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溶液的配制
大学分析化学实验:试验四EDTA的配制和标定
100.09 VEDTA
mol L-1
七、思考题
p61 1、以CaCO3为基准物标定EDTA溶液时,加 入镁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2、以CaCO3为基准物,以钙指示剂为指示 剂标定EDTA溶液时,应控制溶液的酸度为多 少?为什么?怎样控制? 3、用移液管移取标准钙溶液25mL时,数据 记录上记录的标准钙溶液体积数应记为几位 有效数字?
八、下次试验
P58页
实验13 天然水硬度测定
实验4 EDTA标准溶液的配 制和标定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周少红
实验四:p56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 法。 2.掌握配位滴定的原理,了解配位滴 定的特点 。 3. 熟悉钙指示剂的使用。
二、实多种金属离子生成很稳定的络合 物,所以广泛用来滴定金属离子。EDTA 难溶于水,实验用的是它的二钠盐 (Na2EDTA)。
五、数据记录
项目
次数
Ⅰ
CaCO3称量
标定
质量m
(CaCO3 )/g
V ED TA终读数
/mL
VEDTA 初读数
/mL
VEDTA 净体积
/mL
cEDTA /mol•L-1
数据处理
cEDTA / mol•L-1
相对平均偏差 /%
ⅡⅢ
六、数据处理
cEDTA
mCaCO3
1000
25.00 250.0
标定EDTA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金属 Zn、ZnO、CaCO3等,为求标定与滴定条 件一致,可减少系统误差。本实验配制 的EDTA标准溶液,用来测定水硬,所以 选用CaCO3作为基准物。
二、实验原理
标定EDTA溶液用“钙指示剂”作为指示剂。
4配制溶液(PPT课件(初中科学)25张)
1、下面是一位同学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 时的流程图,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2、下图是小梅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2%的食盐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烧杯和_玻__璃__棒___。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_药__品__和__砝__码__位__置__放__反__了__。 (3)配制时应选择___1_0_0___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 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④__②__①__⑤__③__。
(2)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1、称质量时,砝码和食盐放错位 置,食盐太少。2、天平没平衡,指针偏向砝码一侧时就读数。 3、量水时俯视,水新太知学多习。4课、堂称小质结量知时能,训把练纸的上质一页量也下一当页 成食 盐质量……
3.现有24%的硝酸钾溶液、2%的硝酸钾溶液、硝酸钾 固体和水。请选用上述不同物质配制10%的硝酸钾溶液, 将用量的最简整数比(质量比)填入下表中相应的位 置。
(4)烧杯先用水洗了而没擦拭干,烧杯内有水。
(5)由于紧张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不慎溅到 烧杯的外面,或量筒中的水没有倒干。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6)将食盐固体倒入烧杯时,还有部分食盐固体留在 纸上或食盐散落在外面了。 (7)量筒读数时仰视或府视了。 (8)溶解时玻璃棒与烧杯发出响声。 (9)有可能桌子上的食盐有问题,比如是粗盐(含杂 质)。 (10)量筒倒水时未与烧杯紧靠。 (11)一般顺序是先称后量,而有可能是先量水后称 食盐。 (12)有可能出现没有用玻璃搅拌,或没有溶解完。 (13)有可能出现量筒选用10 ml的量了5次。
化学4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一.溶液的组成定量表示方法1.用质量分数来表示。
(属于质量浓度)(1)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2)a%=m(溶质)/m(溶液)×100%(3)单位:2.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2)公式:注意:V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水的体积.nB为溶质的物质的量。
(属于体积浓度)二.关于物质的量溶液的配制例:配制0.2mol/L的氯化钠溶液100mL。
1.所需仪器天平或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等。
容量瓶的使用要注意以下事项:注意:①.容量瓶为细颈磨口梨形平底瓶,带有与磨口吻合的玻璃塞或塑料塞②.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体积和温度(一般为20℃)③.体积有1000mL、500mL、250mL、100mL、50mL等多种,配制溶液时应与之相匹配④.容量瓶不可以用来长期存放溶液,不能加热,更不能用来做反应容器。
2.步骤(1)计算:固体物质计算所需质量,液体物质计算所需体积;(2)称量或量取:固体用托盘天平(易潮解物质如何称量?),液体用量筒(或滴定管/移液管)移取。
(3)溶解或稀释,将固体(溶液)转移至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稀释),冷却到室温(4)移液:将烧杯中的溶液有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适当规格的)容量瓶中:(5)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振荡摇匀。
(6)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7)倒转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注意:因洗涤是将剩余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所以(4)和(5)可合并为一步,称为“转移”。
(8)装瓶,贴标签。
3.重点注意事项:(1)容量瓶使用之前一定要检查;(2)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时,容量瓶的规格必须与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3)把溶质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填能或不能)(4)溶解时放热的必须后才能移液;(5)定容后,经反复颠倒,摇匀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填能或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
溶液配制学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溶液配制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量筒、滴定管等仪器进行溶液配制。
3. 了解溶液浓度的计算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溶液配制是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本实验以配制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为例,介绍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托盘天平、量筒、滴定管、烧杯、玻璃棒、洗瓶、滤纸等。
2. 试剂:盐酸(分析纯)、蒸馏水、标准溶液(如0.1mol/L NaOH溶液)。
四、实验步骤1. 计算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根据实验要求,计算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即n (HCl)=C×V,其中C为溶液浓度,V为溶液体积。
2. 称量盐酸:使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所需盐酸的质量,注意称量过程中避免污染。
3. 溶解盐酸:将称量好的盐酸加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 定容:将溶解后的盐酸转移至量筒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用滴定管调整液面,使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5. 混匀:将量筒中的溶液摇匀,确保溶液浓度均匀。
6. 标准溶液的配制:按照相同的方法配制标准溶液,用于滴定实验。
五、实验数据记录1. 称量盐酸的质量:m(HCl)=X g2. 溶液体积:V(溶液)=Y mL3. 溶液浓度:C(溶液)=Z mol/L六、实验结果分析1. 计算溶液浓度:C(溶液)=m(HCl)/M(HCl)×1000/V(溶液),其中M (HCl)为盐酸的摩尔质量。
2.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将实验测得的溶液浓度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溶液配制,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称量准确、溶解充分、定容精确,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仪器精度等因素造成的。
配置溶液的4步操作方法
配置溶液的4步操作方法
1. 确定目标浓度:根据实验需求确定所需浓度,比如需要制备1M的盐酸溶液。
2. 计算所需试剂的量:根据浓度计算所需试剂的质量或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试剂可能需要稀释或者配制成其他浓度的溶液。
3. 准备容器:选择适当的容器来容纳所需量的试剂和溶液。
容器应该干净、无杂质,并且能够与试剂相容。
4. 操作步骤: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制备所需浓度的溶液。
a. 添加适量的溶剂(如去离子水)到容器中,预计量取溶剂时可以略多一些以补偿可能的溶剂损失。
b. 将所需量的试剂加入容器中。
可以使用移液管、滴管或量筒等工具来准确加入试剂。
c. 充分搅拌混合溶剂和试剂,确保试剂完全溶解。
d. 如果需要调整pH值或浓度,可以添加相应的酸碱或稀释适量的溶剂。
e. 最后,用适当的容器保存制备好的溶液,加盖密封,标明浓度和制备日期。
如果有需要,可以在使用前检测溶液浓度。
溶液配制稀释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与稀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技巧。
3.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与稀释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
溶液的配制是指根据实验需要,将一定量的溶质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稀释是指将一定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中,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遵循以下原理:1. 物质的量守恒: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在配制与稀释过程中保持不变。
2. 溶液浓度计算公式:C1V1 = C2V2,其中C1和V1为原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和V2为新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三、实验用品1. 仪器:烧杯、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电子天平、蒸馏水。
2. 试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盐酸(HCl)、氢氧化钠(NaOH)。
四、实验步骤1. 计算所需溶质的量:根据实验需要,计算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称量: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所需溶质的质量。
3. 溶解(稀释):将称量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质完全溶解。
4. 移液:使用移液管将溶解好的溶液移入容量瓶中,注意使用玻璃棒引流。
5. 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
6. 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7. 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溶液。
8. 稀释:将配制好的溶液取出一定体积,加入适量蒸馏水,重复步骤5~7,得到所需浓度的稀释溶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液配制结果:根据实验数据,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2. 溶液稀释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得到所需浓度的稀释溶液。
3. 分析与讨论:(1)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准确称量溶质的质量是保证溶液浓度准确的关键。
实验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实验改进建议
提高称量精度
01
采用更高精度的天平进行称量,可以降低称量误差,提高溶液
的配制精度。
精确控制溶液体积
02
使用精确的移液器或滴定管进行溶液体积的测量和控制,比传
统的量筒更精确。
改进混合和搅拌操作
03
采用磁力搅拌器或者更高效的搅拌方式,可以确保溶质在溶剂
中充分且均匀溶解。
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溶液配置的目的和应用领域
目的
通过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以满足特定实验或生 产过程中的需求,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较性,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应用领域
化学研究、医学实验、环保检测、工业生产等。例如,医学 实验中可能需要配置一定浓度的药物溶液来研究药物疗效和 毒性;工业生产中需要配置一定浓度的原料溶液来控制生产 工艺和产品质量。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的配置
目录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讨论与改进 • 实验总结与附录
引言
01
溶液浓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溶液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量与溶剂的量之比,常用单位有摩尔浓度、质量浓 度等。
重要性
溶液浓度对于溶液的性质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如化学反应速率、溶解度、 电导率等都与溶液浓度密切相关。因此,准确配置一定浓度的溶液对于实验结 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自动化与智能化
未来可以将溶液配置的实验操作与机 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 现溶液配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 效率和精度。
高浓度与特种溶液的 研究
针对高浓度溶液和特种溶液(如高温 、高压、低温、真空等特殊条件下的 溶液)的配制技术进行研究,以适应 更多领域的科研和应用需求。
实验四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步骤
1、配制0.005mol/L EDTA溶液500ml:
量筒
1 EDTA
1g
3 小烧杯
塑料 试剂瓶
4 蒸馏水 400ml
电子 台秤
外底 部搽 干
2
热蒸馏水 100ml
摇匀
酸式 滴定管
量筒
精品课件
2、标定 润湿试样 1滴管
盖上表面皿 1:1HCl
直接法称 CaCO3
0.10~0.12g
• 思考题: • P61 • 问答题 原理: • M2+ + H2Y2- = MY2- + 2H+ • M 2+ + EBT = M 2+-EBT • M 2+-EBT + H2Y2- = MY2- + EBT+ 2H+ • pH = 10
精品课件
2、测定
• 下次实验(第6周,第8周): • P107 • 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 • (其中有色溶液的稳定性和络合物组成的
测定不做)
精品课件
• 思考题: • P67 • (一)单选题: 1、2、3 • (二)问答题: 2、3
• 下次实验 • 硫代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 用碘酸钾法
精品课件
100ml
1
水样
1~2滴 1:1HCl
2 锥形瓶 3
2个
电炉加热 煮沸1分钟
移液 管
定量加 液器
流水冷却 4
5ml
5
三乙醇胺
pH=10
6 锥形瓶2个
缓冲液5ml
7 2滴
8
EDTA 滴定
铬黑T
终点
读至小数点 后2位
9
溶液配制实验报告预习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2. 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 练习容量瓶、滴定管、托盘天平等仪器的使用。
4.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实验原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其计算公式为:\[ c = \frac{n}{V} \]其中,\( c \) 表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n \) 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mol),\( V \) 表示溶液的体积(单位:L)。
三、实验用品1. 药品:NaCl、蒸馏水2. 仪器:烧杯、酸式滴定管、容量瓶(100ml)、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四、实验步骤1. 计算所需溶质的量:根据实验所需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2. 称量:使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溶质,注意使用增量法称量。
3. 溶解或稀释:将称量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或稀释至所需浓度。
4. 移液:将溶解或稀释后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注意使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溅出。
5. 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中。
6. 定容:向容量瓶中继续加入蒸馏水,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2~3cm处。
7. 观察液面: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8. 塞紧瓶塞: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倒转摇匀。
五、实验注意点1. 容量瓶属于精密仪器,主要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不允许加热。
2. 容量瓶的磨口瓶塞应配套使用,不许互换。
3. 使用前应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容量瓶无漏水现象。
4. 配溶液时应将溶质放在烧杯中溶解后,再倒入容量瓶,稀释时,应用滴管加液,以防过线。
5. 称量过程中,注意使用增量法称量,确保称量准确。
6. 定容时,液面应与刻度线相切,避免出现液面高于或低于刻度线的情况。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过程和方法,加深了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并熟练掌握了容量瓶、滴定管、托盘天平等仪器的使用。
实验四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摇 匀
直接法称 1 CaCO3 0.10~0.12g 称样
250ml 烧杯
6 移液 管 25.00ml
分析天平 记至小数点第 四位
H2O 25ml pH=10 缓冲液5ml 1~2滴 铬黑T
7 8 9 10
锥形瓶3个
EDTA 滴定
量筒
终点
11 计算EDTA浓度 4位有效数字
读至小数点 后2位
记录VEDTA
实验步骤
1、配制0.005mol/L EDTA溶液500ml:
EDTA 1g 1 小烧杯 2 量筒
3
4
塑料 试剂瓶
摇匀 酸式 滴定管搽 干
热蒸馏水 100ml 量筒
2、标定
润湿试样 盖上表面皿 2
1滴管 1:1HCl 3 溶解 4 转移 洗3次
H2O至 刻度 5 250ml 容量瓶
100ml 水样
1
锥形瓶 2个
3
移液 管
流水冷却 5ml 三乙醇胺 pH=10 缓冲液5ml 2滴 铬黑T 5 6 7 8
4
锥形瓶2个
EDTA 滴定
定量加 液器
终点
9 计算水的硬度 以德国度表示
读至小数点 后2位
记录VEDTA
• • • • • • • •
思考题: P67 (一)单选题: 1、2、3 (二)问答题: 2、3 下次实验(第6周,第8周): P107 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 (其中有色溶液的稳定性和络合物组成的 测定不做)
• • • •
思考题: P67 (一)单选题: 1、2、3 (二)问答题: 2、3
• 下次实验 • 硫代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 用碘酸钾法
实验四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初中化学溶液配置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配置教案
实验名称:溶液配置
实验目的: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对溶液配置方法的理解,提高
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实验材料:硫酸、氢氧化钠、试管、量筒、搅拌棒、天平、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
1. 将25ml的硫酸倒入一个试管中。
2. 在另一个试管中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
3. 将氢氧化钠逐渐添入含硫酸的试管中,并搅拌均匀。
4. 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混合液的变化。
5. 若混合液呈现明显的化学反应,即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则表示反应成功。
实验原理: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水的溶液。
反应方程式如下: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到眼睛或皮肤上。
2. 在加入氢氧化钠时要小心,避免溶液溅出。
3. 实验结束后要小心处理废液,不可随意倒掉。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混合液的颜色、气体的产生等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成功。
如果生成
了沉淀或气体,则表示反应成功。
实验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观察其反应速率
和生成物的量的变化。
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其他化学品的溶液配置,加深对溶液配置方法的
理解。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学会了溶液配置的方法,并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
溶液配置的过程
溶液配置的过程
溶液配置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根据所需配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2. 称量或量取溶质:使用适当的天平或量具,称量所需的溶质或量取所需的体积。
3. 选择合适的溶剂:根据溶质的性质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剂。
常见的溶剂包括水、乙醇、丙酮等。
4. 溶解溶质:将称量好的溶质逐渐加入到溶剂中,并不断搅拌,直到溶质完全溶解。
5. 调整溶液体积:如果需要调整溶液的体积,可以使用容量瓶或其他量具进行定容。
6. 搅拌和混匀:将溶液充分搅拌,使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布。
7. 检查溶液的浓度:可以使用适当的方法(如滴定、折射仪等)检查溶液的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8. 标记和储存:将配制好的溶液标记好溶液的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并储存在适当的条件下。
需要注意的是,在溶液配置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溶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该注意安全事项,如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和眼镜等。
实验四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根据消耗的Na2S2O3溶液毫升数及KIO3克数,计算Na2S2O3溶
液的准确浓度。
五、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
1.实验数据记录表(略) 2.计算式:
c Na S O
2 2 3ຫໍສະໝຸດ 25 6mKIO 3 250 M KIO VNa S O 103
3 2 2 3
六、思考题
1.如何配制稳定的Na2S2O3标准溶液? 2.为提高准确度滴定中应注意些什么? 3.为什么须在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
实验四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 配制与标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Na2S2O3溶液的配制方法和保存条件; 2.学习碘量法标定Na2S2O3溶液的方法;
3.了解淀粉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正确判断终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Na 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
结晶硫代硫酸钠(Na2S2O3· 5H2O)一般都含有少量S、Na2SO4、
蒸馏水,待完全溶解后,加入约0.1克Na2CO3,摇
匀,保存于棕色瓶中。在暗处放置7~14天后标定。
2.0.1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的的标定
准确称取KIO3基准试剂0.8~1.0克,于100 mL烧杯,加少量 蒸馏水溶解,定量转入250 mL容量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
匀。
用25 mL移液管吸取上述KIO3标准溶液于250 mL 锥形瓶中, 加5 mL20% KI ,5 mL0.5 mol/L H2SO4 ,立即用待标定的 Na2S2O3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入5 mL0.5% 淀粉溶液,继续用 Na2S2O3溶液滴定至兰色恰好消失,即为终点。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1.仪器: 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容量瓶、分析天平。
2.药品:
溶液的稀释实验报告
cAVA
?cBVB
?A?B
式中,cA、VA、?A别离为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化学计量系数;cB、
VB、?B别离为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化学计量系数。其中,酸、碱的
化学计量系数由酸碱反映方程式决定。
酸碱滴定中经常使用HCl和NaOH溶液作为标准溶液,但由于浓HCl容易挥发,NaOH固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直接配成的溶液其浓度不能达到标准溶液的精度,只能用标定法加以标定。基准物质H2C2O4的分子式确信,化学性质稳固,不易脱水或吸水,能够准确称量,因此,本实验采纳(H2C2O4·2H2O,摩尔质量为126.07g·mol-1) 为基准物质,配成H2C2O4标准溶液。以酚酞为指
①利用前,应检查瓶塞是不是漏水。为幸免打破或丢失瓶塞,应该用一根线绳或橡皮筋把塞子系到瓶颈上。利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参见下面的“基准溶液配制”。 ②在容量瓶中不宜久贮标准溶液,尤其是碱性溶液,应转移到试剂瓶中保留。 ③假设固体是通过加热溶解的,溶液必需先冷却,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容量瓶长期不历时,洗净后,瓶口与瓶塞间应垫上纸片,以防粘结。
实验目的
1. 把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式。
2. 把握滴定法定量测定溶液浓度的原理,熟悉滴定管、移液管的预备、利用及
滴定操作。
3. 熟悉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利用和终点的确信。
实验原理
酸碱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中最大体的分析方式。一样能与酸或碱直接(或间接)发生酸碱反映的物质大多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他们的浓度。
再平行标定2次。实验数据记录于实验表1-1中。
计算3次滴定所消耗的NaOH体积的平均值,并计算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3]。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4
6、定容(仪器:胶头滴管) 在容量瓶中继续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 滴加至刻度(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100mL
思考:
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能用胶头滴管把多 余的液体取出吗? 答:必须重新配制,因为溶质的质量减少导致溶液浓度 降低
4、转移(仪器: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 将上述冷却后的溶液转入指定容积的容量瓶 如何将烧杯中的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
玻璃棒引流
注意:①玻璃棒不与瓶口接触,防止溶液外流; ②玻璃棒一端应靠在刻度线以下,
5、洗涤
用蒸馏水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 一并注入容量瓶。 思考:为什么要洗涤玻璃棒和烧杯?
3、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
将溶质倒入小烧杯,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溶解,冷却至室温 注意: 1.搅拌时沿一定方向,控制一定速度。 2.玻璃棒不碰杯壁,不放在桌上 3.加水量应能把溶质全部溶解,但不要太多。
思考1:某同学为了加快 溶解速度,溶解时所加 的水为100mL,你认为可 以吗?
思考2:若浓硫酸需要稀释,应如何操作才是正确的?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然后沿着玻璃棒缓缓注入水中,不断 搅拌
配制溶液的实验仪器
专用仪器:容量瓶 1.构造:瓶体和瓶塞、磨口玻璃塞或塑 料塞
2.特点:①规格:100ml、250ml、500ml ②温度:20℃ ③瓶颈:刻度线
3.用途: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 (容量瓶不能用作物质反应或溶解的容器)
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漏 ②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或稀释的操作 ③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④热溶液需冷却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
⑦摇匀
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溶液配制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溶液配制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能力。
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XXX实验器材:1. 电子天平2. 烧杯3. 玻璃棒4. 量筒5. 胶头滴管6. 滴定管7. 洗瓶8. 移液管9. 实验记录本实验药品:1. 氯化钠(NaCl)2. 蒸馏水3. 标准溶液:0.1mol/L NaOH溶液实验原理:溶液配制是指将一定量的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本实验采用称量法配制0.1mol/L的NaCl溶液。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器材和药品准备好,确保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2. 称量溶质: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0.1g NaCl。
3. 溶解溶质:将称取的NaCl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 定容: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量筒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确保溶液体积准确。
5. 混匀:将量筒中的溶液倒回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6. 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干净、干燥的瓶中,密封保存。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称取NaCl的质量:0.1g2. 配制溶液的体积:100mL3. 溶液的浓度:0.1mol/L根据实验原理,计算NaCl的摩尔质量为58.44g/mol,故0.1g NaCl的物质的量为0.0017mol。
根据溶液配制公式:C1V1 = C2V2,其中C1为初始溶液浓度,V1为初始溶液体积,C2为配制后溶液浓度,V2为配制后溶液体积。
将实验数据代入公式,可得配制后溶液的体积为100mL。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过程中,称量NaCl时要注意准确度,避免误差。
2. 在溶解溶质时,应充分搅拌,确保溶质完全溶解。
3. 定容时,应仔细观察刻度线,避免误差。
4.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成功配制了0.1mol/L的NaCl溶液。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比重计、吸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等一般配制方法和基本操作。
3、了解特殊溶液的配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配制方法;了解特殊溶液的配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
四、教学课时: 4课时
五、课的类型:实验课
六、教学内容:
一、不同浓度的溶液在配制时的具体计算公式
1、由固体试剂配制溶液
[1] 质量分数:百分比浓度
计算出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固体试剂质量,用台秤称取,倒入烧杯,再用量筒量取所需蒸留水也倒入烧杯,搅动,使固体完全溶解即得所需溶液,将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2] 质量摩尔浓度:每1000g溶剂中溶解溶质质量
配制方法同质量分数。
例:计算用60g水配制2MNaCl所需NaCl质量; 如何配制?
[3] 物质的量浓度
配制方法:①粗配;②准确配:先算出配制给定体积准确浓度溶液所需固体试剂的用量,并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出它的质量,放在干净烧杯中,加适量蒸留水使其完全溶解。
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与所配溶液体积相应的)中,用少量蒸留水洗涤烧杯2—3次,冲洗液也移入容量瓶
中,再加蒸溜水至标线处,盖上塞子,将溶液摇匀即成所配溶液,然后将溶液移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加水(定容)——摇匀——贴标签。
2、由液体(或浓溶液)试剂配制溶液
[1] 质量分数
①混合两种已知浓液的溶液,配制所需浓度的溶液,计算方法:
②用溶剂稀释原溶液制成所需浓度的计算方法:
配制时应先加水或稀溶液,然后加浓溶液。
搅动均匀,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2] 物质的量浓度
①由已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稀释
②由已知质量分数溶液配制:先将原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化成物质的量浓度
二、配制方法:
粗配制:先用比重计测量液体(或浓溶液)试剂的相对密度,从有关表中查出其相应的质量分数,算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液体(或浓溶液)用量,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液体(或浓溶液),倒入装有少量水的有刻度烧杯中混合,如果溶液放热,需冷却至室温后,再用水稀释至刻度。
搅动使其均匀,然后移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准确配制:当用较浓的准确浓度的溶液配制较稀准确浓度的溶液时,先计算,然后用处理好的
移液管吸取所需溶液注入给定体积的洁净的容量瓶中,再加蒸留水至标线处,摇匀后,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备用。
例:用浓H2SO4粗略配50ml3MH2SO4溶液。
三、容量瓶、吸管、比重计使用
1. 容量瓶的使用
⑴细颈梨形平底带磨口塞的玻璃瓶,颈上有一标线,且在瓶上标有温度20℃和容积——表示
20℃时溶液充满到标线时液体体积。
规格有:50ml、100ml、250ml等。
⑵作用:用来准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容器。
⑶使用方法:选规格——检查密封性——洗净——用橡皮条系好塞子---洗净容量瓶。
⑷注意事项:①溶解搅拌(在烧杯中进行);②转移时用玻璃棒导流;③洗涤2—3次;④
加水至刻度下2—3cm处;⑤摇匀后不能再加水;⑥固体药品用天平或分析天平称,液体
药品用量筒或吸管量。
2. 吸管的使用
⑴两种:A:刻度型; B:单刻度大肚型——移液管
⑵作用: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
⑶使用:选吸管——洗净——用待量液洗2—3遍,右手拇指和中指拿住管颈标线以上的部位——
将它伸入液面以下1cm处(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左手拿洗耳球按吸——眼睛注视液体上升——液面上升到标线以上用右手拇指迅速按紧管口从器皿内取出吸管靠器壁放松食指,让液体流出直到刻度线(平视)——按紧食指移入待接器皿,尖嘴触器壁,器皿倾斜,管直立,放出液体。
⑷注意:①放液体时,容器倾斜,管直立,液体沿器壁流下;②最后液体不能吹出;(标有“吹”
字样的,要吹出)。
3、比重计的使用
⑴中空玻璃浮柱,上部有标线,下部为一重锤,内装铅粒。
分两种:一种是测量相对密度大于
1的液体,称作重表;另一种是测量相对密度小于1的液体,称作轻表。
⑵作用:测溶液相对密度(单位:g/cm3)
⑶使用方法:选择比重计——干燥洁净——轻放入液体中——扶住比重计上端,待不再摇动而
且不与器壁相碰时,即可读数。
四、实验操作练习
1、用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粗配制50mL0.2mol·L-1的CuSO4溶液。
2、粗略配制50mL3mol·L-1H2SO4溶液。
3、由已知准确浓度为2.00mol·L-1的HAc溶液配制50mL0.200mol·L-1HAc溶液。
4、配制50mL0.1mol·L-1SbCl2溶液(为防止水解应加入浓HCl)。
六、实验思考题及实验习题
附:根据所测溶液的比重,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查表及所测溶液的比重分别为:d 1 < d x < d 2
所对应的质量分数为:w 1%;w x%;w 2%
. (d 2 - d 1) ∶(d x - d 1). = . (w 2% - w 1% ) ∶(w x%. - w 1%) x% = ?(即为所测溶液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