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文学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哥特”小说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由于“哥特”小说的手法具有特殊的震撼力,并大量用于创作以安排情节,深化主题,增强作品的效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影响和吸引了后来的一大批作家。于是,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哥特” (Goth)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原本居住在北欧的条顿民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迁徙浪潮中,终于在公元5世纪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其中,彪悍的哥特人是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在同历史上许多被先进文明征服的民族一样,哥特人也被迅速的同化了,很快失去了他的民族性。大约在公元7世纪以后,哥特人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就消失了。但是,英勇善战的哥特人在南欧人,特别是意大利人的心目中始终留下无比的伤痛,其创伤和那种既怕又恨的复杂心情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无法随之消失的。

帝国灭亡一千多年以后,意大利法萨里(Vasari,1511-1574)在历史的尘封中找出了“哥特”一词,用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12——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主要用于建造教堂和城堡。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堪称代表性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恐怖的地下藏尸所等。在那些崇尚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野蛮和黑暗,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因此,用那个毁灭了古罗马的“野蛮”、“凶狠”、“嗜杀成性”的部落的名字来指称这种建筑风格自然是再适合不过了。这样,在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的影响下,“哥特”一词逐渐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18世纪后期哥特一词成了一种小说体裁的名称。这种小说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是过去时的,特别是中世纪;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他超自然现象;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

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哥特小说产生于1764年。霍拉斯•瓦尔浦尔(Horace Walpole)出版了著名的小说《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小说出人意料的成功,瓦尔浦尔为书名加上了副标题“一个哥特的故事”(A Gothic Story)。后来这种小说就被命名为哥特小说。

《奥特朗托城堡》的巨大成功使许多作家竞相效法。到18世纪90年代,随着安•拉德克里夫(Ann Radcliffe)的《乌多夫堡之谜》、《意大利人》、马修•刘易斯(Matthew Lewis)的《修道士》以及其他许多引起轰动的作品相继问世,哥特小说不仅作为一种小说题材在英国无可争辩的确定了自己的地位,而且还深刻的影响了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美国文学的创作。

两百多年以来,在英美,不仅通俗作家热衷于哥特作品的创作,而且许多第一流的作家和诗人,比如英国的司各特、科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狄更斯、勃朗蒂姐妹、康拉德、福斯特、戈尔丁和美国的布朗、华盛顿•欧文、爱伦坡、霍桑、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福克纳、奥康纳、莫里森等人都要么直接创作过脍炙人口的哥特故事,要么把哥特小说的手法大量运用与创作之中,使哥特小说从通俗小说这一文学领域的“边缘地位”得以进入文学的中心以及文学发展的主流,从而在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十分突出的哥特传统。

亨利•詹姆斯曾过,需要大量的社会和文化沃土才能抚育出一支文学之花。哥特小说能产

生于英国并在英语文学中繁荣发展,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根源。

虽然哥特小说与哥特人毫无关系,但日耳曼民族(即条顿民族)中所流传的极为丰富的民间传说,以及以这些传说为素材的中世纪浪漫故事,是哥特小说的一个重要源泉。在民族大迁徙中征服了不列颠群岛的盎格鲁-克逊人和诺曼人同属于条顿部落。在北欧严峻的自然条件和长达数百年的民族大迁徙的千难万险以及无休止的征战中,这些部落民族创作了丰富多彩的传说,以反映他们所经历的惊险恐怖的斗争。

哥特小说的另一重要源头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这时期英国戏剧深受古罗马剧作家塞内加(Lucius Annaeus Seneca)的影响。充满复仇、阴谋、暴力和凶杀,甚至还有鬼魂出没,因此情节惊险刺激。特别是莎士比亚的剧作和詹姆士一世时期的悲剧(Jacobean Tragedies),对哥特小说的出现与发展更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圣经》和基督教传说也是哥特小说的重要源泉。《圣经》里描述过许多恐怖场面,而基督教也一直极力渲染地狱之可怕。在《启示录》里,里面描写了天使和撒旦的战争,地上的屠杀、瘟疫、灾难和饥荒,以及其他大量关于末日审判的神秘而可怕的征兆。《启示录》因其生动的语言、奇异的想象、神秘的象征、鲜明的意象和震撼人心的气势,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对西方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弥尔顿的《失落园》到今天许多的恐怖电影都直接取材于《启示录》或者受它的启示。哥特小说中许多典型人物类型,比如魔鬼、恶棍英雄、流浪的犹太人等,都能在《圣经》中找到他们的原型(撒旦、该隐等);二兄弟相残,夺人之妻、仇杀、强奸、乱伦、同性恋等哥特小说中通常的主题,都无不在《圣经》中反复出现。至于哥特小说中做突出、最为普遍、最为持久的主题:善与恶之间永恒的冲突,那就是一部《圣经》从头至尾的主线。

哥特小说之所以产生和繁荣于18世纪,也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浪漫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挑战。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得到空前发展,宗教改革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结盟终得以摧毁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然而人文主义的大发展却反过来沉重打击教会势力,并使以上帝为中心的传统的基督教意识形态处于解体之中。到了18世纪,欧洲进入了理性时代。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热情讴歌、极力弘扬人的理性,却忽视并压抑情感、想象、直觉,否认神秘和其他超自然现象。席卷欧美的浪漫主义运动就是对理性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逆反。哥特小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被批评家们称为“黑色浪漫主义”。他的所谓“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情节上,他浓墨重彩的渲染暴力和恐怖;在主题和思想上,他不像是一般的浪漫主义那样侧重于正面表达其理想的社会、政治和道德观念,而主要是通过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的阴暗面来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道德上的探索。

哥特小说对广大读者具有非同寻常的吸引力,有深刻的心理和美学根源。哥特小说的心理基础是人与生俱来的恐惧感。美国现代著名哥特小说作家洛夫克拉夫特(H.P.Lovecraft)说:“人类最古来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在阅读哥特故事时,我们既感到强烈的恐惧,同时又确信自己的安全,也就是说,我们既能在幻觉中置身险境,但又从心底知道自己和危险之间还有一道安全的屏障,这时,我们就能感到一种强烈的愉悦。

哥特小说的美学基础是和恐惧相关的“壮美”(编者按:一般中国学者把审美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1、艳俗;2、含蓄;3、矫情;4、病态。意为最高的欣赏层次是“病态”,西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