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要点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一、哲学的基本概念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种关于宇宙万物及其联系与发展的学问,是一种通过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探讨人生、社会和世界等重大问题,力图找到一种客观真理的学科。
哲学是智慧的追求,是对于宇宙、人生、价值、形而上学等问题的思考。
2.哲学的特点哲学具有普遍性、综合性、批判性、反思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哲学的普遍性表现在其思考的问题是普世性的,涉及全人类和整个宇宙;综合性体现在哲学不仅具有科学性、宗教性和艺术性等方面,而且还能综合其他学科的成果;批判性是指哲学对已有的观念进行批判和否定,以寻求新的真理;反思性是哲学要求人们对一切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而系统性则体现在哲学对世界问题进行科学和系统的认识。
二、中国哲学的发展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萌芽期,这个时期的著作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易经》和《老庄》思想。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著作,上面载着许多关于宇宙、人生和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而《老庄》所倡导的自然无为和道家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
2.公元前秦汉时期的哲学在秦汉时期,儒、道、墨、法等学派起源,而儒家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唯一的官方哲学。
儒家所倡导的仁爱、礼乐等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在这个时期,佛教的传入开始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提倡的空、假、中、缘等思想为中国哲学注入了新的思维方式。
4.唐宋时期的哲学唐宋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儒家、佛教、道教三家之学并重,并通过讲学和创作产生了新的思想成果。
这个时期的孟子、程子、朱熹、王阳明等人都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儒学开始式微,佛、道两大思想在中国哲学中占有更大的地位。
这个时期的王守仁、王夫之等人都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西方哲学的发展1.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其思想家们涉及逻各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他们对世界起源、宇宙万物和人类的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讨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要点
1.哲学是什么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方法论含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哲学的含义: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结和概括。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个性、特殊性哲学: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抽象的、共性、普遍性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的科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内容: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造就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一般的、抽象的(一般共性、普遍性),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个别个性、特殊性)。
⑵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决定因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一起产生的,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都离不开物质。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⑶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哲学与文化是高中政治必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涉及众多思想家和文化传承。
下面将对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一、哲学与文化的基本概念1.哲学的概念与特征哲学是人们对世界、人生、思维等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的学科。
其特征包括理论的、综合的和系统的。
2.文化的概念与特征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艺术、宗教、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其特征包括多样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二、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1.儒家哲学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孝道等,主张家族伦理和社会和谐。
2.道家哲学道家思想注重自然之道,主张顺应自然、自我修养和遵循道德规范。
3.墨家哲学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节俭等,主张实用主义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
4.法家哲学法家思想强调法制、强权政治,主张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5.儒家文化传统以孔子、孟子为代表,儒家文化注重家族伦理、礼仪道德、仁义和传统礼仪。
6.道家文化传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道家文化注重宇宙观念、宽容大度和顺应自然。
7.墨家文化传统以墨子为代表,墨家文化注重兼爱、非攻、宽容和实用主义。
8.法家文化传统以韩非、李斯为代表,法家文化注重法治、政治理论和实用主义。
三、中国现代哲学与文化1.中国现代哲学的特征中国现代哲学在接触西方哲学后,出现了新的学术思潮,特征包括启蒙、反叛和探索。
2.中国现代文化的特征中国现代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文化现象,特征包括多元、开放和创新。
四、世界哲学与文化1.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其理念包括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和唯物主义。
2.印度哲学印度哲学包括吠陀哲学、佛教、耆那教等,其主要思想包括轮回转世、解脱和善恶报应。
3.中东哲学中东哲学包括伊斯兰哲学、犹太哲学等,其主要思想包括神学、伦理和宗教法规。
4.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包括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其主要特征包括宗教信仰、人文主义和法律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进展是客观的。
【办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可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1)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3.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别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别能制造规律,也别能改变或泯灭规律。
【办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注意】:(1)凡是说到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取得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一定是遵循(或违背)了某种客观性(如:自然界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假如人们科学办事,同样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
(2)把握例词:实事求是、遵循和依据规律、因为人的活动而造成某种消极后果、拔苗助长、依照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面向市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天行有常,别为尧存,别为桀亡”、生态失衡。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办法论】:规律是客观的,但并别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XXX 为力,人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依照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注意】:把握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例词:努力、艰难奋斗、决心、坚韧、百折别挠、“两军相遇勇者胜”、“有志者事竟成”等。
(唯物)辩证法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办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咨询题。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一、哲学基本概念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探究世界本质和人类境遇的学科,是一种追求智慧、探究真理、寻求答案的学问。
2.哲学的特点:哲学的特点包括理论性、辩证性、综合性和批判性。
3.哲学的内容: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宇宙本体、生命及人类和社会等方面的思考。
二、文化基本概念1.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
2.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内涵包括它的客观性、主观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3.文化的价值: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其承载的历史、民族精神和文明成果等方面。
三、哲学的基本方法1.形而上学方法:形而上学是哲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宇宙的本原和基础、实体和现象的本质等问题。
2.辩证法方法:辩证法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对立,以及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3.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主张从实际的经验和数据出发,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
四、哲学思想1.古代哲学思想:包括古希腊哲学、印度哲学等,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孔子等。
2.近代哲学思想:近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有笛卡尔、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主要研究对象是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本质。
3.当代哲学思想:当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等,主要关注存在、个体和历史等问题。
五、文化多元性1.文化多元性的概念:文化多元性是指世界上不同的文化群体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2.文化多元性的影响:文化多元性的影响体现在文化冲突、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3.文化多元性的挑战:文化多元性会带来传统文化的冲击、文化认同的混淆、文化传播的困难等问题,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传播。
六、全球化与本土化1.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融合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2.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全球经济格局、文化传播、国家主权等方面的影响,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许多争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
6、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 位,起决定作用 。
方法论: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 。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 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 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既要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要统筹兼顾 。
唯物辩证法之联系观
1、原理: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 点看问题 。
2、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方法论:⑴我们要从事物固 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⑵联系是客观 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发 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原理:联系是多样的。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 条件为转移。
8、原理: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 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 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 次方面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我们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又不能忽视矛 盾的次要方面。 10、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 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
矛盾观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方法论:我们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方法论: (1)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2)我们要坚持用 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4、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 。方法论: 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4的学习要求我们要做好知识点整理,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复习的如何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总结
中学政治必修四哲学学问点总结哲学是政治必修四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学政治中比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关于中学政治必修4哲学学问点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中学政治必修4哲学学问点总结一、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含义: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敬重自然的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能够能动地相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安排性、主动制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
3.意识的本质: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4.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任何详细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和载体。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联系:唯物辩证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别状态。
2.区分: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更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确定的。
b.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相对的。
5、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及方法论:原理: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制造、也不能被歼灭。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3.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注意】:(1)凡是讲到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取得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一定是遵循(或违背)了某种客观性(如:自然界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如果人们科学办事,同样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
(2)把握例词:实事求是、遵循和依据规律、因为人的活动而造成某种消极后果、拔苗助长、根据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面向市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生态失衡。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注意】:把握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例词:努力、艰苦奋斗、决心、顽强、百折不挠、“两军相遇勇者胜”、“有志者事竟成”等。
(唯物)辩证法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把握例词:离不开、有利于、相关动词(导致、造成、引起等)补充:联系的可变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从而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主要涉及了哲学基本概念、哲学思维方法、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哲学基本概念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探索人们对世界、人生、价值等一系列最基本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思维的本质、世界的本原、真理的标准等问题。
2.哲学的特点:哲学以思辨为主要方法,追求一般的普遍性、客观性和系统性。
3.哲学的历史: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四个阶段。
4.哲学的科学性:哲学与科学不同,它不是以实证方法探索自然规律,而是探讨超出经验的领域,如人的本性、自由意志等问题。
二、哲学思维方法1.辩证法: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主观转化为客观规律等。
辩证法关注事物内部的矛盾、变化和发展。
2.形而上学与唯物论:形而上学是一种对事物本质进行反思的思维方式,强调永恒不变的真理;唯物论则认为只有物质是真实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3.系统论:系统论是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学科,关注事物内部的联系和外部的环境作用。
三、文化的概念与内涵1.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与积累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要素: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包括物质遗产、物质生活方式等;精神文化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
3.文化的功能:文化对人类发展具有指导性、凝聚性、创造性等功能。
它可以为人们提供认识、表达、交流和塑造自我身份的基础。
4.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通过教育、传统习俗、口口相传等方式进行。
文化传承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四、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1.文化多样性的概念:文化多样性指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
2.文化冲突与融合:由于地理、历史、经济等原因,不同文化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但文化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融合和借鉴实现和谐共存。
高中政治必修4政治学科的哲学原理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政治学科的哲学原理知识点高中政治学科的哲学原理知识点1.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放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根本特性、本质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有了人脑不一定就有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
3.意识能动作用包括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
4.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因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知识构成。
5.①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②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③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a.反对主观主义;b.要坚持全面地、整体地、发展地看"实际"6.主观和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的实际,主观和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湿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1.联系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叫联系。
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们不能否认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但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创造条件,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是总和)。
(2)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不是具体方法的指导)易错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1)基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2、王守仁:心外无物3、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4、笛卡儿:我思故我在5、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7、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8、人是万物的尺度9、有些地方政府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从实际出发。
10、掩耳盗铃、指鹿为马、心想事成、画饼充饥 11、仁者心动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绝对精神”;鬼神观念;天命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星座;孔子:“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拓展:哲学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哲学的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五)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的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是政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介绍了哲学和文化的相关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详细介绍哲学和文化的相关内容。
一、哲学的基本概念哲学是人类对宇宙、生命和人生等最一般和最基本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的一门学科。
哲学是一种反思与追问,通过哲学的思考,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生活,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1.哲学的特点哲学具有普遍性、理性、系统性和批判性等特点,它在思维范畴和认识对象上都具有超越性,是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基本形式。
2.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宇宙、人类、生活、社会和价值等一切客观与主观的存在和发展。
3.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忠实于客观存在,关心人生与人类的理想未来,探究宇宙和世界的本原和终极问题,如存在与本质、知识与真理、价值与美、自然与人生等。
二、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群体生活的载体和维系社会的纽带,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历史遗产,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包括建筑、工艺、技术等;精神文化包括语言、宗教、伦理、艺术等。
2.文化的功能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它可以构建社会认同、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激发创新力量、提升国家软实力等。
三、文化与哲学的关系文化与哲学密切相关,哲学为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认识范式,文化为哲学提供了具体的现实内容和情境。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
1.哲学的文化基础哲学反映了文化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价值取向,它与文化紧密相联,是文化的理论表述和理性解释。
2.文化的哲学内涵文化包含了哲学的思想内核和世界观基础,它孕育了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为哲学的讨论提供了实践土壤和历史背景。
四、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特点中国哲学与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采,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研究中国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妙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到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3.详细科学与哲学:P8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详细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3课2框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P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相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物质:P294课2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P31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确定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P332.规律的特点:P3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5课1框意识的本质P352.物质确定意识:P37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确定意识。
高中政治 必修四哲学必背考点+音频解说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必背考点+音频解说同学们好!今天小蜂准备的资料是高中政治 | 必修四哲学必背考点+音频解说(建议收藏)(资料和音频获取方式看文末噢~)感兴趣的同学记得点赞+收藏哦,找资料不迷路~1、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①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心主义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常结合引文题进行考查2、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具体体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结合体现型和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3、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结合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4、认识的过程?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要求对三大特点进行辨别与区分5、联系观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①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③联系的多样性原理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同时搞好局部;⑤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哲学是什么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方法论含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哲学的含义: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结和概括。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个性、特殊性哲学: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抽象的、共性、普遍性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的科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内容: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造就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一般的、抽象的(一般共性、普遍性),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个别个性、特殊性)。
⑵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决定因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一起产生的,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都离不开物质。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⑶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就是形而上学;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就是唯心主义。
⑷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的概念: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时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⑸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哲学≠世界观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固有的规律。
⑹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⑴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⑵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而不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⑶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通过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⑷理解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所以说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⑸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㈠能动的认识世界:特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形式: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反映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反映过去、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世界是可知的。
㈡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有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重要性: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如何做:①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唯心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⑺理解发挥主观的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①两者辩证统一;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任何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若夸大,则是唯心主义);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事认识掌握规律的必要条件,如果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也是错误的(机械唯物主义、宿命说)。
3.探索真理的历程⑴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演绎: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题、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熟悉: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⑵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唯一能够满足检验主观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的,就是在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⑶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使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特性: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②真理都是有条件的;③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干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⑷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型,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特征: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③认识具有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让是直线上升的运动,也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似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⑴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⑵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特性: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对割裂联系,反对主观臆造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⑶说明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辩证关系:㈠相互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㈡相互联系: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谁也离不开谁;②相互影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头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推动整体发展。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⑴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