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简)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简)
沟通五步骤:
• 要营造气氛:平等、尊重、位置 • 要学会聆听: 听完对方的诉说 • 要学会发问:明确底牌、二选一 • 要学会区分:区分是最重要的能力 • 要学会回应:使用我讯息表达
你讯息
我讯息
1.是对他人的看法, 1.焦点是在家长自己 含有判断的意味。 的感觉和经验上。
2.孩子觉得有被批评 2.避开了对孩子的评
• 我看见了什么取决于我关注什么;我关注什么取 决于我在乎什么;我在乎什么取决于我需要什么 ;我需要什么取决于我缺什么。
• 孩子的行为表现无所谓缺点、优点,只是一股能 量、一个特点,用错地方叫缺点,用对地方就是 优点。因此要小心给孩子的行为帖标签下定义, 因为久而久之,如果孩子认同这张标签,就如你 所愿,用不对地方,真的变成缺点了。
高 积极
聆听
积极
聆听
情
Hale Waihona Puke 绪 温积极 聆听积极
度
聆听
低
四种偏差行为:
• 引人关注 (看看我!骂骂我!)
• 权利抗争 (我不想做,你不要逼我…)
• 报复心理(我要让你后悔,我要杀了你…) • 自我放弃(努力有什么用,反正我怎么做
都错,活着简直就是累赘……)
“权威型”
家长赢
憎恨 的情绪
解决方案
孩子输
过高期望--训练孩子无望。 过于干涉--训练孩子无奈。 过多指责--训练孩子无措。 过度保护--训练孩子无能。 过分溺爱--训练孩子无情。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何传领
兰州树人中学
言语、行为
→ 孩子感官体验
删减/扭曲/归纳
信念、价值观
信念、价值观
删减/扭曲/归纳
对孩子付出的爱
孩子接收到的爱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许多老师无可奈何地发出慨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越来越难教!诚然,这些老师都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使命,更一直秉承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模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们在课堂上填鸭式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
在他们的理念中,常认为高分数的就是好学生,考试时只是盯着学生的分数,根本不去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不和学生说悄悄话,不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导致学生在校出现思想问题和心理障碍时无人倾诉,无人引导。
长期的思想、心理压抑,不良行为得不到有效地矫正,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问题”,成为了“问题”学生,这样的学生不难教才怪了!打开网络、电视,翻开报纸、书刊,不难发现,一些学生由于教育失误导致心理异常与人格偏离,出现了诸如自杀、杀人、离家出走、甚至伤害亲人、老师等形形色色的惨剧,从某种角度上讲,这就是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恶果。
外国教育专家认为,合格的人才,不仅要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人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能够对外界作出正确的,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在的功能。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达的世纪,不仅需要大量的高尖端科学技术人才,更需要大量的能吃苦耐劳,能战胜困难,具有坚强一致的,不怕挫折的健康心理素质的人才。
良好的不怕挫折的心理是一个人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能乐观对待,受到挫折时能不屈不饶,不灰心,不沮丧的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顽强意志的健康心理素质呢?这是一个极为重要但又普遍为老师和家长们忽视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无比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下面我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一些探索和看法。
欣赏教育,增加学生的信心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也喜欢得到别人的欣赏。
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是每位家长都希望能够做到的,因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支持他们的成长。
下面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您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
要尽量避免指责、批评和威胁的言辞,而是采用开放、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与孩子进行对话。
倾听孩子的观点和意见,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
2.关注孩子情绪的表达情绪是孩子内心想法的一种反映。
当孩子情绪低落、愤怒、焦虑或兴奋时,试着去了解他们的情绪背后的原因。
可以询问:“你为什么觉得伤心/生气/紧张?”通过聆听和理解他们的情绪,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3.观察孩子的行为和举止孩子的行为和举止也是了解他们内心想法的一种途径。
观察孩子的表情、姿势、习惯和行为模式,可以发现他们内心的状况。
例如,孩子是否有特定的习惯或行为方式来应对压力或焦虑?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4.给予孩子隐私和个人空间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和个人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给孩子一些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独处,思考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有时候,孩子可能不愿意和成人分享他们的内心想法,但给予他们足够的私人空间可能会使他们更愿意与我们分享。
5.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培养孩子积极沟通的关键。
倡导孩子不仅仅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还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他们的感受、想法和意见。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觉得这件事情怎么样?”或者“你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处理?”这样有利于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6.创造一个支持和安全的环境一个支持和安全的环境可以使孩子更愿意分享他们的内心想法。
为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和想法是被尊重和理解的。
我们可以表达对他们的鼓励和赞赏,以此来建立孩子对我们的信任,使他们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
7.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沟通技巧情商是了解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的一种能力。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走进孩子内心的世界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走进孩子内心的世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走进孩子内心的世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幼儿园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除了基础文化教育外,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各种压力和情绪问题都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走进自己内心的世界,实现全面发展。
案例一:李小明的自尊心问题李小明是一位来自普通家庭的幼儿园生。
尽管李小明平时表现得很活泼可爱,但是在小组活动中,他却总是表现得很内向,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
直到有一次老师与他谈心后,才发现他内心世界的状况。
原来,李小明在家中经常被父母过度溺爱,没有受到必要的批评和教育。
因此,他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甚至在与同学交往中,被轻视或者批评时,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导致了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为了帮助李小明克服自尊心问题,老师充分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并及时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老师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在孩子之间互相帮助和交流,帮助李小明渐渐克服自卑情绪。
此外,老师还及时反馈李小明的表现,鼓励他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相信,自己也是一个重要的团队成员。
案例二:刘小芳的焦虑与恐惧刘小芳是一位五岁的小女孩,刚刚进入幼儿园。
尽管她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得很优秀,但是每次遇到不熟悉的事物,她就会出现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例如,每次进入幼儿园时,她总是害怕离开母亲,情绪非常不稳定。
由于她的焦虑与恐惧越来越严重,她的母亲决定来咨询老师。
老师根据刘小芳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首先,老师和刘小芳一起制定了规律、稳定和有预期的生活方式。
此外,老师还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给予家长更多安全感和指导建议。
在每次受到新事物的挑战时,老师还与孩子一起面对,慢慢地让她产生信心。
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刘小芳逐渐克服了恐惧和焦虑,变得更加独立自主。
结语: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需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谈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幼儿教师毫无疑问是这个重要工程中的重要一员,在铸造灵魂的这一伟大工程中,幼儿教师担当了打下坚实基础的这一至关重要的任务。
从我的孩提时代到我真正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幼儿教师的认识在不断的改变、更新,也在不断的深入、丰富。
心中的幼儿教师形象也在不断的完善,日趋成熟起来。
作为教师首先要平等、真诚的去爱孩子。
教师个人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不可言喻的。
一件小小的事情,可能都会使孩子不停的想:为什么老师喜欢她不喜欢我?老师让他参加为什么不要我?为什么老师给他不给我?……每个孩子都渴望老师的关心和关注,并不是外表聪明可爱的孩子就要老师多一点爱,外表平平的孩子就不需要爱,他们的内心都需要老师爱的浇灌。
一、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班有个叫王鹏飞的小朋友,在园时上课注意力总是不能很好的集中,游戏时不是乱跑,就是抱着别的小朋友的头打闹,每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都能很“诚恳”地承认错误,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但就是改不掉毛病。
经过对孩子的了解,发现王鹏飞的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无暇照顾他,只好把他放在爷爷家。
而老人对孩子又过分的溺爱,只要吃好玩好就行。
我根据孩子的情况采取了很多措施,也进行了不少的说服教育,到效果不大。
后来我通过观察抓住机会改掉了王鹏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有一次家长开放活动,当王鹏飞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我首先告诉他刚才又做错了,他马上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现的很难过。
这时我就用和蔼的语气问:"飞飞,刚才为什么又走神了呢?"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就猜测说:"是不是想让爸爸看看自己的表现呢?"他点点头。
于是我就抓住机会说:那你可要好好做,不管爸爸什么时候来了,都会看到你最好的表现。
"王鹏飞点了点头。
从这次以后,王鹏飞果然改变了许多,有时他上课稍有走神,一发现苗头,我马上通过眼神或动作及时给予暗示,这时候王鹏飞就像和我有了某种默契,他会冲着我耸耸肩膀或伸出舌头做一个调皮的鬼脸,当然,他也马上就集中精力了。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地方,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和探索的欲望。
我们作为成人,如果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就能与他们建立更好的沟通和关系。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片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他们常常会发明一些奇特的角色和故事,例如超级英雄、仙女、小动物等等。
他们通过想象和角色扮演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这也是他们发展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成人,我们可以与他们一起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进入他们的世界中去体验他们的感受和思维方式。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自我认知的过程。
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中,他们会思考自己是谁,自己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能力。
通过与其他人的相处和交流,他们逐渐了解他们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形成对自己的认同感。
作为成人,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求知欲。
他们会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产生强烈的兴趣,并希望通过探索和了解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作为成年人,我们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进行探索和学习,通过回答他们的问题和与他们一起发现事物的乐趣,鼓励他们保持对知识的求知欲。
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渴望的世界。
他们对父母、亲人和朋友的爱和依赖是他们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他们也需要被父母和成人的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愉快地成长。
作为家长和成人,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也能够帮助我们与他们建立更好的关系。
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选择,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周晓芹都说班主任的工作是美丽的,但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交朋友,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想他们之所想,才是称职的班主任。
当班主任很辛苦,但苦中有乐,乐中有趣,却不是谁都能体会得到的。
明代学者章溢曾经说过:“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
”班主任的工作很琐碎,整天都围着学生转,从早读到检查作业,再到学生的行为规范……如此披星戴月比一般任课老师辛苦多了。
但这何尝不是班主任特有的幸福源泉之一呢?与学生朝夕相伴,师生感情就更为深厚;与学生促膝谈心之时,师生心灵便更加贴近。
【案例1】接班第一课,我给学生作完自我介绍后说:“天底下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
”掌声四起。
我接着说:“因为咱们还不太熟悉,同学们还不了解我,还不一定敢当着我的面说心里话,因此我公布我的电子邮箱地址和我的三人行网址,欢迎大家随时随地给我发‘伊妹儿’,加入我创建的三人行网络班级,在三人行上留言、发表言论、发帖子、交流资料……”。
我的话立竿见影,当天晚上,很多学生都申请加入我的三人行网络班级并申请加我为好友,我很开心,并一一通过。
现在我的三人行网络班级班级成员总数已达到138人,(有些还是其他班的学生)。
网页点击率达到10946 次,班级论坛总贴数为429 个。
在网页上我和学生可以开心的聊天,谈班里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谈生活,和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网络交流资料,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利用三人行网络班级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班主任工作变得更主动了、更顺畅了。
【反思】现在的学生喜欢上网,但是怎么去引导学生正确的运用网络功能是我们必须落实的问题。
社会在进步,我们也不可以用以前的老方法去教育学生,学生会很难接受。
因此我在网络班级中进行德育教育,既做到寓教于乐,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需要用心沟通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用心沟通1、运用谈话的技术用平静严肃的表情对孩子讲话,用词应简单,避免不必要的体温。
2、认知孩子的内心体会首长要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接受家长所讲的话。
讲话时不应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不要居高临下如果父母想要接近利了解孩子,必须放下自己的架子,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关系和新的谈话方式。
4、适度的迁移孩子心情很坏地向家长讲述一件事情时,家长最好不要与孩子谈论事情的本身,而可以围绕该事情谈些自己的感受。
5、体会孩子的体温中暗含的意思孩子的话题往往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他们对外界发出的信息也常常令人费解,必须通过一番琢磨才能悟出他的意思。
6、态度严谨语气始终如一父母拒绝孩子时,即便不说“不”,也要态度严肃、语气坚定。
同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面部表情也应当严肃。
让孩子一看就知道,这样的表情意味着“我不喜欢你这么做,你最好给我停下!”同样,在教育孩子的礼貌上,也需要有好的技巧。
7、使孩子二挑选一给孩子选择机会,会让小家伙感觉自己有“权力”控制局面。
鼓励1-3岁的孩子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选择,有助培养其独立性。
但是选项不宜过多,对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而言,“二选一”即可。
比如,“在家里只能滚球,在室外可以扔球。
你选择哪个?”8、亲自示范点并告诉孩子有些孩子不停地做某件恼人的事,其原因就是小家伙不知道还有啥别的事情可做。
这时,父母最好能给予示范并告诉孩子怎样做更好。
比如,2岁的亨利老是爱戳小妹妹,家长可以告诉亨利,“亲亲妹妹”或类似的提示,下次小亨利就知道以后怎么做了。
9、用“可以”替代“没用”听到父母说“不”时,一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拒绝自己的要求。
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父母说:“晚饭前不准吃糖”,那么只会导致孩子怒气冲天。
如果父母说:“可以,饭后我会给你吃糖,现在咱们先吃一个苹果吧”,这种表达方式,孩子会乐于接受。
10、冷静表述讲出体会要向孩子耐心解释,家长为什么不喜欢他的行为。
比如,当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敲饭桌的时候,家长可以说:“这样敲会把饭桌敲坏的,这会让我很伤心。
读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后感
读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后感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嘛,就是小不点儿,他们的想法能有多复杂?但是这本书就像是给了我一个重重的耳光,让我知道我错得有多离谱。
孩子的内心啊,那简直就是一个神秘的小宇宙,里面充满了各种奇妙的东西。
书里提到,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首先就得放下咱大人那副高高在上的架子。
这一点可太重要了!咱平时老是觉得自己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还多,就不自觉地开始指挥孩子干这个干那个,还总是说“我这都是为你好”。
可孩子呢,就像一群小刺猬,咱们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把自己缩起来,把内心世界的大门关得死死的。
就像我家那小调皮,之前我老唠叨他学习,结果他越来越不爱跟我说话,我还纳闷呢,现在才明白,是我这当爹(当妈)的太不讲究方式了。
还有啊,得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这可不像咱们大人聊天,光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插上话。
孩子说话的时候,咱们就得像个忠诚的小跟班,眼睛盯着他,耳朵竖起来,全神贯注地听。
哪怕他说的是那些在咱们看来特别幼稚的事儿,比如说什么“今天我在学校看到一只小蚂蚁在搬比它大好多的面包屑”,咱们也得表现出超级感兴趣的样子。
因为在孩子眼里,这就是他们世界里的大事件。
我现在就开始试着这么做了,结果发现孩子变得特别爱跟我分享他的小秘密,什么谁谁今天在班上放了个响屁啦,他都一股脑儿地告诉我,感觉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另外,书里还说要和孩子一起玩。
这可不仅仅是陪着他玩玩具那么简单,而是要真正地融入进去。
比如说玩游戏的时候,不能老是想着让孩子按照咱们的规则来,得跟着他们的思路走。
我之前陪孩子玩搭积木,我就想着搭个高楼大厦,规规矩矩的那种。
可孩子呢,他非要搭一个歪歪扭扭的怪物城堡,我还想纠正他呢。
现在我就知道了,这就是孩子的创意啊,我得跟着他一起把这个怪物城堡搭得更酷才对。
通过一起玩,孩子会觉得你是他的小伙伴,而不是那个整天板着脸的家长,这样他们才会更愿意让咱们走进他们的内心。
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宝藏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轻松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技巧
轻松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技巧
我们做师长的要“多探讨,少说教,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关键是进行有效的沟通。
沟通的要素可以简化为一个公式,供大家参考:有效沟通=15%言辞+35%角色行为+50%活动参与。
这就告诉我们,有效沟通的关键,不是言辞的多少、声音的大小和说教的好坏,而是师长的角色行为和参与孩子的成长活动。
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七大技巧:
第一,交谈时眼光的接触和关爱的眼神;面带微笑,积极倾听,适当发问。
第二,适时认可,多称赞你喜欢看到的行为;让孩子有说“不”的权利,可以说明心中的感受,但不要指责孩子。
第三,遇到问题时,与孩子共同探讨,共同实践,寻求共识;不要说太多,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影响孩子的自尊。
第四,多参与孩子的活动,给自己一段与孩子独处的时间,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与关爱。
第五,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孩子,孩子遇到疑难时,共同探讨,引导他思考而不是告诉他结果。
第六,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
第七,亲身切实尊重、真诚、理解、宽容孩子。
教育心理解析如何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育心理解析如何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如同一个神秘而多彩的花园,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想法、情感和渴望。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还能建立起更加亲密和信任的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读懂他们的所思所想呢?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
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到孩子说的话,更是用心去感受他们话语背后的情感和需求。
当孩子向我们讲述他们的经历、想法或者问题时,我们要停下手中的事情,全神贯注地看着他们,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尊重。
不要急于打断或者评判,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兴奋地说:“今天我在学校画了一幅画,老师表扬我了!”这时候,我们不要只是简单地说一句“不错”,而是可以进一步询问:“画的是什么呀?老师怎么表扬你的?”通过这样的倾听和互动,孩子会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重视,也更愿意与我们分享更多。
观察孩子的行为也是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
孩子的行为往往反映了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比如,如果孩子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不爱玩耍,可能是在学校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如果孩子频繁地发脾气、哭闹,也许是他们内心感到不安或者焦虑。
我们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尝试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孩子的兴趣爱好来了解他们的内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这是他们个性和天赋的体现。
比如,喜欢画画的孩子可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热爱运动的孩子可能充满活力和竞争意识。
我们可以支持和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们建立更深入的交流和理解。
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比如,年幼的孩子可能更注重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他们通过触摸、观察来认识世界;而青少年则开始对自我和周围的社会有更深入的思考,会面临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
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不同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如果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将其融入到教育中,那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将会得到提高。
那么,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呢?一、从对话开始教师可以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学生的成长经历、内心感受、烦恼与困惑。
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话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反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二、采用课外互动方式采用课外互动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比如组织学生共同参加一些活动,例如戏剧排练、社团活动、慈善志愿者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释放内心的压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教育。
三、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正确的沟通技巧,建立融洽的关系。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沟通风格,根据学生不同的沟通风格进行沟通。
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学生充分的开放性和自由度,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教师需要注意关注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情感变化。
由于学生内心世界的稚嫩和缺乏经验,有时会产生一些孤独和焦虑,这时候需要教师的关心和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情感教育课以及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合作,帮助学生和家长温暖丰盈的,共同生活在一个温和,舒适的家庭氛围中。
五、给予学生更多选择与自由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自由度,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兴趣爱好。
这样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总之,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帮助学生自我发挥,成为成就感与幸福感满满的人。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对于父母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虽然我们生养了他们,可是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想要真正了解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看一看他们都在想些什么。
那么,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呢?一、安全感安全感的建立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以及遇事的处理方式都会起到正面的作用,让孩子充分的相信父母,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可以倾诉和依靠的人。
无论家长工作多忙,都应该想办法腾出时间去陪孩子,教育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解决一些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让他们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不会惊慌失措。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他们产生“他们是不是要离婚?”“难道他们不爱我了?”这样不安的想法。
二、空间亲子关系就像手中的沙子,手握得越紧漏得越多。
家长应该适当给孩子自由,但是不能太放任,要有基本的原则。
在可以掌控的自由空间内,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家长只需要做一名把握方向的船长,让船不要偏离航线就好。
三、平等虽然孩子年龄小,但家长不能总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应该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
心理的平等首先需要地位的平等,试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以商量的口吻和孩子交流,多运用“如果”“我们试一试”“妈妈认为这件事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之类的词语。
这样沟通就少了很多障碍。
四、鼓励家长不要总是指责孩子,摧毁他们小小的自信心。
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不断的鼓励,家长的鼓励可以带给孩子荣誉感和自信,促使孩子积极向上。
家长可以多运用“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你真棒”“妈妈觉得你肯定能行”之类的词语。
孩子得到了家长的肯定,自然就愿意与家长交流了。
五、关心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好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纽带。
不管工作再忙,多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要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不容易,体会到家长的爱,这样孩子才能理解家长,不排斥与家长交流。
六、投其所好与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适当的给予鼓励。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是一片纯净的白纸,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好奇、惊奇和幻想。
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只关注他们的行为和成绩。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纯真而美好的。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充满幻想。
每一个小细节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惊喜。
他们可能会想像自己是一名勇敢的探险家,穿越丛林,发现宝藏;或者想像自己是一名勇敢的骑士,保护公主。
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一切都是可能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压力,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容易受到伤害。
成绩的压力、社交问题、家庭矛盾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
他们可能开始感到焦虑、沮丧,甚至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和幻想。
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去帮助孩子保持内心世界的纯真和美好。
除了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我们还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孩子渴望被理解和被尊重,他们希望自己的心声能够被听到。
当孩子与我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给予他们建议和帮助,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与孩子沟通是走进他们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读书,或者去探索大自然。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梦想和困惑。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够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学习困难、自我认知不足等,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而是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游戏、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梦想。
我们不能剥夺他们的独立性,而应该给予他们自由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应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是作为幼儿园老师所要努力的方向。
一、注意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每一个孩子都有需求,不但是物质上的需求、而且心理上也有需求,但是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往往得不到或者实现不了。
有些孩子心理上需要什么,一般人难以猜测,但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犹如一面多棱镜,基本上可以了解孩子们的心声和想法。
如何对孩子全面的了解和深入地了解呢?第一,我们应该去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孩子的需求往往挂在稚气的脸上,如我园有一个小班的孩子叫邹浩杰,刚来小班时由于语言能力薄弱,性格内向,对事情的表述不清楚。
有一天,我看她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双脚不停地摩擦,一副快要哭似的表情,我见了马上问孩子:“是不是要尿尿了”,只见他点点头,原来孩子要尿尿了不会直接告诉老师或者自己不会主动去厕所,心理上带来了恐惧,之所以老师要学会观察。
第二,师幼心连心。
只有老师和孩子的心灵是沟通的或者相互关联的,才能深入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又如小朋友在玩桌面游戏搭积木时,那些胆怯的小朋友往往自己不会动手去拿自己所喜欢的积木玩具,有时候不声不响地双目注视着老师,心里好像在说:“老师我要玩XX玩具等”,因此,我会认真周到地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欲望,孩子的欲望往往在老师的耐心观察中得到实现,从而让孩子接近老师,相信老师。
二、认真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但可以提高倾听能力,学会倾听既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在倾听他人说话时不插嘴,不说空话等,这也是一种对人尊重的表现。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老师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点点滴滴、犹如细碎的小事、繁琐事等,就像“大海捞针”式的,细心聆听,慢慢地去化解孩子的心理行为,特别是幼儿园开展的语言故事活动,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进行讲述和表现,发现孩子们会非常安静地聆听故事,在游戏活动中,老师讲解游戏规则时,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倾听游戏规则,在音乐欣赏时,孩子们会用心灵倾听美好的音乐节奏,在科学探索中,如让孩子们听听动物的叫声时,孩子们会仔细聆听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青蛙的呱呱声等。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1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健坤心理咨询室汤亚明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先能走进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然后能帮助他们完成一种由内而外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实现的教育。
然而,要想走进当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极容易的事,想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必须要有合理的观念与正确的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沟通的前提很多家长都知道在社会上与别人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却往往忽视要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们往往更习惯以大人的姿态出现在他们前面,对他们进行各种说教,开始的时候认为要让他们懂道理,要改变他们的错误,就是要多说,要多教。
然而往往在不久之后会发现他们根本不按我们所说的去做,甚至有时根本就是没听到你说什么,他们依然是你说你的,他做他的。
然后我们往往会变得很生气,很愤怒,有时急了就只能大声斥骂孩子,结果他们更加叛逆,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毫无疑问这种教育是有问题的,而解决问题的前提就要在教育之前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然后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信任我们,我们的说教他们才听得进去,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那么怎么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呢?建立良好的关系,就需要我们放下大人的架子,接受一些他们喜欢的事物,比如你要和4、5的孩子相处你要看喜羊羊、海绵宝宝之类的东西,和14、15岁的孩子建立关系你可能需要看爱情公寓、EXO表演什么的。
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我们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唱歌,甚至是一起疯疯颠颠……。
二、学会聆听是沟通成功的关键能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关键就是我们能不能和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说到沟通,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跟他沟通了,没用,我说的他根本不听,经常还和我吵起来了”。
其实很多人把沟通理解为说服对方,这明显是错误的。
真正的沟通不是我们怎么去说,更不是指我们啰啰嗦嗦对他们进行说教,真正的沟通需要我们学会耐心的聆听他们所说的,包括他们说的废话,甚至包括他们说的一些“歪理”。
不学会聆听那怎么可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呢?三、以情动人的沟通方式才能直达内心在很多时候我们更喜欢选择用讲道理的方式来改变他们,跟他们讲要努力读书的道理,讲不能早恋的道理,讲不能跟一帮人混的道理,讲各种各样的道理,结果却发现不读书的依然还是不读书,谈恋爱的依然还是谈恋爱,跟一帮人在混的依然还是在混!道理可能说了千万遍,他们依然还是没改变。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梦想、困惑和烦恼。
而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十分需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深入探讨学生的内心世界,试图更好地理解他们、支持他们。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形成的。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塑造他们的性格、价值观、情感和态度。
而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是这些影响的反映,它承载着学生对自己、家庭、社会和未来的态度和期待。
要想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需要去了解这些影响和反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有很多我们需要关注的方面。
首先是学生的情感世界。
学生的情感世界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他们可能会有开心、忧愁、愤怒、焦虑等各种情感。
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情感世界更是复杂多变。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情感体验,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沟通。
学生的自我认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需要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除了情感世界和自我认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他们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认知和评价,它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选择。
我们需要去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学生的内心世界中还充满了各种梦想、希望和迷茫。
他们可能会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有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我们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帮助他们化解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怎样才能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怎样才能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怎样才能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教育专家,我经常被家长问到如何能最有效地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需要家长们付出全部时间、真心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与孩子沟通:1. 创造一个安全、信任的沟通环境: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互相尊重,尽量避免指责或攻击性的语言。
倾听对方:放下手机,保持眼神交流,认真倾听孩子所说的话,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回应。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即使你不赞成孩子的观点,也要尊重他们的表达,并让他们知道你理解他们的感受。
避免打断或评判:最好不要反驳孩子的话,也别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判。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例如“你最近感觉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吗?”2. 运用合适的沟通技巧:主动积极倾听: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通过观察孩子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气,来更好地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同理心: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孩子说“我不打算去学校”,你可以尝试问“为什么不打算去学校呢?”,“你在学校遇到了什么困难吗?”有效提问:不要用“是或不是”的封闭式问题,而是用开放式问题来引导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
例如,问“你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而不是“你今天在学校觉得开心吗?”尽量减少说教:最好不要用命令式的语气或说教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给予孩子选择权:在一些非强制性决定情况下,给予孩子们一些选择权,让他们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可以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 关注孩子的非语言表达:仔细观察孩子的肢体语言:孩子会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感受,例如,当孩子感到害怕时,可能会用手搓衣服,或者咬手指。
注意孩子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观察孩子的眼神,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情绪状态。
当孩子低下头或回避眼神接触时,他们可能感到害羞、不安或焦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
解决方案
“ 折 中 型 ”
家长
“民主型”
尊 重
家长赢
共同找出双 方都能接受 的解决方案
孩子赢
尊 重
在沟通中,如果你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那
么你已经偏离了沟通的真谛,违背了沟通的 意义。你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传递你的信 息和情感,充分表达你自己。同时,要记得 尊重并允许对方坚守他自己的观点和方式去 体验人生。沟通没有对错,沟通只有立场不 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心智 模式,不要期待去改变对方,我们只做如是 表达、如是耳闻,唯有如此,沟通才能展开。
• 声调、速度同频共振。 • 情绪、表情同频共振。
• 肢体动作的同频共振。
•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 同频才能共振。
• 情通才能理达。
他 人 沟 通
自 我 沟 通
沟 通 :
•
•
沟通的效果取决于:
对方头脑里产生的图像!
沟通中产生混乱和误解的原因: • 想当然认为:词语对每个人来说都表 示相同的意思。 • 想当然认为:同样的经历一定会产生 同样的体验。
高
情 绪 温 度
积极 聆听
积极 聆听
积极 聆听
积极 聆听
低
四种偏差行为:
• 引人关注
(看看我!骂骂我!)
• 权利抗争 (我不想做,你不要逼我…)
• 报复心理(我要让你后悔,我要杀了你…) • 自我放弃(努力有什么用,反正我怎么做
都错,活着简直就是累赘……)
“权威型”
家长赢
憎恨 的情绪
解决方案
孩子输
沟通五颗心:
• 喜悦之心:笑是一种问候、一种谅解、一种激励、一种安
抚、一种胸怀、一种艺术、一种力量、一种奖赏、一缕阳光、 一泓甘泉;笑是滋润的雨露、是幸福的花朵、是成功的捷径。
• 同理之心:懂得认同别人,站在他人的立场。沟通上没有
对与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换位思考 “共情” 通情达理。
• 赞美之心:赞美会让别人把正确的事继续作下去。
沟通三要素:
• 语言文字 7% 传达信息
• 语气感情 • 肢体表情
38% 55%
传达感觉 传达情感
谈 人 生
谈 情 感
谈 感 受
谈 事 情
沟 通 四 层 次 :
•
•
•
•
青春期孩子的需求:
• 聆听、共鸣和肯定的需求。
• 接触、温暖和归属的需求。
• 独特、空间与分离的需求。
• 自我接纳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 信赖、依靠及自我预测的需求。 • 自主、快乐、痛苦和刺激的需求。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何 传 领
兰州树人中学
言语、行为
→
孩子感官体验
删减/扭曲/归纳
信念、价值观
信念、价值观
删减/扭曲/归纳
对孩子付出的爱
孩子接收到的爱
沟 通
感 情 的 互 动
情 绪 的 转 移
信 息 的 传 递
沟 通 :
•
•
•
建立良好的“关系” 是开展沟通的基石
快速建立关系:
• 语言、文字同频共振。
• 关爱之心: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 包容之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影响孩子态度的方法
1. 让孩子成为过来人,而非过路人。
2. 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情绪,有条件引 导孩子的行为。 3. 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能量状态去带 动和影响孩子。 4. 坚信孩子是完满具足的,有果寻因, 因地精进,果地照镜。
• 当我们深信不疑的想法跟真相起了争辩 时,我们才会不开心;而唯有内心全然 清明之际,眼前的真相会慢慢浮现。
• 天下的事分为我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当自以为是为别人好而做出一些事情的时 候,或许对方正在苦于如何拒绝。而自己的 苦恼也往往来自于多管了别人的事和老天的 事。同时过于关注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还 会成为忽略或逃避自己的事的理由和借口。
• 想当然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经常 自以为是。
• 我看见了什么取决于我关注什么;我关注什么取 决于我在乎什么;我在乎什么取决于我需要什么 ;我需要什么取决于我缺什么。 • 孩子的行为表现无所谓缺点、优点,只是一股能 量、一个特点,用错地方叫缺点,用对地方就是 优点。因此要小心给孩子的行为帖标签下定义, 因为久而久之,如果孩子认同这张标签,就如你 所愿,用不对地方,真的变成缺点了。 • 观察者决定被观察者,孩子的行为,当你没观察 时,它是什么?充满着无数的可能性,当你观察 时,它就成了良或者不良、好或不好、对或不对 、慢或者不慢、皮或者不皮的行为了。
2.孩子觉得有被批评 或判断的感觉。 3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和对抗。
沟通的诀窍: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怎么处理心情?首先要让别人觉得你尊重他, 不要急着说自己的事情而打断别人,相反要 鼓励别人多说,自己多听,听的时候一定要 专注,不要装模作样,并适时回应,比如说: “哦,原来是这样的” “后来呢?” “怎 么会这样呢?” 如果某次沟通,你说的话 不超过30%,对方超过70%,你就成功了。
沟通五步骤:
• 要营造气氛:平等、尊重、位置
• 要学会聆听: 听完对方的诉说 • 要学会发问:明确底牌、二选一
• 要学会区分:区分是最重要的能力
• 要学会回应:使用我讯息表达
你 讯 息
1.是对他人的看法, 含有判断的意味。
我 讯 息
1.焦点是在家长自己 的感觉和经验上。 2.避开了对孩子的评 价和判断。 3。孩子较容易接受 和改变。
过高期望--训练孩子无望。 过于干涉--训练孩子无奈。 过多指责--训练孩子无措。
过度保护--训练孩子无能。 过分溺爱--训练孩子无情。
“放任型”
孩子赢
憎恨 的情绪
解决方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家长输
父母需求未被满足。
彼此充满憎恨与敌意。 使父母逐渐失去自尊。 父母会感觉是个失败者。
开始越来越不喜欢孩子。
通过交易
“聪明”导向分离
“智慧”包容万物
静 坐 常 思 自 己 过
闲 谈 莫 论 他 人 非 退 一 步 天 高 地 阔 让 三 分 心 平 气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