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新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新理念
笔者通过要求学生每个月阅读一本人物传记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积 极引导他们设想未来就业愿景。通过要求学生每天做计划并逐步实施 ,每 周检查一次计划完成 情况, 以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以下是具体的实施措施 。 1 . 学习上 ,班 主任要 做 学生 的知识 引导 者 中职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 体情况 ,保 障班级管理活动 的顺利展开。在学习上,班主任要做学生的 知识引导者 ,学习能量 的补充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 知识 、技能 的学习。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 ,让学 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学 习能力 、 实践能力 、 创新能力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例如 :班主任在 日常管理 中,要掌握学生 的学习 、生活动态,对各方面表现 良好或进步明显 的学生 ,要适时进行 表扬 ,以鼓励学生;对表现较差 , 违反纪律的学生 , 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 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 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 在赢得学生信任的同时 , 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 这样 , 中职生才能找准努力 的方向, 才能有信心 、 有勇气 面对学习上的挫折 ,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2 生 活上 .班 主任 要 成 为 学 生的 呵 护 着 中职生在心智上仍不成熟 ,生活上遇到难题时往往手足无措 ,不能 冷静处理,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学生生活的呵护着 ,多关怀学生 ,为学生 排忧解难,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 日常生活 中,班 主任与学生接触 的时 间最长 ,也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学生遇到困难 时,班主任应第一时 间予以援助 。例如 :学生生病时 ,班 主任要及时将学生送到医院,并帮 助学生战胜疾病 ,为学生请好假 ,让学生安心养病。待学生出院后 ,班 主 任 还 要进 行 学 习 辅 导 ,让 学 生 深 切感 受 到 班 主 任 的 真诚 关 怀 。这 样 , 班主任以真情实感感化学生 ,从而赢得学生的好感 ,使被动的班级管理 变成主动 ,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 。 3 职 业规 划 中,班 主 任要 成 为 学 生 的 引领 者 中职学生普遍缺乏科学人生规划,对职业定位也不准确 ,因而抓不 住 学 习 的重 点 。为 此 ,班 主 任 要努 力 成 为 学 生 职业 生 涯 的 引 领者 ,在 日 常班级管理中挖掘学生的潜能 ,并进行深入 、全面、具体 的指导。例如 : 对 营 销 专业 的学 生 ,班 主任 要 通过 就 业 指 导 课 的形 式 ,让 学 生 了解 就 业 形势 、社会对营销专业 的要求及相关资格考试等方 面,让学生做好思想 准 备 ,并 制 定 出未来 奋 斗 的 目标 。这 样 ,学 生 有 了努 力 的 目标 ,也 就 拥 有前 进 的 动力 ,并且 越 挫 越勇 ,从而 获 得成 功 。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新理念
1、重视学生的多元发展: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发展,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思想感情,增强自我信心、自信获得感,从而探究语文的真谛,让学生的情感与知识得到良好的统一,塑
造整体的人格和全方位的发展能力。
2、强调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
创新理解、表达语文,用创新思维解决文言文和诗歌中的跨越性问题,引导学生构建创新思维模型,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强调实践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技能,注重学生文字实践能
力的增强,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活动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能力,逐步掌握以文字为载体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技巧。
4、强化情景交流能力:强调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景交流,注重学生在
情景中自主学习,利用各种文体表达和交流思想,形成良好的语文习
得自律学习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新理念
18 8
甘
肃
科
技
第2 7卷
地坚 持正确 方 向 , 样才 能全面地 处理 二者 的关 系。 这
能光用 过去 的道德 观 要 求 今 天 的学生 , 树 立符 合 应
社 会进 步需要 的新伦 理 道德观 念 。如对 少数男 女生
2 坚持和谐发展 的德育理念
2 1 和谐发展 的德 育是提 升校 园和 班级 文化 层次 , . 发 挥软 环境育人 功能 的德育
长 , 学 生参 与 学校 管理 、 让 班级 管 理 , 发学 生 自信 、 激 自立 、 自强精 神 。在 实施 教育过 程 中 , 我们坚 持开 展
教 育 实践 周 活 动 , 学 生 尝 试 当校 长 助 理 、 让 主任 助
理 , 班 级则 尝试 当 班 主任 助 理 、 理 班 长 等职 , 在 代 强
化 学生 的主体 意识 。德育 工作 的特 点是如 何 引导学
生 自我 认 识 、 自我 塑造 和 自我辨 析 , 把时代 的要 求化 为 学生 的 自身 需 要 , 其 具 有 优 良的 品德 。教师 的 使 主 导作 用 主要 是 培 养 和提 高 学 生 的 自我教 育 能 力 ,
因为 , 真正 的教 育 是 自我 教育 , 同时 , 师 也要 大 胆 教
客 体的 、 动的教 育对 象 , 被 两应 从 学生 个体 发展 的 差 异性 考 虑 , 一步 确立 学 生 的主 体地位 , 学生 成 为 进 让
有尊 严 、 自主选 择 且 有创 造 活力 的人 。学校 的 各 能
种规 范不 能再 是一 种 束 缚 和制 约 , 是 ~种 保 证 个 而
1 坚持 “ 以人 为 本 ” 个 性 化 德 育 理 的 念
如何看待新课改下的新理念和新教法
、
在英 语 教 学 中 展现 了全 新 的 教 学观 念
新教材立足于“ 外语积极学 习理论 ” , 努力 全 方 位地 调动 学 生 的学 习 积极 性 。 积 极 学 习 则 要求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激励学生主 动学习 , 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 、 分析问题 、 创造性 地解决问题 的能力 。尤其是在语言的学 习中, 学习者的情感与 内在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 所以 学 生 学 习 积 极 性 的有 无 就 成 为 决 定 学 习 成 功 与 否 的 重 要 因素 之 一 。 新 教 材 在 编排 上 注 意 到 初 中学 生 的年 龄 层 次 以 及 身 心 特点 , 努 力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在课 文 的 编 选 上则 力 求 形 式 的多样 , 有对话 、 有独 白、 有短文 、 有歌曲 , 甚至 有游戏。通过 听听 、 说说 、 看看、 写写 、 唱唱、 玩 玩, 实现寓教于乐。 在练习内容 的安排上 , 配套 练 习册 中的练 习, 内容 紧扣教 材 , 同样 配有插 图。练习形式新颖多样 : 有猜词 、 猜谜、 完成对 话等 。 这些练习无一不使学生在愉快 的活动 中 巩 固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 在课堂教学的 组织上 ,教师教学用书提供 了形式多样 的 、 符 合世界现代语 言教学的标准课堂组 织方法 , 如 分排 练 习 、 两人小组 练 习 、 小 组活 动 、 分行 练 习、 全班齐练 、 个别 学生单练 、 波浪式 的操练 、 连 锁 操 练 等 等 。通 过 从 集 体 到 个 人 的 活 动 , 增 强 了学生的信 心, 促使人人 开 口。从这些我们 可 以看 出新教 材是一套集科学性 、趣味性 、 实 用性为一体的好教材 。
新课程有哪些新理念_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有哪些新理念_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价值新理念 1.教学的主体价值新理念所谓教学的主体价值新理念,也就是学生的主体价值建构新理念。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价值建构,这是新课程教学价值新理念的核心。
新课程要真正摆脱传统教学价值理念的束缚,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最根本的就在于要成功地建构学生自身的主体价值,使学生以认知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交往的主体等身份主动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是:要建构学生自觉性的主体价值、选择性的主体价值、发展性的主体价值、创造性的主体价值。
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要求上来说需要做到的是:要面向学生主体,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真谛;要尊重学生主体,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基础;要让出主体权利,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根本;要转换主体角色,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保障。
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意义上来说主要表现在,它既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又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活动,更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教育。
2.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所谓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也就是注重学生生命意义的教学价值新理念。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生命意义与价值,这是新课程教学价值新理念的根本。
面对传统的教学价值理念,新课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师生真正实现教学互动的生命价值。
在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下,尊重学生的生命、关怀学生的生命、理解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已成为新课堂教学的基本使命和终极追求。
尊重学生的生命,主要是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并根据这种独特性为其提供和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其都能体验到自己生命成长的快乐。
关怀学生的生命,主要是关怀学生生命的整体性,使学生的生命充满丰富的内涵,既具有认知和情感,又具有意志、态度和信念,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富与成长。
理解学生的生命,主要是理解学生生命的生成性,使学生的生命在学习中永远具有创造性和超越性,并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
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我国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需要一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
新课程改革理念研究的凸现,既是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理性的呼唤和回归,又是对新课程改革科学理性的反思、建构与价值整合。
今天就围绕“新课改基本理念”、“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和“如何做到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这三方面和各位同仁进行共同学习。
一、新课改基本理念: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
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亳州市大寺中学孟蕾1.新理念——“以生为本”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1新教师理念★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大家都知道。
我要说的组织者,不仅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
这个环境要求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
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
人的发展因素:遗传、教育、环境、个人的主观努力。
其实,教育和环境可以概括为教育环境。
教师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环境的人。
校长就是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环境的人。
当然,教育环境还有家庭、社会等。
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学生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学生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学生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学生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大度;如果学生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学生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会不断的抬高自己的身价;如果学生生活在公开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如果学生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会健康的发展。
举例说明。
(一个故事,《教师》200407P07)☉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教师是管理者基本要求是民主、科学。
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是尊重学生,其次是赞赏学生。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有过错的学生;⑤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的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①不体罚学生;②不辱骂学生;③不大声训斥学生;④不冷落学生;⑤不羞辱、嘲笑学生;⑥不随意当从批评学生。
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新课改理论和自身业务学习
新课改理论和自身业务学习张色作一、新课程改革下的新理念、新观点的主要内容1.新的课程观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学生与教师的经验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
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整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时,这个因素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的课程观是生成的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
新课程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儿童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生者。
2.新的学生观新课程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学生即目的。
每一个学生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
学生首先是人,需要走向生活的人;学生是"文化遗产中的人";学生是"生活世界的人""关系中的人";学生是"时代中的人";学生是"世界背景中的人"。
3.新的发展观以学生发展为本。
"发展"的涵义: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
"学生为本"的涵义: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
4.新的知识观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
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人主观创造的暂定性的解释、假设。
知识有多种: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书本知识与经验知识;规范知识与本土知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摘要:高中德育教育工作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高中德育教师需要正确对待德育工作,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动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以提高高中德育工作教学水平。
下面文章结合常见问题探讨德育工作理念和方法措施。
关键词:高中德育;德育工作;工作理念;新课程引言德育教育是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教师此阶段开展德育工作,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品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国家和学校高度重视下,高中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迫切,只有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高,这也是少年强则中国强的道理所在。
因此,高校教师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并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对高中生遇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在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增强高中德育的实效性。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新理念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注重优化和改进德育手段,才能不断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德育理念。
在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学生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极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个人品格等。
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使高中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开展德育工作,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德育目标,并在德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第二,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中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将德育工作的内容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等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与社会发展、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熟悉的案例中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配合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德育内容与高中生的学习状况、实际生活等结合起来,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策略,以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一)以学生为中心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阅读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注重阅读体验阅读是一种体验,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兴趣。
(三)强调阅读素养的培养阅读素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一系列能力和素质,包括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分析能力、阅读批判能力、阅读欣赏能力等。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强调阅读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阅读能力。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本的情感和意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阅读、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质量。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新理念
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新理念摘要:在数学新课程理念下,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新角色,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应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并得到指导和建议。
教师不应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而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数学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模仿与记忆等方式学习数学,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自我。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新角色《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本,数学教学的最主要目的不是向学生传递尽可能多的数学知识、方法,而是从数学的角度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思考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掘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
教师首先要当好组织者,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
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其次,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要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营造,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
学习新课标 贯彻新理念
学习新课标贯彻新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革。
2017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就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
这份新课标的出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如何更好地贯彻新课标,落实新理念,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方向和发展,为培养具有时代背景和国际视野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努力落实新理念。
”这是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标实施中的使命。
新课标提出了“育人为本、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等一系列新理念,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成长空间,同时也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和发展空间。
要贯彻新课标,首先要深刻理解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包括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多元评价等方面,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育者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而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通过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育者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新课标强调多元评价,弱化唯分数论。
评价要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不再只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书面测试、实际操作、项目作业、小组合作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新课标鼓励创新教学模式,倡导实践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1000字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已经得到广泛的探讨和应用。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情境教学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注重情境教学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教师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真实的情境模拟、有趣的互动体验等方式,将语文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课堂讲授、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共鸣和认知体验,从而加强学生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强化“知行合一”教育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强化“知行合一”教育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途径提供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价值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
三、鼓励多元化教学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鼓励多元化教学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教师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工具等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满足学生科学探究、创造性思维、实践实验等多元化学习需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情境模拟等方式开展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答案、创造新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旨在通过情境教学、知行合一教育、多元化教学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成长,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成果的不断提高。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方法
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学校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伴随新课程而来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理念。
新课程理念不仅涉及了课程改革的一般问题,而且涉及了课程改革的具体问题和学科策略;既涉及了学生学习方式问题,又涉及了教师教学方式问题。
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新课改大潮中积极探索,大有作为。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一、贯彻新理念。
探究新教法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1.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即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起组织、帮助和促进作用。
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课堂上要突出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课堂教学不仅注重教学结论,更要注重得出结论的分析、思考等教学过程教学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和执行过程,更是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通过教师课堂教法的灵活选取,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3.每位教师都应学会并善于运用尊重教育、赏识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以及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等。
2023年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
2023年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2023年新课程将带来新的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
这些新理念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并将其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以下是2023年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1. 历史的角度和方法:历史是一种对过去的研究。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将了解历史的角度和方法。
他们将学会分析事件、人物、文化和社会的历史背景,并深入了解历史的根源和后果。
2. 多元文化:学生需要了解多种文化,并欣赏它们的优点和历史贡献。
在学习历史时,学生将研究多种文化之间的互动,并学习到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3. 关注社会问题:历史教育应该关注社会问题。
通过历史的角度和方法,学生将了解历史上的社会问题,并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
4. 探究和发现:历史教育应该强调探究和发现。
学生将从多个角度和文物中研究历史事件,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
同时,通过历史探索,学生应该学会发现历史中的不同观点和历史框架的多样性。
5. 发展技能:历史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发展技能。
学生将学习如何阅读历史文献、如何写作与历史相关的作品,并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技术。
6. 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历史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发展良好的社会道德。
学生将学会尊重历史、尊重不同文化和观点,并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参与社会和谐与发展。
7. 思考和探索:历史教育应该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
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反思自己在历史中的角色,并学习尊重历史,尊重个人和集体贡献。
8. 全球化视野:历史教育应该拥有全球化视野。
学生将学习全球性问题并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类发展。
这些新理念将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并加深历史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学生将培养探究的精神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终身学习者,为实现人类的真正平等和和谐做出贡献。
新课程核心理念
新课程核心理念展开全文新课程核心理念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二、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二】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三】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怎样给自己定位?【一】文化的传播者;【二】潜能的开发者;【三】学习的促进者;【四】发展的伴随者;【五】教育的探究者。
四、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起的变化?【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二】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三】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
【四】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五】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
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
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第三,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的时间。
【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
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三】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法。
要在预习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六、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一】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培训材料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有的新理念
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先导和灵魂。
有位教育专家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
”因此,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现代教育观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主导下,教师还应确立教育即服务、教育即交往、课程即生活、合作即发展、学习即生存等现代教育新理念。
一、教育即服务
在传统教育中,由于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限,教师是知识的重要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教师对学生享有绝对的知识权威,教师始终以施教者的面孔出现,面作为学习主人、发展主体的学生,却只能是唯言是听、惟命是从,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管理服从状态。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今天,教育是一促产业,也是一种消费。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直接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就必然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服务功能。
学生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需要,诸如认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常识的需要等等,而这些需要大都要求在学校里获得,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师服务,而教师的这种特殊的服务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行为的示范者、活动的组织者、智能的开发者、心理的辅导者、发展的促进者、人生的导航者、成长的帮助者等多重角色,教师的这多重角色功能也就是教师应有的多重服务功能。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将世界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而教师服务被列为其中第五大类。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即服务,服务即教育,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教育为人民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努力为学生的健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教学即交往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任何人都是在社会交往关系中才能产生和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现代教学交往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在新课程背景下,坚持"教学即交往"的教学本质观,就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和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师生间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交往策略,改善师生间多形式、多途径的教学交往活动,使之达到心灵相通、情感相依、精神相融。
这就要求打破"学校围着课程公转,教师围着教材自转,学生围着教师旋转,师生围着课堂周转"的固定模式,摆脱学科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应试第一、分数至上、英才主义的传统桎梏,努力为学生营造开放、多元的支持性合作学习环境,创设安全自由的互动性教学交往情境,努力把自主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自主活动的时空交给学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问互问、质疑释疑、讨论辩论、表演表达、交流合作、创造成功的教学交往机会。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发生动态的、实质性的教学交往,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也只有使学生成为教学交往的主体,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三、课程即生活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的外延与学生学习的外延相等,学生既需要在课内打基础,又需要在课外谋发展,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训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外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这一超念,对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仍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和谐统一的大教育观,强调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开放而有活力的教育体系,将生活引进了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课内外学习和生活积累运用结合起来,开放教材、开放课堂、开放时空、开放评价,使生活成为活的"教科书",引导学生去生活这本"无字书",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使新课程教学变得更有生活化,更具时代气息。
四、合作即发展
在传统教育观念里,教师习惯于以学科为中心实施教学,各自为战;习惯于个体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画地为牢;习惯于更多地关注自治和个人发展,自以为是,致使各学科形成教学壁垒,处于封闭状态,缺少必要的联系、沟通与合作,教学中的"所有问题都靠自己扛"。
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强调综合性、跨年级、跨时空的"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
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交融与沟通,增强同伴的交流与对话,交往与兼容,达到教学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教学经验融合,相互启发,拓宽思路;教学实践反思,相互切磋,砥砺思想。
同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学生家长的合作,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与专家、学者的合作,与研究室、实验室、图书室、资料室等相关教学辅助人员的合作,与社区教育力量的合作等等,形成民主协商,平等对话,达成多边互动,多向交流,使现代教育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融合和利用,使教师在动态生成课程、生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从而实现合作发展、共生共荣的理想目标。
五、学习即生存
21世纪将是学习的革命化、社会化、终身化的社会,人们都将走进信息高速公路,学习力成为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力。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成功,生命才会成功。
"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
面对以几何速度不断翻新的信息洪流,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不再是他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他是否具有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学习最新知识的能力。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写道:"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更快。
"然而,传统教育中,教师单一型、终身型、学科纵向型的科研课题结构,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有T型知识结构,既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领域中有深度,又要求教师在百科知识领域里有广度,要求教师做到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因此,面对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标准,教师就应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作为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实际需要,作为保持良好心态、拓展精神世界、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学习化社会中,教师只有深切体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博学善教的深层内涵,牢固树立"学习是生命的第一需要,生命的每时每刻都是学习的起点"的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努力增强"今天你不生活在未来,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的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及时补充信息的能量,才能在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中,不落征帆,不辱使命。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新理念,要求教师要首先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要自觉将新思想、新理念付诸教育行为、运用于教学实践、落实于教学过程之中,要努力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动参与者、积极践行者、勇于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