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核心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核心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背核心知识点背多分必修三知识点→调节题模块→人体的内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一种细胞可能生活在一种或多种细胞外液中。

如肝脏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管壁细胞生活在血浆和组织液中。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如下图。

4.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三种细胞外液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6.三类非内环境的物质:(1)体外特有的:消化酶、泪液、汗液等;(2)细胞内特有的:血红蛋白、呼吸酶、DNA等;(3)人体不能吸收的:纤维素、淀粉、麦芽糖等。

7.溶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8.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9.血浆的PH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保持平衡是因为含有酸碱缓冲物质HCO3-、HPO42-。

10.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神经调节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2.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外界变化作出规律性应答。

13.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14.神经元结构:树突+胞体+轴突。

髓鞘包裹轴突构成神经纤维。

15.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1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双向传导。

注意:若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则为单向。

17.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见右图→1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成因:K +外流(顺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19.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成因:Na +内流(顺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20.神经元之间连接的结构为突触。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必背知识点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必背知识点

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必读: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内环境的渗透压90%来源于Na+和Cl-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

免疫细胞主要指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

5.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6.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7.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进而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8.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且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9.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10.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入侵抗原;二次免疫反应快,产生抗体多。

11.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清除。

12.免疫功能异常会出现: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

13.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14.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14.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二是适宜的刺激。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则通过突触传递。

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5.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2 3。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的,b处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如图中①②③三种体液的关系:。

(4)毛细淋巴管末端是闭合的;毛细血管末端是开放的。

2.内环境的成分(1)主要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经血液运输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

(2)主要差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不同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4.内环境的作用(1) 。

(2) 。

提示:(1)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教版必修3 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血泡”。

“水泡”和“血泡”的主要成分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不相同。

“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泡”的主要成分是血浆。

1.血浆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2.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发生于内环境中。

(×)提示: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3.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4.呼吸酶存在于内环境中。

(×)提示: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

5.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提示: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1.内环境及其组成(1)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②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

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2)必须认准三类“非内环境物质”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

②专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物质,如载体、受体。

③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月4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浓度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A.①B.②C.③D.④【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由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浓度降低,会导致①(血浆)渗透压减小,由①进入②(组织液)的液体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识别图中所示的4种液体的名称,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作答。

1.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D.组织液→血楽→组织液→靶细胞2.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1.【答案】C【解析】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分别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进入血浆和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返回血浆;血浆中的药液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再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

综上分析,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理解体液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答案】A【解析】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A正确;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故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成分上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二轮复习专题七考点3内环境稳态与免疫

二轮复习专题七考点3内环境稳态与免疫
考点3 内环境稳态与免疫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考点一: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细胞外液(内环境):由__细__胞__外__液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 ;由_血__浆__、_组__织__液___、淋巴等组成。(与体液关系) 2.细胞外液成分的比较
提示:不全是,抗体和溶菌酶不是信息分子,淋巴因子属于信息分子。 抗体的作用是能与相应的病原体结合,并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 粘附。
11.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艾滋病三种免疫失调病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过敏反应有什么特点?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 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10.(2016·江苏高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 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 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 H1N1 流感 B.HIV 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 HIV 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 HIV 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 统识别和攻击 D.HIV 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 断 HIV 感染
答案 A
12. (2014·天 津高考 )神经 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 后膜的乙酰胆 碱受体 (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
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物质 a 作为抗原能激活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 a 抗体与物质 a 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 a 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 AChR 特异性结合减少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考⽣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要求的不仅仅是记忆⼀些基本的知识,更是⼀些需要理解与运⽤的知识点。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考⽣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家喜欢! ⾼考⽣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由组合定律 名词: 1、基因的⾃由组合规律:在F1产⽣配⼦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表现为⾃由组合,这⼀规律就叫~。

语句: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圆粒X绿⾊皱粒→F1:黄⾊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解释:1)每⼀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对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的配⼦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形成配⼦的种类和⽐例:等位基因分离,⾮等位基因之间⾃由组合。

四种配⼦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圆粒豌⾖和绿⾊皱粒豌⾖杂交试验分析图⽰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产⽣变异,是⽣物变异的⼀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物性状时,采⽤了先从⼀对相对性状⼊⼿再循序渐进的⽅法(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法)。

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记载和分析,并运⽤了统计学的⽅法处理实验结果。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2章基础练习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2章基础练习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2章基础练习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需要细胞的参与B.喝碳酸饮料不会使内环境的pH大幅下降C.人体可以通过呼吸系统与内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D.严重腹泻后补充淡盐水即可恢复内环境所有成分的含量2.高强度运动易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人体的横纹肌受到损伤,肌细胞被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导致肌细胞内容物及毒物溶解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横纹肌损伤,细胞内容物释放到内环境可使内环境稳态失衡B.肾功能衰竭时,机体将不能维持稳态平衡C.机体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时,内环境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增加D.肌细胞既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也依赖于内环境3.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

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尿失禁B.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H区时,患者不能说话C.损伤发生在海马体时,患者可能很难形成短时记忆D.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能发生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B.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下丘脑、小脑和脑干组成C.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D.交感神经支配躯体运动,副交感神经支配内脏器官,受意识控制5.某位同学剧烈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几天后自行缓解。

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B.肌细胞产生乳酸的过程中,会合成少量ATPC.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D.剧烈运动时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供能6.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脑中的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B.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效应器是唾液腺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退,需要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7.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是细胞体,①和①是神经纤维B.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C.①能将信息从胞体传向其他神经细胞等D.大多数的神经元有一个①和多个①8.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江苏高中小高考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江苏高中小高考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 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高二生物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梳理

高二生物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梳理

高二生物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梳理知识点导入“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考点易错点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

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

如草履虫。

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血浆的成分: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考点易错点2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高考生物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技巧、技法归纳

高考生物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技巧、技法归纳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知识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如图)①细胞外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细胞内液。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判断】(1)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于内环境。

(√)(2)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

(×)【提示】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知识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成分比较:②与③④最主要的区别在于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理化性质:(1)②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②的pH一般为7.35~7.45。

(3)对于由②③④构成的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判断】(1)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Na+、HCO-3的含量占明显优势。

(×)【提示】应为Na+、Cl-的含量占明显优势。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及DNA聚合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提示】只有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未发生剧烈的变动。

(√)知识3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1.动态变化: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3.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稳态失调(连线)①血糖平衡失调a.发热、中暑②pH失调b.组织水肿③渗透压失调c.酸中毒、碱中毒④体温失调e.低血糖、糖尿病【提示】①-e②-c③-b④-a【判断】(1)内环境是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通过神经系统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提示】应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进行调节。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1.内环境组成与功能2.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如下表)3.三者之间的(1)血液——一种疏松结缔组织,由三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细胞间质”——血浆组成。

(2)血浆——血液的“细胞间质”,属于细胞外液,是血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其内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和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必修三生物必备知识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一、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和组织液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和组织液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4、内环境的成分的区别和联系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左右二、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三、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腋窝、口腔、直肠(最接近人体的体温)3、体温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4、体温调节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内环境的功能高中生物

内环境的功能高中生物

内环境的功能高中生物
内环境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但这些功能并不是孤立的。

它们必须通过内环境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各个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

例如,消化系统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而呼吸系统则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这些物质交换过程都需要通过内环境来实现。

2.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当内环境发生波动时,机体可以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稳态,从而使身体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当人体缺水时,可以通过调节饮水来补充体内水分;当人体缺钙时,可以通过调节钙的摄取量来维持钙的平衡。

这些调节机制都是为了使身体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总之,内环境是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的重要场所,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也是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1 1 细胞生活的环境(含答案)(同步精品讲义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1 1 细胞生活的环境(含答案)(同步精品讲义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01 体液体液: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2/3)体液 组织液细胞外液(1/3) 血浆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淋巴,等课程标准目标解读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以血糖、体温、PH 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构建血浆、组织液、淋巴及细胞内液之间的联系。

3.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运用图示或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知识点02 血浆、组织液、淋巴及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知识点03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有关,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Cl-。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是7.35 ~ 7.45血浆pH处于正常范围的原因是与它含有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血液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

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等(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在37.5℃左右。

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和生物的生命活动。

知识点04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考点01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1.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来源、组成及关系比较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消化道吸收;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形成;在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如:短链脂肪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血液,而中长链脂肪酸则被吸收入淋巴,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入血)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各成分含量与血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在人体中,存在着由细胞外液构成的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液。

细胞外液约占1/3,包括组织液、淋巴等脑脊液。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外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如Na+和Cl-)、蛋白质(如血浆蛋白)、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和氨基酸等)、废物(如尿素、尿酸和乳酸等)、气体(如O2和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和维生素等。

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而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包括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如H2CO3/NaHCO3和Na2PO4/Na2HPO4.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包括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和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过敏、营养不良和肾炎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从而促进蛋白质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尿的产生和尿液的形成。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会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高中生物选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

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内高中生物选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葡萄糖与O 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穿膜层数分析①葡萄糖至少穿过7层膜:小肠黏膜上皮(2层)→进毛细血管(2层)…→出毛细血管(2层)→组织细胞(1层)②O 2至少穿过11层膜:肺泡壁(2层)→进毛细血管(2层)→进红细胞(1层)…→出红细胞(1层)→出毛细血管(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黏膜上皮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

5.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体内细胞代谢活动。

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6.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适宜的温度和pH 等条件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7.内环境:指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8.细胞内的环境:指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9.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才能说明内环境处于稳态,两方面缺一不可。

10.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11.中枢神经系统1)脑:大脑、小脑、脑干(位于颅腔内),聚集大量神经细胞,形成不同的神经中枢。

2)脊髓:(位于椎管内)1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长突起外表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13.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①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②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时间生来就有后天形成刺激神经中枢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以下中枢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大脑皮层举例归类:①缩手反射、②膝跳反射、③谈虎色变、④眨眼反射、⑤吮吸反射、⑥吃食物时分泌唾液、⑦望(谈)梅止渴、⑧排尿反射、⑨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①②④⑤⑥⑧③⑦⑨联系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1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形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高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C摆布(一般不超过1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一般机体经由进程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举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举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根蒂根基: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轴突神经纤维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进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尺度。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及参考答案标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涉及到人体生理功能的许多方面。

理解这些概念对于理解人体生理机制以及疾病预防和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主要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其中,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内液则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

这些液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内环境,为人体细胞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

二、稳态稳态是指人体在各种生理情况下保持内部环境稳定的一种状态。

这种稳定性的维持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

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等。

1、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对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直接或间接调控,参与了人体内环境的调节。

例如,当人体缺水时,神经系统会刺激肾脏减少排尿,同时刺激口渴中枢让人感到口渴,从而促使人体补充水分。

2、体液调节: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可以对人体内部环境进行调节。

例如,当人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会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3、自身调节:人体细胞和器官可以通过自身的生理反应来调节内部环境。

例如,当血压升高时,血管平滑肌会收缩,使得血管直径变小,血压相应降低。

三、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当内环境稳态被打破时,人体可能会出现各种生理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疾病。

因此,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理解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是理解人体生理机制的重要基础。

内环境为人体细胞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而稳态则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

神经系统、体液和自身调节等机制共同参与了内环境的调节和稳态的维持。

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 • 毛细血管壁 •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 •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解析:选B Ⅰ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 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Ⅱ为消化系统,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浆;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 重吸收作用;皮肤有排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 Ⅳ表示的器官为皮肤。
食物
消化 系统
外部环境
CO2 O2
呼吸系统
思考:葡萄糖和O2经过哪
些途径进入内环境并 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
利用的? 细胞代谢产
组织细胞
生的CO2、尿素、尿酸
等代谢废物又是怎样

循环系统
排出体外的?

皮肤

废物(水、无盐)

细胞外液
(内环境)
参与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及
一个器官:
呼吸、循环、泌尿、消化;
泌尿系统
知识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 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细胞是一个开发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 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思考与讨论 1.维持渗透压的Na﹢和CI﹣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
是经过哪些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2.参与维持pH的HCO3-是怎样形成的?这与体内哪
些系统的活动有关? 3.细胞外液的温度能够保持稳定的要本原因是什么?
试推测哪些器官和系统参与了体温的维持?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
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皮肤
粪便
液体废物(尿素尿酸)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外液=内环境
外 界 环
O2和营 养物质 CO2和 代谢
双向渗透
血浆
组织液
细 O2和营
养物质
胞 CO2和
代谢
废物
废物

淋巴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例题分析
•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 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