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疗法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恶疗法
摘要:心理疗法是康复方法之一。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因素,对患者进行训练、教育和治疗,用以减轻或消除身体症状,改善心理精神状态,适应家庭、社会和工作环境。包括:心理咨询、支持性心理治疗、领悟治疗或说理治疗、信念治疗、放松治疗、行为治疗、集体治疗等。而一些常用的临床行为治疗主要是基于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发展而来,旨在解决个体的酒精依赖、吸烟成瘾、强迫观念、焦虑症、恐惧症、高血压、偏头痛等伴有明显生理症状的行为,如厌恶疗法、系统脱敏法、冲击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其中有一种临床行为疗法暗合了古代的“以毒攻毒”的思想,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早有运用。它就是厌恶疗法。本文欲以多种常见案例作为参考研究案例,对其进行了具体剖析和归纳,并根据一些文献探讨厌恶疗法的实际应用范围和效果,然后对厌恶疗法进行全面的陈述,加以分类总结.。关键词:厌恶疗法内隐致敏法心理疗法行为治疗法
1厌恶疗法的含义与历史
厌恶疗法是一种较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做法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使患者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它是应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厌恶疗法的特点是,治疗期较短,效果较好。这一疗法也是行为治疗中最早和最广泛地被应用的方法之一,而且从资料看,也确实是源远流长,由来已久。
厌恶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虽然历史不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早有运用。例如,在我国农村,古来就有采用延长哺乳期避孕的情况,儿童到6、7岁时还未断奶,造成不良习惯。等到要断奶时,想用说服的办法禁断儿童这种不良行为很困难。民间采用的断奶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在乳头上涂些黄连一类的苦味剂,儿童在吸吮1、2次后,就不敢再提吮乳要求。另一种办法是在乳房上涂难看的颜色,使儿童望而生畏,此后连吮奶的尝试都不敢再有。这两种断奶方法就是利用了我们现在所讲的厌恶疗法。当然,那时还是朴素的,并没有揭示其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追根溯源,可以说中医的行为疗法很早就已经开始运用厌恶疗法了。《世医得效方》曾记载: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的家人把他手脚捆绑起来,放一坛酒在酒鬼口边,其酒气冲入口中,病者急着想喝,他的家人坚决不给他。一会儿病人吐出一块瘀血。家人将瘀血放入酒中烧煮。瘀血形状难看,又散发出恶臭味。这个嗜酒如命的人从此以后一滴酒都不敢沾。《吴鞠通医案》载:有个姓章的病人,不时脱光衣裤上大街,吴鞠通一边用小竹板打他,一边命令其穿衣服,患者知痛后而自己穿衣,穿衣后酒稍微清醒了。两个医案中一个病人是饮酒成瘾,一个是露阴癖患者。看来,不仅仅是当今人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古人也一样。既然症状相似,解决的方法也异曲同工。中医行为疗法的厌恶疗法在治疗原理上与现代行为疗法的厌恶疗法原理相同,都是把可以令患者产生厌恶情绪的感觉刺激与其病态行为紧密结合起来以矫正其病态行为的方法。现代行为疗法在选用厌恶刺激时更为慎重,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承受能力,并制定了现代临床心理学从业人员伦理守则以规范治疗行为。
40年代,临床医师使用了厌恶疗法治疗酒精依赖。先让病人服吐酒药,或注射阿朴吗
啡,在即将出现恶心、呕吐时,即让病人饮酒。如此每天1次,重复7-10次,直到病人单独饮酒也出现恶心、呕吐,对酒产生了厌恶情绪,而自动停止酗酒。以后每月仍可作1-2次巩固性治疗。据莱默等对4096例此种方法戒酒治疗疗效统计,一个疗程治疗后,维持戒酒5年以上者占38%,维持10年以上者占23%,其余的人以后又继续饮酒。
现代临床心理医师也在使用这种方法帮助人们戒酒,让嗜酒者服吐酒石,或注射阿朴吗啡、吐根碱,在即将出现恶心时,让嗜酒者饮酒。如此每天一次,重复7~10次,直到嗜酒者不使用药物而单纯饮酒也出现恶心,对酒产生厌恶情绪止。此即说明条件反射已充分建立,以后每年仍可作1~2次巩固性治疗。据莱蒙(Lemere)所行的4096例以此种方法戒酒的效果统计,一个疗程治疗后,维持戒酒5年以上者占38%,维持10年以上者占23%,其余的人以后又继续喝酒。
2厌恶疗法的适用范围
厌恶疗法多用引起躯体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结合,使病人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感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
纵观全文,从本文所举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此疗法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成瘾行为和物质滥用或依赖(如烟瘾,酒瘾、毒瘾,网络成瘾),各种性行为异常(异装癖,恋童癖,露阴癖,窥阴癖,摩擦癖,恋物癖),某些适应不良性行为及一些强迫观念、强迫行为。
厌恶疗法对于酒瘾、戒烟、贪食、吸毒和性变态者效果较好。通过对患者的条件训练,使其形成一种新的条件行为,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行为。
3厌恶疗法的基本原理
厌恶疗法的原理是经典条件反射。
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即所谓的“以毒攻毒”法。
4厌恶治疗法的类型与运用
4.1厌恶疗法的类型
橡皮圈厌恶性条件法
该法是最为简便易行的方法。主要利用拉弹预先套在患者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圈,作为非条件性的厌恶刺激,用以抑制患者己发生的各种行为问题"当儿童出现自身难以控制的咬指甲,拔毛发等习惯时,可用此法.这种方法虽简单易行,但操作必须正确,否则效果不佳甚而无效。治疗者在建议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明确告诉患者操作的要求:
(1.)将橡皮圈套于手腕上,出现不良行为时即拉弹橡皮圈"拉弹时必须稍用力,以引起手腕部的疼痛感.
(2).拉弹时必须集中注意力计算拉弹次数,直到不良行为消失。拉弹如在300次以上,不良行为仍不消失,需考虑拉弹方法是否正确。如果方法正确,则说明此法对该儿童无效,另选他法. .(3)每日需对矫正情况作详细记录。这对某些具用各种强迫性动作的病人较为有效。
电击厌恶疗法
即将求治者习惯性的不良行为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一旦这一行为反应在想象中出现就予以电击。电击一次后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反复电击多次。治疗次数可从每日6次到每二个星期一次,电击强度的选择应征得求治者的同意。
药物厌恶疗法
即在求治者出现贪恋的刺激时,让其服用呕吐药,产生呕吐反应,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消失。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饮食有关的行为障碍,如酗酒、饮食过度等,其缺点是耗时太长,且易弄脏环境。
社会不赞成厌恶条件法
该法主要运用图片、影视、舆论和想象等手段使患者在做出不良行为的同时产生一种社会制约感,从而在心理上造成威慑作用。有关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对具有强迫性偷窃行为的儿童很有效果。有一小学四年级儿童,该儿童家境优越,所提要求一般均能得到满足,却喜欢盗取他人玩具和家中钱财.这实际上是一种强迫性偷窃行为"为此,治疗者建议父母采用社会不赞成厌恶性条件法加以矫正:
(1)让这个孩子反复观看电视录像中小偷偷窃时被当场捕获的情景,同时屏幕上要大写特写形式着重渲染被偷单位或个人对小偷行为表示气愤、厌恶和不屑的表情。
(2)可在此时要求他自己拉弹手腕上的橡皮圈,目的是使孩子体验到偷窃行为的可鄙和可耻。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后,孩子恢复正常生活。
提示想象厌恶疗法
即将施治者口头描述的某些厌恶情境与求治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厌恶反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此疗法操作简便,适应性广,对各种行为障碍疗效较好。为了改变性变态行为,有人也使用过此种疗法。如在恋物癖求治者头脑中出现窃取恋物的观念或出现此种行为之际,就口头要求患者通电或是用针刺痛自己,重复结合多次之后,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此类适应不良行为。此外有人用同样的方法治疗习惯性肌肉抽动症。Philpott医师在治疗强迫观念时,也使用过类似的方法,他用的不是疼痛刺激;而是当求治者每次出现强迫观念时即自动停止呼吸,用憋气导致的窘迫感来抑制强迫观念的涌现。
内隐致敏法
在想象中主动呈现厌恶景象,并让这一景象与某种适应不良的冲动(或行为)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例如性变态患者,当其出现这方面的欲望或行为时,让自己立即闭上眼睛,想象面前站着一个高大警察,面孔冷峻,手里拿着镣铐在盯着他。或是回忆过去被拘留、被群众愤怒申斥的场面,以达到减少与控制此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效果。除此之外,有心理医师还设计用想象恶心呕吐来抑制酒瘾或贪食症,但想象的方法究竟不如实际的、具体的给予的刺激那样有效。通过想象厌恶刺激来矫治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对于隐入悲观失望状态的失恋青年,内隐致敏法对于痴情有一定的效果。有人说内隐致敏法所起的作用与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镜相同。
4.2厌恶疗法的灵活运用
厌恶疗法的治疗方法、次数和时间应根据不同病种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