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滨湖新区主轴线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 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 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https://img.taocdn.com/s3/m/2546a155c850ad02df804103.png)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厉害了!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部启动国家级滨湖新区争取尽早获批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中央商务区将成合肥“陆家嘴”……未来的合肥燃爆了!我爱铺网讯合肥到底是几线城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有人说合肥是二线城市,也有人说合肥是准一线城市……可是爱铺君看完合肥各区的规划,管它是一线还是二线,反正未来合肥发展要燃爆了!瑶海区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如今的瑶海区再也不是那个机器轰鸣的老工业区,伴随着合肥东部新中心的起航,地铁等交通路网的全面完善,城中村、危旧房的改造,瑶海区正在实现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城区的全面复兴。
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于2016年1月正式提出,合肥将再添地标级区域。
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9.4平方公里位于瑶海。
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东部桥头堡,它将是沪宁合发展轴和合巢芜杭发展轴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
该设计方案以“一个活力中心、四条生长廊道、多维生活网络”为总体框架。
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是以瑶海老工业区为核心,横跨瑶海、包河、肥东“两区一县”,总规划区域总面积34.1平方公里,包括瑶海区内17.7平方公里,包河区内10.1平方公里,肥东县6.3平方公里。
合肥东部都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建成后将与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高铁南站区、滨湖新区等构成合肥市主城区“钻石形”主中心体系。
2017年,瑶海区继续配合完善交通网络,打通南北主动脉,畅通支路微循环,保障市级重点工程,推动贯穿马合钢区域的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与1、2、3、4号线形成轨道交通网络。
未来五年,瑶海将拥有1、2、3、4、6共五条地铁,是全市地铁线数量最多的城区。
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肥西县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基本敲定,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核心区,打造合肥主城区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辐射整个西南组团。
肥西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主城肥西片区,包括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丰乐镇、严店镇等地区,总面积约264平方公里。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https://img.taocdn.com/s3/m/3af9535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4.png)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一、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二、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1、本次规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1)市域:为合肥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924.78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2.93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约486.6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
2、规划区规划区: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目标2015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500亿元,年均增长15%,三产结构比达到3:55:42。
202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00亿元,全市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万元。
四、社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
加快建设信息社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五、城市性质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六、城市主要职能(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 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七、合肥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91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1.5%;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108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3%。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bb48f07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6.png)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3.17•【文号】发改基础〔2020〕431号•【施行日期】2020.03.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431号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转来《关于审批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8〕677号)和《关于调整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9〕541号)文件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
一、为落实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原则同意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等6个项目,总里程109.96公里,总投资798.08亿元,规划期为2020~2025年。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三、深入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快线运营速度和网络服务水平。
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应避开文物本体,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设的项目,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保护。
进一步研究有关项目穿越高速铁路的建设方案,加强铁路路基、桥梁防护,尽可能减小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四、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合肥西站、肥东火车站、北城高铁站等主要交通枢纽的衔接,做好换乘设计。
统筹衔接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的规划建设,深入研究站点枢纽综合开发,做好站点与周边客流密度较大的商城、社区、学校等的衔接,科学合理布设出入口,提升旅客出行安全性、便捷性,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合肥市整体规划
![合肥市整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7b23b62168884868762d6c3.png)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合肥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合肥市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精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突出合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合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1.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等上位规划;3、《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区域发展战略;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第1.4条规划期限2011年2020年。
第1.5条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合肥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市区的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经开区、高新区、新站区和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112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岸边,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见附图8)第1.6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扩大经济辐射与服务能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知名度,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努力将合肥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2015—2030年)合肥市域最新综合交通规划(图)
![(2015—2030年)合肥市域最新综合交通规划(图)](https://img.taocdn.com/s3/m/fd96f51090c69ec3d5bb7545.png)
• 路外公共停车建设缓慢。
• 老城内停车配建严重不足。
• 缺乏停车差别化管理:停车管理在对
象、时间、空间和价格四维层面上均存 在缺位甚至错配,缺少分时分区分类分 价差别化政策。
中心城区停车泊位供给
泊位类型 结构
泊位(个)
建筑配建/配置泊位
242535
路内 公共泊位
路外
20537 1958
合计
265030
利用在建商合杭客专通道(合 肥-芜湖-湖州-杭州),结合 “上海-湖州”高铁通道规划 建设,实现“合肥-上海”直 接联系,通道时间约1.5小时。
合宁加密:
目前,合宁间仅有一条铁路 客运通道。规划未来目前的 合宁既有高铁通道调整为客 货混跑线路,平行新建合宁 高速铁路(350km/h)。
南京 宣城
镇江
规划人口分布
规划就业岗位分布
全日出行发生吸引量
主城发展趋势
依据现行轨道和道路规划方案,假定私家车 按当前趋势发展,远期交通拥堵由一环甚至 向二环外扩散,重要通道拥堵较为严重,需 要通过加密轨道交通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满 足迅速增长的联系需求。
建议:远期进一步加密轨道线网,远景构建 轨道出行为主导的城市客运体系;引导小汽 车合理使用。
区域重大交通枢纽有效提升城市地位 打通与国家级重要通道的衔接 通达城市数量、效率发生质的变化 对外客货运量年均增长率处于国内前列
综合运输发展模式有待优化
区域运输通道比较缺乏
高等级交通设施较缺乏
重大枢纽集疏运系统缺乏
铁路通达
省内城市
铁路可直接通达 城市
亳州、淮北、宿州、阜阳、蚌埠、淮 南、六安、安庆、芜湖、铜陵、池州、 宣城、黄山
连接陆上丝绸之路:规划合西 高铁线路;
合肥滨湖新区地铁综合体项目建议书
![合肥滨湖新区地铁综合体项目建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3f2b1dc78bd63186bcebbcf5.png)
一号线地铁站综合体
项目建议书
项目概况:
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合肥滨湖新区核 心区域,徽州大道与珠江路 交会处,是地铁一号线的首 末站。 周边环境: 项目毗邻规划中的沿湖CBD、 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生 态居住组团。建成后,项目 周边将达到50万办公和居住 人群。 用地范围: 300亩 含地铁站台,地下公交换乘 中心、地铁指挥中心、地铁 商业服务区、办公区、商务 酒店、配套生态居住区。 项目投资建设主体: 香港名店街商业地产开发集 团
关于地铁综合体:
在轨道交通网络化的今天,地铁车站已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 而是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元素。地铁车站的建筑设 计除了应满足基本交通功能外,更要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单 单解决基本交通功能的地铁车站设计,或者只从室内设计角度 出发的车站设计,显然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必须将车 站的设计提升到城市建设的层面上,研究车站四周的城市布局、 城市交通、城市规划发展,甚至研究城市里人的需求、行为规 律等。
界存在,同时也不存在’的日本传统美学理念。
京都地铁站大厅 京都地铁站大厅
京都地铁站入口
国内外地铁综合体开发经典范例: 加拿大蒙特利尔地铁站 加拿大蒙特利尔以它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成功利用著称, 并号称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地下城。在这里,从地铁车 站延伸的无数通道把地铁、郊区铁路、公共汽车线路、 地下步行道与大量的混合型开发区域联结为一个庞大的 网络。据统计,被连接起来的60多个建筑群的总建筑面 积达到了360万平方米。近2000家店铺和娱乐场所也通过 这种方式联为一体,这包括便利店、百货公司商店、餐 馆、电影院、剧院、展览厅等。每天流通于这一地下网 络的人数超过50万。蒙特利尔地下城布局是以地铁为骨 干,大型商业商务设施为主体,形成网络,最终建立地 铁站与站之间的无障碍连接。
合肥地铁规划图
![合肥地铁规划图](https://img.taocdn.com/s3/m/3f9b351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0.png)
合肥地铁规划图
合肥地铁规划图是合肥市政府计划建设的一个轨道交通系统。
该地铁系统计划包括多条线路,以满足合肥市民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下面是合肥地铁规划图详细说明:
一、一号线(红色):
起点为合肥北站,经过合肥站、火车站、包河火车站,终点为阜阳火车站。
这条线路全长约30公里,共设站11座。
二、二号线(蓝色):
起点为庐阳广场,经过包河公园、九华山、瑶海体育场、望江路,终点为巢湖火车站。
这条线路全长约25公里,共设站9座。
三、三号线(绿色):
起点为车站北路,经过百大广场、包河火车站、南艳湖,终点为庐江火车站。
这条线路全长约20公里,共设站7座。
四、四号线(黄色):
起点为巢湖火车站,经过二院、包河火车站、滨湖新区,终点为肥西火车站。
这条线路全长约15公里,共设站6座。
五、五号线(紫色):
起点为新站工业园区,经过新站大道、巢湖火车站、滨湖新区,终点为蜀山山脚。
这条线路全长约18公里,共设站8座。
六、六号线(橙色):
起点为佳园绿地,经过包河公园、合肥站、庐阳广场,终点为九华山旅游区。
这条线路全长约12公里,共设站5座。
以上是合肥地铁规划图的详细内容,该规划旨在缓解合肥市交通压力,提高市民出行便利性。
预计完成后,地铁将成为合肥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方便市民出行,促进城市发展。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3795ee7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7.png)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合肥新规划,1核4心9副中心18片区!3月18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草案),合肥未来15年重点发展方向定了。
文本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精品文档16页
![文本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精品文档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ee105208783e0912a2162aa3.png)
目录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规划区定位用地布局和控制 (2)第三章土地使用和兼容控制 (3)第四章地块划分和规划指标控制 (4)第五章建筑间距、限高、后退红线距离 (6)第六章四线规划控制要求 (6)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7)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8)第九章城市设计引导 (8)第十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9)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9)第十二章竖向规划 (9)第十三章环境保护控制 (9)第十四章附则 (9)附录 (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金融服务中和旅游会展度假中心,是环巢湖旅游线路的启动区。
为全面发挥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的功能和作用,打造合肥市经济中心的核心区和引领区、提升城市形象的标志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代表区,特编制《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地块控制详细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位于巢湖北岸,以滨湖核心为依托,由上海路—杭州路—衡山路—云谷路—湖南路—珠江路—环湖北路形成的,呈近似三角形的地块。
南临塘西河公园,西南面是北涝圩。
规划区内总用地 6.28公顷。
以上范围内的各项土地使用和新建、改建建筑活动均应按本规划进行。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国家主席令第74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国务院令第256号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9)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19年建设部令第146号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9年)6、安徽省地方标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347、《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2019年修改)8、《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0)》9、《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设部令第7号)10、《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9年)11、《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19年)第四条规划原则1、深化总体规划,落实规划指标。
合肥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合肥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48daa80bd64783e09122bdd.png)
控规图则
2.黄河路与泰山路交口西北角BH16-28 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规图则
-
3.延安路与辽宁路交口东北角BH16-02 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规图则
4.锦绣大道与天津路交口东北角 BH15-35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规图则
高新区
5个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
1.白莲岩路与长宁大道交口东南角 GX04-D-05(ND5)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
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高新区、 新站区、滨湖科学城15个街坊 控制性详细规划
合政秘〔2020 〕39号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瑶海区
2个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
1.和平路与明光路交口东南角YH01-E-21 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规图则
2.新安江路与钟油坊路交口东北角 YH05-B-14街坊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
5.柏堰湾路与长宁大道交口东北角 GX03-H-07(KH7)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规图则
合肥市高新区柏堰湾路与长宁大道交口东北角GX03-H-07(KH7)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
新站区
1个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
1.岱河路与大众路交口东南角 XZDZLD-B01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规图则
滨湖科学城
1个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
1.迎淮路与上海路交口西北角BX03-B-15 街坊(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规图则
滨湖科学城迎淮路与上海路交口西北角BX03-B-15街坊(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规图则
--
2.望江西路与枫林路交口东南角GX01-B-01 (SXG-1)街坊(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规图则
3.彩虹东路与永和路交口西南角 GX03-B-02(KB2)街坊(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
合肥市滨湖新区义城安置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合肥市滨湖新区义城安置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1e6e80ee06eff9aff8078a.png)
合肥市滨湖新区义城安置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作者:张会奇来源:《建筑与装饰》2020年第20期摘要本文通过滨湖新区义城安置房项目的规划设计实践,从文化和环境入手,营造有人文特色的居住环境,文化延续,一解乡愁,吾心安处是吾乡。
关键词悠悠乡愁;公园;文化;邻里;活力轴;院落1 项目概况项目分为4个地块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13万平方米。
本次方案主要以A、C、D三个地块规划设计方案作为评标依据,本案位于义城街道,于合肥市南端,巢湖北岸,区位优势明显。
其中A地块位于扬子江路与福建路交口东南,中间为18米的规划支路,含睦邻中心等5%的商业配套和一所24班幼儿园。
北临十五里河湿地公园,具有良好的景观优势。
C/D地块位于宁波路以南,广东路与福建路之间,中间为规划中学和天津路,含一所18班幼儿园。
西侧紧邻义城老街,文化底蘊浓厚;两地块北侧有合肥四中,滨湖润园安置区以及紫云赋开发住宅,具有良好的配套基础[1]。
2 重点难点设计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和空间迅速扩张,随之出现大量的农民动迁以及安置区的建设。
被动迁的居民往往面临着生活模式的不适应,寻找不到“家园”的感觉,难以融入都市生活,综合分析我们得出目前安置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存在用地紧张、设计粗放,配套设施不完善,日照条件差、绿化空间小,景观实用性差,养护管理不到位;(2)户型上存在户型布置南向开间小、自遮挡严重、阳台空间小等问题,易造成通风、采光等问题(3)安置区统筹规划的不合理及不科学,忽略居住人群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需求特征,造成社区归属感薄弱、身份认同感缺乏、场地文化缺失[2]。
本次规划将重点解决以上问题上,旨在通过品质提高,使得失去原有家园的安置区居民心理得到安慰,自然而生,向心而居,为解乡愁。
促进居民快速融入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潮流中!3 规划设计理念以十五里河公园和义城老街为灵感,提取“公园”和“文化”两大主题,打造文化公园空间,营造邻里交往和健康娱乐场所,打造一个适宜人们居住的绿色人文社区,一个活力健康的生态休闲社区,犹如一夜春风回义城,留住悠悠乡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a5cbe2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9.png)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28•【字号】皖政[2008]48号•【施行日期】2008.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皖政[2008]4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安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安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5年)前言建设以合肥为中心,六安、巢湖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是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构想,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体现。
省会经济圈的建设有利于发挥省会合肥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作用及六安、巢湖的比较优势;有利于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有利于联动沿江和沿淮城市群发展,带动安徽奋力崛起。
规划范围包括合肥、六安、巢湖市。
国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24.7%。
2006年户籍人口1603万人,占全省24.3%;地区生产总值1775亿元,约占全省28.9%。
构建省会经济圈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随着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及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周边地区会逐步融入省会经济圈,省会经济圈覆盖和影响的范围将扩大至北到淮南、蚌埠,东到滁州、马鞍山,南到安庆、芜湖、铜陵的更大区域。
本规划纲要以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分析构建省会经济圈的基础和环境条件,提出加快省会经济圈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开发时序,重点围绕规划区三市共同关注的区域城镇体系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市场构建、推进环境保护、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主要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
第一篇发展基础和规划目标第一章发展条件第一节发展基础区位优势显著。
2011年2020年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年2020年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8c9b9c177232f60dccca135.png)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简本合肥市人民政府一、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二、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1、本次规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1)市域:为合肥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924.78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2.93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约486.6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
2、规划区规划区: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目标2015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500亿元,年均增长15%,三产结构比达到3:55:42。
202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00亿元,全市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万元。
四、社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
加快建设信息社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五、城市性质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六、城市主要职能(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七、合肥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91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1.5%;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108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3%。
合肥市滨湖新区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合肥市滨湖新区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c74d182c482fb4daa58d4b23.png)
合肥市滨湖新区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摘要:新区发展正在中国各大城市蓬勃兴起,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决策者和城市规划者关注的焦点。
作为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滨湖新区是提升合肥形象与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但由于建设经验不足、城市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较差等原因,滨湖新区已经出现了多方面的发展难题。
本文将依据城市规划中的经典之作——雅典宪章,探讨滨湖新区开发与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合肥市滨湖新区,开发与建设,雅典宪章,问题与解决途径1.发展背景合肥是中部省会城市中最靠近长三角的城市,也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产业基础较好,交通枢纽作用显著,综合商务成本较低,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2006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1073.8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城市人口258万人,城市化率55.8%。
相对自身而言,合肥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名仍然靠后。
作为省会,合肥的发展必须置于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带动力。
各国城市化的实践表明,大城市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比小城镇要具有明显的优势。
合肥依傍巢湖,而后者的生态资源优势和通江达海的区位特点,十分适合建设一个风景优美、交通发达的生态新区,因此,建设滨湖新区,打造通江达海的安徽“浦东”是合肥乃至安徽省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选择,此举必将进一步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合肥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合肥在中部率先崛起的目标。
图1 滨湖新区方位图2.滨湖新区基本概述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南部,南依巢湖,北靠二环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196.9平方公里。
其核心功能是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居住综合新区等。
形象定位是合肥的城市名片,合肥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体现滨水的、生态的、现代的、地方的空间形象。
最终:合肥滨湖新城整体规划
![最终:合肥滨湖新城整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b2b6d3258fb770bf78a5579.png)
功能构成策略——优势产业集聚,服务功能集聚,多元功能复合;集聚长三角区域性
产
业
规
划
功能,突出城市科技优势功能。
以建设滨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 目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带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环巢湖国
家级旅游区为载体,形成长三角区域
性特色功能的集聚,包括会展中心、 省级旅游基地、会议中心、大型主题 公园、区域型总部研发基地、徽商论 坛等,并实现各功能的融合互动。
道
路
交
通
公共交通规划: 1、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一横一纵 两条轨道线 2、BRT系统 3、大站公交线:补充BRT系统网 线不足的问题 4、区内环形交通线 5、公交枢纽与首末站:规划公交 主枢纽2个,辅助枢纽8个,首末站若干
道
路
交
通
规划快速路:一横两纵 一级主干路:五横八纵 二级主干路:片区相互联系 的主要道路 次干路:联系相邻片区 支路:满足片区内组团之间 交通联系和短距离交通
核
心
区
轨道交通: 环湖轨道线为远景规划设想, 促进环湖地区开发。
核
旅游规划
心
区
生态保障策略——强调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城市典范
生
态
景
观
生
态
景
观
生态规划: 将滨湖区内的水面、湿地、植被 等斑块通过不同规模和结构的廊道相
互串联、贯通,以绿干、绿枝、绿叶
的层级结构构成一个可以循环流动的 网络系统,为城市的持续生存发展提 供基础性的支撑功能的资源和服务。
可以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新区可以积极引进和培育一些工程机械、环保设备、
配套企业。瞄准国际和国内内先进技术资本的转移,吸引电子信息企业落户新区,推进信
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2013)-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
![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2013)-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https://img.taocdn.com/s3/m/90eacd6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d.png)
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2013)正文:---------------------------------------------------------------------------------------------------------------------------------------------------- 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已经2013年1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张庆军2013年5月6日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用地分类与规划布局2.1 用地分类2.2 城市空间布局2.3 基本生态空间2.4 城市绿地与广场2.5 居住用地布局2.6 工业用地布局2.7 物流仓储用地布局2.8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布局第三章公共服务设施3.1 分级分类3.2 市级、县区级公共服务设施3.3 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3.4 公共服务设施混合设置第四章规划控制4.1 地块容积率4.2 建筑间距4.3 建筑退让第五章建筑与景观风貌5.1 城市景观5.2 街区控制5.3 建筑空间与环境5.4 建筑单体5.5 建筑附属物5.6 建筑色彩、材质与照明5.7 绿色建筑第六章地下空间利用6.1 一般规定6.2 地下交通空间6.3 地下市政设施空间6.4 地下商业空间6.5 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6.6 地下仓储空间6.7 地下防灾防护空间6.8 地下空间附属设施第七章交通设施7.1 城市道路7.2 公共交通7.3 停车场(库)7.4 公共自行车交通7.5 步行系统7.6 交通综合体7.7 交通影响评价第八章市政设施8.1 给水工程8.2 排水工程8.3 燃气工程8.4 电力工程8.5 热力工程8.6 通信及有线电视工程8.7 环境卫生设施8.8 公共加油加气站、充电站(桩)8.9 用地竖向8.10 城市工程管线第九章综合防灾9.1 避难场地、疏散通道、生命线工程9.2 人防工程9.3 消防工程9.4 防洪和抗震工程第十章附则附录A 名词解释附录B 计算规则附录C 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附图1、转角窗、凸窗日照计算基准面示意图2、阳台日照计算基准面示意图3、大寒日被遮挡建筑范围示意图4、大寒日遮挡建筑范围示意图5、城市道路交叉口展宽段渐变段示意图本通则用词说明第一章总则1.1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证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通则。
合肥城市总体规划
![合肥城市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dec95f3c1c708a1284a44aa.png)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
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
《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
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人口与用地规模(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核一圈五轴”。
合肥城市规划
![合肥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41a6dff04a1b0717fd5ddf2.png)
望 江 路
美 菱 大 道
滨湖新区拥有畅通的城市交通网络,望江路、 美菱大道、包河大道构成纵向的城市道路体系, 将滨湖各个片区紧密的联合起来,有效地沟通 了各区之间联系。
包 河 大 道
在合肥市规划建设的12条轨道交通线中,有三条直抵滨湖新区,除1号线外,还有5号线、7号线。 “三条地铁线全部建成后,将推动滨湖新区驶上更加快速的发展轨道”。
对合肥而言,200 6年象征这一个时代 的分水岭,从这时起, 对发展的担忧与焦虑 逐渐被新生与重塑的 美好憧憬所取代,一 个山环城的滨湖,进 而走向长江,融入长 三角的发展之路由此 发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成为全国各地区政府关注的 焦点,作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圈的进一步扩容,以及中部地 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合肥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而滨湖新区的建设对于 落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践由环城-滨湖-临江城市格局的演变,融入长 三角经济圈,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滨湖新区逐步构建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行政办 公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研发创 意中心和商业居住中心。 滨湖新区未来在建设六大中心的基础上,还将打 造“一岸三轴新地标”。这其中的“一岸”,便 是沿湖生态岸线。通过打造国家级巢湖风景旅游 名胜区,建设环状滨水生态岸线。将来在滨湖新 区的巢湖岸线边,既有岸线公园,还有滨水主题 公园。而“三轴”,则是行政文化轴、金融商务 轴、市民娱乐轴。 行政文化轴中,将着重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成为 全省新中心,除了正在建设的渡江战役纪念馆、 名人馆等展馆外,同时还将打造建设场馆集中区 其中有规划馆、工业展览馆、农业展览馆、民俗 展览馆、戏曲展览馆、文房四宝博物馆、茶文化 博物馆、酒文化博物馆、徽文化博物馆。
《规划》确立了以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 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的 “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大力振兴发展装备 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和现代农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构建具有较 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真正在承接中调整产 业结构,在转移中发挥示范作用。
合肥滨湖新区投标文件
![合肥滨湖新区投标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e571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c.png)
合肥滨湖新区投标文件1. 项目背景合肥滨湖新区是合肥市政府确定的国家级新区,位于合肥市中心南部,总规划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该新区的建设旨在推动合肥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吸引优秀企业及人才,打造现代化、开放型的城市新区。
为了促进合肥滨湖新区的建设,现开展一项涉及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标工作。
本文档为投标文件,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情况、需求和参与投标的相关要求等内容。
希望能吸引各投标单位的关注和参与,共同推动新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2. 项目概述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照明等方面的工程。
主要目标是提供完善、高效的基础设施服务,满足新区的发展需求,为企业及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2.1 项目范围项目范围主要包括:•道路建设:包括主干道和支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供水系统建设:包括水厂、输水管道和供水设施的建设;•供电系统建设:包括变电站、输电线路和配电网络的建设;•供气系统建设:包括气源接入、输气管道和供气设施的建设;•排水系统建设:包括雨水、污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设施的建设;•照明系统建设:包括道路照明、景观照明和停车场照明等设施的建设。
2.2 项目时限本项目计划在标书确定后的3年内完成,具体时间安排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整。
3. 投标要求为了确保本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定制了以下投标要求:投标单位需具备以下条件:•合法的注册证照,包括公司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具备相关工程建设经验和资质,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具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信誉度。
投标单位需要提交以下材料:•公司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公司名称、注册资金、成立时间、组织架构等;•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相关建设项目的业绩介绍,包括项目名称、完成时间、规模、验收情况等;•财务状况和信誉证明材料;•相关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证书等。
3.3 投标流程•投标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将投标文件提交给项目投标办公室;•投标文件需按规定格式和内容进行编制;•项目投标办公室将对收到的投标文件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择优选定中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