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步步高》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人教版)
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PPT课件
![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445f6867ec102de2bd8970.png)
• 2.力的分类 • (1)按力的性质分 • 可分为万有引力(包含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 (2)按力的作用效果分 • 可分为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
回复力等。
• (3)按作用方式分 • 可分为场力和接触力,万有引力、电磁力等
均属于场力,弹力、摩擦力等均属于接触力。
• (4)按研究对象分
• 注意 该知识点在“受力分析”中应注意 “受力分析”分析的是性质力,不是效果力。 如: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不 能添加“向心力”,因“向心力”是效果力。 对确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析的是 “外力”,不是“内力”。
重力
• 基础自测 • 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的作用 •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 C.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 • D.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
在;(2相)力互 是物体之间矢的量______作用;(3)力 是______,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形。变 • 3运.动力状态的作用效果:(加1速)使度 物体发生______; (2)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大_小__,使物方体向产生 作_用__点______。
• 4.力的三要素:(1) ______;(2) ______; (3) _________。
走向高考 ·物理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部分 同步复习讲练 第二章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1 考点体验 2 题型突破
3 学科特色素养 4 课时作业
考点体验
力的基本概念
基础自测 1.(2014·广东理综)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 于原木 P 在支撑点 M、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 MN 方向 D.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弹力、摩擦力 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弹力、摩擦力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25ad11d5bbfd0a785673b0.png)
考点一 重力、弹力分析与计算
1.重力的理解 (1)产生: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不是 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可用 弹簧测力计 测量.注意: ①物体的质量不会变. ②G 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 g 的变化引起的.
母题例 2
探究 1.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探究 2.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探究 1] 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多选)木块 A、B 分别重 50 N 和 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均为 0.25,夹在 A、B 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 2 cm,弹簧 的劲度系数为 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 F=1 N 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 B 上,如图所示,设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 擦力相等,则力 F 作用后( )
A.f1=0,f2≠0,f3≠0 B.f1≠0,f2=0,f3=0 C.f1≠0,f2≠0,f3=0 D.f1≠0,f2≠0,f3≠0 [解析] C [物块 a 相对于 b,物块 b 相对于 P,都有沿斜面下 滑的趋势,所以 a 与 b、b 与 P 之间的摩擦力 f1、f2 不为零,把物块 a 和 b 及斜面 P 看成一个整体,P 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P 与桌面之间摩擦力 f3 为零,所以选项 C 正确,A、B、D 错误.]
弹力大小计算的三种方法 1.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3.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伸长(或缩 短)的长度 x 成正比. (2)表达式:F=kx.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 N/m;k 的大小 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x 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 长度.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讲 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讲 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c95542531b765ce050814e5.png)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1讲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___。
2、力的基本特征(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____________而独立存在。
(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______的。
(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________,又有________。
(4)力的独立性:力具有独立作用性,用牛顿第二定律表示时,则有合力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几个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的________。
3、力的分类:(1)按力的______分类: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核力等(2)按力的______分类:如拉力、推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等、二、常见的三类力。
1、重力: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于________,g是常数,通常等于9、8N/kg、(2)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的、(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总是作用在物体的各个点上,但为了研究问题简单,我们认为一个物体的重力集中作用在___________,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①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___________、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__________求出重心位置、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___________,对跟它__________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1)弹力产生的条件:①_________ _____;②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弹力的方向:跟物体______ ____的方向相同、一般情况: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__ _____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一般情况: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__ ________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弹力方向的特点:由于弹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面面接触、点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都是__________ (3)弹力的大小:①与形变大小有关,弹簧的弹力_____ ②可由力的________求得、3、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_______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___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①接触面是_____;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________;③两物体间有___________、(2)方向:总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即__________4、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____________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①接触面是________的;②两物体有__________;③两物体接触面上有______、(2)方向:沿着接触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小:由受力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根据_________或___________来计算考点一、关于重力的理解1、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oFGF向图2-1-1(1)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万有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2)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如图2-1-1所示、(3)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纬度处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的大小不同,重力大小也不同、两极处,物体所受重力最大,大小等于万有引力、赤道上,物体所受重力最小,G+F向=F引(4)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地球的自转效应,近似的认为mg=F引、2、重心位置的理解和确定(1)重心是一个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2)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位置在它的几何中心,如实心铅球的重心就在球心、(3)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仅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质量的分布有关、(4)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例如一个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铁环的重心就不在铁环上、(5)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例如一个充气的篮球,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处,若将篮球内充入一定量的水(未满),则充水的球相对于原球重心将下移【例题1】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的中心B、重心的位置随物体的形状的变化而变化C、重心的位置随物体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D、均匀的木球重心在球心,挖去球心部分,木球就没有重心解析:此题考查重心的概念、重心即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并不一定在物体上、故B选项正确、答案:B【变式训练1】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的大小总是恒定的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考点二、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的方向1、直接判定对于形变较明显的情况,由形变情况直接判断、如弹簧、弯曲杆等2、利用“假设法”判断ACB图2-1-2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间没有弹力,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存在弹力、例如,如图2-1-2所示,有一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并和光滑斜面AB接触,球静止、分析球所受的弹力、可用“假设法”,即假设去掉AB面,因球仍然能够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则可以判断出在球与AB面的接触处没有弹力;假设去掉AC面,则球将向下运动,故在与AC面的接触处受到弹力,其方向垂直于AC面向上、3、根据物体运动所处的状态判断vA图2-1-3物体的受力必须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这可以作为判断某个接触面上弹力是否存在的依据、例如:如图2-1-3所示,小球A在车厢内随车厢一起向右运动,可根据小球的运动状态分析车厢后壁对小球A的弹力的情况、(1)若车厢和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球A受力平衡,那么后车厢对小球无弹力、(2)若车厢和小球向右做加速运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后车厢对小球的弹力水平向右、4、弹力方向的确定(1)接触面型:必定与面垂直。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相互作用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相互作用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https://img.taocdn.com/s3/m/f3a0fb8baeaad1f346933fdd.png)
第二章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物质性、相互性及矢量性,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及三要素2、知道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及重心的概念。
3、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判断,及弹簧的弹力的大小计算。
4、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判断,及摩擦的大小计算。
【重、难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2、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和方向判断【知识梳理】一、弹力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1);(2)。
3.胡克定律:F = kx ,式中的k被称为,它的单位是,它由决定;式中的x是弹簧的。
二、摩擦力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摩擦力一定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成正比.( )(2)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一定等于μF N.( )(3)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正压力的方向垂直.( )(4)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一条线上.( )(5)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 )(6)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比如放在倾斜传送带上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向上运动的物体.( )典例精析考点一弹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1.弹力有无判断的“三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方向:(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例1、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
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例2、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一根弹性直杆A,杆顶固定一个小球B,现让小车从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在下列图所示的情况中杆发生了不同的形变,其中正确的是()弹力方向的判定技巧和易错提醒1.技巧点拨轻绳和有固定转轴轻杆的相同点是弹力的方向是沿绳和沿杆的,但轻绳只能提供拉力,轻杆既可以提供拉力也可以提供支持力.2.易错提醒(1)易错误地将跨过光滑滑轮、杆、挂钩的同一段绳当两段绳处理,认为张力不同;(2)易错误地认为任何情况下杆的弹力一定沿杆.考点二弹力的分析与计算计算弹力的四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计算;(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计算;(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4)根据动能定理计算。
2014《步步高》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02章 第1课时 力、重力、弹力
![2014《步步高》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02章 第1课时 力、重力、弹力](https://img.taocdn.com/s3/m/2bddd612b7360b4c2e3f6430.png)
第1课时 力、重力、弹力考纲解读 1.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重心概念.2.掌握弹力的有无、方向的判断及大小的计算的基本方法.3.掌握胡克定律.1.[对力的理解]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受力物体可能受到两个施力物体的作用力B .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C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可能存在力的作用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不对其他物体施力答案 A解析由于一个受力物体可能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所以一个受力物体可能找到两个施力物体,A正确;因为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力不能通过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B错误;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大类,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相互作用,C错误;根据力的定义可知,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D错误.2.[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下列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B.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用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的直线上D.重心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答案 C解析重力是由地球吸引产生的,是所受引力的一个分力,两者一般不等,A错.压力和重力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力,B错.由平衡条件知,细线拉力和重力平衡,重心在重力作用线上,C对.重心跟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但不一定在物体上.如折弯成直角的均匀直杆,D错.3.[画弹力的受力分析图]画出图1中物体A和B所受重力、弹力的示意图.(各接触面均光滑,各物体均静止)图1答案物体A和B所受重力、弹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考点梳理1.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3)g的特点①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②g值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③g值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4)方向:竖直向下.(5)重心①相关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②位置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2.弹力(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形变.(2)弹力①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②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3)胡克定律①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②表达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4.[利用假设法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在下图中,a、b(a、b均处于静止状态)间一定有弹力的是()答案 B解析A选项中,a、b间如果存在弹力,则b给a的弹力水平向左,a将向左侧加速运动,显然与题设要求不符,故A选项中a、b间无弹力作用.同理,C选项中a、b间没有弹力.对于D选项,也可以假设a、b间有弹力,则a(斜面)对b的弹力将垂直于斜面向上,因此,b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即b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故D选项中a、b间无弹力作用.B选项,假设b对a没有弹力,则a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不可能静止,故a、b间一定存在弹力.故选B.5.[胡克定律的应用]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A.GL1 B.GL2C.GL1-L2D.2G L1-L2答案 D解析设弹簧原长为L0,由胡克定律知,G=k(L1-L0),G=k(L0-L2),联立可得k=2GL1-L2,D对.方法提炼1.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判断是否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可以设想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撤离”,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若能,则与接触物体间无弹力;若不能,则与接触物体间有弹力.2.利用胡克定律求弹簧弹力的大小.考点一弹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4)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例1画出图2中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图2答案1.有形变才有弹力,只接触不发生形变不产生弹力.2.几种典型接触弹力的方向确认:突破训练1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所有接触面均光滑)答案考点二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弹力.例2 如图3所示,一光滑的半圆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为 m 1的小球用轻绳跨过光滑碗连接质量分别为m 2和m 3的物体, 平衡时小球恰好与碗之间没有弹力作用,两绳与水平方向夹角 分别为60°、30°,则m 1、m 2、m 3的比值为( )图3A .1∶2∶3B .2∶3∶1C .2∶1∶1D .2∶1∶ 3答案 B解析 对m1受力分析可知: m 2g =m 1g cos 30° m 3g =m 1g cos 60°, m 2=32m 1m 3=12m 1,B 正确.突破训练2 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 和B ,质量均为m ,用长度相同的 两根细线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 ,再用长度相同的细线连接 A 、 B 两小球,如图4所示.然后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拉小球A ,使三线均处于直线状态,此时OB 线恰好位于竖直方向,且两小球都静 图4 止,小球可视为质点,则拉力F 的大小为( )A .0B.3mgC.33mgD .mg答案 B解析 OB 恰好竖直,说明AB 绳无弹力,对A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由图知,F =mg tan 60°= 3mg .突破训练3 如图5所示,小车内放有一物体,物体刚好可放入车箱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B .若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则物体受到车箱前壁的作用 图5C .若小车做匀减速运动,则物体受到车箱前壁的作用D .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物体受三个力作用 答案 AC解析 当小车做匀速运动时,物体只受重力与竖直向上的支持力,A 正确.若小车后壁不给物体作用力,则物体不可能做匀加速运动,故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时,物体受到车箱后壁的作用.同理,当小车做匀减速运动时,小车前壁给物体作用力,C 正确. 考点三 含弹簧类弹力问题的分析与计算中学物理中的“弹簧”和“橡皮绳”也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1)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 =kx ,其中x 是弹簧的形变量. (2)轻:即弹簧(或橡皮绳)的重力可视为零.(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着弹簧的轴线),橡皮绳只能受拉力,不能受压力. (4)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其形变较大,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突变.但是,当弹簧和橡皮绳被剪断时,它们产生的弹力立即消失.例3 如图6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ABC 放在水平面上, 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的两个轻弹簧沿斜面悬挂着,两弹 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 1的重物,最下端挂一质量为m 2的重物,此时两重物处于平衡状态,现把斜面ABC 绕A 点缓 图6 慢地顺时针旋转90°后,重新达到平衡.试求m 1、m 2分别沿斜面移动的距离. 审题指导解析 没旋转时,两弹簧均处于伸长状态,两弹簧伸长量分别为x 1、x 2 k 2x 2=m 2g sin θ,解得x 2=m 2g sin θk 2k 2x 2+m 1g sin θ=k 1x 1,解得x 1=(m 1+m 2)g sin θk 1旋转后,两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压缩量分别为x 1′、x 2′ m 2g cos θ=k 2x 2′,解得x 2′=m 2g cos θk 2(m 1+m 2)g cos θ=k 1x 1′,解得x 1′=(m 1+m 2)g cos θk 1所以m 1移动的距离d 1=x 1+x 1′=(m 1+m 2)gk 1(sin θ+cos θ)m 2移动的距离d 2=d 1+x 2+x 2′=(m 1+m 2)g k 1(sin θ+cos θ)+m 2gk 2(sin θ+cos θ)答案(m 1+m 2)gk 1(sin θ+cos θ) (m 1+m 2)g k 1(sin θ+cos θ)+m 2gk 2(sin θ+cos θ)突破训练4 如图7所示,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 的A 、B 两球,用两根 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 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 静止不动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 长度被压缩了( )图7A.mg tan θkB.2mg tan θkC.mg tanθ2kD.2mg tanθ2k答案 C解析 对A 受力分析可知,A 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 、沿着细线方向的拉力F T 以及水平向左的弹簧弹力F ,由正交分解法可得水平方向F T sin θ2=F =k Δx ,竖直方向F T cos θ2=mg ,解得Δx =mg tanθ2k,C 正确.4.滑轮模型与死结模型问题的分析1.跨过滑轮、光滑杆、光滑钉子的细绳两端张力大小相等.2.死结模型:如几个绳端有“结点”,即几段绳子系在一起,谓之“死结”,那么这几段绳中的张力不一定相等.3.同样要注意轻质固定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作用力的方向需要结合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而轻质活动杆中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例4如图8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ACB=30°,g取10 m/s2,求:(1)轻绳AC段的张力F AC的大小;(2)横梁BC对C端的支持力大小及方向.解析物体M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判断,与物体相连图8的轻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图中轻绳AD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AC段的拉力大小为:F AC=F CD=Mg=10×10 N=100 N(2)由几何关系得:F C=F AC=Mg=100 N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答案(1)100 N(2)100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一般情况下,插入墙中的杆属于固定杆(如钉子).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而用铰链相连的杆属于活动杆,弹力方向一定沿杆.突破训练5若【例4】中横梁BC换为水平轻杆,且B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如图9所示,轻绳AD拴接在C端,求:(1)轻绳AC段的张力F AC的大小;(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答案(1)200 N 图9(2)173 N,方向水平向右解析物体M处于平衡状态,与物体相连的轻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由F AC sin 30°=F CD=Mg得:F AC=2Mg=2×10×10 N=200 N(2)由平衡方程得:F AC cos 30°-F C=0解得:F C=2Mg cos 30°=3Mg≈173 N方向水平向右高考题组1.(2012·山东基本能力·85)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列有关力的图示及表述正确的是()答案BD解析由于在不同纬度处重力加速度g不同,旅客所受重力不同,故对飞机的压力不同,A错误.充足气的篮球平衡时,篮球壳对内部气体有压力作用,即内外气体对篮球壳压力的差值等于篮球壳对内部气体的压力,故B正确.书对桌子的压力作用在桌子上,箭尾应位于桌面上,故C错误.平地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其主动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其前进的动力,地面对其从动轮的摩擦力是阻力,汽车受到的动力与阻力平衡时才能匀速前进,故D正确.2.(2010·课标全国·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F 2-F 1l 2-l 1B.F 2+F 1l 2+l 1 C.F 2+F 1l 2-l 1D.F 2-F 1l 2+l 1答案 C解析 设弹簧原长为l ,由题意知,F 1=k (l -l 1),F 2=k (l 2-l ),两式联立,得k =F 2+F 1l 2-l 1,选项C 正确. 模拟题组3.如图10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物体分别挂在支架上的B 点(如图甲所示)和跨过滑轮的轻绳BC 上(如图乙所示),图甲中轻杆AB 可绕A 点转动,图乙中水平轻杆一端A 插在墙壁内,已知θ=30°,则图甲中轻杆AB 受到绳子的作用力F 1和图乙中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F 2分别为( )图10A .F 1=mg 、F 2=3mgB .F 1=3mg 、F 2=3mgC .F 1=33mg 、F 2=mgD .F 1=3mg 、F 2=mg答案 D4.如图11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质量为m 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 用力F 拉住,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小球受 支持力为F N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F =2mg cos θ B .F =mg cos θ图11C .F N =2mgD .F N =mg答案 AD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利用几何关系可知F N =mg ,选项C 错误,D 正确;此时F = 2mg cos θ,选项A 正确,B 错误.5.如图12所示,重80 N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 cm,劲度系数为1 000 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放置物体A后,弹簧长度缩短为8 cm,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若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图12力为25 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 cm时,测力计读数不可能为() A.10 N B.20 N C.40 N D.60 N答案 D解析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且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测力计的示数最大,此时F+kΔx=mg sin θ+F fmax解得F=45 N,故F不能超过45 N,选D.►题组1力、重力和弹力的理解1.如图1所示,两辆车在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图1A.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或质量分布有关D.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AC解析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水平面垂直,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所以A 正确,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汽车(包括货物)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发生了变化,重心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D错误.2.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B.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图2D.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答案 C解析汽车与桥面相互挤压都发生了形变,B错;由于桥面发生弹性形变,所以对汽车有向上的弹力,C对,D错;由于汽车发生了形变,所以对桥面产生向下的压力,A错.3.如图3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皆受到大小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图3若认为弹簧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A.L2>L1B.L4>L3C.L1>L3D.L2=L4答案 D解析完全相同的弹簧,其伸长量由弹簧的弹力(F弹)大小决定.由于弹簧质量不计,这四种情况下,F弹都等于弹簧右端拉力F,因而弹簧伸长量均相同,故选D项.题组2弹力方向判断和大小的计算4.如图4所示,一倾角为45°的斜面固定于竖直墙上,为使一光滑的铁球静止,需加一水平力F,且F通过球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一定受墙的弹力且水平向左B.球可能受墙的弹力且水平向左图4 C.球一定受斜面的弹力且垂直斜面向上D.球可能受斜面的弹力且垂直斜面向上答案BC解析F大小合适时,球可以静止在无墙的斜面上,F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墙才对球有水平向左的弹力,故A错误,B正确;而斜面对球必须有斜向上的弹力才能使球不下落,故C正确,D错误.5.如图5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A.大小为7.5 N 图5B.大小为10 N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答案 D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得,AB杆对球的作用力F与绳的拉力的合力与小球重力等值反向,可得F方向斜向左上方,令AB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可得:tan α=GF拉=43,α=53°,F=Gsin 53°=12.5 N,故只有D项正确.6.如图6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绳AO的A端和BO的B端固定,平衡时AO水平,B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F2与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是()A.F1>mg B.F1<mgC.F2<mg D.F2>mg 图6 答案BD7.如图7所示,两根相距为L 的竖直固定杆上各套有质量为m 的 小球,小球可以在杆上无摩擦地自由滑动,两小球用长为2L 的 轻绳相连,今在轻绳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 ,恰能使两 小球沿竖直杆向上匀速运动.则每个小球所受的拉力大小为(重 力加速度为g )( )图7A.mg 2B .mg C.3F /3D .F答案 C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两根轻绳与竖直杆间距正好组成等边三角形,每个小球所受的拉力大小为F ′,对结点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2F ′cos 30°=2mg ,解得小球所受拉力F ′=3F 3=233mg ,只有C 正确.8.如图8所示,轻杆BC 的C 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 点通过 水平细绳AB 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 点悬挂一个定 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 = 30 kg ,人的质量M =50 kg ,g 取10 m/s 2.试求: (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图8(2)轻杆BC 和绳AB 所受力的大小. 答案 (1)200 N (2)400 3 N 200 3 N解析 (1)因匀速提起重物,则F T =mg ,故绳对人的拉力也为mg ,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F N =Mg -mg =(50-30)×10 N =200 N ,方向竖直向上.(2)定滑轮对B 点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2mg ,杆对B 点的弹力方向沿杆的方向,如图所示,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 AB =2mg tan 30°=2×30×10×33N =200 3 N F BC =2mgcos 30°=2×30×1032N =400 3 N.题组3弹簧弹力分析和计算9.如图9所示,在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图9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答案AD10.三个质量均为1 kg的相同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 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10所示,其中a 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图10 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g取10 m/s2.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A.4 cm B.6 cm C.8 cm D.10 cm 答案 C解析“缓慢地拉动”说明系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该过程中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等于两个弹簧长度变化量之和;最初,p弹簧处于原长,而q弹簧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F N1=m b g=1×10 N=10 N,所以其压缩量为x1=F N1/k=2 cm;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q弹簧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F N2=m c g=1×10 N=10 N,其伸长量为x2=F N2/k =2 cm,拉力F=(m b+m c)g=2×10 N=20 N,p弹簧的伸长量为x3=F/k=4 cm,所以所求距离x=x1+x2+x3=8 cm.题组4“滑轮”模型和“死结”模型问题11.如图1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悬挂在轻质支架上,斜梁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设水平横梁OA和斜梁OB作用于O点的弹力分别为F1和F2,以下结果正确的是()A.F1=mg sin θ图11B.F1=mgsin θC.F2=mg cos θD.F2=mgcos θ答案 D解析由题可知,对悬挂的物体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绳子的拉力等于其重力,则绳子拉O点的力也等于重力.求OA和OB的弹力,选择的研究对象为作用点O ,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可知,F 1和F 2的合力与F T 等大反向,则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关系可得:F 1=mg tan θ,F 2=mg cos θ,故D 正确.12.图12所示,杆BC 的B 端用铰链接在竖直墙上,另一端C 为一滑轮.重物G 上系一绳经过滑轮固定于墙上A 点处,杆恰好 平衡.若将绳的A 端沿墙缓慢向下移(BC 杆、滑轮、绳的质量 及摩擦均不计),则( ) A .绳的拉力增大,BC 杆受绳的压力增大图12B .绳的拉力不变,BC 杆受绳的压力增大 C .绳的拉力不变,BC 杆受绳的压力减小D .绳的拉力不变,BC 杆受绳的压力不变 答案 B解析 选取绳子与滑轮的接触点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 如图所示,绳中的弹力大小相等,即F T1=F T2=G ,C 点处于 三力平衡状态,将三个力的示意图平移可以组成闭合三角形, 如图中虚线所示,设AC 段绳子与竖直墙壁间的夹角为θ,则根据几何知识可知F =2G sin θ2,当绳的A 端沿墙缓慢向下移时,绳的拉力不变,θ增大,F 也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BC 杆受绳的压力增大,B 正确.13.在如图13所示的四幅图中,AB 、BC 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 、C 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 处由铰链相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3A .图中的AB 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甲、乙 B .图中的AB 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C .图中的BC 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乙、丙D .图中的BC 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乙、丁 答案 B解析 如果杆端受拉力作用,则可用等长的轻绳代替,若杆端受到沿杆的压力作用,则杆不可用等长的轻绳代替,如图甲、丙、丁中的AB杆受拉力作用,而甲、乙、丁中的BC杆均受沿杆的压力作用,故A、C、D均错误,只有B正确.。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讲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讲](https://img.taocdn.com/s3/m/38b392f4192e45361166f56e.png)
2.在图中,a、b(a、b均处于静止状态)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答案
√
3.(粤教版必修1P74第9题改编)(多选)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
一定”,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A.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 √C.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
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 物体的重心.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 质量 分布. (2)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悬挂 法.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 定在物体上.
二、弹力 1.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能够 恢复原状 的形变. 2.弹力: (1)定义:发生 形变 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 作用力. (2)产生条件: 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接触处发生 形变 . (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相反 .
答案 瓶子受到与纸条运动方向一致的滑动摩擦力
2
命题点一
重力、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1.弹力有无的判断“三法” 假设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解除接触,判断研究对象的运
思 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
假路 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设 图中细线竖直、斜面光滑,因去掉斜面体,小球
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
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 Nhomakorabea答案
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
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
√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弹力 摩擦力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弹力 摩擦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5e07b0168884868662d614.png)
2.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用 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 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 )
A.大小为7.5 N
B.大小为10 N
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
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得,AB杆对球的作用力与绳
CD
轻杆弹力的确定方法 轻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其大小和方向的判断要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可以理解为“按需提供”,即为了 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受力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得到所需 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杆就会根据需要提供相应大小和方向的弹力.
1.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 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 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球与面接触 在接触点与球心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
的弹力
球与球接触 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的弹力
3.绳和杆的弹力的区别 (1)绳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支持力,且绳的弹力方向 一定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2)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支持力,弹力的方向 可以沿着杆,也可以不沿杆.
【例1】 (多选)如图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 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的下端固 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 正确的是( )
(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 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2.弹力方向的判断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即沿形变恢复的方 向指向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那个物体,具体情况有以下几 种:
弹力
弹力的方向
2014年《步步高》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 相互作用 章末盘点(人教版)
![2014年《步步高》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 相互作用 章末盘点(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69593d0b4c2e3f57276387.png)
第二章 相互作用一、易错易混专练1.(单选)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B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C .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D .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解析 摩擦力的方向与跟它相接触的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它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也可以不在一条直线上,故A 、B 正确;运动的物体可受静摩擦力作用,如随传送带一起加速的物体,静止的物体可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如滑块滑过固定的木板时木板受的摩擦力,故C 正确;静摩擦力也可以充当动力,故D 不正确.答案 D2.(单选)(2013·福建模拟)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F 1=30 N 、F 2=40 N ,它们的夹角是90°,要使物体沿F 1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再施加一个力F 3,它的大小是( ). A .30 N B .35 N C .50 ND .70 N 解析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 3与前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50 N ,与物体速度方向无关.答案 C3.(单选)如图1所示,小车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上固定的硬杆和水平车面的夹角为 θ,杆的顶端固定着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当小车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F 1 至F 4变化)的变化图示可能是( ).图1解析 小球只受重力和杆的弹力作用.杆的弹力 F 的竖直分量与重力平衡,水平分量产生加速度,即 F 竖直=mg ,F 水平=ma ,所以C 正确.答案 C4.(多选)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而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B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 +M )gC .当F >μ2(m +M )g 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D .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解析 由于木块在木板上运动,所以木块受到木板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其大小为μ1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也为μ1mg .又由于木板处于静止状态,木板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木块的摩擦力μ1mg 和地面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二力平衡,选项A 正确、B 错误.若增大F 的大小,只能使木块加速运动,但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因而也就不可能使木板运动起来,选项C 错误、D 正确.答案 AD5.(多选)如图3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作用下,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 的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 ). A .无摩擦力B .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 .支持力为(M +m )gD .支持力小于(M +m )g图2图3解析用整体法进行分析,以物体和斜面为研究对象,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共受四个作用力:两物体的总重力、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地面的支持力、地面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因为总重力大小等于地面的支持力与拉力沿竖直方向的分力的合力,所以支持力小于总重力,B、D正确.答案BD6.(多选)如图4所示,重叠物A、B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都为μ,地面都光滑.当物体A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A、B处于相对静止时,关于A、B所受摩擦力对它们运动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两图中A物所受摩擦力都是阻力,方向都水平向右B.两图中B物所受摩擦力都是动力,方向都水平向左C.两图中B物所受摩擦力都为动力,甲图中方向为水平向左,乙图中方向水平向右D.甲图中B所受摩擦力为动力,乙图中B所受摩擦力为阻力,它们的方向都是水平向左解析在两图中,A相对B有向左的运动趋势,因而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作用,B相对A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因而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作用.由题意知,A、B两物都相对静止,但它们对地的运动是不相同的.甲图中,A、B以共同加速度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所受摩擦力对A的运动起阻碍作用;而B受到的摩擦力对B向左的加速运动是动力,它是B能产生加速度的外部条件.乙图中,A、B都将静止在水平面上,处于平衡状态,但它们相对于地的运动趋势是不同的.在拉力F的作用下,A有相对于地面向左运动的趋势,B对A 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所以是阻力.B物在经拉力作用下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它受到的A对它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所以是阻力.综上所述,选项A、D正确.答案AD二、方法技巧专练7.(单选)(合成法)如图5所示,将重力为G的光滑小球用细绳拴在竖直墙壁上,当把绳的长度增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绳对球的拉力F T和墙对球的弹力F N均减小B.绳对球的拉力F T增大,墙对球的弹力F N减小C.绳对球的拉力F T减小,墙对球的弹力F N增大D.绳对球的拉力F T和墙对球的弹力F N均增大解析小球受力情况如图a所示,设绳与墙夹角为θ.因小球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均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b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将力G与F N合成,则在△OGF中有tanθ=F NG,所以N=G tanθ,F T=F=Gcos θ.故当绳变长时,θ减小,F N、F T均减小.答案 A8.(单选)(正交分解法)(2013·石家庄一模)如图6所示,顶角为直角、质量为M的斜面体ABC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A=30°,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沿垂直于BC方向对斜面体施加力F,斜面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则关于斜面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的大小,正确的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A.F N=Mg,F f=32F图5图6B .F N =Mg +12F ,F f =μMgC .F N =Mg +12F ,F f =32FD .F N =Mg +32F ,F f =12F解析 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斜面体保持静止,则:F f =F cos 30°=32FF N =Mg +F sin 30°=Mg +12F ,故C 正确.答案 C9.(单选)(正交分解法)如图7所示,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细绳跨过滑轮连接物体A 和B ,物体B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用F f 和F N 分别表示地面对物体B 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现将物体B 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仍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f 和F N 都增大B .F f 和F N 都减小C .F f 增大,F N 减小D .F f 减小,F N 增大 解析 设绳对物体B 的拉力为F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F ,有:F 1=F cos α,F 2=F sinα,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上F 1=F f =F cos α,左移物体B ,α角增大,cos α减小,F 不变,所以F f 减小;在竖直方向上F N +F 2=mg ,sin α增大,F 2增大,而F N =mg -F 2,故F N 减小.答案 B10.(单选)(图解法)如图8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如果把竖直挡板由竖直位置缓慢绕O 点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F 1和球对斜面的压力F 2的变化情况是图7 图8( ).A .F 1先增大后减小,F 2一直减小B .F 1先减小后增大,F 2一直减小C .F 1和F 2都一直减小D .F 1和F 2都一直增大解析 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因挡板是缓慢移动,所以小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移动过程中,此三力(重力G 、斜面的支持力F N 、挡板的弹力F )组合成一矢量三角形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重力大小方向均不变,斜面对其支持力方向始终不变),由图可知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不断减小,挡板对小球弹力先减小后增大,再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 对.答案 B11.(单选)(整体法、隔离法)如图9所示,物体B 的上表面水平,当A 、B 相对静止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斜面保持静止不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 .物体B 的上表面一定是粗糙的B .物体B 、C 都只受4个力作用C .物体C 受水平面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右D .水平面对物体C 的支持力小于三物体的重力大小之和解析 当A 、B 相对静止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斜面保持静止不动,A 、B 、C 均处于平衡状态,A 受重力、B 的支持力作用,A 、B 间没有摩擦力,物体B 的上表面可以是粗糙的,也可以是光滑的,A 错;B 受重力、C 施加的垂直斜面的弹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以及A 的压力作用,取A 、B 、C为整体,由平衡条图9件知水平面对C 无摩擦力作用,水平面对C 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三物体重力大小之和,C 受重力、B 的压力和摩擦力、水平面的支持力作用,所以B 对,C 、D 错.答案 B12.(单选)(隔离法)超市中小张沿水平方向推着质量为m的购物车乘匀速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楼,如图10所示.假设小张、购物车、自动扶梯间保持相对静止,自动扶梯的倾角为30°,小张的质量为M ,小张与扶梯间的摩擦因数为μ,小车与扶梯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则 ( ). A .小张对扶梯的压力大小为Mg cos 30°,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B .小张对扶梯的摩擦力大小为(M +m )g sin 30°,方向沿斜面向下C .扶梯对小张的摩擦力大小为μ(M +m )g cos 30°,方向沿斜面向上D .小张对车的推力和车对小张的推力大小必相等,这是因为人和车均处于平衡状态解析 对购物车进行受力分析,购物车受到的人的推力F =mg tan θ,对人进行受力分析,人受到的摩擦力F f =Mg sin θ+F cos θ=(M +m )g sin θ,沿斜面向上,人受到的弹力F N =Mg cos θ-F sin θ=Mg cos θ-mg sin θtan θ,A 错、B 对、C 错;小张对车的推力和车对小张的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错.答案 B图10。
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课件:2.1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课件:2.1重力 弹力 摩擦力](https://img.taocdn.com/s3/m/0e6b6db69b6648d7c0c74688.png)
2.弹力 (1)定义:发生__弹__性__形__变__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 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2)产生的条件. ①物体直接__接__触__; ②接触处发生__弹__性_形__变___. (3)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_相__反___.
3.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__弹_性__形__变___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 缩短)的长度x成_正__比___. (2)表达式:F=_k_x__. k是弹簧的_劲__度__系__数___,由弹簧自身的性质决定,单位是_牛__顿___ _每__米___,用符号__N_/_m_表示.x是弹簧长度的_变__化__量___,不是弹簧 形变以后的长度.
易错角度 易错选A、B
错误原因
误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与外力F有关,实际上滑动 摩擦力的大小Ff=μFN,其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与外力无关.
考查内容
摩擦力的实际应用
【例证】(多选)加工面条时,需要先把和好的面团轧成面片, 然后再用刀切割成面条.如图所示,在轧面片的过程中,斜槽中 的面片经过下面两个沿图示方向转动的滚轴时被轧薄.请你根据 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深度剖析】选C.下面通过“过程分析法”和“特殊位置法” 分别求解: 解法一:过程分析法 (1)木板由水平位置刚开始运动时:α=0,Ff静=0. (2)从木板开始转动到木板与木块发生 相对滑动前:木块所受的是静摩擦力. 由于木板缓慢转动,可认为木块处于 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
由平衡关系可知,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 力:Ff静=mgsinα.因此,静摩擦力随α的增大而增大,它们满 足正弦规律变化. (3)木块相对于木板刚好要滑动而没滑动时,木块此时所受的静 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Ffm.α继续增大,木块将开始滑动,静摩 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且满足:Ff m>Ff滑. (4)木块相对于木板开始滑动后,Ff滑=μmgcosα,此时,滑动 摩擦力随α的增大而减小,满足余弦规律变化. (5)最后,α= 2F,f滑=0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C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相互作用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F f =μF N 推出的μ=F f F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 f 成正比,F f 越大,μ越大B .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F N 成反比,F N 越大,μ越小C .μ与F f 成正比,与F N 成反比D .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情况及其材料决定解析 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材料决定,与摩擦力F f 和压力F N 无关,一旦材料和接触面的情况确定了,动摩擦因数μ也就确定了. 答案 D2.(2013·揭阳模拟)如图2-1-13所示,物体P 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左边用一根轻弹簧与竖直墙相连,物体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小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 向右拉P ,直到拉动,那么在P 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P 的弹力F T 的大小和地面对P 的摩擦力F f 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有不逮 ( ).A .弹簧对P 的弹力F T 始终增大,地面对P 的摩擦力始终减小B .弹簧对P 的弹力F T 保持不变,地面对P 的摩擦力始终增大C .弹簧对P 的弹力F T 保持不变,地面对P 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D .弹簧对P 的弹力F T 先不变后增大,地面对P 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图2-1-13解析物体P始终静止不动,故弹簧的形变量没有变化,弹力F T保持不变.由力平衡知F=F f-F T,力F逐渐增大时,F f也逐渐增大,故选项B正确.答案 B3.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在大小相等、互相垂直的水平力F1和F2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如图2-1-14所示,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A.在F1的反方向上受到F f1=μmg的摩擦力B.在F2的反方向上受到F f2=μmg的摩擦力C.在F1、F2合力的反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 f=2μmgD.在F1、F2合力的反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 f=μmg答案 D4.如图2-1-15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的传送带上,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的速度做逆时针运动时(v1<v2),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1、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f1<F f2B.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C.F1=F2D.传送带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为0解析物体的受力如图所示,滑动摩擦力与绳的拉力的水平分量平衡,因此方向向左,B错;设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F cos θ-μF N=0,F N+F sin θ-mg=0,解得F=μmgcos θ+μsin θ,恒定不变,C正确;滑动摩擦力F f=F cos θ=μmg cos θcos θ+μsin θ也不变,A、D错.图2-1-14图2-1-15答案 C5.如图2-1-16所示,在一个正方体的盒子中放有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小球的直径恰好和盒子内表面正方体的边长相等,盒子沿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滑动,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无论盒子沿斜面上滑还是下滑,球都仅对盒子的下底面有压力B .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右侧面有压力C .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D .盒子沿斜面上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解析 先以盒子和小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无论上滑还是下滑,用牛顿第二定律均可求得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a =g sin α,方向沿斜面向下,由于盒子和小球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也是a =g sin α,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球沿斜面向下的重力分力大小恰好等于所需的合外力,因此不需要左、右侧面提供弹力.答案 A6.(2013·六安质量检测)如图2-1-17所示,楔形物块a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其斜面上静止着小物块b .现用大小一定的力F 分别沿不同方向作用在小物块b 上,小物块b 仍保持静止,如下图所示.则a 、b 之间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的是 ( ).图2-1-16图2-1-17解析 未加力F 前对b 进行受力分析可知,b 受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A 中加力F 后,静摩擦力一定增大;B 、C 中加力F 后,静摩擦力可能减小,B 、C 错;D 中加力F 后,静摩擦力不变,D 错.A 选项正确.答案 A二、多项选择题7.如图2-1-18所示,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 和N ,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P .用力压桌面,观察墙上光点位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 增大,P 上移B .F 增大,P 下移C .F 减小,P 下移D .F 减小,P 上移解析 本题考查微小形变的放大法.当力F 增大时,两镜面均向里倾斜,使入射角减小,经两次累积,使反射光线的反射角更小,光点P 下移;反之,若力F 减小,光点P 上移.所以,选项B 、D 正确.答案 BD8.(2011·山东卷,19)如图2-1-19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 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 、b 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F fa ≠0,b 所受摩擦力F fb =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 ).图2-1-19图2-1-18A .F fa 大小不变B .F fa 方向改变C .F fb 仍然为零D .F fb 方向向右解析 右侧绳剪断瞬间,木块b 受到弹簧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因b 在弹簧拉力作用下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木块a 受左侧绳的拉力和弹簧弹力不变(弹簧未来得及形变),故F fa 不变.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答案 AD9.(多选)(2013·海南琼海一模)如图2-1-20所示,将一物块分成相等的A 、B 两部分靠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地面上,上端用绳子拴在天花板上,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整个装置静止,则( ).A .绳子上拉力可能为零B .地面受的压力可能为零C .地面与物体间可能存在摩擦力D .A 、B 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解析 经分析,绳子上拉力可能为零,地面受的压力不可能为零,选项A 对、B 错;由于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绳子中拉力只可能竖直向上,所以地面与B 间不可能存在摩擦力,而A 、B 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选项C 错而D 对. 答案 AD10.(多选)如图2-1-21甲所示,一物块在粗糙斜面上,在平行斜面向上的外力F作用下,斜面和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当外力F 按照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1-20图2-1-21A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逐渐减小B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 .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增大D .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减小解析 设斜面的倾角为θ,物块和斜面均处于平衡状态,以物块和斜面作为整体研究,在水平方向上有f =F cos θ,外力不断减小,故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不断减小,故A 正确、B 错误.对于物块m ,沿斜面方向:(1)若F 0>mg sin θ,随外力F 不断减小,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先沿斜面向下减小为零,再沿斜面向上逐渐增大;(2)若F 0≤mg sin θ,随外力F 不断减小,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不断增大,故C 正确、D 错误.答案 AC11.(多选)A 、B 两物块如图2-1-22叠放,一起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则( ).A .A 、B 间无摩擦力B .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αC .A 、B 间有摩擦力,且B 对A 的摩擦力对A 做负功D .B 对斜面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解析 选取A 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可知,物体A 除了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 A 和垂直A 、B 接触面向上的弹力F N 作用外,肯定还受到平行于A 、B 接触面指向左上方的摩擦力F f 的作用,如图所示.根据受力图可知,B 对A 的摩擦力F f与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小图2-1-22于90°,所以摩擦力F f对A做正功,选项A、C均错误;选取A、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该系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对其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易得,斜面对整体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斜面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故选项D正确;沿斜面方向(m A+m B)g sin α=μ(m A+m B)g cos α,解得μ=tan α,故选项B正确.答案BD12.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木块A和木块B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有如图2-1-23所示的两种装置.(1)为了能够用弹簧测力计读数表示滑动摩擦力,图示装置的两种情况中,木块A是否都要做匀速运动?(2)若木块A做匀速运动,甲图中A、B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否等于拉力F a的大小?(3)若A、B的重力分别为100 N和150 N,甲图中当物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60 N,拉力F a=110 N,求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图2-1-23解析(1)甲图装置中只要A相对B滑动即可,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等于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乙图装置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等于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A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2)甲图中A受B和地面的滑动摩擦力而使A处于匀速运动状态,应是这两个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之和等于拉力F a的大小.(3)F N=G B=150 N,B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即为F f=60 N,则由F f=μF N可求得μ=0.4.(注:滑动摩擦力与F a的大小无关,这种实验方案显然优于乙图装置的方案)答案(1)甲图中A可以不做匀速运动,乙图中A必须做匀速运动(2)不等(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