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随着国家制定的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要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教育者,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是关键,是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内涵,不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施,民族的素质就得不到整体的提高。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最高宗旨。

过去应试教育过,我们称之谓精英教育。

因为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育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绝大数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对学生失去兴趣,学生的辍学率高,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达到目标要求。

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课程标准价值趋向是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从教育,它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这有利全体儿童的发展,同时,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过去的教学大纲关注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

而新课标则着眼于未来这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

这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求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关注的对象。

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共鸣;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

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在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体会

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体会

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体会对于我们刚入职的新教师而言,虽然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各种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对新课程标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实施起来还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开始变得有些茫然。

通过参加教师培训班,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认识了新课程,决心将新课程理念充分落实在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新课程理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及评价要求,课程管理。

下面将谈谈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体会。

1.新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俗话说的好“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 。

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强烈愿望,以及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对学校、学习的热爱,以上这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学习山东省茬平县杜朗口中学的经验,作到“学生开放,自主,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了张扬。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新课程设置:新课程设置改变了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我们一直在强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但面对过去名目繁多的课程,又何谈减负?我们要学习南京东庐中学的经验,采取“学教案一体化” ,一张“讲学稿”取代学生的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和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

学生课下的作业就是预习此“讲学稿”,找出问题,教师上课主要是解答问题,点拨学生不会的问题。

这样,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另外,精心备课、精留作业,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最直接的方法。

3.新课程内容: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工作着要精选课程内容,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1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1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所采取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在当前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尤为看重知识与技能,对于过程与方法尚有一定的认识与实践,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极为忽视。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

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

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越到一个人的素质的核心部分,是越难量化的。

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

正因为如此,它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或者现实需要出现了一定的剪刀差。

现实中,种种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尤其是东方文化方面,崇尚书本,崇尚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自然就变成了简单地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去评价。

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要想在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

为了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给学生让出三五分钟来,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一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面对如此现实的问题,教师的担忧是合理的。

毕竟,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

新课标的理解与教学实施

新课标的理解与教学实施

新课标的理解与教学实施新课标是指国家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更新和调整的标准。

新课标的出台对于教育界和教师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变革,它意味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新课标的理解与教学实施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深入理解新课标,才能更好地将其付诸实践。

对新课标的理解是教学实施的基础。

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新课标,理解其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只有全面了解新课标的要求,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新课标与以往版本的不同之处,了解新课标的改变和创新之处,从而更好地应对教学实施中的挑战。

教学实施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调整。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新课标的理解与教学实施还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创新。

新课标鼓励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评价的改革。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还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查、观察、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新课标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互动和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的理解与教学实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实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师能否尽快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的前提条件, 也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课程理念:显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

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

(二)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课程目标直接制约着学生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目标指向是单一的认知领域,课程目标的设计忽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缺乏对学生可能生活的构建,从而导致生活意义的丧失,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定格在既定的教科书上,课堂生活缺乏现实感、缺少生命的活力、成功的体验、个性的张扬,以至于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成了他们的苦役。

第一,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

也就是说,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了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

第二,课程确立起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

新课程认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

所以,新课程从三大关系上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划课程目标,即学生与自我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这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了新的起点。

第三,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

2024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24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24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引言: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课之一,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2024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新课程标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总体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通过学习语文,使学生能够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使他们能够欣赏、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内容:1.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系统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包括字音、词义、句式、篇章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阅读与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和实际资料,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写作与表达: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写作知识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不同形式的写作训练,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4.文学欣赏与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

而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知识是什么,是思考的结果、经验的结果。

仅仅结果的教育是不能教智慧的,智慧往往表现在过程中。

有关过程的东西只有通过过程来教。

过程的教育能够培养我们的孩子正确的思考方法,最终培养孩子数学的直观。

而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学生一起思考”。

创造是需要经验的,经验需要人参与活动的积累,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达到学会独立思考与如何思考。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一开始的思维过程,不要从中间开始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不能替代,知识是思考和经验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就是和学生一起思考)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课程组织和教学活动中,应同时兼顾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建议采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抓手、六个转变、一个主渠道、三种方法”的策略推进数学教学实践活动。

这里的“一个中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简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课标理念的根基。

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

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

专题讲座《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话题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的理念,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分别从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还有新技术,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一个总的论述。

这一条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做了总体的阐述,就是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教育使学生获得一个什么样的数学教育,使他在数学方面,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这里边强调的要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成长,是整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它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打基础的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各个方面打好基础,而数学是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是义务教育,所以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是面向所有学生发展的阶段。

这里强调两个要点,第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每个学生都要提高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素养、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的公民。

他们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非常重要,所以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良好的数学素养。

第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

良好的数学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教育,得到一样的机会,但最后的发展可能是有差别的。

根据学生的智力的差异,根据兴趣的不同,标准特别强调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对课程标准中的总体目标的认识与理解一、课程标准的理念分别从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还有新技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解读,使我更加耳目一新。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建立信心。

激励不只是表面的表扬一下,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都是一个激励的过程。

改进教师的教学,不仅是看学生学的怎么样,还应该通过学生学的怎么样,来看教师教学的组织和教学的效果,透过学生的学来看教师的教,反应了教学过程的效果和效率。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在课程总目标中两个重要的变化:1、由双基变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2、由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使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解析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

解析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

解析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一、新课程标准的总体指导思想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指导,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重在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公民素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教育。

二、课程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理解并接受社会多元化。

三、课程内容3.1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这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公民道德的尊重与推广。

3.2 法治教育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

这包括对法律的理解与遵守,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以及对法治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四、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性教学和情境模拟。

同时,采用项目式研究、问题解决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使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和成长。

五、评价方式新的课程标准针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还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社会实践的体验报告等多种形式,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

六、新课程标准的特色6.1 注重情感引导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通过情境设定、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产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情感。

6.2 强调实践性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实地考察、社区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道德与法治。

6.3 提倡多元化评价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为主,注重情感引导,强调实践性教学,提倡多元化评价,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

学习新课标,思考如何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目标

学习新课标,思考如何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目标

学习新课标,思考如何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目标21世纪伊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而要想取得这样的效果,对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尤为重要。

一、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人,站在一线教育工作岗位上的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课改理念,予出色的进行教学。

1、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观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不再是传统教育的“接受者”。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同时每个学生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在实施教学时应该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进行差异化教育,因材施教。

2、教师的角色变化及对教师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等。

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必须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简而言之,教师必须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宗旨和目标。

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到:首先,尊重学生,学会欣赏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教学中被排斥、被忽略、被遗忘的学生。

其次,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一种轻松愉悦的积极的知识传授和情感体验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教。

最后,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意愿、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健全发展。

3、对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理解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每天都是坐在教室里被动式的听取老师的讲解。

新课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

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数学思考?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教学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教学
17
初一英语教材的概述
一、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 !)七年级分上、下册, 共27个单元(上册由三个预备单元和 12个正式单元组 成、下册由12个单元组成)供初一学生使用两个学 期;
小学英语(PEP)与中学英语(新目标)编写思路相同。 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 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 任务。两者都突出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突出任务型 教学,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
六年级与七年级英语教材没有遵循教材编写循序渐进的 原则,它们之间失去了教材编写应采用直线排列和螺旋排列 相结合的方式,这直接导致小学教学内容与中学教学内容的 脱节,也断裂了《标准》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目标设定为五 个级别的要求。
? 因此,英语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 是教师课程开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1
教材使用的基本原则
1、从课程标准出发理解教材内容与目标; 2、从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出发分析、选择和
调整教材内容; 3、从课堂语言交流的实际出发及时提供学生
可以使用的语言和非语言材料; 4、从有效利用教材的角度出发不断反思和修
(1998)
(重写 /修改)
----See Maley
13
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
一、以学生外语学习 兴趣与方法的发展为目标, 强调其语言 基础知识 和技能的学习。
二、以语音、词汇与语法 操练为主的听、说、 读、写活动,强调语言 套用、循环 性运用。
四、以目标明确的 任务来提高学生学习与运用 外语的动机和兴趣。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及教材分析
1
如何解读新课程标准
一、解读的基本内容:
1、了解和理解课程的总体目标: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2、了解和理解初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 3、了解和理解初中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和 3-5级标准的具体要求; 4、了解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具体体现; 5、 了解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对教学与评价的建议;

新课标要求的三个目标维度

新课标要求的三个目标维度

有关“新课标”要求的三个目标维度
有关“新课标”要求的三个目标维度如下:
1.知识与技能:这是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也被称为结果性
目标。

这个维度通常包括学懂、学会、能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
中的目标,也被称为程序性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维度不仅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
度、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宽容的人生态度。

此外,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011版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阐述及理解

2011版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阐述及理解

专题讲座《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话题二、课程总体目标的阐述及理解(一)标准课程目标的整体解析( 二)课程总体目标的理解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1. 总体目标第一条的变化、背景及理解。

第一个大的变化是从以双基为目标,发展到现在以四基为目标,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一个变化。

当时在讨论目标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有什么是重要的,是必须重视的,如果没有,说出理由,如果有,应该是什么。

这个时候就进行了应该说讨论和争论,最后感觉,经过反复的讨论,就形成这样一个四基的认识,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应该关注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这些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不能包括的。

应该算是对于课程的一个发展,也是一次成功的完善,使得能够对数学有了一个全面的把握。

也是学生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把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在这四个方面,也就是说传统的数学教育仅仅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该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打好基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但学生只有知识技能是不够的,学生还要学会思考,还要去经历,还要有体验,而后边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在知识技能这个基础上发展的,这个发展数学思想其实是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思考。

体现在什么地方,更多体现在基本思想上,这个基本思想包括抽象思想、推理,推理的思想和模型的思想。

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新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理解新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深刻理解并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首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被置于学习的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科整合。

传统的学科教学是相对独立的,而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科之间要有更多的交叉融合。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广阔的知识视野,要有更多的跨学科的知识,要有更多的知识整合的能力。

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被赋予了更大的重视。

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要求教师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只有深刻理解并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_7

2024年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_7

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什么是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其实数学教学过程还可以这样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一、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

归根结底,“教”为了“学”。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新课程标准还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新课标的具体目标

新课标的具体目标

新课标的具体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它旨在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一是实施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放在首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把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等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

二是实施主体性教育,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

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的教学,而且要学会自我研究,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主动探究和掌握知识,培养责任心和创新精神。

三是实施教育的多元化,发挥各种课程的作用,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复杂思维能力。

要把新型息技术、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各种课程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

四是实施社会实践教育,把实践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分子。

它不仅要求学校建设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程,而且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指导学生研究。

它要求学校和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素质放在
首位,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教育也逐渐迎来了新的课程标准。

本文将对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进行深入分析。

一、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概述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是以中小学英语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为指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结合国内外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制定的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一套基本规范。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英语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和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1. 总体目标:初中英语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使其能够进行基本的语言交际,并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

2. 基本要求: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 学习内容: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英语学习的内容,包括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文化知识等方面。

三、初中英语教材的分析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所对应的教材是经过严格筛选和编排的,旨在帮助学生达到标准要求,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教材的特点和优势。

1. 教材内容丰富:新教材融入了大量的实用英语,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真实的情境和话题,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习。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2. 教材形式多样: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教材中设置了丰富多样的练习和任务。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教材设计科学: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与课程标准相契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相适应。

同时,教材的难度和进度把握得当,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四、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意义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的英语学习将更加系统和规范,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准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作为一线老师,国家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参与者,我深深体会到身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教学手段,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环境等等,能够说新的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我有一种很强的紧迫感,要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教育者,必须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才能更好地参与教学改革,才能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就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为例谈谈我对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的理解。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合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实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总目标阐述了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最高宗旨。

把数学教学从过去应试教育、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绝绝大部分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这有利全体儿童的发展,同时,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促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

这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求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目标告诉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注重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不但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体验,这样学生的增长知识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