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构建问题浅析
浅析基层政府财政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208大众商务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使我国财政预算体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的单式预算制度逐渐转变为复式预算制度。
这种改变既符合我国公共财政的建立需要,又能大幅度提高政府的财政预算编制水平,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一、基层政府财政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一)财政预算编制工作质量不达标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是基层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前提,并在基层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因预算部门及工作人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忽视,不仅影响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而且还会因为预算编制方式不合理、预算编制标准不科学等,导致基层政府资金支出全权由财政部门、相关领导等“直接”决定,基层政府财政预算管理问题越来越多。
如果基层政府及相关部门忽视此问题,会使财政预算管理问题严重化,甚至失去基层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二)乡镇财政部门与相关部门缺乏配合为了使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其工作的开展需要以乡镇财政部门为主导,各个部门协调合作、共同配合。
具体而言,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有序开展,要求各个部门根据实际工作开展的情况,结合本乡镇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规划,加强配合,通过专业的编制方式来对各部门人员、运转、民生、各类工程项目等所需费用进行有效的预算。
由此可见,要做好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努力的复杂性系统工程,需要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深入了解、密切配合。
从实际情况来看,乡镇财政预算数据较为繁杂,需要财政部门和其他各个部门之间及时沟通。
但是,在目前预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财政部门和其他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及时进行沟通,不了解彼此的实际工作现状和工作流程,导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实际价值和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预算约束力不强结合目前实际,基层财政预算约束力疲软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与落实不到位。
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有些乡镇政府虽然按要求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落实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预算执行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预决算脱节、资金分配不当、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预算编制数与执行数存在较大差异。
构建我国公共财政体系若干思考
系, 坚持 正确 的财政 本 质 观
自从 亚 当 ・ 密 首 创 “ 斯 公共 财 政 ” P b c F — ( u l i i n n e 至 今 , 公共 财 政 ” 论 在西 方 得 到 了 不断 的 ac ) “ 理 发 展和 完善 , 并逐 步形成 了关 于财政起 因的 “ 场失 市 灵 论 ” 关 于 财政 对 象 的“ 共产 品论 ” 关 于 财政 目 共 财政和 国家财政 的关
而, 财政本 质 问题 是 关系 到能否 正确 回答“ 么是财 什 政” 的一个 基本理 论 问题 , 任何 财政 理论所不 能 回 是 避 的 。西方 财政 理论 也不例 外 。在关 于财政本 质 的 问题 上 , 国的财 政理论 作 出 了很 好 的回答 。 国以 我 建 后, 在批判 吸收 当时 占主导地 位 的财政 理论—— ( 来 自于前 苏联 的 )货 币关 系论 ” “ 的基 础上 , 国形 成 了 我 占主 流地位 的财政 理论— — “ 国家 分配 论 ” ,在 同 国 内其 它财政 理论— — “ 值分 配论 ” “ 价 、社会 共 同需要 论 ” “ 余产 品 ( 值 ) 定 论 ” “ 生 产运 动 论 ” 、剩 价 决 、再 以 及“ 国家资金 运动论 ” 不断 涌现 的财政本 质理论 的 等 争论过 程 中 , 国家 分配论 ”也 得到 了不 断的丰 富和 “ 发展 。在财政 的本 质 问题 上 , 国家 分配论 ” 为 : “ 认 财 政 是 以国家 ( 或政府 ) 主体 的分配行 为 。在 国家 与 为 财政之 间 , 在着 同生死 、 存 共存 亡 的密切联 系 。历 史 发 展到今 天 ,没有任 何财政 不是 以国家为 主体 的分 配活动 ,也没 有任何 以国家为 主体 的分配 活动不 是 财政。 财政 虽然 与 国家 、 再生 产 、 剩余 产 品、 值 等都 价 有密 切联 系 , 只有 同 国家 的联 系 , 是最深 层次 的 但 才 联系, 即本 质联 系 。 是“ 这 国家分 配论 ” 关于财 政一 般 本质 问题 的基本 观点 。在把 握财政 一 般本质 的基础 上 ,国家分 配论 ”还对 社会 主义 财政 这一财 政特殊 “
对于完善公共财政问题的几点探讨
2o 年 4月 o6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r ra b i f un l fHu e iest fE o o isHu nt sa d S ca ce c o o Unv ri o e n m c ( ma ie n o ilS in e y i
渐 暴 露 出来 , 革 我 国 的预 算 支 出制度 成 为 一 个 l要 迫切 的 问题 。本 文 拟 从 构 建预 算 支 出体 系的基 础 , 建 公 共 支 出 改 屙 构
预算体 系的条件 , 建立 完善有效 的监督机 制这三个方面 出发 , 对构建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下 的预 算支 出体 系的问题做
模 式 : 一种 是 完 全 意 义 上 的 零 基 预 算 ; 二 种 是 “ 良 的 零 第 第 改
体 系, 以合理 界定支 出范围为前提 , 应 完善部 门预算 , 以逐步 推行零基预算和绩效 预算为基础 , 以国库集 中收付制度 、 政府
采 购 和规 范 统 为 配 合 , 成 一 个 相互 联 系 、 互 制 约 、 形 相 相辅 相 成 的有 机 系 统 。
Apt2 06 .0
第 3卷 第 4期
V0. . 1 No4 3
对于完善公共财政问题的几点探讨
李 骏
( 湖北省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财务处 , 湖北 武汉 4 07 ) 3 0 1 摘 要: 随着我 国公共财政 改革 的逐 步推 进 , 财政 支 出规模 , 在 支出结构 , 支出效 益等方 面的一些 实际问题也逐
和 绩 效预 算
是 指 前 者 , 于行 政事 业 单 位来 说 是 指后 者 。 然而 , 良的 零 对 改 基 预 算 很难 说 能 够 提 高 支 出效 率 。 为 。 因 只要 公 共 预 算 中仍 保
公共财政相关问题总结
一、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在我国农村哪些属于公共物品?举例说明,公共物品该如何提供。
答:1、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简言之,排他性是指一件商品我用了别人就不能再用,我吃了一口苹果别人就不可能再吃我吃的这口;竞争性是指我用了一件商品别人就会少用一件,我吃了一个苹果其他人可以吃的苹果就少了一个。
通常不具备排他性或(和)竞争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称为(纯)公共物品。
所谓商品的排他性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者购买者可以很容易地把他人排斥在获得该商品带来的利益之外;商品的竞争性是指消费商品的数量与生产这一数量的成本有关。
公共物品的特性:1、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2、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3、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或者,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4、具有消费的强制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供应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它的效用。
公共物品一经生产出来,提供给社会,社会成员一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
换句话说,公共物品不是自由竞争品,它具有高度的垄断性。
公共物品的这一性质,提醒人们必须注意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数量。
公共物品的废品、次品决不能流入社会,一旦流入社会,其危害性远远大于私人产品。
构建公共财政的五大难题
I 9
维普资讯
第 l 卷 6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 正 02
财 政退 出竞 争性 领 域 ,从发 展方 向来 说 是 对 的 ,但 目前的经 济发 展 形势 又决定 了竞 争 性
实质性 的进展 。因此 , 同以往 的任何 一 次改革一 样 , 费改税 也不可 能一 帆风顺 、 农村 一蹴 而就 。
场缺陷 、 分发 挥市场机 制作用 为基本 着跟点 , 充
从计划体制下那种政企不分 、以干预微观经济 活动 为 己任 的状态 中彻 底摆 脱 出来 ,着 重为 全 社会提供必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以充分体
收 稿 日期 】1 1 2 20 —1 一拍 3
财政投入资本金或实 施某些优 惠政策给 予支
的发展。 第二 , 中国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 内仍处 于 由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 、由农业经济向工业 经 济甚 至向知 识经 济 的过渡 阶段 ,不可避 免 面 临着 结构性 调 整 而实行 市 场经济 国家 的经验 证 明, 构性调 整不可能 靠市场 自发来 实现 , 结 只 有充分 发挥 财政 的资 源 配置 职能才是 最 佳 的途
高新技术等支 配国 民经济命脉 的基础 产业部 门 , 会主义 国家 的性 质就 决定 了财 政 的涉足 , 社 并且这些行业既具有垄断性 ,又具有一定的竞 争性 , 我们这样 一个 资本 市场 不发 达的 国家 , 在 也 只能通过 财 政资 金 的参与 ,才能得 到加 速发 展 。特 别是随着 、 D 的加 入 ,这 些行业 将逐步 、 1
领域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扶持,这种两难抉择制 约着公共财政框架建立的速度、 深度 。
三、 财力 制 约
关于 中国的宏 观经 济 政策 ,中国太 多数经 济学 家都 会 同意 ,中央政 府这 几 年扩 张性 的财 政政 策发 挥 了很重 要 的 功效—— 经 济增 长很 太
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
江西省财政厅 王国星 研究员 2007年9月28日·广丰
精选ppt
1
关于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按公共财政理论来考察现行的财政运行 三、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
精选ppt
2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问题
“公共财政”的由来 公共财政的概念 公共财政的特点 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8
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具有比较合理、科学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收支框架
公共收入主要有税收、非税收入等(收入的完整性) 公共支出有公共机构、公共安全、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 工程、公共企业等方面,当然财政介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支 出的公益性) 有比较透明、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管理的公开性) 一是公共收支计划机制(政府预算); 二是公共收支执行机制(税收征管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国库 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 三是公共收支监督机制(在增强透明度的基础上构建财政监督、 审计监督、立法机构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精选ppt
15
财政收入超亿元县不断增加
超亿元的县(市区)个数
100
80
67
60
40
20
0
2003
77 2004
84 2005
94 74
2006 07上半年
精选ppt
16
广丰县财政总收入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45804 2003
财政总收入(万元)
60698
70107
75298
51538
2004 2005
精选ppt
2006 07上半年
17
广丰县地方财政收入
构建现代公共财政预算体系的几点思考
节。因此 , 建现 代公 共财 政预 算体 构 系是 构 建现 代 公共 财 政体 系中 至 关
重 要 的 一 环 , 着 力 点 上 , 认 为 需 从 我 要 从 三 个 层 次 上 进 行 逐 次 深 入 研
括 财政 资 金 的 筹集和 分配 两 个相 互 连 接 的阶 段 , 公 共 财政 下 , 算 是 在 预
划 和 施 政 目标 的 实 现 , 实 现 经 济 和
性 特 点 , 即 是 否 与 公 共 财 政 职 能 相
~
致 , 否 真 正 做 到 取 之 于 民 、 之 是 用
于 民 ,财 政 资 金 筹 集 的 目 的 是 否 从 社 会 公 众 利 益 出 发 , 资 金 分 配 是 否 以 民 生 为 本 : 二 是 要 看 财 政 预 算 是 否 能 够 ; 体 现 和 落 实 政 府 宏 观 调 隹确 控 意 图 , 政 府 施 政 目标 相 一 致 , 与 在
把 握 公 共 财 政 预 算 的 现 代 化 特 征 应
从 五 个 方 面 入 手 ,一 是 要 看 财 政 预 算 是 否 全 面 体 现 出 公 共 财 政 的 公 共
预算、 ( 州 ) 算、 省 或 预 市镇 预 算 。 我 国现 行 《 算 法》 定 , 算 体 系 的 预 规 预
货 币 反 映 ,是 政 府 重 要 的 施 政 手 段
财 政 预 算 是 政 府 对 未 来 一 定 时 期 内财 政 收 支 安 排 的 预 测 和 计 划 , 也 是 政 府 调 控 经 济 社 会 生 活 ,履 行 国 家 职 能 、 实 现 施 政 目 标 所 必 需 的 物 质 和 政 策 支 撑 。总 的 来 说 , 何 一 任 个 国 家 或 政 府 的 预 算 都 要 包 括 三 个
构建我国现代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的思考
动 , 包 括 购 买 进 行 日常 政 务 活 动 所
出又称 财 政 支 出 或公 共 支 出。 它 是
公 共 权 力 机 构 根 据 一 定 时 期 内 实 现 自身职 能 的 需 要 , 通 过 各种 渠 道 、 对 各 种 形 式 集 中 起 来 的 财 政 资 金 在 不
同 用 途 上 进 行 的 分 配 和 使 用 。 财 政
一
出 和 转 移 支 付 两 种 , 其 中 转 移 支 付 还 可 从 接 受 对 象 角 度 进 一 步 分 为 政
府 间 转 移 支 付 和 对 公 民 、 企 业 及 其
支 出 和 各 项 农 业 事 业 费 、 文 教 科 学 卫 生事 业 费 、 恤和 社 会 救济 费 、 抚 国
长 。效率 、 公平和 稳 定三 个 方面成 为
现 代 公 共 财 政 支 出体 系 的 功 能 , 从 根 本 上 看 是 由市 场 经 济 决 定 的 , 因
需 的 或 用 于 国 家 投 资 所 需 的 商 品 和
服 务 的 支 出 。 转 移 性 支 出 直 接 表 现 为 资 金 无 偿 的 、 方 面 的 转 移 , 类 单 这 支 出 主 要 有 补 助 支 出 、 捐 赠 支 出 和 债 务 利息 支 出。 3 .按 费 用 类 别 分 类 。 费 用 类 别 的 “ ”指 政 府 职 能 的 分 别 , 此 , 类 , 因 按 费 用 类 别 所 做 的 分 类 ,又 可 称 为 按 政 府 职 能 所 做 的 分 类 。 具 体 可 分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定位问题浅析
满 足 公 共 需要 的事 务 具 有 以下 特
征 : 是 代 表 全 社 会 共 同 利 益 和 长 一
权 获取财 政收 入 , 其具体 形式 由国
有 企业 利润 上缴 、 租赁 国有 资产 的 租 金收 入 、 国家参 股所 获得 的股息 和红利 收入 、 国有 资源 管理 费收入 和其 他 国 有 资源 收益 所 组 成 。 此 外 , 府也 可以依 据 国家信 用关 系 政
体 现 为 国家 以社 会 管理 者 的身 份
筹 集 财 政 资 金 , 满 足 社 会 共 同 需 要 , 障 国家安 全 , 护社 会秩 序 , 保 维
言 , 收 的强 制性 、 税 无偿 性 、 固定 性 以及 与市场 经济 的兼 容性 , 决定 了
其 在 财 政 收 入 体 系 中 的 优 良性 质 ,
收 入 形 式 都 有 优 点 和 不 足 , 对 而 相
质 , 具 有 公 共 产 品 的 性 质 , 称 又 被
之为准公共 产品或混合产 品。这部
分 产 品 中 ,有 的 可 完 全 由 市 场 提 供 ,而 效 率 不 高 或 供 给 不 足 者 , 则 应 由政 府 适 当 提 供 或 介 入 提 供 , 这
的管 理 强 制 性 征 收 的 特 色 , 要 包 主
括 税 收 、 费 、 用 费 、 没 、 金 规 使 罚 基 等收入。政府也可 以依 据经济所有
中 ,私 人 产 品 具 有效 用 的可 分 割 性、 消费 的竞争性 、 益 的排 他性 , 受 市场能 有效 提供 。相 反 , 共 产 品 公 则具 有效 用 的不可 分割性 、 费 的 消 非竞 争 性 、 益 的非 排 他 性 , 能 受 不 通 过市 场 有 效 提 供 。还 有 一些 产 品, 在性 质上 介于公 共 产 品和私 人
公共财政框架下节约型政府构建问题探讨
为, 甚至被公众模仿。面对 目前社会存在的各种不节约现
象 , 中央审 时度势地 提 出建 立节 约 型社 会 , 为代 表 国 家 党 作
提供 , 代价就是公众要把 自己的一部分“ 资源” 以税和费的形
式交 给政 府 , 府通过 对这 部分 “ 源 ” 行 管理 和 运作 , 政 资 进 最 终 以公 共产 品和公共 服务 的方 式 提供 给 公众 。在 这 里公 众 和政府 是一种 委托一代 理 的关 系 , 中公 众 是 委托 人 , 府 其 政
不闻不问的态度 , 积极 主动地参与政府的管理 , 对政府行为
要敢于 发表 自己的看 法 。现 在政 府 提 出 了“ 以人 为 本” “ 、为 民服务 ” 口号 , 立一 个“ 等 要树 民心” 的政府形 象 , 公众 的态 度 对政府行 为 的影 响将越来 越大 , 广大公 众对建立 节约 型政 府
推进建立节策 、 方针的制定者, 而且也是
各项 政策 、 方针 的先行者 、 执行 者 。贯彻 各种政 策 和制度 , 公 众 会不会做 , 去做 , 得 的效 果在 很 大程 度 上取 决 于政 怎样 取 府 的言行 , 因为政府是 广大 公众 的“ 领头 羊 ”广 大公 众往 往 , 都 是以政府 为榜样 , 的一言 一行时刻 地影响 着公众 的行 政府
是代理人。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价值 一公众转移给政府 的“ 资源” 价值一政府的行政成本 , 政府行政成本的高低关系
政府 使用“ 资源” 的效率 , 系到社会公 众 的福 利 。既然 公共 关
财政是为政府理财的活动 , 那么公共财政肯定要关注“ 资源” 的使用效率问题 。本文探讨的节约型政府正是财政支出高 效率的政府 , 资源” 即“ 使用高效率的政府。所 以说构建节约
如何建设我国公共财政
如何建设我国公共财政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
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的核心内容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在我国,建设我国公共财政,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只有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才能建设我国的公共财政。
一、建设我国公共财政,加强政府经济调节职能加强政府经济调节职能,必须确定政府经济管理权限,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政府退出经济管理范围,交给市场去管理。
政府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政府职能转变是提高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基本前提。
而进一步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着力点,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继续推进政企分开,同时积极推进政资分开,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建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把政府经济职能真正转变到以宏观调控为重心上来。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调节职能得到加强,政府利用经济手段为全社会提供更多社会需求的公共产品。
由财政来满足的社会公共需要重要包括:行政管理、国防、外交、治安、立法等国家安全事项和政权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水利、交通、能源等公益性基础建设等等。
只有加强政府经济调节职能,才能建设我国公共财政,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建设我国公共财政,加强政府市场监管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职能之一的市场监管,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并依法对包括一般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与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中的一切行为进行。
地方公共财政收支结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地方公共财政收支结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加强了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逐步完善了科学、规范的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制度和体系。
实际上,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公共财政支出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文章对我国地方公共财政收支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存在的结构失衡状况,提出了优化地方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保障城乡统筹发展顺利推进的思路。
关键词:地方公共财政;收支结构;城乡统筹发展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155-02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加强了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逐步完善了科学、规范的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制度和体系。
实际上,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公共财政支出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对于我国而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核心环节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当前,地方财政支出管理在整个财政支出管理工作中地位特殊,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地方财政支出体系出现的分歧较多,地方财政支出管理混乱的情形普遍存在。
当前,地方政府必须搭建一个定位明确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但是,目前我国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存在普遍的结构失衡问题,迫切需要地方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以优化地方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
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地方公共财政收支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存在的结构失衡状况,提出了优化地方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保障城乡统筹发展顺利推进的思路。
二、我国地方公共财政收支现状及优化的方向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阶段。
公共财政支出是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对城乡关系及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促进社会经济、城乡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一系列公共政策的统称。
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类型,其范围由一定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决定。
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公共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财政理论界将其视为我国财政体制根本性改革的关键。
我国财政虽已初步具有公共财政的轮廓,但离真正的公共财政尚有相当距离。
因此,必须明确公共财政的重要性和特征,找准推行公共财政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行公共财政。
关键词:公共财政问题对策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正确认识推行公共财政的意义,明确其特征,找出当前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在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谈一点浅见。
一、公共财政的重要性及特征所谓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 缺陷。
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有市场经济体制,必有公共财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交替推动,共同前进,是一种紧紧捆在一起的双边互动的关系。
只有真正推行公共财政,才能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共财政具有以下特征:1.以弥补市场失灵为行为准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但也存在市场自身无法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公共问题。
比如,宏观经济波动问题、垄断问题、外部性问题等。
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是首要的“责任人”。
政府解决公共问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需要以公共政策为手段。
而公共财政的制定和执行,又以公共资源为基础和后盾。
公共财政既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执行公共政策的保障手段。
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包大揽的生产建设型财政而言,公共财政只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职责范围,凡不属于或不能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不介入;而市场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就必须介入。
浅论县级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构建
第三 ,资源配置 的职 能应 当由中央
大 高 于 国债 。
政府 在收 入分配和稳定经济这两个职能
方面作用不大。
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配台, 同实现 。 共 这 是 由于低一级 的政府所提供 的地 方性 公 共产品更能反映当地居 民的偏好 ,因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是 地方政府刺激经济 的财政政 策 会产生 “ 渗漏现象 ” “ 。 渗漏现 象 是 指 地方政府 的一些刺激经济发展 的财政政 策的真正 受益人 . 必是本地 区的企 业 未 例如,地方为刺激本地区经济发展而建 设某一大型公共工程.政府可 咀采取某 些 保护主义措施而使本地的施工单位 中 标 ( 当然这 样做 是违 背 公平竞 争 原则
第一 .由于政府 的分配职能涉及到 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也汲及到 基本 公 共服务 的实现,因此 分配职 能应 主要定 位于中央政府 如果地方政府也 具有分 配职能, 如任意修改税制, 增加或者减免 税收. 必然会破坏分配梧局, 造成混 乱。 第二. 稳定职能归中央。 不得赋予地
方政 府 宏 观 调 控 的权 利 和 职 权 .地 方政
维普资讯
基 框架的 本 构建
口 黄 荚 俊
对 县 级 公 共财 政 基 本 职 能 的 分析
政府 都无法控 制货 币供给 、 率 、 利 价格 、
市场 经济 体 制下 的 财政 是 公共财 政 ,它的核心 问题是公共部门即政府应 该提供什么服务,咀及提 供多大服 务的 问题。因为, 财政是政府 的财政 . 政府 的 职 能范围决定 了财政的职能定位 。从我 国公共 财政 的基本职 能来看 .至少有三 个方面 : 资源配置、 入分配和社会经济 收
稳 定 。 由于 一 国 内部 要 素 的流 动 性 和 地 方 政 府 缺 乏 可供 操 作 的政 策 工 具 , 地方
如何构建我国的公共财政框架论文
如何构建我国的公共财政框架目录1、公共财政的概述1、1 公共财政的含义及特征2 、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2、1整顿分配秩序2、2 提高非国有企业提供税收的比重2、3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做法2、4税费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总体思路3、解决财政分配“缺位”与“越位”问题3、1 明确市场经济中的财政定位3、2 调整财政供给范围3、3 改革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4、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规范4、1编制部门预算,维护公共预算的完整性4、2深化财政支出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5、建立财政宏观调控体系摘要:随着财政改革和发展方向公共化,经济的市场化必然带来财政的公共化。
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框架必须具有规范化的财政收入,公共化的财政支出,法制化的财政监督和宏观的调控体系这些必备的要素。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我国形成了包括以市场失效为标准构建公共财政职能框架、以公共需要为标准构建公共财政支出框架、以规范化、法制化为目标构建公共财政收入框架、以民主化、科学化为目标构建公共财政决策框架、以合理分权为原则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以稳定、发展为目标构建公共财政政策框架。
公共财政作为一个由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组成的系统,具体包括财政职能、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决策、财政体制、财政政策六大部分。
其中,每一个部分又有相对独立的基本理论、制度与政策,形成一个完整的公共财政框架①。
一、公共财政的含义及特征1、贾康曾总结公共财政的四个特征:公共财政的第一个特征首先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财政分配主要的目标和财政工作的重心。
第二个基本特征是财政系统、财政分配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方式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第三个基本特征是要以公民权利平等、政治权力制衡为前提的规范的公共选择作为决策机制,即要实现理财的民主化、决策的科学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
第四个基本特征,公共财政在管理运行上要以现代意义的具有公开性、透明度、完整性、事前确定、严格执行的预算作为基本管理制度②。
浅析公交行业财务现状及对策——以福州市公交行业为例
工作交流浅析公交行业财务现状及对策——以福州市公交行业为例◎文/黄淑兰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向纵深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建设高效、快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已成为城市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文件精神,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来缓解日益突出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型社会等重大战略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城市公交企业财务困境制约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文章对福州市公交行业财务现状和财政补贴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成本规制解决公交企业的财务困境,展示了实施成本规制后公交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关键词:公交;成本;财务;规制1 福州市公交行业财务经营及财政补贴现状(1)2018年,福州市年公交客流量4.16亿人次,年运营里程20699.23万公里,常规公交线路259条,公交车辆数4329辆,公交行业从业人员8034人,公交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857亿元,主营业务成本13.999亿元,政策性亏损共计9.134亿元。
截至2018年年底,市区4家公交企业累计亏损已达13.83亿元,各公交企业的生产、经营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财务困境。
(2)目前,福州市对公交行业的补贴包括中央补贴和地方补贴,中央补贴包括新能源车购车补贴和城市公交成品油价格运营补贴;地方财政补贴包括新车购车补贴、优惠人群补贴、空调补贴、驾驶员增薪补贴等9个专项补贴项目。
2018年,中央及地方公交财政补贴总计金额7.2亿元,其中中央补贴2.1亿元,地方补贴5.1亿元。
2 福州市公交行业存在财务困境的原因2.1 公交低票价导致成本倒挂由于公交的公益性和公用性日益凸显,加上政府以让利于民为指导定价政策,采取低票价定价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公交企业的亏损额度。
目前,福州市区一元一票制公交线路有202条,两元一票制公交线路有41条,两元以上线路有16条。
浅议构建县级公共财政
构建 完整 的公共 财政 体 系是财 政 改革 的 目标 模式 ,这 一 目标 模 财 政职 能必 须首 先 认清 市场 经济 条件 下县 级财 政职 能必 须首 先认 清 式要 求各级 财政 都要 转 向公共 财政 。然 而必 须看 到 ,各级 财政 具有 市 场条 件下 县级 政府 所担 负 的基 本职 责 。县级 政府 的各 级政 府所 建 立的公 个 :一 是管 理行 政 区划 内的公 共 事物 ;二是 提 供地 方公 共产 品 。就 共 财 政又具 有不 同 的特点 。笔 者将 就如何 构 建县 级公 共财 政框 架谈 前者而言,县级政府要维护本地社会稳定、调节经济运行;就后者 几 点粗 浅 的看 法 。
首 先 ,建 立预 算听 证会 制度 。 国家预 算涉 及社 会公 众 利益 和各
部 门职 能 实现 的过程 。预 算 编制理 应 由专 职机 构进 行 ,但预 算编 制 内容理 应 事先征 求各 方意 见 ,县级 财 政收 支虽 然规 模相 对小 些 ,然
的认 识并 未统 一 。笔者认 为 :公 共财 政就是 财 政收 支透 明 、财政 决 存 在 着职 能 的重点 放在 刺激 本地 经济 增长 上 的倾 向。这 种倾 向 的偏 由上 述关于 公共 财政 的定 义 出发 ,可 以说 ,与过 去 的财 政体 系 方 财政 确保 提供 地 方公 共产 品 的资金供 给 时 ,也就 间接 支持 了本 地 相 同 .公 共财政 体 系是一 种全 新 的财政 体 系。截 止 目前 .人们 关于 经 济发 展 。 因为经济 增长 要 有一个 综 合性 物质 条件 和社 会环境 。当 公共 财政 的定义 和如 何搞 公共 财政 讨论 的较 多 ,对究 竟公 共体 系都 政 府利 用财 政 资金促 进 了社会 进步 时 ,经 济增 长也 就有 了可持 续 的 包括 哪些 内容 ,讨论 的则 比较 少 ,应 该 说这 是一 种理 论上 的缺憾 。 很难 把握如 何分 步建 立公 共财 政体 系 。很显 然 ,要建 立公 共财 政体 系 ,首 先应 该说 明公 共财政 体 系 的内容 。从 西方 国家 的经验 和理 论 基础 。 另一 方面 ,要 求县 级财 政在 刺激 经 济增长 上 增强 力度 实际 上 如果 不能从 理论 角度 概括 出公 共财 政体 系 的内容 ,人 们在 实践 中就 也是 脱 离了县 级财 政 的约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财政构建问题浅析一、何谓公共财政?(一)公共财政的内涵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前面把财政加了一个“公共”以后,某种程度上来讲,财政体制的性质和定位就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从我们建国以后到今天的60年当中,我们回顾一下,国家财政体制可以说在前30年当中我们把它评价为一个“建设财政”,即一切财政目标和财政收支都是为经济建设、快速增强国家经济实力而展开。
改革开放以后的后30年中,我们开始在财政体制上尝试一种新的探索,影响比较重大的事件就是1994年的“分税制”。
今天我们看到官方的媒体当中对分税制都是无一例外的都是好评,认为从此规范了我们国家的财政税收体制,特别财政收入这一块实现了规范,直到1998年提出来要建设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一个公共财政体制。
那么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提出来要建设公共财政体制?它有着怎样的一个必然性?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给出公共财政的基本内涵。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套制度框架,是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核心内容,以弥补市场失灵为活动范围的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方式。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套财政体制框架。
我们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财政学的这些教材对财政的定义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国家权力而强制性对社会总财富进行再分配活动。
当时一个代表性观点叫国家分配论,是厦门大学邓子基提出的。
事实上在建国以后我们也正是沿袭了这套做法,当时的财政与普通社会公众的关系如何?是无关的。
财政是国家的事情,是国家为主体强制性进行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经济活动。
但是这样的一个定义显然等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走市场经济的道路以后发现出现问题了。
国家如果一直沿袭着走建设财政的老路到今天,比如说国家仍把大量的财政支出用于经济建设,这就有一个问题了。
这主要就是体现为国家处处在“与民争利”的特点,国家权力大量地渗透于竞争性领域,国家仍然去包办一切经济活动和提供市场本该提供的私人物品。
而相对于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息息相关、事关公共需要、公共福利的一些产品———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却大量地缺失。
我们用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究竟该如何定位?既然我们国家已经确定了要走市场经济的这条路,那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究竟应该怎么定位?显然市场经济以有效提供私人物品为己任,是追求效率至上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而政府要做的事情又是什么?政府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调控力量应弥补和纠正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是为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追求社会公平公正为目标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
公共财政研究的起点就是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定位。
市场的边界在哪里?政府应该做什么?如果把这个问题不看清楚的话,那么可能今天的财政体制和政府的职能所在仍然我们会无法理解。
因此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去理解,你要意识到政府是给全社会提供什么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政府的定位和指向是满足、致力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产生的公共财政这样的一套财政资源配置方式。
(二)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为什么我们今天如此强调公共财政?也就是公共财政建设的意义。
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以上这些是从宏观角度和国家层面去理解的。
事实上,如果是从我们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这个角度来看,那么可以说今天中国面临的相当多的社会问题都与我们的财政体制有关系,比如今天中国的高物价、高房价、看病难、教育难的问题。
很多的民生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都是由于与我们的公共财政体制没有理顺有关系。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财政是庶政之母”强调了财政的重要性。
从西方国家历史发展的经验来看,我们观察到西方国家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现象。
就是凡是崛起的西方强国,无一例外地其财政体制、财政能力的建设都是非常好的,甚至是我们可以把国家实力强弱和国家的财政体制完善与否建立起联系,就能够看到它们之间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
公共财政甚至是可以把它看做是国家和政权的一个生命线。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财政体制的好坏甚至会关系到一个政权的生存。
很多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权的垮台,从某种原因上看也都是这个政权在财政上出了问题,比如说秦王朝的覆灭。
曾经有一个学者写过一篇文章讲李自成,为什么打进北京之后这个政权没有存在很长的时间就垮台了,李自成当时给农民一个什么许诺?“免税”。
这个承诺兑现后的必然结果只能是政权瓦解。
如果是一个开明盛世的时期,必然是政府相对清廉、财政而且又充裕、社会又非常公正的这样一个时代。
凡是与政权的垮台所经常伴生的一个现象就是国库空虚、政府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最后老百姓揭竿而起。
归根到底,政权的稳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与财政体制息息相关的。
还有一句话,就是在2008年“两会”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在召开记者招待会的时候,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天动魄的,如果你读他,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社会的结构和正义。
在这五年,我要下定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
以上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个认识:善于治理的政府必然是重视财政制度建设和财政作用发挥的政府。
通过简单地比较,我们可以认识到财政问题的重要性。
(三)公共财政的主要内容公共财政的内容包括什么?这里列出几个要点:(1)公共财政目标、职能和精神内核;(2)公共财政收入;(3)公共财政支出;(4)财政赤字与国债管理;(4)公共财政政策;(5)公共财政体制。
(6)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前面提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指向的目标是公共利益的增进,说衡量国家财政体制的好坏要看什么?这个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是不是有所增进?政府的职能是不是真正地指向公共利益?这是政府唯一追求的目标,除此之外,一切政府的其他行为都是越界的。
在经济学当中把政府的经济职能做了一个定位,即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作用的定位在三大职能上面,这也是公共财政学的创始人马斯格雷夫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这三大职能。
政府要履行的财政职能就是要弥补市场失灵,去提供市场所无法提供出来的公共物品、公共服务。
我们讲公共财政理论的理论基础源自于三大领域:第一大领域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论,第二大领域公共物品论,第三大领域就是外部性理论,这三大理论构成了公共财政学的理论基石。
既然我们知道公共财政是在特定的市场经济下的产物,那么公共财政的真正内核应该是什么?我认为公共财政的精神内核包括了“公共性”、“控权性”、“法治性”、“民主性”、“公开性”这五个方面。
第一点,公共性含义非常丰富,一层含义是如果我们从政府所提供的物品角度来讲,政府给社会提供的都是公共物品。
第二层含义在于公共物品的产出也应该是符合公共性的。
既然公共物品是众人的需要,显然众人之事应该由众人去决定。
就是我们把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权力交给政府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社会公众又怎样参与决定公共物品的生产,即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当中也要体现出民主性的特点,第二个特性在于它的“控权性”。
通过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给政府权力的行使划定了一个边界,政府的权力行为不能逾越这个边界。
控权性特点也是从政治学理论当中的契约理论、契约精神所导引出的,政府的权力,也是由人民的权力中让渡出来的。
政府的权力也仅限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政府的全部权力来自于民众的委托和授权,同时政府向民众负责和接受民众监督,这是控权性。
和控权性相关的就是“法治性”,政府的一切财政收支都应依法活动。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政府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管家”和“仆人”,理应该给人民理好财,向人民去交代财政的每一分钱用到了什么地方。
我们要看看政府是不是这么做的,显然政府也更不能为自己利益留有一个“小金库”自收自支。
民主性上面已经谈到了,不再重述。
第五点公开性。
当然这里要强调财政收支的公开透明,以便于政府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这是我们讲的公共财政的精神内核,应该在于这五个方面。
因此我们所谈到公共财政的真正含义,和今天我们很多媒体讲到的很多民生财政实际上不是一码事。
公共财政包括民主财政,但是它不等于民生财政。
那么,除此之外公共财政还涉及哪些内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以及围绕着收支关系产生的财政盈余或财政赤字的问题。
如果出现了财政赤字怎么办?就是要国家举债,紧接着就是国债的问题。
这里面政府经常使用的一个手段就是财政政策。
特别是我们最近十年感受到的这种财政政策,或者说在媒体当中见到有关财政政策的字眼已经非常频繁了,我们会经常听到温家宝总理讲到“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结合”这样的话,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怎样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效果?这也是公共财政的内容。
第五个领域就是财政体制,财政体制涉及有关财政收支决定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这里面内容非常复杂,比如说财政收支分类体制,公共预算体制,政府会计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政府层级间的关系和转移支付制度安排,财政收支绩效评价,财政及预算信息公开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若干问题(一)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之路回眸第一个是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之路回眸。
最近二十年,我国公共财政领域不间断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改革,取得一些的效果。
主要包括分税制财政体制、税费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省管县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政府部门预算公开等内容。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型努力。
从我国的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我们的过去大量用于经济建设的财政支出是在逐年减少,我们已经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开始往公共财政这个方向走,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走的好坏如何?我们重点做了哪些事情,比如上面列举的这些内容。
从1994年的这个分税制改革也包括后来预算法的颁布,首先就是围绕着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的问题,1994年的分税制我们划分了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中央税都是一些征收面广、征收量大,税基也相当稳定的税种。
比如说,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车辆购置税。
这些大型国有企业的所得税让中央拿走了,那么再有就是留给地方上的都是一些小、弱、散以及税基不甚稳定的税种,包括下列几种: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