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钢尺测量激光的波长实验报告
钢尺测量实验报告
钢尺测量实验报告1. 引言钢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测量工作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钢尺测量实验,掌握正确使用钢尺进行测量的方法,了解钢尺测量的精度和误差,并熟悉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
2. 实验目的•学习正确使用钢尺进行测量的方法;•了解钢尺测量的精度和误差;•掌握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技巧。
3. 实验仪器和材料•钢尺•实验样品•实验记录表格•笔4. 实验原理钢尺是一种线性测量工具,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直尺形状的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或距离。
钢尺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刻度精度,常用于精确测量。
5.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样品和钢尺。
2.将实验样品放置在水平平台上。
3.使用钢尺的两侧边缘与实验样品的两侧边缘对齐。
4.通过直视或借助放大镜来确保钢尺与实验样品的接触处没有缝隙。
5.读取钢尺上与实验样品两边缘对齐的刻度值。
6.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测量误差。
7.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测量,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6. 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钢尺测量之前,应先检查钢尺的刻度是否清晰、准确,避免使用损坏或有误差的钢尺。
2.测量时应保持钢尺与实验样品的接触处无缝隙,避免因钢尺与样品接触不良而导致测量误差。
3.在读取刻度值时,应尽量避免视线与刻度线不垂直,以减少读取误差。
4.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减小测量误差。
7.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在实验中,我们进行了3次测量,每次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测量次数刻度值(mm)1 26.42 26.33 26.5根据上表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平均值为26.4mm。
根据测量误差的定义,我们将每次测量结果与平均值的差值作为测量误差,计算得到以下结果:测量次数刻度值(mm)误差(mm)1 26.4 02 26.3 -0.13 26.5 0.1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每次测量的误差。
根据测量误差的定义,我们可以计算出平均误差为0.03mm。
国内激光波长测试报告模板
国内激光波长测试报告模板1. 引言激光波长的测试是激光器性能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报告旨在介绍国内激光波长测试的方法和结果,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准确测量国内激光器的波长,以验证其设计和生产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通过对激光波长的测试,可以评价其稳定性和准确性,并提供指导改进的依据。
3. 实验方法3.1 仪器和材料* 波长测试仪* 校准标准品* 待测激光器3.2 测试步骤1. 将待测激光器安装在波长测试仪上,并连接好电源和信号源。
2. 打开波长测试仪的电源,进行初始配置。
3. 使用校准标准品对波长测试仪进行校准,并记录校准结果。
4. 启动波长测试仪,选择适当的参数进行波长测试。
5. 保持待测激光器的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记录波长测试仪的测量结果。
6. 重复多次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试结果。
4. 实验结果4.1 待测激光器波长测试结果经过多次测试和平均计算,得到待测激光器的波长为XXX nm。
4.2 测量误差分析通过与校准标准品进行对比,我们对测量结果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得出待测激光器的波长测试误差在±X nm的范围内,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5.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国内激光波长测试,计算得到待测激光器的波长为XXX nm,误差在规定范围内。
这表明该激光器的波长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符合设计和生产要求。
6. 建议和改进根据实验结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激光器的波长测试准确性,我们建议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对仪器的校准和稳定性的控制,以减小测量误差。
同时,建议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以保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7. 参考文献请在此处添加参考文献列表。
希望上述模板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定义。
祝实验顺利!。
大学物理实验—用钢尺测量激光的波长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记分用钢尺测量激光的波长(实验名称)实验目的:1. 学会用简单的生活器材探究物理规律2. 学习自己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培养独立创新的能力3. 利用钢尺测出激光的波长实验原理:激光是一种方向性和单色性极好的光源,试验过程中首先将钢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使激光的一部分照射在钢尺的刻痕上,一部分反射到垂直于桌面的墙壁上。
这时通过微调激光的入射角度,则会在墙面上出现系列亮点S0,S1,S2,S3等。
这是因为激光在钢尺两刻痕之间的许多光滑面上均发生了反射,这些反射光线如果相位相同则会相互叠加而在墙面上形成亮斑。
原理如图1所示。
由于钢尺上有周期性排列的间隔为1mm的间隔,也就是钢尺的刻度,两刻度之间为表面光滑的钢面,可以较好的反射激光,而刻度由于表面为黑色而且不光滑,所以不能很好的反射激光,这样我们可以将钢尺看成一个反射光栅,而激光又是单色性、相干性非常好的光源,当激光打在钢尺的刻度上反射之后,就能够形成相应的衍射条纹。
具体的实验原理如下图所示:在图二A处放置一激光发生器,其发出的激光以接近90度的入射角照射在BB'上(BB'为钢尺上刻度与刻度之间的平滑面能够反射激光) ,由于BB`非常的小,其可以和激光的波长相比较,所以光束在反射的同时又发生衍射,当两束衍射光的相位相同时,则会相互叠加而加强,在光屏上形成亮斑;当两束衍射光相位相反时,则由于相互叠加而减弱,形成暗斑。
如图所示激光以跟平面成a角入射在光滑平面上,经过反射之后到达光屏,其光程差为:AB'P-ABP = DB '-D'B = d(cosa-cosβ)当光程差为零时,这时a=β,在光屏上出现的亮斑为入射光直接反射所得,其亮度也较大,当光程差恰好为波长的整数倍时两束衍射光的相位相同,在P点叠加增强,出现亮斑;而当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则在光屏上出现暗斑。
在反射亮斑的上方还有许多的亮斑,分别对应着光程差为λ,2λ,3λ,4λ等。
钢尺激光波长怎么测
钢尺激光波长怎么测
测量钢尺激光波长可以使用干涉测量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一台激光器和一个干涉仪。
激光器可以发出单色的激光光束,而干涉仪可以测量光束的干涉现象。
2. 将激光光束通过一块玻璃板或半透镜,使光束变为平行光。
3. 将平行光束分成两束,一束经过待测的钢尺,另一束直接通过。
4. 将两束光束重新合并,使它们发生干涉。
5. 在干涉仪中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根据干涉条纹的移动情况,可以推算出激光波长与钢尺的长度关系。
6.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移动距离,以及钢尺的已知长度,可以计算出激光波长。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一些误差,因此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利用钢尺测量激光的波长实验报告
利用钢尺测量激光的波长1、知识介绍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只是整个电磁波谱的一部分,其光谱范围大约为390nm 至760nm 。
波长大于10nm 小于 390nm 的光波叫紫外光,它有杀菌作用;波长大于760nm 小于100μm 左右的光波叫红外光,它能传递热量。
红外线和紫外线不能引起视觉,但可以用光学仪器或摄影方法去量度和探测。
光的颜色都由其波长决定,而与其强度、方向等因素无关。
例如波长为390~450nm 的光是紫色的,波长为620~770nm 的光是红色的。
光的波长是决定光波性质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具有单一波长的光(频率)称为单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称为复色光。
自然界中的太阳光及人工制造的日光灯等发出的光都是复色光,它们通过三棱镜都能分解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如图5-1所示。
虽然这七种颜色的光都不能再被三棱镜分解为其他的色光,但是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色光,每一种颜色的光都有相当宽的波长 (或频率)范围,例如红光的波长范围为770~622nm 。
现在常用的单色光源是激光器输出的激光,这是因为激光的波长分布范围非常窄、单色性好、亮度高等特点。
怎样才能测出光的波长呢?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精确测定了波长,并从实验上首次肯定了光的波动性。
1807年托马斯·杨在他的论文中描述了双缝干涉实验时写道:“比较各次实验,看来空气中极红端的波的宽度约为三万六千分之一英寸,而极紫端则为六万分之一英寸。
”这里 “波的宽度”,就是波长,这些结果与现代的精确测量值近似相等。
图5-1 分光图测量光的波长的现代实验方法有很多,如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或利用衍射光栅测量光波波长。
可见光在真空中(或空气中)的波长只有万分之几毫米,因此以上实验仪器都是精密的光学仪器。
那么本实验是怎么用最小分度为0.5mm 的普通钢尺去“测量”纳米级的长度的呢?实验中所使用的钢尺表面刻有许多很细而且等间距的刻线,两相邻刻线间是可以对光反射的钢尺部分,间距为0.5mm 或1mm ,相当于狭缝,这就是现代高科技中常用的光学元件——“光栅”的雏形。
钢尺距离丈量及光电测距实验报告
钢尺距离丈量及光电测距实验报告地信141 汤维(1)钢尺距离丈量1.目的和要求1.确定两个距离超过50米的点A,B,用全站仪进行测距;2.用量程为50米的钢尺往返测量AB间的距离;3.精度要求为往返量距的相对误差小于1/3000.2.仪器和工具50米钢尺一盘,全站仪一台,标杆一套,三脚架一台,记录板一块,粉笔一支,自备计算器和铅笔3.观测方法1.在水平地面上确定A,B两点,且A,B两点的距离超过50米;2.安置全站仪于A点,对中,整平;在B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的十字丝瞄准棱镜的中心,制动竖直微动螺旋和水平微动螺旋;利用测距功能测量A,B两点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3.往测:后尺手执钢尺零点端将尺零点对准A点,另一位同学在B点立标杆,前尺手执尺盒和粉笔沿AB方向前进,行至一尺段钢尺全部拉出时停下,由后尺手指挥前尺手将标杆立在AB直线上,前后尺手拉紧钢尺,由前尺手喊预备,后尺手对准零点喊好,前尺手在整50米处用粉笔画下十字记号,完成一整段的测量;剩下一段不足一个整尺段,后尺手将钢尺零点对准十字记号,前尺手将尺盒拉到B点处,仔细读出余段的长度。
记录者在记录表上依次记录下整段长度,段数,余段长度,计算得到往测总长;4.回测:同上;5.计算检核:根据往测和回测的总长计算往返差数和往返总长的平均数,检查相对较差是否超限,若符合精度要求,则取往返总长的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
4.实习成果距离丈量记录日期天气班组地点钢尺号码钢尺长度观测者记录者5.实习心得本次试验中,我们组同学积极配合,实验速度有了较大的提升,仪器使用较为熟练。
操作设备时,我们组员爱护仪器,合理使用,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在此次试验中,我们的实验数据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全站仪得出的总长数据大于钢尺量出的数据。
经过我们的认真考虑,这可能有三个原因:1.钢尺受力伸长导致读数偏小;2.全站仪得出的数据为棱镜与十字丝的斜距而非AB的平距;3.在架设标杆时,AB两点出现了一定的移动,没有与全站仪的测量点完全重合。
大学物理实验—用钢尺测量激光的波长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记分用钢尺测量激光的波长(实验名称)实验目的:1. 学会用简单的生活器材探究物理规律2. 学习自己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培养独立创新的能力3. 利用钢尺测出激光的波长实验原理:激光是一种方向性和单色性极好的光源,试验过程中首先将钢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使激光的一部分照射在钢尺的刻痕上,一部分反射到垂直于桌面的墙壁上。
这时通过微调激光的入射角度,则会在墙面上出现系列亮点S0,S1,S2,S3等。
这是因为激光在钢尺两刻痕之间的许多光滑面上均发生了反射,这些反射光线如果相位相同则会相互叠加而在墙面上形成亮斑。
原理如图1所示。
由于钢尺上有周期性排列的间隔为1mm的间隔,也就是钢尺的刻度,两刻度之间为表面光滑的钢面,可以较好的反射激光,而刻度由于表面为黑色而且不光滑,所以不能很好的反射激光,这样我们可以将钢尺看成一个反射光栅,而激光又是单色性、相干性非常好的光源,当激光打在钢尺的刻度上反射之后,就能够形成相应的衍射条纹。
具体的实验原理如下图所示:在图二A处放置一激光发生器,其发出的激光以接近90度的入射角照射在BB'上(BB'为钢尺上刻度与刻度之间的平滑面能够反射激光) ,由于BB`非常的小,其可以和激光的波长相比较,所以光束在反射的同时又发生衍射,当两束衍射光的相位相同时,则会相互叠加而加强,在光屏上形成亮斑;当两束衍射光相位相反时,则由于相互叠加而减弱,形成暗斑。
如图所示激光以跟平面成a角入射在光滑平面上,经过反射之后到达光屏,其光程差为:AB'P-ABP = DB '-D'B = d(cosa-cosβ)当光程差为零时,这时a=β,在光屏上出现的亮斑为入射光直接反射所得,其亮度也较大,当光程差恰好为波长的整数倍时两束衍射光的相位相同,在P点叠加增强,出现亮斑;而当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则在光屏上出现暗斑。
在反射亮斑的上方还有许多的亮斑,分别对应着光程差为λ,2λ,3λ,4λ等。
光波波长测定
版权所有
光波波长的简易测定
一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激光波长测定
实验仪器:激光灯,米尺,光栅,白屏
实验原理:激光通过光栅后由于光栅的原因会发生方向偏移。
由光栅方程:
d sin a=±kλ(k=1,2,3,···)
式中d=a+b称为光栅常量(a为狭缝宽度,b为刻痕宽度),k为光谱线的级数,a为k级明条纹的衍射角,λ是入射光波长。
该式称为光栅方程。
版权所有
实验方法,步骤,注意事项:
将实验仪器调至同一水平线上,打开激光灯,在未放置光栅时在白屏上标出初始位置o,放置光栅后,记录下光透过光栅后投射在白屏上的像的位置k,则m=ok,再用米尺测出其长度。
接下来再用米尺测出光栅到o的距离q。
有直角三角形规则得:
L2=m2+q2
则:
Sin a=m/(q2+m2)1/2
光栅方程可变为:
d m/(q2+m2)1/2=±kλ(光栅常量d=1.67,k为条纹级数)
参考文献:
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
版权所有
实验数据处理分析:
实验所得结论:
分析方案是否达成实验目标:。
测量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波波长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使用分光计和透射光栅测量光波波长的实验技能。
3. 训练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λ)是描述光波传播特性的基本物理量。
光栅是一种重要的分光元件,可以将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形成光谱。
本实验采用分光计和透射光栅,利用光栅衍射现象测量光波波长。
光栅衍射原理:当一束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光栅上时,光波在光栅上发生衍射,形成衍射光谱。
衍射光谱中,明暗条纹的间距与光波波长成正比。
通过测量衍射光谱中相邻明条纹的间距,可以计算出光波波长。
三、实验仪器1. 分光计2. 透射光栅3. 钠光灯4. 白炽灯5. 汞灯6. 光栅读数显微镜7.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调节分光计:将分光计的望远镜对准钠光灯的发光点,调节望远镜和分光计的转轴,使望远镜的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重合。
2. 调节光栅:将光栅固定在分光计的载物台上,调节光栅使其透光狭条与仪器主轴平行。
3. 测量光谱:开启钠光灯,将望远镜对准光栅,调节望远镜的视场,使光谱清晰可见。
记录光谱中第k级明条纹的位置。
4. 重复测量:改变光栅的角度,重复步骤3,测量不同角度下的光谱。
5. 数据处理:根据光栅方程,计算光波波长。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光栅常数:d = 0.1 mm2. 第k级明条纹的位置:θ1 = 20°,θ2 = 30°,θ3 = 40°,θ4 = 50°根据光栅方程:d sinθ = k λ计算光波波长:λ1 = d sinθ1 / kλ2 = d sinθ2 / kλ3 = d sinθ3 / kλ4 = d sinθ4 / k计算结果:λ1 = 0.006 mmλ2 = 0.008 mmλ3 = 0.010 mmλ4 = 0.012 mm六、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使用分光计和透射光栅测量光波波长的原理和方法。
2.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光栅的调节和光谱的观察,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钢尺测量实验报告数据
钢尺测量实验报告数据实验中使用的钢尺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线段的长度、宽度等物理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钢尺进行测量,研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分析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因素。
实验过程如下:首先,选择一根尺度清晰的钢尺,确保其没有明显的损坏或变形。
然后,将钢尺放在测量对象边缘上,并逐渐移动钢尺,直到能够确保钢尺的两端分别与测量对象的两个端点触碰。
此时,读取钢尺上与测量对象两个端点对应的刻度数值,并记录下来。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首先,尽量保持测量对象与钢尺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以免测量结果受到位置变化的影响。
其次,要确保钢尺与测量对象接触的面是平行的,以减小误差。
最后,要注意读数时的视角,避免因视觉偏差而产生误差。
在此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物体进行测量,包括书本、手机等。
下表给出了实验中的测量数据:测量对象测量结果(cm)书本20.5手机15.7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与实际值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测量结果与实际长度相差不大,表明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2. 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测量结果的重复性较好,说明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然而,在实际测量中,可能存在一些导致误差的因素。
以下是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几个主要因素:1. 人为误差:读数时的视觉偏差、测量对象与钢尺的相对位置变化等,都可能引入测量误差。
2. 测量工具的精度:钢尺的制造精度有限,可能存在刻度不准确、刻度间距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测量对象的形状:某些特殊形状的物体,如曲线或异形物体,可能无法完全与钢尺接触,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如千分尺、数显卡尺等,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增加测量次数: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可以减小人为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钢尺测量实验报告
钢尺测量实验报告钢尺测量实验报告引言: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在测量中,钢尺作为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篇实验报告将对钢尺的测量精度、使用方法以及误差来源等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测量精度与误差钢尺作为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其精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把精度为0.1毫米的钢尺进行测量。
通过对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测量,我们发现钢尺的测量误差在0.1毫米以内,可以满足我们的测量需求。
然而,钢尺的测量精度并非绝对的。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减小测量误差的发生:1. 视觉误差:由于人眼的视觉差异,不同人在读数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应该尽量垂直地观察钢尺,并将眼睛与刻度线平行,以减小视觉误差的发生。
2. 刻度线精度:钢尺上的刻度线是用机器刻制的,其精度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应该尽量将被测物体与刻度线对齐,以减小刻度线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机械变形:长时间使用或不当使用钢尺可能导致其机械变形,进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使用钢尺进行测量前,应该检查钢尺是否存在变形,并及时更换。
二、钢尺的使用方法钢尺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测量工具,但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钢尺使用方法:1. 保持稳定:在进行测量时,应该保持钢尺与被测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
可以通过用手指轻轻按压钢尺的一端,以确保其不会晃动或移动。
2. 垂直测量:在进行垂直测量时,应该将钢尺垂直放置,并与被测物体的垂直边缘对齐。
通过保持钢尺与被测物体的接触,可以减小测量误差的发生。
3. 平行测量:在进行平行测量时,应该将钢尺与被测物体的平行边缘对齐,并保持稳定。
通过观察钢尺上的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之间的间隙,可以判断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误差来源与减小钢尺的测量误差来源主要包括人为误差和仪器误差。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小误差的发生:1. 重复测量:通过多次测量同一物体,可以减小人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测定测量波长实验报告
测定测量波长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光的波长,加深对波长概念的理解,并掌握波长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和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标准光源、测距仪、狭缝、光栅等。
实验原理:波长即光的频率与传播速度的商,可以通过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1. 将光源与测距仪分别放在实验桌的两端,并使其亮度适中。
2. 在光源附近放置一个狭缝,并调整狭缝的宽度,使其形成一条射线。
3. 将光栅放置在测距仪的前方,调整距离,使光栅上的光线与测距仪上的参考线平行。
4. 观察测距仪上的尺度,记录该位置,作为射线的起始位置。
5. 调整光栅位置,观察并记录下测距仪上的尺度,此时为射线的结束位置。
6. 根据记录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计算出波长。
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步骤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序号射线起始位置(mm)射线结束位置(mm)波长(nm)1 35.2 50.6 5322 38.5 54.7 5323 31.8 48.9 5324 37.1 52.8 5325 33.7 49.2 532根据实验原理,波长与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差的比值成正比,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波长= \frac{{光程差}}{{尺度差}} \times 标准波长其中,标准波长为532 nm。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波长如下表所示:序号波长(nm)1 5322 5323 5324 5325 532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可知,实验测得的波长均为532 nm,与标准波长相符合,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准确。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由于观察误差或测量误差导致数据略有偏差,但整体偏差较小。
因此,可以认为本实验测量光的波长较为准确。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波动性质,对于光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光的波长,获得了波长为532 nm的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与理论计算相符,测得的波长较为准确。
巧用“钢尺”测量激光波长
巧用“钢尺”测量激光波长作者:申继红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07年第17期摘要:介绍了一种利用“钢尺”和激光笔测量激光波长的简单而巧妙的方法。
关键词:钢尺;激光笔;波长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7)9(S)-0057-2一把普通钢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来粗测物体的长度,但是如果有精妙的实验方案,利用小小的钢尺完全可以较精确的测量出激光的波长。
这听来似乎完全“不可思议”。
如果能够巧妙的利用光的波动性的话,这个奇迹完全可以创造。
而且本试验所需器材简单易找,完全来源的于日常生活,符合“从生活到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是学生课下作为“探究性”实验的极好素材。
1 实验器材普通激光笔一支;钢尺一把(精度1mm);白纸若干;卷尺一把;胶带纸若干。
2 实验原理激光是一种方向性和单色性极好的光源,试验过程中首先将钢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使激光的一部分照射在钢尺的刻痕上,一部分反射到垂直于桌面的墙壁上。
这时通过微调激光的入射角度,则会在墙面上出现系列亮点S0,S1,S2,S3等。
这是因为激光在钢尺两刻痕之间的许多光滑面上均发生了反射,这些反射光线如果相位相同则会相互叠加而在墙面上形成亮斑。
原理如图1所示。
由激光器A点发出的光线经过钢尺上B,B1的反射到达墙壁上的C点,两条光线的光程差,如图2所示,可以表示为当光程差恰好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则在墙壁上出现亮点,若角a等于角b时,光程差为零,此时对应于墙壁上的中央亮点S0,依次S1,S2,S3,S4点对应于光程差为1倍波长,2倍波长,3倍波长,4倍波长的位置。
根据光程差公式有所以只要测量出角度a,b,就可以测量出激光的波长。
如图1和图2所示可知:tanβ=h/L,tanα=h0/L。
(3)(h0为中央亮斑到水平面O点的距离)因此只要测量出各亮斑到O点的距离h以及激光的照射中心到墙面的距离L即可测量出激光的波长。
3 注意事项及实测数据处理(1)激光的入射角度最好控制在两度左右,入射角度过大,照射在钢尺上的条纹数目有限,影响观测效果。
实验23测量激光的波长.doc
实验23 测量激光的波长1.用钢尺测量激光的波长实验原理用一把普通的钢尺,可以方便地测量出一本练习簿的长度和宽度。
钢尺上两相邻刻线的间距是0.5mm或1mm,现在要用这把钢尺去测量只有万分之几毫米的光的波长,这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
但若巧妙地利用光的波动性质,就能用一把普通的钢尺测出这么短的波长。
它的测量原理如图1所示。
让一束激光以掠入射的方式照到钢尺的端部,其中一部分激光越过钢尺端部直接照到观察屏上的-S0点,其余激光从钢尺表面反射到屏上.在屏上除了与-S0对称的S0点有反射亮斑外,还可看到一系列亮斑S1、S2、S3、S4……这是因为,尺上是有刻痕的(刻痕的间距是d=0.5mm),光在两刻痕间的许多光滑面上反射,这些反射光如果相位相同(即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波谷相遇),则它们会相互叠加而加强,形成亮斑,否则会相互抵消而减弱。
即是说,在这种情况下,钢尺成了一个反射光栅。
由图2可知,从光源某一点A发出而在相邻光滑面B、B´´反射的光,到达屏上C点时所经过的光程差为∆=A B´C-ABC=DB´-BD´=d(cosα-cosβ) (1)∆若恰好等于零或等于波长λ的整数倍则这些反射光的相位就相同,屏上C点就会出现亮斑。
显然,在β=α处,Δ=0,这就是在S0处的亮斑。
而S1、S2、S3、S4……处必有:Δ=λ,Δ=2λ,Δ=3λ,Δ=4λ,……,因此,由(1)式可知:d (cosα-cosβ1)=λ(2)d (cosα-cosβ2)=2λ (3)d (cosα-cosβ3)=3λ (4)d (cosα-cosβ4)=4λ (5)其中d=0.5mm是已知的,因此,只要测出α和β1、β2、β3、β4、……就可从以上各式算出波长的值。
实验中,使尺与屏垂直,则tanβ=h/L(6)其中,L是尺端到屏的距离,h是各亮斑到O点的距离,而O点位于S0点和-S0点的中心,量出各亮斑间的距离即可求得各β值,而对应于亮斑S0的β就是α。
激光探测全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激光的基本特性和探测原理。
2. 掌握激光探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激光探测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激光(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光,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等特点。
激光探测技术利用激光的这些特性,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测量和识别。
实验中,我们主要使用以下几种激光探测技术:1. 激光测距:利用激光脉冲发射与接收的时间差,计算目标距离。
2.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获取目标的三维信息。
3. 激光扫描:利用激光束在不同方向上的扫描,获取目标表面的二维信息。
4. 激光光谱分析:利用激光激发目标物质,分析其光谱特性,实现对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激光发射器:He-Ne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
2. 激光接收器: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等。
3. 探测电路:信号放大器、滤波器等。
4. 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
5. 激光测距仪、激光雷达、激光扫描仪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激光测距实验(1) 设置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确保两者对准。
(2) 发射激光脉冲,并记录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
(3) 根据激光脉冲发射与接收的时间差,计算目标距离。
2. 激光雷达实验(1) 设置激光雷达系统,包括激光发射器、接收器、数据处理单元等。
(2) 发射激光脉冲,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
(3) 根据激光脉冲发射与接收的时间差,计算目标距离和角度。
(4) 利用数据处理单元,获取目标的三维信息。
3. 激光扫描实验(1) 设置激光扫描仪,确保激光束在不同方向上的扫描。
(2) 记录激光束在不同方向上的接收信号。
(3) 利用数据处理单元,获取目标表面的二维信息。
4. 激光光谱分析实验(1) 设置激光光谱分析仪,包括激光发射器、光谱仪、探测器等。
迈克尔逊测量激光波长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测量激光波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波长,了解激光的基本性质和干涉仪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 激光的特性
激光是一种具有高亮度、单色性和相干性等特点的光源。
其单色性指激光只有一个波长,而相干性则指激光中各个波面之间存在稳定的相位关系。
2. 迈克尔逊干涉仪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利用分束器将一束入射光分成两束,经反射后再合成为一束,通过观察干涉条纹来测量物体表面形状或者测量波长等物理量。
三、实验步骤
1. 搭建迈克尔逊干涉仪
首先将分束器放置在平台上,使其与地面平行。
然后调整反射镜和半反射镜位置,使得两路反射后的光线能够重合并在同一位置上。
2. 调整角度
调整半反射镜角度,使得反射后的两路光线长度相等。
然后调整反射镜位置,使得两路光线在重合处相消干涉。
3. 测量波长
在干涉条纹清晰的情况下,用卡尺测量反射镜移动的距离,即可计算出激光波长。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激光波长为632.8nm。
五、实验分析
本实验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波长,利用了干涉条纹的特性来
确定激光的单色性。
通过调整反射镜和半反射镜位置和角度,使得两
路光线相遇时能够发生干涉,并且产生清晰的干涉条纹。
由此可以计
算出激光波长,并且验证了激光的单色性。
六、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波长,深入了解了激光的基本
性质和干涉仪的原理。
同时也锻炼了我们操作仪器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激光波长实验
激光波长实验
激光波长实验是一种用来测量激光的波长的实验方法。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激光波长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需要一个激光器作为光源,一个单色光仪用来测量光的波长,以及适当的光学元件(例如准直镜、反射镜和光栅等)。
2. 调整光路:将激光器与单色光仪连接,并调整光路,确保激光能够准确地进入单色光仪。
3. 调整单色光仪:根据实验需要,调整单色光仪的参数,例如选择合适的光栅刻线,调整入射角等。
4. 测量波长:通过单色光仪,可以测量到激光的波长。
可以逐渐调整激光的波长直到单色光仪显示出最强的信号。
5. 记录实验数据:测量到的波长可以通过单色光仪的显示屏或记录装置进行记录。
同时,还可以记录下其他实验参数,例如激光器的参数和光学元件的配置等。
值得注意的是,激光波长实验需要一些专业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
因此,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和经验,最好在合适的实验室环境
中进行相关实验。
波长的测量实验
光的干涉原理
干涉现象
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时,其光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则在 该点出现亮条纹;若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则在该点出现暗条纹。
双缝干涉
通过双缝的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在屏幕上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形成等间距的 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测量方法及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
激光器(或单色光源)、双缝装置、屏幕、测量 尺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干涉公式计算光源的波长。将测量得到的条 纹间距、双缝间距和屏幕距离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讨论可能的影响因 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02
实验装置与操作
光源与单色仪
光源
提供稳定、连续的光波,常用光 源包括激光器、白炽灯等。
单色仪
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 光,通过色散元件(如棱镜、光 栅)实现不同波长的光在空间上 的分离。
误差减小措施
针对误差来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误差,如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环 境、增加实验次数等。
04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展示
测量数据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光谱仪对光源的波长进行了多次测量,并记录下了每次测量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我 们得到了光源波长的平均值以及测量误差。
结果图表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我们绘制了波长分布的直方图以及波长与测量次数的关系曲线图。从图表中可以看 出,光源的波长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且测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03实验过程Fra bibliotek04实验中采用了双缝干涉、光栅衍 射等方法,对不同光源(如激光 、单色光等)的波长进行了测量 。通过调整实验参数,如双缝间 距、光栅常数等,得到了较为准 确的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
测绘专业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物理实验在测绘专业中的应用,提高实验技能;2. 掌握测绘专业常用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研究测绘专业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干涉等。
通过实验,加深对相关物理原理的理解,为后续测绘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实验仪器1. 三棱镜2. 光具座3. 平面镜4. 激光笔5. 双缝干涉仪6. 钢尺7. 秒表四、实验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将激光笔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激光笔使其发出激光;(2)在激光笔前方放置三棱镜,观察激光在通过三棱镜后的传播情况;(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折射实验(1)将激光笔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激光笔使其发出激光;(2)在激光笔前方放置平面镜,调整平面镜使其与激光笔成一定角度;(3)观察激光在通过平面镜后的传播情况,记录实验数据;(4)分析光的折射原理。
3. 光的干涉实验(1)将双缝干涉仪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干涉仪使其处于最佳观测位置;(2)打开激光笔,观察干涉条纹的产生;(3)调整干涉仪,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4)分析光的干涉原理。
4. 测量距离实验(1)使用钢尺测量已知距离的物体,记录数据;(2)使用秒表测量时间,计算速度;(3)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激光在通过三棱镜后仍保持直线传播,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折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激光在通过平面镜后发生折射,验证了光的折射原理。
3. 光的干涉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干涉条纹的产生,验证了光的干涉原理。
4. 测量距离实验:通过实验,测量出物体的距离,计算速度。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如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减小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等。
六、实验结论1. 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干涉等现象在测绘专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验证了相关物理原理;2. 通过实验,提高了测绘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3.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提高测量精度。
实验:一维平面反射光栅衍射测量激光波长-实验报告
实验: 一维平面反射光栅衍射测量激光波长一.实验目的1.观察光栅衍射现象。
2.利用一维平面反射光栅衍射测量激光波长。
二.实验原理 光栅衍射:光栅:屏函数是空间的周期函数的衍射屏,即具有周期性结构的衍射 屏。
一般常用的刻划光栅是在玻璃片上刻出大量平行刻痕制成,刻痕 为不透光部分,两刻痕之间的光滑部分可以透光,相当于一狭缝。
精制的光栅,在1cm 宽度内刻有几千条乃至上万条刻痕。
透射光栅:利用透射光衍射反射光栅:利用反射光衍射。
比如,在镀有金属层的表面上刻出许多平行刻痕,两刻痕间的光滑金属面可以反射光。
直尺表面刻痕可看作“一维平面反射光栅” 平面反射光栅衍射:激光笔输出光以大角度斜入射到镜面(如家中光滑桌面)时,反射 光在观察屏(如墙面)上形成一个光斑。
激光笔输出光以大角度斜入 射到平面反射光栅表面(如直尺),在观察屏(墙面)上会看到一排规则排列的衍射光斑。
激光笔输出光以大角度斜入射到直尺表面刻度线 形成的一维平面反射光栅时,直尺表面A 位置和B 位置的光到达观察屏C 位置时的光程差可以写作:δ= ∠OBC-∠OAC=d (cos k β-cos α), 由光栅衍射原理可知,当光程差为零或者为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 时,即δ= k λ(k= 0, ±1, ±2, ±3,...) 时,观察屏上就会出现亮斑。
δ=∠ OBC-∠OAC=d (cos k β-cos α)=d (2222khL L +-21211hL L +),d 是直尺表面刻度线形成的反射光栅常数(通常为0.5 mm 或者1 mm),1h 是激光笔出光口到直尺表面的垂直距离,1L 是激光笔出光口到直尺表面光斑中心的水平距离,k h 是观察屏上衍射斑到直尺表面的垂直距离,是2L 观察屏到直尺表面光斑中心的水平距离。
上述物理量在实验上都是容易测量得到的。
三.实验主要步骤或操作要点实验器材1. 低功率激光笔(最好是发红光);2. 一把最小分度值为0.5mm 或1mm 钢尺(或塑料尺)作为“一维平面反射光栅”;3. 墙面作为观察屏(与直尺表面的垂直距离大于1 m );4. 另一把直尺,用于测量1h 和k h ;5. 一把卷尺,用于测量1L 和2L ;实验步骤:1. 搭建并调节实验光路:初始时,激光笔输出光垂直于观察屏(墙面);然后将激光笔出光口稍微向下倾斜,大角度入射到直尺0刻线所在边缘,根据观察到的衍射斑调整光路,保证衍射斑沿竖直方向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所说的光的衍射现象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够绕过障碍物的边缘, 偏离直线传播路径而进入阴影区里的现象。衍射时产生的明暗条纹或光环,叫衍射图样,光 的衍射和光的干涉一样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当用一束强光照明小孔、圆屏、狭缝等障碍物 时,在足够远的屏幕上会出现一幅幅不同的衍射图样,如图 5-3 所示。
=ABC-AB,C= DB‘-BD‘=d (cos -cos )
(5-1)
图 5-5
光程差计算
若光程差 n (n = 0,1,2,„),这些反射光的相位相同,屏上 C 点就会出现亮 斑。 0 ,显然 ,这就是 S0 处的亮斑; 、 2 、 3 „„,则对应 着亮斑 S1、S2、S3、„„ 因此,由式(5-1)可知:
d (cos cos 1 ) d (cos cos 2 ) 2
d ( c o s cos 3 ) 3
„„
(5-2) (5-3) (5-4)
式中 d =0.5mm,只要测出 和 1 、 2 、 3 „„ 就可以算出波长 的值。 实验中,钢尺与观察屏垂直,则
tan
h L
(5-5)
式中,L 是尺端到屏的距离,h 是各亮斑到 O 点的距离,O 点位于 S0 点和-S0 点的中心. 量出各亮斑的距离带入(5-5)式,即可求计算得到其对应的 值,亮斑 S0 的 就是 。
4、实验仪器
小型激光器一支,稳压电源一台,普通钢尺一把,卷尺一把,纸若干,单缝(单孔)、 双缝(双孔)、多缝(多孔)光刻板
原因分析
4)
在白板上出现亮点区域贴一张白纸条,并在纸条上用笔标记下-S0、S0、S1、S2、S3、 S4 等亮斑的位置,如图 5-7 所示,必须正确判别 S0 的位置,切勿搞错。注意:可 让激光照在钢尺无刻痕的部位,以判别 S0。
图 5-7
激光干涉亮斑示意图
图 5-8
测量图示意图
5) 6)
用卷尺量出从钢尺前端至白板的距离 L。 从白板上取下纸条,取-S0 与 S0 的中点为 O 点,如图 5-8 所示,量出 S0、S1、S2、 S3„„各点与 O 点的距离(即各 h 值),由式(5-5)算出 和 ,S0 对应的 即 为 ,再由式(5-2)至式(5-4)等算出 值。完成表 5-2。 表 5-2:钢尺测量激光波长
7、观察思考
1)
本实验中所用的钢尺可以用木尺或塑料尺代替吗?可以用本实验的方法测量手电筒光 的波长吗?为什么?
2) 3)
实验中激光束对钢尺的夹角约为 2°左右,能不能取得更大或更小些?为什么? 如果选择钢尺的最小刻度为 1mm 刻痕线再次做上述实验,观察到的亮点有何变化?结 果有无变化?并说明理由。
5、注意事项
激光是一种方向性和单色性都很好的强光,可能会损伤眼睛,使用时要十分小心。本实 验所用的激光功率虽然不大, 但也不能直接对着激光看, 更应注意不让激光射到他人的眼睛。
6、实验内容
1) 在离墙面上白板约 2 米处的一张桌子的 两端相距约 0.6 米处分别放上激光器和一 把钢尺,钢尺的前端(0~5mm 部分,分 度值为 0.5mm)置于桌外,使钢尺与白板 大致垂直,如图 5-6 所示。 2) 将激光器的电源线连接到稳压电源的电 压输出端上。将稳压电源的“电表指示” 选择“内”,输出电压旋钮打到“ 5V” 档,电压微调至 4.5V。调节激光器支架 螺丝, 使激光束对钢尺的夹角约 2°左右, 且光束的大部分恰好照到钢尺的前端, 而 小部分直接照到白板上。 3) 观察并记录激光以各种入射角在钢尺各 部分反射的情况, 什么情况下反射光斑近 似是一个点?什么情况下反射光斑近似 是一条线段?什么情况下反射光斑分裂 为许多独立的光点?讨论其原因。并完 成表格 5-1。 表 5-1:反射光斑的观察与分析 条件与 分 析 出现条件 反射光斑近似为点 反射光斑近似为线段 反射光斑为分裂的点 图 5-6 用钢尺测激光波长装置图
2)Biblioteka 激光 激光的最初的中文名叫做 “镭射” 、 “莱塞” , 是 LASER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音译,意思是“受激辐射光放大”。1964 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 森建议将“光受激发射”改称“激光”。
激光技术是 20 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起 源于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1916 年提出的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受激辐射”。1960 年,人类 有史以来的第一束激光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休斯实验室的科学家梅曼获得。 同年, 他成功研 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因而梅曼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激光引入实用领域的科学家。 激光 的发展使古老的光学科学和光学技术获得了新生, 激光的先进技术被人们广泛运用于生活生 产、科学实验和军事技术上,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激光有很多特性:首先,激光具有很好的单色性。激光器输出的光,波长分布范围非常 窄,因此颜色极纯。如只发射红光的氖灯,波长分布的范围为 10-5nm,而输出红光的氦氖 激光器的波长分布范围只有 2× 10-9nm,是氖灯发射的红光波长分布范围的万分之二。由此 可见, 激光器的单色性远远超过任何 一种单色光源。 其次, 由于激发原理, 激光束的发散度极小, 所以激光的能 量密度极大, 亮度极高。 由于激光的 特性和广泛的用途, 人们称它为 “最 快的刀”、 “最准的尺”和“最亮 的光”。 激光器有很多种, 有大有小, 尺 寸大的可至几个足球场, 小的只有一 粒稻谷或盐粒般大小。 按照工作物质 图 5-9 氦-氖激光器
图 5-1
分光图
怎样才能测出光的波长呢?1801 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 杨(1773—1829)进行了著 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精确测定了波长,并从实验上首次肯定了光的波动性。1807 年托 马斯· 杨在他的论文中描述了双缝干涉实验时写道:“比较各次实验,看来空气中极红端的 波的宽度约为三万六千分之一英寸,而极紫端则为六万分之一英寸。”这里 “波的宽度”, 就是波长,这些结果与现代的精确测量值近似相等。
利用钢尺测量激光的波长
1、知识介绍
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只是整个电磁波谱的一部分,其光谱范围大约为390nm 至 760nm。波长大于10nm 小于 390nm 的光波叫紫外光,它有杀菌作用;波长大于760nm 小于 100μm 左右的光波叫红外光,它能传递热量。红外线和紫外线不能引起视觉,但可以用光 学仪器或摄影方法去量度和探测。 光的颜色都由其波长决定, 而与其强度、 方向等因素无关。 例如波长为390~450nm 的光是紫色的,波长为620~770nm 的光是红色的。 光的波长是决定光波性质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具有单一波长的光 (频率) 称为单色光, 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称为复色光。 自然界中的太阳光及人工制造的日光灯等发 出的光都是复色光,它们通过三棱镜都能分解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如图5-1所示。虽然这七种颜色的光都不能再被三棱镜分解为其他的色光,但是它们并不是 真正意义上的单色光,每一种颜色的光都有相当宽的波长 (或频率)范围,例如红光的波长 范围为770~622nm。现在常用的单色光源是激光器输出的激光,这是因为激光的波长分布 范围非常窄、单色性好、亮度高等特点。
图 5-3
几种衍射图样
2、实验目的
1) 2)
了解光栅测波长的原理 用钢尺测量出激光的波长
3、实验原理
激光在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实践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在实际使用中, 一般都要预先知 道所用激光源的波长。因此,如何测定激光的波长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测量激光波 长需要用到非常精密的测量仪器,本实验却用分度值为 0.5mm 的普通钢尺来测量 600nm 左 右的激光的波长,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这里巧妙地利用了光的波动性质, 它的测量 原理如图 5-4 所示。
测量光的波长的现代实验方法有很多, 如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或利用衍射光栅测量光波 波长。可见光在真空中(或空气中)的波长只有万分之几毫米,因此以上实验仪器都是精密 的光学仪器。那么本实验是怎么用最小分度为 0.5mm 的普通钢尺去“测量”纳米级的长度 的呢?实验中所使用的钢尺表面刻有许多很细而且等间距的刻线, 两相邻刻线间是可以对光 反射的钢尺部分,间距为 0.5mm 或 1mm,相当于狭缝,这就是现代高科技中常用的光学元 件——“光栅”的雏形。 光栅是分光器件,也称为衍射光栅,其分光效果好于三棱镜,它是根据多缝衍射的原理 使光发生色散。具有空间周期性的衍射屏都可以叫做光栅,一般是一块刻有大量平行等宽、 等距狭缝(刻线)的平面玻璃或金属片,光栅的狭缝数量为每毫米几十至几千条,因此制作 光栅是一种非常精密的技术。 单色平行光通过光栅单缝衍射和多缝干涉的共同作用, 形成明条纹很亮很窄, 相邻明纹 间的暗区很宽的光栅衍射图样,这些锐细 而明亮的条纹称作谱线,谱线的位置随波 长而异。在光栅衍射图样中,主极强亮纹 的位置取决于 d sinθ = kλ ( k=0 , ± 1, ±2……)。式中 d 称为光栅常数,等于相 邻狭缝对应点之间的距离,θ 为衍射角,k 为明条纹光谱级数,λ 为波长(图 5-2), 由此式可以计算光波波长,即利用光栅衍 射可以精确地测定波长。 图 5-2 光栅衍射示意图
钢尺前端至白板的距离 L= 各长度测量值(mm)
cm。 钢尺上最小刻度间距 d= 波长 (nm)
mm。
角度 或 (度)
(nm)
OS0=
=
1 =
OS1=
OS2=
2 =
3 =
OS3=
OS4=
4 =
7)
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单缝(单孔)、双缝(双孔)、多缝(多孔)光刻板观察透射光 的衍射和干涉现象。
图 5-4 激光在钢尺上的衍射
将钢尺固定在桌上,让一束激光以入射角接近 90°(不小于 88°)的方向照射到钢尺 的端部,其中一部分激光直接照射到观察屏,形成亮斑—S0,其余激光从钢尺表面反射到屏 上. 在观察屏上除了与—S0 对称的 S0 点有反射亮斑外, 在 S0 上面还可以看到一系列亮斑 S1、 S2、S3、S4„„。这是因为,钢尺上有刻痕的地方对入射光不反射,而光在两刻痕间的许多光 滑面上反射 (刻痕的间距是 0.5mm) 。 这些反射光如果相位相同, 则它们会相互叠加而加强, 形成亮斑,否则会相互减弱。由此可见,此时钢尺的作用就类似反射光栅,其刻痕的间距就 等同于光栅常数。 如图 5-5 所示,激光器 A 点发出的光线经由钢尺上相邻光滑面 B、B’的反射到达观察 屏上的 C。其光程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