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研究报告

中国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研究报告

中国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研究报告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帝制向共和政体的历史性转变。

本报告将对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一、辛亥革命的起因辛亥革命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外国列强的侵略:19世纪末,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到英、法、德等多个列强的侵略和打击,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

2. 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对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国家财政破产,经济陷入崩溃边缘,社会民生问题严重。

3. 经济发展和启蒙思潮的兴起:随着近代洋务运动和改良思想的传入,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逐渐形成“兴中华、恢复中华”的思潮。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1.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以清军训练总长黄兴为首的起义军夺取了武昌的军事要塞。

2. 辛亥革命的蔓延:起义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省纷纷响应,爆发了大规模的辛亥革命。

在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3. 辛亥革命的胜利: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

1912年1月1日,清朝宣布退位,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三、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复兴民族精神:辛亥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帝制,宣告了帝国主义的失败,使得中国人民重新获得了民族尊严和自信。

2. 推动政治体制的转型: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探索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并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3. 促进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觉醒和参政意识,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动力。

同时,辛亥革命也给农民、工人等劳动阶级带来了希望和改善生活条件的机会。

4. 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辛亥革命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启奠定了基础。

它为后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武汉地区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武汉地区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武汉地区辛亥革命研究综述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把中国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的发展轨道。

从辛亥革命结束之初直到现在,有大量的学者对辛亥革命进行了研究,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了辛亥革命各个方面的情况,也了解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寻常的地位。

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主要还是从这些方面进行的: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的政治地位,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等。

虽然目前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我们还是要继续研究,继续深挖,更好地还原辛亥革命,让更多的人了解辛亥革命,发扬辛亥革命的精神。

关键词:辛亥革命孙中山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第一部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正因为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寻常的地位,在武汉武汉市政府以及武汉市的许多高校都举行了许多相关的纪念和研究活动,许多学者还出版和发表了关于辛亥革命的著作和论文。

20世纪的辛亥革命研究

20世纪的辛亥革命研究

20世纪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严昌洪马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辛亥革命使中国告别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踏上了建设民主共和国的漫漫长途,对这次革命的研究在革命尚未结束时就已开始,至今仍在持续进行,其间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热潮,尤其近20年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使辛亥革命研究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最重要的分支。

本文拟对20世纪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做一简略回顾,总结其学术成就,展望未来研究的走向。

1949年前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有关辛亥革命的著述,早在这场革命进行过程中便开始出现了。

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蒙难,这个关系到国际法的复杂案件,立即引起法律专家们的关注,他们发表文章对此案件进行探讨,随后又将其作为典型案例收进国际法教科书。

这恐怕是对这场革命中的重要事件的最早研究。

后来孙中山到日本从事革命活动。

宫崎寅藏于1902年出版《三十三年落花梦》,介绍孙中山革命事迹。

次年章士钊据以译编为《孙逸仙》,在国内刊行,一时风行天下,成为鼓吹革命,宣传孙中山思想与业绩的重要著作。

这应该是最早关于辛亥革命领导人的传记作品了。

但在严格意义上,中国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当开始于1912年民国成立前后,一批记载革命过程的史书相继面世。

最早的辛亥革命史书,是苏生编写的《中国革命史》,该书于武昌起义后不久(辛亥九月)出版。

同年出版的,还有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大革命写真图》,以图片汇集的形式反映辛亥革命发生、发展的过程。

而最早以“辛亥革命”命名的史书,则是1912年6月刊行的渤海寿民编的《辛亥革命始末记》,实际上系剪报辑录。

前后出版的其他记述辛亥革命的书籍,有《中国革命纪事本末》(郭孝成编)、《共和关键录》(观渡庐编)、《浙江革命记》(顾乃斌撰)、《湖北革命实见记》(胡石庵著),等等。

如果说前几种著述系属报章资料和文件汇编,那么,《浙江革命记》述秋瑾之死至杭州光复始末,《湖北革命实见记》记武昌首义之经过,皆为系统的史事记载。

虽然这些作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还算不上科学的史学著作,但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说,均可视为彼时之当代史。

《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展示材料
材料一:组图一、皇宫和龙旗
材料二: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组图二、内阁和五色旗
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了解历史
基础再现:
阅读教材简要叙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背景、领导人、时间、标志性事件、结果)
等学生回答后展示课件——辛亥革命的基本过程
通过对辛亥革命过程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学生结合书本回答问题
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学生自主回答
培养学生养成正确读书的方法和习惯
巩固基础知识
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
问题:材料和图片反映什么现象?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总结:课件展示巨变的表现:(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
政治上:反封建——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最大功绩),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反帝——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小结
1、从知识层面: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感触到辛亥革命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深层次的变化,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推动了中国的进步

吉林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吉林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吉林辛亥革命研究综述提要:1911—2011辛亥革命已经有了100年的历史。

辛亥时期革命党人在吉林这一清王朝所谓的“发祥地”,与封建势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对此史学界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拟将这些研究成果加以总结综述,并尝试指出其欠缺。

关键词:吉林;辛亥革命;研究综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的枪声震惊中外,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拉开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武昌起义成功后,消息迅速传到各地,举国振奋,湖南、陕西、山西、江西等省闻风响应,纷纷宣布与北京的中央朝廷脱离关系,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创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

吉林地处东北边陲,是清王朝的发源地,一直被视为“龙兴之地”,在清代历史中享有特殊的地位。

辛亥革命波及全中国在吉林地区同样得到了积极响应,辛亥时期革命党人在吉林这一清王朝所谓的“发祥地”,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组织,发动武装起义,与封建势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同其他省区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道,为推翻封建专制政权,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创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对吉林辛亥革命,史学界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研究。

笔者拟将这些研究成果加以总结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目前有资料可查的率先涉及吉林辛亥革命运动研究的学术论著,是金毓黻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所著《东北通史》,但该书为通史性著作,对吉林辛亥革命着墨不多。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吉林偏于一隅,吉林辛亥革命运动的研究更成为史学研究的冷门,几乎全部成果均立足于此。

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后仍未得到根本改观,虽然地域性辛亥革命研究此时已经为学界所关注,研究著作逐渐增多,但是两湖地区仍为研究的重点,吉林甚至东三省辛亥革命运动也只是在一些专题研究和通史性的著作中略有提及,择其主要成果有:一、专题研究: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1]和《辛亥革命运动史稿》[2]、林家有主编《辛亥革命运动史》[3]、朱育和著《辛亥革命史》[4];二、地区通史:佟东主编的《中国东北史》[5]、薛虹、李澍田主编《中国东北通史》[6]、李治亭主编《东北通史》[7];三、地区断代史:《近代东北史》[8]、《近代东北人民革命斗争史》[9]等。

中国近代史纲要研究 论述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研究 论述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研究论述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纲要研究:论述辛亥革命
引言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它标志着中国从封
建走向近代民主革命,对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辛亥革命进行论述和研究,展示其在中国近代史中
的重要地位。

辛亥革命的起因
辛亥革命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治腐败、国内外压迫以及日本的侵略行为等因素,使得中国的封建
逐渐失去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这些问题的积累最终催生了辛亥革命
的爆发。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政治变迁和社会变革。

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社会方面,辛亥革命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提倡平等、自由和人权。

这种社会观念的转变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政治上的变革。

它还为中
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成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
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为后来的抵抗外国侵略提供了动力。

此外,
辛亥革命也启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为中国的
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论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它不仅
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发展
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论述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和推动中
国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性学习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研究性学习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结题报告一、课题意义人教社高一历史教材设置“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活动课,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如何与高中历史学习相契合。

我们通过开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实践活动,探索研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相契合的新型学习模式。

二、研究目标1.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去图书馆、阅览室,上互联网,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整理、辨别、分析历史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尤其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开展写作历史小论文、组织演讲比赛和模拟学术辩论会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等能力;4.培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意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能力,从而使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共享;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

三、研究方式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模拟学术讨论、多媒体演示法。

四、研究过程设计第一阶段:选择研究子课题,教师开设辅导讲座。

请学生在原先设计的研究课题“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研究子课题,并根据选择的研究子课题划分研究小组。

教师开设辅导讲座,向学生介绍近年来辛亥革命的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写作历史小论文。

第二阶段: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上查阅各种书刊杂志以及各种资料。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获得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有逻辑、有条理地整理和归纳资料,仔细研究内在联系。

第三阶段:写作历史小论文。

写作历史小论文时,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多棱面展开论述,力求达到“百家争鸣”的效果。

提倡合作完成。

初步成文以后,还要进行加工润色。

辛亥革命失败问题的研究 近代史课程论文

辛亥革命失败问题的研究 近代史课程论文

辛亥革命失败问题的研究作者:***单位:****************摘要: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是有限的,它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关键词:辛亥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失败、教训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

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下面重点说明它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客观方面来说,辛亥革命发生在20世纪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为维护各自的既得利益,帝国主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势必互相勾结,共同镇压革命。

从主观方面来说,这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1、客观方面原因: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而帝国主义是绝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1/4的剥削、奴役的对象和市场的。

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

简论陈独秀对辛亥革命的研究

简论陈独秀对辛亥革命的研究

中国面临着亡 国灭种 的危险。 正如陈独秀所 革命 的成功具有 了保 障 。新军为辛亥 革命 亥革命 的成果是研究的重点 。 辛亥 r武装力量 ,而 同盟 会的创立 革命 虽 然 推 翻 了清 王 制 , 终结 了 中 说 ,打算把几 —年祖宗相传 的好 中国, “ r 当作 的爆 发提供 切瓜一般 , 你一块 , 我一块 , 大家分分” 这种 则为辛亥革命 的爆发提供 了领 导核心 。止 。
军 事 和 政治 背 景 。 二 、 辛 亥革 命 性 质 的研 究 对
窃取。袁世凯 妄图恢 复帝制 , 并和 日本签订 了使 中罔f 国灭种的《 一条》 革命者为 _ 二 。
研究一场革命的性质 , 除了研究其革命 维护革命 的成果 , 发动了“ 次革命 ”也 以 二 ,
来是 国家理应倍加珍 的财富 , 但我们却 坐 并 扩大 使 用 史料 的范 。 文字 书 籍档 案 史 当的高度, 除 那些 甲骨 、 金石 、 明清阁库档案也
究 是本 文 论 述 的重 点 。
验 。从这些革命 中, 革命 者认识到革命活动 系 列 的 口号 都具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但
努 首先 ,9 1 10 年清 政府和帝 国主 义联军 存组 织 和 方 法上 的不 足 , 力 改正 自 的错 是从其颁布的法律法规中 , 不难看 这 ¨辛亥革命之后 建立的 【华 民国 签 订了瓜分 中国的《 辛丑条约》 这一条约 的 误 ,为 下一 次 的革命 奠定 了坚 实 的 基础 , , { f 1
辛 亥 革 命 在 中 近 代 史 上具 有 划 时 代 危 机 , 那 种 情 况 之 下 , 在 中 老 百姓 自愿 的 的 过 程 、
的意义, 但是 由于以孙 中I U为首的资产 阶级 发起了“ 抵制 日货 ”支持国货 ” “ 的运 动, 使民 领 导 阶 本身 同有的软弱性 , 导致北洋军 阀袁世凯窃 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 而也 级 、成 员 从

辛亥革命(探究)

辛亥革命(探究)

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意义:对反对 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是民主政治的里 程碑。
意义:对反对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是 民主政治的里程碑。 理解:
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统 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 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 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情境分析:
民国中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 讨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主权在民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中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 (4)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实行责任内阁制
精髓:通过立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 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
1、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 的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了。 2、根本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 建制度。
3、直接目的——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 级专政的共和国。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辛亥革命的成功: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一、本文概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辛亥革命史研究在中国历史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学术环境的改善和研究方法的更新,辛亥革命史研究逐渐摆脱了过去的局限,呈现出新的研究面貌和趋势。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各阶段的研究特点和主要成果,探讨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文章将重点关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辛亥革命史研究在理论创新、史料挖掘、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突破和进展,以期为深化对辛亥革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本文旨在揭示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学术贡献,同时也期望能够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辛亥革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辛亥革命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学术研究亦在探索中前进。

对于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在此时也展现出了新的气象。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术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旧有知识进行整理与批判,同时结合新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历史事件进行再解读。

在这一时期,学者们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事实的澄清和革命意义的重新阐释上。

由于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辛亥革命被视为推翻帝制、开启民智、振兴中华的重要里程碑。

学者们开始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分析辛亥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深入探讨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同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术研究也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辛亥革命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义,被视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奏和民族独立的重要一步。

这种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辛亥革命的正面形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复杂性和多元性。

纪念·复原·探究:百年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

纪念·复原·探究:百年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

研究 时 段 : 起步 ・ 展 ・ 发 繁荣
与 全 国 相 仿 ,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 着 现 实 政 随 困
就 是相 关 学 术 史 研 究 。学 界 对 辛 亥 革 命 史 研 究 的学术 梳 理 , 有 相 当成 绩 。就 浙 江 而 言 , 姚 已 除 辉 《 江辛亥 革命 史研 究述 略 》 少 数论 著 外 , 浙 等 则
为 “ 国文 明之制造 厂 ” 文 明之 中心 点 ” 金 冲 中 或“ ; 及说 , 浙 江 是 辛 亥 革命 时期 的 重要 地 区 ” 与 湖 “ ,
稍 感不 足 。辛 亥 以 降 , 经 百 年 , 要 以 省域 为 历 需 单位 、 以百 年 纪 念 为 范 围 , 区域 辛 亥 革 命 史 研 对
中 圈 分 类 号 : 2 K9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2 3 ( 0 1 0 0 7 17 3 8 2 t ) 6— 0 6—0 9
21 0 1年 正 值 伟 大 的辛 亥 革命 10周 年 。浙 0 江 是辛亥 革命 的重 要 策 源 地 , 当年 革命 志 士 称 之
亥革 命 的 核 心 地 带 。 清 末 民 初 的 浙 江 政 治 、 经
激 荡历 程 和后 续 影 响 等 发 展 脉 络 为 经 , 以政 治 、
经 济 、 物 等 研 究 内容 为纬 ; 史 料 、 文 、 著 人 以 论 专
济 、 会 、 想 、 化 变 革 , 浙 江辛 亥革 命 乃 至 社 思 文 为 全 国辛亥 革命 奠 定 了重 要 基 础 。浙 江 的革 命 党 人 秋瑾 、 徐锡 麟 、 陶成 章 、 王金 发 、 陈其 美 、 执 信 朱 和 章太 炎 、 元 培 等 , 及 作 为 三大 革 命 团体 之 蔡 以

海外辛亥革命研究及现状

海外辛亥革命研究及现状
海外辛亥革命研究 及现状
日本的辛亥革命研究
一、特点(发源早、研究人员多、成果丰盛) 二、原因(中日两国文字相通,日本学术界历来重视
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日本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 地之一,对革命起过领导作用的团体、革命领袖多依 托日本组织国内的革命运动;日本从政府到民间的许 多人不同程度地介入了辛亥革命) 三、文献的收集、整理丰富(学术著作、回忆录、传 记、资料集、文献集;论文、评论等;山根幸夫编 《辛亥革命文献目录》、山口一郎编《日本有关孙文 著作论文目录》)
美国的辛亥革命研究
辛亥革命热潮阶段(60~70年代,涉及到这场革命的各方面) 主要成果如下: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著作:史扶邻《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 源》;韦慕庭《孙中山:受挫的爱国者》;薛君度《黄兴与 中国革命》刘吉祥《为民主而斗争:宋教仁与辛亥革命》霍 吉斯《锡良与辛亥革命》
以革命知识分子为主题的有高慕轲《中国知识分子与辛亥革 命: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产生》
苏联的辛亥革命研究
孙中山及辛亥革命在俄国的关注 1897年,自由主义民粹派刊物《俄国财富》发表孙中
山文章《中国现在与未来》和《咄咄怪事:中国医生孙 逸仙伦敦蒙难自述》《革命军》刊发在俄国的《亚洲通 讯》上,《外交部公报》登载了辛亥革命事件的详细报 告; 列宁著文关注辛亥革命并对孙和中国革命给予高度评价; 《红档》杂志18卷刊发数量可观的辛亥革命档案; 早期研究争论激烈,主要影响到苏联政府如何对待中国 革命并决定对华外交方针问题,认为孙文主义是小资产 阶级思想体系,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对大资本的痛恨。
美国的辛亥革命研究
70、80年代美国辛亥革命的研究既有以往研究承续, 更主要是拓展、拓深。
主要代表著作有: 史扶邻著《孙中山—勉为其难的革命者》;史蒂芬马

辛亥革命 课题研究

辛亥革命 课题研究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 人物:孙中山领导 思想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过程: 1894年兴中会
1905年同盟会 一系列武装起义,如: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简介
结果:失败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失败原因: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充分发动依靠人民群众,不 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在孙文先生逝世后她为继承捍卫新三民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宣讲丈夫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主张坚持联俄联共政策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高举孙文的新三民主义旗帜同国民党右派作彻底决裂成为继承孙文遗志的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成败对于 宋庆龄的影响
论文撰写:刘子奇 实地考察:王婧人 石文 清 刘博渊 张柏宇 资料收集整理:范晓菲 PPT制作:胡颖楠

宋庆龄简介
虽然在辛亥革命爆发时,宋庆龄正远在美国 留学,但革命的失败在她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 印,与孙文先生一起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在孙文 先生逝世后,她为继承捍卫新三民主义进行了不 屈不挠的斗争,宣讲丈夫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主 张,坚持联俄联共政策,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 活动,高举孙文的新三民主义旗帜,同国民党右 派作彻底决裂,成为继承孙文遗志的名副其实的 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

实践总结
辛亥革命失败了,但这并不是白白的牺牲, 它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 之后的中国革命者们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 谋求新的出路。第一批改革者们一腔热血渐渐浇 醒了民众,在辛亥革命的十年后,另一种形式的 尝试初具规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沿着民族富 强,祖国强大的目标的另一条探索之路。而宋庆 龄也在不断进化自己的革命道路。

高中生研究性报告及创新成果辛亥革命

高中生研究性报告及创新成果辛亥革命

高中生研究性报告及创新成果辛亥革命一、研究背景介绍为了使研究性学习真正走进高中历史教学课堂,2003年10—12月,我们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高一年级历史备课组结合教材内容“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开展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从前期准备到活动暂告一段落,历时两个月。

现谨将组织该活动的过程与体会简要整理如下,敬请学界前辈同仁赐教。

二、研究方案设计1.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辨别、分析历史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进行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尤其是运用科学的历史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写作、演讲、辩论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知识创新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等。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2、研究方式: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问卷调查、模拟学术讨论。

3、研究计划:(1)时间:2003年10月13日——12月14日。

(2)参加人员:高一师生660余人及指导老师林桂平、钮昕华等。

(3)活动时间安排:10月13日——11月2日:完成教学进度;选择研究课题;自愿划分课题研究小组(每组2—8人为宜);教师开设辅导讲座。

11月3日——16日: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

11月17日——30日:学生写作、修改历史小论文;开展问卷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12月1日——7日:分班级组织模拟学术讨论会,选拔成绩优秀者参加12月6日的全年级“‘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模拟学术讨论会”。

12月8日——14日:展示研究成果;学生写个人研究体会和总结;教师完成总结报告。

4、研究课题与研究子课题研究课题: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研究子课题(仅供学生参考):(1)辛亥革命成败之比较;(2)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民主化;(3)辛亥革命与民族工业的“春天”;(4)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5)评价革命成败的标准;(6)孙中山民元让位与辛亥革命的失败;(7)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风尚;(8)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局与辛亥革命的成败;(9)历史终极意义与辛亥革命的失败;(10)辛亥革命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比较;等等。

辛亥革命-大学历史研究课题

辛亥革命-大学历史研究课题

我谈辛亥革命著作名称:辛亥:摇曳的中国作者:张鸣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时间:2011年1月第1版2011年3月第3次印刷本书简介:百年浩荡,回望辛亥,本书全景勾勒晚晴民国大班底,追踪这场中国内部的革命。

讲述当时的社会现状,使我们认识到历史的真相。

正文:1911年,岁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枪响,将一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摇曳的如泰山之崩。

辛亥革命是一场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但将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没有君主的政治,在亚洲第一次有了参众两院的民主共和国。

这场革命虽然改变了中国,但当时的中国也处于摇晃阶段。

1.一场会党主导的起义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如果按规模,要算是辛亥前革命党所有起义中,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前后差不多有三万人。

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也是历史中最难有成效的。

没有消灭什么清军不说,连一个县城都没有拿下。

整个过程,像一场会党组织的骡马大会,热热闹闹,忽起忽发,平白连累了不少参与者。

(选自第46页小字)2.秋瑾之死激活了舆论的自由秋瑾,一个女流,留学日本不仅时常挎着倭刀,把玩手枪,也一直在留心军事。

她从容赴死,毫无惧革命党人色,要论气魄革命党人还真没有几个能比上。

(第7页第7行)秋瑾的死,沪上报界开了锅,连篇累牍的刊载文章为秋瑾喊冤。

有的质疑口供,有的质疑审讯,有的……这位奇女子,引起了人们的同情,极大地激活了舆论的自由。

使得清政府以后办这样的事就谨慎多了,能不杀,尽量不杀,否则谋害摄政王的汪精卫断然难以活下来。

3.反革命分子的辛亥遭遇(冯国璋)对于辛亥革命而言,冯国璋,就是第一号的反革命。

袁世凯复出前换了主帅冯国璋,亲自上阵,拿下了汉阳。

但卖力打仗的冯国璋居然不知道,他在前线卖力的开打,不过是袁世凯跟革命党谈判的伴奏,最终是要为袁世凯的大位做铺垫的。

(第70页第5行)最终他在省议会中当众被侮,羞得满脸通红。

4.拿上洋枪,八旗兵也不中用不做事的八旗子弟,吃饱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玩儿,逗鸟,斗蛐蛐,听戏……事,凡是没用的无所不能。

韶关与辛亥革命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书

韶关与辛亥革命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书

“韶关与辛亥革命”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适逢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而韶关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两次督师北伐的大本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

与此同时,在辛亥革命时期,韶州中学的进步学生和部分地方开明绅士闻风而动,率先剪掉辫子,成群结队集结于闹市街头和曲江县衙门前进行革命宣讲,要求韶州独立。

因此,辛亥革命与韶关有着重要的联系。

二、活动目的:通过这次活动,给学员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并以此向学员们宣传辛亥革命的深远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同学们的爱国意识,了解韶关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使学员们对韶关的革命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活动主题:韶关与辛亥革命四、活动时间:2011年11月五、活动地点:待定六、活动形式:论文、DV、演讲七、活动内容:(一)准备阶段:学员根据分组安排,与小组成员通过参加一系列的课程。

并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讲座、户外活动和相互交流来收集相关课题信息,讨论课题研究的具体计划并分配好工作。

(二)实施阶段:按照小组制定的工作计划来逐步完成,组长组织好成员完成论文的写作,并把准备过程以DV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总结阶段:学员把所有的课题相关资料整合起来,并根据论文内容制作进行介绍的PPT。

在成果报告会上学员通过PPT、DV,并附以演讲来展现课题研究成果。

八、活动要求:(一)DV内容:(1)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且有青春的气息,有较好的精神面貌,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内容充实、生动,重点突出。

(2)拍摄画面清晰连贯,有一定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3)时间长度:5分钟。

(4)以普通话(英语及方言需中文字幕)为主要发音语言。

(5)作品以DV摄像机为主要拍摄工具,数码相机为辅助拍摄工具,以电脑为主要制作、编辑工具。

(二)论文内容:(1)内容严谨、完整、紧凑,要切合“韶关与辛亥革命”这个中心思想。

(2)观点明确,并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

运用的材料真实、可靠。

(3)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用A4纸打印装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雁行与淮安辛亥革命蒋雁行(1875-1941)字宾臣,直隶河间人,勋二位、靖威将军、陆军上将。

1875年(光绪元年)生于直隶阜城,1895年入新建陆军,后入北洋武备学堂幼年班,1898年冬选派日本留学,入日本成城学校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一期步兵科,后入日本近卫步兵第四联队见习士官,1902年3月毕业,回国后历任北洋将弁学堂、速成学堂提调,保补用千总、以守备尽先补用,后调任江北军队任职,1911年6月23日任江北督练公所总参议并赏给陆军正参领衔,旋任陆军第十三混成协协统,同年光复后任江北军政府都督,1912年5月1日免江北都督职,奉命进京,江北军政府撤消,改任总统府军事顾问,10月17日授陆军中将并加上将衔,1913年7月6日任江北检查使,8月27日署江北护军使。

1914年9月10日特任将军府靖威将军,并调任陆军训练总监。

1916年2月13日协办南京军务,10月7日任绥远特别区都统,次年7月被迫退职闲居。

1920年1月1日晋授勋三位,8月9日任参谋次长。

1922年10月10日晋授勋二位,1923年3月加入蒙事研究会,12月28日授陆军上将。

1924年11月参谋次长离职,1926年初任十四省讨逆联军总参谋长,8月12日任安国军政府陆军总长。

1931年迁居北平,1941年病逝。

①蒋雁行与淮安清江光复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革命军武昌起义,江北提督段祺瑞奉召赴援,新简提督杨慕时未至,人心惶惑,知有大乱。

九月十六日黎明,驻清浦北洋十三协哗变,阑入县城,开放狱囚,恣意焚掠,护提督淮扬道奭良逃逸,公私损失殆尽。

日晡,始饱扬北而去。

二四乡乱民亦揭竿而起,相率抢劫。

全县骚然,至有邻里亲戚互为攘夺,恬不为怪者,盖时值大歉,盗心起于极寒,狡黠着煽而动之,故溃败决裂。

至于如此。

十九日,在城士绅公请陆军参议蒋雁行为江北都督。

②至此,蒋雁行,就这样很顺利的登上了清州最高历史舞台,蒋的登台可一和江苏巡抚程德全进行革命有得“媲美”。

蒋雁行完是一地地道道的旧官僚,代表了广大士绅的利益,他是清州当地士绅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外在符号。

据祁龙威、周新国主编的《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中援引当时《民立报》对之评价,实为一阵见血:“江淮规复团”的成立与蒋雁行的通电反对,揭穿了他脱离清廷是假,同时蒋还与孙宝琦勾结、阴谋取消独立的通电,更加暴露了蒋雁行的反革命面目[2],他之所以实施这么多反革命罪行,一切都是源于他的阶级属性。

他是代表了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这就为他下面杀害革命党人埋下了伏笔。

蒋雁行与淮安陈兴之被害案案陈兴之,睢宁人,徐州中学学生,素有革命思想。

清州十三协兵变后,徐州的秩序很混乱,丰、沛、萧、砀土匪蜂起,徐州中学因此停办,陈心之回家去。

③江北都督蒋雁行,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的黎元洪有许多①冯自由:《民国人物传》②祁龙威、周新国编:《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张建侯<记清江兵变>③祁龙威、周新国编:《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韩席筹、范石府<陈兴之被害纪实>相似之处,仅据难得的史料,就记载他的两大罪行:一是当年11月19日,参与清河县城起义的北洋新军十三协散兵,在兴中会员陈兴之劝说下,有三四百人重新编组,由睢宁到宿迁,帮助光复,后又返回清河县城,继续进行国民革命。

蒋雁行以谈判为名,把陈兴之诱入城里杀害,军队也被缴械解散。

江苏的清江浦和山阳县,在清末之前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

与苏州光复时的平静不同,清江浦、山阳县的易帜,都发生了血案。

被新军与绅商推举为江北临时都督的蒋雁行,杀了回清江浦支持革命的陈兴之;出任山阳县知事的前知县姚荣泽则杀了革命党人周实与阮式。

周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的驸马巷,小名叫大鸾。

他家本是浙江人,祖父来山阳当知事,就此落地生根。

父亲常年在外谋事,很少回家。

母亲是前清河县知事万青选的女儿,因此他幼时也去清河县清江浦镇(今淮阴)住过一段时间。

淮安辛亥革命光复后,和全国一样,出现了严重的复辟与反复辟武装斗争。

其原因是把持署、县政权的清王朝旧官员,与新生的共和国政权为敌,屠杀为共和而战的革命者。

继续为共和大业而战的革命者,面对血腥镇压,不惜牺牲流血的壮举,英名永垂共和大业的史册。

清江浦和山阳县在清末之前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

清江浦驻着朝廷委任的江北提督,军事上与驻南京的江苏提督划江而治。

一省而有两提督,什么意思?这说明苏北地区的重要。

自古以来,号称天堑的长江从来起不到决定南北胜负的作用,决战的战场往往在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地区,得江淮者得天下。

山阳当然也是重镇,人称“七省之咽喉,京师之门户”,因为漕运总督署,就设在山阳城内。

清后期,漕运转为海运,山阳热闹不如往昔,然其“襟吴带楚”的地理位置仍十分紧要。

然而在袁世凯出山前夕,江北是一片乱局,段祺瑞奉调入京,将往武汉前线接替冯国璋,朝廷调狼山镇总兵杨慕时任江北提督。

杨慕时未到任前,由淮扬海兵备道奭良护理督印。

当时清江浦驻新军十三混成协,相当于后世一个旅的兵力。

奭良是旗人,已经六十多岁了,“平日专肆饮博,喜人逢迎”,现在忽然要他来暂管一协新军,实在是勉为其难。

段祺瑞离开才四天,九月十四日晚九时,突然有数十名新军士兵,跑步到道台衙门,列队,举枪,放!放了两排枪,并未伤人,各回本营。

这是什么意思?奭良摸不着头脑,跟幕僚们商量,大家觉得阿兵哥闹事,无非要粮要饷。

于是第二天,奭良买了九十多头猪,大摆筵席,犒赏全协官兵,又承诺本月多加一个月的饷。

这是收买军心的意思。

没想到当夜十三协的骑兵、炮兵同时举事,进攻城池,黎明时甚至动用了火炮轰击城楼。

奭良带着家眷从南门冲出,由洪泽湖面驾船逃遁。

十六日晨九点,清河知县率满城绅民悬挂白旗,宣布清江浦光复。

可是领头起事的两个人,一个姓赵,一个姓龚,在十三协里只是辎重营、工程营两个队官,身份不明,起义成功后竟然不知去向,大部分士兵来自北五省,本来就是跟着起哄,哪有什么革命思想,队伍一进城,立刻由起义转为兵变,大肆抢劫,商铺民宅,无不被灾。

连江北提督署存的十多万两库银,也被抢走大半——有人说,十三协这些兵哪里是在革命排满?根本就是冲着库银来的。

扰攘了几日,终于由不曾参加哗变的一部分新军,联合城南的数营巡防队,杀入城内,平息骚乱。

然后,军官们会合城里绅商,推举出督练公所参议蒋雁行为临时江北都督。

蒋雁行是段祺瑞的部将,当年段祺瑞未到任时,就是由他与另一人共同管理清江浦守军。

他当了都督,并未得上海或苏州方面的认可,据上海《民立报》载,旅沪清江人士组织的“江淮规复团”开会,甚至直斥蒋雁行是假革命,因为蒋都督的告示上落款居然是“钦加三品衔暂任公举江北提督”,“可知其尚属清国官吏而于民军实无丝毫感情,其不可靠可想而和”。

清廷派去继任江北提督的杨慕时,此时也到了清江浦,被当地士绅推举为临时民政长。

清江浦的政权,委实是换汤不换药。

眼看局势稳定,突然有部分乱兵,主要是徐州人,去而复返,驻在城北的桑园。

领头的一个人叫刘炳志,去找蒋雁行,要饷要粮。

蒋雁行先是表示城内商家被抢厉害,无力承担,后又说刘的军队“有多少人,也没有个花名册子,我有钱也不能给你”,这句话把刘炳志惹毛了,掏出枪来往桌子上一拍:“没有饷,我不回去,请你打死我吧!”蒋雁行大吃一惊,只好息事宁人,拨给他一些钱。

刘走后,蒋雁行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认为这支军队是个祸害,谁是他们的头儿?有人说“陈兴之”。

蒋雁行就调兵打算围歼桑园,苦于力量不太够。

正好陈兴之来见蒋雁行,说要讨论改编事宜。

蒋雁行认为他又是来要钱,没说几句话就翻了脸,将陈兴之绑到后花园荷花池枪毙了。

哪知杀错了人!陈兴之是革命党人,徐州中学学生。

他在家乡睢宁碰到一批从清江浦跑回来的徐州兵,连劝带吓,居然把这帮散兵游勇又聚拢起来,由他带回清江浦来革命。

只是饷粮解决不了,才派刘炳志找蒋雁行通融,谁知谈崩了,连累陈兴之被杀,他带的部队也被缴械遣散。

民国成立后,陈兴之的弟弟陈士髦当了众议员,不断向江苏都督程德全、民国总统袁世凯上诉,要求为哥哥申冤,还写了本书,向社会血泪控诉。

然而蒋雁行是段祺瑞的老部下,谁敢动他?便把当时的清江民政长,就是那位本来要当江北提督的杨慕时,做了替罪羊,先是撤了他的职务,再是命令江苏检察厅拘杨候审。

杨慕时只好连夜逃出南京,后来费了好大的劲,才将这桩讼案平息。

蒋雁行与屠杀淮安周、阮二烈士据《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记载:周烈士实丹者,民国之伟人,吾淮之硕士也。

年十三,读美利坚独立史、法兰西革命纪,甚愤专制政体之惨无人道;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尤深印脑海不能去,于是种族之见遂深。

居恒郁郁,尝思奋子房一击之威,复齐襄九世之仇,只以未逢其会,难建奇勋,酒阑灯炧,辄涕下不可止,盖烈士革命之志久而弥坚矣!周烈士是受到“欧风美雨”的熏陶,年轻时就愤恨清朝专制主义统治,抱有推翻清王朝的宏远之志。

①阮烈士:名阮梦桃字式,原名书麒,苏之淮安人。

据其弟阮式一负载在《阮氏遗集》,有这样去描述其兄的。

兄“生而颖悟,读书一见辄晓十岁能文章,工书法自成一格”。

阮烈士从小就比较聪慧。

阮烈士在年岁十五的时候入侯官沈君瑜设立于清江的的江北高等学校,烈士光究新知,习西洋政教之源,先生曾东游之愿,然先生之父有不许出国之嘱,只好作罢,但先生常为式一题书斋门楣作“杀满”二字;又为式一题小像,录“德国男儿歌”以励之,从中可想先生之志。

②周实和阮式二人都是淮安的世家弟子。

周实施两江师范的学生、南社的社员,与镇江都督林述庆有联系。

回淮后与阮氏组织巡逻队,进行秘密活动。

参加者多数是中小学学生,也有少数教师。

后来法政讲习所的大部分学生参加了。

这是周阮二人组织的巡逻队日夜在淮阴城上巡逻,防止十三协的散兵来抢劫,这时新旧势力暗斗。

在当时新旧势力斗争激烈,旧势力不甘心失败,表面上对新势力进行拉拢,暗地里却积极筹划谋害周、阮。

杀害二烈士这天,他们预先布下不少军队,以请吃饭为名,把周烈士带到府学东西牌楼。

随后又逮捕阮烈士。

在那里周烈士被枪毙,阮烈士被剖腹刳心而死。

山阳原县令姚荣泽残酷杀害国民革命领头人周①祁龙威、周新国编:《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周人菊《周烈士就义始末》②祁龙威、周新国编:《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阮烈士遗集》,阮式一《先兄梦桃先生行述》实、阮式,反诬周、阮“杀官劫绅、扰乱治安”,饰词上报蒋雁行。

据沪都督陈其美《请昭雪山阳志士周实丹阮式上大总统电》中说:蒋雁行“纯据姚贼之狡口”,庇护姚贼,让姚贼逃走①。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1月下旬,苏北革命志士韩恢、臧在新欲扫除北阀障碍蒋雁行,率一大队学生军,攻克驻清江浦的江北军政、民政两署,蒋雁行、杨慕时逃避别处。

从周、阮两烈士的被杀过程中看到,虽然蒋雁行没有直接参与直接杀害周,阮二烈士的实际行动,但他作为当时江北都督有纵容包庇山阳先令之意,有一种旧势力相互勾结之嫌疑,蒋雁行“纯据姚贼之狡口”,庇护姚贼,让姚贼逃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