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展国际化的脚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会展国际化的脚步

4月23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泰国会议与展览局在北京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拥有中流会展教育专业的大学与泰国会议与展览局将在信息、人才、学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这条会展业的相关新闻相对于会展圈近期沸沸扬扬的展会逃离原举办地的各种传闻,并没有获得更多关注和解读。虽然在会展行业国际合作不算新鲜,但是国外会展局与我国的院校合作恐怕应是行业首次。透过新闻,至少可以认为我国会展业国际化进程在加速。

国际化,一个经常被念叨的词,不仅仅是会展业,

其他行业也是如此。但是,如何评价一个行业是否真的达到国际化的水平,可能有着不同的标准。在经济学的概念中,国际化是企业有意识的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它即包括产品国际流动,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美国学者理查德?D?罗宾逊(Richard D?Rob in son)在其著作《企业国际化导论》一书中提出了上述观点。那么,会展业的国际化评价标准是什么?

在2006 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

上,原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冯培喜曾提出,“会展业的国际化准确地说应该是‘国际标准下的本土化' 。很多人最初简单地认为,只要把展会的名称用英文来表示,和一个国外的展览公司进行合作,请一些国际的展商,就可以完成国际化了。但是,会展组织者应该从深层次的内容和内涵上面来挖掘国际化。国际化是一个工具,是一种标准,也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企业不能把国际化当成一个负担和压力。”

其实,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从两点可以窥探,一是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简称UFI )认证,提升国际化的水平;二是通过和国际知名的展会品牌进行合作,共同办展,以学习国际展会的先进管理流程和标准是走向国际化的捷径。

首先,通过UFI 的认证,达到UFI 提出的国际化标准,对于增强技术和信息交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展会美誉度,都是一条捷径,尤其是对展览会的参展商和组团单位具有吸引力。在UFI 认证中也有 4 条相关的规定,来衡量展会的国际化程度。例如,直接或间接外国参展商数量不少于总数量的20%;直接或间接外国参展商的展出净面积比例不

少于总展出净面积的20%;外国观众数量不少于总观众数量的4%;所有相关申请表格、广告材料及目录必须使用尽可能广泛的外文,包括英语、法语、德语等。

据商务部的相关数据,截至目前,中国内地共有

82 个国际化专业展览会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数量位居世界第四。

其次,消费市场,是国际会展企业深耕发展的重点

区域之一。近些年来,以博闻、励展、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全球著名专业展览公司已经陆续进入中国,积极兼并收购在华项目,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以英国博

闻公司为例,其子公司亚洲博闻公司在2012 年收购兼并了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

海酒业博览会和

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庞大的

海品牌服饰展览会等一批知名国内展会,截至2012 年底,在中国共运营53 个商贸类展会,其中规模最大的10 个展会展览净面积达55万平方米,参观人数38.5 万人。

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重要的组成,越来越受到城市青睐。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方式之一,展会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其实,衡量一个展会是否国际化,关键还是要看这个平台是否可以真正地去满足国内外展商、买家的需求,是否真正地发挥其沟通平台和桥梁

作用,来推动和刺激国际贸易和交流。另外,虽然会展有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的作用,但是展会举办城市的国际化程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展会的国际化水平。

从展会的服务理念,展场管理等方面仍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仍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恪守与国际惯例接轨,按国际标准打造展会,对提升会展的品牌化,专业化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