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 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 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 ✓ 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 ✓ 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其中对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主要从测试 与考试目的、命题思路和框架、命题和阅卷原则三方面展开。
新增
学业质量水平 以列表的形式从5个层级共20个方面对学业质量水平进行了描述。
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强调“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以综合考察作为命题导向”“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 考题,避免死记硬背”“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
附录结构和内容不同
2017版《课标》:沿素养构成层面展开,将目标细化为十二个方面: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 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鉴赏文学作品、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 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课程目标
版本 2017
具体内容
课程结构
版本
2003
2017
具体内容
包括必修和选修。 必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组成1-5,可在高一到高二两个学期半完成 选修: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及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构成,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 的内容始终贯穿。 必修: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 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 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文化传承与 理解
听说读看写 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对优秀文化的认同
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 运用学习策略,提升英语学习效率
课程目标 2003版《实验稿》确立了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是教 学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7版《课标》是: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核心概念,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并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整合成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是原‘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17版将提升 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文本始终,从而成为新课标的一个鲜明特色
教学建议: 1.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2.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 3.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筹 5.探究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6.提高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实现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 评价建议: 1.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2.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3.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 5.明确必修和选修课程评价的重点和联系
中国 现当 代作 家作 品研 习
外国 作家 作品 研习
科学 与文 化论 著研 习
整本 书阅 读与 研讨
当代 文化 参与
跨媒 介阅 读与 交流
汉字 汉语 专题 研讨
中华 传统 文化 专题 研讨
中国 革命 传统 作品 专题 研讨
中国 现当 代作 家作 品专 题研 讨
跨文 化专 题研 讨
学术 论著 专题 研讨
1.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3.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4.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 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 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 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附录结构和内容 2003版:列举了常见文言词、古诗文诵读篇目40篇、课内外读物建议(当代文学作品,建议从“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及今年来发 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2017版:无常见文言词、古诗文诵读篇目72篇,课内外读物建议(强调“反应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
总结
➢凸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科目标 ➢意识形态色彩更浓烈,包括政治色彩和传统文化色彩,古诗文背诵篇目大幅增加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应“双创”战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呼应互联 网信息时代要求,跨文化专题研讨呼应全球化浪潮 ➢以“学习任务群”为主线的课程结构与内容 ➢文学和审美得以凸显,整本书阅读收到重视,强调综合能力的考察 ➢和新高考配合紧密,可能取代高考考纲从而成为指导语文教学的权威文件 ➢写作被弱化
✓ 在课程结构上增设了选择性必修课程; ✓ 每个部分的课程,均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展开,每个部分分别安排了7-9个学习任务群; ✓ 在课程结构部分,突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 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目标指向不同
课程目标
语言建构与 运用
思维发展与 提升
审美鉴赏与 创造
课程结构 2003版《实验稿》:由必修、选修两大板块构成。两种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必修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 组成“语文一”至“语文五”五个模块。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文文字应用与探究、文 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
2017版《课标》: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目 录
1
课标架构
2
主要特点
3
新旧对比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架构
课程性质 与基本理

学科核心 素养与课
程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学业质量
实施建议
附录
课程性 基本理 学科核 课程目 设计依

念 心素养 标

结构
学分与 选课
学习任 务群
学习要 求
学业质 量内涵
学业质 量水平
学业质 量水平 与考试 评价的 关系
教学与 评价建

学业水 平考试 与高考 命题建

教材编 写建议
课程资 源的利 用与开

地方和 学校实 施本课 程的建

古诗文 背诵推 荐篇目
课内外 读物建

主要特点
➢突出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 ➢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建构学习任务群 ➢优化语文课Biblioteka Baidu结构
课标理念
版本 2003
2017
具体内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
必修
选择性必修
选修
整本 书阅 读与 研讨
当代 文化 参与
跨媒 研言 文学
介阅 积累、 阅读
梳理
读与 与探 与写
交流


思辨 性阅 读与 表达
实用 性阅 读与 交流
整本 书阅 读与 研讨
当代 文化 参与
跨媒 介阅 读与 交流
语言 积累、 梳理 与探

中华 传统 文化 经典 研习
中国 革命 传统 作品 研习
目标体系展开方式不同
目标体系
语言积累 与建构
语言表达 与交流
语言梳理 与整合
增强形象 思维能力
发展逻辑 思维
提升思维 品质
增进对祖 国语言文 字的美感
体验
鉴赏文学 作品
美的表达 与创造
传承中华 文化
理解多样 文化
关注参与 当代文化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目标体系 2003版《实验稿》:沿方法能力层面展开: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阐释了语文教学的 目标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