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及针对训练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基础科学,其中“快与慢”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概念。

这部分知识点主要涉及速度、加速度、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相对速度等概念。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移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移动,但速度大小或方向随时间变化。

#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速度的变化率。

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我们就说物体具有加速度。

加速度的单位也是米每秒平方(m/s²)。

1. 匀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以恒定的加速度变化,这种运动的轨迹通常是直线。

2. 非匀加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不是恒定的,速度变化的速率随时间变化。

# 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的运动。

在匀速运动中,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

匀速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容易预测和计算。

#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指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变速运动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

在变速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

# 相对速度相对速度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

例如,两辆车在公路上行驶,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等于它们速度的差值。

相对速度的概念在处理多物体运动问题时非常重要。

# 运动图象在初中物理中,通常使用速度-时间图(v-t图)和路程-时间图(s-t 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1. v-t图:在v-t图中,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

匀速运动在v-t图中表现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而变速运动则表现为斜率不同的直线。

2. s-t图:在s-t图中,纵轴表示路程,横轴表示时间。

匀速运动在s-t图中表现为斜率为恒定速度的直线,变速运动则表现为曲线。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知识点及练习题附答案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知识点及练习题附答案

§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1.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公式:/V x t =∆∆ 4)方向:物体运动的方向 5)单位:m/s km/h 6)矢量由t ∆的长短引申出两个概念 2.平均速度1)物理意义: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粗略:因为他不能精确的描述每个时刻或每个点,比如一段位移内,先加速度后减速,但他只能描述一个平均值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大小:/Δt V x =∆4)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也有可能相同)5)矢量 3.瞬时速度1)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一般情况下所指速度即是瞬时速度。

2)大小:/Δt V x =∆ Δt 0→ 3)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4)与物体所处的某一位置或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状态对应。

5)x ∆或Δt 足够小。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V 平均=V 瞬时& V 平均与V 瞬时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V 平均大,V 瞬时不一定大,同样V 瞬时大,V 平均不一定大 举例例:V 平均与V 瞬时的区别与联系F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每秒位移相同,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C.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度为零B.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率为零C.物体某时刻速度为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也为vD.物体某时刻速度为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不一定为v3.在下列各种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B.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C.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D.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1.5 m/s4.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含义正确的是()A.汽车出发后10 s末的平均速度是5 m/s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每1 s内的位移都是5 m C.汽车经过两路标间的平均速度是5 m/s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最小速度与最大速度之和的一半5.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是10 m/s,那么这个物体()A.在这一时刻之后的0.1 s内的位移一定是1 mB.在这一时刻之前的0.1 s内的位移一定是1 mC.在这一时刻之前的1 s内的位移可能是10 mD.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 s内的位移可能是80 m6.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和t=2 s到t=3 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7.如图1-3-2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车静止B.BC段发生的位移大于CD段发生的位移C.CD段运动方向和BC段运动方向相反D.CD段运动速度大于BC段运动速度8.飞机起飞离地时的速度为150 m/s,这是指________速度;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度为70 km/h,这里指________速度;瞬时速度为2 m/s就是指物体在接下来的1 s内可走过2 m,此话对不对?答案瞬时平均不对,在接下来的1 s内,只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走过的路程才是2 m.解析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对应的是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飞机起飞离地时对应的是一个时刻,所以飞机起飞离地时的速度150 m/s,这是指瞬时速度;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度为70 km/h,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所以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度70 km/h ,这是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为2 m/s 就是指物体(在接下来的1 s 内可走过2 m 这句话不对,在接下来的1 s 内,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走过的路程一定是2 m .如果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路程可能大于或者小于2 m.9.一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 m/s 的速度从乙地开往丙地.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该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2030252V +==,请问上述解法正确吗?为什么?应该如何解?答案 见解析 解析24 m/s10.相距12 km 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 km/h ,乙的速度是3 km/h ,有一小狗以6 km/h 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从甲处跑向乙,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答案 路程为9 km ,位移是7.5 km.解析 设甲、乙两人从开始出发到相遇的时间为t ,则t =v 甲+v 乙x =812h =1.5 h .小狗在这段时间内跑过的路程x 路=v 狗t =9 km ;由狗和甲同时同地出发可知小狗的位移与甲的位移相同,故x 狗=x 甲=v 甲t =7.5 km.1.BCD2.AD3.BD4.C5.CD6.B7.ACD8. 瞬时 平均 不对,在接下来的1 s 内,只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走过的路程才是2 m..9.24 10. 路程为9 km ,位移是7.5 km.3.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概念解释快与慢是物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速度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了解快与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变化过程。

快与慢的知识点一、速度和加速度1.1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通常用V表示,其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即V=Δs/Δt。

速度有大小和方向,可以是正值、零值或负值。

1.2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其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

加速度为正表示速度增加,为负表示速度减小,为零表示速度恒定不变。

二、快与慢的运动2.1 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距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时,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用速度-时间图象来表示,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2.2 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距离不等,速度不断变化时,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用速度-时间图象来表示,图象是一条斜线。

变速直线运动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曲线的。

2.3 自由落体运动当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下,在重力场中的垂直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是随着时间不断增大的,加速度取地球重力加速度值g=9.8m/s^2。

三、相关实验3.1 测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使用测量时间和距离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通常使用计时器和测量仪器进行实验,根据公式V=Δs/Δt计算出速度的数值。

3.2 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使用自由落体实验装置,可以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通过测量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和高度,根据公式a=2h/t^2计算出加速度的数值。

四、常见问题与解答4.1 为什么加速度可以是负值?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减小,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减慢而非增加。

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归纳
在八年级上册的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归纳如下:
1. 运动速度的描述:
- 运动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位置的量,通常以米/秒(m/s)为单位。

- 快速运动指物体在短时间内改变位置较多的运动。

- 慢速运动指物体在短时间内改变位置较少的运动。

2. 运动速度的计算:
- 平均速度:用总位移除以总时间来计算。

公式为: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 瞬时速度: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即某一时间短的时间内改变的位置。

3. 运动的快慢与力的关系:
- 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 物体受到的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快;物体受到的力越小,运动速度越慢。

4. 运动的快慢与加速度的关系:
- 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通常以米/秒²(m/s²)为单位。

- 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增加,其加速度是正值;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减小,其加速度是负值。

- 物体的运动速度与加速度正相关。

加速度越大,运动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越小,运动速度改变越慢。

5. 运动的快慢与力的方向的关系:
- 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同,物体将增加速度,运动速度加快。

- 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将减小,运动速度减慢。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快慢以及与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1.3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2)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知识点二: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2)公式:v=s/t 公式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的是速度(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4)国际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1m/s=3.6km/h,1 km/h=1/3.6 m/s。

注意:应用公式时s、v、t必须是对同一个物体在同一运动区段所对应的三个物理量,用相同的下标。

知识点三: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1.机械运动的分类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理想化的运动模式。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但速度变化的运动。

变速运动中,可能是速度变化,可能是运动方向变化,可能是两者同时发生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运动的轨迹是直线;(2)运动速度保持不变;(3)路程与时间成正比;(4)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同理,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知识点四:求解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与速度区别平均速度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而速度是指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对应一段时间,速度对应一个时刻。

2.解答计算题的基本步骤一是认真审题。

找出各运动阶段的已知条件,待求得物理量,用准确的字母符号及脚标表示。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笔记一、速度。

1. 定义。

-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运动得快,速度大;运动得慢,速度小。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 相同时间比路程: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路程的长短。

例如,在1分钟内,甲同学跑了200米,乙同学跑了150米,因为200米>150米,所以甲同学运动得比乙同学快。

- 相同路程比时间: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例如,甲和乙都跑100米,甲用了15秒,乙用了20秒,因为15秒<20秒,所以甲运动得比乙快。

3. 速度的计算。

-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 s^-1。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或km· h^-1。

- 换算关系:1m/s = 3.6km/h。

例如,30m/s换算成km/h,30×3.6 =108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

1. 定义。

-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2. 图像。

- 路程 - 时间图像(s - t图像)- 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在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越大,速度越大。

- 速度 - 时间图像(v - t图像)- 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因为速度不变。

三、变速直线运动。

1. 定义。

-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 平均速度。

- 定义: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到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 公式:v=(s)/(t)(这里的v是平均速度,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 例如,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_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_2,设总路程为2s,则前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_1=(s)/(v_1),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_2=(s)/(v_2),总时间t = t_1 + t_2=(s)/(v_1)+(s)/(v_2),平均速度v=(2s)/(t)=(2s)/(frac{s){v_1}+(s)/(v_2)}=(2v_1v_2)/(v_1 + v_2)。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及针对训练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及针对训练

第3节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的时间(2)运动的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的路程(3)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时,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针对训练1、下面是比较A轿车和B轿车运动快慢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种: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相同时间比路程B、第一种: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相同路程比时间C、第一种:相同路程比时间,第二种,相同时间比路程D、第一种:相同路程比时间,第二种,相同路程比时间2、某校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二、速度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和时间之比叫做速度3、公式:速度= v=4、单位:国际单位米/秒(m/s)其他单位千米/时(Km/h)换算 1 m/s= Km/h路程时间st常见的一些速度•蜗牛的爬行约s;•人步行约s;•自行车约5m/s;•高速公路上的小车约28m/s;•普通列车约40m/s;•雨燕最快达48m/s;•喷气式客机约250m/s;•超音速歼击机大于700myixie/s;•子弹出膛时约1000m/s;•同步卫星轨道速度 3070m/s;•第一宇宙速度7900m/s;•真空中光速3×108m/s•目前百米纪录(博尔特) s•猎豹 m/s例题: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6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答: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14h三、匀速直线运动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2、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或大小)改变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生活中所见的运动基本都是变速运动3、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

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即v=四、用图像来表达物体运动的状态s-t , v-t 图像针对训练3、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 可知( )与s 成正比 与t 成反比 与t 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一辆长30 m 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 m 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 s ,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 s 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 )A.140 mB.170 mC.200 mD.230 m5、某同学在体育中考中,跑完50m 用了8 s 的时间,她的运动速度为( )A .6.25m/sB .6.25 km/hC .400m/sD .0.16m/s6、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之运动的快慢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之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乙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二、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t sv 变形vt s ,vst B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Ⅱ变速运动: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t sv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v 2、v 则 v 2>v>v 1E 、常识:人步行速度 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v 是个恒量与路程S 时间t 没关系tS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

运动快慢知识点总结

运动快慢知识点总结

运动快慢知识点总结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心肺功能,还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运动的快慢是指运动强度的大小,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不同,选择合适的运动快慢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有关运动快慢的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运动分为低强度运动、中等强度运动和高强度运动三个档次。

低强度运动包括散步、慢跑、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包括游泳、跳绳、健身操等,高强度运动包括慢跑、篮球、足球等。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可以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

二、运动的好处1. 提高心肺功能运动能够加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肺的适应能力,增加心肺的负荷,从而促进心肺健康。

2. 减轻压力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精神压力,缓解工作和学习压力,提高心情愉快度。

3. 保持健康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保持身体健康。

4. 塑造身材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减少脂肪,塑造健康的身体形态。

5. 提高睡眠质量运动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失眠问题。

6. 增强自信心运动可以提高自信心,帮助人们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三、运动快慢的选择1. 低强度运动低强度运动适合所有人群,特别适合初学者、年长者、体力较差者。

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增加身体柔韧性,提高心肺功能。

2. 中等强度运动中等强度运动适合身体素质较好的人群,特别适合想要减肥、塑形的人群。

例如游泳、跳绳、慢跑、健身操等,可以帮助人们消耗更多的热量,加速代谢,促进健康。

3. 高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适合身体素质较好、有一定运动基础的人群。

例如篮球、足球、跑步比赛等,可以提高耐力,提高肌肉强度,促进健康。

四、运动快慢的注意事项1. 个人身体状况在选择运动快慢时,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慢慢适应。

2. 动态评估在开始新的运动项目时,要向专业教练寻求建议,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确保安全。

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

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

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说起物理里头那物理运动的快慢,咱们得聊聊速度这家伙,它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小跑腿,快的时候嗖嗖的,慢的时候嘛,就像蜗牛爬树,急死个人。

速度,简单说,就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跟时间赛跑的那个“赛跑”差不多意思。

想象一下,你早上急着去上班,一脚油门踩下去,车子嗖的一下就窜出去了,这时候你的速度就是快得飞起,感觉时间都在你身后追。

但要是遇到个堵车,嘿,那速度就慢得跟蜗牛散步似的,心里头那个急啊,真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速度这东西,它不光有快慢之分,还有方向性呢。

就像你开车去超市,你得朝着超市的方向开,要是方向错了,速度再快也是白搭,那叫“南辕北辙”,白费力气。

所以,在物理学里头,速度是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缺一不可。

再来说说加速度吧,这家伙就像是速度的“推手”,能让速度变快也能让它变慢。

你开车的时候,油门踩深点,加速度就上来了,车子嗖嗖地往前冲;要是踩刹车呢,加速度就变成了负的,速度就慢慢降下来了。

加速度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催化剂”,能让事情变得更快或者更慢。

说到这,我想起小时候玩的滑板车,那时候没有电动车、没有汽车,滑板车就是我们的“宝马”。

一脚蹬地,滑板车就嗖嗖地往前滑,那时候感觉自己就像风一样自由。

那时候的速度虽然不快,但是那份快乐却是无价的。

现在长大了,开车上下班,虽然速度快了,但是那份纯粹的快乐却似乎少了些。

其实啊,速度的快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握它、利用它。

就像人生一样,有时候我们需要快马加鞭地前进,去追求梦想、实现目标;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放慢脚步,去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

速度就像是我们人生的调节器,让我们在快与慢之间找到平衡。

所以啊,朋友们,别总是盯着速度看,有时候放慢脚步也是一种智慧。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欲速则不达”,有时候慢下来反而能走得更远、更稳。

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要有追求速度的热情和勇气,也要有享受生活的悠闲和从容。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运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增强体质,还能够带来愉悦的身心享受。

在运动中,快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不同速度的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是不同的。

本文将对运动的快慢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运动的快慢定义运动的快慢指的是运动时的速度。

快速运动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大的运动量,而慢速运动则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较小的运动量。

快慢运动的选择取决于个体的身体状况、目标以及运动的具体类型。

二、快速运动的特点1. 心率加快:快速运动会导致心率加快,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并促进新陈代谢的加快。

2. 脂肪燃烧:快速运动能够促进身体脂肪的燃烧,有利于减肥和塑造身材。

3. 蛋白质合成:在快速运动过程中,身体会分解大量蛋白质,以供能量消耗,但也会促进肌肉的合成。

4. 产生乳酸:快速运动过程中,身体会产生乳酸,造成肌肉酸痛和疲劳感。

但经过锻炼,身体会逐渐适应,乳酸的产生减少。

5. 心血管系统受益:快速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益,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三、慢速运动的特点1. 心率适中:慢速运动因运动强度较低,不会导致心率大幅上升,也不会使呼吸急促。

2. 持久耐力:慢速运动适合长时间持续进行,有利于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稳定性。

3. 脂肪燃烧:慢速运动也能够促进脂肪燃烧,对减肥和调整身材也有一定的帮助。

4. 关节压力小:慢速运动对关节的冲击小,适合那些关节患有问题或老年人进行。

5. 恢复身体:慢速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恢复,给身体一个放松和休息的机会,减轻压力和疲劳。

四、快慢运动的选择1. 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快慢运动的适应性不同,选择时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2. 运动目标:如果是为了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快速运动更适合;如果是为了放松身心,慢速运动更适合。

3. 运动类型:不同的运动类型对快慢的要求也不同,如慢跑适合慢速运动,而篮球适合快速运动。

第一章1.3运动的快慢

第一章1.3运动的快慢

1.3运动的快慢知识点1: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看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二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

(路程大的就快)知识点2: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3:速度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3.进一步认识速度:①物理意义:描述运动的快慢。

②单位:国际单位制:m/s(或m •s-1 )其它常用单位:km/h(或km •h-1 ),cm/s (或cm •s-1 )1m/s=3.6 km/h 1m/s=100 cm/s单位珠物理意义:如37.5m/s4、若知道了v 、s 、t 中的任意两个量,如何求出第三个? ⇒=t svt s v =v s t =vts =知识点4:运动的分类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v=S/t来计算它的速度。

这样计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知识点5: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机械运动中最简单的运动.当堂达标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m/s,其物理意义为。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 m/sC、5 m/sD、无法判断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5、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 :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 :3,则速度之比是;若两车的速度和时间之比分别是1 :2和2 :3,则两车的路程之比是。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运动的快慢(基础)【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2.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计算,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要点梳理】要点一、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s/t,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换算:1m/s=3.6km/h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三、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要点诠释: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

2.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v=s/t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

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图像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1.s-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2.v-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归纳

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归纳

《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归纳》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动无处不在。

从飞驰的汽车到翱翔的飞机,从奔跑的运动员到飘落的树叶,物体的运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

而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物理运动快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也能为科技的发展和工程的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速度的概念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为:v = s/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2.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此外,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等。

3. 速度的矢量性速度是一个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它等于物体通过的总路程与所用总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例如,一辆汽车在一小时内行驶了 60 千米,那么它的平均速度就是 60 千米/小时。

2. 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它能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运动状态。

比如,当汽车行驶时,仪表盘上显示的速度就是汽车的瞬时速度。

四、加速度1. 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为:a =Δv/Δt,其中 a 表示加速度,Δ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 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2. 加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²)。

3. 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五、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
以下是 9 条关于运动的快慢知识点:
1. 速度呀,就像赛车和自行车的差别!比如说赛车能在几秒内就冲出去好远,而自行车就慢悠悠的。

我们在跑步时,速度快就能一下子冲在前面呢。

2. 你想想看,博尔特跑步那速度,和普通人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就是运动快慢的不同表现呀。

3. 快慢还得看持久力啊!像马拉松选手,虽然一开始不一定是最快的,但能一直保持不慢的速度跑很久,这多厉害呀!就好比龟兔赛跑,兔子开始跑得快,可到后面就不行了。

4. 反应速度也很重要哦!打篮球的时候,别人传球过来,你得快速反应接住,不然就丢球啦!你看那些厉害的球员,反应多快呀。

5. 不同运动项目对快慢要求不一样呢!比如短跑要的就是那一瞬间的爆发力,要像火箭一样冲出去,而瑜伽就慢条斯理的。

6. 同样的距离,用的时间不一样,快慢就出来啦!就像你俩比赛跑
100 米,他 10 秒跑完,你 15 秒,那不就明显他快嘛。

7. 训练能让速度变快哦!你一开始跑步可能慢吞吞的,但经过长期训练,就能越来越快呀,这不神奇吗?
8. 运动快慢还和技巧有关系呢!游泳的时候姿势对了,就能游得更快更远,这和自己瞎扑腾可不一样啊。

9. 动物界也有速度快慢之分呀!猎豹跑那么快,而蜗牛爬得那么慢,这差距多大呀!我们在运动中也会有这样的差别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运动的快慢有很多方面,我们要努力去提升自己的速度,享受运动的乐趣!。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和练习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和练习

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例题分析【例1】甲、乙两辆车在平直公路上并排行驶,甲车内的人看到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不动,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则()A. 甲向西运动,乙不动B. 乙向西运动,甲不动C. 甲向西运动,乙向东运动D. 甲、乙同时向西运动,而且快慢程度相同【例2】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

对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不符合的是()A. 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 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 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针对练习1、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 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 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3、在行驶的火车中有一位乘客,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的()A.路旁的电线杆B.火车的车厢 C.迎面驶来的火车D.火车路上的铁轨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初三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
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做题,更重要的是物理知识点的累积。

下面是一篇初三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以百米赛跑为例
1.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观众的角度)
2.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的角度)
【二】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注意公式可以变形,可以求路程和时间)
4.单位 1m/s=3.6km/h(记忆窍门:单位变大就乘以3.6,单位变小就除以3.6)
5.列车的速度是40m/s的意义:列车每秒通过的路程为40m 【三】匀速直线运动
1.需要掌握课本17页频闪摄影的相关题型(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3.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反映变速运动
用瞬时速度来精确的反映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包括停下来等待的时间)
【四】计算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2.必须要有单位
3.代数要有单位,并且单位要统一
4.结果除不尽要用小数表示,不能用分数
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学好物理这门课程!。

《运动的快慢》 知识清单

《运动的快慢》 知识清单

《运动的快慢》知识清单一、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如果一个物体在 1 秒钟内通过了 1 米的路程,那么它的速度就是 1 米每秒。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路程 ÷时间。

用符号表示为:v = s/t ,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有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等。

1 米每秒等于 36 千米每小时。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计算平均速度时,需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例如,一个人跑步,前半程用了 2 分钟跑了 400 米,后半程用了 3分钟跑了 600 米,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就是总路程 1000 米除以总时间 5 分钟,即 200 米/分钟。

2、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比如汽车仪表盘上显示的速度就是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能够更精确地反映物体在某一瞬间的运动快慢。

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测量工具和技术的限制,我们常常使用平均速度来近似地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三、速度的测量1、直接测量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可以使用专门的仪器直接测量物体的速度。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交警使用测速仪可以直接测量汽车的瞬时速度。

2、间接测量当无法直接测量速度时,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来间接得到速度。

比如,测量一个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可以先测量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路程,再用秒表测量运动的时间,最后计算出速度。

四、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2、特点速度恒定不变,运动轨迹是直线。

3、图像表示(1)路程时间图像(s t 图像)在 s t 图像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越大,速度越大。

(2)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在 v t 图像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及针对训练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
运动的时间(2)运动的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的路程(3)运动
的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时,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针对训练
1、下面是比较A轿车和B轿车运动快慢的示意图,说法正确
的是()
A、第一种: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相同时间比路程
B、第一种: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相同路程比时间
C、第一种:相同路程比时间,第二种,相同时间比路程
D、第一种:相同路程比时间,第二种,相同路程比时间
2、某校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
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s t 路程时间
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和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速度= v=
4、单位:国际单位米/秒(m/s)其他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1 m/s=
3、6 Km/h常见的一些速度•蜗牛的爬行约
1、5mm/s;•人步行约
1、1m/s;•自行车约5m/s;•高速公路上的小车约
28m/s;•普通列车约40m/s;•雨燕最快达48m/s;•喷气式客机约250m/s;•超音速歼击机大于700myixie/s;•
子弹出膛时约1000m/s;•同步卫星轨道速度3070m/s;•第一宇宙速度7900m/s;•真空中光速3108m/s •目前百米纪录(博尔特)
9、58m/s•猎豹
5、95 m/s例题: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6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答: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14h
三、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或大小)改变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生活中所见的运动基本都是变速运动 s t
3、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

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即v=
四、用图像来表达物体运动的状态s-t, v-t图像图像图像解读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速度随时间匀速增加速度随时间不均匀增加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针对训练
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 )
A、v与s成正比
B、v与t成反比
C、s与t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一辆长30 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 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 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 s 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
A、140 m
B、170 m
C、200 m
D、230 m
5、某同学在体育中考中,跑完50m用了8 s的时间,她的运动速度为()
A、6、25m/s
B、6、25 km/h
C、400m/s
D、0、16m/s
6、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

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
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8所示,图9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8、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

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千米/时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千米/时
9、右下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
3、2105m,则()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
10、小明上学时的平均速度是v1,放学回家时平均速度是v2,则他在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是()
A、(v1+v2)/2
B、v1v2/(v1+v2)
C、2v1v2/(v1+v2)
D、无法确定
11、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跑到终点时,乙总落后10m,如果甲在起跑线处,乙在甲前方10m同时起跑,则()
A、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甲先到达终点
D、未到终点前,乙在甲前边
12、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跑到终点时,乙总落后10m,如果乙在起跑线处,甲在乙后方10m同时起跑,则()
A、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甲先到达终点
D、未到终点前,乙在甲前边
1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1米/秒
B、15米/秒
C、2米/秒
D、1、5米/秒
14、爆破需要引火线,某引火线燃烧的速度为0、8厘米/秒,若人在点燃引火线后立即以5米/秒的速度迅速跑到600米以外的安全区,问选用的引火线至少应多长?针对训练答案
1、B
2、路程和时间都不一样,所以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百米冠军 : 万米冠军:
所以百米冠军的速度大于万米冠军的速度
3、C
4、B
5、A6 、B
7、D
8、D
9、D
10、C
11、A
12、C
13、A
14、0、96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