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论文(青铜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艺术拾隅
——关于青铜器的纹饰铭文的欣赏与研究
学校:上海财经大学
院系/专业:金融学院/10金融实验班
姓名:尹笑谈
学号:2010113318
【摘要】本文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青铜器的纹饰的类别及各类别的特点,简要介绍了青铜器铭文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色与分类,并总结了隐藏在这些特色背后的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背景,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整理;第二部分应用第一部分的知识描述和鉴赏了大克鼎的纹饰、铭文和构造;第三部分发表了笔者个人对古物鉴赏应用的一些见解。【关键词】青铜器纹饰铭文大克鼎应用文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青铜器大多不是光滑朴素的,它们大多都镌刻着复杂而精美的纹饰与铭文。其上的纹饰铭文之精美独特,让人不得不由衷赞叹古人想象力之丰富,雕刻技巧之高超,锻造技术之精巧成熟。其中的一些工艺,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难于复制的。之前我就对青铜器的这些精美构造有些许肤浅的认识并常常感慨祖先之智慧,通过这学期对青铜器的更深层次、更系统的学习以及我针对自身知识要求而进行的实地考察与研究,我更发现青铜器原来还有这么繁杂的学问。在此,我将针对青铜器的纹饰与铭文,从审美与艺术角度,对我这学期的学习做个小结。
青铜器上的纹饰也不是这些器物生而就有的,它们始于夏代晚期,而且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虽然动物纹在器物上的表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黑陶片中也有刻划,但在青铜器上出现却要更晚一些。早期青铜器的纹饰虽然是古代文明的产物及其重要的表现,但它不是崛然而起的,而是吸收了远古时代各种新石器文化,经过长期融合、选择而产生的。同样,铭文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字的发生发展、青铜器的锻造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 青铜器表面的纹饰
青铜器表面的纹饰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人物画像纹、火纹等类型。
动物纹中也有许多小类别。兽面纹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兽面纹旧称饕餮纹,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有的还有眉或两耳或爪子。即使是同时代的兽面纹,也有详略之分,有的简略到只有一对兽目,这较多的出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但商中期更突出目纹一些也比较精细,具有更为强烈的神秘气氛,但图案仍是抽象的;有的形象具体,这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特点是扩大了角的部位,而兽目相对的缩小了,并且有平调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有的更是有了对原始图案的变形,这也是出现于日渐繁华与奢靡的商代晚期,他有着多种细化的分类,但总体来看没有之前那些兽面纹的工整,甚至有些失去整体感。虽然它们的形象是公式化的,但却有着纷繁复杂的角形,有牛角形、外卷角形、内卷角形等各种。龙纹也是在青铜器上比较“活跃”的一种纹饰。青铜器纹饰中凡是体型蜿蜒的动物都可以归之于龙类。按照图案的结构龙纹可大致分为爬行龙纹、卷体龙纹、交体龙纹、双体龙纹和两头龙纹。在此简单介绍一下前两者。爬行龙纹,顾名思义即作爬行状的龙,它们在青铜器上大都呈对称排列并由各种不同角形的兽头和蛇类的体躯组合而成,并且角形大部分与兽面纹相同,但也有取消了角直接代之以凤的长冠但保留兽头的;卷体龙纹是龙体躯蜷曲的形象,这种蜷曲是圆形的蟠曲或上部直立下部蟠坐,且显然这两种构
图模式各有不同的应用场合与器具。此外,凤鸟纹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纹。它包括凤纹和各种鸟属的图案,比较形象。商末至西周中期,青铜纹饰中凤鸟纹大量出现,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凤纹时代”。这些凤鸟纹中,凤鸟各个部分的形态有着多种多样的变化——凤冠有多齿冠、长冠、花冠,鸟喙有张有闭,尾部有长尾、垂尾、分尾,可谓变化多端罗列不尽,体现出古代人对丰富多彩化的生活的追求与重视。除了兽面纹、龙纹、凤鸟纹这些最为常见的纹饰,还有诸如虎纹、牛纹之类的纹饰,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人物画像是在青铜器上对当时人们,主要是贵族的社会生活和战争的描绘。它已经拜托了规律化的对称图案,用流畅的线条描绘出各种动景,不仅能工巧匠们制作的精品,也成为以后绘画艺术的先驱。它描绘的活动主要有热闹的宴饮画像,气氛融洽和谐的妇女采桑画像,土兵搏斗、攻城水战画像等等。人物在青铜器上的出现与活动甚至妇女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人本主义思想的萌芽和审美观的提升,表现出青铜器制造者或贵族自我意识的增强,同时也是当时生产力水平大幅上升的表现与结果。
火纹出现的很早,在夏代晚期就已出现。它标志着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因此它的特征是圆形的,并且带有实体的光晕,表示火焰的流动。商代火纹开始变得普遍,并且分化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着各种各样的陪饰。如与龙纹作带状的相间排列,与双体龙纹波曲状展开式的配合和龙纹配饰火纹的火龙纹。火纹流行时间持续了很长,从夏代晚期至战国都从未间断过,春秋战国时期还有极其华丽的。这极大地体现出奴隶制社会时期和封建制社会早期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探索和崇拜尊敬的社会心理。这是一种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中非常常见的心理。
二. 青铜器上的铭文
青铜器上的铭文多是古人用来记事抒情用的,后来随着简册书帛的通行逐渐转到“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作用上去。在此,我不是希望能考证什么,只是希望欣赏其形态上的艺术性与视觉美感。因此,我将撇开其所要表现的思想和行文格式不谈,而专注于其书法。
商周青铜器铭文的书体一般为大篆,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不同时期的铭文,有着不同的书体,给人的艺术感觉也是不同的。
西周早期的书体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风格。一是瑰异凝重,书法凝练奇古,笔锋圆润,不露锋芒,多用肥笔,字体大小也很得体,它的代表大盂鼎铭端庄卓伟,造诣最高,至今仍被书法大家所珍视。二是雄奇恣放,继承了商代末期书体风格,有的行气自由但遒劲华丽,有的书写随意不拘一格,但富于创造性,在一篇铭文中相同的字写法多不雷同并刻意产生变化。三是质朴平实,这种书体朴素大方、书写便捷,平易古朴很少露锋,应当较多的被用在了一般的场合并为人民所广泛使用。
西周中期铭文的书体也可分三类。一类沿袭早期的特点,运笔舒展,间架自然,但已不显雄奇瑰丽了。一类质朴端庄,无波捺之分,两端平齐,被法家称为玉箸体”,是这个时期最为流行的书体风格,沿用时间也很长。还有一类书写草率、结构松散、行款疏放,个别还有较多的衍文,不羁形式,随意而为。
西周晚期的字体趋于规范,也分三类。第一类字迹优美,笔道圆润,结构和谐,继承和延续了中期第二类铭文的风格,被认为是大篆最成熟的形态,并很可能已经成为西周晚期王室标准书体。第二类书法刚劲并有意求工,具有崭新的艺术风格。第三类承中期第三类而来,同样是书写草率、结构松散。
此后,铭文愈加变得种类多端并随地域不同而风格迥异。譬如秦国的书体有着浓厚的宗周色彩,并曾创造了一种方正瘦劲、书写方便又具有观赏性的的新字体;南方诸国的铭文也曾流行过修长的字体,但作风与东方的有所不同。春秋末期甚至还出现了以鸟兽为装饰的美术字——鸟虫书,奇诡多变,极难辨识。铜器铭文在东周的多样化,正反映了当时诸侯割据,礼崩乐坏,天下动荡的时局下,文化百花齐放,诸子百家争鸣,人民思想趋于多样化的社会