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梁启超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

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

’’梁启超认为()A.宗法制度最早起源于周代B.宗法制度影响至今C.家方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D.族比国家更重要2.(4分)汉代继承了秦朝抽取人头税的做法,规定:年龄在15到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需缴纳5倍于常人的人头税。

这主要反映了汉代()A.鼓励人口生育B.女性社会地位低C.社会矛盾尖锐D.政府管理能力差3.(4分)《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如图所示。

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

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B.民众的税收负担沉重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D.财政困难和军备废弛4.(4分)明代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行省之下有府、州、县,县是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的最基层单位。

每个县有一个县官,根据省籍回避制度,必须由非本省出身者担任。

明代推行“省籍回避制’’()A.激化了社会矛盾B.有利于中央集权C.净化了官场风气D.推动了地区交流5.(4分)如图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

这表明当时()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消费仍以土布为主C.近代化因素在增加D.国内市场不断扩大6.(4分)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o“这一年()A.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7.(4分)1955年,一本面向农村的宣传读物上说:“(有些人)看到食糖、食油供应不够充分,就埋怨政府重工业发展多了,要求多发展轻工业,这是不对的。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古代农业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C. 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D. 古代农业完全依赖自然,没有水利设施答案:D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推行分封制D. 废除货币制度答案:A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削弱了士族势力D. 以上都是答案:D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包括:A. 宣扬国威B. 促进海外贸易C. 寻找建文帝D. 传播佛教文化答案:A5.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 建立了中华民国D. 完成了土地改革答案:C6.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民主和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强调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D. 促进了中国思想解放答案:C7.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包括:A. 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C.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 以上都是答案:D8.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场政治运动B. 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C. 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D.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C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A. 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B.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C. 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D. 以上都是答案:A10. 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B. 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C. 完全由中国主导,其他国家无参与权D. 推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王朝。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推行郡县制C. 汉朝实行三省六部制D. 明朝设立内阁答案:C解析: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而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政治制度。

2. 以下哪一项不是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A. 开放的对外贸易B. 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和平交往C. 频繁的军事扩张D. 派遣使节到外国学习答案:C解析:唐朝时期,对外政策以和平交往为主,虽然也有军事行动,但并非频繁的军事扩张。

3.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经济的显著特点是:A.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B. 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 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解析: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

4.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清朝晚期的一场自救运动B.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C. 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D. 完全排斥西方文化答案:D解析:洋务运动并非完全排斥西方文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

5.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包括: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建立了中华民国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独立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未实现国家的完全独立。

6.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B. 提倡民主和科学C. 反对儒家思想D. 完全否定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儒家思想,但并非完全否定传统文化。

7.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次伟大斗争B.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C. 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D. 中国是二战的战胜国之一答案:D解析:中国是二战的战胜国之一,但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次伟大斗争,与二战的胜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023年高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含答案

2023年高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含答案

2023年高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A卷)高三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汉代史学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谈及某一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有法无法,因时为业。

有度无度,因物与合。

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

”下列言论出自该学派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D.“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答案】C【解析】据材料“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有法无法,因时为业”可知,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故选C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是法家思想,排除A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出自荀子《天论》,排除B项;“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大意是想天下得到好的治理,而厌恶混乱,那就应该全部相爱,交互得利,是墨家“兼爱”思想,排除D项。

25.南北朝时期,北方人保持家族成员间的密切联系并共享财产,登记户籍时经常会十几户人家都注册在同一个家族之下,而南方的家族则倾向于分财产,所以宅子也都会各自分出来。

新课标高三历史模拟精品试题(附答案)-9页文档资料

新课标高三历史模拟精品试题(附答案)-9页文档资料

新课标高三历史模拟精品试题(附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卷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不写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江苏南京质检)下列文学体裁的繁盛,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密切相关的是①汉赋②唐诗③宋词④元曲⑤明清小说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⑤【解析】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出现都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的结果,这些文艺形式适合市民阶层的情趣和欣赏口味。

【答案】C2.(江苏南京质检)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

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自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瓷器工场【解析】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产品最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因为官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答案】A3.(江苏南京质检)15世纪中期,某西亚商人到意大利经商,他发现当地人热衷于讨论A.知识与美德的关系B.教会与上帝的关系C.人性与神性的关系D.民主与法制的关系【解析】15世纪中期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被称为“人的发现”。

知识与美德是苏格拉底探讨的主题;教会与上帝的关系是宗教改革时期人们关注的主题;民主与法制是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关注的主题。

【答案】C4.(江苏南京质检)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6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8分)1. “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下列文化遗存时期与材料描述相符合的是A.半坡文化时期B.仰韶文化时期C.龙山文化时期D.河姆渡文化时期2. 有学者说:“如果在分析隋唐五代的儒学时,只顾及经学而忽视其他,便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这主要是因为隋唐时期()A.统治者以儒学为主导B.儒释道三家相互影响C.儒生囿于儒学的樊篱D.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3. 西晋和东晋政权面临着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未曾铸造铜钱。

但在民间,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

这表明当时()A.经济控制逐步弱化B.传统义利观念废弛C.商品经济仍具活力D.抑商政策未能实施4. 郑燮擅绘墨竹,继承传统,又突出个性。

他画的墨竹疏密相间,挺劲孤直,具有一种孤傲之气。

他重视以诗文点题,将书法意识穿插于画面形象之中,形成诗、书、画三者合一的效果。

下列对此类绘画表述正确的是()A.以社会生活风俗为题材B.主要反映皇帝文治武功C.承载着宣传教化的功能D.是一种综合型艺术5. 下面两幅图片是天津不同时期的两座报时建筑,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国近代习俗全盘西化B.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C.中国已融入全球化潮流D.民众时间标准开始统一6. 据史载,洪、杨等人在全体军民中推行禁欲主义,虽夫妻同宿也被问斩,而自己则大搞多妻制;首义诸王的净桶、夜壶均以金造,大小官员群起效尤,“臂必带镯,手必戒指,广西、湖南人鲜有不备者,无金则银”。

部编人教版2024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及答案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编人教版2024年历史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图2是距今4700年至4100年的河南郝家台遗址出土的部分农作物遗存,通过分析鉴定可知,郝家台遗址农作物结构以粟为主,黍为次,兼有少量稻和大豆。

据此可知,当时郝家台地区( )图1 图2A .具有仰韶文化的特征B .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C .是原始农业的发源地D .以石器锄耕方式为主2.据里耶秦简显示,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往来公文的接收与发出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录了年、月、日,还精确到时辰。

据此可推断,秦朝官署集中办公时段大致为地方时早上六七点至下午四五点;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

这说明秦朝( ) A .监察机构较为完善 B .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 C .基层管理事无巨细D .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3.据考古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与窖藏中,发现的波斯银币就有三批、三十余枚。

《南史·吴平侯景传》称“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岁十余至”。

《南齐书·东南夷传》也称广州“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海外贸易占据主导 B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4.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解试”与“省试”两级。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XXX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XXX,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XXX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XXX曾对XXX 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

”上述现象说明宋代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特色,这客观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科技最为发达。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

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

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

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

此画旨在说明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

B。

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

在中国,自由平等观念的普及与推广与维新变法运动密不可分。

在这一时期,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呼吁废除科举制度、平等课税等措施。

这些观念逐渐渗透到广大民众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C。

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在维新变法时期,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呼吁女性平等,提倡女子教育、女子解放等措施。

这些措施的推行,使得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D。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上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上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宁波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考古学家曾在湖北郧县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和300多件石制品,距今约100万年。

其中,2022年发掘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由此可知,“郧县人”()A.头骨最为完好,最早迈进文明时代B.从事渔猎和采集,成为食物生产者C.过着群居生活,进入氏族公社阶段D.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2.“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这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茂陵》中的诗句,描述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景象。

该景象的出现缘于()A.汉武帝设中朝B.张骞出使西域C.汉设西域都护府D.甘英出使大秦3.据《北京历史地图集》记载,金中都城从南门——丰宜门向北,过龙津桥、宣阳门(丹凤门)、千步廊御道,直抵宫城南门——应天门;过应天门,便进入宫殿群,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大安门、大安殿、宣明门、仁政门、仁政殿、昭明宫、昭明门,一直到宫城北门——拱辰门;出拱辰门外又是一条笔直的大街,一直通向中都城北门——通玄门。

由此推断,金中都城的“轴线”()A.体现女真族吸收中原王朝文化B.具有行政、防御、商业的功能C.适应女真族草原迁徙生活习俗D.成为元、明两朝北京的中轴线4.有史家认为,及至清代,总督、巡抚成为省级正式的行政长官,几经调整后定型为18行省,8总督、15巡抚的格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B.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开始出现C. 科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 科举制度在清朝末年被废除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主要观点?A. 强调个人价值和尊严B. 重视古典文化的复兴C. 倡导宗教改革D. 强调理性和科学精神答案:C3. 以下关于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B. 工业革命使得手工业生产方式被机械化生产方式所取代C. 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人阶级的贫困和剥削D. 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4. 以下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B. 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C. 法国大革命导致了拿破仑的崛起D. 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事件答案:D5. 以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C.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迫签订了《凡尔赛条约》D.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答案:D6. 以下关于冷战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冷战是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对峙B.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进行了多次直接的军事冲突C. 冷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D. 冷战最终以苏联解体而结束答案:B7. 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与亚洲、非洲的贸易往来B. 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开始C. 新航路开辟使得欧洲国家开始直接从美洲获取黄金和白银D. 新航路开辟使得欧洲国家开始大量使用奴隶劳动力答案:D8. 以下关于启蒙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B. 启蒙运动主张理性、自由和平等C. 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D.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答案:D9. 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B. 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社会主义C.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D.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答案:D10. 以下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侵略扩张B.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C.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D.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答案:D11. 以下关于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B.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C. 冷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的局部冲突和战争减少D.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合作和对话成为主流答案:C12. 以下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古代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B. 古代埃及文明以金字塔和法老的陵墓著称C. 古代埃及文明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达到鼎盛D. 古代埃及文明对后世的数学、天文学和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C13. 以下关于古代希腊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B. 古代希腊文明以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著称C. 古代希腊文明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鼎盛D. 古代希腊文明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C14. 以下关于古代罗马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古代罗马文明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B. 古代罗马文明以法律体系和建筑艺术著称C. 古代罗马文明在公元前1世纪达到鼎盛D. 古代罗马文明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产生了。

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向外传播的主要是粟、黍、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等。

古代中国的历代政治疆域基本上都小于文化上中国的范围。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A.侧重经济交流B.崇尚和平交往C.凸显对外开放D.强调多元互鉴2.汉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均输》篇,其中的算题,反映了当时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并且严格规定运输行程的情形。

这体现出数学成就的发展得益于()A.政府的高度重视B.经济计划的制订C.生活的实际需求D.交通运输的发展3.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大量南迁,建立众多汉化政权,“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

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4.租庸调是均田制时期的赋税制度,它以身丁为本,是一种以丁口为纳税对象的制度;两税法以资产为本,将土地及其他资产作为纳税对象。

这种变化反映出()A.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B.国家财政收入趋于稳定C.百姓的赋税负担更加沉重D.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5.明朝江南地区有诸多士大夫在家族设置义田,赡族救贫。

士大夫们还制定义田管理条规,将义田的土地册上报户部钤印下发府县确认,以为凭据,以期“家法之永赖国法”。

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是()A.强化政府的基层治理B.保障宗族救助的落实C.弘扬耕读传家的精神D.营造和睦的宗族关系6.1662年,康熙皇帝钦批将宁古塔昂邦章京升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

作为东北北部的边疆大吏,宁古塔将军负责管辖本地区的驻防官员、兵丁粮饷、调兵出征、开垦荒地,还兼管朝贡、商贾杂税、刑狱缉拿等事务。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1.亚里士多德在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似乎把治权寄托于少数好人(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真理,看来这是比较可取的制度。

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

”据此,亚里士多德()A. 认为多数人民主也存在着弊端B. 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借鉴意义C. 主张贤良政治与民主政治结合D. 认为贤良政治是最可取的制度2.“奴隶是根据万民法的制度,一人违反自然的权利沦为他人财产的一部分……一切奴隶地位没有任何差别”“对于一切被释放的自由人(原奴隶),不问被释放者的年龄、释放者的权益或释放的方式,一律给予罗马公民资格”。

由此可见()A. 万民法已取代公民法B. 奴隶作为法律客体受到保护C. 法律赋予奴隶人格平等D. 罗马人均为社会的权利主体3.《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一文中指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

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

本文反映援助西欧政策的实质是()A. 防御共产主义的威胁B. 缓和欧洲的经济失调C. 稳定资本主义自由制度D. 打击一切极权主义运动4.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佘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

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

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A. 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B. 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C. 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 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5.“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243724Z)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243724Z)历史试题(解析版)
4.隋以前,虽然出现了不少图经、图志和图记,但它们多为郡县或私人加以编制,没有全国统一 形式。隋朝建立后疆域有了新的变化,地方志的编写多由官方主持,要求突出新划分的州郡的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和山川地貌等情况。这一变化( )
A.旨在规范地方志编写程序B.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C.缓解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D.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5.清朝的《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中有“今之谈荒政者,不越二端,曰义仓,曰社仓,此预备而敛散也;曰平粜,曰常平,此预备而粜籴者也……万世理荒之上策在是矣。今欲为生民长久之计,则常平仓断乎当复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恤农成为古代社会救济的动因B.财物积蓄是应对突发灾害的唯一手段
C.古代政府重视救济的现实效果D.规范市场管理以防止商品流通无序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考查董仲舒思想。根据材料,道家讲究阴阳相交,产生冲气以为和,即崇尚阴阳和谐,但是董仲舒提出“贵阳而贱阴”,目的是论证人间的政治伦理秩序即君为阳臣为阴,因此“君尊臣卑”德为阳,刑为阴,而德阳刑阴,他的这一思想迎合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德伦理是儒家思想范畴中的,排除A项;董仲舒是将道家的阴阳和谐思想改造成具有等级观念的现实伦理需要,并未背离原始儒学中的和谐思想,排除B项;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成为汉武帝时大一统的理论基础,但材料却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福建泉州
广惠肇碧山亭
1870年
广州、惠州、肇庆
潮州西河公会
1880年
广东潮州
三和会馆天后宫
1883年
广西和广东高州
A.新加坡女性的社会地位较高B.移民推动了中华文化外传

2024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带答案

2024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带答案

2024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带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规模,地跨欧亚非三洲,控制着整个地中海流域。

为管理好各地,罗马帝国设置多种机构,其中包括①“总督”②“行省”③“逻各斯”④“主席团”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下列哪一项不是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A. 理性B. 自然C. 人性D. 自由3、下列哪一项不是战国时期墨家反对的A. 反对各国攻伐B. 反对根本利己主义C. 反对儒家“人之初,性本善”D. 反对统治者追求富贵享受二、非选择题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中央与地方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密切相关。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制度之一,其中,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国家将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和决策。

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国家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这种制度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特权,为人才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稳定。

此外,中央集权制度还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央集权制度使得各地官员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决策,避免了地方分裂和割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材料二:在西方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地方政府只是皇帝的代理人。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古罗马帝国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在西方历史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并不是很长远。

随着教会势力的兴起和封建制度的瓦解,西方社会的权力逐渐分散,不再集中于中央政府。

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西方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异同点?(2)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有哪些?(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度的看法。

高考历史模拟测试(附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测试(附答案)

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注意:请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第二卷“选择题答题表”相应的空格里。

1.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 B.争夺人口、土地的兼并战争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尊王攘夷”,维护周天子统治地位,2. 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③采用的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使流民与土地结合,利于社会稳定与生产发展的主要措施是A.府兵制 B。

重农抑商政策 C.屯田制度 D.改用银两收税4一我国古代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的科技成就有①造纸术②印刷术③地动仪④指南针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5。

清朝前期实行的“摊丁入亩”赋役改革有利于A,人口自由流动 B,土地兼并 C.稳固自然经济 D.减轻地租6。

之所以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步,是因为它A.由总理衙门领导 B.有限地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C.建立了第一支海军 D.最先创办了新式学校7.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并包含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保障政策的现代化方案是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派的“自强”“求富”C.《资政新篇》— D《应诏统筹全局折》8。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这主要指它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B.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的依靠力量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进—步瓦解了自然经济9.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主要“新”在A 斗争的对象发生新变化B 斗争的领导力量发生新变化C.斗争的性质发生新变化 D.斗争的任务发生新变化10.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A.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B.确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C 指出了民主革命的动力 D.决定加入共产国际11.《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第Ⅰ卷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注】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

因为万民法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3.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B.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D.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革命圣地延安4.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

……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A.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5.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

”为此,美国A.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 B.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6.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7.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8.“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的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包括①美国开始了“新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②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③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④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9.有人在评价北美自由贸易区时说: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既存在着美加之间的“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着美、墨与加、墨之间的“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而且此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有别于欧盟或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看起来有些“另类”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

这里的“新”主要是指A.三国的合作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B.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C.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10.“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明清进步思想彻底批判儒家文化B.明清进步思想主张实事求是C.明清进步思想批判继承儒家文化D.明清进步思想反映平民需求11.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主张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第Ⅱ卷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3题,共56分。

12.(21分)近500年来,人类历史加速发展,迥异于此前缓慢变化的漫长历史年代。

有学者认为:在这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500年中,“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取决于‘国家能力’的强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也进入到了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

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潮之一,它与尊君论相反又相承,共同构筑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氛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现的政治理念称之为‘新民本’”。

引自冯天瑜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1)比较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的不同。

(4分)材料二近500年来,“国家能力”的消长很大程度取决于国家的海上实力。

英国在近代历史上长期居于首屈一指的世界强国的地位也是与英国的海上实力分不开的。

(2) 依据 16至 18世纪的历史,分析英国是如何扩展其海上实力的?这种实力对英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用如何?(8 分)材料三 19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国家能力此消彼长,深入影响着世界格局。

经济实力是国家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

近代中国与西欧 GDP 变化对照表作者:A.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3) 依据统计图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5 分)材料四 20世纪后期的时代特点,一是国际关系体系相对稳定。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基本结束,殖民体系瓦解,主权国家林立,各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国际形势在逐渐从政治革命转向经济竞争。

二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对立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从激烈的冲突、对抗性竞争向交往合作性竞争方式转变。

引自依据黄凯锋主编《历史与现实的交响---改革开放三十年专题研究》(4)近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与这种形势相应,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做出怎样的决策?(4分)13.历史上欧洲曾是战争最频繁的地区,其极端表现是两次世界大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4分)材料一:有关欧洲形势的历史漫画:(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欧洲的什么历史现象?(2分)从图片可知法德处于欧洲大陆矛盾的中心,简述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法德两国的百年恩仇。

(6分)材料二:图1是欧洲的宣传画;图2阴影部分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的发展过程图1 图2(2)观察图1、图2,二战后,欧洲却一反千百年的历史常态,引发人们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思考。

以“法德和解——和解的力量远大于仇恨”为主题,评述20世纪以来法德和解之路。

(16分)14.(20分)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

“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

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

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

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

──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康有为对待“祖宗之法”的看法并简要评论。

(8分)历史参考答案:CDDAB CCCDC Bl2.(21 分)(1) 先秦时期:孟子提出 “ 民贵君轻 “ 的思想 ,(1 分) 主要目的是维护君主的统治。

(1 分)明末清初 :抨击君主专制 ,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1 分)主张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1分)(2) 海上实力的扩展 : 利用大西洋航路中心得有利条件 , 进行对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2 分)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 , 取得海上霸权。

(2 分)影响 :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引发资产阶级革命;(2分)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和市场条件。

(2分)(3)状况 :始终停滞不前, 从 GDP 领先西欧到大幅度落后。

(2 分)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1 分)长期战乱的影响(1 分)晚清和民国历任政府的搜刮。

(1分)(4)形势:殖民体系瓦解,从政治革命转向经济竞争。

(1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抗转向合作与竞争。

(1分)决策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实行对外开放。

(2分)13.(1)历史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

百年恩仇:19世纪中期,法国阻挠德国统一导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德国被迫签订《凡尔赛和约》;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法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6分)(2)背景:政治上:二战后德国战败被分区占领,进行了根除法西斯的民主改革,吸取战争的教训,法国受二战重创,西欧普遍衰落;外交上: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