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讲 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种间关系

合集下载

群落的结构解析范文

群落的结构解析范文

群落的结构解析范文
群落的结构解析指的是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共同生活的社会系统进行
研究和分析。

群落的结构分析有助于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生态学的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面将从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相互关系三个方面对群落的结构进行解析。

首先,群落的结构体现在物种组成上。

群落由多种不同的物种组成,
这些物种在相同环境中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

物种组成是群落结构的基础,不同物种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生态位的分配决定了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物种组成的分析可以通过调查和记录群落中的各种物种,了解不同物种的
数量、分布和相对丰度。

通过分析物种组成,可以判断群落的类型和特征,并揭示群落内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次,群落的结构还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区
域内不同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程度。

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可以通过测量物
种的丰富度和物种的多样性指数来评估。

物种丰富度是指在一个群落中存
在的物种的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可以综合考虑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

生物多样性对群落具有重要作用,高生物多样性的群落更具有弹性和稳定性,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对环境变化的干扰能力更强。

因此,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群落的结构分析是对群落中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相
互关系三个方面进行的研究和解析。

通过对群落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
了解群落的特征和特点,揭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
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植物群落 ppt课件

第四章植物群落 ppt课件

28
▪ Hurlbert——种间相遇概率(PIE)
l
(ni )(Nni) N N1
Δl——Hurlbert种间相遇概率(从N个体随机选2个体为
不同种的概率)
ni——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
N——群落总个体数
物种1 物种2 Hurlbert种间相遇概率(不同种概率)
群落A 100 0 D=[(1.0(0/99)+0(100/99)]=0
(1)物种亲代的散布习性;
(2)物种对环境的选择适应(包括土壤、温度、光照、湿度、水分等 环境要素);
(3)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物种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等复杂的 种间关系决定了物种空间分布距离的近疏。
a
a 随机分布
b
b 成群分布
c
c 规则均匀分布
d
d 簇生
群落内一个种群个体水平分布形式
23
水平格局的镶嵌性(mosaic)
镶嵌性是群落在二维空间中的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 (patch)相间的特性。具有这种特征的植物群落叫做镶嵌群落。
24
(三)层片
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
的空间所形成的特殊结构。或者相当于层,或者相当于层的一部分。 是群落中具有一定生活型组成和时空分布特点的特殊小环境。 层与层片一致——落叶松纯林既是针叶乔木层片,又是乔木层 层片是层的进一步划分——亚层、生活期层片、林间植物层片等
马尾松林 红树林
红树林群落 (亚热带河口)
8
河沼群落——若尔盖高原
芦苇沼泽
碱蓬盐沼——松嫩平原
9
水杉林——武昌东湖
长白落叶松—油桦—泥炭藓群落
10
水松林——广东

树木群落知识点总结

树木群落知识点总结

树木群落知识点总结一、树木群落的构成1. 树木种类树木群落具有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生境条件下,树木群落的构成会有所不同。

树木种类可以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其中乔木是树木群落的主要构成部分,常见的包括桦木、松树、柏树、柳树等。

2. 群落结构树木群落的结构包括植被层次和物种组成等方面。

植被层次可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不同层次的植被对光照和水分的利用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空间结构。

不同树木种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树木群落的结构。

3. 功能组成树木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功能角色,包括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等。

不同种类的树木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生态功能,它们共同构成了树木群落的功能组成。

二、树木群落的生态功能1. 气候调节树木群落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了气候调节的作用。

树木的树冠和树干能够对阳光进行反射和吸收,降低了地表温度和空气温度,形成了微气候,有利于保持地区气候的稳定性。

2. 水土保持树木的根系可以牢固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并且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对于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生态景观树木群落对于地形地貌的塑造和自然景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树木在不同季节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姿态,为人们提供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树木群落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动植物物种。

通过维持树木群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有利于维护和保护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树木群落的动态过程树木群落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的树木种类和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开始时,树种的数量较少,树木群落的生态结构相对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木群落的植被结构逐渐变得复杂,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2. 竞争与协同树木群落中的不同树木种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协同的关系,它们通过对光照、水分、营养物质等方面的竞争与协同,共同构成了树木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过程。

普通生态学重点

普通生态学重点

普通⽣态学重点⽣态学重点名词解释(10空10’)1、环境:是指某⼀特定⽣物体或⽣物群体以外的空间, 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物体或⽣物群体⽣存的⼀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成。

2、环境因⼦:⽣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3、单体⽣物:个体清楚,基本保持⼀致的体形,每⼀个体来源于⼀个受精卵。

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以预测。

如鸟类、兽类、昆⾍等。

4、构件⽣物:由⼀个合⼦发育成⼀套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形成分⽀结构。

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

发育的形式和时间是不可预测,如⽔稻、浮萍、树⽊等。

5、同资源集(种)团:⽣物群落中,以同⼀⽅式利⽤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合,即占据相似⽣态位的物种集合。

6、内禀增长能⼒:①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即能够排除不利的天⽓条件,提供理想的⾷物条件,排除捕⾷者和疾病,我们能够观察到种群的最⼤增长能⼒(rm )。

mm最⼤的瞬时增长率,即内禀增长率或内禀增长能⼒。

②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物、领地和其他⽣物)限制的条件下,⼜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growth rate),记作 rm。

)7、⽣物群落:在同⼀时间聚集在同⼀地域或⽣境中的各种⽣物种群有规律的集合。

8、⽣态系统:指在⼀定的空间内,⽣物成分和⾮⽣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互相依存⽽构成的⼀个⽣态学功能单位,这个⽣态学功能单位称⽣态系统。

9、⽣态交错区:①不同的群落之间交错的不同群落中物种共存的地区就称为⽣态交错区。

②⽣态交错区⼜称群落交错区或⽣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态地带之间(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10、边缘效应:①群落交错区种的数⽬及⼀些种的密度增⼤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

②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表现出与缀块中⼼部分不同的⽣态学特征的现象。

11、次级⽣产:初级⽣产以外的⽣态系统⽣产,即消费者利⽤初级⽣产的产品进⾏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形成异养⽣物⾃⾝的物质,称为次级⽣产(secondary production),或第⼆性⽣产。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111分析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111分析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第一章 绪论 填空题1 刘禹锡诗曰:“唯有 ( 牡丹 ) 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作为唐代植物景观的一个特色。

2 园林造景一般可以分为规则, ( 混合式 ) 和自然式三种形式。

*选择题1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 B ) ** A 苑B 囿C 台D 亭2 阿房宫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园林 (C ) * A 秦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3 艮岳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园林 (B ) **A 明代B 宋代C 唐代D 清代4 下面哪个不是私家园林( D ) ** A 拙政园 B 留园 C 避暑山庄 D 耦园5 下面哪个不是皇家园林( D ) ** A 颐和园 B 圆明园 C 避暑山庄 D 耦园 判断题 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注重园林艺术原理,是与艺术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与科学无关。

(错) 2 元代大内御苑的布局模式是“一池三山”。

(对) ** 3 古埃及的园林风格是不规则式的。

(错) **4 意大利的台地园借助了地形的变化,是一种自然式的园林风格。

() **5 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为规则式园林的代表。

() **6 英国风景式园林中园林的地位更重要,可以支配建筑。

() **7 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对) **第二章 园林植物观赏特性 填空题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调动观赏者视觉、嗅觉、触觉、 6 园林植物五大观赏特性包括体量、姿态、色彩、气味和 11 一般来说,根据植物的体量可以将植物分成(乔木 )、灌木、藤本、花卉、草本和地被几个类型。

16 藤本植物根据攀援习性可以分为 ( 缠绕类 ) 、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四种类型。

** 20 草坪草根据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分为冷季型草坪草和 ( 暖季型草坪草 )两种类型。

* 21 植物姿态包括有 (树形 )、叶形、花形、果形和枝干形态几个方面。

*26 常见树形有 ( 垂直向上型 )、水平展开型和无方向型三种类型。

* 29 树冠由 (一部分主干 )、主枝、侧枝和叶幕组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堂笔记(必修三)上课讲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堂笔记(必修三)上课讲义

高中生物课堂笔记必修三目录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第1 节细胞生活的的环境 (1)第2 节细胞生活的的环境 (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4)第1 节通过神经系统给的调节 (4)第2 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7)第3 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1)第4 节免疫调节 (13)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8)第1 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8)第2 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2)第3 节其他植物激素 (24)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26)第1 节种群的特征 (26)第2 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28)第3 节群落的结构 (31)第4 节群落的演替 (3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34)第1 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34)第2 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7)第3 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9)第4 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41)第5 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3)第六章生态系统环境的保护 (45)第1 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5)第2 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47)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 节细胞生活的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血浆90%渗回细胞外液:组织液(约占1/3)10%流入淋巴血浆:血液中的液体部分;组织液: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淋巴:淋巴管内的液体。

2、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叫做内环境)(1)概念: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2)注意:消化液(唾液、胃液等)、尿液等是外界环境的延伸,不属于内环境。

3、集中特殊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1)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2)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液和组织液(3)淋巴细胞:淋巴和血浆(4)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化学成分word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可编辑水无机物无机盐血浆有机物(蛋白质、葡萄糖、脂质等)代谢废物(尿素等)其它气体(C02、O2)调节物质(激素、微生物)2、血浆与淋巴、组织液的成分:(1)成分和含量相似。

生态学试题及其答案最后

生态学试题及其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A.理论生态学B.草原生态学C.环境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是种以上的分类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A.活动积温B.有效积温C.积温D.热量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A.阴性植物B.阳性植物C.耐阴植物D.中日照植物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A.生态因子B.生存因子C.资源因子D.气候因子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A.生活期长B.个体大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D.生殖耗费少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A.遗传力B.繁殖力C.配合力D.增长力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A.生理出生率B.生态出生率C.最大出生率D.绝对出生率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A.随机型分布B.成群型分布C.均匀型分布D.随机成群型分布18.就生物而言;信息是CA.生物的温度B.非物质的特殊因素C.能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和行为的信号D.能感知生物的特殊因素19.气相型物质循环DA.贮存库在大气圈中 B.贮存库在水圈中 C.循环速度慢 D.包括碳氮氧的循环20.可见光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CA.产生热效应 B.产生灭菌效应 C.进行光合作用 D.进行呼吸作用21.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2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23.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2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2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26.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27.当光强度不足时;CO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28.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湿、高湿 D.中温、中湿29.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A.高 B.低 C.一样 D.不确定30.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的光照强度称为BA.光饱合点 B.光补偿点 C.光照点 D.光辐射点3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32.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33.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34.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35.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36.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37.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38.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39.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40.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为DA.平均温度 B.发育的时间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41.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42.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4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44.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45.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 C.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46.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47.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A.团粒结构 B.片状结构 C.块状结构 D.柱状结构48.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49.种群平衡是指B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种群选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50.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CA.一亩地有20棵杨树 B.10只/h㎡黄鼠C.100个/hi㎡鼠洞 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51.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A.牛 B.蛔虫 C.珊瑚虫 D.青蛙52.下列不属于单体生物的是DA.一群羊 B.一窝鸟 C.一只鸡 D.一棵松树53.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 A.s2/m=0 B.s2/m=1 C.s2/m显着大于1 D.s2/m显着小于154.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DA.绝对出生率 B.专有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生态出生率55.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C A.增长型种群 B.稳定型种群 C.下降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56.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在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AA.凸型曲线 B.凹型曲线 C.对角线型曲线 D.S型曲线57.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平衡58.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A.原始合作 B.竞争 C.中性作用 D.偏利作用5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A.偏利作用 B.互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中性作用60.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61.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A.人与饲养的家畜 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62.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A.季节性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的爆发63.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DA.大型有蹄类 B.食肉类 C.一些蜻蜓的成虫 D.蝗虫64.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B种形式..A.2 B.3 C.4 D.565.B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个体竞争 D.竞争66.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CA.攻击 B.防御 C.性选择 D.捕食67.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 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 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68.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69.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A.群落各成员中;建设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写与其优势度无关7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帮干湿季明显 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 D.高位芽达90%以上7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正确的是A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72.关于群落生的概念正确论述是BA.是不同群落自愿的镶嵌分布格局 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C.每一个镶嵌体公文箱包括一种小群落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73.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74.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 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剧场版是一致的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75.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76.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饮食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77.最显着的群落是B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78.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环境 B.群落外貌和结构 C.群落种类组成 D.群落动态79.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A.优势种 B.特征种 C.建群种 D.偶见种80.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A.沼泽 B.水生群落 C.盐碱群落 D.荒漠群落81.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82.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生物83.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84.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D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85.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DA.蒙古栎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兴安落叶松86.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A.气候顶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顶级87.群落演替后期的成熟阶段D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88.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A.达尔文 B.奥德姆 C.瓦尔明 D.坦斯利89.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90.臭氧层破坏属于BA.地区性环境问题 B.全球必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91.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92.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93.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94.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寒带9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季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9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A.大陆架 B.开阔大洋 C.河流与湖泊 D.珊瑚礁9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沼泽与湿地 B.开阔大洋 C.荒漠 D.冻原98.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温带农田 B.温带草原 C.荒漠 D.冻原99.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A.热带雨林 B.温带农田 C.温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100.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A.湖泊 B.热带雨林 C.农田 D.水库101.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荒漠 D.开阔大洋102.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A.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103.捉100种动物容易;捉一种动物的100个个体难的生态系统是A A.雨林 B.湖泊 C.草原 D.荒漠104.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 B.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105.大型食草有蹄类和穴居哺乳类动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草原106.红树苗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A.热带或亚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极地107.下列生态系统中;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A.热带雨林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D.极地冻原10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天然气资源10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A.太阳能资源 B.天然气资源 C.土地资源 D.淡水资源110.能流和物流速度快的生态系统是A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北方针叶林111.下列生态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的是AA.热带雨林 B.湖泊 C.温带草原 D.荒漠112.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A.海洋 B.河口 C.红树林 D.盐湖113.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114.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淡水湖泊 D.极地冻原115.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 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116.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 D.大号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117.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C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118.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C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 B.初级净生产力 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119.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D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120.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CA.海洋 B.草原 C.海陆交接地带 D.荒漠121.在B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A.干扰性 B.利用性 C.种间 D.种内122.生物体对实验环境外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CA.气候驯化 B.调节 C.驯化 D.适应123.B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趱于具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A.比尔定律 B.阿伦法则 C.Hamilton定律 D.贝格曼规律124.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CA.地衣 B.菌根 C.蜜蜂与月季 D.珊瑚125.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的巢中;让这种鸟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为CA.社会性寄生 B.寄生 C.潜在寄生 D.真寄生126.全球陆地的净初级生产力大约为At/a干物质..A.120×10 9 B.120×108 C.50×10 9 D.50×10 8 127.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CA.竞争 B.攻击 C.性选择 D.适应环境128.捕食者优先选择能使其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D的一定大小的猎物.. A.质量 B.重量 C.体积 D.能量129.收获理论中;收获目标的是CA.收获最大产量 B.收获恒定产量C.长期持续获得最大产量 D.收获种群所有个体130.大多数生物的檐机制一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会减少它;如果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DA.反馈 B.内调节 C.外调节 D.负反馈131.生物体所处的物理环境称为其AA.栖息地生境 B.生态位 C.位点 D.生存空间132.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C的负指数关系..A.阿伦法则 B.Hamilton定律 C.比尔定律 D.贝格曼规律133.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A..A.3890——700nm B.380_760nm C.150_4000nm D.490_620nm134.C在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循环中起关键作用..A.鱼类 B.细菌 C.浮游动物 D.藻类135.限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一个关键因子是AA.磷 B.碳 C.硫 D.钾136.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CA.食草动物 B.杂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碎食动物137.下列动物类群中;生产效率最高的是DA.无脊椎动物 B.外温性脊椎动物 C.内温性脊椎动物 D.原生动物138.下列各种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的是CA.二氧化碳 B.温度 C.水 D.营养物质139.下列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分解速率最快的是CA.木质素 B.纤维素 C.单糖 D.半纤维素140.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速率最高的是BA.温带森林 B.热带森林 C.草地 D.北方针叶林生态学多选1.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 ABCD..A.进行等高耕作 B.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 C.轮作 D.进行免耕农业2.生态学所研究的有4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对每一部分;生态学家感兴趣的对象是有变化的;那么在生态系统这一水平上;主要研究的内容有ABDA.能流 B.食物网 C.群落的组成 D.营养物的组成3.种群的密度制约有ABD几种形式..A.过度补偿 B.补偿不足 C.均衡补偿 D.准确补偿4.大型种子无法有效地被风传布;除非靠水传布或依靠动物来散布;下面选项中的动物可作为种子扩散者有ABCD..A.啮齿动物 B.蝙蝠 C.鸟 D.蚂蚁5.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BCD..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6.地球上;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出现在ABCD..A.沼泽 B.温地 C.河口湾 D.耕地和珊瑚礁7.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ABCDA.控制害虫的后果 B.生物多样性减少C.土壤侵蚀 D.营养物、水和能量利用的影响8.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的基本资源是ABDE..A.光 B.二氧化碳 C.氧气 D.营养物质 E.水9.海洋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决定于ACD..A.太阳的日总辐射量 B.水的温度 C.水中的叶绿素含量D.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 E.水中磷的含量10.决定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主要有ABD..A.营养物质 B.光 C.水中氧气的浓度 D.食草动物的捕食E.水的浓度11.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ABCDE..A.收获量测定法 B.氧气测定法 C.二氧化碳测定法D.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E.叶绿素测定法分生产量12.分解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包括ACD..A.碎裂 B.溶解 C.异化 D.淋溶 E.矿化13.生态系统中把多种多样的信息分为ABCD..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E.图像信息14.生态型的划分是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进行的;就植物来说;生态型包括AD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环境生态型C.温度生态型、光照生态型 D.生物生态型15.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列那些元素属气相型:ABCDA.碳循环、氮循环 B.磷循环、水循环 C.水循环 D.钾循环、氮化循环16.理论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生物类别分为:ADA.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 B.微生物生态学、草原生态学C.农田生态学、森林生态学 D.微生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17.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C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环境结构、生物结构C.营养结构 D.垂直结构、水平结构18.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ACDA.种群数量、空间分布 B.种群分布、邻接效应 C.种群遗传 D.邻接效应19.种群波动的调节主要包括ABDA.密度调节 B.非密度调节 C.种内调节 D.种间调节20.种间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BCA.捕食与寄生 B.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 C.偏利作用 D.互利共生与竞争21.群落的结构包括:CDA.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B.群落的时间结构C.环境梯度与群落分布 D.群落的区与边缘效应22.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顺序依次是ABCDA.草本群落阶段 B.地衣群落阶段 C.木本群落阶段 D.苔藓群落阶段23.生态因子的数量虽然很多;但依其性质可以归纳为:ABCA.气候因子、土壤因子 B.地形因子、生物因子C.生存因子、环境因子 D.人为因子、火因子24.种间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BCEA.捕食与寄生 B.互利共生 C.偏利作用 D.互利共生与竞争 E.原始合作25.种群波动的调节主要包括ABCA.密度调节 B.非密度调节 C.种内调节 D.种间调节 E.群落调节26.生态平衡失调功能上的标志是BDA.一级结构缺损 B.能量流动受阻 C.二级结构受损D.物质循环中断 E.三级结构受损27.群落的稳定性的含义包括ABCEA.现状的稳定 B.时间过程的稳定 C.抗变动能力D.植物种类的多少 E.变动后恢复原状的能力28.食物链的类型有ACDA.捕食食物链 B.共生食物链 C.腐食食物链D.寄生食物链 E.互生食物链29.捕食关系的类型包括ABCDA.食肉动物取食其他动物 B.昆虫的拟寄生者 C.食草动物聚集植物D.同类相食 E.寄生30.生物小循环的特点是CDEA.范围大 B.时间长 C.范围小 D.时间短 E.开放式。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2高考生物总复习课件:43《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共33张PPT)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2高考生物总复习课件:43《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共33张PPT)
第一罐丰富度 白天 晚上 第二罐丰富度 第三罐丰富度 平均值
(1)动植物遗体的分解
(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替的速度要慢,A项错误;自然演替的结果会使生物的多 样性增加,B项错误;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相对稳定, 因此其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过于显著,C项错误;火灾过 后的森林,其土壤条件基本不变,甚至还保留着植物的繁 殖体,因此,再重新形成森林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项 正确。
【答案】 D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即时巩固3】
记录。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3)同样营养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
4.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 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 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 构也越复杂。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案例3】(2007· 广东理基)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探究原理 (1)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
目测估计法。 2.探究步骤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3.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是无
【解析】
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鼠妇、马陆等,这些 小动物对动பைடு நூலகம்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为许多土
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力,而且身体微小,所以不适于用样方法或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干暖河谷小叶灌丛还魂草存在两派对立的观点机体论学派organismicschool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个体论学派individualisticschool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synecologycommunityecology以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即是群落生态学
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
3
理解
强调了各种生物能有规律地共存在一定的空间里, 而不是各自独立地任意散布在地球上。我们在实 际研究中区分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群落,但应 注意其中的联系。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
4
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 Phytoeoenos)
群落对环境的改造 作用有助于改善人 居环境。如:(1)城 市森林公园与环城 林带;(2)农田防风 固沙林。
12
(5)不同物种间存在相互影响
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的共处,即在有序状态下生存。 生物群落是生物种群的集合体,但不是任意组合便 是一个群落,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 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 哪些种群能够组合在一起构成群落,取决于两个条 件:第一,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第 二,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平衡。因 此,研究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是阐明群落形 成机制的重要内容。
2000~4000 英国国家调查
400
热带次生雨 林
200~1000
美国(锯材、杆材) 400~800
混交落叶林 200~800 瑞典国家调查
138
中国常用标准
热带雨林
2500~4000

高中群落知识点总结

高中群落知识点总结

高中群落知识点总结一、群落的定义和组成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在特定地点内共同生活和以一定方式相互作用的物种的总称。

它是生态系统在某一时期内所包含的各个物种的总体。

同时,群落是生态系统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生物群落内共同的生活环境下,具有稳定生活地区的一些种群和个体的集合体。

2. 群落的组成一个群落内通常包括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这些生物种类之间通过竞争、捕食、共生等相互作用而形成复杂的生态网络。

在一个群落中,通常可以分为优势种、伴生种和桌面种三类。

其中,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数量最多的种类,而伴生种和桌面种则是相对数量较少的种类。

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种群组成、数量比例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关系。

群落结构反映了群落内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程度。

2. 群落的功能群落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维持生态平衡、控制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等。

此外,群落还能对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转化和调节,从而起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等作用。

三、群落的演替和变化1.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从初创期到稳定期的演变过程。

它通常包括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两种类型。

初级演替是指在裸岩、砾石等非生物因素所影响的环境中逐渐发展成成熟群落的过程;而次级演替则是指在充分自然的环境中,由于外力或内力的干扰,使得原有生物群落经历较大变化的过程。

2. 群落的变化群落的变化通常包括自然变化和人为变化两种类型。

自然变化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的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的改变,而人为变化则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如开垦、砍伐等)导致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四、群落的稳定性和恢复1.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指的是群落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一个稳定的群落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度,以及较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

2. 群落的恢复群落的恢复是指一个受到外界扰动或破坏的群落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生态平衡状态。

基础生态学第三版知识点总结

基础生态学第三版知识点总结

基础生态学第三版知识点总结题型:10个名词解释(20分);5个简答题(40分);3论述题(10,15,15)。

重要章节1、有机体与环境2、种群生态学3、群落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 环境:针对一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3)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4) 生态福: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福。

5) 内稳态:生物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性。

6)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7) 有效积温:适宜温度下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总热量。

8) 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即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 占有一定的领域,是同种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的一个统一或系统。

9) 种群的空间结构: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10) 年龄结构:把每一年龄群个体的数量描述为一个年龄群对整个种群的比率。

11) 内廪增长率:是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顺势增长率。

12) 最小可存活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的大小。

13)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 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14) 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15) 变异:包括遗传物质的变质、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的变异和表型的数量性状的变异。

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含解析必修3

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含解析必修3

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一、选择题1.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C解析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放饵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食物链越长,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越多,故水产养殖业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C错误;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D正确。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水华是大量无机污染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为物质的再生利用,说明物质循环利用的特点,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为太阳能,也可源自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即10%~2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分解者不存在于食物链中,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根的吸收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D正确.3.如图为一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两种生物成分除生产者外,还有EB.图中生产者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包括在图中的⑧内D.图中的生产者通过⑥过程可获得E中的能量答案A解析图中的E是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两种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A正确;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而不是生产者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中的能量,B错误;B为食草动物,其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B的同化量,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应包括在图中的⑤内,C错误;分解者中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再次利用,D错误。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14.海洋》优秀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14.海洋》优秀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14.海洋》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4.海洋》这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海洋的基本知识,包括海洋的定义、特点、以及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海洋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海洋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他们的视野。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洋的定义、特点,掌握海洋生物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洋的基本知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2.难点:理解海洋的特点,以及海洋生物适应海洋环境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海洋生物的形态特征;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新课导入:介绍海洋的定义、特点,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3.实例讲解: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介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海洋生物适应海洋环境的能力;5.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海洋生物模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及其重要性;7.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定义:……•特点:……•生物多样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目录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目录

第一单元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讲走近细胞第2讲组成细胞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第3讲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4讲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第5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第6讲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7讲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8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0讲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及其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1讲能量之源——光合作用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3讲细胞的增殖第14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第15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6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7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8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第19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0讲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第21讲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七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2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3讲染色体变异第24讲人类遗传病第25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26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7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8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9讲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第30讲免疫调节第31讲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第33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第35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36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第37讲生态环境的保护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3讲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第4讲酶的研究与应用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1讲基因工程第2讲细胞工程第3讲胚胎工程第4讲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第5讲生态工程。

新教材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3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新教材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3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第33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历 史时空演进主题线索文艺复兴以来,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下,英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确立了统治地位,通过殖民扩展建立了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地位线索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资本主义获得巨大发展,人类历史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线索2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线索3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渐确立起来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凝练要点内容索引1强基础固本增分2研考点精准突破3练经典强化提升1强基础 固本增分知识点一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知识点二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西葡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国家方向代表活动意义葡萄牙向东迪亚士1487年,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 好望角 为开辟新航线创造了条件达·伽马1497—1498年,船队驶达 印度 开辟了到达东方的新航路西班牙向西哥伦布1492年,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首次发现美洲麦哲伦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2.其他航路的开辟(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 西班牙 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

(2)历史活动①北半球高纬度航路:英国人卡伯特父子、法国人卡蒂埃、荷兰航海家巴伦支、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俄罗斯人都对北半球高纬度航路的开辟作出了贡献。

②南半球的新航路: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 合恩角 。

17世纪,荷兰人塔斯曼环航 澳大利亚 。

第九单元 第33课时

第九单元  第33课时

第33课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______(空气、水、无机盐等)和______(阳光、热能)。

[判一判]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 ) 2.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 )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连一连]名师点拨 ①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必须为生产者。

②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③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称为第三营养级或次级消费者。

1.教材88页[问题探讨]培养构建模型的能力。

2.教材89页[思考与讨论]。

3.教材91页图5-5食物网问题。

4.教材92页练习一中1。

考点100识图析图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排雷识图析图(1)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断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若问D、A、B具体是什么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为动物,B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生态系统的组成(1)两大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①基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桥梁:生产者、分解者;③主导(基石):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可用下图表示:(4)析图①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②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生态系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群落结构作为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群落结构的定义、特征、类型及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群落结构的定义群落结构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方面。

垂直结构指的是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而水平结构则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格局或分布。

二、群落结构的特征1.多样性:群落结构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位多样性和空间结构多样性等。

2.相互依赖: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群落的稳定。

3.动态平衡:群落结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生物种群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不断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群落结构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实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群落结构的类型1.森林群落:森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水平结构表现为不同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

2.草原群落:草原群落主要由草本植物和少量灌木组成,垂直结构较简单,主要以草本层为主,水平结构表现为均匀分布或聚集分布。

3.湿地群落:湿地群落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垂直结构包括水生植物层、挺水植物层、浮叶植物层和沉水植物层,水平结构表现为不同物种在湿地内的分布规律。

4.城市群落:城市群落是由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物种群组成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较为复杂,包括建筑物、道路、绿地等多种生境类型。

四、群落结构的实例1.森林群落实例:以落叶阔叶林为例,乔木层主要由栎树、桦树、杨树等组成,灌木层有蔷薇科、桦木科等植物,草本层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地被层则为苔藓和蕨类植物。

2.草原群落实例:以内蒙古草原为例,主要由针茅、羊草、冰草等草本植物组成,灌木较少,群落呈均匀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入水螈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成为“S”型。
答案 A
考点三
群落结构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及时间结构都与环境中 的生态因素有关,它们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
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1.垂直结构 植物分层:主要受光或温度影响。 动物分层:主要受植物提供的食物及空间影响。 2.水平结构的形成
主要受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等因素的影响。
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
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
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 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大多数群落表现 生物的昼夜活动,群 为集群分布 ________或 落的季节变化 斑块状镶嵌 _________
表 现
想一想
提示 间。
如何利用群落的结构知识来指导渔业的生产?
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理论进行鱼塘混养,让不同生
活习性的鱼分布于不同的水层,充分利用了水域的立体空 四、生态位
1.概念:物种利用群落 各种资源的幅度 以及该物种与群
6.(2008·全国卷Ⅰ,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 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 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
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
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构建知识网络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
种群 含义 生物 因素 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 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群落 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 群的集合体
区 别
不同物种的个体间通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通过 过种间关系组成的有 种内关系组成的有机整体 机整体 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 生率和死亡率、性比率、 种群分布型、种群存活曲 线等 物种丰度、优势种、群 落结构、种间关系、群 落演替等
(2)竞争与捕食
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而
发生的斗争现象。而且两种生物生活习性越相似,竞争 越激烈,如水稻与稗草之间的关系。捕食是一种生物以
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强调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例
如,狼吃兔,兔吃草。竞争关系的生物某一方由于在竞 争中失败可能灭绝;捕食关系中生物不会因捕食而导致 另一种生物灭绝,相反,捕食关系中的生物在自然系统 中相互依赖而生存。
名 称
能量关系图
特点
特点
举例
寄 生
பைடு நூலகம்
对寄主有害,对 寄生物有利。如 果分开,则寄生 生物难以单独生 存,而寄主会生 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 菟丝子与 大豆;噬 菌体与被 侵染的大 肠杆菌
名 称
能量关系图
特点
特点
举例
竞 争
数量上呈现出 “你死我活” 的同步性变化。 牛与羊; 两种生物生存 农作物 能力不同,如 与杂草; 图a;生存能力 大草履 相同,则如图b;虫与双 一般生态需求 小核草 越接近的不同 履虫 物种间竞争越 激烈
落中 其他物种相互关系 的总和。 2.意义: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 地位 、作用和重要性 。
3.生态位重叠
(1)含义:两个物种 利用同一资源时 所发生的现象。 (2)类型:完全重叠和 部分 重叠。 (3)结果 ①资源丰富时,可以共用同一种资源,不伴随 竞争。 ②资源短缺时,会发生 竞争 。 a.生态位完全重叠的两个物种,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会 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这就是生态学上的 竞争排除 __ 原理 。
三、群落结构的类型比较
垂直结构 含 义 原 因 群落中的生物在 不同高度 上的配 置状况 水平结构 群落中的生物 在水平方向 上 的配置状况 时间结构 群落的组成和外 貌随 时间而发生 有规律 的变化
阳光 、食物、栖息 营养、 水分 、土 壤、小地形、 场所、温度、氧气 等 风 和火等
植物在不同高度上 表现为分层现象 , 动物也随之具有 分层 现象
对位训练
3.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
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 C )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解析 农作物的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合理密植的目 的是减少作物为争夺阳光、水分、矿质元素等而发生的 种内斗争;草与农作物属于不同的物种,除草是为了防 止种间斗争(竞争);虫和作物之间是捕食关系,属于 种间关系。
3.时间结构的形成 主要与生物的昼夜变化与群落季相有关。 4.意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
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时间结构的变 化是生物对环境的良好适应。
对位训练
5.如图横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 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 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
名 称
能量关系图
特点
特点 一种生物以 另一种生物 为食,数量 上呈现出 “先 增加者先减 少,后增加 者后减少” 的不同步性 变化
举例
捕 食
羊与草; 狼与兔; 青蛙与 昆虫
3.相近关系的区别
(1)种内斗争与竞争 种内斗争是种内关系,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如 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竞争则是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 种生物个体之间,如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放养 后,大草履虫因竞争食物失败而死亡。
(1)生态位不只是说明物种的具体栖息地,还说明这一 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生态位远比栖息地复 杂。
(2)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竞争的结果可
能使其中一个物种趋于灭绝,但这种现象较少发生,更 多的一种情况是生态位相似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生 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了它们的竞争,使它们 共存下来(如图)。
大增长速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W的值越小,
种内斗争就越剧烈。 答案 A
8.下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物群落中两个物种在夏季和秋季 的食区范围。根据图中存在X的事实可推断出( )
A.这两物种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食物竞争 B.两物种在秋季产生地理障碍 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
(2)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相同,竞争的结果如图二。 (3)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上发生变化,出现差 异,逐渐减少竞争。
错因分析
不能分析两条曲线的含义和走向;对种间关系
的理解过于简单,不能认识种群变化的实际曲线与模式 曲线的区别。 纠正训练 1.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如图是对两种淡水硅藻——针 杆藻和星杆藻的研究结果,虚线表示海水中硅酸盐的浓 度(μ mol·ml-1)。图中a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的情况,
第33讲
回扣基础要点
一、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结构特征
必备知识梳理
1.含义: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特点:具有一定的 结构、种类构成和种间相互关系,并
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3.实质: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1.物种丰度:指群落中 物种数目 的多少。
如图中,两个种群的生态位有重叠之处。例如,一个种 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食
物有些是共同的,即图中c,自然选择对于以c为食的个
体有更大的压力,因而两个种群中以c为食的个体就日 趋没落,结果两种群的生态位发生了变化,各就各位, 都生存了下来。
对位训练
7.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 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 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D.两物种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
解析
由于两种群的食物对象相同,在食物缺乏的情况
下就存在着生存斗争——竞争。夏季食区范围不同,不 能随机交配;秋季食区范围相同,不存在地理隔离;食 区范围与氧气供应关系不大。 答案 A
解题思路探究
思维误区警示 易错清单
竞争的结果
(1)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竞争的结果如图一。
1.种内关系
(1)含义:同种生物不同个体或群体间的关系。 (2)类型: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3)意义:种内互助对个体生存和物种发展都是有利的; 而种内斗争虽然对失败的个体不利,但对物种的发展是 有利的。
2.种间关系 名 称
能量关系图
特点
特点
举例
互 利 共 生
相互依赖,彼此 有利。如果彼此 分开,则双方或 者一方不能独立 地衣; 生存。数量上两 大豆与 种生物同时增加、 根瘤菌 同时减少,呈现 出“同生共死” 的同步性变化
特征
联系
①种群是生物群落的组成单位,即一定空间内所有 生物种群的集合体构成群落 ②群落是种群间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的有 机整体
提醒
①种群、群落概念中的空间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研
究范围的大小。
②不管是种群,还是群落,它们研究的均是生物,不包
括无机环境。 对位训练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 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
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 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同 解析 该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析图能力。由图可以看 出,物种之间资源状态重叠的部分是d,在d范围内资源重 叠的程度越大,种间竞争激烈程度越强;W表示在到达最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 甲、乙、丙三者之间可形成一条食物链,由于丙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