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5.2教案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五章5.2 热量 比热容 教学设计
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或者应用与比热容有关?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新学习了一个物理量:比热容。那么你们对于比热容是怎样理解?如果要和某些概念类比,你能想到什么?
比热容一个人的饭量
吸热量吃的饭
升பைடு நூலகம்温度吃饱的程度
质量人数
所以黛玉的饭量小,就像沙子的比热容小一样。
2、怎样设计实验具体探究呢?
各小组讨论交流、合作设计实验。
学生可能设计的方案:
一、用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温度升高相同时,通过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来比较吸热能力强弱。
二、用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相同,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关于两种方案的讨论:
一、用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是吸收热量多的物质吸热能力强,还是吸收热量少的物质强?
【教具】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每组):温度计、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等。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
图片内容:猪八戒吃馒头和林黛玉吃饭
请问,你们觉得他们两个人要想都吃饱,谁需要吃的多一点?
答:猪八戒
在想,如果都吃一个馒头,谁会觉得饱一点呢?
5.2《比热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通过实验探究,体会控制变量和转化法的物理思想。
4.能通过比热容大小,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建立过程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沪科版-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2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本节内容是学习使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是继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之后的又一次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的测量活动,为以后学习其他测量工具进一步打下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内容也是学习密度和浮力知识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能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养成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本节教材首先通过托盘天平的说明书摘录和量筒或量杯使用的文字说明与图示介绍两种方式来展示教材内容,接着通过两个测量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参与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或量杯的实验过程,以达到学生熟悉这两种测量工具,并能正确使用它们的目的。
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说明书的习惯,培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遵守操作规则,以及认真、细心、耐心的科学品质。
本节的重点是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难点是用天平或量筒测量一些特殊物体的质量或体积,掌握特殊测量的方法。
组织本节课教学时,要力争做到少讲、精讲,以便留出更多时间给学生阅读说明书并观察实物,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说明产品说明书的用途,引导学生参照说明书中提出的调试和使用规则,调试天平并进行第一个测量活动。
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对照实物量简和量杯,弄清量简和量杯的区别,弄清它们的最大量程和分度值的意义,再进行第二次测量活动。
教学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严格执行操作规则,爱护实验仪器,养成认真、细心、耐心的科学品质。
学习本节内容时,不能死记硬背课本上的条文,而应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测量活动中,与同学交流与讨论托盘天平、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问题,体会严格执行操作规则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巩固知识。
知识与技能1.会正确调试天平,并会应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2.会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物体质量和体积的过程,掌握天平、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五章 5.2 热量 比热容- 比热容教案
第五章 5.2(2) 比热容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比热容的相关知识。
比热容是热学重要的物理量之一,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也为九年级“密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完成本节内容学生需要知道热传递、理解温度、温标和热量的相关知识,同时需要会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本节课从“海边”情景入手,引起学生思考,提出疑问。
然后以用生活中的“烧水”情景引发学生对“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的猜想。
接着以“探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的关系”为主线,师生共同探讨,明确实验验方案和和步骤要求,通过进行实验、分析归纳、交流总结等环节,初步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最后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对本节课刚开始的疑问进行解释,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完成本节课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断完善实验方案,在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会透过现象找寻、探究事物背后隐藏的客观事实或本质,认识到在科学探索的路上实验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体验到合作探究和小组间分享的快乐。
完成本教学设计需要1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知道比热容的单位;(3)会查比热容表,会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知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加热时间长短来反映物体吸收热量多少”,感受“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2)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试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从而建立比热容概念,激发探究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养成小组合作与交流分享的团队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这一特性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
难点:(1)比热容的概念的形成过程;(2)对“通过加热时间长短反映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5.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5.2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二节,主要介绍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材内容包括:1. 天平的结构及使用方法;2. 量筒的结构及使用方法;3. 如何通过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平和量筒的结构及使用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如何测量物体质量。
难点:如何准确快速地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以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量筒、砝码、测量物体。
学具: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2. 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1)介绍天平的结构,包括横梁、游码、砝码等;(2)讲解如何调节天平的平衡,以及如何添加砝码;(3)演示如何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并解释测量原理。
3. 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1)介绍量筒的结构,包括筒身、刻度等;(2)讲解如何正确读取量筒的刻度值;(3)演示如何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并解释测量原理。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给定物体的质量;(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有关天平和量筒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天平和量筒的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天平的的结构及使用方法;2. 量筒的结构及使用方法;3. 测量物体质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如何通过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质量的步骤;3. 完成一道关于天平和量筒的练习题。
答案:1. 天平的使用方法: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读取游码对应的刻度值,计算物体质量。
沪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热与能 5.2 热量 比热容 比热容》优质课教学设计_2
比热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知识分析解释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过程,使用控制变量法,增强科学探究水平。
(2)通过查看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获得探究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难点: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本领。
四、教学资源1、课件五、教学流程:流程说明:情景1:白天与晚上,沙滩与海水温度对比图片。
活动1:探究物质吸收的热量是否与物质的种类相关。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什么是热量?热量的符号和单位?(二)导入新课1、情景1:为什么白天的沙滩温度比海水高,而晚上却刚好相反?2、物质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相关?(1)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吸收的热量谁多?(2)烧开一壶冷水比烧一壶温水吸收的热量谁多?(3)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跟质量、升高的温度两个因素相关外,是否还跟物质的种类相关呢?(三)比热容1、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什么?2、还需要哪些实验器材?3、质量能够用天平测量,温度能够用温度计,热量我们又要如何实行测量呢?4、情景2:观察实验。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5、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水平不同,根据这个特性,我们引入比热容这个概念。
6、观察表中常见物质的比热容,那种物质的比热容最高?(四)思考与练习1、根据砂石和水的比热容,能不能解释一下开头提到的沙滩与海水温度不同的原因?(五)交流与合作1、新疆有一句俗语:“早穿皮袄午穿纱”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试着解释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2、钢筋水泥都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
比如,炎炎夏季,都市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 ℃~ 5 ℃,这就是热岛效应,应该如何应对呢?七、小结板书:1、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当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五章5.2.1热量教学设计
1.理解热量的概念,掌握热量的计算公式,了解热量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2.学习热量与物体的温度变化、物体的质量及物质的比热容之间的关系,掌握热量传递的规律。
3.学会使用热量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分析生活中与热量相关的现象。
4.强调热量单位焦耳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热量单位换算。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热量与物体温度变化的关系。
2.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已学知识和实验观察,讨论以下问题:
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会怎样变化?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会怎样变化?
c.不同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是否相同?
3.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热量相关实验,学生需要掌握温度计、天平等仪器的使用,并能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热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热水袋为何能取暖,引导学生思考热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热量概念的理解:热量作为一个抽象的物理量,学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量及其与物体温度变化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掌握热量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学生对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及单位换算掌握不够熟练,容易在此处产生困惑。
4.通过对热量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热量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物理下第五章5.2热量比热容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比热容的拓展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要求学生在课后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对比热容的知识点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对比热容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比热容的定义,引导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产生直观认识。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深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2.阐述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讲解公式的运用,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3.介绍比热容的单位,使学生了解比热容的计量方式。
4.分析比热容与物质吸放热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热容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比热容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比热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与其内涵和外延混淆。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力求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5.2测量物体的质量(课件)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实验步骤
(3)测量一定体积的水的质量 .先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重复测量多次,把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然后把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烧杯中,再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重复测量多次,把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测量的数据得出水的质量[质量差法(俗称“去皮法”)].
调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尖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或使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幅度相同(调节时,若指针向左偏,说明横梁左边稍重,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反之,则将平衡螺母向左调,可简记为“左偏右调”“右偏左调”,此时千万不要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就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了
测量时
称
称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根据所估测的物体质量,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向右盘中依次添加砝码(如图甲),若添加或取下最小砝码也不能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再用镊子调节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相当于向右盘中加入相应质量的“砝码”)
2.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入天平的托盘中.3.已调节好的天平,如果移动了位置,需重新调节横梁平衡,才能称量.4.天平平衡后,两个托盘不能互换位置,否则要重新调节天平平衡.
教材深挖托盘天平的非正常使用(1)游码未归零:使用游码未归零就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相当于在右盘中已放上一个与游码初始示数相同的小砝码,因此物体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和最后游码示数之和减去初始游码示数.
1.知道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2.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有爱护实验器材的行为规范.3.能完成“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实验,能完成实验报告.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5.1 光的传播,5.2 光的反射,5.3 光的折射,5.4 光的色散,5.5 眼睛和视觉,5.6 现代光学技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掌握相关规律。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光的色散现象。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光的色散机理、眼睛的视物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凸透镜、凹透镜、玻璃板、反射镜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学现象,如阳光透过树叶、镜子中的反射等,引导学生关注光学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以及相关规律。
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课堂互动:进行一些简单的光学实验,如光线传播、反射、折射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光学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光学题目,让学生当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现代光学技术,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光学现象的生活日记,举例说明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学术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5
1.了解天平的构造、原理和分类,掌握游码天平、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2.学会使用量筒进行液体体积的测量,掌握量筒的读数方法和注意事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质量与体积测量问题,提高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巩固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2.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细节,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3.创设合作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所需器材、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引导学生优化实验方案。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实验器材,学生按照优化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规则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3.思考题: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在测量物体质量时,为什么需要校准天平?
(2)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天平和量筒?请举例说明。
4.拓展阅读:查阅资料,了解电子天平的原理和特点,以及量筒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5.课后反思: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实验操作、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物理全册5.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教案沪科版
探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及媒体
1.托盘天平及砝码、量筒、量杯、水、小铁块、细线、粉笔。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1学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复习
引入
1、什么是质量?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基本属性?(学生回答)
2. 那么用什么测物体的质量呢?(学生回答)天平的构造怎样?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及其测量工具——托盘天平,那么托盘天平如何使用呢?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使用托盘天平怎样测量物体的质量的。
分析、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学生回答
部分学生可以做到
课
堂
小
结
本节课学习两种测量工具的使用。
小结本节
及时复习巩固,让知识系统化
作
业
布
置
一、本节知识巩固:
1、某同学用天平测量铁块质量时,放砝码的右盘下沉,要使天平平衡,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将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右旋 B、将衡量右端平衡螺母左旋
C、将右盘中的砝码减去一些 D、将左盘中增加一些砝码
①用天平测出一支粉笔的质量、1元或5角或2角硬币的质量。
②用天平测出50ml水的质量。请大家认真思考应如何测量?
体积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由“用天平测50ml水的质量”引入。
问:我们测得50ml水的质量为多少呢?
问:为什么我们测量的数据不一样呢?
总结学生分析的原因,并归纳出:测量的体积不一致,是出现数据不同的关键,引导阅读并观察教材P90文字及图5-9、图5-10。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课标要求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天平的构造以后,急于动手验证自己的动手能力,但现阶段的学生常常考虑问题不全面入手,对于间接的测量学生不已接受,应循序渐进,在掌握基本的直接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间接测量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间接测量的原理。
2020-2021学年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5.2《热量比热容》教学设计
5.2《热量比热容》教学设计摘要:教学上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启发其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知识,并获得学习经验。
借此启发学生的心智,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比热容概念的得出过程就是先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提出问题,接下来根据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最终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通过此过程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的知识,本节课通过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最终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将为今后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形成密度的概念奠定基础。
本节课采用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校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且对理科知识有比较浓厚的兴趣,部分同学对比热容的概念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只学会了Q=cm△t公式的应用,对于概念的形成过程缺少认识,通过本节的学习探究过程可以弥补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不足。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经历过“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探究过程,基本能够用控制变量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单位。
(2)猜想物体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的过程。
(3)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同学们经历共同交流、团结合作的实验过程,激发探究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因素、比热容概念教学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五、教学资源(1)器材:铁架台、两只小烧杯、牛奶、食用油、两支温度计、酒精灯、秒表、火柴,DIS 设备。
2020-2021学年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五章5.2《热量比热容》教案
§ 5-2 热量 比 热 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特性之一;初步理解比热容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2)掌握比热单位读、写,查表能力。
(3)能用水的比热较大特性,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并会简单的计算。
2、过程和方法运用类比方法以及控制变量法探究的物质特性的热学特性――比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物质特性的热学特性比热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理解建立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从比热的物理意义上来掌握比热单位的组成,读法和写法。
三、教学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从复习学生已有知识物体吸收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入手,引入比热的概念,通过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物质的特性密度为支架,采用类比以及控制变量法的探究方法,使学生理解建立比热的必要性,理解比热的物理意义,比热概念的定义,比热的单位,单位的意义。
体会控制变量法这一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
五、教学流程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烧杯、水、煤油、酒精灯、铁夹、石棉网、秒表等。
七、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热量概念;符号;单位;2:物体吸收的热量和那些因素有关。
(质量;升高的温度)(二)演示实验,新课引入1:探究对象:水;煤油2: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主要器材:酒精灯;温度计;秒表;4:实验数据:【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它表示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引入】为了表示物质吸热本领大小的特性,在物理学上引入比热容来表示。
(三)类比密度,理解比热(四)观察比热表。
【思考】1:什么物质的比热最大?2:物质的状态会影响物质的比热吗?3:水的比热是沙石的几倍?从吸放热及温度变化的角度你是如何理解倍数的?(五)小结1: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只和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和物质的质量及温度的变化无关。
【教育资料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5-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教案(新版)沪科版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共1课时,第1课时)
修改与创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2.会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天平、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会读产品说明书,养成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让全班阅读课本天平的使用方法部分。
师: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称一个铁块的质量?
学生们讨论交流
师生总结归纳:
1.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2.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
3.铁块质量等于砝码质量数和游码指示的示数相加;
4.测量结束后,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线。
强调注意事项,师:为什么要做到“左物右码”?为什么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提取(学生回答,教师加以解释)
及时反馈:
1.如右图所示,则该量筒的量程是,分度值是,量筒内水的体积是。
2.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并且体积较大的固体,应该如何测量?
3.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且飘在水面上的物体,应该如何测量?
四.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1.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学生回答。
2.要学生回扣教学目标。
3.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写出。
3.如何测量出一杯水的质量?
三.学会使用量筒或量杯
1.让学生首先观察、认识量筒或量杯,认清测量单位、量程、分度值仔细阅读说明书,实习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2.端出一杯水,师:如何测量一杯水的体积?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小组协作练习操作和读数,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上《5.2 探究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 (3)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三维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而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通过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的密度这一特性。
主要介绍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含义。
2、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讲解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直接提出问题:铁块与木块哪个质量大?引起学生的争论。
二、进行新课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探究1)提出问题(上面已提出)2)鼓励学生参与教材中三位学生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活动。
激发他们提出新的猜想与假设,倡导他们对三位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作出评价。
3)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中,一定要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考进行充分讨论。
只有让学生讨论充分,并形成较为成熟的共识,才能顺利地做好实验,以及收集证据的工作。
4)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这一环节上,可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再与文中相比较。
5)通过分析与论证,主要让学生能归纳出: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不再的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6)最后,引出密度概念。
教师应进一步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7)对上面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估。
2、密度公式与单位1)公式:ρ=m╱V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kg╱m33)指导学生分析“常见物质的密度表”,看一看能得出哪些结论。
3、密度知识的应用结合文中例题和学生一块进行分析讨论,练习应用密度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认识: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会形成密度很大的天体。
5.2 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案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测量:物体的质量1.物理观念:(1)知道实验室和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
(2)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科学思维:认识提高测量精度的物理意义。
3.科学探究: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能反思实验过程与结论,有进一步拓展迁移的意识。
4.科学态度与责任:(1)能按要求规范使用测量工具,有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2)能妥善使用实验器材,有爱护实验器材的意识。
1.重点: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2.难点: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课件、学生天平、演示天平、配套砝码、烧杯、水、小石块。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与质量的单位。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使用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一、测量质量的工具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工具。
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常用的工具有台秤、案秤、杆秤和电子秤。
师: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生: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和价格。
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
2.托盘天平的结构。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
(a)托盘天平的结构。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P110图5-7“托盘天平的结构”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讲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标尺、游码、称量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大称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度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度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称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__年_月_日第_周星期_总课时_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Array【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天平的构造、初步认识量筒和量杯。
2.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3.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或固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量体积的方法。
3.在测量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托盘天平、量筒和量杯的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教学难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教学准备】
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量筒、量杯、烧杯(有适量的水)多套,固体金属块、细线若干。
【课时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及测量质量的工具,其中学习到我们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即托盘天平,并且初步认识了它的构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的使
用,并且我们还将学习体积的测量工具。
(板书: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二、新课教学
教师:首先我们再来熟悉一下托盘天平的构造。
(教师指示天平的部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
教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托盘天平是比较精密的测
量仪器,所以为了保持天平的精确度,我们在使用天平之前要牢记几条要求,请
学生:自读课文,并且进行讨论。
教师:谁来说一下。
学生: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
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
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保持天平精确度的几点要求,下面请各组开展讨论,
如果不按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
学生:(开展讨论)
教师:(板书:(一)保持天平精确度的具体要求: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
过称量。
2.从砝码盒中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
3.天平和砝码
应妥善保管并保持清洁干燥,不得置于潮湿、易氧化、易腐蚀之处,并避免接触
酸、碱或油脂等。
教师:请各组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如果被测物体的质量超过了天平的称量,测不出结果,还可能把天平
损坏。
容易使砝码生锈和腐蚀天平、砝码,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教师:大家分析的很好。
下面各小组准备好天平和砝码来测量一支粉笔和一
枚1元硬币的质量。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仔细琢磨老师讲解,然
后进行规范操作。
学生:(准备实验仪器)
教师:(板书:(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1.把天平水平放置。
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
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
处。
学生:(学生调节天平,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刚才发现有的小组的天平的横梁左端高,有的右端高,哪组能发表一
下意见,你们是如何调节的,使天平平衡的?
学生:左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右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教师:大家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非常好,至于为什么,学完了杠杆的知识
后,大家就明白了。
教师:现在有的组的天平的横梁还在动,有的已经静止,如果都等到静止后
再判断横梁是否平衡,太浪费时间,我们还可以依据什么来判断呢?
学生:指针以分度盘中央为准,左右偏转的幅度相等。
教师:很好,我们继续。
3.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
现在请
同学们思考,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还是先加质量小的砝码?
学生:先加大的,便于测量。
教师:好,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一支粉笔和硬币的质量大约多大,然后操作。
学生:(实验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刚才发现,有的组没有合适的小砝码,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这时我
们可以怎么办呢?哪个发表意见。
学生:可以适当地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平衡。
每移动一个格,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
题:1.在你的天平标尺上,一个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
2.读数时,是以
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呢?3.读数时,是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
码?4.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呢?
学生:(讨论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标尺上每个小格代表0.2g或0.25g或0.5g。
学生:读数时,以游码左边对的刻度线为准。
学生:先读大的砝码后读小的砝码。
学生: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请同学们整理器材。
注意:怎样将砝码放回砝码盒
中。
学生:用镊子夹取。
(学生整理器材)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测量,在我们的生活中和学习中还经常需要测
量体积,那么我们实验室中用什么测量体积呢?同学们知道吗?
学生:用量筒或量杯。
学生:用刻度尺。
教师:用刻度尺怎么测量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用刻度尺只能测量规则固体的体积,不能测量液体和不规则物体的体
积。
教师:同学们说得对。
那么怎么测量一杯水的体积呢?
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用量筒或量杯测量,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使用量筒或量杯
就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谁来回答一下量筒和量杯有什么不同?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学生:要注意它们的分度值。
学生:读数时无论液面下凹还是上凸,视线都应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
在同一水平线上。
教师:刚才同学们分析得很好。
下面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如何用量筒测量一个
小铁块的体积.
(学生进行讨论,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的测量方法?
学生:先用量筒取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然后用细线拴住小铁块,把它
放入量筒的水中,并浸没,再读出此时水的体积,减去原来水的体积就是铁块的
体积。
教师:很好。
用量筒或量杯测量不规则小物体的体积是很方便的,以后我们
还要用到这种方法。
三、小结
交流一下,你认为这节课哪些部分比较重要。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四、课堂讨论
1、请你与同学们交流讨论为什么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旋转砝码,左盘上旋转物
体?若两者对调会出现什么问题?
2、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个小木块的体积?
五、作业:
见课本作业:1、2、3、4。
板书设计: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一、学会使用天平
(一)保持天平精确度的具体要求: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万
从砝码盒中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
3.天平和砝码应妥善保管并保
持清洁干燥,不得置于潮湿、易氧化、易腐蚀之处,并避免接触酸、碱或油脂等。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水平放置。
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3.把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可以适当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衡梁恢复平衡。
4.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二、量筒(量杯)的使用
1、看清分度值。
2、观察最大量程。
3、读数时无论液面下凹还是上凸,视线都应
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