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达成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对齐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对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起着桥梁的作用,连接着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而课程标准则是学习目标的具体体现。
只有将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紧密衔接,才能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特点,制定的期望学习成果。
确定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
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教师可以参考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学校教学要求,确保学习目标符合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二、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课程标准包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学习的指导。
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国家对教育的要求进行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教师需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学生在各个学科上应该达到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
三、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对齐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对齐是教学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安排和布置教学内容,同时要参考课程标准,确保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紧密结合。
对于每个学科而言,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对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的对齐:学习目标应基于学科的核心知识点,而课程标准则明确了这些知识点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中的知识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2. 技能的对齐:学习目标应包含学科相关的基本技能要求,如阅读、写作、实验操作等。
课程标准对于这些技能的要求往往是明确的,教师可以据此确定学习目标中的技能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
3. 思维能力的对齐:学习目标不仅应关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分析、推理、创新等。
课程标准提供了相应的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中的思维培养内容,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目标制定与达成
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目标制定与达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制定和达成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等。
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各阶段的具体目标,把握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结构、逻辑体系以及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明确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制定准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例如,在数学学科中,教师要了解不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以及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
对于“函数”这一概念,教师要明确在不同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度,如初中学段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函数,高中学段则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教师要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与学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对于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的起点要适当降低,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单词量较少,语法知识薄弱,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要侧重于词汇和语法的讲解与练习;而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要求,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明确教学目标的维度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涉及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
如何有效运用课程标准与教案实现教学目标
如何有效运用课程标准与教案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指导,通过合理运用课程标准和教案,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课程标准的作用及应用;二、教案的编写与实施;三、运用课程标准与教案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与策略。
一、课程标准的作用及应用课程标准是对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规范和界定的文件。
它具有指导性、统一性和科学性,对教学工作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效运用课程标准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学到符合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课程标准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计划的依据,合理安排课时和授课顺序,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性。
最后,课程标准可以帮助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案的编写与实施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详细设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
编写合理的教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案的设计要科学合理,突出重点,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便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操作。
在实施教案时,教师应根据教案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反馈,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三、运用课程标准与教案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与策略1.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充分理解课程标准,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并通过教案的编写将这些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的任务。
2.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方式,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情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4. 注重课堂评价与反馈: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与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并进行及时纠正。
教学教案的目标与目标达成度评估
教学教案的目标与目标达成度评估在教育教学中,教学教案是一项重要的工具,用于指导和规划教师的教学活动。
教学教案的目标是明确教学的目标,并评估学生对这些目标的达成度。
本文将探讨教学教案目标的确定以及目标达成度的评估方法。
一、教学教案的目标确定在编写教学教案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需要具体、清晰、可衡量。
以下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几个关键步骤:1. 分析教材和课程标准:仔细阅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教育部门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期望。
2. 确定知识、技能和态度目标: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3. 分解目标:将宏观目标细化为微观目标,便于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现。
4. 设定目标和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和能力,设定具体的目标和学习任务。
二、目标达成度评估方法目标达成度评估是评价学生对教学目标掌握程度的过程。
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来了解学生对目标的实际掌握情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目标达成度评估方法:1. 问答互动:教师通过提问学生来评估他们对目标的理解程度。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问题,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实际操作:对于一些实践性的目标,学生需要进行实际操作来展示掌握程度。
例如,在化学实验课中,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来测试他们对实验步骤和原理的理解。
3. 作业和测试: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和测试来评估学生对目标的掌握情况。
作业可以是书面作业或者小组合作项目,测试可以包括笔试和实验考核。
4. 观察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估其对目标的达成度。
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双向反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反馈是目标达成度评估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回馈学生的表现,并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三、教学教案目标达成度评估的意义教学教案目标达成度评估的意义在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评估的一些重要意义:1.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评估目标达成度,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教学目标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数学是一门需要系统学习与实践的学科,而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展开讨论。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目的,也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
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所教授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要求。
通过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所需的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更好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到了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3.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具体描述和要求,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同时,评价结果也能够为教师提供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反馈,以便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
二、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制定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目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与国家课程标准相一致。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中对于数学教学的要求,明确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确保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2.反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该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根据本单元所要讲授的具体知识和技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例如,如果本单元是关于平面几何的教学,那么教学目标可以包括认识、描述和运用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等。
3.考虑学生特点: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数学基础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的难度和要求,以便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达到目标。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对接计划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对接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在教育领域,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精准对接是实现优质教学的核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特制定本工作计划,旨在促进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高度一致,提升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要环境与部门:本计划将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涉及教育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教师群体及学校。
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各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
2.分析现有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评价体系等,确保其与课程标准相契合。
3.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4.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实践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5.定期进行教学评估,监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数据分析:通过对教学成果、学生满意度、教师反馈等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评估本计划的有效性。
1.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对接重要性的认识。
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3.加强区域协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公平性。
4.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有信心实现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有效对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对接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需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不符、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解决这些问题,制定本工作计划,旨在推动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精准对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工作内容1.研究课程标准:组织专家团队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及其之间的关系。
2.分析教学资源:对现有教材、教案、评价体系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其与课程标准相契合。
3.教师培训: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对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设定的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达成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
教师应当明确目标,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出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学目标应当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教学大纲对于学生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然后将这些要求具体化为可操作的目标,以便指导教学活动的展开。
其次,教学目标应当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契合。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潜力,使得目标的设定更具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
最后,教学目标应当具有明确性和可测性。
教学目标应当明确指出学生所需掌握的具体知识、技能和能力,并明确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展示出来,以便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二、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的设定只是教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这些目标。
以下是几个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当提供清晰的指导和教学资源。
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掌握所设定的目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如讲解、示范、实验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其次,教师应当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积极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奖励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目标的达成中。
最后,教师应当提供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达成的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学生是否成功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教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基于课程标准设计和撰写一份全面的课程教案,以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并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使其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案目标:1. 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符合。
2. 设计具有清晰结构和逻辑性的教学步骤。
3.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教案步骤:一、教学目标设定(5分钟)1. 确定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2. 根据课程标准,将目标分解为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
二、教学准备(10分钟)1. 确定教学资源,如教科书、课件、多媒体资料等。
2. 准备教学材料,如练习题、实验设备等。
3. 确定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
三、引入新知识(15分钟)1. 通过提问、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3. 介绍新知识,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知识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供拓展材料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学习成果评估(10分钟)1. 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估任务,如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报告等。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六、教学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2. 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节课做出改进和调整。
教案特点和建议:1. 教案内容应与课程标准紧密结合,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 教案步骤应具有逻辑性和清晰结构,便于教师实施和学生理解。
3. 教案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教案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 教案应设定合适的评估任务,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总结: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撰写,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教案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对接
教师教案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对接【教师教案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对接】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而课程标准则是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规定了学生在各个学科和年级应该达到的要求。
教师教案是教师为实施某一课程所编写的详细教学计划,它需要与课程标准保持紧密对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两个方面来探讨教师教案的对接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而确定的,它是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具体表现。
教学目标需要从课程标准中提炼和确定,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并与课程标准中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相对应。
只有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紧密对接,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1. 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教学目标应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 分层次、分阶段: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要求,分阶段设定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3. 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包括认知目标,也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4. 可达性和可衡量性:教学目标应具备可达性,即学生有能力达到目标;同时,教学目标也应具备可衡量性,以便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教师教案的编写与课程标准对接教师教案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教学活动的桥梁,它需要与课程标准进行紧密对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教学目标的明确表述:教师教案中应清晰准确地表述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清楚地了解教学目标的要求。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选择和安排恰当的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述教师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回复
简述教师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回复
教师可以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方法如下:
1. 熟悉课程标准:教师首先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深入了解课程标准,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设定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师可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以指导教学的进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习目标应当具体明确,能够衡量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
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4. 选择教材和教具: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来支持教学。
教材和教具应当能够满足学习目标的要求,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可以结合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6. 提供适当的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提供适当的评价和反馈,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评价和反馈应当具体明确,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
7. 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馈,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只有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的质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需要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标准,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适当的评价和反馈,并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展开全文一、学习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有关意见(一)、实施背景:上海市教委提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认为当前小学教学与评价还存在一些偏离课程标准要求的现象,如教学要求、作业要求和评价要求被人为拔高,学生必要的学习经历被忽视,针对学生差异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比较缺乏等。
这些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对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质疑。
推进实施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全体学生接受公平且高质量教育的需要,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需要,更是当前深入推进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并非单纯地控制或降低教学基本要求,而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科学确定教学基本要求和评价要求,在教学与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维度,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课程目标的落实,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具体要求: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积极推动和引导教师改变基于个人经验和基于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的做法,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阶段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
鼓励教师编制“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明确各学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与评价方法等,并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据此确定教学方案及实施方式。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
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
3.有效调控教学进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多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并适时予以鼓励。
要探索课堂观察与分析的途径与方法,根据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表达、思维水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目标达成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目标达成教学计划是指教师根据学科教育标准或者课程要求,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步骤,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制定教学计划中,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能够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理解概念,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1. 确定学科教育标准或者课程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要先了解学科教育标准或者课程要求,这将有助于教师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
2. 设定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具备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
3. 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在设定学习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水平和个体差异。
学习目标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进步。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是指通过测验、作业、项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应该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测验和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目标的实现策略1.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示范、实践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2.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率。
五、教学目标的重视意义1.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学习目标的、叙写与评价.
五、学习目标的评价
1.评价工具——测试题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某消费者因偶尔失眠,在广告 的狂轰滥炸下,也模仿别人开始服用脑白金。由此可以看出 ①该消费者的消费 行为是由从众心理引发的 ②攀比心理可能引发人们的消费 ③人们开始注重 享受性消费 ④人们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受外部因素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案例:说明细胞的分化
内容主题:4.2 细胞的分化[浙科版必修1 《分子与细胞》] 《课程标准》:说明细胞的分化(第13页)
?
如何转化成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生命进程受内外因影响等哲学思想 (5)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问题二:教学的三种取向
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
– 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
基于教科书的教学
– 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 脏;没有教科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 么?如何教?几乎完全取决于教科书。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问题三: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四 项关键技能是什么?
• 目标
从内容标 准到学习 目标 基于目标 处理教材 (用教材 教)
• 内容
基于目标 的作业设 计与反馈
目标导向 的教与学
• 评价
• 实施
二、学习目标的内涵
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堂层面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结果的表现 形式(表现指标),它们是具体的可直 接观察、测量的行为表现。 它决定教学活动的方向,并确定教学评 价的依据。
目标、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 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教学:我怎样带他们去? 评价:我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达成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达成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斐然,各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纷纷呈现。
然而,一个根本的问题始终苦扰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确定和设计教学目标。
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笔者就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试图比较全面地来阐述,仅限于和同行交流。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刨根问底”识目标我们谈及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应该具体到所教学科的学期,单元,甚至具体到课时的目标任务。
这些目标的确定,其实是有依据的。
教育部门为什么要设置这一课程?这一课程在某一学段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是有详细的规划安排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划分为四级目标:A:教育方针——一级目标 B、基础教育——二级目标C、学科课程标准——三级目标D、学期单元课时——四级目标从这个划分层次上,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明确基础教育这一学段的教学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这一学期,这一单元完成的教学任务,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探究技能。
这样一来,我们探讨教学目标,就是狭义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分析这样四方面因素: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环境条件分析。
2、依据学情,运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3、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导向学习目标——我们怎样到哪里去?)4、教学评价设计(评估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二)、当前教者确定教学目标的途径及存在问题存在的突出问题1、学习内容不明确,教材编什么,教什么,不清楚为什么在这学段、这一单元教这个。
2、教学目标的设计行为主体错位:例:、《春》的教学目标设计2、3条②、培养准确、生动地用词造句能力,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每部分大意;③、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小学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年度工作计划
小学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年度工作计划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以下年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与任务在本学年中,我将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的学习成绩。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将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
通过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同时,我也将积极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本学年中,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也将积极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五、家校合作与沟通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学年中,我将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我也将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研究与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研究和改革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解析“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解析威海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威海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zttt123@sinazttt123@sina 你的教学是否专业 ?你的教学是否专业 ?? 一堂课应回答的四个经典问题 : 从“期望学一堂课应回答的四个经典问题 : 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 ( 目标 ) 开始 , 经历“需要什么生学会什么” ( 目标 ) 开始 , 经历“需要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如何组织这些素材或活样的素材或活动”、“如何组织这些素材或活动以教给特定的学生” ( 教学 ) , 最后确定“动以教给特定的学生” ( 教学 ) , 最后确定“学生真的学会了吗” ( 评价 ) 。
学生真的学会了吗” ( 评价 ) 。
反例 :反例 :不知道目标的公开课。
不知道目标的公开课。
只顾完成“教学任务”的常态课。
只顾完成“教学任务”的常态课。
原因 : 教学是基于教材而不是基于课标原因 : 教学是基于教材而不是基于课标? 何谓基于《课程标准》 ?何谓基于《课程标准》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 : ? 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 ? 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 ?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 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二是教学要围绕目标进行。
二是教学要围绕目标进行。
? 三是评价指向的是目标达成情况。
三是评价指向的是目标达成情况。
? 即目标? 教学? 评价具有一致性。
即目标? 教学? 评价具有一致性。
? 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实验研究 :1/3 模式的建立与超越实验研究 :1/3 模式的建立与超越深化研究 : 重要标志是从理念的转变和学深化研究 : 重要标志是从理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进入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生学习方式变革进入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 , 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课程标准》 , 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
教学教案中的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对齐
教学教案中的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对齐在教学教案中,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对齐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通过准确理解和合理运用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与之对应,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实现教学的预期效果。
本文将从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定义、对齐的意义以及实现对齐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定义课程标准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的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要求的内容进行规范的文件。
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的基本要求、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等。
它是教学的依据和指导,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的重要参考。
教学目标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科知识的特点,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制定的预期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的重要依据。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对齐的意义1. 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对齐可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通过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教师可以明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学生在教学中明确了目标,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对于教师来说,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将其与教学目标对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抓住学科的核心概念和能力要求,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对齐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后,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现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对齐的方法1. 精确把握课程标准教师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了解其中的知识点、技能要求、评价指标等,对于教师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
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以《泉水》为例制定一课的教学目标,首要依据就是国家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我们只有把宏观的课程标准“咀嚼”明白了,在每一个年段,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单元,尤其是每一课上落实了,才能真正让国家课程标准落地和落实。
而我们具体要做的,就是要将《标准》中的动词细化,用更为具体的行为动词来贯彻落实《标准》的要求。
《泉水》一课属于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其中包括识字与写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上有这样的要求:1.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 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基于《标准》中的这些要求,制定一课的识字、写字的学习目标不应该只是会认生字,会写生字就可以的,因为这样的学习目标过于笼统。
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算是“会认"?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不仅要会认,还要能利用汉语拼音、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识字,要读准,并且能给这些汉字注音,这样才算真正学会了生字。
另外,对于要写的字也不仅仅是“会写”就行了。
要不要写规范,要不要写美观?《标准》中都有相应的要求,教师在每一课的写字教学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才行。
所以我们这样确定《泉水》一课的识字、写字目标: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能按照笔顺规则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9个字。
关于阅读教学方面,《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阅读浅近的童话。
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从上述要求来看,低年级是学生“学习”有感情朗读的阶段,和《标准》里中高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是不同的。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的叙写
2021/11/14
2021/11/14
3
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
目标设计不规范的原因:
一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仍然施行以“教”为核心的课堂教学, 仍然把自己(教师)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而忽视对学情的研究 与分析;
二是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研究不深入; 三是对目标的确定与设计缺乏理论性的指导与学习。
2021/11/14
7
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
五、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理解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这个问题上,需要理清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相互联系。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 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是一种课程终结目标,是长期的目标。而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目标,是某节课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有关 教材内容必须要达到的具体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环节性分解结 果,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比课 程标准要具体,要更具有可操作性。
内容要求的基本内涵,对各个知识点或不同特点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 与界定,确定教学内容,着力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对 课程标准的分解则是立足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依据课程目标及内容 标准、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学情进行更细化的描述,着力于技术层面,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 一句话,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目标分解,其实就是将相对宽泛的内 容目标具体化。做好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分解过程,就是把上位的内 容目标细化为更下位、更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师述职报告我的课程规划与教学目标达成
教师述职报告我的课程规划与教学目标达成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一名教师,今天我非常荣幸地为大家呈上我的教师述职报告,分享一下我在这一学年的课程规划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一、课程规划作为教师,我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课程规划,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机会。
在今年的课程规划中,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结构的整合:在精心审视课程大纲的基础上,我合理整合知识点的内容和顺序,力求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结构。
这样,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高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2. 国家课程标准的贯彻:我充分把握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确保我的教学内容与标准相一致。
我时刻关注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改革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多元化教学策略的运用: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我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课堂讲授、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在课程规划的基础上,我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一些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课堂上,我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积极引导他们思考和提问。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我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发展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同时,我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写作比赛、辩论赛等,以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讨论,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达成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斐然,各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纷纷呈现。
然而,一个根本的问题始终苦扰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确定和设计教学目标。
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笔者就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试图比较全面地来阐述,仅限于和同行交流。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刨根问底”识目标我们谈及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应该具体到所教学科的学期,单元,甚至具体到课时的目标任务。
这些目标的确定,其实是有依据的。
教育部门为什么要设置这一课程?这一课程在某一学段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是有详细的规划安排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划分为四级目标:A:教育方针——一级目标 B、基础教育——二级目标C、学科课程标准——三级目标D、学期单元课时——四级目标从这个划分层次上,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明确基础教育这一学段的教学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这一学期,这一单元完成的教学任务,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探究技能。
这样一来,我们探讨教学目标,就是狭义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分析这样四方面因素: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环境条件分析。
2、依据学情,运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3、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导向学习目标——我们怎样到哪里去?)4、教学评价设计(评估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二)、当前教者确定教学目标的途径及存在问题存在的突出问题1、学习内容不明确,教材编什么,教什么,不清楚为什么在这学段、这一单元教这个。
2、教学目标的设计行为主体错位:例:、《春》的教学目标设计2、3条②、培养准确、生动地用词造句能力,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每部分大意;③、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行为主体全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它们只表明了教师的教育意图,而不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表述。
3、行为动词模糊,既不能体现学习过程,也无法评价学习效果。
例:《敬畏生命》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2、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思想;培养、理清、品味、理解这些行为动词千篇一律,既然理清思路、归纳中心是初一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能力,就应该认真分析掌握这些能力还需要哪些先决技能,在什么基础上理清,怎么才算理清了。
《敬畏生命》中有些语句谈到了深刻的生命体验,初一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观自身的能力等一系列学生特征,能否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语句,恐怕需要教师做一些铺垫和引导,笼统地说一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怎样去理解,理解了没有,看不出教师组织学习的方法,也难以测量学生理解的程度。
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必然使教学目标落空。
修订为:1、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说说作者所见的情景引发了什么思考。
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编写直接反映出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情况的判断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构思。
教学目标的盲目随意,行为主体不明,行为指向不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二、浴火重生建目标1、根本依据——课程标准重要依据——教科书必要依据——学习者的特征辅助依据——教学条件2、教学目标设计的准备过程①、选定课题:主题内容是教学目标的核心,一般包括章节内容,单元内容,专题内容。
②、选定课型:课型是完成课题内容的载体,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新授课、单元小结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课等。
③、研读课标A、研读课程内容标准。
研读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标准,找出标准中有关目标定位的核心概念。
B、研读课程目标。
重点就三维目标的相关表述,找出其与本课内容的内在联系,剖析分解概念和行为动词。
C、研读教学实施建议,总体构思教学设计。
3、研读教材①、研读教材知识呈现顺序,分析编排意图,找出内在逻辑关系。
②、研读教材内容,分析重点关键。
4、研究学生①、分析学生知识基础,确定教学起点,初定教学难点。
②、分析学生学习兴趣、动力、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初定方法过程目标。
5、分解目标对核心概念(课程标准中有描述)和行为动词(课程标准附录部分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进行扩展剖析,形成具体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①、确定知识目标②、确定能力目标③、确定方法目标④、确定情感目标三、按部就班叙目标目前公认的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称之为: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属于对象的表述),前文谈到,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虽然我们在表述目标时,有时可能省略行为主体,但目标指向的必须是学生。
如“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省略了主体,但教学目标指向的对象是学生这一点是明确的。
2、行为动词——可测量。
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时的确定行为(属于行为的表述),即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
表述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能解一元一次方程”“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它可以分为含义明确的动词和含义含糊的动词两种。
含义明确的动词如“描述”、“说出”、“辨别”、“观察”等,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的特点;含义含糊的动词如“知道”、“了解”、“理解”、“喜欢”等,较前者难于操作和评价。
上文谈到,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领会”、“了解”等难以观察的行为动词行为指向要明确。
在实际的教学目标表述中,我们通常在行为动词后面加上宾语形成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
案例:“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描述中,宾语部分是与物理学科内容相关的核心概念,可以从教学内容中加以把握。
3、行为条件—为了便于评价而设置的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属于条件的表述),即说明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行为。
也指明了在何种状况下对教学活动进行评定。
条件一般包括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
对行为条件的表述有4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或不可以)使用物理手册”;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根据密度表,说出……”;“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5分钟内,能做完……”;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4、表现程度(属于标准的表述)表现程度也叫行为标准,指预期的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所要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标准的说明可以定量或定性,也可以二者都有。
行为标准通常是规定行为在熟练性、精确性、准确性、完整性、优良性、时间限制等方面的标准,所以其表述常常与“精确到什么程度”“至少百分之几正确”“在多少时间内完成”等问题有关。
行为标准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①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三分钟内完成”;②用完成行为的准确率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准确无误”;③用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90%的学生”。
案例例1.通过实际测量(行为条件),所有学生(行为主体)都能准确地(表现程度、行为标准)说出(行为动词)人体的正常温度。
例2.在探究前(行为条件),一般学生(行为主体)都能够(表现程度、行为标准)拟订(行为动词)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例3. 初中二年级学生(对象A行为主体),在观察实际的云或观看云的图片时候(条件C行为条件),应该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标记出来(行为B行为动词),并且至少有80%的标记是正确的(标准D行为标准)。
例4.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条件),学生(主体)能复述(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
例5.在热胀冷缩实验中(条件),每个实验小组(主体)能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行为),填写出实验报告(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具体情况,并不是所有的目标表述都一定要全部包含四个要素,但行为动词是一定要具备的中心要素,描述行为的动宾短语(行为动词+核心概念)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成分。
案例:比如下面的两个例子:例 1. 在获得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行为条件),体验(行为动词)多变量分析的方法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思想方法(核心概念)。
例 2.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行为条件),获得(行为动词)发现成功的愉悦体验,领略物理理论的和谐(核心概念)。
四、咬文嚼字定目标(一)、例谈目标研究流程案例1:散文阅读课《那树》(九年级下第三单元第2课第一课时)。
第一步:初定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内容地位,依据教师用书中的教学建议,完成个人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文章的行文线索,赏析文章凝练而蕴味深刻的语言。
(2)理解本文的立意,把握散文的“神”,把握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
(4)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增强学生环境忧患意识,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步:修订教学目标:1、研读课程标准相关内容2、修订教学目标第三步:小组讨论,课堂实践,(关注学情和既有的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第四步:研修小组反思课堂教学,根据课堂实践情况, 再次修改第一步:初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第二步:修订教学目标(研读课标相关内容)第三步:实施教学并研讨分析(关注课堂)第四步:再次修订教学目标(关注学情和既有的学习资源)五、认识与体会1、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也能反映教师对该课的设计思路,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学习活动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