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期末大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期末大题
第一章
1、中国从世界先进国家变为落后国家的主要原因。
(1)一次良机的丧失: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明清政府在有能力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条件下,却放弃了海洋事业,丧失了充当海洋大国和开拓世界市场的领头羊以及进而首先进入经济现代化的机会。
(2)次要原因:元、清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宋、元、明、清改朝换代期间的长期战争。
(3)主要原因:统治者的行为及其实行的违背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
A 产权制度:中国缺乏能使企业家阶层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产权保护制度,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私有财产无法受到有效地保护。技术发明都是围绕皇权的巩固与扩张,人民的自由思想受到压制,因此无法产生科学理论。
B 社会权利结构与政体:政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其他权利只有在政权认可时才能存在,没有能与政权分权的权利。权利的集中体现就是皇权,皇权凌驾于一切权利之上。在政体上,自宋代以来,中央不断削弱地方权利,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政府内,削弱大臣权利,集权于皇帝一人。
C 意识形态:宋代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明清大兴“文字狱”,迫害有进步思想的人。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导致了文化上的专制主义,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使得社会科学抽象能力缺乏,创新能力下降。
D 对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的对外政策从开放转为封闭。缺乏海洋意识,因此由向海洋发展转为推行海禁政策,把海军作为实行海禁的工具。中国的航海技术未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前进的力量,未能推动制度性的改革。
第二章
1、中国近代市场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性表现。
(1)总论: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由封闭型变为对外开放型,由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中国市场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性是逐步加深的。从总体上来说,是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总之,变化首先发生在市场上,中国市场变成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一个依附的部分。
(2)市场的变化影响生产的变化。
第一是传统的农业、手工业逐渐地与世界市场发生了关系。处在这种关系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其命运也逐渐地由世界市场摆布,被操纵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手里。
第二是在现代工业方面,首先是在机器、设备、技术方面依赖外国市场。一些工矿资金要靠外国资金市场调剂,部分工业原料、材料、燃料要从国外市场进口。其次工业结构与部门方面,那些优先满足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需要的行业得到优先发展,如船舶修理业、茶、丝等出口加工业,打包业、运输业、矿砂开采业,等等。再次,在地区上,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口岸城市,是因为这些沿海、沿江城市更便于与世界市场沟通。
第三,中国金融市场的依附性也很严重。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汇率是以英资汇丰银行的挂牌为准。中国的货币,愈到后期对世界金融市场依附性愈浓。
2、中国外资企业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
一、压抑中国工业的发展
(1)以机器生产的优势,配合输入的机制产品,挤垮中国某些正在发展中的手工工场。(2)以特权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占领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使中国私人资本活动场地受到局限
(3)外资企业吸收一部分中国商人、官僚、买办的资本,影响中国人办现代企业的资金来源。
(4)通过开办公用事业,控制煤气、电力、水源的供应,从而控制大城市的工业,影响城市的布局和工业发展的趋势。
二、现代工业的示范效应
(1)运进机器和近代技术,获得高利润,对中国现代工业的勃兴起了诱发作用。
(2)使少数中国人得到学习经营管理现代企业的机会。
(3)公共设施的建设,现代运输工具的运用,使发展现代工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条件有所改善。
(4)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产生于外资企业中,从而为中国人开办现代工业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
3、中国近代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途径。
(1)一是由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转化而来。
(2)二是由私人工场手工业发展而来,即在手工业工场的基础上采用近代机器,成为现代工业。
(3)三是由商人、华侨、买办、地主、官僚、钱庄主等拥有货币资本的人,投资设立工厂。
第三章
1、孙中山的经济思想。
一、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体现在他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中。其中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核心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1)平均地权:为了解决贫民无地少地的现象并为工商业发展扫除障碍提出了平均地权。出发点是不损害土地所有者的现有利益----土地的现值,而将社会发展带来的利益----土地的增值收归国家,由国家将其利益转给农民。其实质是由国家调节土地,这是以法权上的土地国有为基础的。后来孙中山又将平均地权的思想发展为“耕者有其田”,原则是:不损害土地所有者现有利益,而又使佃农在将来获得所耕土地。
(2)节制资本:为了避免分配不均以及分配不均导致的贫富对立而引起社会革命的前途,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将民族、政治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节制资本的途径是将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铁路、矿山、工厂等等,由国家规划、建设与经营,其成果为国民共享。节制资本的实质是由国家调节资本,限制私人资本活动的范围,力量与作用。大力发展国家资本和国有经济,但并不损害资本家的现有利益,更不是将私人资本变为国家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