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教学评价方法的简述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评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评价方法
抚顺城四校
一、语文学科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教师的发展与提高,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语文学科教学评价理论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并在“实施建议”专项提出“评价建议”,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评价观念,要摒除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评价体系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语文学科教学评价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评价标准体系全面、系统、本质地反映素质教育要求。按素质教育的目标将“优质语文课”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转化为一个个评价要素。每一个要素均具体化为一种事实陈述。各项评价标准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一个致密的功能结构,使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这样才有助于上课者和评价者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优劣成败。
2.个性化原则
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力及良好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完成“一般任务”: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及心理诸方面的素质。因此,教学评价必须凸现语文学科个性,其评价标准必须指向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3.普适性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课型多样,各年级的要求各异。要使一个评价体系应用于不同情况,必须使其具备较强的包容性和概括性。
4. 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使评价具有科学性。其次,评价既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和教改的新要求,又要考虑语文教学的现状和教师的实际水平,避免操之过急。再次,评价要突出重点,便于操作,不能过于繁琐。
5.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在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问题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要从关注教师的
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四、语文学科教学评价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和前提。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接受的可能制订,应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体现在教材中的目标内容具体化和细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内容。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目标是否得到落实:主要看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的进程是否围绕目标进行,以及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质量的选择必须确保“四性”即科学性、目标性、思想性、启发性。所选择的内容的深度要适宜,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掌握的,内容的广度要适当,学生所需要的相关材料要充足。要围绕教材内容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最能体现其教学基本技能的一个环节,主要看教师能否做到重点突出,如何突破难点,是否抓住关键,是否揭示前后内容的联系等。在安排教学内容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时,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具有层次性和条理性。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本身,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围绕目标与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评价着重从三方面去进行:首先看选择的方法能否为目标、内容服务,是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方法。再看方法的运用有没有把面向全体学生与注意因材施教相结合。有没有把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方法培养的有效性相结合。能否注重师生双方彼此情感的交流及信息反馈是否及时、调控是否得当、教育机智的发挥情况如何等。最后看教师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教学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看学生掌握的程度、能力培养的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收获,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即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接受程度,看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广度和深度如何。能否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回答问题、做练习,正确率高不高;在老师的启发下,思维的流畅性和深刻性强不强。课后运用各种测评手段,进行测试反馈,了解大多数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所预期的效果。
教师基本功:教学语言是专业语言,教师的普通话要标准、流利,课堂语言要洁净明快、准确生动、充满激情,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陶冶。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教态要自然、亲切,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的指导要有针对性,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教师板书要规范、工整,板书结构要切合内容和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要从语文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恰当选择,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其实效性。教学风格是教师长期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作风的结合和表现,是优秀教师成熟的具有个性化的和创造性的稳定状态的标志。在评课时要把握每个教师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并作出评价。
五、语文学科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准确。是否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否体现“学情”,把握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描述否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结构是否科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环环相扣;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读写时间、独立思考时间和合作交流的时间。
3.教学效果是否良好。一堂课好不好,首先就要看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多少提高。
4.教材处理是否正确、灵活。能否正确地把握教材,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及拓展。
5.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灵活。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改变原定教学方法。
6.教学手段是否恰当、自如。是否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媒体的运用能否做到操纵自如,应尽可能减少因媒体操作而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7.教学理念是否端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地位是否确立,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8.教学机智是否灵活。能否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
9.教师素质是否良好。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语言、教学板书及媒体运用等。10.是否有普遍应用的推广价值。能否向听课者传达某种新的教学理念及在这种理念下的某种具体操作方式。
六、语文学科教学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形成性评价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主要用以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性评价是某一教学活动后的结果评价,重在评价学习成效。大力加强形成性评价,可以强化评价的反馈和调节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加强平时"的做法,改变传统的依据期末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平时的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答问、作业完成、单元测查、分项考核、日常观察等形式。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而且使教学评价成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2.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定量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以评比学生在集体内的相对位置。定性评价是检查评定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既定的学习目标之间有无差距。定量评价容易以集体内他人的情况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从而形成学生名次的排定。定性评价是以某种目标为基准的评价,评价的是目标的达成度或标准的满足度。定量评价容易造成学生内部激烈竞争之后的两极分化,使暂时后进的学生焦虑自卑,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持续发展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定性评价以某种预定的目标为标准,能够将集体内部名次之争的矛盾转化为学生个体与外部学习目标的矛盾,激励全体学生向着学习目标不断迈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定量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往往是分数和名次。定性评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结果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分数的,也可以是等级的,可以是评语的,也可以是多种方式的综合。其实,评价结果呈现方式的选择是外在因素,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结合中,如何以定性评价为主还得取决于我们正确的思想观念。
3.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