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 (44张PPT)
总体阐明中国建筑体系的独特。即分布广,历史悠久。
第二部分:详细说明中国建筑九个方面的特征。
(一)立体构成
(二)平面布置 (三)木材结构 (四)斗拱 (五)举折 举架
说明中国建筑中一个“体系”的构造 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六)
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 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 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 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 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总体阐明中国建筑体系的独特。即分布广, 历史悠久。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
立体构成,“个别 ”的建筑物自 下而上一般由台基、主体(房屋) 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一)“个别”建筑物的构 成
屋顶
房屋
台基
中国建筑的特征(二)
平面布置,一“所”房子由一 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 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 群有主有从,是很好的“户外 起居室”。
小品
山亭、水榭等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 法’”?
•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 的风格和手法。
•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 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 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 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 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 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 特的个性。
(二)群体建筑构成
西耳房
正房
东耳房 庭院
西厢房 回廊 倒座房
东厢房 垂花门 宅门
第一部分:
(关键词:独特的建筑体系;分布广大;公 园前15世纪;3500年。)
总体阐明中国建筑体系的独特。即分布广, 历史悠久。
第二部分:详细说明中国建筑九个方面的特征。
第二部分:详细说明中国建筑九个方面的特征。
(一)立体构成
(二)平面布置 (三)木材结构 (四)斗拱 (五)举折 举架
说明中国建筑中一个“体系”的构造 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六)
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 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 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 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 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总体阐明中国建筑体系的独特。即分布广, 历史悠久。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
立体构成,“个别 ”的建筑物自 下而上一般由台基、主体(房屋) 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一)“个别”建筑物的构 成
屋顶
房屋
台基
中国建筑的特征(二)
平面布置,一“所”房子由一 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 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 群有主有从,是很好的“户外 起居室”。
小品
山亭、水榭等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 法’”?
•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 的风格和手法。
•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 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 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 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 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 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 特的个性。
(二)群体建筑构成
西耳房
正房
东耳房 庭院
西厢房 回廊 倒座房
东厢房 垂花门 宅门
第一部分:
(关键词:独特的建筑体系;分布广大;公 园前15世纪;3500年。)
总体阐明中国建筑体系的独特。即分布广, 历史悠久。
第二部分:详细说明中国建筑九个方面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7张PPT(共37张PPT)
行文思路
第1-2段: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 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 东亚大陆 3500年
第3-13段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 第14-16段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 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 约束性 灵活创新
第17-19段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的问题”。 同样的需要、问题、情感 不同的词汇和文法
回廊
抱厦与拱形门
厢房
耳房Biblioteka 过厅四合院普宁寺
雍和宫
唐长安
隋唐洛阳
间架
斗拱
斗拱
举折
举架
午门
额枋
斗拱
颐和园
祈年殿藻井
有色琉璃瓦
鹳雀楼
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
西安鼓楼
南京鼓楼
布达拉宫
牌坊
天坛皇穹宇
圣彼得教堂
凯旋门
北京琉璃牌楼
英国国会大厦
凡尔赛宫
泰姬陵
圣保罗教堂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 格。” “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 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 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 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 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 失的现象”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 (二)讲平面布局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 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 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 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11《中国建筑的特征》(共90张PPT)
隔 扇
怡 红 院 的 后 院 游 廊
柱 子 支 撑 的 亭 子
亭子
轩
榭
岳 阳 楼
滕 王 阁
鹳 鹊 楼
黄 鹤 楼
故宫建筑群
小布达拉宫
天 坛
凯 旋 门
北 京 牌 楼
老 牌 坊
罗马的凯旋门
北京的牌楼
外 国 的 纪 念 柱
华 表
巴黎纪念柱
天安门前的华表
以石料为主的西洋建筑
天坛皇穹宇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文章结构
自成体系
概说
个别建筑物
平面布置
柱梁
中 国 建
九大特征
结构 斗拱
举折、举架
筑
屋顶
的 特
装饰 朱红为主
征
外露构件加工
有色琉璃瓦
风格、手法 可译性
谢谢欣赏 再见
站在巨人的肩上是为了超过巨人。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成的事;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我不是天生的王者,但我骨子里流着不服输的血液。 缺乏明确的目标,一生将庸庸碌碌。 人越是高兴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学会下一次进步,是做大自己的有效法则。因此千万不要让自己睡在已有的成功温床上。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高中语文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法 国 埃 菲 尔 铁 塔
ppt精选
1
武 汉 黄 鹤 楼
ppt精选
2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ppt精选
3
丽江古城
ppt精选
4
意大利的罗马圆形竞技场
ppt精选
5
北京故宫
ppt精选
6
美国白宫
ppt精选
7
滕王阁
ppt精选
8
布达拉宫
ppt精选
9
北京天坛
ppt精选
10
ppt精选
11
中 国 建 筑 梁的 思特 成征
ppt精选
黄冈中学 罗江霞
12
一、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请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每条特征。(注意提取每条特 征的要点)
(一)单个建筑由三部分构成。
(二)平面布置:建筑群(“所”)、轴 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
(三)木材结构:立柱横梁形成“间”,
墙门窗设置自由。
ppt精选
13
(四)斗拱: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 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 装饰性。显著特征。
ppt精选
27
梁先生为什么痛哭?他为什么主张 新建筑要继承优良传统?这体现了他 怎样的情怀?
20世纪50年代, 梁思成因提倡新
建筑使用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
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在明清古城
墙被拆毁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抚砖痛
哭;因不能挽救北京仅存的完整牌楼
街,梁思成失声痛哭。
拆后多代之以钢筋水泥的建筑!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 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 不同的语言形式来 的形式有很大不同。
表达。
ppt精选
24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ppt精选
1
武 汉 黄 鹤 楼
ppt精选
2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ppt精选
3
丽江古城
ppt精选
4
意大利的罗马圆形竞技场
ppt精选
5
北京故宫
ppt精选
6
美国白宫
ppt精选
7
滕王阁
ppt精选
8
布达拉宫
ppt精选
9
北京天坛
ppt精选
10
ppt精选
11
中 国 建 筑 梁的 思特 成征
ppt精选
黄冈中学 罗江霞
12
一、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请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每条特征。(注意提取每条特 征的要点)
(一)单个建筑由三部分构成。
(二)平面布置:建筑群(“所”)、轴 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
(三)木材结构:立柱横梁形成“间”,
墙门窗设置自由。
ppt精选
13
(四)斗拱: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 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 装饰性。显著特征。
ppt精选
27
梁先生为什么痛哭?他为什么主张 新建筑要继承优良传统?这体现了他 怎样的情怀?
20世纪50年代, 梁思成因提倡新
建筑使用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
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在明清古城
墙被拆毁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抚砖痛
哭;因不能挽救北京仅存的完整牌楼
街,梁思成失声痛哭。
拆后多代之以钢筋水泥的建筑!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 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 不同的语言形式来 的形式有很大不同。
表达。
ppt精选
24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 (106张PPT)
九、后现代主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 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 地位的建筑潮流。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 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 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 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 现有环境融合。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 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 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 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 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 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四、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 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 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 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 建筑。
全文分为几个部分?
一、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 建筑的影响。(1-2) 二、中国建筑有九大特征。(3-13)
三、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14-19)
四、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提倡 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18-20)
一、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单个建筑一般由台基、房屋本身和
门环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
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 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
故宫 琉璃屋顶
木刻
彩漆
浮雕
琉璃
第二部分结构与说明顺序
总 体
整体 局部
中中 国国
总体 特征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特 征
建 筑
建 筑 的
的基
主
结构 特征
木材结构 斗拱 举折和举架
结 构 方 法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 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 地位的建筑潮流。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 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 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 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 现有环境融合。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 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 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 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 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 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四、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 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 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 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 建筑。
全文分为几个部分?
一、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 建筑的影响。(1-2) 二、中国建筑有九大特征。(3-13)
三、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14-19)
四、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提倡 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18-20)
一、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单个建筑一般由台基、房屋本身和
门环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
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 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
故宫 琉璃屋顶
木刻
彩漆
浮雕
琉璃
第二部分结构与说明顺序
总 体
整体 局部
中中 国国
总体 特征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特 征
建 筑
建 筑 的
的基
主
结构 特征
木材结构 斗拱 举折和举架
结 构 方 法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共47张PPT)
罗马的圆亭和中国的天坛
法国的凯旋门和中国的琉璃牌楼
巴黎的图拉真纪念柱与中国的华表
可译性
因为相通,所以可译; 因为个性,所以多彩。
作业
• 你一定很熟悉家乡的房屋建筑吧?家乡的建筑在那些方面 保留了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在哪些方面又表现出现代风 格?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 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书不仅是 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 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 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 吃者长疾瘤。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 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 若不抽出时
己想要的生活,你最终将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应付自己不想要的生活。社会上要想分出层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竞争,你必须努力,否则结局就 会的底层。身后还有那么多期许的目光,怎么可以轻易放弃。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什么时候也不要放弃希望,越是险恶的环境 望的意志。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 人生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6
课后强化作业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经 典 晨 读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 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 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 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 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
的两大基础理论 ——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 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 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 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
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 庆馀》中,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 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 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
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必修五 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共16张PPT)
这是文章第一段中的一个比喻句,以弟 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 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 了它们属于一个体系,从而可见中国建 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也为下文说明做好铺垫。说明文的语言 除要求准确简明外,也追求生动形象, 这句话不仅把周边地区的建筑与中国中 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准确地说出来,而 且让人体会到语言的亲和力。
师生探究
2.体会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 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 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中国周边地区 【答案】
【审题】此题考查鉴 赏文中重要语句的能 力。
对重要语句的理 解,一定要考虑文章 的写作中心,挖掘作 者的写作意图。本文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介 绍中国建筑的整体特 征。因此,作者先用 一个比喻句指出中国 周边地区和中心地区 同属中国建筑体系, 从而为下文介绍中国 建筑的特征做好铺垫
【审题】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 要概念的能力。
课文在第14~17段,论述了 什么是“中国建筑的‘文法’” 及表现。第14段,“这一切特点 都有一定的风格”,“创造出他 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 惯例,成了法式”,“怎样砍 割„„怎样„„这都是我们建筑 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 例法式。”第15段中,“这种 ‘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 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 这种“文法”是使中国建筑“具 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 色„„构成不同的体形。”
写作背景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 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 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 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实现了梁先生 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 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 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 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 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 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 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 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课件:11 中国建筑的特征(共37张PPT)
(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 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 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举例子
二、群体建筑构成
2019年11月19日星期二
1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2019年11月19日星期二
鸟 瞰
鸟故宫 瞰 故 宫
1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中国建筑的 特征
(三)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 “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 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
小 结
面上的解释,也有形象 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一 个明晰的印象。
谢 谢 您 的 观 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
显著特色 探究重点
中国建筑 的 特征
析题
研究对象
研究方向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理清结构
(1—2) (3—13)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 筑的影响。 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重点一)(本节探究点)
(14—19)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重点二)(下节质疑点)
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 委
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主要建筑作品有: 纽约联合国大厦、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 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 和尚纪念堂等,并参与 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建设。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整
阅读文章,请回答,中 国建筑的整体特征是什 么?
中 国 建 筑 的
结构 主 特征
群体建筑构成 木材结构 斗拱 举折和举架
局部
结构方法
的 特 征
基 本 特 征
屋顶的装饰作用 次 装饰 颜色的选择——朱红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的巨大装饰性作用,使屋顶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同时,引用《诗经》里的句子,增强 了文章的文学趣味。
5.建筑上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词汇”指的是建筑的构件和因素。这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说明更生动,易于读者接受。
6. “这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分几层说明的?
主要说明了“文法”的作用,分两层说明的。第一层用比喻,说明文法对建筑的两重作用, 使建筑“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第二层,说 明“文法”规定着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之所以成为中国建筑,就是因为这些建筑都用中国 建筑的词汇(建筑构件),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风格、手法)。
② 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
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
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也不失创造性。
③ 实践性。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
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
素养目标
1. 理清文章的说明脉络,归纳内容要 点,总 结中国 建筑的 基本特 征和风 格手法 。 2.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 学习本 文简洁 、严密 、明晰 的语言 特色。 3. 了解相关建筑知识,激发对我国古 代建筑 艺术的 热爱之 情,提 高对我 国建筑 艺术的 审美能 力。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者 简介 梁思成(1901— 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新会人。1915 年
至1923 年就读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4 年赴美留学,1927 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系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1946 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 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 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曾 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唐鉴真大和尚纪念堂的建筑设计。他 对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研究有重大贡献。
② 每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构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这种沿袭下来 的法式,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有独特的建筑式样。从中 国建筑来看,其“文法”是独特的,主要采用了梁架结构法;其“词汇”也是独特的, 主要采用了木框架而非砖石结构,而此结构方法的运用使中国的建筑区别于欧洲希腊、 罗马等建筑体系。中国建筑的词汇,如“梁”“柱”“枋”等是独特的,它遵循中国建 筑的框架轮廓等“文法”,创造出留传千年的中国建筑体系。
主要作品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
题目 解说
题目是偏正短语,“建筑”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 域,“中国”表现了民族自豪感,“特征”指作为标志的显著 特色。
写作 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 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3 年,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 呼吁:“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 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 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 拆除了,面对这种严峻现实,梁思成痛心疾首,撰写了《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
3.简单来说,什么是“斗拱”?“斗拱”的作用有哪些?
(1)“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 (2)“斗拱”的作用:① 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的可能性;② 加固 两条横木接榫,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③ 具有装饰的作用。
4.本段主要说明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主要说明屋顶的装饰作用。采用了作比较和引用的说明方法。突出中国古代匠师们发挥了屋顶
4.学习本文后,你对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的相关性有着怎样的理解?
① 中国建筑源远流长的历史深深地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如:中国建筑的主 体部分基本上是坐北朝南,这就与中华文化中的以南面为尊相呼应。又如:中国建筑群 落的组成一般左右对称,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庸之道的“不偏不倚”的特点。
② 中国建筑中体现着“中庸”思想,表现为不求外显而求内涵的特点。中国建筑 往往把精华和高潮放到最里面,放到最后面,而前面则只是朴质的墙。“庭院深深深几 许”,其精彩之处全在这一层层的内蕴之中。“中庸”思想决定了中国古建筑必然要选 择这种重感悟、重内涵的建筑布局方式。
2.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作者如此安排体现了怎 样的匠心?
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总体特征(包括个体建筑特征、群体建筑特征)、 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其中(三)(四)(五) 项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项属于装饰特征。 而(一)(二)项因为是从总体上来谈中国建筑的,既涉及结构特征,也涉及装饰特征。九大 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 个明晰的印象。在材料的安排上,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 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 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 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其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八)装饰部件,取得了高度的装饰效果。
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任何虚假。
资料链接
赤子之心 1924 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这期间,梁思 成曾到欧洲漫游,他发现许多国家的建筑都受到妥善的保护,并有学者专门研究,反观 当时的中国——在战乱和劫难下,早已是满目疮痍。珍贵的龙门石窟、敦煌壁画,被盗 卖被抢劫,无数文物流落异邦,大批古建筑危立在风雨飘摇之中。深感耻辱的梁思成决 定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事业上。1937 年,日方邀他出席日方 主办的“东亚共荣协会”会议,他不肯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立即带领全家长途跋涉来到 昆明。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夫妇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使老北京古 迹免遭炮击,妥善地保护了老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
知识 卡片
定义:
科学小论文
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
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
特点:
① 科学性。这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它要求选
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结合文中关于建筑的“文法”和 “词汇”的说法,分析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地位的原因。
①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作者认为建筑有如语 言文字一样,也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因此,将它称为建筑的“文法”。所谓“中 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 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 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先总说后分说,先介绍特点,后探讨风格。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 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接着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 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进行了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 长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进一步深化了所论述的主题;最后,从古为今用 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建筑 上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手法,是重点。
② 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
内容小 结
主题归 纳
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在文中阐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 征,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提出了一个各民族建筑之 间的“可译性”的问题,表达了应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 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的热切愿望。
深入探究
1.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建筑特征的科学论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
课文探究
1.请概括一“所”房子的平面布局。
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 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2. “帷幕”的比喻意在突出什么?本段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 “帷幕”的比喻突出其不负重,只起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的作用。 ② 说明“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在世界建筑史上的超前性以及在现代建筑中的 深远影响。
7.根据本段内容,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本段用了哪些 说明方法?
① “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 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 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时语言形式却不相同。
5.建筑上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词汇”指的是建筑的构件和因素。这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说明更生动,易于读者接受。
6. “这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分几层说明的?
主要说明了“文法”的作用,分两层说明的。第一层用比喻,说明文法对建筑的两重作用, 使建筑“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第二层,说 明“文法”规定着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之所以成为中国建筑,就是因为这些建筑都用中国 建筑的词汇(建筑构件),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风格、手法)。
② 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
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
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也不失创造性。
③ 实践性。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
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
素养目标
1. 理清文章的说明脉络,归纳内容要 点,总 结中国 建筑的 基本特 征和风 格手法 。 2.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 学习本 文简洁 、严密 、明晰 的语言 特色。 3. 了解相关建筑知识,激发对我国古 代建筑 艺术的 热爱之 情,提 高对我 国建筑 艺术的 审美能 力。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者 简介 梁思成(1901— 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新会人。1915 年
至1923 年就读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4 年赴美留学,1927 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系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1946 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 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 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曾 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唐鉴真大和尚纪念堂的建筑设计。他 对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研究有重大贡献。
② 每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构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这种沿袭下来 的法式,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有独特的建筑式样。从中 国建筑来看,其“文法”是独特的,主要采用了梁架结构法;其“词汇”也是独特的, 主要采用了木框架而非砖石结构,而此结构方法的运用使中国的建筑区别于欧洲希腊、 罗马等建筑体系。中国建筑的词汇,如“梁”“柱”“枋”等是独特的,它遵循中国建 筑的框架轮廓等“文法”,创造出留传千年的中国建筑体系。
主要作品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
题目 解说
题目是偏正短语,“建筑”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 域,“中国”表现了民族自豪感,“特征”指作为标志的显著 特色。
写作 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 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3 年,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 呼吁:“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 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 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 拆除了,面对这种严峻现实,梁思成痛心疾首,撰写了《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
3.简单来说,什么是“斗拱”?“斗拱”的作用有哪些?
(1)“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 (2)“斗拱”的作用:① 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的可能性;② 加固 两条横木接榫,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③ 具有装饰的作用。
4.本段主要说明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主要说明屋顶的装饰作用。采用了作比较和引用的说明方法。突出中国古代匠师们发挥了屋顶
4.学习本文后,你对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的相关性有着怎样的理解?
① 中国建筑源远流长的历史深深地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如:中国建筑的主 体部分基本上是坐北朝南,这就与中华文化中的以南面为尊相呼应。又如:中国建筑群 落的组成一般左右对称,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庸之道的“不偏不倚”的特点。
② 中国建筑中体现着“中庸”思想,表现为不求外显而求内涵的特点。中国建筑 往往把精华和高潮放到最里面,放到最后面,而前面则只是朴质的墙。“庭院深深深几 许”,其精彩之处全在这一层层的内蕴之中。“中庸”思想决定了中国古建筑必然要选 择这种重感悟、重内涵的建筑布局方式。
2.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作者如此安排体现了怎 样的匠心?
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总体特征(包括个体建筑特征、群体建筑特征)、 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其中(三)(四)(五) 项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项属于装饰特征。 而(一)(二)项因为是从总体上来谈中国建筑的,既涉及结构特征,也涉及装饰特征。九大 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 个明晰的印象。在材料的安排上,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 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 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 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其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八)装饰部件,取得了高度的装饰效果。
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任何虚假。
资料链接
赤子之心 1924 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这期间,梁思 成曾到欧洲漫游,他发现许多国家的建筑都受到妥善的保护,并有学者专门研究,反观 当时的中国——在战乱和劫难下,早已是满目疮痍。珍贵的龙门石窟、敦煌壁画,被盗 卖被抢劫,无数文物流落异邦,大批古建筑危立在风雨飘摇之中。深感耻辱的梁思成决 定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事业上。1937 年,日方邀他出席日方 主办的“东亚共荣协会”会议,他不肯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立即带领全家长途跋涉来到 昆明。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夫妇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使老北京古 迹免遭炮击,妥善地保护了老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
知识 卡片
定义:
科学小论文
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
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
特点:
① 科学性。这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它要求选
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结合文中关于建筑的“文法”和 “词汇”的说法,分析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地位的原因。
①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作者认为建筑有如语 言文字一样,也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因此,将它称为建筑的“文法”。所谓“中 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 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 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先总说后分说,先介绍特点,后探讨风格。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 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接着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 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进行了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 长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进一步深化了所论述的主题;最后,从古为今用 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建筑 上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手法,是重点。
② 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
内容小 结
主题归 纳
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在文中阐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 征,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提出了一个各民族建筑之 间的“可译性”的问题,表达了应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 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的热切愿望。
深入探究
1.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建筑特征的科学论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
课文探究
1.请概括一“所”房子的平面布局。
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 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2. “帷幕”的比喻意在突出什么?本段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 “帷幕”的比喻突出其不负重,只起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的作用。 ② 说明“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在世界建筑史上的超前性以及在现代建筑中的 深远影响。
7.根据本段内容,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本段用了哪些 说明方法?
① “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 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 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时语言形式却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