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简介--苏洵(部分作品)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主要代表作品介绍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主要代表作品介绍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作品介绍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唐朝韩愈--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着名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着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
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宋朝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苏洵--《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轼--《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
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辙--《栾(luán)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苏洵的古诗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文学家,与儿子苏轼、苏辙一同被称为“三苏”。
他们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以下是一些苏洵的古诗:
1.《忆山送人》: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少年时期热爱山水,骑马游历的经历,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夜赋》:诗中描绘了作者夜晚观赏山水美景,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感悟。
3.《仲兄诗序》:这是一首序诗,对仲兄的才华和品德表示赞美。
4.《六经论》:这首诗表达了苏洵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推崇。
5.《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顾子敦赴任河朔的场景,表达了离别之情。
6.《张侍郎代祀南郊回言事书》:这首诗描述了张侍郎祭祀南郊的盛况,以及对国家政治的关心。
这些诗歌仅是苏洵作品的一部分,他的诗歌主题丰富,包括山
水田园、离别送别、咏史抒怀等。
在文学风格上,苏洵的诗歌具有豪放、奔放的个性,以及对意境的巧妙把握。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北宋苏洵简介
满一岁夭亡。 ● 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苏洵仍未发奋读书,其父“纵而不问”。 ● 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苏洵游成都,于重九日至玉局观见青城山张仙师画像,用身佩玉环换
回安置于家中,每日旦起焚香祷告祈求得子,是年冬生长子景先。
发愤读书
● 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苏洵母亲史氏病故,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苏氏祖坟。苏洵第一次 上欧阳内翰书说:“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时间实已太晚,何况一 开头的时候,态度又不很认真,仗着聪明,看看与他同辈的人,都不见得比自己高明,以为读书 没有什么难。但是到第一次应乡试举人,他却不幸落第。这次失败,使他痛自检讨,再搬出几百 篇自己的旧作细读,不禁喟然叹道:“吾今之学,乃犹未之学也!”愤然将这批旧稿,一把火烧 个干净,决心取出《论语》、《孟子》、韩愈文来从头再读,继续穷究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 贯穿古今。每日端坐在书斋里,苦读不休者达六、七年,并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写任何文章。 此时,苏洵已二十七岁。所以欧阳修作墓志铭,张方平作墓表,史本传皆言:“年二十七,始发 愤读书。”
● 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后 与陈州(今河南)项城县令姚辟一同修撰礼书《太常因革礼》。
●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七月,日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试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是月命苏 洵去礼院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礼》书,是月仲兄苏涣出知涟水军,未行提点利州 路刑狱,苏洵父子于西郊送别。八月苏轼苏辙参加制科考试及殿试。九月苏轼被任命大理评事, 苏辙被任命秘书省校书郎。十一月苏轼辞别父亲去凤翔赴任。
北宋苏洵简介
苏洵
●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亦被称老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与苏 轼、苏辙合称“三苏”。中国北宋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
来不给辙算上一份——这倒也好,假如车倒了马死了,而祸患也不殃及到辙。
所以说,辙是善于在祸福之间的。
辙啊!虽然没有福分却可以免除灾祸的,也就放心了。
二苏的名字很有意思,都与“车”有关,名字里大有乾坤:“轼”是车上的前列扶手,是车的最显眼处、最易惹祸处;“辙”是车轮压出的痕迹,有功而不赏、有难而不担。
在苏轼十二岁、苏辙八岁那年,苏老泉作了一篇《名二子说》,颇见取名的良苦用心: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
“知子莫若父”,苏洵是深知两个儿子的脾气性格的。
他见“大苏”性不忍事,每遇不平事,立刻“如蝇在口,吐之而快”,无意中得罪不少人,就取名为“轼”,“轼乎,吾惧汝之外饰也”,故再取字“子瞻”,希望他做事能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
对于沉静内敛的“小苏”,老苏取名为“辙”,“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再取字“子由”,希望他能适当“动辄由他”,自由洒脱,大可不必担心福祸。
有人说,“名字决定命运”,绞尽脑汁地想个好名字来谋取人生的大富大贵、时来运转。
我不知道“取名术”到底有无道理,但我知道,好名字并没有给苏轼的仕途带来好运!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尝尽世间悲苦离愁,做事并未“瞻前顾后”;而苏辙谨慎一世,未尝一日“由着性子”去。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苏洵个人简介姓名: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性别:男生卒年:1009—1066所属朝代:宋代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所属流派:三苏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品:权书衡论生平介绍苏洵,北宋散文家。
汉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字明允,号老泉。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有《嘉佑集》。
亦有一女,名唤小妹,人称苏小妹。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
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的名言名句集锦1、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
2、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
3、天下无内忧必有外惧。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5、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6、知理而后可以兵举兵,知势而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7、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8、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9、明于大而暗于小。
10、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11、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12、兵良而食足,将贤而士勇。
1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4、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15、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6、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8、君子不待囊而劝,不待贬而惩。
唐宋八大家苏洵名篇六国论
六国论 分析(三)
指燕国不要对秦国采用个人谋杀手段;“良将犹在”,是指赵国不要相信秦国的流言蜚语而 杀掉自己的将领。这样,恐怕就会出现另一种局面,未见得秦国必胜而六国必败。文章在这 里笔锋一转,反跌得精神饱满,把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道理说得更加透彻,更加具有说 服力量。
文章的第四段是作者就以上的论述发表感慨。第四段的头几句是一种设想,为六国筹划 怎样对付秦国。第三段末尾的设想,是仅仅就六国改变它们各自的方针路线来立论,所以只 说胜负存亡“或未易量”,没有加以肯定。则进一步指出必须发愤图强,敢于斗争,并且团 结一致,联合抗秦。秦国即使想要吞并六国,那恐怕也是咽不下喉咙里去的,可惜六国没有 这样做。六国在敌人强大的威势面前屈服了,不敢斗争或者不能坚持斗争,最后全部破灭。 这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也是后代当国者应该吸取的历史经验。苏洵最后说:“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要在强大敌人的威力面前被吓倒。
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
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
●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
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
六国论
●
译文(三):
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 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 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
六国论
●
原文(二):
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 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 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 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介绍及作品赏析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介绍及作品赏析苏洵书法提起苏洵,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有名的散文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苏洵也是很厉害的书法家,现在网上有许多苏洵散文的手写图片,通过字体我们可以看出,苏洵是个豪情万丈,对朋友仗义,对家人体贴的才子。
苏洵书法图苏洵书法图现在流传下来的苏洵书法所剩无几,有很多收藏家想要收藏苏洵的书法,但是,流传到现在的书法也就那么几张,所以,很多收藏家感到遗憾。
苏洵的书法,苍劲有力,而且,笔锋之间还带有一种洒脱,不受拘束,向往自由的感觉,这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
从小苏洵就比较贪玩,对于读书写字也不能说是一窍不通,反正就是不喜欢学习,以为靠着自己的小聪明,就足够用了。
但是,跟他一起长大的朋友们,个个都是创作高手,只有苏洵,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
尽管这样,苏洵并没有感觉自己比同龄人差,直到有一天,他看过先人的功德之后,便开始了努力学习。
在此之前,苏洵从不为家里的事情烦恼,家里有父亲照料,孩子有妻子照顾,所以,苏洵一出门有时候就是半年。
他不喜欢拘束感,否则,他怎么可能会拒绝仁宗邀请他参加的考试呢?苏洵书法也是在二十七八岁之后,才开始有长进的。
作为孩子的榜样,他当然要事事做到最好,否则,怎么去叫自己的孩子努力。
在他改变自己,为孩子做了一个好示范之后,他的儿子也变得努力读书,最后,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人是苏家人。
苏洵作品苏洵,便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苏轼父亲,他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被人称为是“三苏”。
对于苏洵作品,我们可以张口就来,比如说《六国论》,这都是我们在学校的精读文章,苏洵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可见,苏洵对我国文化的重大影响。
苏洵作品图苏洵作品图在苏洵保留下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的性格。
比如学生课本当中的《六国论》,我们很明显的能感觉出苏洵的豪放,大气,不拘小节。
能写出如此著作的人,定是有过很多经历的人,确实,苏洵在年少的时候,游玩在各个有趣的地方,见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所以,才具有如此宽广的胸襟。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着名的《祭十二郎文》。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着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着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七年级唐宋八大家知识点
七年级唐宋八大家知识点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唐宋八大家。
这八人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
下面是唐宋八大家的知识点。
苏轼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篱,世称苏东坡。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中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被誉为“文学宗师”。
他的代表作品有《石灰吟》、《赤壁赋》等。
苏洵苏洵(1009年-1066年),字子由,号虎湖,是唐宋八大家中的第一人。
他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还是唐宋文化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祭侄文稿》、《毛诗释词》等。
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后期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军事家,被誉为“词人之冠、豪放派文学代表”。
他的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
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和音乐家,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生查子·元夕》等。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文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被誉为“王安石变法之主”。
他的代表作有《江雪》、《登飞来峰》等。
黄庭坚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半山,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秋蕪詩五首》等。
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仲宣,号可亭,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后期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革命家和政治家,被誉为“文学宗师”。
他的代表作有《抗元诗人》、《过零丁洋》等。
唐宋八大家简介--苏洵(史籍记载)
唐宋八大家简介--苏洵(史籍记载)《宋史》卷四百四十三·列传第二百二·文苑五·苏洵传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所著《权书》《衡论》《机策》,文多不可悉录,录其《心术》《远虑》二篇。
《心术》曰: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太山覆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不动。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
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
用人不尽其所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当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嶮。
邓艾缒兵于穴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迁,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敛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
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以下是他们的部分代表作品:
1.韩愈:代表作有《师说》、《获麟解》、《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
2.柳宗元: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等,其中的《小石潭记》、《捕蛇者说》等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3.欧阳修: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丰乐亭记》、《春夜喜雨》等。
4.苏洵:代表作有《六国论》、《心术》、《几策》、《权书》、《辨奸论》、《衡论》和《六经论》等。
5.苏轼: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他的诗文词赋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是传世的经典之作。
6.苏辙:代表作有《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等。
7.王安石:代表作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等。
8.曾巩:代表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南齐书序》、《战国策目录序》等。
这些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苏洵的诗词代表作
苏洵的诗词代表作(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苏洵的诗词代表作苏洵,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着名的《祭十二郎文》。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着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着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苏洵个人简介及代表作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
苏洵代表作品:《六国论》【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翻译】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苏洵
苏洵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中文名:苏洵别名:明允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眉州眉山出生日期:1009年逝世日期:1066年职业:文学家主要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权书》《衡论》《嘉佑集》子:苏轼、苏辙时期:北宋号:老泉字:明允性别:男生卒年: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所属朝代:宋代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所属流派:三苏、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品:《权书》《衡论》编辑本段人物简介苏洵(公元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四川眉山人。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009年5月22日),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1066年5月21日),年五十八岁。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乃悉焚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
欧阳修上其所著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
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
历迁陈州项目城令。
与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而卒。
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北宋散文家。
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字明允,号老泉。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有《嘉佑集》。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历史人物苏洵的简介
历史人物苏洵的简介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欧阳修、曾巩等大师大加赞扬,也被后世铭记学习。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人物苏洵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人物苏洵的简介苏洵(公元一OO九年至一O六六年)字明允,四州眉山人。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乃悉焚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
欧阳修上其所著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
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
历迁陈州项目城令。
与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而卒。
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的生平简介苏洵于公元1009年,出生于眉州眉山,少时不喜读书,常外出游荡,直到二十五岁才开始读书,仗着聪明,认为读书没有什么难的,但第一次应考乡试举人时却落败了,自此才开始发愤读书,彼时苏洵已经二十七岁。
后曾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被录取,期间一直发愤读书。
公元1042年,苏洵经过五六年的刻苦钻研,学问已有所成,开始教授儿子读书。
公元1056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进京应试,得到了欧阳修的赞赏,一时苏洵的文名大胜。
次年,苏轼、苏辙同时应试及第,一时轰动京师。
公元1059年,苏洵带着全家游京,次年苏洵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一年后又被任命秘书省试校书郎。
公元1066年,苏洵著《易传》一书,但尚未完成便病重,遂令苏轼将《易传》写完,四月在京师病逝,其二子尊照父亲遗愿将其与妻子合葬。
苏洵的小故事苏洵引导孩子学习的故事,苏洵的两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不喜欢上学堂,十分好动,常常是看着书就走神了,苏洵也打骂过,但似乎只是加重了孩子的叛逆心理,于是他就想了个很睿智的办法。
苏洵之后每次一看到孩子们在身旁嬉戏玩闹,他就故意什么都不说,然后悄悄的跑到一旁看书,还一副特意怕让两个孩子看到的样子,这么一来,两兄弟也想知道父亲看的是什么,于是在父亲走了之后,就去偷偷的把书找出来,也在墙角处看了起来。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
*8.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名词作动词,
礼遇
古今异义:
其实 祖父 古:那实际情况 今:副词,实际上 古:智慧和力量 今:理解事物的 能力
古:祖辈和父辈 智力
今:父亲的父亲
至于
古:达到……结局(动词) 今:另提一事(连词)
古:第二天
故事
古:先例,旧事
今:明天 今:真实或虚构的有关人物或事情
先
词类活用
“日”“月”,名词作状语,一天 *1. 日割月削 天,一月月 *2. 盖失强援 “援”动词作名词,援助
*3. 义不赂秦 “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4. 不能独完 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5. 李牧连却之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 *6. 小则得邑,大则得城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 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理固宜然
得百倍 对
大欲
失百倍
数量上
大患 献易 无厌 侵急繁
不尽
不灭
道理上
赂 秦 力 亏 , 破 灭 之 道
第四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齐 与嬴不助五国 不赂者 燕 赵 以荆卿为计 洎牧以谗诛 不能独完
第五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第六段得出了什么结论?
第五段 (承上启下)
↓
第六段
得到,获得,动词 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适宜,得当,形容词 能,能够,动词 诚不得已 暴秦之欲无厌 想要,追求,动词 则秦之所大欲 欲望,名词 暴霜露 暴露,显露,动词 暴秦之欲无厌 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文化常识:
“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 以论证为主,善于说理, 析理透彻。如《六国论》、 《过秦论》等。“论”为 分析、评论的意思。“六 国论”即为“论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简介--苏洵(部分作品)
有骥在野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
子不我良,岂无他人。
絷我于厩,乃不我驾。
遇我不终,不如在野。
秃毛于霜,寄肉于狼。
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
有触者犊
有触者犊,再箠不却。
为子已触,安所置角?天实畀我,子欲已我。
恶我所为,盍夺我有?子欲不触,盍索之笠?
朝日载升
朝日载升,薨薨伊氓。
于室有绩,于野有耕。
于途有商,于边有征。
天生斯民,相养以宁。
嗟我何为?踽踽无营。
初孰与我,今孰主我?我将往问,安所处我?
我客至止
我客至止,我迎于门。
来升我堂,来饮我尊。
羞鳖不时,詈我不勤。
求我何多,请辞不能。
客谓主人:唯子我然。
求子之多,责子之深,期子于贤。
颜书四十韵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
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
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
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
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
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
新造势尚弱,胡马力未衰。
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
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
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
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
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迟。
近日见异说,不知作者谁。
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
〈或云公尸解。
虽见杀,而实不死。
〉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
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
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
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
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
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
思其平生事,岂忍弃路岐?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
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
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
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
彼此异状貌,各自相结维。
离离天上星,分如不相持。
左右自缀会,或作斗与箕。
骨严体端重,安置无欹危。
篆鼎兀大腹,高屋无弱楣。
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
想其始下笔,庄重不自卑。
虞柳岂不好,结束烦馽羁。
笔法未离俗,庸手尚敢窥。
自我见此字,得纸无所施。
一车会百木,斤斧所易为。
团团彼明月,欲画形终非。
谁知忠义心,余力尚及斯。
因此数幅纸,使我重叹嘻。
欧阳永叔白兔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
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
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
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
贵人识筠笼,驯扰渐可抱。
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
高飚动槁叶,群窜迹如扫。
异质不自藏,照野明暠暠。
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
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
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