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Word最新版)
法律基础学问通过整理的法律基础学问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第一章法律基础法的规范作用:包括指引、平价、预料、教化、强制等。
任何法律关系都有三个要素:法律关系的主题、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范三要素:假定、处理、制裁法律规范分类:授权性规范、吩咐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法的效力体系: 宪法(全国人大依据特定程序制定、是最高法)法律(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是一般法律)行政法规(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颁布)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享有立法权的较大市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和直属机构制定——必需出现“令”字才属于部门规章)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享有立法权的较大市的地方人民政府制定)有关国际条约法的其他分类:实体法和程序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惩罚法》《行政许可法》《税收征管法》都属于程序法)公法和私法:(《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为私法)立法程序:国务院创建部门规章程序:立项、起草、审查、确定和公布地方性法规立法程序:提案、审议、表决或报批、公布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起草、审查、签发、公布、生效法的运用规则:后法优于前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殊法优于一般法其次章行政法基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P43)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理行政、程序正值、高效便民、诚恳守信、权责统一税务行政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体:(主题概念P47)1、税务行政主体必需是一个组织,而不是个人2、必需是享有国家征税权力,能够实施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3、必需能以自己名义实施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4、是一个能够独立担当法律责任的组织税务行政主体分类: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内容:税务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职权与职责)职权:行政立法权、行政决策权、行政确定权、行政吩咐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司法权职责: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行政参与权、行政知情权、行政监督权、行政恳求权、行政受益权责任:遵守税收行政法律、法规、听从合法的行政管理、吩咐接受税务检查、督察帮忙公务客体:税务行为人客体主要是行为和财务税务行政行为特征:法律的执行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确定的行政裁量性、强制性税务行政行为要件:成立要件:成立资格要件:主体必需是依法或依法授权享有行政职权的税务机关成立权力要件:是行使税收行政职权的行为成立形式要件:要以确定形式表现出来(执法文书)成立功能要件:干脆或间接影响相对人权益,产生法律效果生效要件:行政相对人知晓后,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合法要件: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行使合法税务行政行为的效力:确定力、拘束力、公定力、执行力第三章税务行政许可行政许可特征:(P66)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要是行政行为、是受益性行政行为、有特定的审查批准程序行政许可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公开公正公允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任爱护原则和监督原则行政许可设定权限: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国务院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政许可形式: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确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章税务行政许可:当即告知是否受理税务行政许可变更与持续:随时可变更。
法律基础笔记知识点总结
法律基础笔记知识点总结一、法律的概念和特征1.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范性规则,是用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性制度。
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普遍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完备性和统一性。
2. 法律的特征(1)普遍性:法律适用于全体公民,不分贵贱、贫富、民族等因素。
(2)强制性:法律规定的规则必须得到强制执行,违反法律规定将受到相应的法律责任。
(3)相对稳定性:法律是相对稳定的,不会随意变更,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程序来变更。
(4)完备性:法律必须是一整套相互配套的规范,任何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约。
(5)统一性: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统一实施的,不同地域应该有一致的法律规范。
二、国家法律体系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是其他法律的根据和依据。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原则和根本任务,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 法律法律是国家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用于规范和管理行政事务。
4.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用于规范地方行政事务。
5.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门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用于规范各部门的行政事务。
6. 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解释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用于解释和适用法律。
三、法律责任1. 法律责任的种类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政治责任。
2.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制裁的责任。
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3.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侵害他人权益或违反民事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包括侵权责任、合同责任、不当得利等。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法律基础知识复重点打印版一、法律的定义和特征- 法律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而制定的规则和制度。
- 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
二、法律的分类- 公法:涉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
- 民法:涉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合同法、婚姻法、侵权法等。
- 商法:涉及商业交易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定。
-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
三、法律的层级和效力- 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法律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等。
- 法律层级高低按照立法机关的级别划分,如宪法高于法律,法律高于行政法规。
四、法律的适用原则- 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平等、互惠原则。
- 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合法性、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原则。
五、法律责任和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 法律行为是指依法设定的被法律所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六、法律的解释和适用- 法律解释是对法律内容的诠释和阐明,可以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学界进行。
- 法律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运用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判断和处理。
七、法律的变动和发展- 法律可以通过修改法律条文或制定新的法律来进行变动和发展。
- 法律的变动和发展应当符合社会需求和法治原则。
八、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保障了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
- 法律能够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实现。
以上是《法律基础知识》复重点的打印版,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字数:200。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一、法律的概念及特点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公告并实施的强制性规范。
它是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保护社会利益的重要工具。
法律的主要特点包括规范性、强制性、广泛适用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法律规范构成的整体。
通常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规范。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可能存在差异,但都要遵循其内部的逻辑和层级关系。
三、宪法宪法是一国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宪法通常具有法律层级最高、拥有最高效力的特点。
四、刑法刑法是规范国家对犯罪行为实施刑罚的法律规范。
它通过明确不同犯罪行为的定义以及刑罚的种类和适用条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
五、民法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它包括民事权利的产生、行使和终止等方面的内容。
民法主要涉及合同法、物权法、婚姻家庭法等不同领域的规定。
六、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组织、职权以及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法律规范。
它涉及行政许可、行政裁决、行政处罚等方面的内容。
七、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不同形式,具体根据违法行为涉及的法律规定而定。
八、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
它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以及违约时的责任等内容。
合同法的目的是确保各方在交易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九、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
它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并规定了对于侵权行为的惩罚和救济方式。
十、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
它涉及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总结:以上是法律基础知识的一个汇总,涵盖了法律的概念及特点、法律体系的构成、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法律责任、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和劳动法等重要内容。
法律知识大全
法律知识大全引言:法律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素养,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关乎到每一个人的权益和义务,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秩序和发展。
本文将全面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帮助读者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律制度和个人权益保护等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法律基本原理1. 法律的定义和特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公布并强制执行的一种社会规范。
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2. 法律的形成过程:法律的形成通常包括立法、公布和生效三个阶段。
立法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并通过法律文件;公布是指将法律内容向公众宣布;生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日期开始执行。
3. 法律的层级和优先级:法律按照层级划分,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地方性法规等。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优先级。
第二部分:法律制度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其他法律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2. 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相应刑罚的法律,旨在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
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刑罚种类。
3. 民法: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包括婚姻家庭、财产权益、合同、侵权责任等方面。
民法保护个人权益和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4.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主要包括行政组织、行政程序和行政行为等方面内容。
行政法保证政府的合法行使权力,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部分:个人权益保护1. 人权的概念:人权是指每个人由生而具有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
人权是法律保障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2. 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是指保护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滥用的行为。
个人应该了解自己的个人信息权益,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3. 劳动权益保护:劳动权益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工资、工时、休假和社会保险等。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关键信息项:1、法律的定义和分类2、法律的效力和适用范围3、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4、法律权利的保护和行使5、法律程序的重要性和流程6、常见的法律纠纷解决途径11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11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112 法律通常分为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三大类。
公法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旨在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和保障公共利益;私法主要包括民法、商法等,侧重于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私人关系;社会法如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
12 法律的效力和适用范围121 法律的效力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时间效力指法律生效和失效的时间;空间效力指法律适用的地域范围;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122 法律适用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等原则。
在法律冲突时,应按照法定的冲突解决规则确定适用的法律。
13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131 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原状、支付违约金等;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如罚款、拘留、吊销许可证等;刑事责任则包括主刑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以及附加刑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132 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取决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后果。
行为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14 法律权利的保护和行使141 公民依法享有各种法律权利,如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言论自由权等。
这些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
142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权利的行使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遵循合理、合法、诚信的原则。
15 法律程序的重要性和流程151 法律程序是保障法律公正实施的重要环节,包括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和司法程序等。
法律基础知识汇编
法律基础知识汇编第一章: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是一种规定人们行为的制度,它由国家制定和实施。
法律的分类主要分为民法和刑法两个方面。
民法关注民事纠纷和个人权益保护,而刑法则涉及犯罪行为和对犯罪分子的惩罚。
第二章: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和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司法判决和其他普通法律文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人民的基本权利。
法律和法规则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第三章:法律的适用和解释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用哪个法律。
如果存在法律规定,应当依法适用。
如果法律无规定,则根据类似情形适用相关法律。
解释法律是指对法律条文的词义和精神进行理解和阐释的过程。
第四章: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个人或组织因违法行为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一般分为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种形式。
刑事责任由犯罪行为所导致,而民事责任由违反合同或侵犯他人权益所引起。
第五章:合同法基础合同是双方或多方之间共同约定的法律文件。
合同的要素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标的、合同形式和合同内容等。
合同的履行要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并且必须是合法、真实、有效的。
第六章:知识产权法基础知识产权法保护创造性的智力成果。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助于激励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
第七章:劳动法基础劳动法是调整雇员和雇主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的基础,它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法保护雇员的劳动权益,确保雇主按照规定支付薪资和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第八章:环境法基础环境法保护自然环境、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环境。
环境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和措施。
环境法的执行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平衡。
总结:法律基础知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和遵守的法律,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
本文对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的来源、法律的适用和解释、法律责任以及合同法基础、知识产权法基础、劳动法基础和环境法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法律基础知识点考点
法律基础知识点考点
一、宪法
1.宪法的定义、性质、作用和地位
2.宪法的修订和废止
3.宪法的宣告和施行
4.宪法的解释和适用
5.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原则
6.宪法的保障原则和权利
7.宪法的组织机构和职权
8.宪法的限制和约束
二、法律法规
1.法律与法规的定义和性质
2.法律法规的分类和层级
3.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
4.法律法规的效力和效果
5.法律法规的解释和适用
6.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7.法律法规的追溯力和溯及力
8.法律法规的解释权和适用权
三、法律制度
1.规范性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非规范性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3.公共法和私法的区分和关系
4.国家法和国际法的关系和影响
5.公法与民法的区分和关系
7.描述性法律制度与规范性法律制度
8.正式法与实体法的区分和关系
四、法律理论
1.法律的定义和性质
2.法律的功能和目的
3.法律的创立与适用
4.法律的司法解释与实施
5.法律的变迁和发展
6.法律的效力和效果
7.法律的运用和调整
8.法律的补充和改进
以上仅是法律基础知识点的一部分,并不全面且详尽。
在备考过程中,应结合考试大纲和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掌
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加强对实际案例和法律实践的了解,提高对法律运作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此外,多进行模拟题训练和案例分析,提高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各类考试。
法律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
法律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法律是指规范人们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规定和准则。
它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的规范。
法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法律基础知识对于维护自身权益、遵纪守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一些法律基础知识进行总结。
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用以规范社会公民行为的权利和义务的一种特殊规范。
其本质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的成果,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和个人权益的工具。
法律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约束性。
二、法律的种类1.宪法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其他法律的根据。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定了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
2.行政法律行政法律是为了规范和约束国家行政机关和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而制定的法律。
其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行,保证国家机构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刑法律刑法是规定一定的犯罪行为和其相应的法律责任的法律。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4.民事法律民事法律是为了调整和维护民事关系而制定的法律。
它规定了公民和法人在民事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等。
5.商法律商法是为了规范商业活动而制定的法律。
商法包括公司法、商标法、合同法等,其目的是保护市场秩序和保障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6.劳动法律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
劳动法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
以上是一些主要的法律种类,不同的法律种类具有不同的法律内容和适用范围,但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的权益。
三、法律的适用原则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贵贱、富贫。
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法律权力的基本设施。
2.法律实体约束原则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言论、意志、财产都具有约束作用,凡是法律没有规定的行为都是允许的,凡是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202综合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要点
202综合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要点综合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是指涉及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性法律知识体系。
它包括了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实务知识、法律常识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从事或者学习法律工作的人来说,掌握综合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202综合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要点进行介绍和论述。
一、宪法法律知识要点1.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国家的政治制度、组织方式、权利与义务等作出规定。
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依法治国、平等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等。
2.宪法修正案的制定:根据宪法的规定,宪法修正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以上提议,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3以上的表决通过方可生效。
3.国际公约的效力:宪法规定国际公约经批准成为国内法后具有法律效力,并可以通过国内立法实施。
二、刑法法律知识要点1.刑事责任的单位:刑法规定了刑法责任的单位,包括主体责任、从犯责任、连带责任等。
主体责任指的是主犯犯罪行为,从犯责任指的是与主犯共同实施犯罪或者协助、教唆犯罪行为,连带责任指的是共同伙同实施犯罪行为。
2.刑法的适用原则:刑法适用原则主要包括法无明文规定不罚、法无明文规定不罚重罚轻、法无明文规定不罚宽大处理等原则。
3.刑法的防卫过当问题:刑法规定了正当防卫的范围,如尚未挨打就杀人属于防卫过当,可以减轻刑事责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
三、劳动法律知识要点1.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是劳方与雇方之间根据平等协商原则所订立的合同。
签订劳动合同时,要遵循自愿、平等、互利和公平原则。
2.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休假等。
雇主要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不得延迟支付工资、不得安排超时工作等。
3.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诉讼等。
劳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解决劳动争议。
四、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要点1.知识产权的定义:知识产权是指法律保护的人们创造、发明、创新的智力成果所带来的权利。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法律领域中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对于每个公民来说,了解法律基础知识不仅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还能够使我们在法律层面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下面是我为您总结的一些法律基础知识:1.法律概念及分类:法律是规范人类社会行为的一种制度化的规则。
根据法律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等不同类型的法律。
2.法律文本:法律文本是指体现法律规则的文件,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
法律文本对于解释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司法解释,对法律的具体适用具有指导作用。
3.立法:立法是制定法律的过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进行的。
立法程序一般包括起草、审议、通过等步骤,法律的颁布实施需要符合相应的程序要求。
4.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规则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违法者可能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法律效力可以分为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两种形式。
5.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所产生的后果和承担的责任。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类型。
6.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是指社会对法律纠纷进行审理和解决的机制和程序。
司法制度的核心是独立的司法机关和公正的审判程序。
7.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指在实际情况下根据法律的规定对特定事实进行判断和处理。
合理准确地适用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基础。
8.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法律事务时需要遵循的法定程序。
合法的程序保障了当事人的权益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9.法律权益:法律权益是指个人或组织按照法律所享有的权利,基于法律规定的保护和法律责任匹配。
10.法律援助:11.法律救济:法律救济是当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司法途径获得的补偿和修复。
法律救济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12.合同法:合同法是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法律规则,是民事法律的基础。
13.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种法律制度,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常识普及:10个必知的法律知识点!
法律常识普及:10个必知的法律知识点!作为普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对法律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陷入法律纠纷中。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必知的法律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遵守法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法律的概念和来源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法律的概念和来源。
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用来规范社会行为并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系列规则和规定。
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和法规、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习惯法等。
2. 宪法的重要性宪法是一国最高法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等。
在任何情况下,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都不能违反宪法的规定。
3. 法律责任与法律权利作为公民,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同时,法律也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人身权、财产权和合同自由等。
4. 法律适用与法治原则在遵守法律的过程中,法律适用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法律适用要以平等、公正、合理为原则,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
法治原则强调国家行使权力的合法性,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5. 個人信息保護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保护越来越重要。
根据相关法律,个人信息是指可以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个人身份的信息。
个人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公司和机构必须在收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时遵守法律法规。
6. 合同的要素和效力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通过协商和约定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主要包括合同的要素和效力。
合同的要素包括订约人、合同对象和合同内容等。
合同的效力受到法律保护,并且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7. 婚姻和家庭法律知识婚姻是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法律对婚姻和家庭关系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夫妻在结婚后应当相互忠诚、互相尊重,并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同时,法律也规定了离婚的程序和条件,保护了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
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点
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点行政法
1. 行政法是指调整国家行政组织和行政活动的法律体系。
2. 行政法规定了政府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程序和责任,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3. 行政法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诉讼法等多个方面。
民法
1. 民法是指调整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法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体系。
2. 民法规定了合同、侵权、继承等方面的关系,保护个人的权益。
3. 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稳
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刑法
1. 刑法是指调整公民与国家之间以及公民之间的关系的法律体系。
2. 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处罚等方面的内容。
3. 刑法对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是保障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法律基础。
劳动法
1. 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
2.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劳动法对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法
1. 知识产权法是指调整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体系。
2. 知识产权法规定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方面的内容,保护知识创造者的权益。
3. 知识产权法对促进科技创新、保护知识创造具有重要作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法律支撑。
以上是法律法规常识的基本知识点,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实践。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法律基础中需要掌握的必学知识点:
1.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法律的基本定义以及法律的分类,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2. 法律的来源和形式:了解法律的来源和形式,如宪法、法律、行政
法规、司法解释等。
3. 法律的效力和适用:了解法律的效力和适用的原则,如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适用性原则等。
4. 法律主体和客体:了解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主体和客体,如公民、法人、国家等。
5. 法律权利和义务:了解法律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和范围,如人身
权利、财产权利、合同义务等。
6. 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了解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如诉讼程序、证据规则、审判程序等。
7. 法律责任和制裁:了解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如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8. 法律保护和救济:了解法律保护和救济的途径和方式,如诉讼、仲裁、行政救济等。
9. 法律伦理和道德观念:了解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和界限,如法律
道德化、道德约束力等。
10. 法律文书和法律解释:了解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和法律解释的原则和方法,如判决书、决定书、司法解释等。
以上是法律基础必学的知识点,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和应用法律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基础的框架,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2023年最新法律从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重点(考前专用)
2023年最新法律从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重点(考前专用)一、民法基础知识1.1 民法的概念和特点- 民法是指规范公民和法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体系。
- 民法的特点包括民事权利平等、自愿达成合同、司法保护等。
1.2 民事主体和民事行为- 民事主体包括公民和法人,公民包括自然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等。
- 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创造、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1.3 民事权利和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权利是公民和法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公民和法人在民事活动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刑法基础知识2.1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法无禁止即可为、犯罪责任追究等。
-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社会治安和秩序的基石。
2.2 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处罚的义务。
-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犯罪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的能力。
2.3 犯罪和刑罚- 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
- 刑罚是国家依法对犯罪行为人进行的惩罚。
三、行政法基础知识3.1 行政法的概念和内容- 行政法是指规范行政机关活动、维护行政秩序的法律规则的总称。
- 行政法的内容包括行政机关的建立与组织、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等。
3.2 行政行为和行政许可-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为履行职责而对公民和法人产生的法律效果的行为。
-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对公民和法人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查、决定与公告的行为。
3.3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出异议、请求更正或撤销的行为。
- 行政诉讼是行政文书履行和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争议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行为。
以上是2023年最新法律从业资格考试的基础知识重点,考前请务必重点复和掌握。
祝你考试顺利!。
综合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综合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基础知识方面,有一些重要的法律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综合介绍一些常见的法律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法律基础知识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一国或地区以正式授权的形式确立的规范行为的准则,它是社会公共秩序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等多个领域。
2. 法律的适用原则法律的适用原则包括逐条适用原则、递归适用原则和综合适用原则。
逐条适用原则是按照法律条文的字面意思解释适用;递归适用原则是在逐条适用原则的基础上,考虑法律的整体性;综合适用原则是根据不同法律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实际情况,对法律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解释和适用。
3. 法律责任与法律责任主体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主体根据法律规定,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法人是指根据法律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其他组织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依法设立的组织。
4. 法律程序与司法机关法律程序是指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各项法律行为的过程,包括立法程序、行政法律程序和司法程序等。
司法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部分,负责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和纠正。
二、相关法律法规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它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的设置进行规定,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 刑法刑法是规定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主要包括刑法的基本原则、刑事犯罪和刑法责任。
3. 民法民法是调整公民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财产权、婚姻家庭关系、合同法等内容。
4. 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组织活动和行政行为的法律,包括行政组织的设立与职权、行政行为的规则与程序等。
5. 商法商法是调整商事活动的法律,包括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经济法等内容。
6. 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合法权益。
法律基础知识全面总结
法律基础知识全面总结作为一个法律的门外汉,我们时常会因为自身的无知而在生活中出现各式各样的疑惑和困扰。
所以,了解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对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分类、法律的特征以及法律的适用等方面,全面总结法律的基础知识。
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的总称。
它是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一套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分类根据国家法律体系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国际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等大类。
这些法律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1. 国际法:国家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行为规范。
它规定了国家间的权利义务、领土主权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国际协议的方式进行落实。
2. 宪法:国家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组织原则,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运作方式。
3. 行政法:调整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行政管理法、行政执法法等方面,旨在规范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和行政行为。
4. 刑法:调整公民的犯罪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责任。
它规范了违法行为及其犯罪行为的种类、要素、量刑等方面的问题。
5. 民商法:调整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包括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方面,旨在规范民事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三、法律的特征1. 强制性:法律具有强制性,其规范和要求具有普遍适用的特点。
任何人都不能无视法律的规定,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2. 相对稳定性: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稳定的,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频繁变动。
这使得人们可以根据法律的规范进行预见和行为。
3. 公平正义:法律要求公平正义,对每个人平等地适用。
任何人都可以依靠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包括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序等几个方面。
1. 适用条件:法律的适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法律的规定是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法与经济①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②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①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②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 (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法律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政治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2)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5)以参政议政和互相监督作为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6)以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目标(7)以宪法为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原则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分为联邦和邦联两种。
邦联是几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基本共同目的结成的比较松散的国家联合体,邦联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家,不是国家主体。
联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国组成的复合制国家,其基本特征有:(1)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联邦与各成员国的关系,各成员国以下的政府才是地方政府。
(2)联邦与各成员国的权力及相互联系多由宪法或法律规定。
(3)除联邦宪法外,各成员国还可以有自己的宪法。
(4)除联邦国籍外,有的国家的各成员国公民还可以有自己的国籍。
(5)各成员国加入联邦后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和外交权。
犯罪的基本知识犯罪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犯罪的阶级性是犯罪的本质属性。
犯罪具有以下特征:(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刑事违法性;(3)应受刑罚处罚性。
1997年修改后的新《刑法》赋予公民对某些犯罪采取绝对防卫而不受限度限制的权利,即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强奸、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刑罚中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指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的刑罚,主要分为:(1)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的刑罚,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2)拘役,对犯罪分子就近予以监禁,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3)有期徒刑,除《刑法》第55条、第69条规定外,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4)无期徒刑。
(5)死刑,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刑罚的具体运用:(1)量刑,其一般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2)累犯,普通累犯指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后或者赦免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特殊累犯是指两次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
(3)自首和立功,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数罪并罚,管制最高不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超过二十年。
(5)缓刑,缓刑不是刑种,而是刑罚运用的一项制度,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
(6)减刑,有期徒刑不能少于二分之一,无期不能少于十年。
(7)假释,必须是已执行了一定的刑期,有期徒刑的,必须执行原判刑罚二分之一以上;判处无期的,实际执行十年以上。
累犯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十年以上刑罚的不得假释。
(8)时效贪污贿赂罪及渎职罪贪污贿赂罪包括以下罪名:(1)贪污罪;(2)挪用公款罪;(3)受贿罪;(4)行贿罪;(5)向单位行贿罪;(6)介绍贿赂罪;(7)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8)隐瞒境外存款罪;(9)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
渎职罪的种类:(1)滥用职权罪;(2)玩忽职守罪;(3)徇私舞弊罪;(4)泄露国家秘密罪;(5)徇私枉法罪;(6)私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罪;(7)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8)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9)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罪。
民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2)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原则;(3)公平、诚实信用原则;(4)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原则;(5)尊重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应当具备以下成立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的特征:(1)独立的社会组织;(2)具有独立的财产;(3)承担独立的责任。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是指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必要条件,如不具备,便是无效的民事行为,不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它可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1)实质要件。
《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2)形式要件:《民法通则》第56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主要有:①口头形式;②书面形式;③默认形式物权具有追及权和优先权,物权按不同特点可分为:①所有权与其他物权;②主物权与从物权;③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④准物权。
财产所有权所具有的四项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财产所有权是惟一完全的物权。
债终止的原因或方式有:履行、抵销、提存、双方协议、混同、公民死亡或法人终止。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而是适用其他法律规定。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⑤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效力未定合同: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②无权代理人以他人名义订立的合同;③无权处分人订立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
效力未定的合同经追认权人追认后,自始有效,否则,自始无效。
知识产权亦称智力成果权,是指公民法人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在内的民事权利。
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包括:(1)它是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内容的一种民事权利;(2)它的客体必须是有能为人感知的客观表现形式和首创性、新颖性;(3)它具有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
著作权中的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包括:①发表权;②署名权;③修改权;④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财产权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再现作品获得报酬权;二是演绎权。
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人格权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姓名权(法人为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法人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