古代历史上不同朝代的帝王形象,画面构图严谨,人物 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构图巧妙,布局合理
总结词
隋唐五代人物画的构图设计精巧,布局合理 ,使得画面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详细描述
画家们在构图时,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和细 节处理,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合理的布局,使 得画面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同时,通过对 背景、道具等元素的巧妙运用,进一步丰富
了画面的内涵和艺术性。
技法精湛,笔墨传神
2023
PART 03
隋唐五代人物画的影响与 价值
REPORTING
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隋唐五代人物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对后世绘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呈现的细腻、华美的风格,以及丰 富的表现手法,为后来的画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隋唐五代人物画的构图、线条运用和色彩搭配等方面的技巧 ,被广泛应用于历代绘画作品中,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之 一。
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隋唐五代人物画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手 法对现代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 所强调的意境、气韵和形式美,为现 代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启示。

中国美术史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中国美术史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一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主要画人物,也是记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东吴)卫协西晋画家,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他的创作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绘画的特点被顾恺之概括为“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绘画理论家。

(《画云台山记》《论画》)a 顾恺之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注重眼神的描绘,他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最大的艺术成就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要求:“传神写照”;b 在他的创作活动中,最为知名的是在瓦官寺绘制的维摩诘壁画;c 代表作《女史箴图》(唐摹本)是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是一幅插图画;《洛神赋图》(宋摹本)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列女传·仁智图》;d 提出了“形具而神生”迁想妙得的理论;e 艺术特点:注重线造型人物造型的准确;画面呈现“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式的运动感和飘逸气息,体现中国古代艺术的秀雅和高贵;把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最杰出的画家,擅长人物画也兼作风俗画和宗教画,谢赫在《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第一人。

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一笔画”的笔法,创造的人物形象“秀骨清像”(对崇尚玄学、重清议的六朝士人形象的概括)。

张僧繇·萧梁时期的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被称为“张家样”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样式之一,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生动性和写实性。

顾恺之、陆探微的风格是笔迹周密的密体而张僧繇则是“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梁元帝萧绎精通绘事,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职贡图》(宋摹本)被认为出自他的笔下。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四大样之二)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谓“曹衣出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隋唐-考研名词解释背诵版

隋唐-考研名词解释背诵版

隋唐-考研名词解释背诵版一、隋朝山水展子虔,青绿山水游春图。

1.展子虔1)展子虔,他的人物画画法属细密一体,元代汤垕认为他的人物可为唐画之祖。

但他更擅长山水画,《宣和画谱》称:“善画台阁,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有咫尺千里之趣。

”2)《游春图》●代表作《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

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隋代画家展子虔(qián)的作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

《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cūn)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

画面采取俯瞰式的构图,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

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

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经能够部分地做到了,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显著提高了。

该图画面色彩浓丽,富于装饰性,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倪,从中可以窥见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

二、初唐画人阎立本,历代帝王步辇图。

1.阎立本1)阎立本,雍州万年人,宫廷画家。

他工于写真,尤擅故事画,取材多是贵族、官宦以及宫廷历史事件。

2)《历代帝王图》又名《古帝王图》《十三帝王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

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

画家力图通过对各个帝王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气质和性格特征。

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

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猥琐庸腐之态。

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遵从“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人物安排原则来处理人物的大小和前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吴道子创作的许多题材成为后世画工们选材的重要领域。 ❖ 对道教绘画题材的开拓,是吴道子在创作上的贡献之一。
❖ 吴道子丰富了佛画的题材,创造出与中国文化相应的又 从佛教教义中派生出来的诸多形象,为中国佛教艺术奠定了 全面的基础。《地域变相》题材。
❖ 吴道子还创造了众多被中华民族所接受的鬼神形象。首创 钟馗捉鬼。
❖ 其次,在环境和场景的选取上抛弃了古人物画借景言事 的做法,使人物成为故事或情节的中心,通过加强人物本身 的刻画与人物之间关系的表现来完成绘画作品,摈弃了一切 无关的场景,只选择少量的器物和景物作陪衬。
❖ 再次,在布局上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人物画表现的程式, 利用人物的大小、高低、前后关系的处理等,充分表现出人 物的地位和主次等关系,并利用特殊的依次排列中位置的变 化与交错排列中大小的对比,来突出不同人物的重要性。
一、唐初人物画风貌
1、阎立本 (?—673年)
长于人物肖像画,绘画与唐王朝的政治需要和 艺术主张相符。
阎的创作,主要是适应皇帝及王公贵族们的审 美趣味;另一方面,他要顾及当时普遍所认同的 “象人”之准则。加之他的作品有不少是奉命而 作的纪实性肖像与重大的实践为题材的记录性作 品,一般意义上的“肖形”是十分重要的,而大 量的礼教题材又必须按以往的绘画程式进行处理, 因而,他的作品重视匠作的程式化布局手法,精 谨的描绘技巧必不可少。
步辇图 卷 唐 阎立本 绢本设色 纵38.5厘米 横12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历代帝王图 (或称古帝王图)卷 唐 绢本设色 纵51.3厘米 横531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作品无名款,据宋代富弼(1004-1083)题识,长期传为阎立 本的作品。据史籍记载,现在流传的绢本,主要是依白麻纸唐画传 摹,设色赋彩而成。

阎氏所作肖像画中,有高祖武德九年
(626年)绘制的《秦府十八学士图》与太
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奉诏所绘《凌烟阁
二十四功臣图》。后者有北宋元佑五年
(1090年)游师雄曾根据传世粉本临摹刻
石。从石刻拓本来看,人物有一定的规范
姿态,皆为执笏恭立之全身像,大体形态
上有类于陵前石雕翁仲。衣纹作铁线描,
颇有初唐画风。这些粉本说明唐代人物肖
二、盛唐吴道子
❖ 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生卒 年不祥,大约生于7世纪初,卒于肃宗乾元初 年(公元758年)。少孤贫而勤勉好学。初学 书于张旭、贺知章,然独钟情于丹青,遂专 攻绘画,年未弱冠而已穷丹青之妙。画名大 振后,为玄宗皇帝所重,召入内廷,授内教 博士,遂更名道玄。此后“非有诏不得画”。
像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工匠们的绘制法
式而制作的。这既是这些肖像的使用功能
所决定的,也是唐代人物画发展的基本要
求所导致的。
❖ 现在传世的作品中,题为阎立本的作品有《步辇图》、 《历代帝王图》、《醉道图》等,一般研究者多认为《步辇 图》为阎立本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对其它几幅尚有不同意 见。但总的来讲,这几幅作品基本上都具有初唐时期人物画 的风貌。
❖ 按照一定的衣冠礼仪模式,加上可以突出个 性的衣饰器用、坐立姿态、颜面神情、五官须眉、 侍从姿态,将该帝王的性格和气质充分体现出来, 使得画卷既统一又有变化。
❖ 阎立本对初唐人物画的贡献首先在于 他将历代程式化的绘画提高到了与写实描绘 完美结合的境地,能用传统的模式与笔法, 通过更深入细致的把握,进一步将人物的神 情与形象统一的表现出来,将魏晋以来有关 “传神”理论的叙述转化为一种可被规范的 技法,促进了人物画的独立发展。
❖ 唐人谓之“中年行笔磊落,如莼菜条”。也就 是后来所谓的以“兰叶描”为代表的有粗细变化的 一类描法。“高古游丝描”将用笔规范在“一律” 中,“兰叶描”则将“一律”变化为“统一而又自 由”,是中国画用笔能更紧密地与画家主体气质技 巧相结合的条件,为从“描”走向“写”提供了可 能性契机。
苏四 州天 博王 物木 馆函 藏彩
画 五 代 纵
厘 米 横
厘 米
124Βιβλιοθήκη 42.5❖ 吴道子为中国画创造了许多形象,并将 佛教绘画的许多方式布局与组成方式应用在 中国人物画中,形成了被称为“吴家样”的 绘画范本。“吴家样”的出现,使得人物画 展示出一种高度的成熟,在处理人物方面已 经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了。
第一节 人物画的成熟
魏晋时期和隋唐时期,在人物画的表现 上虽然都在追求刻划人物的形神与气韵,但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要求,表现技巧上也 存在一定差异。两个时期实际上存在着明显 不同的风貌。如果说魏晋时期所追求的“骨 气”与“情思”,主要是在表现一种共通的 理想气质,而到唐代,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则要求表现人物的现实性格与具体神态,使 人物画达到“备得人情”的境界。
第一章 绘画
❖ 隋唐到五代时期,涌现大批著名的画
家,见于史册者就达数百人,为前所未有。 画家的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作题材也 空前广泛。人物画愈发注意反映现实生活, 刻划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出青绿和水 墨两大体系,并产生南北不同的地域性风格; 花鸟画创立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没骨等多 种表现方法。五代时期出现的宫廷画院还产 生许多以家族为单位的创作群体,受王室优 待,画艺得到充分的发挥。隋唐五代时期的 绘画成就,影响波及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 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钟进士斩狐图
❖ 清 任颐 纸本设色
❖ 吴氏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贡献,集中在两个方面。 ❖ 用笔上的成就。 ❖ 对中国画中众多形象的创造与构图规范化的确立,
形成“吴家样”。
❖ 吴道子打破了魏晋画家们所创造的“循环超忽, 紧劲联绵”的描法,利用笔的起落轻重缓急的变化, 使已经作为独立造型元素的描法更进一步的丰富起 来。疏体。
魏文帝曹丕
曹丕的挑衅、精悍、 咄咄逼人
蜀主刘备
晋武帝司马炎
北周武帝宇文邕
陈废帝陈伯宗
陈文帝陈蒨
陈废帝陈伯宗
陈文帝陈蒨
陈 后 主 陈 叔 宝
❖ 传本中共画了13位帝王:前汉昭帝刘弗陵;汉 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 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 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 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加上身后侍从,共46个 人物。帝王均有榜题,有的还记述在位年代及其 对佛道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